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珠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人造彩虹喷雾实验报告(3篇)

人造彩虹喷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并验证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喷雾产生的人造彩虹是否与自然界的彩虹形成原理相似。

二、实验原理彩虹的形成是由于阳光照射到空中悬浮的水滴上,光线在水滴内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最终形成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弧形光带。

人造彩虹的喷雾实验,则是通过人为制造出类似自然界的微小水滴,利用这些水滴对阳光的折射和色散,来模拟彩虹的形成过程。

三、实验器材1. 喷雾器2. 水盆3. 阳光充足的室外环境4. 记录工具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室外环境,将水盆放置在开阔的地方。

2. 喷雾阶段:将喷雾器充满水,调整喷雾强度,开始向空中均匀喷水。

3. 观察阶段:背对太阳,观察喷雾形成的水雾与阳光的交互作用。

4. 记录阶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包括彩虹的形状、颜色、亮度等。

五、实验现象1. 当喷雾器向空中喷水时,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片白色的雾气。

2. 随着喷雾的持续进行,可以观察到在白色雾气中逐渐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形状与自然界的彩虹相似。

3. 彩虹的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与自然界的彩虹颜色一致。

4. 彩虹的亮度随喷雾强度和距离的远近而变化。

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喷雾产生的人造彩虹与自然界的彩虹在颜色和形状上具有相似性。

2. 彩虹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光线在水滴内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

喷雾实验中,水雾充当了类似水滴的角色,对阳光产生了折射和色散作用。

3. 实验中观察到的彩虹颜色顺序与自然界的彩虹颜色顺序一致,说明实验条件模拟了自然界的彩虹形成过程。

七、实验结论1. 人造彩虹喷雾实验成功模拟了自然界的彩虹形成过程。

2. 光的色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雨后彩虹、喷泉彩虹等。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提高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八、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调整喷雾强度、距离和角度,观察对彩虹形状和颜色的影响。

质量实验作业红珠实验

质量实验作业红珠实验

案例一(散点图/箱线图/课程一:用图形表示数据)散点图:箱线图:案例二(直方图)案例三(简单/拟合直方图)案例四(简单/数据拟合直方图)案例五(条形图)案例一:该箱线图显示:对于使用CCA还是有机物,它们的保持力和坚持的时间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都是相等的。

只是载荷使用CCA要比使用有机物的中位数大,所以,从总体看使用CCA要优于使用有机物。

该散点图显示:这些回归线说明,在测试的相同时间内,1方案的载荷要比2方案的载荷大,所于,相比之下,CCA对木材的处理要好。

案例二:由所做的直方图可知:均值为74,标准差为0.01,符合3σ准则,东风汽车厂对活塞环直径的规格线为74±0.03毫米。

所以计算得过程能力指数为1。

但是图中显示有一部分值超出了规格线,所以有一些产品是不合格的。

案例三:大多数瓶盖紧固时的扭矩在 13 到 25 之间。

只有 1 个瓶盖过松,扭矩小于 11。

但是,该分布呈正向偏斜;有多个瓶盖拧得过紧。

许多瓶盖需要大于 24 的扭矩才能打开,5 个瓶盖的扭矩大于 33,这几乎是目标值的两倍。

案例四:供应商 1 的凸轮轴似乎比供应商 2 的凸轮轴短。

这可以从表格中的平均值(分别为 599.5 和 600.2)以及拟合正态分布峰值的相对位置看出来。

供应商 2 样本的标准差 (1.874) 远远高于供应商 1 的标准差 (0.6193)。

这使得供应商 2 的拟合正态分布较低且较宽。

供应商 2 的产品中大量变异性可能是导致凸轮轴长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案例五:该条形图显示,出现频率最高的瑕疵是钳杆,然后依次是草稿、其他和污迹。

在每个类别中,可以看到每个时段的瑕疵数。

在四个类别的三个中,多数瑕疵都出现在夜间。

红珠实验的结论[1]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本身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在系统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工厂的产出水平及其变异是可预测的;事实上成本也是可预测的。

(2)所有的变异,包含工人之间产出红珠数量的差异,以及每位工人每日产出红珠数量的变异,均完全来自过程本身。

红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实验与观察

红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实验与观察
同时,也可以优化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 学性。
此外,还可以探讨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XX
PART 06
参考文献与致谢
REPORTING
参考文献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红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研究 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51(10): 1823-1832.
03
感谢学校提供的实验设备和资金支持,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 保障。
04
最后,我要向所有参与本项研究的同行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你们的贡献和成果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02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为后 续分析提供准确依据。
03 注意数据处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避免主观因素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实验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建议
01 02 03 04
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
例如,可以改进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03
红色素能够与其他色素协同作用,提高植物对光能 的利用效率,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的对比
本实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相符, 证实了红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
重要作用。
与前人研究相比,本实验采 用了更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 法,对红色素的作用机制进
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本实验结果还发现了红色素与 其他色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 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
的思路。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红 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具 体作用机制,以及与其他色

