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G.1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G.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5437 《环境质量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2 原理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
在61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蓝色减褪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G.1.3 测定范围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当采样体积为(5~30)L,时,本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为0.030~1.200 mg/m3。
G.1.4 仪器G.1.4.1 采样导管:用玻璃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为3mm,尽量短些,最长不超过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
G.1.4.2 多孔玻板吸收管:10mL。
G.1.4.3 空气采样器。
G.1.4.4 分光光度计。
G.1.4.5 恒温水浴或保温瓶。
G.1.4.6 水银温度计:精度为±5℃。
G.1.4.7 双球玻璃管:长10cm,两端内径为6mm,双球直径为15mm。
G.1.5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重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G.1.5.1 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KBrO3)=0.1000mol/L:称取1.3918g溴酸钾(优级纯,180℃烘2h )溶解于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2 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3 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0.1000mol/L。
G.1.5.4 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0.0050mol/L:临用前,准确量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20倍。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化学发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2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化学发光法Ambient air —Determination of ozone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征求意见稿)201□-□□-□□发布2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附件2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方法原理 (2)5干扰和消除 (2)6试剂和材料 (2)7仪器和设备 (2)8分析步骤 (3)9结果计算与表示 (4)10精密度和准确度 (4)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12注意事项 (6)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臭氧的连续自动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化学发光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监测司、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化学发光法警告:本方法需要使用有毒的气体臭氧,过剩的臭氧应用活性炭去除,或排出室外并远离采样入口。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化学发光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臭氧的连续自动测定。
当使用仪器量程为(0~500)nmol/mol时,本方法仪器检出限为2nmol/mol,测定下限为8nmol/mol。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193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HJ59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654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818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与质控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臭氧测定的实验报告
臭氧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臭氧测定一、引言臭氧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负面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臭氧的浓度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使用化学方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二、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化学方法测定臭氧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际操作中,通过对一定空气样品的处理,得到臭氧浓度的数量化数据。
3. 探究影响臭氧测定结果的各种因素。
三、实验原理臭氧可以通过与氨反应并生成缺氧态亚硝酸根离子(NO2^-)来测定。
反应过程如下:O3 + NH3 →NO2^- + H2O + 2H+四、实验步骤1. 收集一定量的空气样品,并将其通过氨气吸收剂。
2. 将吸收剂中的NH3与NO2^-反应生成盐酸和H2O。
3. 用强碱溶液中的酚酞指示剂进行滴定,直到溶液转变为粉红色。
4. 计算臭氧浓度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经过滴定后,记录所用滴定液的用量为V1 mL。
计算公式如下:臭氧浓度(mg/m^3)= V1 / V2 * C * M其中,V2为样品体积(L),C为标准溶液浓度(mol/L),M为臭氧的摩尔质量(g/mo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各种量的测量准确性,例如空气样品体积、滴定液的体积等。
2. 可溶性物质的影响:如果空气中存在可溶性物质,会导致反应的失真,从而影响臭氧测定的准确性。
