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第一周备课

合集下载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期备课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期备课

全期备课内容与分析:本册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讨、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等教学内容共计6个单元、23个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探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物质与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彼此作用与平衡关系。

同时着重培育学生做对比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模拟实验等大体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形式表述研究进程和结果的探讨能力。

精心设计的三个专题研究,旨在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经历较完整的科学研究进程。

本册总目标:一、能通过观察选择或提出一个可行性的关于事物之间彼此作用和平衡的研究课题,并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有待研究问题;能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进行假设,并能独立的设计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等验证假设;能有必然按照地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能通过体验和实验探讨热传递的各类方式及其应用;能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探讨地表各类转变现象,包括地震、火山暴发等。

二、始终维持对探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物质与物质之间彼此作用、联系、达到平衡关系的兴趣;逐渐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能坚持长期对不同环境中生物的生长情况做观察记录;愿意与其他同窗一路探讨问题、完成实验研究、交流实验结果、归纳结论;能踊跃斗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出相反意见;能斗胆想象,独立完成设计与制作捕捉害虫装置、太阳能热水器、保温箱等。

3、能按如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生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及生物生长的需要;能举例说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是如何相适应的;能举例说出如何辨别植物的根和茎及其在植物生长进程中的作用;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描述热传递的不同方式;举例说明保温和散热的应用;能描述地震的现象及其引发的危害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8篇)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总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教材与学生现状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篇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篇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4、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学目标:
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望远镜
准备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烧杯、水、铅笔、实验报告单
多种生物在获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全部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全部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一、教案第一章:物质的世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分类:物质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密度、比热容、溶解性等。

物质的变化:固液气三态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

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进行实验演示。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评估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学生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教案第二章:力的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和作用:力的概念,作用点和作用效果。

力的测量和计算:力的单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力的应用: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

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定义。

讲解:讲解力的作用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应用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评估学生对力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学生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教案第三章:能量的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定义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能量的定义和类型:能量的概念,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换原理,如摩擦生热、能量的传递等。

能量的守恒: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转化或传递。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

讲解:讲解能量的类型和转化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全)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上学期的科学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课程安排
第一课:天气与气象观测
-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 研究气象观测的方法和工具
- 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实验
第二课:力的作用
- 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 掌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 进行简单的力的实验和观察
第三课:光的传播
- 研究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 进行简单的光的实验和观察
第四课:生态保护
-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方法和措施
第五课:水的循环
- 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原理
- 研究水的净化和资源利用
- 进行简单的水循环模拟实验
第六课:物质的性质
- 掌握物质的固定和可变性质
- 研究物质的常见变化和反应
- 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和观察
教学方法
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观察、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注
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将进行日常课堂观察、实验报告评定和小测验等形式的评估。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将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的大致内容和安排。

详细的教案
将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进行编写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有效性和学
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一、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第一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并记录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案例,如沙漠中的骆驼、水中的鱼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2.第二课《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如何改变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等。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如森林火灾、过度捕捞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如何改变环境。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过程。

二、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第三课《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分类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物质性质的展示板。

2.第四课《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物质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的概念。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五年级下第一、二、三周科学备课

五年级下第一、二、三周科学备课

五年级第一周备课济南市十里河小学杨宝惠一、全册备课1、全册教材分析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由“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五个单元以及“研究与实践”组成。

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

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体现科学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核心,而且本册内容还突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整合。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三、四年级科学学习的铺垫,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但是学生们在课堂的自制力和该观察什么,怎样提问题,以及怎样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图片、图表表达出来等问题上还存在不足,而且,学生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带来课上探究所需的材料,影响教学的进展。

3、教学目标(探究、情感、知识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表达与交流,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

2、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3、认识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补充、修正。

2.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4、教学准备1.进一步将电化教学设备和数码设备引入课堂,在实践中探索出现代设备辅助教学的新思路。

