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观察和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以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 2500毫升可乐瓶1个2. 剪刀1把3. 粗沙、细石适量4. 纱网1个5. 水草适量6. 绿藻适量7. 水蜗牛2只8. 胶皮1卷9. 自来水三、实验步骤1. 清洗可乐瓶:用热茶将可乐瓶清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将可乐瓶的上部剪去,保留底部作为生态瓶的容器。
2. 准备底床:将粗沙和细石按照1:1的比例混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3. 铺设底床:将冲洗干净的粗沙和细石均匀铺在可乐瓶底部,厚度约为1-2厘米。
4. 准备水:将自来水放置24小时,使自来水中的氯气挥发,以免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5. 种植水草:将水草放入生态瓶中,用沙砾固定。
6. 添加绿藻:将少量绿藻放入生态瓶中,为水蜗牛提供食物。
7. 放入水蜗牛:将两只水蜗牛放入生态瓶中,作为消费者。
8. 密封生态瓶:用胶皮将可乐瓶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确保生态瓶的封闭性。
9. 放置生态瓶:将生态瓶放置在阳光充足且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四、实验观察1. 初期观察:生态瓶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水草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蜗牛的活动情况。
2. 中期观察:观察水草和绿藻的生长速度,以及水蜗牛的摄食情况。
3. 长期观察:定期观察生态瓶中各生物的生长状况,记录数据,分析生态瓶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草生长:在实验过程中,水草生长良好,表明生态瓶中的光照、温度和水质等条件适宜水草生长。
2. 绿藻生长:绿藻生长速度较快,为水蜗牛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3. 水蜗牛活动:水蜗牛活动正常,表明生态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整,生态平衡得到维持。
4. 水质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水质保持稳定,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1. 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水草、绿藻)、消费者(水蜗牛)和分解者(细菌)之间形成了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共同维持了生态平衡。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尝试构建一个生态瓶,了解生物圈中水、土、空气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2. 观察、分析生态瓶中微生物、植物以及水、土之间的相互关系3. 尝试利用生态瓶的原理提出环保理念并加以实现二. 实验器材1. 瓶子2. 水3. 营养土4. 植物5. 动物的管理和补给三.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瓶子并在它的底部加一层泥和水,为构建植物和微生物群落提供一定的生活条件。
2. 在泥土表面铺上少量麦种,这样,麦种能够发芽生长,成为更大的植物,为容器中的微生物提供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
3. 等到麦苗长大后,将其移植到生态瓶的主要土壤表层中,盖上纱布。
4. 不断的喂食锦鲤以及动物需要喝水时的水,保证它们的生存。
5. 定期浇水,保证植物生长。
四. 实验结果1.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瓶内的植物和微生物都有了一定的生长和成长,物质循环和能量周期的运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它能够自我维持,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环境。
2. 麦苗作为我们的水生植物,在生态瓶中十分适应,快速生长并能繁殖,形成一个小型植物生态环境。
3. 我们发现,微生物和植物互相依存,将物质循环与能量周期结合起来,瓶内的微生物分解了鱼类的粪便,鱼类的粪便又作为营养物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必须的物质。
五. 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对水生植物的生态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了自然界中水、土、空气三要素如何相互作用,从而构建了一个微型的生态环境。
2. 我们的实验结果远远超出了想象,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使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其创造思考环境保护的机会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实验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方式,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如,我们可以将邮递包装材料利用,创造新的环保材料。
六. 总结我们的实验再一次证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了简单生态系统的构造和运行规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责任,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面对的各种环境问题以及我们能够努力实现环保的共同责任。
生态瓶实验报告分析
生态瓶实验报告分析引言生态瓶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学实验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在封闭的试管或瓶中构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来研究各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相互关系的变化。
实验设计与方法本实验使用了四个生态瓶,分别设置了四种不同的环境条件。
实验过程如下:1. 准备工作:将四个生态瓶清洗干净,并放置在有适当光照的环境中。
2. 添加基质:在每个生态瓶中均匀地加入一定量的土壤,保证植物生长的基础营养。
3. 添加水源:每个生态瓶中添加适量的水源,保持土壤湿润。
4. 植物配置:在每个生态瓶中随机放置三种不同的植物,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
5. 物种配置:在每个生态瓶中加入适量的蚯蚓和昆虫,以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关系。
6. 观察与记录:每日记录生态瓶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动物的数量变化、环境的温湿度等信息。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根据实验记录,可以发现生态瓶中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
在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更加茂盛,叶片更加绿色。
而缺乏光照或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会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萎黄和生长停滞。
2. 在物种关系方面,实验结果显示,蚯蚓在生态瓶中起到了重要的分解有机物和土壤通气的作用,使得植物的生长环境更为理想。
同时,昆虫在生态瓶中形成了食物链关系,通过食草昆虫吃植物,进而被食肉昆虫捕食,维持了物种的相对平衡。
3. 实验还观察到,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会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
物种数量和种群密度会随时间推移而趋于稳定,形成一种平衡状态。
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物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另外,实验结果也显示了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动物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当水源不足时,植物和动物的存活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密闭生态瓶实验报告