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1新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1新苏教版
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来分享。
3.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1)先闻盒子里水果的气味
不能把小鼻子直接贴近去闻,要让鼻子离开一段距离,并通过手的前、后煽动,让气味飘散到鼻子中。
(2)再尝它的味道
(3)注意:不随意闻尝
4.用皮肤感受
触摸不同的地面,说说你的感觉。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我们能够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实验结论
我们用眼睛、耳朵、鼻子、( )、皮肤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注:实验装置简图应在实验步骤栏体现。
学生实验报告
教师班级姓名等级 ( )
实验名称
大家来品茶
实验时间
月 日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运用多种感觉来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各种茶水、茶杯
实验步骤
1.戴上眼罩分别喝这三杯茶并记住它们的味道。
2.戴上眼罩捏紧鼻子再喝一杯。你能辨别出是什么茶吗?
学生实验报告
教师班级姓名等级 ( )
实验名称
滚小球
实验时间
月 日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小球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滚下的远近不一样。
实验器材
每组有凹槽及红、绿标志的轨道1个、长方形木块1块、钢珠1个、有刻度标志的绒布1块、红色和绿色的水彩笔各一支。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块有刻度标志的绒布,将轨道利用竖放的长方形木块架在绒布的一端。
第二种:①选择与铅笔管径合适的粗吸管或塑料管。②直接将吸管套在铅笔的一端。③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好。
2.学生分组选一种方法做铅笔加长器,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3.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用粗吸管或塑料管做的铅笔加长器要好看、耐用一些。

红珠白珠与漏斗实验的教训和启示

红珠白珠与漏斗实验的教训和启示

红珠实验的教训和启示实验器材一个里头装着许多豌豆般大小红白木珠的塑胶盒一支上面有50个凹洞的把勺(每5个凹洞1排,共10排,凹洞大小与木珠相当)一个塑胶盒(大小恰好能够让一把勺在里头捞珠子)一把勺子目的‘产出’白珠,尽量减少因为顾客不收红珠子。

”实验者管理员1名(具有一定的执行能力)操作员6名(需要高度热忱)分别编号1、2、3、4、5、6号。

检验员2名(检验员独立执行计算,不需寻求共识)分别编号1、2号。

记录员1名(具备书写及计算能力)实验内容及步骤管理员把两个盒子中较大的那个拿出来,里头混装着800颗红珠、3200百颗白珠,并让两种珠子混合十分均匀。

熟悉操作流程:操作员用勺子往装有全部珠子的盒子里取一些珠子并往把勺里面44度倾到直到把勺填满珠子,之后交由检验员检查并由记录员记录。

第一天6名操作员分别操作结束后,分别建一号检查员查查红珠和白珠数量,再经2号检查员这时主管作如下说明:“我要告诉你们。

我们的程序非常严格,不准有差异。

但现在成绩很差。

我不明白为什么变异程度这么大;4号8颗,2号17颗。

程序相同,进料相同,红珠也占20%。

这么严格的程序,按道理说不应有变异才对,为什么却从8颗到17颗都有。

不可思议,17是8的两倍多呢,身为主管,我只能说对你们的表现表示失望。

”同时主管希望操作员明天会有进步。

下一个操作员5号只捞到5颗红珠,是目前最好的成绩管理员以帕特为例,激励其他操作员:“假如2号只捞到5颗,谁都能够只捞到5颗。

超过5颗的教人无法理解。

我们的程序严格,它们完全相同……只是周而复始。

不应该发生变异才对。

”当6号捞到11颗时,主管戴明斥骂:“知道吗,你要为今天整体的成绩欠佳,负一部分责任。

”他转向所有操作员说:“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好的绩效。

高层主管一直盯着这些数字。

他们对我们的低产出十分不满。

而你们的主管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变异那么大,我不明白。

继续加油吧。

切记,你们的工作全靠你们的表现……要么保有工作,要么流落街头。

红珠实验报告

红珠实验报告

红珠实验报告02613102 徐晗一、实验简介红珠实验是著名的质量学家戴明设计的两个实验之一,此实验说明了尽管生产程序是一样的严格,但是还是会无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变异,即质量缺陷问题。

二、实验工具1.绿豆1200颗(80%),红豆300颗(20%),红豆直径约为绿豆的两倍;2.一个长方形的条形硬纸板,上面缠了一圈透明胶,有粘性的一面向外;3.一个圆形的容器,大小适中,有盖子。

三、实验目的实验的目的是要证实一个事实:经理人为员工所设下的标准,常常超出员工所能控制的范围。

通过这项实验也可看出,如何用统计方法找出问题根源。

四、实验步骤1.三位组员每人扮演两位工人(分别用左手和右手粘出豆子),其中一人同时负责记录数据。

2.数出1200颗绿豆和300颗红豆,放进容器中,盖上盖子并摇匀,使其充分混合。

制作缠着透明胶的条形硬纸板,代替有低凹的铲子。

3.我们首先进行了第一次试验,首先由我用右手拿着缠着透明胶的条形硬纸板,直接地插入盛满豆子的容器中,再直接取出纸板,记录纸板上两种颜色豆子的数量,豆子总数不足50个,于是我再次用纸板粘出豆子,记录纸板上两种颜色豆子的数量,豆子总数依然不足50个,第三次粘出豆子后,显然三次纸板上豆子的总数超过了50个,于是我们决定从纸板的一边开始数,直到总数达到50个为止。