2.加大实验探究力度,以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在学生汇报交流中,要学会听懂学生的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指导。

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交流,注重论文等实用文体的撰写,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单元备课1、单元内容分析由《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心脏和血管》、《脑与神经》四课组成。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

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

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2024年大象版五年级上册全科学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2024年大象版五年级上册全科学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2024年大象版五年级上册全科学教案【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大象的主要特征和生态环境。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大象的感官功能和行为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和解决与大象相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索精神。

2. 学生学会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大象1. 大象的形态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大象的外观特征,如体型、耳朵、鼻子等。

-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大象的牙齿和骨骼结构。

2. 大象的生活习性- 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了解大象的生活习性,如饮食、睡眠、社交等。

- 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大象在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二课时:大象的感官功能1. 嗅觉-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大象的嗅觉灵敏度。

-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大象如何利用嗅觉寻找食物和同伴。

2. 视觉-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大象的视觉特点。

-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大象如何利用视觉适应不同光照条件。

第三课时:大象的行为特点1. 社会行为- 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了解大象的社会行为,如家族结构、互相照顾等。

-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大象之间的互动交流。

2. 学习行为-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大象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大象如何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象的特征和行为。

2. 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象特征和行为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态度。

五、教学资源1. 大象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4、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五年级科学教案(1-10周)

五年级科学教案(1-10周)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预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五、课后反思;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第3课: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4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 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生态瓶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实例。

(2)介绍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动物为例,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生态瓶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3.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答案:(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如:鸟类的翅膀适应飞行,鱼类的鳃适应水中呼吸。

(3)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非生物因素;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并提高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了解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关系。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的思维导图。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书、幻灯片、动画视频、模型、实验器材。

2. 活动准备:小组合作讨论、实地考察和观察、实验操作。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幻灯片或者动画视频展示一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态系统中有哪些元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探究与讨论(30分钟)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本有关生态系统的图书供参考。

b. 学生合作讨论,根据自己的观察、猜测和思考,完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概念思维导图。

c. 随机抽取几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讨论和修正。

3. 实地考察(30分钟)a. 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公园、校园或者植物园进行实地考察。

要求学生观察并寻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元素,如植物、动物等,并记录下来。

b.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相互依存的?4. 实验操作(4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工具和实验操作指导。

b.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c.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进行反思和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关系。

强调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 在家庭作业中,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家中的生态系统元素,如家中的花卉、宠物等,并写一篇小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引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科学教学工作,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案的内容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生物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物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能量本章主要介绍了能量的常见形式和转化。

通过实验和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能量的重要性和转化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四章:地球与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和环境保护。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环境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天文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月亮、太阳的关系以及星空中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天文现象,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科学探究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设计。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通过选取生物、物质、能量、地球与环境、天文和科学探究等主题,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案中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教案的指导,相信学生们将在科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和乐趣,提前走向科学的殿堂。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课题1 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1. 设计实验和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注意事项。

5.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课题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实验仪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进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实验。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5.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课题3 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 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观察和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生物和环境材料。

2.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生物和环境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1.1 生命的起源1.2 生物的分类1.3 生态系统的组成2. 动物的生活2.1 动物的运动2.2 动物的食性2.3 动物的适应性3. 植物的生活3.1 植物的生长3.2 植物的繁殖3.3 植物的适应性4. 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特点,光的传播和视觉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生态系统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手电筒、凸透镜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3. 实践活动:观察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4.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和视觉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光的传播现象,绘制生态系统图。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动物的运动、食性、适应性;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性。

3. 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眼睛与视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

(3)解释光的传播原理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原则包括相似性、差异性等。

(2)动物适应性如鸟类有翅膀适应飞行,植物适应性如仙人掌叶片退化适应干旱环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章:科学探究的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主要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内容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探究活动中。

2. 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资料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答这些问题。

