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合集下载

建筑工地泥石流应急预案

建筑工地泥石流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建筑工地可能发生的泥石流灾害,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泥石流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灾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救援。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等原因可能发生的泥石流灾害。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建筑工地泥石流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协调、调度泥石流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监测预警组:负责监测泥石流发生前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应急救援组: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开展现场救援工作。

(3)物资保障组:负责保障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等。

(4)医疗救护组: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和转运。

(5)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灾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五、预警及响应1. 预警(1)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地质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

(2)发现泥石流发生前的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程序。

2. 响应(1)应急指挥部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小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

(2)应急救援组立即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3)物资保障组负责调配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等。

(4)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和转运。

(5)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灾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疏散转移(1)发现泥石流发生前,立即启动疏散转移程序。

(2)组织施工人员、周边群众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3)确保疏散转移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2. 救援救助(1)应急救援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和转运。

(3)物资保障组保障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等。

3. 恢复重建(1)灾情稳定后,组织人员对受灾区域进行清理、修复。

(2)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七、预案管理与评审1. 本预案由建筑工地泥石流应急指挥部负责管理和监督实施。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的分解,并对各单元项目确定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的实现步 骤和有关工程参数。 第 2.1.6 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初步设计图进行扩充, 使之满足实施的需要:
对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编制工程预算及设计
程度为主、适当参考工程造价的原则,进行综合确定。 第 2.2.2 条 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受灾对象、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期望经
济损失和防治工程投资等五个因素,可将泥石流灾害防治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 (表 2—1)。 2.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第 2.3.1 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及对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埋深、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地层渗透系数; 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特殊岩土的测试与评价; (4)其它资料:施工场地的水、电、交通条件:排水、排污条件;对噪声、振动 的限制;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地方经验;地方的材料及劳务价格;防治工 程影响范围内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图等。 第 1.4.3 条 防治工程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参照执行国家、行业、部门
图设计,视情况也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监测。 第 2.1.4 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防治目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
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提出优化的推荐设计方案。此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提出相应的 设计方案图纸,设计论证说明。 第 2.1.5 条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的防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
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 案进行比较。 第 1.3.5 条 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调查、工程防治、社区准备和应急响应等方面阐述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 地质调查泥石流的发生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是泥石流防治的首要步骤。

地质调查应包括地质构造、地质背景、地表和地下水位、地质地貌等内容。

通过对泥石流发生潜在危险区的地质调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泥石流灾害隐患,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工程防治工程防治是泥石流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护岸建设、拦沟、拦河堰、拦河坝等工程措施。

护岸建设可以有效地将水流引导至安全区域,减少泥石流的冲击力。

拦河坝和拦河堰则可以拦截泥石流的泥沙,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引流排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位,避免泥石流的形成。

3. 社区准备社区准备是泥石流防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高社区居民在泥石流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社区居民应加强防灾意识,及早了解泥石流的风险和应急预案。

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社区组织和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应急物资。

此外,应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居民的应急响应能力。

4. 应急响应在泥石流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

应急响应包括紧急疏散、救援和灾后重建等环节。

当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同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为灾民提供必要生活保障。

综上所述,泥石流防治需要从地质调查、工程防治、社区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全面深入地开展泥石流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影响,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一、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是防治泥石流灾害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对那些危险程度高、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往往须通过生物、工程防治才能得到根治。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也是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为保证工程的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必须遵循防治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防治工程设计、防治工程施工等基本程序与步骤。

每一步骤都有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一)拟定防治工程方案和可行性论证为拟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一般需作下列工作。

1.开展泥石流区的专门性地质调查研究,查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

调查各泥石沟,在暴发泥石流时可能遭受危害的人口数量;住房等家庭财产的类型、数量、价值;耕地、林地、草地的数量和年产值;工业、交通设施、设备的类型、数量、价值及其受损至恢复时段产值等,结合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评价其危害性。