并在正式的表格中记录下了两种颜色的豆子的数量。

4.我用左手重复了步骤3中的实验,作为第二位工人的业绩。

记录数据。

5.张馨予和余芳燕依次用右手和左手重复了步骤3中的实验,作为第3、4、5、6位工人的业绩,记录数据。

6.根据业绩,我们评选出的最佳员工是张馨予的右手所扮演的工人。

业绩最低的是余芳燕的左手所扮演的员工。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尽量把纸板向绿豆较多的位置插纸板,以求达到更高的业绩。

7.重复步骤3、4、5中的工作。

最佳员工依然是张馨予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余芳燕所扮演的两位工人的业绩波动较大。

业绩最低的是我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

红珠白珠与漏斗实验的教训和启示

红珠白珠与漏斗实验的教训和启示

红珠实验的教训和启示实验器材一个里头装着许多豌豆般大小红白木珠的塑胶盒一支上面有50个凹洞的把勺(每5个凹洞1排,共10排,凹洞大小与木珠相当)一个塑胶盒(大小恰好能够让一把勺在里头捞珠子)一把勺子目的‘产出’白珠,尽量减少因为顾客不收红珠子。

”实验者管理员1名(具有一定的执行能力)操作员6名(需要高度热忱)分别编号1、2、3、4、5、6号。

检验员2名(检验员独立执行计算,不需寻求共识)分别编号1、2号。

记录员1名(具备书写及计算能力)实验内容及步骤管理员把两个盒子中较大的那个拿出来,里头混装着800颗红珠、3200百颗白珠,并让两种珠子混合十分均匀。

熟悉操作流程:操作员用勺子往装有全部珠子的盒子里取一些珠子并往把勺里面44度倾到直到把勺填满珠子,之后交由检验员检查并由记录员记录。

第一天6名操作员分别操作结束后,分别建一号检查员查查红珠和白珠数量,再经2号检查员这时主管作如下说明:“我要告诉你们。

我们的程序非常严格,不准有差异。

但现在成绩很差。

我不明白为什么变异程度这么大;4号8颗,2号17颗。

程序相同,进料相同,红珠也占20%。

这么严格的程序,按道理说不应有变异才对,为什么却从8颗到17颗都有。

不可思议,17是8的两倍多呢,身为主管,我只能说对你们的表现表示失望。

”同时主管希望操作员明天会有进步。

下一个操作员5号只捞到5颗红珠,是目前最好的成绩管理员以帕特为例,激励其他操作员:“假如2号只捞到5颗,谁都能够只捞到5颗。

超过5颗的教人无法理解。

我们的程序严格,它们完全相同……只是周而复始。

不应该发生变异才对。

”当6号捞到11颗时,主管戴明斥骂:“知道吗,你要为今天整体的成绩欠佳,负一部分责任。

”他转向所有操作员说:“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好的绩效。

高层主管一直盯着这些数字。

他们对我们的低产出十分不满。

而你们的主管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变异那么大,我不明白。

继续加油吧。

切记,你们的工作全靠你们的表现……要么保有工作,要么流落街头。

戴明的红珠实验

戴明的红珠实验

戴明的红珠实验实验器材:①4000粒木珠,直径约3毫米,其中800粒为红色,3200粒为白色;②一个有50个凹洞的勺子,每5个凹洞1排,共10排,凹洞大小与木珠相当,一次可盛起50粒木珠(代表工作量);③一个长方形容器,大小恰好能够让一把勺子在里头捞珠子。

