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3三角形稳定性(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稳定性是指三角形在受力时保持形状不变的性质。它是由于三角形的三个角固定了三条边的位置,使得整个结构不容易变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三角形稳定性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边长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稳定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三角形稳定性的基本原理,如制作三角形框架,观察其稳定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3三角形稳定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3三角形稳定性
1.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的定义
-三角形的边与角的稳定性关系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探讨三角形内角和与稳定性的关系
3.三角形边长关系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增强空间观念: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3.提升数学抽象素养: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三角形稳定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4.培养数学建模素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模型的方法,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通用
2024年《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的稳定性》,详细内容为4.1节“三角形的稳定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方法,并学会运用稳定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稳定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稳定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三角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房屋等。
(2)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结构的特点,讨论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1)介绍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
(2)讲解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5分钟)(1)分组讨论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拓展延伸:探讨四边形、多边形的稳定性。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2. 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方法3. 例题及解题思路4.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边长分别为3cm、4cm、5cm的三角形b. 边长分别为2cm、3cm、4cm的三角形(2)运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设计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2. 答案:(1)a. 稳定 b. 不稳定(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有着不错的前期理解,这让我感到很高兴。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很快地抓住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听到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时显得有点困惑,这让我意识到这部分内容需要通过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强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稳定性是指三角形在受力时保持形状不变的性质。它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工程设计和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桥梁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展示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小组讨论进行得也很热烈。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这样的过程对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不过,我也观察到一些小组在实验操作时遇到了困难,特别是在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具体方法上。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提升空间想象力和直观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增强推理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将三角形稳定性应用于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边长关系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往往难以直观理解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图示来辅助理解。
-角度关系与稳定性判断:如何通过角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对学生来说是思维上的一个挑战。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特别是涉及到三角形稳定性的问题,学生可能难以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通过探讨不稳定性三角形与稳定性三角形的判别方法,提升推理与判断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与分享三角形稳定性应用案例的过程中,增进同伴间的互动与学习。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一、教学内容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1.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
2.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3.不稳定性三角形与稳定性三角形的判别;
பைடு நூலகம்4.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5.三角形稳定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三角形的稳定性,深化对几何图形特性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会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让他们多加练习,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稳定性三角形判别方法的应用:学生在掌握判别方法后,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是一个难点。
例如:设计一些实际案例题,让学生运用判别方法进行分析,并提供指导与反馈。
-数学语言的表达与理解:在讨论三角形稳定性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在难点解析部分,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一部分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我意识到,对于这类性质的理解,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和吸收。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再次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
4.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三角形稳定性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强调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的稳定性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图形演示和数学证明,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应用于计算和证明过程中。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能够快速识别并应用其特性。
2.教学难点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能存在困难。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可能些性质感到混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教案:三角形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概念。
2. 掌握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方法判断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形稳定性。
二、教学重点:
1. 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
2. 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应用所学方法判断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形稳定性。
2. 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引出学习三角形稳定性判断的目的和重要性。
2. 讲授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方法
(1)首先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列举两个判断稳定性的方法:
a. 利用三边关系判断:若三边关系成立,则三角形稳定;否
则,三角形不稳定。
b. 利用三角形的两个角判断:若两个内角之和大于180°,则三角形稳定;否则,三角形不稳定。
3. 练习
(1)随堂小练习:给出三个边长,要求学生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实际情景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判断给定条件下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解释原因。
4. 归纳总结
总结三角形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并强调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掌握三角形稳定性判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六、课后作业
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共同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
5.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在解决三角形稳定性问题时,尝试多种方法,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分析桥梁结构、房屋屋顶等实际案例,探讨三角形稳定性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a.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内在逻辑。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等图形则不具备。这涉及到几何图形的力学原理,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b.掌握判断三角形稳定性的具体方法。
-难点解析:学生在运用边长和角度关系进行稳定性判断时,可能会遇到难以确定的情况。教师需要提供清晰的判断准则和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详细解释。
学生小组讨论是本次教学的一个亮点,大家积极发言,提出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这一环节,我也发现时间安排上有些紧张,导致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讨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三角形结构的情况?”(如自行车的三角架、衣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通用9篇)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第一部分《三角形的特性》里面的例二,在课本61页。
例二是在例一三角形有关概念基础上设计的一节独立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所以,教材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两个层次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体验中认识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大小、形状不变)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大小形状会变化),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以及生活中既要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也要用到四边形的易变性。
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何把不稳定的四边形转化成稳定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四边形易变性。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概括,抽象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课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两次操作实践活动,首先我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在两次操作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第一次操作,是根据给定的小棒根数摆出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充分体会,无论怎么摆,所摆出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摆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第二次操作,是对给定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拉伸,从另一个角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角形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桥梁、房屋等,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这些结构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2)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边长、角度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2)求解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判断给定三角形的稳定性。
(2)求解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2. 三角形的稳定性3. 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4. 求解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5. 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等边三角形稳定,等腰三角形较稳定,一般三角形不稳定。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
(3)根据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四边形、多边形的稳定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1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
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四、归纳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
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
3、课本第7页练习.