编制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划和防治区划,拟定相应防治方案。

2.对危害性大泥石流沟谷,应进行生物、工程防治。

为此须开展下列几方面的工作:(1)收集或测绘泥石流形成区、堆积区内,比例尺为1:1000—1:5000的地形图,流通区内比例尺为1:200—1:500。

测定各地段斜坡和沟谷坡度。

(2)对泥石流沟进行全流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流域内松散土层(包括已有崩、滑坡分布、体积,大块石直径)斜坡的稳定状况,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和规模;沟内松散土层的分布、厚度,大漂砾直径,土层下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流域内井水、泉水的分布及流量,流通区、堆积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和水量。

(3)收集、观测流域内的降雨量和水文资料(包括沟谷水量、水位、泥砂含量和洪水发生时的树枝杂草含量等)。

(4)在上述资料基础上编写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拟定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在内的多种防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比推荐优选方案报请主管部门审批。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第 1.2.1 条 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 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 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 1.2.2 条 风险性设计 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 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 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形变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 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 善、不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 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
表 2—2 泥石流灾害防治主体工程设计标准
防治工程安全等级
降雨强度
拦挡坝抗滑安全系数
栏挡坝抗倾覆安全系数
基本荷载组合 特殊荷载组合 基本荷载组合 特殊荷载组合
一级
100 年一遇
1.25
1.08
1.60
1.15
二级
50 年一遇
1.20
1.07
1.50
1.14
三级
30 年一遇
1.15
1.06
1.40
1.12
第 1.3.4 条 应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两种分析都应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 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 案进行比较。
第 1.3.5 条 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 保护、土地管理和开发相结合,并在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

提防泥石流的工程方案

提防泥石流的工程方案

提防泥石流的工程方案
1. 能量消解型工程措施
在泥石流危险区域,可采用构造菱形渠道,通过泥石流中的泥石在短距离内因瞬间水头压力释放并使泥石流徐徐停止。

把河流水头受打击挡住可减少泥石流冲击力。

2. 悬浮泥石垫层加固型工程措施
在泥石流灾害的危险区域,挖掘悬挂泥石垫层稳定土位置。

用固定筏式钢丝架构造悬挂草包砌石垫层,然后用草包垫层挂势与地形方向略呈伞形,悬挂底线浑青、竖向高程落差渐变减小的筏式钢丝网架黏接铺装土层或植被悬浮保护草垫层,起到有效的保护措施。

3. 拦河坝设施型工程措施
在特定的泥石坡度发生泥石流及坡脚区域的陡斜河段,通过河道纵深断面减小减速挡流坍缓水流速的。

4. 抢险和减灾型工程措施
采用合理加长的铺石、拍卵石隔水光屏拦口方向沟道的光滑拱涵牌场立即出动抢险力。

策拍转灾特点,采取分段铁钉锤孔,掘剥松土层,抢夯铁坩头垫干沙填封间断排水灾难。

5. 地质补偿型工程措施
在露天多重危险泥石流垒台拦裁调门口防灾;认载山区间断痕坡上益植水土保持意义补植服务。

要着害点草根赞墙制落能效边遭山河弱贝泥流束防遭遇。

总之,提防泥石流的工程方案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措施,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工程手段,加强对泥石流的监测和预警,才能更好地减少泥石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能够共同合作,完善相关措施,以期减少泥石流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威胁。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山体上的泥土和石块一起冲刷下来,形成滚滚而来的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冲击力强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科学有效的泥石流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防治措施之前的预警与监测泥石流的突发性和危险性给预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减少灾害损失,需要对泥石流进行科学的监测和预警。

常见的监测手段有地质灾害点位监测、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提前预警,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防治措施之治理山体泥石流的形成是由于山体的不稳定性所致,因此,治理山体是防治泥石流的关键一环。

治理山体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植被恢复、加固措施和减少人类活动等。

植被恢复是指在山体上进行绿化工作,通过种植树木和草本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的抗冲性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加固措施包括护坡、加固堤坝等工程措施,可以减少山体的坡度,增加抗冲能力,从而减少泥石流的危害。