实验的目的是要证实一个事实:经理人为员工所设下的标准,常常超出员工所能控制的范围。

通过这项实验也可看出,如何用统计方法找出问题根源。

戴明在实验中扮演主管,另外需要操作员6名、检验员2名、检验负责人1名、记录员1名。

操作员的工作是在红白珠相混的容器中用勺子“产出”白珠,因为顾客只接收白珠;检验员要能区分红珠和白珠,计数至20即可。

在某次实验中,戴明一共选了6名操作员:帕特、包伯、狄克、史蒂夫、霍斯特、戴夫。

工作程序是每天取50颗,红珠白珠都算,但记入工作量的只有白珠。

狄克第一个先来。

他把勺子挖进大容器内,尽力地舀取白珠。

与此同时,戴明要求检验员记住他是怎么做的,以免后来的人重蹈覆辙。

狄克舀完后,送到检验员处,检验员保罗宣布红珠的数字是14颗。

按照这个程序,后来的5位操作员帕特、包伯、史蒂夫、霍斯特、戴夫的红珠数量依次是:17、11、8、12、9颗。

在此过程中,戴明一直强调持续的改善,并且认为相同严格的程序,不应该存在变异才对。

身为主管的戴明,对操作员们的表现表示失望。

第二轮实验开始了。

这一次狄克捞到10颗红珠,比前一天的14颗有所进步。

帕特只捞到5颗红珠,这个好成绩引来一阵欢呼。

戴明以帕特为例,激励其他操作员“假如帕特只捞到5颗,谁都能够只捞到5颗。

超过5颗的教人无法理解。

我们的程序严格,只是周而复始,不应该发生变异才对。

”巴伯6颗红珠,霍斯特11颗红珠,戴夫却不如第一轮,11颗红珠。

身为主管的戴明斥骂了戴夫,并且认定他要负一部分责任。

第三轮实验开始了。

当看到帕特的成绩是8颗红珠时,戴明表现得非常失望。

在第四轮的实验中,最后一名操作员戴夫捞到了10颗红珠,戴明大叹:“要在这里看到改善,真是太难了!我不了解为什么做不到零缺点。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标准对领导的基本要求:确定质量方针目标、确定职责 权限、配备资源、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评审
落实ISO9000标准最重要的工作
1.最高领导的领导与决策
质量方针和目标 组织机构、职责、权限 资源配置 调动员工积极性
2. 管理者代表 标准中规定的具体职责(4条),有职有权 策划工作
3. 职能部门专职管理 4.建立合格的内审员队伍 5.正规的工作程序: 管理评审
实验一:将漏斗口对准目标落点。保持这种状 态,将弹珠由漏斗口落下五十次(也可以任意 次),在弹珠每次的静止位置作标记。
实验二
根据每次弹珠落下后的实际落点与目标 落点的差距,将漏斗由现在的位置移动 ,移动距离为实际落点与目标落点之间 的距离,移动方向为实际落点偏离目标 落点的反方向,以弥补上一次的偏差。 例如弹珠某次落在目标点东北三十厘米 处,则将漏斗由现在位置往西南移动三 十厘米。
2) 充分理解并满足顾客要求 规定质量方针并确保其
3) 适应组织和其顾客的要求 4)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5)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6) 在整个组织范围内,予以传达`理解并贯彻实施 7) 对持续的适宜性进行评审
决策层在建立质量体系中的工作(2000版要求)
3. 7项任务 1)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确保实施满足顾客要求和内部目标的适宜过程 3) 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
.实施意义
64%的企业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24.6%的企业顺利达成定货合同; 73.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内部管理有序,工作效率 大幅度提高。 即认证可给企业带来的实效是: .质量认证是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国际互认)。 .质量认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声誉(证书是最好的产品广 告)。 .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减少质量损失、管理上台 阶)。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买方的首选对象)。 .省去了第二方及政府部门的多次检查。

质量管理之红珠实验

质量管理之红珠实验

实验结论:
(5)简单以绩效决定报酬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工人的绩效如此低落,以 至失去工作,完全是被工作过程所左右. (6)工头给工人加薪或处罚,当作是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奖励与惩罚.实 际上它奖励与惩罚的是生产系统的表现,而不是工人的表现. (7)这个实验展示了拙劣的管理.由于程序僵化,工人根本没有机会提 供改善的建议. (8)每个人在工作上都有责任去尝试改进系统以提升自己和他人的绩效. 在工头的规定之下,他们无从改进绩效. (9)管理者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事先已经固定了白珠的价格. (10)检验员彼此独立,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质量管理
——戴明的红珠实验概述
红珠实验过程
①4000粒木珠,直径约3毫米,其中 800粒为红色,3200粒为白色; ②一个有50个凹洞的勺子,每5个凹洞 1排,共10排,凹洞大小与木珠相当,一次 可盛起50粒木珠(代表工作量); ③一个长方形容器,大小恰好能够让一 把勺子在里头捞珠子. 实验的目的是要证实一个事实:经理人 为员工所设下的标准,常常超出员工所能控 制的范围.通过这项实验也可看出,如何用 统计方法找出问题根源. �Βιβλιοθήκη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本身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在系统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工厂的产 出水平及其变异是可预测的;事实上成本也是可预测的. (2)所有的变异,包含工人之间产出红珠数量的差异,以及每位工人每 日产出红珠数量的变异,均完全来自过程本身.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哪 一位工人比其他工人更高明. (3)工人的产出显示为统计管制状态,也就是稳定状态.工人们已经全 力以赴,在现有状况之下,不可能有更好的表现. (4)在考绩制度或员工评价中,将人员,团队,销售人员,工厂,部门 排优劣顺序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特别是它对员工的斗志是一种打击. 因为员工的表现完全与努力与否无关.

管理工具红蛛实验

管理工具红蛛实验

红珠实验红珠实验(Red Bead Experiment)[编辑]戴明的红珠实验概述红珠实验是著名质量学家戴明设计的两个实验之一(另一个是漏斗实验),此实验说明了尽管生产程序是一样的地严格,但是还是会无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变异,即质量缺陷问题。

[编辑]红珠实验过程红珠实验:①4000粒木珠,直径约3毫米,其中800粒为红色,3200粒为白色;②一个有50个凹洞的勺子,每5个凹洞1排,共10排,凹洞大小与木珠相当,一次可盛起50粒木珠(代表工作量);③一个长方形容器,大小恰好能够让一把勺子在里头捞珠子。

