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设计-18课时(28P)
中医诊断方剂学的教学设计
方剂学实践案例
02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方剂学实践案例,以提高其对方剂的实际
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典籍阅读
03
鼓励学生阅读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以
拓宽其知识面和视野。
自编讲义或资料汇编
自编讲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经验,自编中医诊断方剂学的讲义 ,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职称晋升
建立与教学成果和科研能力相挂钩的 职称晋升制度,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 空间。
学术交流
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等 奖项,表彰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 献的教师。
08
教学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和执行
制定详细的教学质量标准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培训形式与时间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 分散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确保培训效果的同时兼顾教师 的工作和学习时间。
激励机制建立和实施
薪酬激励
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工 作表现,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以激 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
教学奖励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 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 。
经典案例分析与讨论
古代医案选读
选取古代著名医案,分析 其辨证施治过程和用药思 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 医理论和方剂应用。
现代临床案例分析
选取现代临床典型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疑难病例讨论
针对疑难病例,引导学生 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拓 展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 能力。
主流教材介绍及评价
01
《中医诊断学》教材
中医方剂学教案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教案设计概 教学目标设 教学内容设 教学方法设 教学评价设
述
计
计
计
计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教案设计概述
02
教案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教案设计:指教 师根据教学目标 和教学内容,设 计出适合学生学 习的教学方案和 教学活动。
讲解方剂学的 临床应用和实 践
介绍方剂学的 最新研究和进 展
互动环节
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讨论
结果
实践环节:学生实际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实践
成果
反馈环节:学生反馈学习 情况,教师总结,提出改
进建议
小结环节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掌握中医方剂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配伍规律等 学会运用方剂进行临床辨证施治 提高对中医方剂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中医思维
能力目标
具备运用中医方剂学知识进 行临床诊疗的能力
掌握中医方剂学的基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
具备运用中医方剂学知识进 行药物配伍和处方设计的能
力
具备运用中医方剂学知识进 行药物质量控制和评价的能
创新性:教案设计要注重创 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创造力。
互动性:教案设计要注重互 动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评价性:教案设计要注重评 价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课程概述包括如下内容: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领悟前贤配伍组方之要旨,培养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方剂学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与纽带。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与配伍法则,培养分析、运用方剂以及据证组方求“变”的能力,为临证时熟练运用方剂,提升辨证、立法、处方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剂学的学习,首先要有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其次要具备熟练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心病人,勇于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3)尊重生命,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2.知识目标:1)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2)掌握组方原则和方剂的运用变化及其对方剂功能主治的影响。
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以及剂型、用法等基本知识。
3)教材中的方剂分为三级,一级(掌握)方剂100首,全面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其主要加减变化,特别注重药物的配伍意义。
二级(熟悉)方剂50首,熟悉其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
三级(了解)方剂50首,了解其主要组成、功用及主治病证。
3.技能目标1)专业能力:能正确分析和应用成方,具有初步的使用处方治疗疾病的能力;会背诵一、二级方剂的方歌;会使用三级方剂。
方剂学教案(中医药2018)
2.以病证、病因、脏腑、治法分类、方法及特点。
3.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
4.君、臣、佐、使的涵义
教学难点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1八法的涵义、作用、适应范围
2.君、臣、佐、使的涵义
3.组成变化的三种形式
主要教学方式
第0(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1
课时数
1
教学章节
绪言、总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并理解方剂和方剂学的定义,明确方剂学在中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2.熟悉掌握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要求。
3.掌握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涵义、适用范围、常用分类、使用注意等)。
4.掌握组方的基本结构与方剂组成变化的基本形式。
8.方剂组成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药味加减、药量增减、剂型更换)及其与功能、主治的关系。
9.介绍中医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剂的制作方法、特点与临床意义,以及浸膏、冲剂、胶囊剂、注射液、导剂、坐剂等简要内容。
10.煎煮汤剂的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等基本知识。
11.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物特点,决定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附录:古今用量考证
12.简介历代度量衡的计算方法及其与现代用量的折算比率。
第一(章/单元)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1.2
课时数
3
教学章节
各论