此外,减少人类活动也是治理山体的重要手段,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山体,保持山体的自然稳定。

三、防治措施之建设防护设施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设防护设施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防护设施有挡土墙、拦石网和拦河坝等。

挡土墙是指在山体下部修建一道坚固的墙体,可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拦石网是指在山体上方悬挂一种网状结构,用来拦截滚落的石块,防止其滚落到下方。

拦河坝是指在河道上修建一道坝体,可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减轻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四、防治措施之加强教育宣传加强泥石流的教育宣传对于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育宣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讲座和举办演习等。

同时,还应加强对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泥石流防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应急能力。

论述泥石流的防范原则和工程措施

论述泥石流的防范原则和工程措施

泥石流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开展泥石流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泥石流的防范原则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泥石流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泥石流的防范原则泥石流的防范原则主要包括科学合理防治、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防治科学合理防治是指对泥石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通过科学研究,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发展规律和危害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和措施,以便有效地减少泥石流所造成的损失。

2.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采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对泥石流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理,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堰塞湖治理等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泥石流带来的破坏和危害,达到永久性的防治效果。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作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推动泥石流防治工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统一。

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作时,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恢复,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

二、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工程和堰塞湖治理工程等几个方面。

1.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发生的工程措施。

包括梯田、防护林、沟壑治理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建立各种水土保持设施和设备,稳定土地,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2.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植被或天然植被的保护、恢复和建设,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发生的工程措施。

包括大面积的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植被覆盖等措施,通过植被的恢复和建设,减少土壤侵蚀和泥石流的危害。

3.堰塞湖治理工程堰塞湖治理工程是指通过人工勘查、监测,及时排除堰塞湖的危险,保障堰塞湖的安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步骤与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步骤与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步骤与方法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步骤和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第一步是调查勘察,主要是对潜在泥石流危险区进行初步调查。

这个步骤要求了解区域的地质、地貌、降雨情况等,以便评估泥石流发生的潜力和范围。

勘查人员需收集相关地质地貌图、降雨记录以及历史泥石流事件记录等资料。

同时,还要对存在的沟谷、沟谷侧壁、山坡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勘查可能引发泥石流的源区、通道、堆积区的位置和条件。

第二步是进行泥石流风险评估,主要是为了确定泥石流灾害的规模和对人类和财产的威胁程度。

风险评估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质等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地形的测量和建模,结合历史泥石流事件资料,可以预测泥石流可能的运动轨迹和范围。

此外,还要评估可能受到泥石流的威胁的人口、建筑物、交通设施等,以确定防治措施的优先级。

第三步是制定防治方案。

根据前两个步骤的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出针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地形、地质、降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

防治方案包括结构措施和非结构措施。

结构措施可以包括建设拦挡泥石流的坝体、边坡加固等。

非结构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等。

第四步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在制定防治方案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确定防治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技术经济评价可以通过对防治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进行估算,与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同时,也可以进行风险成本评估,考虑如果没有进行防治工程,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最后一步是进行方案实施和监督。

在得到技术经济评价的结果之后,可以进行防治工程的实施。

实施过程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一、泥石流简介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

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等情况。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 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全球范围内愈发频繁和严重。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类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和应急响应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应急响应方案,以期降低损失和减少伤亡。

一、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策略1.地质勘察与监测:地质勘察是预测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地质体和地下水位的调查,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地质背景和地下水情况,及时确定潜在的滑坡危险区域。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地质监测、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可以实时监测山体变形、降雨情况、洪水水位等数据,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生态恢复与植被恢复:恢复和维护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防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至关重要。

植被能够增加土壤的抗冲蚀和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坡的发生。

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如植树造林、草本植被覆盖和生态修复等,加强对陡坡地质的防护。

3.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整治山体、加固边坡、修建拦蓄洪区、构筑物防护、建设排水系统等。

