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民俗风情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惠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惠州市第六批市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02.02
•【字号】惠府办〔2015〕3号
•【施行日期】2015.02.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惠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惠府办〔2015〕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等有关规定,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评审,并经十一届8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汝湖渔歌》等28个项目列入惠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附后),现予以公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列入名录和其他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保护规划,明确责任目标,
落实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
附件:惠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2月2日附件
惠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28项)。
惠州习俗文化传统
惠州习俗文化传统
惠州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其习俗文化传统深受古代文化的影响,融合了汉族、客家族、客家文化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情。
惠州的习俗文化传统在日常生活、节庆活动、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惠州人注重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尊重长辈、敬重师长是他们的传统美德。
在节庆活动中,惠州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逢节日,人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赛龙舟、吃粽子等,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久远的文化传统。
在饮食习惯方面,惠州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客家菜为主,注重清淡、鲜美、营养,尤其以鱼为主食。
在酒席上,人们还会进行“敬酒”、“敬茶”等传统礼仪,体现了尊重和感恩的传统美德。
除此之外,惠州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惠州木雕、惠州铜鼓、惠州竹编等,这些手工艺品传承了古代工艺技术,体现了惠州人的智慧和勤劳。
总的来说,惠州的习俗文化传统丰富多彩,传承了古代文化精髓,体现了惠州人勤劳、智慧、感恩的品质,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惠州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惠州的习俗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为城市的发展增添独特的魅力。
惠东有什么特别的节日习俗
惠东有什么特别的节日习俗篇一:家乡的节日习俗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
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
屈原死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
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
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
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
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
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
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
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
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
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
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
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
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
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
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
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
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
惠州人文简介
美食特产
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 ,以其鲜甜可口、香味浓郁而著
名。
龙门鸡
龙门鸡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以 其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而著名。
博罗酥糖
博罗酥糖是广东省惠州市的特产, 以其香甜可口、口感酥脆而著名。
04
惠州人物
古代名人
唐伯虎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绘画风格 细腻传神,代表作品有《庐山图 》、《秋香图》等。
隋唐时期
惠州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 大量客商和移民。
近代历史
鸦片战争后
惠州成为英国鸦片贩运到内地的 中转站,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
中华民国
惠州成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现代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
