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
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清代单色釉瓷器
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极致之美 浑然天成—清代单色釉瓷器单色釉是中国古代瓷器釉色的开端,因其只有一种装饰色彩而得名,又被称为“一色釉”“纯色釉”“一道釉”等,在瓷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单色釉瓷器集自然之美与极致之美于一身,可谓是瓷器艺术史上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瓷器体系的重要部分。
单色釉瓷器没有青花彩瓷的缤纷艳丽,没有繁复精美的纹饰装饰,不浮不躁,凭借着高超的制瓷工艺技术水平创造浑然天成的美感,见证了中国瓷器一代又一代的辉煌发展。
唐代以前,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因制瓷工艺的发展有限,这一时期的单色釉瓷器多为实用器,古朴自然。
到了宋代,单色釉瓷器迎来了发展高峰,器形简约,追求釉色之美与线条之畅,颇具文人之风,尤以五大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为精品。
直至今日,宋代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器依然能代表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康雍乾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可谓达到了顶峰,景德镇产出的单色釉瓷器,无论是釉色品种还是器物器形等都大有发展与创新,成就非凡。
单色釉瓷器釉色种类丰富,主要有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单色釉都是在这些釉色上演变而来的。
单色釉瓷器釉色或明快纯正,或清雅含蓄,或绚丽多彩,深受时人喜爱。
宋代时期的单色釉瓷器以青色釉为基础,发展出了粉青、梅子青、豆青等多种釉色,美之自然。
明清时期,单色釉瓷器发展出了更多的釉色,有霁红、霁蓝、豇豆红、郎窑红、茶叶末、孔雀蓝、茄皮紫、胭脂红等。
新乡市博物馆藏有清代时期单色釉瓷器若干件,有旧藏,亦有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我馆收藏。
本文选取其中精美之器,共同品鉴清代单色釉瓷器的极致之美。
秦欣欣(新乡市博物馆,河南 新乡 453000)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大清光绪年制”款霁蓝摇铃尊为一对,大小形制统一,通高23.4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10.8厘米。
尊灯草口,长颈溜肩,腹部微敛,圈足外撇,施霁蓝釉,底心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
古陶瓷鉴赏
古陶瓷鉴赏古陶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陶瓷品种繁多、工艺高超、造型美观、艺术价值极高,因此一直备受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从古陶瓷的种类、特点、鉴赏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介绍。
一、古陶瓷种类古陶瓷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根据历史时期和代表作品进行分类的示意:1. 先秦时期:主要有彩陶(如绘人图彩陶、舞蹈图案彩陶)、黑陶、红陶等。
2. 唐代官窑:包括定窑、钧窑、汝窑、宋徽、云龙窑、松洲窑等。
3. 元代官窑:主要有元青花、元官窑瓷器等。
4. 明代: 有青花瓷、五彩瓷、白瓷等。
5. 清代: 有粉彩瓷、釉里红、鹿顶等。
其中清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瓷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表现手法多样,被誉为“万紫千红、包罗万象”。
二、古陶瓷特点1. 色泽:古陶瓷的色泽丰富多彩,有红、黄、绿、蓝、白等多种颜色,其中以青花、五彩、釉里红、粉彩等为代表。
2. 纹饰:古陶瓷的纹饰非常丰富,包括花卉、人物、山水、动物和抽象图案等。
其中青花瓷器以绘制人物、花卉和山水为主题,五彩瓷器则以鲜艳的颜色和鲜明的造型为主。
3. 制作工艺:古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独特的技术手法,包括器物造型、烧制、定稿。
其中青花瓷器的烧制过程更是独特,需要进行多次烧制,才能呈现出独特的青花纹饰。
三、古陶瓷的鉴赏方法1. 观察:古陶瓷鉴赏的第一步是观察,要仔细观察器物的形态、釉色和胎质等方面,从而初步判断器物的品质和时代。
2. 对比:在观察后,可以对不同的器物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加精细地了解它们的口径、底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的差异。
3. 翻转:将器物翻转过来观察或倒立着看,可以进一步判断器物制作的工艺和品质等方面。
4. 摸感:用手去摸器物的质地和釉面,以此来判断它们的胎质和温度控制。
5. 气味:闻闻器物的气味,以此判断器物的材料和烧制时间等。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三彩印花海棠式盘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
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
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三彩印花盘三彩印花盘,辽,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
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
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
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
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
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
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致敬中国经典 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
致敬中国经典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1件典藏▏细数宋代汝窑青瓷之一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汝瓷是陶瓷的最高境界。
它以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
又,因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和自然简单的美学特点,有“宋瓷之冠”的美誉。
汝窑烧制时间短,制作工艺在北宋灭亡后失传,存世器物非常珍稀。
以下21件汝窑青瓷为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本人已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资料库中一一核实,并摘录繁体简介供各位欣赏。
以后将相续罗列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宋代汝窑青瓷,看看现在世界上已被公认的汝窑青瓷到底有几件。