第一章 解表剂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 (一类方剂,下同):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
2.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香苏散、柴葛解肌汤、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中医药学方剂学的教学设计
制药设备:用于演示 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
煎药器:用于演示中 药煎煮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操作台:用于学生 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中
药炮制和制剂技术
教师队伍与教学管理
教师队伍:具备丰富的中 医药学知识和教学经验
教学管理:建立健全的教 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
量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案 例、实践教学基地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 方法,如讲授、讨论、实
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行模拟实验, 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 实现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合作学习,最后进行总结和反 思
中医药学方剂学的 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教教教教教 加学学学学学 目目内方评资 录标容法价源 项 标 题
0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 标题内容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方剂学的基 本概念、理论和 方法
熟悉方剂学的基 本方剂和常用药 物
理解方剂学的临 床应用和疗效评 价
改进教学策略:根 据评价结果,调整 教学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激励学生学习:利 用评价结果,激励 学生努力学习,提 高学习积极性
持续改进:根据评 价结果,持续改进 教学设计和教学方 法,提高教学质量
06
教学资源
教材与参考书目
• 《中医药学方剂学》:基础教材,详细介绍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方剂学》:经典教材,适合初学者学习 • 《中药学》: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药性 • 《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哲学思想 • 《中医诊断学》:了解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 《中医内科学》:了解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 《中医外科学》:了解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 《中医妇科学》:了解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 《中医儿科学》:了解中医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 《中医骨伤科学》:了解中医骨伤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要求:掌握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
熟悉柏叶汤、咳血方、槐花散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了解四生丸的功用、主治。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十灰散与四生丸的区别。
2.小蓟饮子的制方特点。
3.咳血方的组方意义。
4.黄土汤的制方特点。
5.黄土汤、槐花散治疗便血的异同。
了解七厘散的功用、主治。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及五逐瘀汤的比较。
2.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的原因。
3.补阳还五汤证治的病机。
4.复元活血汤为何重用柴胡和大黄。
本次课的应用教具
1.多媒体教学
2.课堂讲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专业授课教师
内
容
理血剂
时
数
2
本次课目的要求
1.温经汤的配伍特点。
2.温经汤与生化汤的区别及二方的制方特点。
本次课的应用教具
1.多媒体教学
2.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目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专业授课教师
内
容
理血剂时Βιβλιοθήκη 数2本次课目的要求
目的:学习掌握理血剂的概念及重点方。
要求: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及配伍特色。
熟悉理血剂的概念、主治、分类、注意事项及复元活血汤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
本次课的应用教具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6
专业授课教师
方剂学教学设计
方剂学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剂理论知识、方剂分类和使用方法,以及具备初步的方剂辨证能力。
本节课程旨在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方剂学基础知识并加深对中医药学的理解。
2. 教学内容和目标2.1 教学内容方剂学教学内容包括:•方剂学的历史及意义•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方剂分类及常用方剂•方剂的药物组成及应用•方剂辨证及治疗基础2.2 教学目标通过对方剂学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方剂学的历史与发展•掌握方剂基础理论•熟知方剂分类及常见方剂•了解方剂药物组成及应用•具备一定的方剂辨证及治疗能力3. 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方剂学的基础理论和常用方剂。
•案例教学:通过根据具体病症场景,介绍常用方剂的辨证论治和应用技巧,促使学生加深理解。
•组方实践:通过分组设计方剂,加强学生对方剂药物组成及应用的掌握。
•穴位配伍:通过介绍方程、经络关系,教授穴位配伍与方剂药物组成。
3.2 教学手段•课件:使用PPT制作课件,使学生能够视觉化的了解方剂学相关内容。
•书籍:准备相关教材,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病例,让学生体验方剂的制剂、煎煮及服用的具体过程。
4. 教学评估及考核4.1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我评估:学生通过完成课前预习的任务、课中参与讨论并完成小组任务,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
•学生互评:通过课堂上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学生间的互评,旨在提升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
•教师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作业、组合实践等进行评价和考核。
4.2 教学考核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小组合作等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出勤率:学生必须达到75%的出勤率,否则将无法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核:包括闭卷考试和现场实践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设计-18课时(28P)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方剂学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方剂学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6 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方剂学教案教学设计
方剂的配伍原则:包括 君臣佐使、七情和合、 辨证论治等
方剂的煎煮方法:包括 煎煮时间、火候、加水 量等
方剂的服用方法:包括 口服、外用、注射等
方剂的储存方法:包括 避光、避热、避湿等