“密闭生态瓶”实验报告【材料准备】1.玻璃罐瓶:无色透明;2.水:自然环境中的河水(或隔夜的自来水);3.沙子和碎石;4.水草;5.水生小动物:小金鱼一条。
6.水生微生物:细菌等。
【制作方法】1.瓶子的准备准备一个无色透明玻璃罐瓶,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
可用热水将其洗涤干净2.在瓶底装入一层沙子和碎石,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3.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水草将从河里采回来的水草用谁冲洗干净后,将其根部插入沙子中,确保水草保持存活。
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4.放入水生小动物将玻璃瓶中加满澄净过的自来水,然后在瓶中放入一条小金鱼。
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容易死去。
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也是有讲究的。
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缸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连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
5.封闭生态瓶将生态瓶的瓶口密封,然后将生态瓶放在阳光充足且阴凉的地方,要避免阳光直射。
水质变化水草着生状况小金鱼生存状况第1天随时间的延续,生态瓶内水的颜色由无色(略显绿色)变为浅绿。
水一直保持清澈,但水底鱼的排泄物逐渐积累。
最初将水草放入生态瓶时,水草杂乱无章,随生态瓶时间的延长,水草在水中均匀分布,取向一致,证明水草处于生活状态。
且水草的量略有增加。
生存状况良好,并且体积一直在增加。
当加以外界刺激时,小鱼会躲在水底的碎石缝隙中。
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密闭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
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罐体组成,内有小鱼、水草、细菌等微生物、经过过滤的河水、小石子、沙子及空气。
生态瓶中的沙子和小石子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约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气,能量来源于阳光,当然还有生命:小金鱼、水草及微生物。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生态瓶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学实验,通过在封闭的玻璃瓶中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可以观察和研究生态环境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生物、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并探索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个玻璃瓶、土壤、植物、水、石头、沙子、营养液等。
首先,将瓶底均匀铺上一层石头,然后覆盖一层沙子。
接着,在沙子上放置一层土壤,再在土壤上种植适宜的植物。
同时,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和营养液。
完成这些步骤后,将玻璃瓶口用透明塑料袋封住,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瓶。
三、实验结果在观察了几周后,我们发现植物在生态瓶中生长茂盛,根系逐渐扩展。
同时,水中也出现了微小的浮游生物,如浮游藻和浮游动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态瓶中的氧气浓度。
而水中的浮游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又为水中的浮游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生态循环。
四、讨论与思考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密切关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转化光能为化学能,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合适的氧气浓度。
水中的浮游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作为食物供给浮游动物。
这样,生态瓶中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各个成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生态瓶实验中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生态瓶的封闭并非完全真实,与自然环境相比,无法模拟所有的生态要素和环境变化。
其次,生态瓶的容量有限,不同于真实生态系统的广阔空间,难以完全展现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生态瓶实验只是对生态环境中某些要素和作用的简化描述,无法全面反映真实的生态过程。
然而,尽管有这些限制,生态瓶实验依然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工具。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关系,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时,生态瓶实验也可以用于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生物生态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探究生物生态瓶内各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
3. 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生态瓶内生物的生存状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实验材料1. 材料:2500毫升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
2. 试剂:自来水、隔夜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可乐瓶用热茶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
将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2. 制作生态瓶底部:将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铺在可乐瓶底部。
3. 处理水源: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以去除含氯化学物质。
4. 填充生态瓶:将隔夜水倒入生态瓶中,待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
5. 引入生物: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再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
6. 密封生态瓶:用胶皮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7. 放置生态瓶: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
四、实验观察与记录1. 生态瓶内生物种类:水草、绿藻、水蜗牛。
2. 生物相互作用: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内生物;水蜗牛以绿藻为食,维持生态瓶内能量流动。
3. 生态系统稳定性:观察生态瓶内生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生物数量和种类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态瓶内生物种类稳定:在实验过程中,生态瓶内生物种类基本保持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 生物数量和种类变化: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水草和绿藻的数量逐渐增加,而水蜗牛的数量相对稳定。
这表明生态瓶内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生态系统仍能维持平衡。