分类如下:碟6件,盘4件,水仙盆4件,瓶3件,圆洗2件,小洗1件,花碗1件。
1北宋汝窯奉華碟高2.3公分口徑12.7公分底徑10.1公分編號:故-瓷-018048敞口淺碟,平底,口緣嵌銅釦,底存三個細小支釘痕。
全器滿施天青釉色,有淺淡的細網狀開片。
支釘處露灰黃如粉的所謂「香灰胎」。
外底中心有窯成器後琢刻的「奉華」二字,並填紅。
2北宋汝窯青瓷碟高3.3公分口徑13公分底徑9公分編號:故-瓷-009827侈圓口,週壁稍深,平底,圈足微外捲。
胎體薄而滿施天青色釉,釉薄處隱現淺粉色光澤。
內周壁積釉處,可看到冰裂紋。
底周留有三枚支燒痕,從支痕中可見土色胎。
但是,依據孫新民所長的說法,窯址出土瓷片重新打碎之後,絕大多數露出淺灰或灰白色胎。
底刻乾隆皇帝〈詠汝窯盤子〉御製詩: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詩末署「乾隆丙申春御題」紀年銘,並落「朗潤」一枚鈐印。
因乾隆皇帝在詩注中,對「景德」一詞,有「鎮名,陶瓷皆於此,有官窯、民窯之分」的解釋,遂反映出他當時以為再也燒不出像汝窯一樣瓷器的窯口,是同時指官窯和民窯而言。
相對於近代學界自一九三〇年代方開始探討汝窯的窯口、釉色與產燒背景,乾隆皇帝對汝窯的識別,無疑超前將近一百五十年之久。
难得一见!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官窑、哥窑瓷器(高清大图)
难得一见!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官窑、哥窑瓷器(高清大图)大英博物馆 95号陈列厅一、南宋官窑南宋官窑粉青釉琮式瓶高 22.6cm;宽 13.7cm;长 13.6cm南宋官窑粉青釉六方盆高 8.5cm;口径 21.5cm;长 19cm南宋官窑粉青釉长颈瓶高 18cm;腹径 8.5cm;底径 5.2cm南宋官窑粉青釉套奁高 9.4cm;直径 19.2cm南宋官窑粉青釉葵瓣盘高 3.9cm;口径 16.8cm;底径 10cm南宋官窑粉青釉葵口折腰盘高 5cm;口径 19.5cm;底径6.4cm附刻乾隆御题:鐡足冰纹火气蠲,口分六出体规圆。
较于瓶斝犹多见,华者脆和朴者坚。
乾隆丙申夏御题南宋官窑油灰青釉牡丹式洗高 3cm;口径 9.9cm;底径7.8cm南宋官窑油灰青釉花口盘“宝用”铭高 2.8cm;口径15.3cm二、元官窑类型元官窑类型浅青釉贯耳瓜式壶高 12cm;腹径7.6cm元~明初官窑类型粉青釉葵口折腰盘高3.3cm;口径 14.9cm;底径 75cm元~明初官窑类型米黄釉高足葵式洗高 5.9cm;口径 19.2cm;底径 11cm南宋~元初官窑类型米黄釉四方入角杯高3.5cm;口宽、长 6.8cm;底宽、长 4.5cm元官窑类型米黄釉葵口折腰盘高 3cm;口径 16.4cm;足径 8.6cm南宋~元初官窑类型油灰釉牡丹式洗高 3.5cm;口径 12.2cm三、元哥窑类型元哥窑类型米黄釉乳钉五足洗高 8.8cm;口径 19.9cm;底径 8.3cm元哥窑类型米黄釉双耳炉高 8.1cm;腹径 11.5cm;口径 11.5cm;底径 8.8cm附刻乾隆御题:考工不入市之器,岁久玆为席上珍。
古丙乎而今甲矣,絜其品格有如人。
弟陶色美兄色淡,火候短长偶一朝。
百圾浅纹微壁暴,也称佳玩实哥窑。
乾隆己酉仲春御题元哥窑类型米黄釉双耳炉高 7.4cm;口径 10.3cm;底径8.3cm附刻乾隆御题:宋器无多巧,大都罏与缾。
中国古代五大极品名瓷
中国古代五大极品名瓷
所谓中国古代五大极品名瓷指钧瓷、汝瓷、官瓷、定瓷和哥瓷【钧瓷】北宋著名瓷窑之一。
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
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钧窑鼓钉三足洗
玫瑰紫釉尊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
【汝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
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汝窑莲花式温碗
汝窑盘
汝窑碗
汝窑三足洗
汝窑三足樽
【官瓷】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
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官窑葵瓣洗
官窑圆洗
官窑弦纹瓶
【定瓷】宋代北方著名瓷窑。
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
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
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白釉刻花折腰碗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孩儿枕
【哥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
釉色以灰青为主。
哥窑八方碗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葵花洗
哥窑鱼耳炉
哥窑胆式瓶
哥窑碗。
黑陶被誉为“火与土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黑陶发源于远古石器时代,被誉为“火与土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出土的实用型黑陶文物大多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在民间并不多见,流落在民间的黑陶藏品愈发珍贵,而现代的黑陶工艺收藏品也逐渐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不仅成为收藏的一种新时尚,其收藏价也在逐步攀升,成为一种时尚的收藏新宠。
发源于远古文明“那长发少女的头像,似乎我在巴黎一位诗人书房墙壁上看到过。
那变形的大力士又把我引到东柏林古老的博物馆之岛,各种小鸟联飞的透雕台灯株,似乎在西柏林一家宾馆里伴过我的思乡之梦。
而那似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坐下来闭目沉思的女佛,在曼谷木雕商店里诱惑过我。
”这是馆陶籍著名诗人雁翼初识家乡黑陶时所作的《黑陶初记》。
黑陶的古朴、厚重的风格,广受藏界文人雅士的喜爱。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瓷,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黑陶是陶器中的极品。
被誉为“土与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最著名的黑陶当属山东的龙山黑陶和浙江的良渚黑陶。
这两个地方是黑陶的发源地。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的当属黑陶。
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
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
龙山黑陶中,蛋壳黑陶又是极品中的极品。
蛋壳黑陶以“薄”著称,是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
蛋壳黑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
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
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
良渚黑陶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良渚文化比龙山文化更为久远,约公元前3300年~前2250年。
良渚黑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相似但有自身的特点。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
中国传统文化-精美黑白瓷器-1-黑釉瓷器