实验的目的是要证实一个事实:经理人为员工所设下的标准,常常超出员工所能控制的范围。

通过这项实验也可看出,如何用统计方法找出问题根源。

红珠寓言之一-- 招聘作业员每场研讨会的学员在第二天下午一面忙着消化午餐,一面消化“新哲学”的同时,戴明博士总会进行一项他所称的“笨实验”;但他保证,这项实验将令人永远难忘。

他一一拿了实验器材。

首先是一个里头装着许多豌豆般大小红白木珠的塑胶盒;其次,是一支上面有50个凹洞的把杓(每5个凹洞一排,共10排,凹洞大小与木珠相当);然后是另一个塑胶盒;大小恰足以让把杓在里头捞珠子。

接下来的一小时里,实验在一片欢笑中开始了。

尽管现场笑声不断,这场木珠实验却深刻。

凸显出一项事实:经理人为员工所设下的标准,往往超出他们所能控制的范围。

这项实验同时也显示出,如何用统计方法找出问题来源。

会场前端成了生产线,戴明博士自己则扮演可怕的工头。

他严厉地宣布:“我们的工作是…产出‟白珠,因为顾客不收红珠子。

” 他从听众中招募人员,加入生产线,并开玩笑的说:“女士优先。

”他的求才启事如下:“本公司诚征作业员六名,需要高度热忱;检验员2名——因为本分司作业错误百出,冗员充斥;检验长一员——这是本公司唯一没做错的事——检验员独立执行计算,不需寻求共识。

另征记录员1名,此乃重要职务……须具备书写及加法能力。

红珠漏斗实验指导书

红珠漏斗实验指导书

实验1-1 质量变异的红珠分析实验名称:质量变异的红珠分析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2适用对象:工业工程一、实验目的系统的5M(即人、机、料、法、环)因素决定了过程的结果,本实验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实现不同的实验结果,使学生理解管理的作用在于预测,而非竞赛;要提升绩效,就必须改进系统。

二、实验要求了解红珠实验操作的全部过程,实验结束后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回答思考题。

三、实验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生产系统中,从事简单重复工作工人的产出水平和变异,完全来自于随机过程本身,显示为统计控制状态,是可以预测的。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1.PⅢ以上微机。

2.红珠实验软件。

五、实验预习要求、实验条件、方法及步骤1.实验预习要求:①复习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的十四法②熟悉戴明的红珠实验。

2.实验条件:机房3.实验方法及步骤:①确定实验人员(操作员、检验员),明确人员职责。

②选择操作方法,以改进工作绩效。

③显示红白珠分布情况,检验员开始计数。

④检验员记录数据。

⑤显示正确数据,与检验员记录数据比较⑥评选最佳员工(本轮产出红珠最少者)并回到步骤2开始下一轮,直至第五轮结束。

⑦实验总结,显示平均值、管制上下限、控制图、统计图、漏检图、反应时间图。

⑧历史数据处理,分别显示操作数据、检验数据的控制图、统计图、漏检图、反应时间图。

⑨教师结合思考题进行讲评。

六、思考题1.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哪些值来影响实验结果?2.实验过程中提供了改进方法的操作,请谈谈这一步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3.谈谈你对评选“最佳工人”的看法。

4.本实验中什么是“相同的过程”?5.是否可以认为,我们能以进料中的红珠比例,作为预测产出中红珠比例的基础?6.对应于实际的生产系统,试述红珠实验对你的启示。

实验1-2 质量状态的漏斗分析实验名称:质量状态的漏斗分析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学时:2适用对象:工业工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结合质量管理中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分析思想,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干预将会导致损失”的理论,明确结果管理的缺点。

酸枣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

酸枣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

酸枣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1 引言1.1 酸枣简介酸枣[Zizy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又名棘刺、山枣、红珠、檀酸枣、红铃果,属鼠李科落叶灌木或乔木的成熟果实。

酸枣色形似枣,其味甘酸,故名[1]。

酸枣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北部地区,无论林间地头、石缝崖边、向阳山坡、溪边草丛都适宜它的生长,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强,御寒抗旱、耐盐碱等。

酸枣树高1~3m,枝节上有直的和弯曲的刺。

叶互生,长椭圆形至蔟状披针形,长2~3.5cm,宽6~12mm,先端钝,边缘有细锯齿,基出三脉。

花黄绿色,常2~3朵簇生于叶腋。

花萼、花瓣及雄蕊均为5出数。

子房上位,2室,埋于花盘中,柱头2裂。

核果小,长圆形或近圆形,暗红色,味酸,果核两端常为钝头。

花期4~5月,果期9月。

酸枣树春季气温13℃~15℃萌动抽枝,17℃以上展叶和花芽分化,19℃以上叶腋出现花蕾,20℃~22℃开花,18℃~22℃果实成熟,10月下旬气温降到15℃开始落叶[2]。

1.2 酸枣的化学成分的研究1.2.1 酸枣仁化学成分对酸枣仁的化学成分在80年代就开始进行了研究,得知酸枣仁含有当药素、白桦脂酸、白桦脂醇、酸枣仁皂甙及阿魏酸、维生素C等成分[3]。

90年代后期,尤其是近10年来,对酸枣仁的化学成分研究又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在酸枣仁的乙醇提取物中,用氢氧化钾和正丁醇处理,分得总黄酮及总皂甙两部分。