3. 反应速度的影响:反应速度过慢或过快也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可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化学方法测定臭氧浓度的原理和方法,并成功完成了臭氧测定的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参考文献1. Kumar, R., & Majumder, A. (2020). Efficient approach for sensor array based pollutants (Methane, VOCs, O3, NOx) sensing through proper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asurement, 150, 107200.2. Tong, H., Zhang, L., Filippi, J. B., & Seinfeld, J. H. (2019). A unifying parameterization for partitioning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3(19), 11376-11388.3. Sioutas, C., Delfino, R. J., Singh, M., & Gryparis, A. (2005). Exposure assessment for atmospheric Ultrafine Particles (UFPs) and implications in epidemiologic research.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3(8),947-955.。
HJ 590-2010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90-2010代替 GB/T 15438-1995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ozone―Ultraviolet photometric method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0-21发布 2011-01-01实施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目 次前言 (Ⅱ)1适用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3方法原理 (1)4干扰及消除 (2)5试剂和材料 (2)6仪器和设备 (2)7分析步骤 (5)8结果计算 (6)9精密度和准确度 (7)10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附录A(规范性附录)多点臭氧校准仪的一级校准 (8)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中一氧化氮干扰的校正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某些化合物对紫外吸收臭氧测定仪的干扰 (11)附录D(资料性附录)典型的紫外臭氧分析仪性能参数 (12)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紫外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修订了空气中臭氧测定的适用范围及其参考条件。
──修订了“干扰及其消除”条款。
──明确规定了公式 ln(I/I0)= -a C d 中各项代表的物理意义。
增加了臭氧浓度的计算公式。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条款。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款。
──补充完善了检测的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
──增加了对零空气质量的要求和确认步骤。
──增加了附录B、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HJ 504-2009)—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3、熟练掌握采样仪器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实验前准备1、试剂(1)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 KBrO3)=0.100 0 mol/L]准确称取1.391 8 g 溴化钾(优级纯,180℃烘2 h),置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2)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 KBrO5)= 0.010 0 mol/L]吸取10.00 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3)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 0.1000 mol/L]。
(4)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 0.00500 mol/L]临用前,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新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水准确稀释20倍。
(5)硫酸溶液,1+6。
(6)淀粉指示剂溶液[ρ=2.0 g/L]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 ml 沸水,煮沸至溶液澄清。
(7)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0.050 mol/L]称取6.8 g磷酸二氢钾(KH2PO4)、7.1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至1000 ml。
(8)靛蓝二磺酸钠(C16H8O8Na2S2)(简称IDS),分析纯、化学纯或生化试剂。
(9)IDS 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5g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移入500 ml棕色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室温暗处存放24 h后标定。
此溶液在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2周。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00 ml IDS 标准贮备溶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0.00 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再加入50 ml水,盖好瓶塞,在16℃±1℃生化培养箱(或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注1],加入5.0 ml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于16℃±1℃暗处放置35 min±1.0 min后,加入1.0 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5 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 ml淀粉指示剂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退,终点为亮黄色。