中国传统文化-精美黑白瓷器-1-黑釉瓷器一、黑釉瓷器现代生活中,我们已经很少使用黑釉的瓷器了,因为黑色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不是吉祥色,甚至黑色常常与不祥、低等划上等号。
我们国家崇尚的是黄色、红色、白色等。
黑釉瓷器的烧制始于东汉的早期越窑,但那时候因为炼泥陶泥技术还比较原始,故烧出来的黑色其色不纯。
直到东晋至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窑,烧制的黑釉瓷釉面光亮、釉层均匀、亮黑如漆,显示出较高水平。
黑釉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等氧化着色剂。
通常所见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的瓷器,其釉料中氧化铁的比例为8%-10%。
如将釉层加厚到1.5毫米左右,瓷釉即呈黑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黑釉瓷器就已经大行其道,大部分是实用器,到了唐宋,尤其是宋代,以建阳窑、吉州窑、磁州窑、耀州窑为代表的黑釉瓷器大行其道,运用广泛。
明清之后,由于青花以及各类彩瓷和颜色釉的出现,黑釉瓷器已经很少烧制了。
我国古代黑釉可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
在唐代以前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为石灰碱釉。
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
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
下面我们来看看你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黑釉瓷器有哪些?【1】东晋德清窑黑釉唾壶德清窑黑釉唾壶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2】东晋德清窑黑釉盘口壶东晋德清窑黑釉盘口鸡首壶【3】唐代巩县窑黑釉巩县窑黑釉龙柄壶 - 东莞【4】唐代鲁山窑黑釉执壶唐代鲁山窑黑釉执壶 - 民间收藏【5】唐黄堡窑黑釉剔花填白花卉纹执壶唐黄堡窑黑釉剔花填白花卉纹执壶【6】唐代郏县窑黑釉月白斑双系罐【】郏县窑黑釉月白斑双系罐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7】五代耀州窑黑釉线条壶五代耀州窑黑釉线条壶【8】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纹三足炉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纹三足炉【9】南宋赣州窑黑釉三足炉南宋黑釉三足炉 - 赣州窑【10】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镇宅”铭狮纹枕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11】北宋定窑黑釉描金盏北宋定窑黑釉描金盏【12】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13】宋代定窑黑釉玉璧底刻花梅瓶定窑黑釉玉璧底刻花梅瓶【14】宋代定窑黑釉印花大碗宋代定窑黑釉印花大碗 - 民间收藏【15】宋代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16】宋代黑釉刻花玉壶春瓶黑釉刻花玉壶春瓶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17】宋代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18】宋代福清窑黑釉盏福清窑黑釉盏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19】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建窑黑釉兔毫盏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20】宋代建阳窑黑釉盏建阳窑黑釉盏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21】宋代建阳窑黑釉兔毫盏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22】宋代曜变天目建盏曜变天目建盏 -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23】金代鲁山段店窑黑釉线条执壶金鲁山段店窑黑釉线条执壶 - 平顶山博物馆藏【24】金代鲁山段店窑黑釉铁锈口碗金鲁山段店窑黑釉铁锈口碗 - 平顶山博物馆藏【25】金代黑釉出筋梅瓶金代黑釉出筋梅瓶【26】金磁州窑黑釉褐彩玉壶春瓶金磁州窑黑釉褐彩玉壶春瓶【27】金磁州窑黑釉剔花牡丹纹梅瓶金磁州窑黑釉剔花牡丹纹梅瓶【28】山西浑源窑黑釉剔花梅瓶山西浑源窑黑釉剔花梅瓶 - 山西博物院馆藏【29】西夏磁州窑系黑釉刻花梅瓶西夏磁州窑系黑釉刻花梅瓶【30】西夏灵武窑黑釉剔花瓶西夏灵武窑黑釉剔花瓶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31】宋-元黑釉三足炉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元黑釉三足炉 -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32】元定窑黑釉围棋罐【33】元代山西窑黑釉油滴玉壶春瓶元代油滴玉壶春瓶 - 山西窑场【34】明井陉窑黑釉茶叶罐明井陉窑黑釉茶叶罐【35】清代吉州窑黑釉3件(碗,笔洗,油灯)清代吉州窑黑釉3件(碗,笔洗,油灯) - 民间收藏【36】清康熙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37】清雍正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 -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38】清道光乌金釉描金缠枝莲纹花口乌金釉描金缠枝莲纹花口元代黑釉铁锈花玉壶春瓶黑釉铁锈花玉壶春瓶 - 山西省博物馆馆藏。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1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三十四万余件。
宫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迟可上溯至唐朝。
唐、五代时,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质地优良的窑场烧造贡瓷,《国史补》、《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地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向长安进贡的记载。
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耀州窑等烧造贡瓷,而后设立汝窑、钧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等官办瓷窑,专烧宫廷用瓷,至明代初期,皇室已收藏了数量可观的宋代名窑瓷器。
明、清两代朝廷均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并选派督陶官驻厂监造,不惜工本,大量烧造宫廷用瓷。
从《明史》、《明实录》、《大明会典》、《江西大志·陶书》、《瓷务事宜示谕稿·序》、《陶成记事》等有关记载看,其烧造数量十分惊人。
如明宣德八年,应专掌御膳的机构尚膳监之需求,一次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清雍正六年至十三年“计费帑金数万,而制进圆琢等器不下三四十万件”。
至清末皇宫内保存的陶瓷器达数十万件之巨。
目前这些瓷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国内外其他一些博物馆及私人也有零星收藏,其中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即收藏约三十二万件。