3.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生态瓶内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在本实验中,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水蜗牛提供生存条件;水蜗牛以绿藻为食,维持生态瓶内能量流动。
因此,生态瓶内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六、实验结论1. 生态瓶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制作生态瓶实验报告
制作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引言生态瓶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模拟和观察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封闭的生态瓶,观察其中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循环的过程,以便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原理。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透明塑料瓶(500毫升或更大容量)- 水- 植物(如水蕨、水葱等)- 水生动物(如小型无脊椎动物)- 沙子或石子- 光源(如日光灯)2.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瓶,清洗干净并彻底消毒。
2) 在瓶底放入一层沙子或石子,以提供植物生长的支撑和养分吸收。
3) 将适量的水倒入瓶中,使瓶内湿润。
4) 将选取的植物种植在沙子或石子上,使其根部浸泡在水中。
5)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水生动物,如小型无脊椎动物,以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群落。
6) 将瓶口盖紧,确保瓶内形成封闭环境。
7) 将生态瓶置于光源下,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
三、实验观察和结果1. 植物生长观察:在光照和适宜的水质条件下,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通过观察生态瓶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判断植物是否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2. 动物生存观察:动物在生态瓶中的生存状况也是观察的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动物是否能够正常活动、觅食和繁殖,可以判断生态瓶中的环境是否适宜。
3. 物质循环观察:在生态瓶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动物通过呼吸吸入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同时,动物的排泄物会成为植物的养分来源,植物的死亡也会为动物提供食物。
通过观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以及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状况,可以了解物质在生态瓶中的循环过程。
四、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态瓶中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物质循环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 生态瓶中的植物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
2. 生态瓶中的动物能够正常活动、觅食和繁殖,说明生态瓶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生态瓶实验报告
篇一:“生态瓶”实验报告“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制作生态瓶材料:2500毫升的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1、把2500毫升的可乐瓶子用热茶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2、把一些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4、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5、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6、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7、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8、最后,用胶皮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9、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二、生态瓶制作根据利用隔夜水,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
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取用一些粗沙或细石来代替淤泥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细菌,会很快的使密封瓶中的水质受到污染,从而减少瓶内生物的生存时间。
这些沙砾的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而使水草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可以从水蜗牛的排泄物中获得。
水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内生物。
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而瓶子内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蜗牛的粪便中获得。
三、观察情况第一天:一切正常第二天:一切正常第三天:发现绿藻生长过多,于是减少日照时间,控制其发展第四天:水开始浑浊,发现瓶子内壁部有胶质状的卵第五天:水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水蜗牛的卵,知道养不长了,处于人道主义将其放生……四、问题与困惑如何保持生态瓶内的水质清洁?如果生态瓶内的水质可以保持清洁,我的生态瓶可以做很久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有说可以用过滤器的,我不知道怎么样用。
我爸爸说,过滤器是用来过滤固体的。
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5年10月调查地点:自家室内调查内容:蒜苗的生长情况调查人:潘放调查记录:调查结论:植物所在的生存环境里,如果水分较多,那么它就会生长得较快,反之,如果土(既养料)较多,那么植物会生长得更为健康。
制作生态瓶以研究过程观察景象实验结论
制作生态瓶以研究过程观察景象实验结论引言:生态瓶是一种用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实验装置,通过构建一个封闭的环境,可以观察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作生态瓶,并通过实验观察其生态过程,并得出实验结论。
一、材料准备1. 透明塑料瓶:选择一只容积适中的透明塑料瓶作为生态瓶的容器。
2. 水:用于填充生态瓶的水。
3. 植物:选择一种适合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如水葱、水生花卉等。
4. 水生动物:可以选择小型的水生生物,如小型鱼类、水蚤等。
二、制作过程1. 清洗瓶子:将塑料瓶彻底清洗干净,确保没有残留物。
2. 添加水:将瓶子填满水,约占容器的2/3,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供植物生长和氧气交换。
3. 种植植物:将选好的植物栽种在瓶子中,确保其根部浸泡在水中。
4. 添加水生动物:根据实验需要,将适量的水生动物放入瓶子中。
5. 封闭瓶口: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或塞子将瓶口封闭,确保环境的封闭性。
三、实验观察1. 光照条件:将生态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如阳光直射的窗户旁边或使用人工灯光。
2. 温度控制:尽量保持生态瓶的周围环境温度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
3. 观察时间:每天定时观察生态瓶中的生物和植物,记录下观察结果,并进行照片或视频记录。
4. 观察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水生动物的数量和行为,以及水质的变化等。