HJ 590-2010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590-2010代替 GB/T 15438-1995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ozone―Ultraviolet photometric method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0-10-21发布 2011-01-01实施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目 次前言 (Ⅱ)1适用范围 (1)2术语和定义 (1)3方法原理 (1)4干扰及消除 (2)5试剂和材料 (2)6仪器和设备 (2)7分析步骤 (5)8结果计算 (6)9精密度和准确度 (7)10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附录A(规范性附录)多点臭氧校准仪的一级校准 (8)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境空气中一氧化氮干扰的校正 (10)附录C(资料性附录)某些化合物对紫外吸收臭氧测定仪的干扰 (11)附录D(资料性附录)典型的紫外臭氧分析仪性能参数 (12)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紫外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5438-1995)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修订了空气中臭氧测定的适用范围及其参考条件。
──修订了“干扰及其消除”条款。
──明确规定了公式 ln(I/I0)= -a C d 中各项代表的物理意义。
增加了臭氧浓度的计算公式。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条款。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款。
──补充完善了检测的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
──增加了对零空气质量的要求和确认步骤。
──增加了附录B、附录C和附录D。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题库及答案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一、填空题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臭氧对254nm波长的紫外光有特征吸收,当______ __和______交替通过吸收池时,光检测器分别检测(透)光强度,仪器的微处理系统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计算出臭氧的浓度。
答案:零空气样气二、判断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紫外检测器定量接收波长253.7nm的辐射至少占99.0%。
( )答聚:错误正确答案为:紫外检测器定量接收波长253.7nm的辐射至少占99.5%。
2.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进行空气中臭氧测定时,流量计的流量值在要求值的±3%范围以内。
(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该在±2%范围内。
3.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如果未被去除,可能会在采样管中累积破坏臭氧,使得测定结果偏高,加颗粒物过滤器可去除。
()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使得测定结果偏低4. 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用于臭氧分析仪校准的传递标准,应至少每6个月用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校准一次,各浓度点的线性误差必须小于±3%。
()答案:正确三、选择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测定空气中臭氧时,颗粒物滤膜孔径为______μm。
( )A.3 B.4.5 C.5答案:C2.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为了缩短样品空气在管线中的停留时间,应尽量采用短的采样管线。
实验证明,如果样品空气在管线中停留时间少于,臭氧损失小于。
( )A. 3s,1% B.4s,2% C. 5s,3% D.5s,1%答案:D四、问答题1.根据《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590-2010),测定空气中臭氧时,需要使用零空气,什么是零空气?答案:不含能使臭氧分析仪产生可检测响应的空气,也不含与臭氧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和乙烯等物质。
紫外光度法测臭氧标准
紫外光度法测臭氧标准FHZHJDQ012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F-HZ-HJ-DQ-012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1 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紫外光度法。
本方法规定了在测定条件25℃和101.325kPa 时,臭氧的测定范围为2.14μg/m3(0.001ppmV/V)至2mg/m3(1ppmV/V)。
本方法不受常见气体的干扰,但少数有机物如苯及苯胺等(见附录A),在254nm 处吸收紫外光,对臭氧的测定产生正干扰。
除此之外,当被测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超过100μg/m3时也对臭氧的测定产生影响。
零空气:不含能使臭氧分析仪产生可检测响应的空气,也不含与臭氧发生反应的一氧化碳、乙烯等物质。
传递标准:一个仪器及相关的操作程序或一个方法,能准确测量并重现与一级标准有定量相关性的臭氧浓度标准。
2紫外光度法测臭氧标准原理当空气样品以恒定的流速进入仪器的气路系统,样品空气交替地或直接进入吸收池或经过臭氧涤去器再进入吸收池,臭氧对254nm 波长的紫外光有特征吸收,零空气样品,通过吸收池时被光检测器检测的光强度为I0,臭氧样品通过吸收池时被光检测器检测的光强度为I,I/I0 为透光率。
每经过一个循环周期,仪器的微处理系统根据朗伯—比耳定律求出臭氧的浓度。
这些量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I I = e − acl 0 /3紫外光度法测臭氧标准试剂3.1 采样管线:采用玻璃、聚四氟乙烯等不与臭氧起化学反应的惰性材料。
3.2 颗粒物滤膜:滤膜及其支撑物应由聚四氟乙烯等不与臭氧起化学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
应能脱除可改变分析器性能、影响臭氧测定的所有颗粒物。
注:①滤膜孔径为5μm;②通常,新滤膜需要在工作环境中适应5~15min 后再使用。
3.3 零空气:来源不同的零空气可能含有不同的残余物质,因此,在测定I0 时,向光度计提供零气的气源与发生臭氧所用的气源相同。
4 紫外光度法测臭氧标准仪器4.1紫外臭氧分析仪图1 为紫外臭氧分析仪的示意图。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题库及答案
①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15437—1995)②臭氧的测定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一、填空题1.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空气中氯气和二氧化氯的存在使臭氧的测定结果 (偏高或偏低)。
①答案:偏高2.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靛蓝二磺酸钠(IDS)吸收液在20℃以下暗处存放,可使用 (时间)。