惠州成为广东省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交 通枢纽,经济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
惠州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吸引 了大批外资和企业投资设厂。
客家文化在惠州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惠州有许 多客家文化景点和民俗活动,如龙川县的客家文化博物馆 、博罗县的客家文化节等。
广府文化
01
广府文化的起源
广府文化起源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汉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02
广府文化的特点
广府文化注重商业和手工业发展,讲究务实和创新,同时广府文化也强
调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等品质。
02
惠州文化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起源
客家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由于历史上的战乱 和移民,客家人逐渐迁徙到南方,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
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文化注重家庭观念、传统价值观念和民间信仰,客家 人喜欢聚族而居,注重亲情和乡情,同时客家文化也强调 勤劳、节俭、团结等品质。
惠州文化简介
一、文化惠州惠州,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誉。
惠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缚娄古国在罗浮山下的东江之畔开创岭南文化之风气。
两千年来,先后有400 多位历史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这其中包括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中国古代医学家、化学家、将道家学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苏轼等等;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领导过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在此指挥过国民革命军东征战役。
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革命先驱,以及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辅叔等文化名人。
历史的积累与当今的努力,为我们建设文化惠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将文化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与经济、社会建设统一部署、落实和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软实力稳步提高;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经营秩序逐步规范;文化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文化生产力深度激活。
在打造特色文化方面,以“东江惠州民俗文化、东坡寓惠文化、东樵宗教文化、东江革命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四东文化”及其杰出代表惠州客家山歌、龙门农民画、小金口麒麟舞、惠东渔歌、龙门瑶乡舞火狗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已成为惠州的新名片。
经过全市的共同努力,惠州已率先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并获颁中国最具特色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牌匾。
二、文化服务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文化惠州,推进文化惠民”的宏伟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紧紧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高的标准上推进文化惠州建设,一大批公共文化场馆相继建成,文化惠民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惠民水平不断提升。
(一)文化场馆•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坐落在惠州市江北新区。
让人流连忘返的惠州景点与美食
让人流连忘返的惠州景点与美食惠州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攻略,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惠州好评风景景区1異寮湾巽(xùn四声)寮湾位于惠东县城平山镇南部。
巽寮湾是粤东数百公里中海水最洁净的海湾之一。
在巽寮湾踏足沙滩,享受一流的阳光和空气,领略蓝天、白云、沙滩、海浪的诗情画意,尽情欣赏琳琅满目的海底世界,度过难忘的蓝色之旅。
精彩纷呈的海上运动足以令人目眩:香蕉船、独木舟、豪华游艇、快艇、摩托艇……巽寮湾有着国内珍贵的水下珊瑚资源,乘游艇到达珊瑚岛,穿好潜水装备,在教练的指导下,便可安全地进行潜水活动。
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滨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素以“石奇美、水奇清、沙奇白”而著称,被赐予“动物石景公园”、“绿色翡翠”、“天赐白金堤”、“东方夏威夷”等多种美誉。
度假区内的海水水质和大气质量均为国家一级(类)标准。
依山傍海分布着七山八湾十八景。
海岸线迂回曲折,海底平坦坚实,海沙洁白晶莹,海水清澈蔚蓝,海礁千姿百态,与岸上的山石奇景交相辉映,形成秀美宜人的亚热带海滨沙滩风光,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境内有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港口海龟湾,有地处沿海的巽寮碧甲海湾旅游区和南门海湾右边的是猴子湾,有被誉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平海古城和建于明清时期颇具特色的古镇村落,有远近闻名的九龙峰旅游区,有省级的古田自然保护区,有“东江红都”高潭老区等众多旅游景区景点。
巽寮湾的山、海滩、海岛巨石遍布,海湾一带有摩崖石刻30多处,早在咸丰二年就有大书法家写了“日暖风池”四个大字刻在凤池小岛悬崖上。
景点类型海边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惠州四季气候舒适,即使冬季巽寮湾的海水也不会很冷,适合游玩。