5. 饲养管理:根据需要,定期给植物添加适量的养分,如水溶性肥料,同时注意控制水质的平衡。
6. 实验时间: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可以进行长期的实验观察,以观察整个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四、实验结论1. 植物生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植物在水中生长良好,根部通过水中吸收养分,茎叶逐渐伸展,形成美丽的水生植物群落。
2. 水生动物数量: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生动物的数量会逐渐增加,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3. 水质变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随着生物的代谢和分解作用,水质会发生变化,如pH值、氧气含量和养分浓度等。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构建生态瓶,模拟自然环境,观察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加深对生态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透明塑料瓶(500毫升):用于构建生态瓶。
- 水:用于填充生态瓶。
- 植物:选择适合生态瓶容积的植物,如小型水生植物。
- 动物:选择适合生态瓶容积的小型水生动物,如螺蛳、小型鱼类等。
- 沙子和石子:用于构建植物和动物的生活环境。
2. 实验方法:- 准备工作:清洗塑料瓶,确保无杂质。
- 构建生态瓶:将适量的沙子和石子放入塑料瓶底部,然后加入水,使其占据瓶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容积。
- 添加植物和动物:将选好的植物和动物放入生态瓶中,注意不要过度拥挤。
-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生态瓶中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和行为变化,并注意水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开始后的几天里,我们观察到植物逐渐适应了生态瓶中的环境,开始生长,并释放出氧气。
动物也逐渐适应了环境,开始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随着实验的进行,我们发现植物和动物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为动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
动物则通过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被称为氧气-二氧化碳循环。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关系。
植物作为第一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为动物提供食物。
动物则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食物链。
例如,小型鱼类会吃水生植物,而螺蛳则以浮游生物为食。
这种食物链的存在使得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得以流动,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在实验的后期阶段,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些问题。
由于生态瓶的容积有限,水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减少,导致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放缓甚至停止。
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量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探究生物量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分配及动态变化规律。
通过设置不同实验组,分析不同因素对生物量的影响,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生物量是指生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
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种类、土壤条件、气候等。
本实验采用生态瓶模拟生态系统,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生物量的变化,分析影响生物量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生态瓶:2500毫升的可乐瓶- 材料: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水蜗牛、胶皮- 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光照计、pH计2. 实验方法:- 将可乐瓶用热茶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
- 在纱网上铺一层粗沙和细石,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 将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铺在可乐瓶底部。
- 将自来水静置24小时,放入瓶子中。
- 待隔夜水放好后,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
- 将少量绿藻放入瓶中。
- 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中。
- 用胶皮将可乐瓶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 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
3. 实验分组:- A组:正常光照组- B组:遮光组- C组:限制水分组- D组:添加氮肥组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配制营养液,用于添加氮肥的实验组。
- 准备遮光材料,用于遮光实验组。
- 准备限制水分的装置,用于限制水分实验组。
2. 实验操作:- 将A组、B组、C组、D组的生态瓶分别放置在正常光照、遮光、限制水分、添加氮肥的条件下培养。
-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各组的生物量、光照强度、水分、pH值等指标。
- 定期观察各组的生长状况,记录水草、绿藻、水蜗牛的生长情况。
3. 实验数据收集:- 利用电子天平称量生态瓶内的生物量。
- 利用温度计、光照计、pH计等仪器测量实验条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物量变化:- 在正常光照条件下,生物量逐渐增加,水草、绿藻、水蜗牛生长良好。
- 在遮光条件下,生物量增长缓慢,水草、绿藻、水蜗牛生长较差。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构建一个封闭的生态瓶系统,观察其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其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实验材料1、一个透明的大玻璃容器(约 5 升容量)2、池塘水3、沙子和小石子4、水草(如金鱼藻)5、小鱼(如孔雀鱼)6、小虾7、螺蛳三、实验步骤1、准备容器首先,彻底清洗玻璃容器,确保其干净无杂质。
2、铺设基底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约 2 厘米厚的沙子,然后再铺上一层小石子,为生物提供栖息和活动的场所。
3、注入池塘水将事先准备好的池塘水缓慢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约占容器的四分之三。
4、种植水草将水草小心地种植在沙子中,确保其根部稳固。
5、放入生物依次将小鱼、小虾和螺蛳放入生态瓶中。
6、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生态瓶中生物的行为、生存状况以及水质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四、实验过程在实验的初期,生态瓶中的生物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适应过程。
小鱼和小虾显得较为活跃,不断探索新的环境。
螺蛳则缓慢地移动在瓶底。
水草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得水中的溶氧量逐渐增加。