许多闻名于世的精品,如唐代邢窑白釉葵口碗,宋代汝窑三足樽、哥窑鱼耳炉、官窑弦纹瓶、钧窑月白釉出戟尊、龙泉窑青釉凤耳瓶、定窑孩儿枕,元代蓝釉白龙纹盘,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盖罐、成化斗彩鸡缸杯、弘治黄釉描金双兽耳罐、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清代康熙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乾隆各色釉彩大瓶等,均属于原清宫旧藏品。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拨交、个人捐献、出土流散文物征集等方式,使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日益丰厚,并弥补了原清宫收藏品在某些年代方面的欠缺。
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古代陶瓷可谓自成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特别是所藏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上均堪称首屈一指。
馆藏丨辽代瓷器大全,高清图
馆藏丨辽代瓷器大全,高清图古人曾言:胡人无百年国运。
无论五胡乱华还是南北朝,亦或是五代十国北宋南宋,甚至是横扫欧亚的元朝,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确都不长久。
但为何偏偏清朝延续了275年之多?论汉化:前有北魏孝文帝惊天动地的开创,后有萧太后破釜沉舟的整改。
论勇武:至少不及横扫欧亚的蒙元。
可它偏偏是坚持时间最长的王国。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提问者的历史知识也比较丰富。
但是,这位提问者还是有一个历史知识的疏漏:在清朝之前,早已经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建国超过了二百年——契丹人建立的辽国。
在咱们过去的历史讲述中,往往是站在北宋的视角,大辽经常是作为大宋的对手出现。
在民间,由于评书《杨家将》的深入人心,大辽更是作为坏人出现的。
然而,历史哪有这么是非分明......先看一下这三张古代地图——大宋版图大辽版图幽云十六州版图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原居辽河上游。
公元916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立国,国号契丹。
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
大辽是一个在草原上成长起来的王朝,草原上的契丹人,本来都是部落联盟的形式。
如果不是历史上的机缘巧合与天上掉馅饼,估计契丹王朝也超不过百年。
第一个机会是后晋的皇帝石敬瑭奉献的。
这位中学历史课本上臭名昭著的所谓儿皇帝石敬瑭,为了寻找支持者,便想拉拢北方王朝大辽。
先简单说一下当时的背景:中国大地上正处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阶段,北方尤其混乱。
石敬瑭向当时的大辽皇帝耶律德光许诺:一旦大辽帮助自己登基,便可以割让幽云十六州,每年向大辽进贡,并认耶律德光为父。
于是,大辽一直占据着幽云十六州,成为中原汉人心头永远的痛。
第二个机会是:公元1004年,辽宋两国签订澶渊之盟,北宋向大辽每年提供巨额岁币。
幽云十六州只占大辽总疆域的很小一部分,但是人口却占到大辽总人口的60%还多,常住人口主要就是长城以南的农耕汉人。
这些汉人为大辽提供了至关重要、稳定的中央财政收入。
再加上后来的北宋岁币收入,于是,大辽终于走出了草原民族政权发展的死结: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博物馆陶瓷文物介绍
博物馆陶瓷文物介绍
陶瓷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中国之魂”。
博物馆中收藏的陶瓷文物,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中国博物馆中收藏的陶瓷文物,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的精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代的青花瓷。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青花瓷的特点是采用青花料在白瓷上绘制图案,然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青花瓷的图案多为花鸟、山水、人物等,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除了青花瓷,博物馆中还收藏了很多其他种类的陶瓷文物,如明代的五彩瓷、清代的粉彩瓷、官窑瓷等。
这些陶瓷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博物馆中的陶瓷文物不仅是观赏的艺术品,也是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陶瓷文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博物馆中的陶瓷文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陶瓷文物,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
化。
瓷器14种彩大全!每一件都美到窒息,不愧是国瓷
瓷器14种彩⼤全!每⼀件都美到窒息,不愧是国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民的⼀个重要的创造。
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如今,多姿多彩的瓷器已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我们或收藏或使⽤,你知道⾃⼰家⾥是哪种彩瓷吗?下⾯给⼤家说说咱们瓷器的⼏种彩,看你知道⼏种。
1、褐绿彩褐绿彩,顾名思义,是⽤褐⾊和绿⾊描绘的画⾯。
使⽤含铁和含铜⾊料,在釉下或釉中绘画,呈现褐、绿两⾊的花纹。
主要分两种,⼀种是釉下褐绿彩:唐湖南长沙窑⽤含铁和含铜⾊料在胎上绘画,施釉后在⾼温氧化⽓氛中烧成,花纹呈褐、绿两⾊谓褐绿彩。
另⼀种是釉中褐绿彩:唐四川邛窑产品,多是在上釉以后,⽤含铁和含铜⾊料绘画,再上透明釉,在氧化⽓氛中烧成,花纹呈褐、绿两⾊,也谓褐绿彩。
2、⽩釉⿊彩⼜称“⽩地⿊花”、“⽩地⿊彩”,瓷彩品种之⼀。
烧制过程为先在成型的瓷坯上施⼀层洁⽩的化妆⼟,并在化妆⼟上⽤⽑笔蘸细⿊料描绘图案,然后上施⼀层薄⽽透明的玻璃釉⼊窑烧造。
此种⼯艺将传统的中国画艺术与制瓷⼯艺有机地结合起来,题材多为吉祥图案,⿊⽩形成鲜明对⽐,具有浓郁的笔墨情趣和醇厚的民间⾊彩。
⽩釉釉下彩为宋代磁州窑创烧特有品种之⼀,磁州窑系的另外⼀种装饰⽅法是⽤针尖状⼯具在⿊⾊纹饰上勾划出轮廓线和花瓣叶脉,将⿊彩剔除,露出⽩⾊的化妆⼟,然后上施透明釉⼊窑烧造,其纹饰⿊⽩分明,⽴体感较强。
⾃北宋创烧以来,此种装饰风格深受民间所喜爱,从北宋开始⾄元、明、清的⼤约五百余年的时间内被⼴为烧造。
3、青花青花瓷,⼜称⽩地青花瓷、青花,最经典⾼温釉下彩瓷器,是中国陶瓷烧制⼯艺的珍品,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
青花瓷⽣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景德镇,清康熙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它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层透明釉,经⾼温还原焰⼀次烧成,具有着⾊⼒强、发⾊鲜艳、烧成率⾼、呈⾊稳定的特点。
它占了瓷器的半壁江⼭。
48图欣赏中国历代白瓷之美,白瓷创烧何时?各朝代有何特点?