有针对性地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应及时进行应急处理,确保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

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应急响应方案1.提前预警:建立健全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实现对危险区域的实时监测,准确预测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时间和范围。

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及时通知当地居民,并组织人员转移避险,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应急保障:在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保障救援力量的及时到达和有效运作,包括成立应急指挥部、联络救援部队、调配救援物资等。

同时,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和救援行动,为受困群众提供紧急救助和生活保障。

3.灾后重建:在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展开灾后重建工作。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地球是一个充满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地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其中两个比较常见也比较危险的自然灾害。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应急响应方案。

本文将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山体滑坡的防治措施1. 地理调查和监测:在防治山体滑坡时,首要任务是进行地质调查和监测工作。

通过对地质构造、土壤、地下水等因素的详细调查,可以了解山体滑坡的潜在危险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建立监测系统:为了及时了解山体滑坡的动态变化,需要在潜在滑坡区域建立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包括地质监测站、位移传感器、水位监测设备等。

通过监测系统的数据,可以提前预警山体滑坡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工程措施:针对已发生的山体滑坡,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减少损失。

比如,可以修建土石堆积坝、排水系统、护坡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4. 群众安全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山体滑坡的防范意识,需要定期组织山体滑坡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公众应该了解如何判断滑坡的危险性,以及如何在滑坡发生时采取正确的逃生措施。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1. 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植被是防止泥石流的重要障碍物。

在潜在泥石流发生区域,应该进行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以增加土壤的抗冲性能,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

2. 河道整治工程:泥石流多发生在陡坡山地和河道中,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治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河道整治工程可以包括挖掘河道、拓宽河道、加固河道边坡等,以增加泥石流的承载能力。

3. 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山体滑坡类似,泥石流的发生也需要及时的监测系统。

通过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泥石流的动态变化,提前进行预警,并采取应急措施。

4. 预警系统的建立: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可以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

通过气象、地质、水文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判断泥石流的潜在危险性,并进行及时的预警。

三、灾害应急响应方案1. 制定应急预案:各个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

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泥石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等方面介绍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一、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泥石流的首要措施之一。

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应加强对山地水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山地水土流失。

例如,在山地上种植具有护坡功能的植被,修建梯田、沟渠等,以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击力,防止泥石流的形成。

二、植被恢复植被覆盖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被能够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应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

可以通过人工造林、草皮种植等方式,加强植被的保护和培育,提高山地植被覆盖率,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三、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也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易发泥石流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减轻泥石流的冲击力。

例如,修建拦砂坝、拦土坝,用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此外,还可以修建护坡、加固河道等工程设施,以增加山地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四、监测预警泥石流的发生往往突然且迅猛,因此,及时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防治泥石流的关键。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对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宣传教育防治泥石流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措施,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泥石流的危害性和防护知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中来。

六、国际合作泥石流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防治泥石流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可以加强科技交流,共同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技术,提高对泥石流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掌握泥石流的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

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

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一、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调查研究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泥石流的调查研究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泥石流发生的地质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测量设计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之前,还需要进行测量设计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测量设计,确定工程的范围、规模和布置等,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设计数据。

3、材料准备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之前,还需要进行材料准备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泥石流防治工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进行准备,确保施工期间能够及时供应所需材料,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人员培训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之前,还需要进行人员培训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了解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操作规程,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作1、场地准备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时,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准备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场地进行开挖、平整等,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2、边坡支护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时,边坡支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泥石流易发区的边坡进行加固和支护,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边坡的滑坡和崩塌,保护周围的人员和设施安全。

3、沟道整治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时,沟道整治是非常关键的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泥石流易发区的沟道进行清淤、加宽、加深等整治工作,保证沟道通畅,减少泥石流的可能性。

4、植被恢复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时,植被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泥石流易发区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泥石流的危害。

5、防治设施建设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时,防治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一工作主要包括对泥石流易发区进行护岸、拦沙坝、监测设施等防治设施的建设工作,为泥石流防治提供物理保障。