3. 讲解与示范:(1)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方法。

(2)以一个简单的实验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探究。

4. 课堂实践:(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3)小组汇报,分享实验成果。

5.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答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解答其他科学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2. 实验设计步骤: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结论3. 学生实验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树叶变色是由于季节变化,叶绿素分解,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显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3最新-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0篇)

2023最新-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0篇)科学,是已系数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其对象是客观现象,内容是形式化的科学理论,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点: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木材教学过程活动一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中的家具吗?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种的木材,让学生谈谈搜集过程中的体会。

探究过程;1、提出关于木材的问题(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你想研究关于木材的哪些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讲问题一一板书出来。

(3)让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分组,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3.对所选的问题尽心分组研究(1)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计划。

(2)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提出有效计划(3)各小组在其他小组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研究计划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4)教师进行试验前的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提醒学生注意试验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学生进行实验活动4、各小组进行实验成果展示(1)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记录、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师、其他组同学进行适当补充。

5、进行二次交流,获得认识。

(1)教师提出要求;对各组同学的研究进行汇总,有哪些收获?(2)总结;木材的共同特点。

6.认识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1)展示一棵树长到成才的时间材料。

小学五年级科学考试的复习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考试的复习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考试的复习计划在小学五年级科学考试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帮助学生们有效复习,制定一个系统且有条理的复习计划至关重要。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准备。

首先,我们可以把复习比喻成一次充满冒险和探索的旅行。

在这次旅行中,每一个知识点就像是一座宝藏岛,而我们的目标是探索并掌握每一座岛上的宝藏。

让我们来详细规划这次充满挑战但又充满乐趣的科学复习之旅吧!第一周: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我们的第一站是“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在这座岛上,我们将学习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原子、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物质的性质,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将深入了解物质的神奇世界。

第二周:生物多样性与分类接下来,我们航向“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的岛屿。

这里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哺乳动物,它们构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命形式。

我们将学会如何观察和分类生物,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第三周:地球与太阳系第三站是“地球与太阳系”。

这是一座充满星辰大海和行星奥秘的岛屿。

我们将学习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探索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特征和运行轨迹。

通过模型和图表,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地球生命的独特性。

第四周:能量与运动最后一站是“能量与运动”的岛屿。

在这里,我们将探索能量的各种形式,如机械能、光能和热能,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了解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将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万物的运动方式。

考前复习:综合训练与实践在完成每个单独的知识岛之后,我们将进行全面的复习与综合训练。

这是检验我们所学知识的时刻,通过模拟考试和实际操作,巩固和加深对各个领域的理解。

同时,也是培养自信和应对考试挑战的机会。

总结这次科学复习之旅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五科学教案(第1-4周)

五科学教案(第1-4周)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2.28-3.3一单元: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2 3.4-3.10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3 3.11-3.17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4 3.18-3.24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5 3.25-3.31二单元: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6 4.1-4.7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7 4.8-4.14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8 4.15-4.21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9 4.22-4.28复习10 4.29-5.5中期考试11 5.6-5.12三单元: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12 5.13-5.19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13 5.20-5.26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14 5.27-6.2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15 6.36.9四单元: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16 6.10-6.16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17 6.17-6.23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18 6.24-6.30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197.1-7.7复习207.8-7.14期末考试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第一周备课
标签:五年级科学第一周备课
1.地球的内部有什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学情分析:地球内部使学生无法观察的,没有直观形象的认识,简介的材料也比较少,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二、教材分析
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导入新课
1.探究暗盒:桌上放了3个盒子,里面装着水、细沙和小石头。

2. 谈话:你们不打开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有什么?
学生交流。

3.谈话: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刚才猜物体的方法对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启发?
学生讨论。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地球的内部。

(二)讨论地球内部构造
1.谈话:由于人类无法深入地球深处,科学家怎样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
2.引导学生技书后的活动记录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

相互交流。

3.请学生朗读书上的资料
4. 补充提问: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几层?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

