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列车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途列车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

春节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大日子,是喜庆而欢欣的;但与此同时,春节意味着春运,而春运对许许多多的普通中国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一年中最令人屈辱而沮丧的

前奏,因为再没有另一个时刻,能让那么多的中国人同时那么深切地认识到,我们无

法找到自己在这个国家的位置。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

够喜欢

归途列车观后感

外媒曾将中国的春运称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人口大迁徙”。不明白中国究根结底

是个化不开乡土情结的国家的人同样也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中国人选择在这最

繁忙的时节最拥挤的地点踏上这趟最艰难的路程,不过是来匆匆,却要奋不顾身。

《归途列车》这部纪录片,并不昭显解释这个宏大主题的野心,只是小心翼翼地在这

铺天盖地的春运人潮中跟踪一个家庭的背影,展示三年间他们在这场大迁徙中的悲欢

离合与默然无语——前因后果,不言自明。

片子一开始的几个镜头,就看得人无言以对。在广州这座最具代表性的世界加工

厂里,儿童们在堆着废旧布料的街边玩耍,几尺之外就是呼啸而过的车流,他们的父

辈正用自己生命中最青壮的力气,为中国经济托起“madeinchina”的标记;机器轰鸣的

制衣厂里,婴儿们在桌上酣睡,如此小的年纪,他们就已参与了这场宏大的经济变革,父母都在低头忙碌,没时间想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呆上多久,又何时离。在城市户口的父母们忙着请昂贵的月婶,排着队在亲子班报名的时候,他们不会

想起,与他们同城的另一些角落里,有许多和他们一样平等的生命个体,目之所及的

只有生存问题。

他们来自于乡村,贫穷与不平等日日刺激着他们,进城挣钱成了无法抗拒的召唤。片中的陈素琴在女儿一岁时就与丈夫出门打工,作为一个母亲,这个选择让她心如刀绞,以泪洗面,脚步却没有迟疑。外出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支持下一代的教育,

让子女们通过积累文化成本进城,从而摆脱祖辈贫穷的命运。这样的想法摆在现代中

国社会多少已有点陈旧落伍,但它依然是广大农村人口心中亘古不变的城市移民梦。

陈素琴夫妇的家乡,在镜头里的美近乎诗意,恬静、纯朴、与世无争,然而这一

幅美好悠然田园画卷,在现实中只能酝酿着世世代代的贫穷与落后。年关,夫妇俩经

历了买不到票的心急如焚,又经历了买到票的欣喜若狂,最后在随时可能吞没自己的

汹涌人潮里身不由己,机械地被裹挟着前行,但朝着目的地移动的每一步都是值得的,因为终点是他们血脉相连着的土地。熟悉的亲人和家,是城市荒漠里他们心中日夜守

候的灯塔。收到手机作为新年礼物的女儿是开心的,被问及成绩面露腼腆之色的儿子

是听话的,家中的老母暂时是健康而满足的,这一切都为他们积蓄起了再次返回那个

嘈杂、单调、清冷的加工车间的力量。城乡差距注定要改变他们的地缘,改变他们骨

子里对泥土的亲近,城里比乡下宽裕的收入像魔咒一般召唤着他们背井离乡,怯生生

地踏入一个陌生人社会。在中国现代化、经济飞跃的进程中,乡土中国悄然隐退,每

一处村落都寂静寥落,忧伤绵长。

城市不仅不计后果地将陈素琴夫妇这样的成人剥离他们的土地,更时刻引诱着他

们的儿女。于是我们毫不惊讶地发现长大了的丽琴根本不愿读书,执意也要城里挣钱。这个本背负着父母远大理想的少女放弃了她自认为枯燥又无望的生活,成为城中世界

里又一颗微渺的尘埃。这个举动几乎瞬间击碎了父母赖以生存的基本信念,他们手足

无措,只是言语笨拙地进行劝说,自然无果。这一次,三个人一同返乡,父母在又一

轮令人窒息的等待与拥挤中忧心忡忡,女儿察觉的却是眼前世界的荒谬与无序。他们

三人的世界观,早已在距离的分隔中大相径庭。

观众再次被提醒,城乡二元化的巨大差距,改变的不仅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生存状态,还有人伦秩序。无数从婴儿起就与父母被迫分离的留守儿童,像丽琴一样,与父