①答案:一个月3.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采集零空气样品所使用的活性炭吸附管临用前在二保护下400℃烘 h;冷却至室温,装入双球玻璃管中,两端用玻璃棉塞好,密封保存。
①答案:氮气 24.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每批样品至少采集个零空气样品。
①答案:两5.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臭氧样品的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严格避光;样品于室温暗处存放至少可稳定 d。
①答案:36.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空气通过吸收管前的三氧化铬氧化管,可除去和等还原性干扰气体。
②答案:二氧化硫硫化氢二、判断题1.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硼酸碘化钾分光光度法,方法灵敏、简单易行,臭氧浓度可在测定的总氧化剂浓度中减去零空气样品浓度得到。
( )②答案,正确2.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二氧化氮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低,约为二氧化氮质量浓度的6%。
( )①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二氧化氮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
3.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当空气中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氟化氢的浓度分别高于50μg/m3、110μtg/m3和2.5μg/m3时,干扰臭氧的测定。
( )①答案:正确4.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时,样品采集应选用棕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直接采样。
( )①答案,错误正确答案为:应在多孔玻板吸收瓶外罩上黑布套,当确信空气中臭氧浓度较低,不会穿透时,可用棕色吸收管直接采样。
臭氧测定的方法
臭氧测定的方法一、碘量法(气体)1.原理概要:臭氧(O3)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碘化钾(KI)水溶液反应可游离出碘,在取样结束并对溶液酸化后,用0.1000mol/L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并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对游离碘进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臭氧量。
其反应式为:O3+2KI+H2O=O2+I2+2KOH (1)I2+2Na2S2O3=2NaI+Na2S4O6(2)2.试剂2.1 碘化钾(KI)溶液(20%):溶解200g碘化钾(分析纯)于1000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中,用棕色瓶保存于冰箱中,至少储存一天后再用。
此溶液1.00mL 含0.20g碘化钾。
2.2 (1+5)硫酸(H2SO4)溶液:量取浓硫酸(p=1.84;分析纯)溶于5倍体积的蒸馏水中。
2.3 C(Na2S2O3·5H2O)=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4.817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分析纯)用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中。
或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分析纯)溶于1000mL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中,此溶液硫代硫酸钠浓度约为0.1mol/L。
再加入0.2g碳酸钠(Na2S2CO3)或5mL三氯甲烷(CHCL3);标定,调整浓度到0.1000mol/L,贮于棕色瓶中,储存的时间过长时,使用前需要重新标定(标定方法见后面)。
2.4 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冷水调成悬浮浆,然后加入约80mL 煮沸水中,边加边搅拌,稀释到100mL;煮沸几分钟后放置沉淀过夜,取上清液使用,如需较长时间保存可加入1.25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
3 试验仪器、设备及对其要求3.1 三角洗瓶(吸收瓶)500mL。
1.1 碘化钾(KI),分析纯。
1.2 C(1/6K2Cr2O7 )=0.10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于105~110℃烘干2h,并在硅胶干燥器中冷却30min以上的重铬酸钾4.9032g,定溶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环境空气中臭氧得测定(HJ 504-2009)—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一、实验目得1、掌握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得原理与方法;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3、熟练掌握采样仪器与分光光度计得操作、二、实验前准备1、试剂(1)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KBrO3)=0。
1000 mol/L]准确称取1.391 8 g 溴化钾(优级纯,180℃烘2h),置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2)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 KBrO5)= 0。
010 0 mo l/L]吸取 10.00 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3)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 0。
1000 mol/L]。
(4)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 0.00500 mol/L]临用前,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新煮沸并冷却到室温得水准确稀释20 倍。
(5)硫酸溶液,1+6。
(6)淀粉指示剂溶液[ρ=2.0 g/L]称取0。
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 ml 沸水,煮沸至溶液澄清、(7) 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0、050 mol/L]称取6。
8 g磷酸二氢钾(KH2PO4)、7。
1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至1000 ml。
(8)靛蓝二磺酸钠(C16H8O8Na2S2)(简称IDS),分析纯、化学纯或生化试剂。
(9)IDS 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