48图欣赏中国历代白瓷之美,白瓷创烧何时?各朝代有何特点?中国白瓷的产生于中国陶瓷发展具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因现代白瓷的普及程度高,大众明显弱化了白瓷的地位。
陶瓷专家将白瓷的创烧成功定义为是我陶瓷科学技术史上第四个具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白釉瓷的国家。
那么,白瓷创烧何时?每个朝代的白瓷都有什么特点?48图欣赏中国各朝代白瓷文物之美。
什么是白瓷?白瓷(现代定义),胎和釉均为白色的瓷器。
然而,为烧制出白瓷,其胎、釉杂质要比青瓷更少,其中铁的氧化物仅占1%,或不含钛,以氧化火焰烧成,胎体才能够达到白色且纯净透明。
北宋白釉瓜棱提梁壶定州博物馆藏搁现代,白瓷的烧制似乎相当容易,然而,在古代如何将胎中铁含量控制在1%以下,却是很有难度的。
北宋白釉刻牡丹纹龙首注壶定州博物馆藏若按这个标准来研究中国白瓷,那么早期的白瓷怕是都不合标准。
因此,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白瓷是胎土为白色或较为纯净的浅色,大部分含铁氧化物只占1%,外施透明釉或乳浊白釉,以1200℃左右高温烧成的瓷器品种。
由于时代、原料、烧成温度的差异,最后成色出现白中泛青、白中泛黄等。
五代白釉凤首壶定州博物馆藏白瓷何时创烧?起源哪里?关于白瓷起源,历年来颇有争议,有北魏起源说、北齐起源说、隋代起源说。
据目前现有的考古资料,专家大体认为中国真正的白瓷起源于隋代以河南相州窑、河北邢窑为代表的豫北冀南地区。
1.白瓷“北齐起源说”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几件白釉器,在有很长一段时间认知里研究学者认定北齐邺城地区为白瓷起源地。
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土白釉陶器,左:白釉绿彩长颈瓶;右上:白釉碗;右下:白釉四系罐但据研究比对,该几件白釉器并不符合白瓷标准,而是铅白釉陶器。
2.白瓷“北魏起源说”2005~2008年,巩义白河窑窑炉周围的一个灰坑中出土白瓷器,该批白瓷并未使用化妆土,其胎体细白、白釉微泛青,基本符合白瓷特点。
传统陶瓷艺术鉴赏
传统陶瓷艺术鉴赏陶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传统陶瓷艺术鉴赏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陶瓷器的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韵味。
本文将结合几个具体的陶瓷作品,对传统陶瓷艺术进行鉴赏。
作品一: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
青花瓷的特点是在白色瓷胎上刷上蓝色颜料,然后进行一次高温烧制,使得蓝色颜料在瓷器表面形成浓淡不一的纹饰。
一件经典的青花瓷作品通常具有纹饰繁复、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的特点。
例如,明代的青花瓷罐具有直立的圆柱形,纹饰主要以花卉、山水等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层次感的运用,呈现出自然的美感。
而清代的青花瓷盘则以纹饰的形式更为抽象,但仍然能够准确表达出艺术家的意图。
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的青花瓷作品,都展现了传统陶瓷艺术的高度。
作品二:汝窑瓷器汝窑瓷器是中国宋代的一种烧制窑口,以其独特的釉色和质地而闻名于世。
汝窑瓷器的釉色多种多样,有青釉、黄釉、蓝釉等等,每一种釉色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比如,青釉汝窑瓷器通常呈现出宁静、沉稳的感觉,而黄釉汝窑瓷器则更显华美、富丽。
在造型方面,汝窑瓷器多以简约、朴实为主,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例如,宋代的汝窑花瓶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凸显了陶瓷器的纯粹和静谧。
汝窑瓷器的特点是没有过多的装饰,而是通过釉色的运用以及形制的精致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作品三: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是中国明代著名的窑口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纯净的白釉而著称。
景德镇瓷器在釉色上以白色为主,整体给人以纯洁、高雅的感觉。
景德镇瓷器的纹饰通常简单朴素,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花鸟虫鱼等图案,主要通过线条和构图的巧妙运用表现美感。
这种简约的艺术风格正好体现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特点。
例如,明代的景德镇白瓷壶器造型独特,釉色纯净,仅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曲线的美感。
而明代的景德镇白瓷碗则以其纹理细腻、光洁如玉的特点成为艺术品的代表之一。
各个朝代瓷器的特点与鉴别
各个朝代瓷器的特点与鉴别瓷器,这个词听上去就让人感觉高大上,仿佛身边的小物件都带着几分古典气息。
不说不知道,瓷器的历史可是相当悠久哦,各个朝代的瓷器各有千秋,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朝代瓷器的特点,以及如何鉴别它们,让你在这场瓷器盛宴中大快朵颐!1. 唐代瓷器:开创之初的风范1.1 特点首先,唐代的瓷器可是开创了中国瓷器的辉煌之路。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追求“美”的极致,陶瓷也不例外。
唐瓷以其胎体厚实、釉面光滑著称。
你想啊,那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釉面,简直能把人迷得晕头转向。
再加上唐代人喜欢各种花纹装饰,特别是五彩瓷,真的是艳丽得让人心醉。
1.2 鉴别方法想要分辨唐代瓷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颜色和釉面。
唐瓷的釉色多样,特别是白釉和青釉都相当有名。
而且唐瓷的纹饰,往往是比较夸张的花鸟图案,特别是那些手绘的,细节可丰富了。
你如果碰到一个光滑得像镜子一样的瓷器,那很可能是唐代的哦。
2. 宋代瓷器:雅致与宁静的代名词2.1 特点转眼来到宋代,瓷器进入了一个艺术巅峰。
宋瓷讲究的是“简约而不简单”,那种淡雅的感觉,简直能让人心静如水。
特别是汝瓷、哥瓷,都是极其珍贵的品种。
它们的釉面有种柔和的光泽,仿佛是晨曦中的湖面,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就像是品一杯好茶,淡淡的香气在口中缭绕,余韵悠长。
2.2 鉴别方法鉴别宋瓷,首先要看看釉色和胎质。
宋代的瓷器通常胎质比较细腻,特别是汝瓷,摸上去像丝绸一样滑。
而且宋瓷的釉色多是素雅的青、白、黑三种,绝对不花哨。
最重要的是,宋瓷的器型通常比较低矮,像是一个小朋友的笑脸,亲切又可爱。
3. 明代瓷器:繁华与炫丽的舞台3.1 特点接着来到明代,瓷器的世界真是热闹非凡!那个时候,瓷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尤其是青花瓷,简直是家喻户晓。
明代瓷器的特色是颜色鲜艳、图案生动,像是一个个小故事在诉说。
你要是把明代的青花瓷放在桌上,简直能吸引所有的目光,仿佛它在说:“快来看看我!”3.2 鉴别方法想辨别明代瓷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图案和底款。
五大名窑各具魅支传世名瓷各自美丽
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 青, 紫 “
口铁 足”增 添古 朴典 雅之美。“ 紫口铁 足”
纹”“ 香灰色胎”“ 芝麻挣钉 ”等是鉴别汝窑