对总黄酮进行聚酰胺柱层析,从25%乙醇洗脱液中分得两种黄酮甙,经化学法和光谱法鉴定为Spinosin和Zivulgarin[4]。

尹升镇等人从酸枣仁中提取分离得到2种生物碱,经理化常数及紫外线(UV),红外线(IR),核磁共振(IHNMR)和MS波谱分析鉴定为Lysicamin和Juzirine,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5]。

用离子色谱法简单快速地分析了酸枣仁中的阳离子。

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仁中5种常见阳离子Na+、NH+4、K+、Mg2+和Ca2+的含量比例不同。

戴明经典质量实验之-红珠实验,于混沌中找出路

戴明经典质量实验之-红珠实验,于混沌中找出路

戴明经典质量实验之-红珠实验,于混沌中找出路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设计过两个经典的质量实验,一个是漏斗实验,另一个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红珠实验。

*戴明红珠实验在日常的生产一线管理中,以下现象屡见不鲜:1.在员工评价中,将员工按优劣顺序排序2.简单以员工的产出绩效来决定报酬3.给工人加薪或处罚,当作是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奖励与惩罚4.只要求执行,不给工人提改善建议的机会5.管理者认为过去表现最佳的工人,在将来也应该要有最佳的表现戴明通过一个简单的红珠实验,揭示了一线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思路,如何于混沌中找出路。

红珠实验非常简单,基本步骤介绍如下:1.将8000个白珠子和2000个红珠子充分混合在一起2.使用一把有着50个小孔的铲子去铲这些混合好的珠子3.拿出铲子,每个孔里都会有一粒珠子,分别数一数白色和红色的珠子各有多少个并记录,白色珠子越多则绩效越好4.换人重复上述操作并记录,共四个人,此时第一轮实验结束5.按照上述流程,重复四轮接下来,我将使用一个在线红珠实验模拟器来演示实验过程。

模拟器界面设定白球8000个,红球2000个,四位操作人员,最多可重复10次第一轮模拟点击“Simulate Round”,系统随机模拟出每个操作人员铲球的结果。

重复模拟得到共四组数据实验到此就结束了,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的思考:1.第四位员工铲出了41颗白珠子,比最少的第三位员工多了9颗。

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是不是会表扬第四位员工,批评第三位员工?2.还是第四位员工,他在前两轮表现得非常出色,得到了13颗和12颗白珠子,但后两轮都只得到了8颗。

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是不是会认为这位员工绩效下降了?3.员工们的表现差异很大,每次铲出的白珠子从5颗到13颗不等,分布很广。

问题:我们这时是不是会认为整个工艺过程不稳定?改善没思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点击模拟器中的“Show Chart”按钮,系统自动生成了一张大家熟悉的控制图。

弹珠路径设计实验报告(3篇)

弹珠路径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弹珠在斜面、水平面、曲线等不同路径上的运动规律。

2. 通过实验验证弹珠运动轨迹与斜面角度、路径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3. 优化弹珠运动路径,提高弹珠运动效率。

二、实验原理弹珠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主要研究弹珠在不同路径上的运动规律,通过调整斜面角度、路径形状等参数,观察弹珠运动轨迹的变化,分析影响因素。

三、实验器材1. 弹珠若干2. 弹珠发射装置3. 不同角度的斜面4. 水平面5. 曲线路径6. 秒表7. 测量尺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弹珠放在发射装置上,调整发射角度,使弹珠沿斜面运动。

2. 记录弹珠发射角度、斜面角度、弹珠运动轨迹。

3. 重复步骤1,改变斜面角度,观察弹珠运动轨迹的变化。

4. 将弹珠放在水平面上,调整发射角度,使弹珠沿水平面运动。

5. 记录弹珠发射角度、水平面运动轨迹。

6. 重复步骤4,改变发射角度,观察弹珠运动轨迹的变化。

7. 将弹珠放在曲线路径上,调整发射角度,使弹珠沿曲线路径运动。

8. 记录弹珠发射角度、曲线路径运动轨迹。

9. 重复步骤7,改变发射角度,观察弹珠运动轨迹的变化。

10.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弹珠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当斜面角度增大时,弹珠运动距离变短,速度减小;当斜面角度减小时,弹珠运动距离变长,速度增大。

这是因为斜面角度增大,弹珠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减小,导致运动距离缩短。

2. 弹珠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当发射角度增大时,弹珠运动距离变长,速度增大;当发射角度减小时,弹珠运动距离变短,速度减小。

这是因为发射角度增大,弹珠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增大,导致运动距离变长。

3. 弹珠在曲线路径上的运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当发射角度增大时,弹珠在曲线路径上的运动距离变长,速度增大;当发射角度减小时,弹珠在曲线路径上的运动距离变短,速度减小。

这是因为发射角度增大,弹珠在曲线路径上的运动速度增大,导致运动距离变长。

红粉性状鉴别实验报告(3篇)