六、课后作业
课本第8页第5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稳定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回顾:快速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学习稳定性打下基础。
-知识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条件,并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理论学习:讲解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方法,通过不同角度的证明,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应用拓展:设计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和测验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运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高、面积等。
3.拓展思维题:
-探究:为什么在桥梁、房屋等建筑物中,三角形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研究三角形稳定性与四边形稳定性的关系,举例说明。
4.小组合作题: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稳定性定义、性质、判断方法、应用实例等。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建筑物的三角结构、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结构?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结构具有稳定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
2022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稳定性》配套教案(精选)
三角形的稳定性【知识与技能】1.通知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2.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合作讨论以及小组交流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2.实物演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3.探究质疑,总结结果.和学生共同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回答课前提出的疑惑.【情感态度】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意识,提高数学交流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课前准备:木条(用硬纸条代替)若干、小钉若干、小黑板.问题1 工程建筑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如屋顶钢架,钢架桥,其中道理是什么?问题 2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活动挂架为什么做成四边形?【教学说明】问题设立要让学生体会三角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思考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用三角形,另一些地方又要用到四边形.注意接纳学生其他不同的思路.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老师演示P6探究内容,也可叫学生亲手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完后请学生们交流讨论后回答得出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进行简要归纳.【归纳结论】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还可以发现,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有稳定性,窗框在未安装好之前也不会变形.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2.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教学说明】本节课的内容较少,题目比较简单,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答案】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1)(4)(6)中的图形具有稳定性.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学习三角形稳定性,并板书课题.完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小组交流合作,使同学们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和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第1课时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有一块长方形的大型画布,它的长为5×103cm,宽为3×102cm,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画布的面积是(5×103)×(3×102)cm2,你能计算出它的结果是多少吗?2.学习目标:(1)能叙述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2)灵活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3.学习重、难点: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应用.难点:单项式乘单项式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的应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采用“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获取结论.(4)自学参考提纲:①怎样计算(5×103)×(3×102)?计算过程中用到哪些运算律及运算性质?(5×103)×(3×102)=5×3×103×102运用了乘法交换律.=(5×3)×(103×102)运用了乘法结合律.=15×105=1.5×106.运用了乘法的运算.②如果将上式中不是指数的数字改为字母,能得到怎样的算式,写出试试看.计算ac5·bc2=ab·c7; 3a2b·2ab3=6a3b4.③通过刚才的尝试,能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吗?④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第2题.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主探究.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学生完成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②差异指导:引导学困生复习回顾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积的乘方法则及运算律.(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解决疑难问题.4.强化:(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2)计算:(1)2c5·5c2;(2)(-5a2b3)·(-4b2c).解:(1)10c7;(2)20a2b5c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4.(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观察例4解题的过程,注意符号变化和运算顺序.(4)自学参考提纲:①请你回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法则.②计算(2x)3·(-5xy2)时,先算(2x)3,再与(-5xy2)相乘.为什么?因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为:①先算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③如有括号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③计算:3x2·5x3=15x5;2ab·5ab2·3a2b=30a4b4;4y·(-2xy2)=-8xy3;(a3b)2·(a2b)3=a12b5.2.自学:结合自学指导,研读课本例题.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抽查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情况,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②差异指导:对理解运算顺序的确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交流与总结:①运算顺序;②运算符号.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99页到教材第100页例5上面.(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看书,重要的内容打上记号,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4)自学参考提纲:①等式p(a+b+c)=pa+pb+pc,是根据矩形的面积关系得出来的,你能根据分配律得到这个等式吗?②等式p(a+b+c)=pa+pb+pc提供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你是如何理解的?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律?乘法分配律.④试标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中的关键字词.⑤试一试:-2x(x+y)=-2x2-2xy;3ab(a+b)=3a2b+3ab2;-(m-n+2)=-m+n-2.2.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教师采取交谈、抽查方式了解自学进度及存在的问题.②差异指导:强调法则要点:“乘多项式的每一项”,“把所得的积相加”,并注意符号法则.(2)生助生:生生互相交流帮助解决疑难.