建议游玩 6-8小时门票三角洲岛:100.00元开放时间 08:00~18:00地址惠东县城平山镇南部2惠州西湖惠州西湖是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境内的一个城市浅水湖泊,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惠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信息来源
惠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评论:() 条阅读:(1745) 次发布时间:2006-9-30 22:07:00惠州市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其民间文化艺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据今年惠州市文化局的一次初步普查,惠州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及其艺术形式主要有:古语言文字、口述文学、传统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与技艺、民俗等五大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惠州每年都有民俗文化消亡或者濒临灭绝,保护民间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现状平海军声只剩一万人会讲平海军声,又称平海军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分的混合型汉语方言,它是由于古时平海建城、守城的将士和民工来自四面八方,加之一些遭贬谪的官员流放此地,南腔北调的人们长期聚居,形成了以北京地方语言为基础,融入广州、客家、闽南等话以及本地话的一种语言,它是近代汉语的活化石。
一些汉语言学家认为,中国语言好比一条长廊,语言发展作为一条链条,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中间有一个环节,就是近代汉语。
“平海军声”很可能就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中间缺少的这一环节。
但根据普查,现在平海只剩下10000多人还会讲此话,已经到了濒危边缘。
白眉拳绝迹龙形拳后继无人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林慧文介绍,在岭南地区乃至港澳台、东南亚一带都产生过影响的白眉拳是清末明初惠州桥东人张礼泉开创,但现在在惠州几乎绝迹,只有香港还保留有白眉拳馆。
清末明初,惠州另外一位拳师林耀计创立的龙形拳也曾风靡一时,现在惠州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会,却没有传人。
惠州的李家拳始自清末民初,集舞狮、舞麒麟、拳术、冷兵器于一体,是中国武术中南拳的五大拳种之一,但如今却是后继乏人。
此外,建于清同治元年的惠东梁化林家武馆,是广东清代著名武馆之一,曾培养了“南方五虎将”,如今也已销声匿迹。
林慧文说,令他更为痛心的是发源于惠州的东江麒麟舞,东莞市的清溪镇、樟木头镇的麒麟舞都是从惠州传授过去的,但在这次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时,麒麟舞被东莞率先上报上去。
惠州传统美食解说词500
惠州传统美食解说词500
我们来介绍一下惠州的特色小吃——惠阳牛肉丸。
惠阳牛肉丸是惠州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以其鲜嫩多汁、口感细腻而闻名于世。
它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需要选用优质的牛肉,再加入各种调料和配料,经过精心搅拌、揉捏而成。
惠阳牛肉丸不仅可以作为小吃食用,还可以搭配米饭或面条一起食用,味道更佳。
我们来介绍一下惠州的另一道特色小吃——惠东糯米鸡。
惠东糯米鸡是一道以糯米和鸡肉为主要原料的传统美食,其制作过程也非常独特。
首先将糯米蒸熟后,再将鸡肉切成小块,与糯米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盐、酱油等调料,最后用荷叶包裹好,放入锅中蒸熟即可。
惠东糯米鸡口感软糯,香气扑鼻,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美食。
除了以上两道传统美食外,惠州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试的美食。
比如说,惠阳蚝仔煎、惠东鱼蛋粉、惠东炒粿角等等。
这些美食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口味,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再来谈谈惠州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
惠州传统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反映了惠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惠州传统美食也是惠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惠州增添了许多魅力和吸引力。
惠州传统美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希望大家有机会来到惠州,一定要品尝一下这些美味的传统美食哦!。
惠东民俗文化研究
惠东民俗文化研究摘要有诗云:“君是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本文以范和村为例,对广东省惠州市惠东的基本概况、地理环境、经济、政治因素和文化底蕴进行了研究,惠东建筑特色文化保存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醮会和妈祖民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研究价值。
关键词: 惠东范和村民俗文化研究价值引言“民俗在本质上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沟通传统与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文化现象。
”[1]而民俗文化,是指一个群体通过集居所创造、共享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并传承与发展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文化。
因此,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
而惠东的历史存在年轮,在历史的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惠东特有的民俗文化和民俗特色,更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广东省最美十大古村落之一的范和村为例,通过自然、经济、政治等因素综合运用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对惠东范和村落的基本概况、地理环境、经济、政治因素和文化底蕴进行研究,且用分析综合方法归纳其民俗文化的独特性。