母的感情产生了不可弥合的裂痕。不知从何时起,父母的叮嘱不再是他们依照执行的

准则,父母的梦想不再是他们愿意付诸努力的希望,就连父母本人也显得平凡愚昧,

即使身为女儿,对他们大声喊出“老子要如何如何“,甚至动手打架也不再是什么大逆

不道的事情。“对我们来说,自由就是快乐”,丽琴依然稚嫩的脸在深圳夜店的红灯绿

酒下被映照得迷离惶惑。未来毫不确定,家却已没有归的意义。

影片的最后,劳动力日渐衰竭的陈素琴犹豫着是否应该回家看儿子,以免他重蹈

姐姐的覆辙,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不能体会自己的良苦用心,又心疼将一个人在外

地苦苦支撑的丈夫。走还是不走,此刻竟具有了莎士比亚笔下庄严的“tobeornottobe”

般沉思的力量,成了她生命中最难解的最高命题。

归途列车观后感

范立欣的纪录片《归途列车》选择了春节与春运的宏大主题,但视角却围绕着四

川农民张昌华和陈素琴夫妇一家展开。张昌华与陈素琴十六年前赴广州打工,在制衣

厂工作,下班后两人蜗居在破旧阴暗而狭窄的临时居所内,唯一的希望便是每年春节

的阖家团聚,希望女儿张琴和儿子张阳好好读书,改变农民的卑微命运。但十五岁的少女张琴却有与父母截然不同的想法,她不喜欢学校,也不喜欢寂寞的村庄,她听不进爸妈单调而生硬的劝解,一个人坐火车离开家乡来到广东东莞,也成了一家制衣厂年轻女工中的一员。

两代人的矛盾是尖锐的,但各自的出发点却又惊人的相似——改变。张昌华与陈素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为的是改变下一代的命运,不再为穷困所扰,不再以“农民”的身份承受自上至下的社会歧视;年轻的张琴只身离家也要改变父辈强加在自身的出人头地的命运,她想要自由,想要和城里光鲜亮丽的女孩子一样拥有有支配青春的权力,拥有时髦的卷发和浪漫的梦想。让这一家三口终于达成妥协的是2008年的春节。张昌华说“如果一家人连春节都不能团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就这样,镜头从一家人身上移到了2008年春运期间因雪灾而陷于瘫痪的广州火车站,六十万人被迫滞留,几日几夜仍看不到回家的希望。那是怎样汹涌的人潮啊,从空中俯视真可谓壮观,黑压压密集涌动的小点,间或雨雪中红蓝绿的伞盖,蚁群一样没有边际地向视线外伸展、蠕动,伴随着巨大的不可分辨的嘈杂声凝聚不散。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农民工,都是像张昌华陈素琴这样毫无选择的打工者,他们买不起机票,火车是唯一可依靠的交通工具。他们挤、推、急,他们气得骂人,他们委屈地掉泪。

与父母刚到火车站时,面对汹涌人潮,张琴并不明白坐上一趟回家的列车意味着一种什么样的奋战,她甚至笑了,眼前的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得不真实,那些人一个个气急败坏的样子实在好笑,母亲陈素琴的喋喋不休更是小题大做。是呀,对于一个并不想回家且初次经历春运的十五岁少女来说,眼前的一切难道不是一幕最荒谬的人间喜剧吗?广场上人声鼎沸、群情激愤,每张脸都跟小丑一样夸张生动,没有矜持,不顾形象,个个都仿佛在跟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殊死搏斗,却毫无意外扑了个空,大拳打进棉花堆,捶胸顿足干着急,没头苍蝇一样被支来支去团团乱转。这景象怎么不比电视剧还要搞笑!

直到笑变成哭,哭变作漠然。

我不知道导演范立欣置身人潮拍摄这些镜头的时候心中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绪,但我想无论如何,仅仅用“难过”之类的词汇来形容这样的画面是不准确的,那里面还有更多更复杂的滋味,比如困惑、无奈,比如耻辱、愤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