25g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移入500 ml棕色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室温暗处存放24 h后标定。
此溶液在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2周。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
00 ml IDS标准贮备溶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0、00 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再加入50 ml水,盖好瓶塞,在16℃±1℃生化培养箱(或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注1],加入5、0 ml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于16℃±1℃暗处放置35 min±1、0min后,加入1。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精)
室内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G.1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G.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5437 《环境质量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的分光光度法》。
G.1.2 原理空气中的臭氧,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存在下,与吸收液中蓝色的靛蓝二磺酸钠等摩尔反应,褪色生成靛红二磺酸钠。
在61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蓝色减褪的程度定量空气中臭氧的浓度。
G.1.3 测定范围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当采样体积为(5~30)L,时,本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范围为 0.030~1.200 mg/m3。
G.1.4 仪器G.1.4.1 采样导管:用玻璃管或聚四氟乙烯管,内径约为3mm,尽量短些,最长不超过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
G.1.4.2 多孔玻板吸收管: 10mL。
G.1.4.3 空气采样器。
G.1.4.4 分光光度计。
G.1.4.5 恒温水浴或保温瓶。
G.1.4.6 水银温度计:精度为±5℃。
G.1.4.7 双球玻璃管:长10cm,两端内径为6mm,双球直径为15mm。
G.1.5 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重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G.1.5.1 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KBrO3)=0.1000mol/L:称取1.3918g溴酸钾(优级纯,180℃烘2h )溶解于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2 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KBrO3)=0.0100mol/L:吸取10.00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G.1.5.3 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0.1000mol/L。
G.1.5.4 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0.0050mol/L:临用前,准确量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20倍。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
(实用版)
目录
1.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2.紫外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臭氧
3.化学发光法测定环境空气臭氧
4.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5.空气现场臭氧测定仪
正文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是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
臭氧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对生物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方法。
紫外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臭氧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紫外光通过臭氧时的吸光度来推算臭氧的含量。
紫外光度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化学发光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臭氧与化学发光剂发生反应时产生的发光强度来推算臭氧的含量。
化学发光法具有测量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实时、在线监测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含量。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包括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这些方法在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质量。
空气现场臭氧测定仪是一种便携式、实时监测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的
仪器。
它采用固体发光器件既作光源又作单色器,具有抗震、抗潮性能。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HJ 504-2009)—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3、熟练掌握采样仪器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实验前准备1、试剂(1)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c(1/6 KBrO3)=0.100 0 mol/L]准确称取1.391 8 g 溴化钾(优级纯,180℃烘 2 h),置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2)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 KBrO5)= 0.010 0 mol/L]吸取10.00 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水稀释至标线。
(3)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 0.1000 mol/L]。