让我们深刻了解惠东民俗文化,深深感受到家乡浓厚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及体会到深入研究民俗背后的文化涵义,归纳惠东民俗文化的独特性,从而进一步推广惠东优秀民俗文化,对我们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惠东概况惠东位于广东三大民系的汇流之地,客家、福佬和广府气息相融,形成独特的民俗风格。
而范和村创立于元末明初,是一个有600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其是三大民系的主要汇流之地,蕴藏着丰富历史人文内涵,且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传统的民风习俗,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在2023年12月,被誉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惠东范和古村落的历史渊源范和古称“饭萝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萝而名。
[2]饭罗冈,顾名思义,即为富饶之地。
因此吸引了从福建莆田、泉州和粤东兴梅山区一带各姓氏人口迁徙于此,民丰物阜,海陆便捷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人口的发展,经百年的发展融合,形成了兼具客家、福佬和广府文化特色的古村落。
惠州的人文历史
惠州的人文历史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
有1700多年的历史。
1990年在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
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
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
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从唐到清末一千多年间,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了96处遗址和2100多件文物。
北宋年间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在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被朝延贬谪到惠州。
他寓惠三年,创作了大量诗文,筹办了很多有益百姓的好事。
惠州因东坡的到来而闻名遐迩。
1缚娄国据《吕氏春秋》记载,百越之地曾经存在过古缚娄国,谭其镶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战国地图上也详细标明在博罗县境内有缚娄国,但从来没有实物证据能够证明它确实存在。
此次从墓葬群中发掘出了铜甬钟和鼎,连同墓葬群的其它出土物所反映出的“钟鸣鼎食”之贵族气象,说明这里可能曾经存在过一个古国。
另一有力证据是,墓葬群以等级地位为规范排列得非常整齐,贵族墓葬区基本在山腰以上和山脊,大件铜器主要在这里出土,而平民墓葬区基本集中在山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先人生存于一个相当完整的社会组织中,并且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
这些发现连同90年代初以来在博罗、增城一带的系列考古发现,共同为寻找和复原先秦之前的缚娄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惠州市民俗风情
惠州市民俗风情春节舞龙、舞狮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
自古以来,惠州人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惠州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
所舞的龙自己扎造。
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
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
一路鼓乐不断,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
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
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
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端午节龙舟竞渡端午节,惠州民间称之为“五月节”。
赛龙舟,惠州民间称之为“扒龙船五月节”。
在惠州,流传着一首民谣:“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惠州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历经千年,常盛不衰。
每年农历“五月节”,惠州多为河水涨满,“龙舟水”使各街(村)的龙船队兴趣倍增。
以往的五月节,在东江河畔,完成了赛前仪式的龙船队沿江分批举行龙舟赛。
参赛龙舟先是顺水而下,而后逆水而上,最后冲刺决出输赢。
奖品多为花江(用竹串吊整幅衣布,上面贴满纸巾),设奖者也多为地方的殷商巨贾。
得者把“花江”插在船头,沿江而上,以为荣耀。
中秋赏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惠州称:八月半。
惠州民间过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型欢庆节日。
介绍惠州的文案短句
介绍惠州的文案短句1. 惠州,粤东红土地,保留着最地道的客家风情,是品尝客家菜的最佳去处。
2. 惠州拥有gepao盲公园,以盲人雕塑闻名,体现了人间真情和温暖。
3. 惠州的老城区遍布古迹,吃一口老惠州味道,感受千年的历史沉淀。
4. 白沙古镇承载惠州的历史变迁,一探古镇的古韵别致,感受沧桑的历史印记。
5. 红土地拥有灵秀山水,来到仙峰岩,享受大自然的绿荫覆盖和清新的空气。
6. 来到莲花山,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远离喧嚣尘世,让心灵在此沉淀。
7. 惠州拥有众多古民居建筑,感受岭南古村落的闲适安逸,体会古老的生活状态。
8. 在惠州西湖观赏千年古榕,感受它饱经风霜的历史积淀,静静聆听它讲述的故事。
9. 坪山八景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漫步其间,尽享诗情画意。
10. 在大亚湾看绝美日落,在碧海蓝天中缓缓呼吸,洗涤心灵。
11. 在龙门射潮,体会惊心动魄的惊涛拍岸。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震撼。
12. 惠州美食融合了客家、粤西等地的特色。
在这里,尽享地道的口福。
13. 在老城里感受当地市井生活和人情味,享受最地道的惠州早茶。
14. 圆墩头水族乡清新的空气和悠然水韵让人流连忘返。
15. 在梅墟闲逛,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独特的韵味。
历史、文化、美食尽在其中。
16. 龙山八景,融汇了道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漫步其间,感受古老的灵气。
17. 在大亚湾,尽享碧海蓝天的迷人风光。
令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18. 惠东沙田会馆见证了惠州的开拓史,讲述着先民们的故事。