(1)运算法则:①文字表达: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②式子表达:p(a+b+c)=pa+pb+pc.(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不要漏掉任何一项,并要注意符号的确定,合并同类项之前的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3)计算:(-2a2)·(3ab2-5ab3).=-6a3b2+10a3b3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5.(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观察例5的计算过程的依据,要注意去括号后的符号变化.(4)自学参考提纲:①标出例5题目中的单项式和多项式.②通过例5尝试归纳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计算步骤.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就是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问题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问题.④思考:结合例5,你能说说当式子中含有负号时的简化方法吗?2.自学:结合自学参考提纲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领会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和依据.②差异指导:重点对第(1)、(2)小题符号问题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之间互助交流解决疑难.4.强化:(1)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乘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2)计算:①(-2a)·(2a+1) ②2x2(3x2-5y) ③3a(5a-2b)=-4a2-2a =6x4-10x2y =15a2-6ab(3)根据提示填空:计算:(12ab2-13a2b-6ab)·(-6ab)方法一:原式=12ab2·(-6ab)+(-13a2b)·(-6ab)+(-6ab)·(-6ab)=-3a2b3+2a3b2+36a2b2方法二:原式=12ab2·(-6ab)-13a2b·(-6ab)-6ab·(-6ab).=-3a2b3+2a3b2+36a2b2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各小组组长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收获和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方法、收效及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应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如乘法分配律法则等)自主推导出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再结合具体问题的解答,由学生间互相交流,体会法则计算的本质,以便灵活应用于解题之中.一、基础巩固(第1题25分,第2题20分,第3题15分,共60分)1.细心填一填.(1)(-2a2b3)(-3ab)=6a3b4;(2)(4×105)·(5×104)=2×1010;(3)(-2ab2)2·(-a2b)3=-4a8b7;(4)(x2-2y)·(-xy)=-x3y+2xy2;(5)(-a2)·(ab+abc)=-a3b-a3bc.2.认真选一选.(1)化简x(2x-1)-x2(2-x)的结果是(B)A.-x3-x 3-x C.-x2-1 3-1(2)化简a(b-c)-b(c-a)+c(a-b)的结果是(B)A.2ab+2bc+2acB.2ab-2bc D.-2bc(3)如图是L形钢条截面,它的面积为(B)A.ac+bcB.ac+(b-c)cC.(a-c)c+(b-c)cD.a+b+2c+(a-c)+(b-c)(4)下列各式中计算错误的是(C)A.2x·(2x3+3x-1)=4x4+6x2-2xB.b(b2-b+1)=b3-b2+bC.-12x(2x2-2)=-x3-xD.23x(32x3-3x+1)=x4-2x2+23x3.计算:(3x2+12y-23y2)·(-12xy)3解:原式=(3x2+12y-23y2)·(-18x3y3)=-38x5y3-116x3y4+112x3y5.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4.某地有一块梯形实验田,它的上底为m (m),下底为n (m),高是h (m).(1)用m、n、h表示这块梯形的面积S;(2)当m=8m,n=14m,h=7m时,求S.解:(1)S=12(m+n)h(2)S=12×(8+14)×7=77(m2)5.某商家为了给新产品做宣传,向全社会征集广告用语及商标图案,结果下图商标中标,求此商标图案阴影部分的面积.解:S阴影=14πa2+2a·a-12·3a·a=1 4πa2+12a2三、拓展延伸(每题10分,共20分)6.已知:单项式M、N满足2x(M+3x)=6x2y2+N,求M、N.解:2x(M+3x)=6x2y2+N,2x·M+6x2=6x2y2+N∴N=6x22x·M=6x2y2M=3xy27.若(a m+1b n+2)·(a2n-1b2m)=a5b3,求m+n的值.解:(a m+1b n+2)(a2n-1b2m)=a5b3a m+2n b2m+n+2=a5b3m+2n=52m+n=3-2∴3m+3n=6∴m+n=2.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发展形象思维.【过程与方法】、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取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证明.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 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做图后,再互相交流评价.可按下列方法做出: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AC,CB,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问题2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按下图方式折叠剪裁.观察并讨论:△ABC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导,并介绍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说明】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师依据学生讨论发言的情况,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B=∠C→两个底角相等.②BD=CD→AD为底边BC上的中线.③∠BAD=∠CAD→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ADB=∠ADC=90°→AD为底边BC上的高.指导学生用语言叙述上述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记为:“三线合一”).教师指导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1.证明等腰三角形底角的性质.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猜想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路时强调:∠B=∠C,需证明以∠B,∠C为元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符合证明要求的两个三角形.(2)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方式:如作顶角平分线,或作底边上的中线,或作底边上的高等.“三线合一”的性质.【教学说明】在证明中,设计辅助线是关键,引导学生用全等的方法去处理,在不同的辅助线作法中,由辅助线带来的条件是不同的,重视这一点,要求学生板书证明过程,以体会一题多解带来的体验.例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AB=AC,BD=BC=AD,∴∠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于是在△ABC中,有∠A=36°,∠ABC=∠C=72°.【教学说明】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性质,可以实现由边到角的转化,从而可求出相应角的度数.要在解题过程中,学会从复杂图形中分解出等腰三角形,用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几何问题.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第1组练习:1.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B,∠C,∠BAD,∠DAC的度数,指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3.如图,在△ABC,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第2组练习:△ABC是轴对称图形,则它一定是( )°,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A.80°B.20°°和20°°或50°2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4.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 交AC于E.求证:AE=CE.【教学说明】等腰三角形解边方面的计算类型较多,引导学生见识不同类型,并适时概括归纳,帮学生形成解题能力,注意提醒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答案】第1组练习答案:1.(1)72°;(2)30°2.∠B=∠C=∠BAD=∠DAC=45°;AB=AC,BD=DC=AD3.∠B=77°,∠°第2组练习答案:3.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cm,则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cm,6cm和6cm.4.延长CD交AB的延长线于P,在△ADP和△ADC中,∠PAD=∠CAD,AD=AD,∠PDA=∠CDA,∴△ADP≌△ADC.∴∠P=∠∵DE∥AP,∴∠CDE=∠P.∴∠CDE=∠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E.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请学生表述性质,提醒每个学生要灵活应用它们.学生间可交流体会与收获.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应把重点放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先让学生通过剪纸认识等腰三角形;再通过折纸猜测、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区分三角形与其他多边形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掌握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模型、木条、钉子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自行车车架、塔吊、三角形屋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结构,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要采用三角形的结构。