的重 要依据。其中,蟹爪纹 是指釉面开 片的 纹理 毛毛扎扎 ;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 “ 部用很小的支钉 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 汝窑天 青釉弦 纹樽 典 汝窑制 . 青色 造型典 型的 品天 空中烧。这 样烧 制的瓷器烧好 后,底部釉面 雅大方. “ 开片 有 蟹爪 。
场。定窑窑址 在河北曲阳。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 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暧白色, 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 给人以湿滑 晤静的美感, 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 于运用印花、 刻花、 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 从素白装饰 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窑造型以盘、碗最 多。元朝文人刘祁在其 归潜志》中 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 “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
被 后人 尊为五窑之魁 的汝瓷 关于汝瓷 的 来源一直有着美 的传说 好 版本 之一 便与宋徽 宗的梦有关。
宋徽 宗曾做过一个 梦,梦到雨过天 晾 远处天空呈天青色 醒后他要 求造瓷
【 传世代表作】
哥 窑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北京 故宫藏有哥 窑青 釉贯 耳瓶、哥窑青釉鱼耳炉、哥 窑青釉海棠式花盆等。
‘ 如矗 面如 玉, 肯 蝉翼纹, 星 晨 稀’
芝麻 支钉釉满足’ 天造之 物说 的是 ’ ’此
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 黑
色,称 “ 线” 铁 ,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 “ 称 金丝” 。
“ 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
瓷器以盘、 、 碗 瓶、洗等为主。
【 传世代表作】
7 资 6 I 治文摘I010 1 9 2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2016-07-23 古玩收藏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
陶瓷文化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原始社会之彩陶、黑陶,商周时期之白陶、釉陶,乃至以后相继出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以及琉璃、珐花、紫砂器等,美不胜收、蜚声寰宇。
今天带大家欣赏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瓷器,快来一饱眼福吧~感受我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青釉莲花尊高49.5厘米腹径31厘米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外撇高足。
颈部装饰分三段:上段对称贴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二组。
颈肩相接处有六个桥形复系,上腹和中腹为三层模印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
满施青釉泛黄,光亮晶莹。
该尊将刻划、雕塑、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
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口修复。
越窑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宋,高32.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11.5厘米盘口,束颈,丰肩,鼓腹,腹部浑圆,圈足。
造型挺拔而丰满。
腹部划牡丹花装饰,腹部出筋分五瓣,每瓣内划牡丹花一朵。
通体施青釉。
该瓶造型端庄,纹饰线条舒展流畅,底足露胎铁足,是南方越窑的典型作品。
耀州窑青釉荷叶盖罐金代,高20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5厘米。
罐直口,鼓腹,圈足,盖沿卷曲上翘,与器身简洁肃穆的线条结合。
胎质坚致,露胎处呈灰白色,上有粘砂痕。
通体施青釉近月白色,应为耀州窑金代作品,器、盖俱全者存世不易。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宋,高25.8CM,口径7CM。
底径7CM 圆口,直方型腹,浅圈足,露火石红胎,器形仿古玉琮器形,通体施梅子青釉,釉色盈润亮泽,成对尤为难得。
翠青釉罐明,永乐,高9.5CM,口径10CM,足径14CM。
罐直口,短颈,腹体矮硕,广底,浅圈足。
肩上等距离贴三海棠花形托。
罐里及足内均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
优秀陶瓷作品介绍鉴赏
优秀陶瓷作品介绍鉴赏1. 陶瓷艺术的魅力好吧,先给大家普及一下,陶瓷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能成的,它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简直是“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艺术形式。
你想啊,从早期的青瓷到现在的彩陶,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风格,就像时尚界的轮回一样,真的是“千变万化”!这些陶瓷作品就像一部历史书,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每一件陶瓷作品背后,都是匠人们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想想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1.1 经典青花瓷青花瓷,哎呀,真的是陶瓷界的“明星”!你见过那种洁白的底子上,蓝色的花纹像是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地涌来吗?简直美得让人心醉!这种工艺源自元代,后来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想象一下,古代的工匠们用小笔蘸着蓝色的颜料,细致地勾勒出山水、花鸟,真是“心灵手巧”啊!而且,这种瓷器还特别耐用,不容易破,拿到家里不仅好看,还能用来装点生活,简直是家居的“必备良品”。
1.2 五彩缤纷的彩瓷除了青花瓷,彩瓷也是陶瓷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那种五颜六色的花纹,仿佛是把整个春天都装进了瓷器里。
你见过那种用多种颜色绘制的陶瓷吗?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绝对不会撞衫!这些作品常常给人一种“阳光灿烂”的感觉,心情一下子就明亮起来了。
而且,彩瓷的图案一般都寓意吉祥,比如“福”、“禄”、“寿”,送人特别合适,绝对是“贴心之选”。
2. 欣赏陶瓷作品的小窍门欣赏陶瓷作品可不是随便看一眼就完事的哦!首先,咱得仔细观察它的质感。
高质量的陶瓷,手感一定是光滑细腻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感觉就像是抱着块“宝贝”。