红粉性状鉴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红粉(即氧化铁红)的性状鉴别方法,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后续的红粉应用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红粉样品(氧化铁红)2. 研钵及研杵3. 烧杯4. 滴定管5. 氢氧化钠溶液6. 盐酸溶液7. 氯化钡溶液8. 硫酸溶液9. 试管10. 滴管11. 移液管12. pH试纸13. 精密天平14. 恒温水浴锅15. 移液器16. 显微镜实验步骤:一、外观观察1. 取少量红粉样品于研钵中,用研杵进行研磨,观察其颜色、形状、粒度等外观特征。

2. 将研磨后的红粉样品置于烧杯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二、物理性质测定1. 粒度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粉样品的粒度,并记录数据。

2. 密度测定:称取一定量的红粉样品,将其放入量筒中,记录体积,计算密度。

3. 溶解性测定:取少量红粉样品,加入适量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三、化学性质测定1. 氧化铁含量的测定:采用滴定法,以盐酸溶液为滴定剂,测定红粉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

2. 铁含量的测定:使用氯化钡溶液与红粉样品反应,生成沉淀,过滤后测定沉淀质量,计算铁含量。

3.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加入硫酸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以判断硫酸盐含量。

4. 酸碱度测定:使用pH试纸测定红粉样品的酸碱度。

实验结果:一、外观观察1. 红粉样品为红色粉末,颗粒呈不规则状,粒度较细。

2. 溶解后,溶液呈淡红色。

二、物理性质测定1. 粒度:平均粒度为0.5μm。

2. 密度:3.9g/cm³。

3. 溶解性:在水中不溶解。

三、化学性质测定1. 氧化铁含量:95.2%。

2. 铁含量:98.6%。

3. 硫酸盐含量:未检测到。

4. 酸碱度:pH值为6.8。

讨论与分析:1. 红粉样品的颜色、形状、粒度等外观特征符合氧化铁红的典型特征。

2. 红粉样品的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等,均符合氧化铁红的性质。

3. 红粉样品的化学性质,如氧化铁含量、铁含量等,均符合氧化铁红的化学成分。

中国红光现象研究报告范文

中国红光现象研究报告范文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红光现象探究报告范文一、引言红光现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眼观察物体或景象时,会呈现出红色的光线现象。

戴明的红珠实验

戴明的红珠实验

戴明的红珠实验实验器材:①4000粒木珠,直径约3毫米,其中800粒为红色,3200粒为白色;②一个有50个凹洞的勺子,每5个凹洞1排,共10排,凹洞大小与木珠相当,一次可盛起50粒木珠(代表工作量);③一个长方形容器,大小恰好能够让一把勺子在里头捞珠子。

实验的目的是要证实一个事实:经理人为员工所设下的标准,常常超出员工所能控制的范围。

通过这项实验也可看出,如何用统计方法找出问题根源。

戴明在实验中扮演主管,另外需要操作员6名、检验员2名、检验负责人1名、记录员1名。

操作员的工作是在红白珠相混的容器中用勺子“产出”白珠,因为顾客只接收白珠;检验员要能区分红珠和白珠,计数至20即可。

在某次实验中,戴明一共选了6名操作员:帕特、包伯、狄克、史蒂夫、霍斯特、戴夫。

工作程序是每天取50颗,红珠白珠都算,但记入工作量的只有白珠。

狄克第一个先来。

他把勺子挖进大容器内,尽力地舀取白珠。

与此同时,戴明要求检验员记住他是怎么做的,以免后来的人重蹈覆辙。

狄克舀完后,送到检验员处,检验员保罗宣布红珠的数字是14颗。

按照这个程序,后来的5位操作员帕特、包伯、史蒂夫、霍斯特、戴夫的红珠数量依次是:17、11、8、12、9颗。

在此过程中,戴明一直强调持续的改善,并且认为相同严格的程序,不应该存在变异才对。

身为主管的戴明,对操作员们的表现表示失望。

第二轮实验开始了。

这一次狄克捞到10颗红珠,比前一天的14颗有所进步。

帕特只捞到5颗红珠,这个好成绩引来一阵欢呼。

戴明以帕特为例,激励其他操作员“假如帕特只捞到5颗,谁都能够只捞到5颗。

超过5颗的教人无法理解。

我们的程序严格,只是周而复始,不应该发生变异才对。

”巴伯6颗红珠,霍斯特11颗红珠,戴夫却不如第一轮,11颗红珠。

身为主管的戴明斥骂了戴夫,并且认定他要负一部分责任。

第三轮实验开始了。

当看到帕特的成绩是8颗红珠时,戴明表现得非常失望。

在第四轮的实验中,最后一名操作员戴夫捞到了10颗红珠,戴明大叹:“要在这里看到改善,真是太难了!我不了解为什么做不到零缺点。

晶体种子小实验报告(3篇)

晶体种子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晶体,作为一种自然界中常见的固态物质,其独特的生长过程和形态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晶体种子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通过模拟晶体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本实验旨在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晶体生长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晶体形态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晶体种子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记录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4. 分析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镊子、滤纸、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

2. 实验用品:食盐、葡萄糖、水、红色食用色素、细线。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晶体种子:取一定量的食盐和葡萄糖,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然后静置冷却。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时,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将滤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溶液均匀。