(二)讲授新课1、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分别对两个框架用力,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三角形框架不易变形,而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教师由此引出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不会发生改变。
2、探究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让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内角和。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四边形内角和为 360°。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内角和固定,三条边的长度确定,所以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而四边形内角和不固定,四条边的长度确定,形状和大小仍可能发生改变。
3、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如桥梁、起重机、晾衣架等,并讲解这些应用中三角形稳定性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哪些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并派代表进行发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让学生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和证明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证明三角形的稳定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学习。
3.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
4.采用归纳总结法,让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稳定性相关的实例,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三角形模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三角形稳定性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如:展示自行车三角架、桥梁等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课例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课例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有很多塔吊的建筑工地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很多塔吊,塔吊上有很多三角形。
)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呢?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等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㈡探究新知。
⑴游戏引入,激发冲突。
找一位强壮的男生和一位瘦弱的女生,分别拿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然后拉一拉,看谁能先拉变形?(大多数学生可能认为男生会获胜,可结果却出人意料,从而激发认知冲突,引发探究欲望。
)师:这位男生的力气真的不如这位女生吗?看来这里面有一些奥秘,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⑵小组活动:利用桌子上的各种各样的硬纸条和图钉,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拉一拉,看有什么发现?小组汇报、交流。
⑶教师小结:三角形的形状不容易改变,我们就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稳定性)⑷欣赏图片:课件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自行车架、斜拉桥、艾菲尔铁塔、风车等)⑸学生举例。
教学反思这节课,还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创设情境,让学生一男一女比力气,学生疑惑之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让学生怀着好奇主动地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发展了个性。
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思维密切相关,不是让学生吸收教材或教师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从自己的“经验现实”和“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学数学”。
本节课在进入新授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灌输给学生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是学生在实践操作后,自主得出结论。
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间的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角形的稳定性》优质教案通用
《三角形的稳定性》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包括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稳定性的判定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判定方法分析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稳定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结构,如自行车三角架、桥梁等,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2. 知识讲解:a. 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边关系、三角和定理等。
b. 讲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判定方法,如角度判定法、边长判定法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判定方法分析三角形的稳定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2. 三角形稳定性的判定方法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生活中还有哪些三角形结构?它们为什么具有稳定性?2. 答案:a. 稳定。
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且每个角都小于180°,满足稳定性条件。
b. 答案开放,要求学生结合实际举例并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程度,以及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多边形的稳定性,如四边形、五边形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1《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够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概念。
2.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
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分析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问题。
第二步:示范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否。
第三步:讲解教师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四步:练习1.让学生自行观察几个三角形,并判断其稳定性。
2.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给出理由。
3.整个班级共同讨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判断结果,学生之间交流讨论。
第五步: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配套练习。
2.搜索并解决一个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概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多开展类似的讨论和练习,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
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四、归纳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
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
3、课本第7页练习.
六、课后作业
课本第8页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