5.请学生看图回答三者的厚度是多少,主要由什么构成。

6.请学生用熟鸡蛋作类比,帮助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

(三)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1.谈话: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科学家对地球的了解,我们可以用橡皮泥制作一个能"有开的地球”。

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制作?
2.引导学生围绕如何区分地球内部各层次及怎样确定各层厚度等问题展开讨论。

如:(l)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3)制作地壳、地慢、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交流汇报,确定方案。

4.分组制作。

5.各组展示后切开模型相互评价。

(四)总结拓展
1.过渡谈话:人类是如何了解到地球的内部构造的?
2.小结:地壳、地慢。

地核的划分是根据地震波发生折射的不同推测出来的。

地球内部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研究。

板书设计:
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壳
地幔
地核
教学反思:内容抽象,资料比较少,学生学起来有困难,引导学生制作模型或画图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效果较好。

2《火山》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以及火山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自然界是在运动变化的。

学情分析:学生对火山没有直观的认识,有的或许从电视中或网上见过火山喷发的情景,但对其形成的原因不知道。

二、教学准备
1.反映地球内部构造的挂图或投影片。

2.反映火山喷发情景的挂图或投影片。

3.反映火山成因的挂图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出示火山喷发情景的挂图或投影片)这是一幅火山喷发时情景图,你对火山了解吗?关于火山,你都知道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回答。

讲述:火山是一种自然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些有关火山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
讲解:在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之前,我们先来考察几座火山喷发时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三座世界著名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简单介绍墨西哥火山、维苏威火山、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时的情景)
提问:听了这些火山的喷发情况,请你思考回答三个问题:
①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发生?
②火山喷发物是从哪里喷出来的?喷发物中有什么?能喷多高?
③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讨论:同学们的回答很好,对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记得很清楚,老师想请你们再讨论几个问题,推断一下火山喷发与地球内部情况的关系。

①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
②地球内部的压力怎样?
③地球内部有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球内部存在岩浆。

2.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构造
谈话:同学们已经推断出了一些地球内部的情况。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地理的内部构造。

(出示反映地球内部构造的挂图或投影片)
讲解:地球是一个球体,很大,半径有6000多公里。

根据科学家研究,从地球表面到地心并不全是一样的,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壳三个层次。

现在,人们对地幔、地核的情况了解得较少,对地壳了解得较多。

地壳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坚硬的外壳,由一层层的岩石构成,地壳薄厚不一样,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30多公里。

地壳是由一层层坚硬、沉重的岩石构成的,因此,越往地壳深处压力越大。

另外,越往地下,温度越高,每深100米温度升高约3℃,在地壳深处温度可达1000℃左石。

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地壳深处的物质会变成像炼铁炉内的铁水一样,成为火热的、浆状物质。

由于它的成分与岩石差不多,人们便把这种火热的浆状物质叫做岩浆。

3.指导学生认识火山的成因
讲解:(出示反映火山成因的挂图或投影片)
地壳虽然形坚硬,但并不是到处都严密无缝,有些地方也有裂缝。

岩石在地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像牙膏袋里牙膏在手的挤压下向上升那样,沿着地壳的缝向上升。

上升的岩浆,有的被冷却了,凝固成岩石,例如花岗岩就是由岩浆冷却而成的。

如果上升的岩浆处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的裂缝距地面较近,岩浆就可能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多数的火山喷发后,火山喷发物及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会堆积成一座圆锥形的山。

山顶有圆形的火山口,中间有管道状的构造,叫做火山通道。

岩浆和其他火山喷发物就是沿着火山通道向上喷出的。

由于这种山是由火热的岩浆堆积而成的,再次喷发时会从山顶的火山口喷烟冒火,所以人们便把这种山叫做火山。

(三)巩固
提问:
1.地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
2.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四)布置作业
收集资料,研究一下世界火山的分布情况。

教学反思:由于课前我准备了比较多的材料,上课时让学生进行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