其次,花纹的细致程度也很重要。
你要是发现上面的图案清晰且富有层次感,那绝对是“顶级好货”。
再者,看看它的釉面,光泽度高的瓷器就像是给人涂了层“闪亮亮”的保护剂,光彩夺目。
2.1 陶瓷的制作工艺除了欣赏,了解一下陶瓷的制作工艺也是乐趣无穷哦!从选土、捏造,到烧制,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听说好的陶瓷土要经过多次筛选,甚至还要进行“试验”,可见工匠们真的是“心细如发”。
博物馆瓷器介绍
博物馆瓷器介绍
博物馆瓷器介绍
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之魂”。
在中国博物馆中,瓷器展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示了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和精湛工艺。
中国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真正的瓷器始于唐代。
唐代的瓷器以青瓷、白瓷、黑瓷为主,其中青瓷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宋代时期,瓷器的工艺水平达到了巅峰,出现了汝窑、官窑、哥窑等著名的瓷器窑口。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中心,瓷器的种类和工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瓷器展品。
其中,青花瓷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青花瓷是一种以青花为主色调的瓷器,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青花瓷的花纹多样,有的是山水、有的是人物、有的是花鸟,每一件青花瓷都是一件艺术品。
除了青花瓷,博物馆中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瓷器展品。
比如,汝窑的瓷器以其朴实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釉色而著名,官窑的瓷器则以其高贵典雅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此外,还有哥窑、钧窑、定窑等
著名的瓷器窑口,它们的瓷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欣赏这些瓷器展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中国瓷器的历史和文化。
瓷器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花纹图案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总之,博物馆中的瓷器展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们展示了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和精湛工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欣赏这些瓷器展品,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一)唐代三彩双龙耳瓶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出自于唐(618-907年),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三彩双龙耳瓶”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
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于隋、唐。
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
唐三彩多见于陪葬明器,极少有使用品。
由于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经过约800摄氏度的温度烧制,属于低温烧制,其成本和烧造难度远远低于瓷器。
另一方面唐代盛行厚葬。
因此三彩陶器也是适应这种厚葬风气而兴起的。
唐朝作为一个开放度极高的帝国,其物品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唐三彩左右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成为唐朝重要对外输出品。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
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现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唐代越窑青釉八棱瓶唐代邢窑白瓷莲瓣座灯台唐代长沙窑狮座诗文瓷枕宋代官窑圆洗宋代官窑圆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
造型端庄典雅。
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
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这件宋代官窑圆洗是宋时宫廷御用器,在造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
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
诗曰:“修内遗来六百年,喜他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却足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圆。
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
”下署“乾隆御题”。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
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
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宋代官窑贯耳扁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室南渡临安(今杭州)后,先后在修内司和郊坛下设官窑,以供朝廷所需,分别称为修内司官窑、郊坛官窑。
两个窑址分别在今杭州市凤凰山下的老虎洞和乌龟山找到。
器型多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
修内司官窑是宋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其官窑的特点是胎细釉润、色青带粉红、釉有深浅之分,有蟹爪纹开片和紫口铁足特征。
这件南宋官窑贯耳瓶即仿古代青铜器造型。
高23厘米口径9.4×6.4厘米足径6.3厘米,为清宫旧藏。
南宋官窑代表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这件大瓶型仿古青铜壶端庄典雅,胎薄体轻,釉质肥厚光润如玉,开片如“蟹爪纹”。
敞口,粗颈,扁圆腹,高圈足,足边两侧有两个圆孔。
颈部凸起弦纹两道,两侧贴两筒形耳。
通体施粉青色釉、肥厚莹润,开米色碎片。
瓶口及棱角转折之处,釉层较薄,呈现出浅紫胎色。
足底无釉,露出铁黑色胎骨,这件南枕头官窑瓷瓶,无论胎、釉、型等方面均显现出官窑器的典型特征;庄重古朴的仿青铜壶式样,在官窑传世品中罕见,比一般的盘、碗更为珍贵。
宋代哥窑胆式瓶宋代哥窑烧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14.2cm,口径2.2cm,足径5.4cm。