中医方剂学教案教学方法设计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方剂学案例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中医方剂学的原理和实践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案例总结:教师总结案例教学,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煎煮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处方要求,确定合适的煎煮时间
服用方法:根据病情和处方要求,确定合适的服用时间和方式 注意事项: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煎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服用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
中医方剂的疗效和适用范围
方剂的疗效:包括治疗 效果、副作用、禁忌症 等
方剂的适用范围:包括 适应症、适用人群、适 用季节等
总结反思:总结学习心得, 反思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
见。
教学进度和时间安排
第一周:介 绍中医方剂 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第二周:讲 解方剂的组
成和作用
第三周:分 析方剂的配
伍和变化
第四周:讨 论方剂的应
用和禁忌
第五周:复 习和总结
第六周:考 试和评估
THANK YOU
汇报人:XX
中医方剂学教案教学评价设计
5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是否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理解能力:是否能理解方 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践能力:是否能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实际病例分析
实验报告评价
实验内容:包括方剂的组成、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
中医方剂学教案
赤峰松山中蒙医院方剂学教案授课对象:非中医类别医师授课学时: 15学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 王云亭《方剂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方剂、方剂学的概念和方剂学的基本任务。
2.熟悉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体系中的地位及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成就。
【能力培养目标】1.能说出不同时期方剂学的发展特点。
2.会查阅方剂学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1.讲述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性。
2.重点讲述:方剂、方剂学的概念方剂与药物的区别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3.简述方剂学的起源及历代发展概况,并简单介绍学习方剂学的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知识教学目标】掌握方剂与病证、治法和药物的关系。
熟悉“方证相关”,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
了解中药与方剂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
【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不同病情,从“八法”中抉择正确治法。
【教学内容】1.讲述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方剂与中药的关系。
2.重点讲述:方证相关的涵义。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的含义、作用及适应范围。
3.简要说明方剂在中医辨证论治即理、法、方、药四个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剂的分类【知识教学目标】掌握七方、十剂及治法分类的含义。
熟悉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方剂分类的理论,对方剂进行正确分类。
【教学内容】1.简明方剂分类的五种类型。
2.重点讲述:七方、十剂的基本概念。
治法分类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3.简述病证、综合分类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知识教学目标】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及君、臣、佐、使的含义。
熟悉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
了解方剂变化的几种形式。
【能力培养目标】能按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分析成方。
会对成方进行药味、药量的加减以及剂型的变化运用。
【教学内容】1.讲述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
方剂学教案(中医药2018)
方解
银、翘─外散内清(重用)
荆芥穗、豆豉──辛微温①助君辛散解表 ②治头痛 ③与诸寒药相伍,去性取用,解表而不助热。
用青蒿桑叶制──辛凉解表
用麻黄苏叶制──辛温解表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
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热毒利咽、头目
桑、菊──长于宣散,桑偏入肺止咳散肺热,菊主入肝,随桑入肺共散肺热
【组成】麻、桂、杏、草
【方解】
麻(君)──辛苦温 ,发汗、解表、平喘
桂(臣)──辛甘温、解表散寒,助麻发汗解表 (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
杏(佐)──苦辛、①降肺气 ②合麻黄一宣一降,调肺平喘
炙草(使)──甘温 ①调和 ②防麻、桂过汗伤亡阳
【运用】
为止咳平喘的基础方,经加减可治多种咳喘。
a、风寒表实咳喘──原方使用
(3)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君) 防风、苍术(臣) 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佐) 甘草 (使)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
【配伍意义】1、诸药配伍,既统治风寒湿邪,又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2、药备六经,通治四时,为分经论治之典范。
3、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物相配伍。
【注意事项】本方以辛香温燥药味为主,故有伤阴劫液之弊,凡有风热表证、里热亢盛以及
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
(4)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君) 细辛、干姜(臣) 半夏、五味子、芍药(佐) 炙甘
草(佐、使)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中医学方剂学教学设计
学院根据中医学方剂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 规划,包括实验室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配备和投入。
管理制度完善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设备使用 管理制度、实验材料管理制度等,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介绍
实验结果分析
学生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记录 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并能够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方剂组成和用 法用量。
平时成绩评定方法
1 2
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发言、提问等 ,占总评成绩的10%。
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根据作业难度和完成情况评定成绩,占总评 成绩的20%。
3
课外阅读和笔记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做好笔记,教师定期检 查并评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
中医学方剂学教学设计
$number {01} 汇报人:XX
2024-01-30
目录
• 课程目标与定位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实践环节安排 •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 师资队伍与条件保障 • 持续改进策略