泥石流防治的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措施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和公众教育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泥石流防治的措施。

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此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1. 雨量监测与预报:雨量是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立起系统的雨量监测网络,并进行准确的预报,可以有效降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2.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监测地表位移、地下水位、河流水位等重要参数,快速反应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过程,及时采取措施。

3. 综合预警系统建设:将雨量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等多个监测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综合预警系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泥石流防治措施。

通过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固结能力,从而降低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生态修复措施:1. 植被恢复:通过植被的引种和恢复,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的暴露,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 水土保持工程:修建护坡、护岸、沟渠等水土保持工程,增加土壤固结力,防止泥石流的产生。

3. 生态恢复保护区建设:建立生态恢复保护区,保护泥石流易发区的自然植被,限制人类活动,达到泥石流防治的目的。

三、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泥石流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程措施:1. 坡面加固工程:通过加固山坡的方式,提高山坡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常用的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护坡、挡土墙等。

2. 堤坝建设:修筑防洪堤坝,对泥石流进行隔离,防止泥石流入侵人类活动区域。

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泥石流流向安全区域,减少损失。

3. 河道整治:对泥石流易发河床进行整治,提高河道的自清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危险性。

四、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泥石流防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泥石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XX地区泥石流治理工程建设地点:XX地区项目规模:根据实地勘察,本工程治理区域面积XX平方公里,涉及XX个村庄,共计XX户居民。

二、工程目标1. 消除泥石流隐患,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 恢复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3. 提高区域防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

三、工程内容1. 沟道清淤:对泥石流沟道进行清淤,疏通沟道,提高泄洪能力。

2. 拦挡坝建设:在泥石流沟道上游建设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减轻下游地区灾害。

3. 排导渠建设:在泥石流沟道下游建设排导渠,将泥石流引至安全区域。

4. 防护工程:对受泥石流威胁的村庄、道路、农田等进行防护。

5. 植被恢复:在治理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四、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设立施工项目部,负责具体施工任务的组织实施。

2. 施工进度(1)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先施工重点、难点工程。

3. 施工技术(1)沟道清淤:采用挖掘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进行清淤,确保沟道畅通。

(2)拦挡坝建设:采用浆砌石结构,确保拦挡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排导渠建设:采用浆砌石结构,确保排导渠的泄洪能力和稳定性。

(4)防护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确保防护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5)植被恢复:选用适宜的植物品种,采用人工播种、扦插等方式进行植被恢复。

4. 施工安全(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盗、防触电等工作。

5. 施工质量(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2)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五、工程验收1. 工程验收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合同要求,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措施
一、防治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是防治泥石流灾害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对那些危险程度高、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往往须通过生物、工程防治才能得到根治。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也是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为保证工程的科学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必须遵循防治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论证、防治工程设计、防治工程施工等基本程序与步骤。

每一步骤都有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内容。

(一)拟定防治工程方案和可行性论证
为拟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一般需作下列工作。

1.开展泥石流区的专门性地质调查研究,查明泥石流沟固体物源、水源和地形等形成条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划分各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

调查各泥石沟,在暴发泥石流时可能遭受危害的人口数量;住房等家庭财产的类型、数量、价值;耕地、林地、草地的数量和年产值;工业、交通设施、设备的类型、数量、价值及其受损至恢复时段产值等,结合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评价其危害性。

编制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划和防治区划,拟定相应防治方案。

2.对危害性大泥石流沟谷,应进行生物、工程防治。

为此须开展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收集或测绘泥石流形成区、堆积区内,比例尺为1:1000—1:5000的地形图,流通区内比例尺为1:200—1:500。

测定各地段斜坡和沟谷坡度。

(2)对泥石流沟进行全流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流域内松散土层(包括已有崩、滑坡分布、体积,大块石直径)斜坡的稳定状况,可能产生滑坡、崩塌的地段和规模;沟内松散土层的分布、厚度,大漂砾直径,土层下伏岩层的埋藏深度、岩性和物理力学指标;流域内井水、泉水的分布及流量,流通区、堆积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和水量。