(4)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 0.00500 mol/L]临用前,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新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水准确稀释 20 倍。
(5)硫酸溶液,1+6。
(6)淀粉指示剂溶液[ρ =2.0 g/L]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 ml 沸水,煮沸至溶液澄清。
(7)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0.050 mol/L]称取6.8 g磷酸二氢钾(KH2PO4)、7.1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溶于水,稀释至1000 ml。
(8)靛蓝二磺酸钠(C16H8O8Na2S2)(简称 IDS),分析纯、化学纯或生化试剂。
(9)IDS 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5g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移入500 ml棕色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室温暗处存放24 h后标定。
此溶液在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2周。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20.00 ml IDS 标准贮备溶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0.00 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再加入50 ml水,盖好瓶塞,在 16℃±1℃生化培养箱(或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注1],加入5.0 ml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于 16℃±1℃暗处放置35 min±1.0 min后,加入1.0 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5 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 ml淀粉指示剂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退,终点为亮黄色。
臭氧测定的方法
一、碘量法(气体)1.原理概要:臭氧(O3)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碘化钾(KI)水溶液反应可游离出碘,在取样结束并对溶液酸化后,用0.1000mol/L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并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对游离碘进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臭氧量。
其反应式为:O3+2KI+H2O=O2+I2+2KOH (1)I2+2Na2S2O3=2NaI+Na2S4O6 (2)2.试剂2.1 碘化钾(KI)溶液(20%):溶解200g碘化钾(分析纯)于1000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中,用棕色瓶保存于冰箱中,至少储存一天后再用。
此溶液1.00mL含0.20g碘化钾。
2.2 (1+5)硫酸(H2SO4)溶液:量取浓硫酸(p=1.84;分析纯)溶于5倍体积的蒸馏水中。
2.3 C(Na2S2O3·5H2O)=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4.817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分析纯)用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中。
或称取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分析纯)溶于1000mL新煮沸冷却的蒸馏水中,此溶液硫代硫酸钠浓度约为0.1mol/L。
再加入0.2g碳酸钠(Na2S2CO3)或5mL三氯甲烷(CHCL3);标定,调整浓度到0.1000mol/L,贮于棕色瓶中,储存的时间过长时,使用前需要重新标定(标定方法见后面)。
2.4 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冷水调成悬浮浆,然后加入约80mL煮沸水中,边加边搅拌,稀释到100mL;煮沸几分钟后放置沉淀过夜,取上清液使用,如需较长时间保存可加入1.25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
3 试验仪器、设备及对其要求3.1 三角洗瓶(吸收瓶)500mL。
3.2 滴定管50mL,宜用精密滴定管。
3.3 湿式气体流量计容量5L。
3.4 量筒 20mL 500mL 各一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空气中臭氧的测定(HJ 504-2009 )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的原
理和方法;
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
3、熟练掌握采样仪器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实验前准备
1、试剂
(1)溴酸钾标准贮备
溶液[c(1/6 KBr03)=0.100 0 mol/L]准确称取
1.391 8 g溴化钾(优级纯,180C烘2 h ),置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
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2)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c(1/6 KBrO5)= 0.010 0 mol/L]吸取
10.00 ml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1.0g溴化钾(KBr),用
水稀释至标线。
(3)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c(Na2S2O3)= 0.1000 mol/L]。
(4)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c(Na2S2O3)= 0.00500 mol/L]临用前,取硫代硫酸钠标准贮备溶液用新煮沸并冷却到室温的水准确稀释 20 倍。
(5)硫酸溶液,1+6。
(6)淀粉指示剂溶液[p =2.0 g/L]称取0.20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
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100 ml沸水,煮沸至溶液澄清。
(7)磷酸盐缓冲溶液,[c(KH2PO4-Na2HPO4)=O.O50riol/L]称取 6.8 g 磷酸二氢钾(KH2PO)7.1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C)溶于水,稀释至1000 ml。
(8)靛蓝二磺酸钠(C16H8O8Na2S2(简称IDS),分析纯、化学纯或生化试剂。
(9) IDS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25g靛蓝二磺酸钠溶于水,移入500 ml棕色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室温暗处存放 24 h后标定。