然而,在实验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发现水质出现了轻微的浑浊。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是小鱼和小虾的活动搅动了底部的沙子。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质又逐渐变得清澈起来,这可能是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水草发挥了净化作用。
在实验的中期,生态瓶中的生物们似乎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关系。
小鱼以水草和水中的微生物为食,小虾则主要吃藻类和碎屑,螺蛳则啃食附着在瓶壁和水草上的藻类。
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氧气,并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但在实验的第十天,我发现有一只小虾死亡了。
经过分析,可能是由于生态瓶中的空间有限,资源竞争较为激烈,导致这只小虾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在实验的后期,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水质清澈,生物们的活动也较为正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草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可能是由于水中的营养物质逐渐减少。
沙漠生态瓶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沙漠,作为地球上最为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一,其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单一。
为了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探讨沙漠生态恢复的可行性,我们设计并实施了沙漠生态瓶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2. 探讨沙漠生态恢复的可行性。
3. 分析沙漠生态瓶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沙漠生态瓶:采用透明塑料瓶,容积约为500毫升。
(2)植物:沙柳、梭梭、骆驼刺等耐旱植物。
(3)动物:沙漠昆虫、蜘蛛等。
(4)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
(5)其他:细沙、清水、营养液等。
2. 实验方法(1)生态瓶制作: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生态瓶中,加入细沙和清水,模拟沙漠生态系统。
(2)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添加营养液,实验组添加适量营养液。
(3)实验观察:定期观察生态瓶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状况,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情况对照组中,植物生长缓慢,部分植物出现枯萎现象。
实验组中,植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部分植物已长出新的枝叶。
2. 动物生长情况对照组中,动物数量较少,生长状况较差。
实验组中,动物数量增多,生长状况良好。
3. 微生物活动情况对照组中,微生物数量较少,活动能力较弱。
实验组中,微生物数量增多,活动能力增强。
4. 生态瓶稳定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生态瓶均能维持一定时间内的生态平衡,说明沙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五、实验结论1. 沙漠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沙漠生态平衡。
2. 添加营养液能促进沙漠生态瓶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3. 沙漠生态恢复具有可行性,但需要合理配置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六、实验建议1. 在沙漠生态恢复过程中,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
生态瓶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态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观察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相互作用;3. 分析生态瓶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
二、实验材料1. 可乐瓶(2500毫升);2. 剪刀;3. 粗沙、细石;4. 纱网;5. 水草、绿藻;6. 水蜗牛(两只);7. 胶皮。
三、实验步骤1. 将可乐瓶用热茶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2. 将部分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洁净;3. 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铺在可乐瓶底部;4. 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5. 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6. 将少许绿藻放入瓶中;7. 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8. 最后,用胶皮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9. 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
四、实验观察与结果1. 水草生长状况:在实验过程中,水草逐渐生长,叶片变得鲜绿,根系逐渐向下延伸,说明水草在生态瓶中能够正常生长;2. 绿藻生长状况:绿藻在水草周围生长,随着水草的生长,绿藻数量逐渐增多,颜色由淡绿色变为深绿色,说明绿藻在生态瓶中能够正常生长;3. 水蜗牛生存状况:水蜗牛在生态瓶中能够正常活动,主要以绿藻为食,排泄物逐渐增多,说明水蜗牛在生态瓶中能够正常生存;4. 水质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水质逐渐变清,溶解氧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生态瓶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良好。
五、实验分析1. 生态瓶中的物质循环:生态瓶中的水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内生物呼吸,同时吸收水中的无机营养物,维持自身生长。
水蜗牛通过摄食绿藻,排泄物为水草提供养分,形成一个物质循环系统;2. 生态瓶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瓶中的能量来源于阳光,通过水草和绿藻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水蜗牛等生物呼吸和生长。
水蜗牛摄食绿藻,将能量转化为自身的生物量,实现能量流动;3. 生态瓶中的生物相互作用:水草、绿藻、水蜗牛等生物在生态瓶中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瓶实验报告
⽣态瓶实验报告篇⼀:“⽣态瓶”实验报告“⽣态瓶”实验报告⼀、制作⽣态瓶材料:2500毫升的可乐瓶、剪⼑、粗沙、细⽯、纱⽹、⽔草、绿藻、两只⽔蜗⽜、胶⽪1、把2500毫升的可乐瓶⼦⽤热茶清洗后,⽤剪⼑将其上部剪去2、把⼀些粗沙和细⽯铺在纱⽹上,⽤⾃来⽔冲洗⼲净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4、将⾃来⽔静⽌放置24⼩时,再放⼊瓶⼦中5、待隔夜⽔放好后,再种上⽔草,⽤沙砾固定6、将少量的绿藻放⼊瓶中7、将以绿藻为⾷的两只⽔蜗⽜放⼊可乐瓶⼦中8、最后,⽤胶⽪将可乐瓶⼦的开⼝上端密封起来9、将瓶⼦放置于阳光充⾜且阴凉处⼆、⽣态瓶制作根据利⽤隔夜⽔,是为了保证有⾜够的时间使⾃来⽔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
⼤多数⽔⽣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取⽤⼀些粗沙或细⽯来代替淤泥是因为,淤泥中含有⼤量细菌,会很快的使密封瓶中的⽔质受到污染,从⽽减少瓶内⽣物的⽣存时间。
这些沙砾的作⽤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的细菌提供⼀个寄宿的场所。
⽽使⽔草维持⽣命的有机物可以从⽔蜗⽜的排泄物中获得。
⽔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产⽣氧⽓,供给瓶内⽣物。
⽔蜗⽜主要以绿藻为⾷,⽣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个平衡的⽣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蜗⽜能吃掉的差不多。