19. 罗浮山的奇峰异石令人叹为观止。
登高远眺,心旷神怡。
20. 东江风光秀美怡人,漫步东江堤岸,尽享这静谧淡然的时光。
21. 在白沙古镇感受古朴祥和的氛围,漫步在这历史充满灵气的街道上。
22. 莲花山让人远离尘嚣,在山间林下,一览伟岸的山峦,心灵沉淀。
23. 在仙峰岩欣赏惠州八景,远眺美丽的山水画卷。
让心情变得格外明朗开朗。
24. 惠州拥有众多民俗活动,感受东江水乡最独特的地方风情。
【惠州民俗】青草姑婆庙
【惠州民俗】青草姑婆庙每每经过神庙,对于这些住着看不见的神的房子,总有点诚惶诚恐。
如果真有神,那他们一定来自某个我们凡人不可知的神秘空间。
而神本身更是一些无形无迹却又无所不能的超能之物。
这是我心目中对神的懵懂概念。
几乎每天都要经过位于闹市的青草姑婆庙,这间由铁皮搭成的小庙整天香烟缭绕,时时可见三两女人在虔诚地跪拜烧香,它那么贴近人群而存在,再想想它那朴实而乡土的名字:青草姑婆,就觉得这间因为长年烟熏火燎而暗黑的小庙真象一个好人缘的邻家苍老阿婆呢。
青草姑婆可能是个上天派来专门掌管此地市井百姓病痛之时所需青草药的神婆婆吧,这是我经过青草姑婆庙时有时脑子里的一闪念,也没太去深究。
直至我负责为这个区域编一本志书,因为谈及风俗的需要,这才去了解了青草姑婆庙的来历,听到了有关青草姑婆的传说故事,于是惊异地发现,原来有些神也是凡人,一个好人死后,人们把他当作神来纪念,他就成了神了。
关于青草姑婆庙的传说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三百多年前,一场暴雨过后,东江如一条脱缰的野马,从上游狂奔而来,奔涌的河水裹挟着各种各样的杂物,其中有一块神牌,随波逐流至惠州下角处被洪水冲上岸,就停留在现在青草姑婆庙所在的位置。
不管洪水如何冲刷,它都岿然不动。
当地人不知如何处置这块神牌,便把它捡起往河里扔。
但不管扔多远,不久人们又会发现它又漂回到原来停留的位置,反复几次如是。
当地人觉得有异,便在神牌停留的地方修了一个庙,供奉起来,取名为青草姑婆庙。
至于为什么会起青草姑婆这个名,村人就不能道其祥了。
当时这里地处郊野,也许是遍地芳草萋萋的缘故吧。
另一个版本是:青草姑婆为一民间卖青草药为生的妇女,每天不辞辛苦上山采药,再走街串巷去叫卖,因她终生未嫁,故称姑婆。
姑婆生前乐善好施,吃素,卖草药收入微薄,但对于贫穷的病人,姑婆却慷慨大方施赠草药不收分文,赢得了众人的尊敬,死后乡亲们为她立庙,虔诚供奉祭拜她。
据称青草姑婆很显灵,当时医疗落后,百姓多以青草药治病,有病的信众在庙里求签后,由庙祝解签并给予青草药带回家煲水喝,往往能药到病除。
略谈惠州客家婚俗
略谈惠州客家婚俗◎朱枫惠州的婚俗具有多元性特征。
主要就体现在客家礼俗、中原礼俗、广府礼俗、潮汕礼俗、西方日常礼俗等多元文化礼俗的融合。
由于惠州的客家居民的古老根源在于中原地区,所以惠州的客家礼俗中留着深深的传统中原礼俗的烙印。
其体现在,婚嫁礼俗中的程序实际是传统中原婚俗的“六礼”演变而来。
媒人提亲、男方卜吉,女方正式认婚、下礼落订、婚期的商定、迎亲接新娘等做法最早源于中原地区,客家居民在南迁的过程中将这种婚俗延续了下来。
此外,由于惠州地处沿海,其居民构成除了占绝大多数的客家居民外,还有广府居民和潮汕居民,因此,惠州的客家婚俗还融合了沿海的广府礼俗、潮汕礼俗、西方礼俗。
本文主要截取了婚嫁演变以及婚嫁程序二节进行略谈。
一、婚嫁演变新中国成立以前,“包办婚姻”、“买卖婚姻”、“聘请婚姻”、“指腹婚姻”、“童养媳婚姻”、“重婚纳妾”、“等郎妹婚姻”等婚姻形式,惠州均有。
其中聘娶婚姻尤其盛行。
旧时惠州客家人有养“童养媳”的习俗。
童养媳是指有儿子的人家,抱养别家的女儿或者幼女为养女,年幼时以兄妹相称,长大成人后,再由父母主持婚礼。
一些人家尚未有儿子想生个或者儿子还小希望其顺利长大,就抱养一个女孩,唤作“等郎妹”。
待儿子长大后就成婚,因年纪的差距,儿子长大后儿媳已经人老珠黄了,很多悲剧就发生了。
客家妇女遵守“从一而终”,丈夫死后一般不再婚,终生守寡。
也有一些妇女再婚,俗称“半路婆”,半夜送出,不由正门出,半路交接,不鸣炮,不举行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废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禁止抱童养媳、等郎妹、指腹为婚、重婚、纳妾,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制。
其外还推崇婚姻自由,一般是自由恋爱,很少相亲或者是父母做主。
二、婚嫁程序聘娶婚姻在惠州有悠久的历史。
光绪《惠州府志》记曰:“婚姻,俗用槟榔为聘,以多为贵……其聘仪妆奁则称家之丰约为之”。
“俗用槟榔为聘”中的槟榔,旧时中药铺有售,在聘礼中,它具有多种象征意义,而真正的聘礼传统都是以银钱、食用之物为主的。
惠东文化传统
惠东文化传统
惠东,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惠东文
化传统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财富。
惠东文化传统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强调孝道、礼仪、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念。
在
惠东,人们尊敬长辈,重视家庭和谐,注重礼仪礼节,这些传统价值一直贯穿于当地人的生活中。
惠东人敬老爱幼,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孝道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惠东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惠东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木偶戏、水上舞龙、舞狮等,这些传
统艺术形式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民间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对惠东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惠东文化传统还体现在当地的建筑风格和饮食习俗中。
惠东的传统建筑多为木
质结构,古色古香,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而当地的传统美食,如惠东鱼蛋、惠东炒米粉等,也是惠东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当地人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
惠东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丰富多彩,更是当地人民的精
神支柱。
在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惠东文化传统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惠东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使得这份宝贵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相信在未来,惠东文化传统将会继续闪耀光芒,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魅力和活力。
惠州文化
四东文化是惠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亮点,指:东江、东坡、东征、东纵