01
课程目标与定位
培养目标及要求
01
掌握中医学方剂学
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
02
熟悉常用方剂的组 成、功效、主治及
按治法、功效、病证、剂型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3 方剂组成
讲解方剂的药物组成,包括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则。
各类方剂组成原则及配伍规律
01
解表剂
辛温解表、辛凉解
表等方剂组成及配
02
伍规律。
清热剂
清气分热、清营凉 血等方剂组成及配
伍规律。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设计
堂的程度是教学效果 的重要标 志。长期 以来 ,《方剂学 》 案例教学法 、翻转课堂等 ,注重教学互动环节 ,培养学
课 堂 教学 主要 以教 师为 中心 ,以教材 讲授 和应 试教 学 生分析解决 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为 目的 ,课 堂上 理论 联系 实 际较少 ,学 习只是 学生 的
目标 和课 程 体 系的调 整 ,一 方面 ,课 程 多样 化要求 对 析 和解 决 临床实 际 问题 ,深 化对 辨证 论治 的理解 ,培
传 统课 程 的学 时进行 压缩 ;另一 方 面 ,对 优化 、创新 养 临床用方思考能力 。
主干课 程 内容和 提高教 学 质量提 出 了更高 要求 。基 于
收 稿 日期 :2018—08—05
作 者简 介 :寇 宁 (1977~ ),女 ,甘肃 白银人 ,甘肃 卫生 职业 学 院讲 师 ,硕 士 。研究 方 向 :中西 医结 合 『}缶床 、
中医基 础 和 临床课
程 的教 学1 作 。
(三 )选 择 教 学 方 法
此 ,本文就 《方剂学 》课程 的教学设计 进行 阐述 。
在讲授《方剂学 》课程时 ,一定要引入 临床病案实训 ,
一 、 教 学 设 计 的 意 义
既能活跃课 堂气氛 ,又能培养学 生的临证 配伍 与组方 能
教 学是 教与 学 的双 向互动 过程 ,学生 主动参 与课 力。在教学方法 的选择上 ,可采用讨论法 、任务驱动法 、
剂 学 》教 学设 计 的 意 义、步 骤及 方 法进行 简要 阐述 。
关键词 : 《方剂学 》;教 学设计 ;教 学流程
中图分 类号 :G642;R一4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08—9640(2018)08—0164, 《方剂 学 》是一 门必 修
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中医学专业本科
任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 解表剂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① 辛凉解表剂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0 分钟)
② 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40 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使学生了解泻下剂的用药、功用与适应证候。
② 使学生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运用及相关类方的组成、功用、主治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① 方剂学发展简史。( 10 分钟)
② 方剂与治法。( 80 分钟)
③ 方剂的分类。( 30 分钟)
④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80 分钟)
④ 大黄附子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对比讲解温脾汤)。( 20 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 大承气汤主治证(痞、满、燥、实)及配伍特点(攻润,引气下行)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 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 桑菊饮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 银花、连翘和荆芥、淡豆豉的配伍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使学生了解辛凉解表的用药、功用与适应证候。
② 使学生掌握银翘散、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运用及相关类方的组成、功用、主治等。
• 理解大承气汤主治证热结旁流的通因通用治法及煎服法。
中医方剂学的教学设计
持续改进策略
定期评估
定期对中医方剂学的教学进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和反馈,提高 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研讨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 验和教学方法。
06
教学效果评估与改进
学生满意度调查
设计问卷调查
针对中医方剂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 。
方剂变化与加减运用
探讨方剂在临床实践中的灵活变化,以及加 减药物的运用原则。 Nhomakorabea践教学部分
01
02
03
04
方剂制备实验
指导学生亲手制备常用方剂, 掌握制备流程及注意事项。
方剂应用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病例,分析方剂在疾 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
邀请名老中医分享方剂运用经 验,传承中医智慧。
临床实习与见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使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剂学的知识。
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明确改进方向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明确课程改进的方 向和重点。
制定改进目标
结合学校和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可衡 量的改进目标。
实施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 施并付诸实践。
监测改进效果
定期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感谢观看
THANKS
中药学方剂学教学设计
6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是否 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和提问
学习态度:关 注学生是否认 真听讲,按时
完成作业
理解能力:评 估学生对知识 点的理解程度
和掌握情况
沟通能力:观 察学生是否能 够清晰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
想法
作业评价
作业内容:包括中药学方剂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评价标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熟练程度、作业完成质量等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 反馈方式: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网络平台反馈等
激发学生对方剂学的兴趣 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 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讲授新课
引入新课:通 过案例或故事 引入方剂学的 概念和重要性
新课讲解:详 细讲解方剂学 的基本原理、
分类和特点
实例分析:通 过具体方剂案 例分析,帮助 学生理解方剂
学的应用
课堂互动:鼓 励学生提问和 参与讨论,提 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参与
中药学方剂学教学设 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Part Four
添加标题
Part Five
添加标题
Part Six
添加标题
1
添加章节标题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学方 剂学的基本概 念、理论和方 法
培养学生对中药学方剂学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的中药学方剂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3
中医方剂学教学设计
详细阐述在药物配伍过程中需注意的 问题,如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等特性,以及病人病情、体质等个体 差异对药物配伍的影响。