⽽瓶⼦内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蜗⽜的粪便中获得。
三、观察情况第⼀天:⼀切正常第⼆天:⼀切正常第三天:发现绿藻⽣长过多,于是减少⽇照时间,控制其发展第四天:⽔开始浑浊,发现瓶⼦内壁部有胶质状的卵第五天:⽔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蜗⽜的卵,知道养不长了,处于⼈道主义将其放⽣……四、问题与困惑如何保持⽣态瓶内的⽔质清洁?如果⽣态瓶内的⽔质可以保持清洁,我的⽣态瓶可以做很久呢!我上⽹查了⼀下,有说可以⽤过滤器的,我不知道怎么样⽤。
我爸爸说,过滤器是⽤来过滤固体的。
植物⽣长环境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5年10⽉调查地点:⾃家室内调查内容:蒜苗的⽣长情况调查⼈:潘放调查记录:调查结论:植物所在的⽣存环境⾥,如果⽔分较多,那么它就会⽣长得较快,反之,如果⼟(既养料)较多,那么植物会⽣长得更为健康。
小生态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探究人工构建小生态瓶的可行性;3. 观察生态瓶内生物的生存状况,分析生态平衡的维持条件。
二、实验材料1. 可乐瓶(2500毫升)1个;2. 剪刀1把;3. 粗沙、细石、纱网适量;4. 水草、绿藻、水蜗牛各少许;5. 自来水、隔夜水、胶皮。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可乐瓶用热茶清洗后晾干,准备好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水蜗牛等材料。
2. 建立生态瓶:将可乐瓶的上部剪去,用剪刀在底部剪一个小孔。
将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均匀铺在可乐瓶底部。
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
3. 种植水草:待隔夜水放好后,将水草种在可乐瓶中,用沙砾固定。
4. 放置绿藻: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
5. 放置水蜗牛: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
6. 密封生态瓶:最后,用胶皮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7. 放置生态瓶: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
四、实验观察1. 观察水草生长状况:水草是否生长良好,有无死亡现象。
2. 观察绿藻生长状况:绿藻数量是否增加,有无死亡现象。
3. 观察水蜗牛生长状况:水蜗牛是否健康,有无死亡现象。
4. 观察水质变化:水质是否清澈,有无污染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草生长状况:实验过程中,水草生长良好,无明显死亡现象。
说明水草能够在人工构建的生态瓶中生存。
2. 绿藻生长状况:实验过程中,绿藻数量逐渐增加,无明显死亡现象。
说明绿藻能够在人工构建的生态瓶中生存,并依赖水草进行光合作用。
3. 水蜗牛生长状况:实验过程中,水蜗牛健康,无明显死亡现象。
说明水蜗牛能够在人工构建的生态瓶中生存,并以绿藻为食。
4. 水质变化:实验过程中,水质始终保持清澈,无明显污染现象。
说明人工构建的生态瓶能够维持水质稳定,保持生态平衡。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小生态瓶,并观察到水草、绿藻、水蜗牛等生物在生态瓶中的生存状况。
生态瓶_实验报告_蝌蚪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态瓶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方法。
2. 探究蝌蚪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长状况。
3.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瓶(500毫升)2. 剪刀3. 蚂蚁、蝌蚪、水草、细沙、清水、营养液、光照设备三、实验步骤1. 生态瓶构建- 使用剪刀将塑料瓶的上部剪去,制成一个开口的容器。
- 在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厚度约1厘米。
- 在沙层上方放置一层水草,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
- 将清水倒入瓶中,水位约至瓶体的一半。
- 将蝌蚪放入瓶中,数量控制在10只左右。
2. 环境设置- 将生态瓶放置在光照设备下,模拟自然光照条件。
- 每日定时添加营养液,以保证水草的生长。
- 观察并记录蝌蚪的生长状况。
3. 实验分组- 将实验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A和实验组B。
- 对照组:保持正常光照、营养液添加和水质条件。
- 实验组A:降低光照强度,模拟阴凉环境。
- 实验组B:减少营养液添加,模拟资源匮乏环境。
四、实验观察与记录1. 观察指标- 蝌蚪的生长速度:通过测量蝌蚪的体长和体重来评估。
- 蝌蚪的存活率:观察蝌蚪的死亡情况,计算存活率。
- 水质变化:定期检测水中的溶解氧、pH值等指标。
2. 实验结果- 对照组:蝌蚪生长速度较快,存活率较高。
- 实验组A:蝌蚪生长速度明显减缓,部分蝌蚪死亡。
- 实验组B:蝌蚪生长速度较慢,存活率较低。
五、实验分析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蝌蚪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受到光照、营养和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光照强度越高,蝌蚪的生长速度越快;光照强度过低,会导致蝌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 营养液添加量对蝌蚪的生长和存活也有重要影响,营养不足会导致蝌蚪生长缓慢、存活率降低。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瓶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环境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六、实验结论1. 生态瓶是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实验装置,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
501 班金琳悦34号一、制作生态瓶
材料:玻璃瓶、石子、浮萍、小鱼、螺蛳。
1、将玻璃瓶、石子、贝壳清洗干净、晾干。
2、准备自然水域水。
3、将石子平铺于玻璃瓶的底部,高度在1-2cm。
4、将自然水缓慢加入玻璃瓶至2/3处。
5、将浮萍放在水面上。
6、将螺蛳(1只)、小鱼(1条)移入瓶中。
7、调整水面水草位置,用瓶盖封住瓶口。
8、将生态瓶移植窗前。
二、制作原理
“生态瓶”主题来源于美国太空总署火箭推进实验室进阶生命支持计划。
水草在光合作用下增长藻类;小鱼、螺蛳吃藻类得以维生;消化菌将鱼、螺蛳的排泄物分解成为水草的养分。
这三种生物体在这封闭的系统内形成一共生自足的“微型世界”。
水草和藻类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小鱼、螺蛳呼吸,小鱼、螺蛳呼吸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供水草光合作用,形成呼吸的循环。
三、实验观察记录
总结:小鱼、螺蛳吃水草,它们的粪便又是水草的养料;水草给动物们提供了氧气,动物们也给水草提供了二氧化碳;石子是水草的生长环境,也是动物们的蔽身所。
这是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
四、实验结果
小生态瓶稳定保持了1周左右。
五、实验结果分析
在这次观察实验中,生态瓶是密封的,没有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并生长叶,将能量存贮与叶子内,藻类光合作用使繁殖数量增加,为小鱼、螺蛳提供食物。
小鱼、螺蛳吃水草,排泄物提供瓶底细菌繁殖分解产生无机营养,无机营养提供水草吸收生长,形成能量和物质循环。
生态瓶实验报告结论
生态瓶实验报告结论根据对生态瓶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生态瓶中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关系。
在生态瓶中,我们观察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呼吸提供了氧气;动物则通过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
这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态关系之一。
2. 生态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作用复杂,并且是平衡的。