东江文化,是指综合以惠州为中心的东江地区主要文化资源。其主体是客家文化,包涵东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历史的文化。
东坡文化,是指苏东坡寓惠文化。即苏东坡在惠期间的社会文化活动、思想文化内涵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东江革命历史文化,是指反映以惠州为中心的、自1840年至1949年百余年间东江地区革命斗争的壮阔历史,重点以东征民主革命文化、东江流域苏维埃革命文化、东纵抗日爱国文化为标志的革命历史文化。其中,东征是指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为实现全国统一所发动的两次东征等革命运动。东征革命文化包括东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相关著名人物的事迹和历史经验,指导东征胜利的先进思想和革命精神,等等,以及延伸涵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武装斗争历史文化;东江苏维埃红色革命文化,是指东江流域的农民运动及首批苏维埃政权创建历程,包括以海陆丰为发源地的全国最早的农民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一部和广州起义军进入东江地区以后,与东江人民一起,在高潭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权,并在此影响和带动下相继建立了一批区级、县级苏维埃政权,继而延伸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革命文化;东纵抗日爱国文化,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创建东江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包括东纵发展历程和英雄人物事迹,抢救香港中国文化名人对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爱国抗日精神,华南抗日战场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作用的革命历史文化。
东征文化,是指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为实现全国统一所发动的两次东征及工农运动。
东纵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创建东江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包括东纵发展历程和英雄人物事迹等。
新四东文化主要内容包括:
东江惠州民俗文化,是指包涵东江流域自然地理空间中惠州地区的民俗文化。这里突出惠州民俗文化,以区别惠州区域与东江流域其他客属文化区域的文化特质。主要亮点有:客家山歌、平海渔歌、龙门舞火狗、惠城区李家拳、小金口麒麟舞,惠阳区客家女服饰和黄金酥丸,吉隆元宵节舞龙、平海舞鲤鱼、平海楹联、平海古城方言军声、大亚湾区的渔家婚俗,以及龙门农民画等农家文思想文化内涵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亮点有:苏东坡寓惠期间的诗词史料、苏迹遗址、典故传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市民俗风情
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
自古以来,惠州人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惠州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
所舞的龙自己扎造。
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
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
一路鼓乐不断,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
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惠州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
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
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
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端午节龙舟竞渡
端午节,惠州民间称之为“五月节”。
赛龙舟,惠州民间称之为“扒龙船五月节”。
在惠州,流传着一首民谣:“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惠州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历经千年,常盛不衰。
每年农历“五月节”,惠州多为河水涨满,“龙舟水”使各街(村)的龙船队兴趣倍增。
以往的五月节,在东江河畔,完成了赛前仪式的龙船队沿江分批举行龙舟赛。
参赛龙舟先是顺水而下,而后逆水而上,最后冲刺决出输赢。
奖品多为花江(用竹串吊整幅衣布,上面贴满纸巾),设奖者也多为地方的殷商巨贾。
得者把“花江”插在船头,沿江而上,以为荣耀。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惠州称:八月半。
惠州民间过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型欢庆节日。
为了能过好中秋节,惠州民间从节羊一个月就着手节日的筹备,购买月光饼(一种用白糯米粉加白糖做成的白饼),风粟、菱角、表榄、红柿、芋头、柚子、花生等吃物,当然,每家必不可少的是月饼和灯笼。
中秋节当天,远出他乡的人们各自回到家中最长者的家吃团圆饭,向家人讲述自己今年以来所做的事和下一步的目标,长年当家的人则多讲一些好话(激励的话)。
当月光初升时,合家一起开月饼、点灯笼,开始一年一度的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惠州民间的赏月活动正在由庭走公共场所。
目前,已具规模的有平湖赏月和汤泉赏月两个场所。
重阳节登高、放风筝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惠州民间重阳节有登高和放风筝的习俗。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登高能给登高者带来好运,连续三年登高则能时来运转。
从锻炼身体的意义上来盾,重阳节登高确实有其独到的益处。
重阳节时值初秋,秋高所爽,此时登高,身心收益非平时可比,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到高山这巅,举目远眺,山河秀色尽收眼底,令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现在,每年重阳节登高最为壮观的是罗浮山、九龙峰、象头山,市区的高榜山、丰山等,尤其是位于博罗的罗浮山,每年重阳节前夜(农历九月初八)十多万来自本市各县和东莞、增城、广州、深圳的登高者陆续登上罗浮山的顶峰飞去顶,通宵等待日出的人们在山顶围坐,互相祝福。
日出时,烟花、炮竹响彻去霄,与初升的太阳交融在一起,颇为壮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到罗浮山登高的人数每年都有十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