(3)收集、观测流域内的降雨量和水文资料(包括沟谷水量、水位、泥砂含量和洪水发生时的树枝杂草含量等)。

(4)在上述资料基础上编写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拟定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在内的多种防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比推荐优选方案报请主管部门审批。

(二)防治工程设计
在防治工程方案可行性报告得到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即可组织防治工程设计。

防治工程设计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各类工程的整体工程设计图、纵、横剖面设计图和细部设计图以及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报告说明书除说明有关设计参数、设计结构和数据以及有关问题外,还需概算各种材料数量和经费,编制施工组织和计划安排以及监理工作等。

(三)防治工程施工
为保证施工按设计实施,提高施工质量,必须做到:
(1)公开召标,选择素质高的优秀施工队伍;
(2)严格实行监理制度。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

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

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

(二)工程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等情况。

跨越工程
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上方凌空跨越,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

根据1977年的考察资料,成昆铁路沿线249条泥石流沟共修建桥梁157座,涵洞48座,占全部221项工程的90.2%,可见桥涵跨越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主要工程形式。

穿过工程
穿过工程是指修建隧道、明洞从泥石流下方穿过,泥石流在其上方排泄。

这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种主要工程形式。

据统计,成昆线穿过泥石流共修建隧道、明洞和渡槽16座,占全部221项工程的9.8%。

对于隧道、明洞和渡槽设计的选择,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

防护工程
防护工程是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他重要工程设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危害。

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排导工程
排导工程的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

泥石流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和束流堤三种类型。

导流堤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改善泥石流的流向,同时也改善流速。

急流槽的作用,主要是改善流速,也改善流向。

束流堤作用,主要是改善流向,防止漫流。

导流堤和急流槽组合成排导槽,以改善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流势和流向,让泥石流循着指定的道路排泄,不让淤积。

导流堤和束流堤组合成束导堤,可以防止泥石流漫流改道为害。

对于导流堤的布置,堤尾方向与大河流向应力求成锐角相交。

泥石流与大河汇流,洪水互相搏击,动能会有很大损失,交角越小,动能损失越小,越容易将泥石流带走,一般地说,交角宜小于45。

拦挡工程
拦挡工程是用以控制组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总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经济建设工程冲刷、撞击和淤积等危害的工程设施。

拦挡工程包括拦碴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四类。

前三类起拦碴、滞流、固坡作用,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供给。

截洪工程的作用在于控制雨洪径流。

总的目的是削弱泥石流。

对于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常须采取多种措施结合应用。

最常见的有拦碴坝与急流槽相结合的拦排工程,导流堤、拦碴坝和急流槽相结合的拦排工程,拦碴坝、急流槽和渡槽相结合的明洞(或渡槽)工程等。

防护工程也常与其他工程配合应用。

多种工程措施配合使用,比单纯采用某一种工程措施要更为有效,也更为经济合理。

(三)全流域综合治理
泥石流的全流域综合治理,目的是按照泥石流的基本性质,采用多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上、中、下游统一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整治,以制止泥石流形成或控制泥石流危害。

这是大规模、长时期、多方面协调一致的统一行动。

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稳主要是在泥石流形成区植树造林,在支、毛、冲沟中修建谷场,其目的在于增加地表植被、涵养水分、减缓暴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增强坡体稳定性,抑制冲沟发展。

拦主要是在沟谷中修建挡坝,用以拦截泥石流下泄的固体物质,防止沟床继续下切,抬高局部侵蚀基准面,加快淤积速度,以稳住山坡坡脚,减缓沟床纵坡降,抑制泥石流的进一步发展。

排主要是修建排导建筑物,防止泥石流对下游居民区、道路和农田的危害。

这是改造和利用堆积扇,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工程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