2. 制备晶体溶液:取一定量的红色食用色素,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

将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和葡萄糖,搅拌均匀。

3. 晶体生长:将烧杯放置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使溶液保持微沸状态。

用镊子夹取细线,蘸取少量红色晶体溶液,轻轻悬挂在烧杯中央,注意不要让细线接触烧杯壁或底部。

4. 观察与记录:每隔一定时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观察晶体生长情况,并记录晶体形态的变化。

5. 结晶结束:当晶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停止加热,让晶体自然冷却。

待晶体完全结晶后,取出晶体,用滤纸擦拭干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晶体逐渐生长,形态呈细长状,颜色逐渐加深。

2. 结果分析:晶体生长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溶质的浓度、搅拌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晶体的生长形态。

本实验中,溶液温度保持在微沸状态,溶质浓度适中,搅拌速度适宜,有利于晶体的均匀生长。

3. 影响因素分析:a. 温度:温度对晶体生长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珠实验报告
02613102 徐晗
一、实验简介
红珠实验是著名的质量学家戴明设计的两个实验之一,此实验说明了尽管生产程序是一样的严格,但是还是会无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变异,即质量缺陷问题。

二、实验工具
1.绿豆1200颗(80%),红豆300颗(20%),红豆直径约为绿豆的两倍;
2.一个长方形的条形硬纸板,上面缠了一圈透明胶,有粘性的一面向外;
3.一个圆形的容器,大小适中,有盖子。

三、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要证实一个事实:经理人为员工所设下的标准,常常超出员工所能控制的范围。

通过这项实验也可看出,如何用统计方法找出问题根源。

四、实验步骤
1.三位组员每人扮演两位工人(分别用左手和右手粘出豆子),其中一人同时负责记录数据。

2.数出1200颗绿豆和300颗红豆,放进容器中,盖上盖子并摇匀,使其充分混合。

制作缠着透明胶的条形硬纸板,代替有低凹的铲子。

3.我们首先进行了第一次试验,首先由我用右手拿着缠着透明胶的条形硬纸板,直接地插入盛满豆子的容器中,再直接取出纸板,记录纸板上两种颜色豆子的数量,豆子总数不足50个,于是我再次用纸板粘出豆子,记录纸板上两种颜色豆子的数量,豆子总数依然不足50个,第三次粘出豆子后,显然三次纸板上豆子的总数超过了50个,于是我们决定从纸板的一边开始数,直到总数达到50个为止。

并在正式的表格中记录下了两种颜色的豆子的数量。

4.我用左手重复了步骤3中的实验,作为第二位工人的业绩。

记录数据。

5.张馨予和余芳燕依次用右手和左手重复了步骤3中的实验,作为第3、4、5、6位工人的业绩,记录数据。

6.根据业绩,我们评选出的最佳员工是张馨予的右手所扮演的工人。

业绩最低的是余芳燕的左手所扮演的员工。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尽量把纸板向绿豆较多的位置插纸板,以求达到更高的业绩。

7.重复步骤3、4、5中的工作。

最佳员工依然是张馨予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余芳燕所扮演的两位工人的业绩波动较大。

业绩最低的是我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

8.第三次重复步骤3、4、5中的工作。

最佳员工是余芳燕的左手所扮演的员工。

业绩最低的是我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

9.第四次重读步骤3、4、5中的工作。

这一次是最后一次“工作”,大家都尽力找到绿豆最多的位置来粘豆子。

最佳员工是张馨予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

业绩最低的是余芳燕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

五、实验数据
六、数据分析及结论
1.变异存在于系统内部,如果变异是稳定的,就可以被预测。

我们实验得出的pbar的波动相对较大,如果除去第三轮实验数据的话则非常稳定。

我猜测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红豆和绿豆的体积大小相差悬殊,导致豆子很难均匀混合,当豆子混合不均匀时我们再有意地向绿豆较多的位置插纸板,就会得到非常好的业绩。

在每一轮实验中豆子混合均匀程度不同,这导致了pbar的较大的波动。

2.红珠生产的所有变异,每天、每个志愿者工人生产的变异,完全来自过程本身。

这个实验的设计消除了人的因素,她们不能控制生产出的绿豆的数量。

然而在我们的实验数据中,在四轮工作中,有三次的最佳员工都是张馨予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这与书上所得出的结论不符。

对此我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①实验次数过少,与偶然因素有关,使结果不具有普遍性
②实验过程中我们都会有意地把纸板插到绿豆较多的位置,也许她比其他人更善于寻找绿豆最多的位置。

然而即使她的右手所扮演的员工业绩比较稳定地突出,也仍然在一个范围内,这也证实了员工无法控制生产出的绿豆数量,无法比系统允许的做得更好。

3.量化的目标通常毫无意义。

用最终的业绩来进行奖惩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对实际生产的绿豆数量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样的奖惩实际上是对系统的奖惩,因为员工的业绩,即红豆比例,主要受容器中豆子混合均匀程度的影响,也就是系统所允许的程度。

4.管理是对系统的反应。

在这个实验中,“管理层”设计出了生产过程,然后依赖于检查来控制过程质量,这些决策显然较之工人的努力对结果有更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