我们观察到生态瓶中存在多层次的食物链,包括植物、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序的,一个物种的消失或者增多都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例如,如果植物数量减少,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导致其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到食肉动物的生存。
3. 生态瓶实验显示了生物物种的竞争和共生关系。
我们观察到生态瓶中,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会竞争有限的资源,如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竞争导致了个体之间的自然选择,弱势个体被淘汰,强势个体生存下来。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某些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双方互利共赢。
比如,植物通过根部与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形成共生关系,植物为其提供有机物质,而它们为植物提供养分。
4. 生态瓶实验也展示了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态瓶中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并观察到不同环境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例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导致生物代谢紊乱甚至死亡,而适宜的温度条件则有利于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总之,生态瓶实验揭示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性、竞争和共生关系以及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该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提高我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认识,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构建和观察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实验材料1、透明的大塑料瓶(容量约为 2 升)2、池塘水3、沙子4、水草5、小鱼(2-3 条)6、小虾(2-3 只)7、螺蛳(2-3 只)三、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干净的大塑料瓶,用热水冲洗消毒,然后晾干。
2、在瓶底铺上一层约 2 厘米厚的沙子,作为生态瓶的基底。
3、向瓶中加入约 15 升的池塘水,使水的深度约为瓶子高度的三分之二。
4、将水草插入沙子中,让其根部固定在沙子里,叶子部分露出水面。
5、放入小鱼、小虾和螺蛳,注意不要让它们过度拥挤。
6、用盖子密封瓶口,但要留出一些缝隙,以保证空气的流通。
四、实验观察1、第一天生态瓶中的生物看起来都比较活跃。
小鱼在水中快速游动,小虾在水草间穿梭,螺蛳则缓慢地在瓶底爬行。
水草的叶子呈现出鲜绿色,没有明显的变化。
水质看起来比较清澈。
2、第三天小鱼和小虾的活动依然频繁,但螺蛳的活动似乎有所减少。
水草的叶子稍微长大了一些,颜色更加鲜艳。
水质依然清澈,没有明显的浑浊现象。
3、第五天小鱼和小虾的活动正常,但螺蛳几乎没有动静。
水草生长良好,有新的嫩芽长出。
水质开始出现轻微的浑浊,但不影响观察。
4、第七天小鱼和小虾的活动略有减缓。
水草的生长速度加快,占据了更多的空间。
水质变得比较浑浊,水面上有一些微小的气泡。
5、第十天小鱼的活动明显变得迟缓,小虾的活动也减少了。
水草生长茂盛,但有一些叶子开始变黄。
水质非常浑浊,有异味散发出来。
6、第十五天小鱼死亡,小虾和螺蛳的活动几乎停止。
水草大部分变黄枯萎。
水质严重恶化,呈现出深绿色,有大量的沉淀物。
五、实验分析1、生态瓶中的生物因素小鱼、小虾和螺蛳是消费者,它们以水草和水中的微生物为食。
水草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生态瓶中的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
2、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池塘水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水分和矿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制作生态瓶材料:2500毫升的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 1、把2500毫升的可乐瓶子用热茶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 2、把一些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 4、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 5、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6、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7、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 8、最后,用胶皮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9、将瓶子放置于充足且阴凉处二、生态瓶制作根据利用隔夜水,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
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取用一些粗沙或细石来代替淤泥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细菌,会很快的使密封瓶中的水质受到污染,从而减少瓶生物的生存时间。
这些沙砾的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而使水草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可以从水蜗牛的排泄物中获得。
水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生物。
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生态瓶受到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而瓶子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蜗牛的粪便中获得。
三、观察情况第一天:一切正常第二天:一切正常第三天:发现绿藻生长过多,于是减少日照时间,控制其发展第四天:水开始浑浊,发现瓶子壁部有胶质状的卵第五天:水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水蜗牛的卵,知道养不长了,处于人道主义将其放生...... 四、问题与困惑如何保持生态瓶的水质清洁?如果生态瓶的水质可以保持清洁,我的生态瓶可以做很久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有说可以用过滤器的,我不知道怎么样用。
我爸爸说,过滤器是用来过滤固体的。
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5年10月调查地点:自家室调查容:蒜苗的生长情况调查人:放调查记录:调查结论:植物所在的生存环境里,如果水分较多,那么它就会生长得较快,反之,如果土(既养料)较多,那么植物会生长得更为健康。
蒜苗是一种生长的比较快的植物,但很多植物需要3到5年才能长出叶子,如龙血树和银杉。
上表中的土代表土地和沙漠,水则代表沼泽、湖泊及海洋。
植物与环境科学实验报告:前期工作实验人员:王祖祺、高斯洋、王碧琳主题:植物与环境实验日期:2005年9月26日实验计划:1、清楚植物的名称;2、调查植物的生存环境:①看泥土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②植物是否需要;③植物需要在阴凉的地方,还是在燥热的地方;④要浇灌多少水;(是否需要充足的水分)⑤浇水时,是要往页上浇水,还是往根部浇;⑥植物生存的周边环境的温度大概是多少。
具体实施方案:(与上面相对应)①抓一把在植物附近的泥土,摸一摸。
如果是干燥的,就应该很硬(有时呈球状),捣碎时有声音;如果是湿润的,就应该很软和很粘。
②找两棵同样的植物,一个放在背阴处,一个放在向阳处,看哪一个生长得更好!③(方法同②)④可以看周围的泥土质量,要是湿润的话,就可以知道要多浇水。
⑤可以咨询园丁师傅,问问他怎样浇;或者,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叶子上有没有水,要是有水的话,就可以知道是往叶子上浇水。
⑥(方法同⑤)科学实验报告:实验成果实验人员:王祖祺、高斯洋、王碧琳主题:植物与环境实验日期:2005年9月26日实践结果:一、松树1、泥土十分干燥;2、基本上需要。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如果有的话,松树会长得更好、更大。