此溶液在20C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2周。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 20.00 ml IDS 标准贮备溶液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0.00 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再加入50 ml水,盖好瓶塞,在16 C 士 1 C生化培养箱(或水浴中放置至溶液温度与水浴温度平衡时[注1],加入5.0 ml 硫酸溶液,立即盖塞、混匀并开始计时,于16 C 士 1C暗处放置35 min 士1.0 min后,加入1.0 g碘化钾,立即盖塞,轻轻摇匀至溶解,暗处放置 5 min,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棕色刚好褪去呈淡黄色,加入5 ml淀粉指示剂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退,终点为亮黄色。
记录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工作溶液的体积[注2]。
注1:达到平衡的时间与温差有关,可以预先用相同体积的水代替溶液,加入碘量瓶中,放入温度计观察达到平衡(HJ 504—2009)所需要的时间。
注2:平行滴定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不应大0.10 ml。
每毫升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P(血/ml)计算:
p =( C ?V?-C?V?/V) x 12.00 x 1000
式中:
p ——每毫升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相当于臭氧的质量浓度,口g/ml ;C?――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加入溴酸钾-溴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滴定时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IDS标准贮备溶液的体积,ml;
12.00 -- 臭氧的摩尔质量(1/4 03 ), g/mol。
(10)IDS标准工作溶液:将标定后的IDS标准贮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溶液逐级稀释成每毫升相当于1.00⑷臭氧的IDS标准工作溶液,此溶液于20 C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1周。
(11)IDS吸收液:取适量IDS标准贮备液,根据空气中臭氧质量浓度的高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成每毫升相当于 2.5血(或5.0 血)臭氧的IDS吸收液,此溶液于20C以下暗处可保存1个月。
2、仪器和设备
(1)空气采样器:流量围0.0〜1.0 L/min,流量稳定。
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米样系统在米样前和米样后的流量,相对误差应小于士 5%
(2)多孔玻板吸收管:装10 ml吸收液,以0.50 L/min流量采气,
玻板阻力应为4〜5 kPa,气泡分散均匀。
(3)具塞比色管:10 ml。
(4)生化培养箱或恒温水浴:温控精度为士 1C。
(5)水银温度计:精度为士 0.5 C。
(6)分光光度计:可于波长610 nm处测量吸光度。
(7)—般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
四、标准曲线
取10 ml具塞比色管6支,按表1制备IDS标准溶液系列
表1 IDS标准溶液系列
各管摇匀,用20 mm比色皿,以水作参比,在波长 610 nm下测量吸光度。
以校准系列中零浓度管的吸光度(A?)与各标准色列管的吸光度(A)之差为纵坐标,臭氧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校准曲线的回归方程:
y = bx + a
式中:
y -- A?- A,空白样品的吸光度与各标准色列管的吸光度之差;
x -- 臭氧质量浓度,⑷/ml ;
b――回归方程的斜率,吸光度・ml/血;
a――回归方程的截距。
五、样品的米集测定
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用装10.00ml 士 0.02mllDS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罩上黑色避光套,以0.5 L/min流量采气5〜30L。
当吸收液褪色约60%寸(与现场空白样品比较),应立即停止采样。
样品在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严格避光。
当确信空气中臭氧的质量浓度较低,不会穿透时,可以用棕色玻板吸收管采样。
样品于室温暗处存放至少可稳定3d。
2、现场空白样品
用同一批配制的IDS吸收液,装入多孔玻板吸收管中,带到采样现场。
除了不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他环境条件保持与采集空气的采样管相
同。
每批样品至少带两个现场空白样品。
3、样品测定
采样后,在吸收管的入气口端串接一个玻璃尖嘴,在吸收管的出气口
端用吸耳球加压将吸收管中的样品溶液移入25 ml (或50 ml )容
量瓶中,用水多次洗涤吸收管,使总体积为 25.0 ml (或50.0 ml )。
用20mni匕色皿,以水作参比,在波长 610nm下测量吸光度。
六、计算
空气中臭氧的质量浓度,??按式计算:
p (O?) (mg/m3) = (A ?-A-a)V/b x V?
式中:
P (O3)――空气中臭氧的质量浓度,mg/nS ;
A?――现场空白样品吸光度的平均值;
A――样品的吸光度;
b――标准曲线的斜率;
a --标准曲线的截距;
V——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V?——换算为标准状态(101.325kPa、273 K)的采样体积,L。
所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七、注意事项
1、干扰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可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约为二氧化氮质量浓度的6%空气中二氧化硫、硫化氢、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和氟化氢的质量浓度分别高于750卩g/m3、110卩g/m3、1 800卩g/m3和2.5 卩g/m3时,干扰臭氧的测定。
空气中氯气、二氧化氯的存在使臭氧的测定结果偏高。
2、IDS标准溶液标定
市售IDS不纯,作为标准溶液使用时必须进行标定。
用溴酸钾 -溴化钾标准溶液标定IDS的反应,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加入硫酸溶液后反应开始,加入碘化钾后反应即终止。
为了避免副反应使反应定
量进行,必须严格控制培养箱(或水浴)温度(16C士 1C)和反应时间(35 min 士 1.0 min )。
一定要等到溶液温度与培养箱(或水浴)温度达到平衡时再加入硫酸溶液,加入硫酸溶液后应立即盖塞,并开始计时。
滴定过程中应避免照射。
3、IDS吸收液的体积本方法为褪色反应,吸收液的体积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度,所以装入采样管中吸收液的体积必须准确,最好用移液管加入。
采样后向容量瓶中转移吸收液应尽量完全(少量多次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