煎服法及服药时间选择
煎服法
介绍中药的常用煎服方法,包括先煎 、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以及 不同药物性质的特殊处理,如解表药 、滋补药等的煎服方法。
服药时间选择
根据中医理论及药物作用特点,指导 患者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如饭前、 饭后、睡前等,以提高疗效。
课程总结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本课程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 建议。
学生反馈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和 建议,以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2
消食导滞、消痞化积。
驱虫剂
03
驱虫消积。
常用中药药性概述
四气五味
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 四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 药味。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 作用。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 性质的概念之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 ,沉表示泄利等作用。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 、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物都 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 、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 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多沉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医方剂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医方剂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经验积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中医方剂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医方剂学教案教学设计
指某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畏惧的配伍关系,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 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 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实例分析:经典方剂解读
麻黄汤
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杏仁降气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四药相配,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银翘散
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组成,主治风热感冒。金银花、连翘清 热解毒;桔梗、牛蒡子宣肺利咽;薄荷、荆芥穗疏风解表;竹叶清热除烦;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辛 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
03
各类方剂的特点与应用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麻黄汤 、桂枝汤等,具有发汗解表、宣
分析当前中药药理研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如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并探讨可能的解决 方案和发展机遇。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如基于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中药药理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未来趋势
预测未来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如个体化用药、精准医疗背景下的中药药理研 究等。
制备工艺
严格遵守制备工艺规范,确保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保存。
案例讨论:成功治愈案例分享
案例一
感冒清热颗粒治疗感冒
病情介绍
患者因感受风寒导致感冒,表现为发热、恶寒、 头痛等症状。
治疗过程
采用感冒清热颗粒,每日三次,每次一袋,连续 服用三天。
案例讨论:成功治愈案例分享
治疗效果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
哮喘
医学基础中医方剂学的教学设计
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介绍中医方剂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阐述中医方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医方剂学的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对中医方剂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引入新课: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方剂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等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方剂实例,分析其组成、功效、主治等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方剂的煎煮方法:方剂的煎煮方法对 药效有很大影响,需要根据药物的性 质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
方剂的组成原则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 征、舌象、脉象等,确定疾病的 性质和证型,选择相应的方剂。
君臣佐使:方剂中的药物分为 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各 司其职,共同发挥作用。
整体观念:方剂的组成要注重整 体,既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 用,又要考虑药物与患者体质、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中医方剂学案例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案例总结:教师总结案例分析, 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掌
握中医方剂学的知识和技能
小组讨论法
目的:提高学生参 与度,促进团队合
作
步骤:分组、讨论、 汇报、点评
优点:激发学生思 考,提高学习效果
注意事项:合理分 组,确保每个学生
病情的关系。
灵活运用:方剂的组成要灵活,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 变化,适当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
量。
方剂的分类与剂型
剂型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形态 和给药方式,将剂型分为汤剂、 丸剂、散剂等不同类型。
方剂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性质、 功效和主治范围,将方剂分为解 表剂、泻下剂、补益剂等不同类 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中医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方剂学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8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方剂学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6 专业授课教师
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方剂学总学时数 4 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总学时数专业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