而如果没有的话,松树会长得很矮小,大部分松枝会枯黄;3、生长在阴凉、燥热的地方都行;4、不需要充足的水分,因为松树抗旱抗寒,不太需要经常浇灌;5、浇水时要往根上浇;6、温度大概在27~28度左右二、石榴树1、泥土表面干燥,但里面还很湿润;2、他们需要充足的;3、成年的树不太需要浇灌;4、浇水时要往根上浇;5、温度大概在28度左右。
6、小发现:石榴向阳处很红,但背阴处却是青色或黄色的。
总结:在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
观察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名称:观察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材料:一根17厘米长的铅笔、一块橡皮泥(捏成半球形)、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指南针一个。
准备:把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校园里(或家门口)选择一个始终能照到的地方。
预测:早晨和傍晚物体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实验过程:1.根据已学的方位知识,再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用简易的日影观察仪放在事先观察好的地方。
2.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
(测试时间是上午8点到8点50分)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影子逐渐逐渐变短了,在10 分钟相差不是很多。
3.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的影长。
4.整理记录:观察时间:2007年10月12日5.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设置的柱状图。
单位:厘米9时 10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时间一天中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正午(正当头顶时),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实验结果:早晨和傍晚物体影子长,中午影子短,和预测一致。
注意点:1.需要找一个平整、空旷的,终日能照射到的地方。
2.利用事先做好的简易日影仪在指定的同一地点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竖着的铅笔不能倾斜。
3.利用指南针辨别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4.在量影长时尺与影子要平行(笔与橡皮泥连接处开始量)。
5.清晨初升的太阳和傍晚太阳偏西快落山时位置最低,影子最长,但要注意的当地12 点,可能并不是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
这是因为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经度不一样,昼夜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正午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这里是在12点左右影子最短。
研究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篇二:生态瓶实验报告"生态瓶"实验报告科目生态学实验 *** 系年级 2011级生物基地学号日期同组者【科学原理】生态瓶是一个密封的生态系统,就像地球一样。
生态瓶由透明的玻璃球体组成,有小鱼、藻类、细菌、经过滤的海水、gorgonia、小石及空气(gorgonia 是无生命的树枝状物质)。
生态瓶中的小石代表地球的土地,有约三分二的水及三分一的空气,能量来源同样是,当然还有生命:鱼、藻及细菌。
gorgonia 及小石为微生物提供藏身处,免被小鱼所吃,也为细菌提供生长地方,让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之废物。
生态瓶是密封的,因此不能加入任何食物或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是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生态瓶进行的生态循环代表着简化了的地球生态循环。
在生态瓶,小鱼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
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水和小鱼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小鱼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
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因此,生态瓶的食物及气体皆可以不断的循环使用。
【材料用具】1.矿泉水瓶(玻璃瓶更好):无色透明;2.水:自然环境中的湖水(或隔夜的自来水);3.沙子和碎石;4.水草;5.水生小动物:鱼虫若干、螺数只(种类未知)、孔雀鱼一只、斑马鱼一只。
【制作方法】 1.瓶子的准备准备一个无色塑料瓶,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
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
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
可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打。
2.在瓶底装入一层沙子和碎石,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把自来水放在充足的地方晒两天以上,里面便会生长一些微生物。
3.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水草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从而避免加水时把植物冲起来,加满水、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4.放入水生小动物放入一条孔雀鱼和一条斑马鱼。
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容易死去。
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也是有讲究的。
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缸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连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
5.封闭生态瓶将生态瓶的瓶口密封,然后将生态瓶放在充足且阴凉的地方,要避免直射。
【实验记录】【注意事项】1.塑料瓶第一次使用时,要先清洗一下。
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
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
2.制作生态瓶所用的水最好是自然环境下的湖水,因为自然环境中的水中含有可供小动物捕食的小的浮游动物,还含有多种细菌,可作为分解者分解生态系统中的废物;也可以用自来水,但是要隔夜,这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
3.切记不可放大型的鱼类,因为会比较消耗氧气,导致生态瓶无法维持较长时间。
4.将生态瓶放在充足且阴凉的地方,要避免直射。
篇三:五年级科学实验单-设计生态瓶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生态缸实验报告生态缸实验报告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基本原理在有限的空间,依据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实验材料金鱼4条,金鱼草,圆柱形玻璃缸(壁直径:),保鲜袋,牙膏,在阳台培养数个星期的水培植物的水,一块小石头方法步骤在生态缸注入在阳台培养数个星期的水培植物的水,水面高__cm,并放入一些金鱼草,一块小石头,放入四条金鱼。
生态缸部布置好后在生态缸口均匀涂上牙膏,再用保鲜袋(无需打开)平罩在玻璃钢上,并确保实验装置不漏气。
最后将生态缸放置到阳台(本人家阳台向北,冬季无太阳直射)每天观察生态缸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或明显变化,并且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第一天(1月30日)鱼非常活跃,鱼嘴频繁地开合并缓缓横向移动鱼身,水较浑浊,水草上浮,水草枝干斜倾。
第二天(1月31日)图为本人在确保装置密闭明显的变化:容器中的水明显变清。
第三天(2月1日)1月31日2月1日鱼活动更活跃明显的变化:鱼的活动比1月31日观察时更活跃,有两条鱼从肛门起拖着长长的条状类似粪便的物体,长度分别为:黑鱼约7厘米;红鱼约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