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上宽下窄。
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米色纹片,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纹。
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
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
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
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
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宋代汝窑青釉盘宋代汝窑青釉盘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高3.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
釉色为莹润的天青色,素雅清丽,底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应为当时宫廷中的陈设用瓷。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
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汝官窑'。
其烧造时间不长,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造了20年。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
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
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
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
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
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宋代定窑白釉龙首莲纹净瓶宋代定窑白釉龙首莲纹净瓶尺寸:高25.1厘米,腹径10厘米,足径6.7厘米。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
由河北定州博物馆藏。
净瓶为佛教徒使用器物。
仿佛塔造型,腹部饰仰覆莲瓣纹,颈中部附一相轮状圆盘,器身一侧塑龙首流口,其造型非常少见。
此瓶制作精细,釉质莹润。
胎质白腻,釉色乳白微泛灰,稍有垂浆釉痕,足底无釉。
采用堆贴、刻花和划花技法,瓶上颈划覆仰莲瓣纹,以双弦纹隔开,相轮形圆盘,鼓面饰覆莲纹两层,下颈饰弦纹,肩部刻覆莲纹三层,上腹部刻缠枝花纹,枝叶蔓卷,下腹刻仰莲纹四层。
纹饰富丽华贵。
小口长颈,颈中部附一相轮状圆盘,溜肩鼓腹,下腹修长,卧足稍撇。
瓶颈上半部分及肩、下腹刻多层凸起的莲瓣纹。
器身一侧塑龙首流,头高昂,颈粗短,前额突耸,双角并合后折上扬,怒目,侧耳,上颌启扬,露门牙和舌尖,下颌短饰一撮龙须,造型巍峨挺拔。
净瓶属于佛教僧侣出行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供饮水或净手之器,后也成为佛前供奉之物。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唐代的邢窑之后兴起的一大白瓷窑系。
自唐代始创历经五代、宋、金四朝盛极而衰,一直以烧造白瓷为主。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所藏传世或出土的定瓷精品曾给我们留下过深刻的记忆,定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确当之无愧。
窑址位于今河北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
宋代繁昌窑仙人吹笙壶。
此壶影友治邑在第11帖曾经上传过一次,但他是拍摄于安徽博物馆。
我的这幅角度略有不同,摄于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的大型展览。
繁昌窑仙人吹笙壶繁昌窑仙人吹笙壶为北宋时期烧制,1965年宿松东郊北宋天圣三年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宋代繁昌窑青白釉瓷酒壶,为仙人吹笙造型,取材于>王子乔吹笙凤鸣神话故事。
王子乔为春秋时期周灵王之子,擅长吹笙,每当他吹笙学鸟鸣时,便会有凤鸟从天而降,随其笙鸣起舞。
繁昌窑址在今安徽繁昌县,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
此壶制作精致,构思新颖,保存完税,造型非常独特,展现了古人浪漫主义色彩,非常有情趣,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繁昌窑坐落在皖南繁昌县城南的一个名叫柯家村的山冲之间,它也有着与“哥窑”相同的故事。
相传五代时由柯氏两兄弟创建,故此这个窑烧制的产品中也有“柯大、柯二”之说,因宋时繁昌曾隶属宣州,而史料中又有“宣州窑”的记载,所以学术界将其列为“古宣州窑址”。
近年来随着芜湖、宣州、泾县、绩溪等古宣州辖区内大批古窑址被发现和考证,可能是怕因窑名而混淆产品,人们不得不又以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而当地的老百姓却仍习惯称之为“柯家冲窑”。
繁昌窑是一个以烧制碗、盏、壶、注、杯、钵、盒等青白瓷生活用品为主的民窑,所烧器物素雅青白、古朴大方,有较浓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现藏于黄山市博物馆的“狮座白瓷枕”就是该窑的代表作之一。
由于宋时烧造瓷器重釉轻胎,加之技术原因,该窑产品胎质粗厚而釉质却莹润无比,透明如玉。
繁昌早期产品多泛豆黄色,呈鱼籽开片,晚期釉色泛翠,呈冰纹开片,比如著名的“牡丹划花执壶”,壶高22厘米,口径5.5厘米,腹径14厘米,喇叭型小盘口,长流直升微弯,酷似天鹅之颈项,壶肩捏有两系,釉水丰润肥厚,白中泛翠,开片呈冰纹,壶腹用双线一分为四,并刻划有四朵仰俯有致、花叶对生的牡丹,壶足与底露胎,足圈积浓釉处开片,在光照下闪烁出淡绿光彩,曲柄宽扁并刻划四线装饰,手感如执玉带。
宋白瓷素有“涕泪者佳,牡丹划花者最佳”之说,此壶线条流畅,古气盎然,特征俱符,是繁昌窑宋中后期烧制的上品。
繁昌窑约起烧于五代,兴盛于宋早、中期,衰退于宋末元初,虽然此后再无烟火,但它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却留下了自己的一页。
宋代青白瓷酒壶、温碗宋代青白瓷酒壶、温碗尺寸:高25.2厘米,安徽宿县元祐二年墓出土,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制瓷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宋代人们改变了前代惯用铜器和漆器的习尚。
这套青白瓷酒壶、温碗是宋代最常见的酒具,由温碗和酒壶配套组成,在当时称为注碗、注子。
温碗曲线形的口沿和酒壶陡折的肩腹,展示着酒文化中直与曲、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令人观之而回味无穷。
淡雅的色彩、简洁的刻画又透露了宋人的儒雅心境。
由于碗内的热水可随时更换,因此使用这套酒器可以达到时刻保温的目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宋人对饮酒的嗜好以及其中的诸多讲究之处。
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创烧的一种瓷器。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
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