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功能监测及支持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喉罩置入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四、环甲膜穿刺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四、环甲膜穿刺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五、气管插管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主要用于撤离呼吸机的过程中。
3、SPONT(自主呼吸)
呼吸机提供给病人持续的气流, 依靠病人的自主呼吸运动完成气 体的交换。
四、机械通气参数设定
吸入氧浓度 潮气气流量 吸气时间
气流45量~5×5%吸气时成 10间人~1=5潮m气l/kg量
吸呼比 成人1:2
FLOW×I.小T=儿VT
10~12ml/kg
(四)听诊 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湿罗音等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二、床旁多功能监测仪监测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三、呼吸容量和通气功能监测 1.潮气量(VT):8-12ml/kg 2.分钟通气量(VE):6L-8L/min; VE=VT*RR 3.生理无效腔容积(VD):150ml 4.肺泡通气量(VA):4.2L/min;VA=(VT-VD)*RR
小儿1:1.5
呼吸频率
成人 12~18次/分
小儿 18~25次/分
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5岁,身高160厘米,体重55公
斤。
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心房纤颤,心功能三级。入院后完善各项化验 检查,改善心功能。
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毕返
回ICU。当时全麻未醒。使用纽邦E200型呼吸 机治疗,如何调试呼吸机?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SpO2:96%-100%)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五、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35mmHg-45mmHg) 六、呼吸力学监测 (一)肺、胸廓顺应性 (二)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 (三)气道压力 (四)气道阻力 七、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1.动脉血氧分压:80-100mmHg 2.动脉血氧饱和度:96%-100% 3.动脉血氧含量:16ml/dl-20ml/dl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5mmHg-45mmHg 5.二氧化碳总量:28mmol/L-35mmol/L
第二节 气道异物清除技术 Heimlich手法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 确定性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 工 气 道 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喉罩、 环甲膜穿刺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一、口咽通气管置入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二、鼻咽通气管置入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成年女性 全麻未醒 体形正常 体重55kg
模式:A/C 吸入氧浓度:50% 潮气量:
55Kg×10ml/Kg=550ml
吸呼比:1:2 呼吸频率:15次/分 吸气时间:1.3秒
60秒÷15次/分=4秒
4秒×1/3=1.3 秒
本节重点
通气方式(A/C SIMV SPONT) 呼吸参数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2.气囊操作科学
气囊放气 :定时放气 注意放气时吸痰顺序 ,减少感染 观察血氧饱和度及病人情况 注意放气速度
气囊充气:注意气囊压力(5-10ml)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3.气道湿化适度
• 气道内直接滴注 据病情、痰液粘稠度决定湿化量及频率 合理的湿化能防止痰液结痂
• 加温湿化器的使用 • 保持病室一定的温湿度
成人
小儿
呼吸频率
12~18次/分 分
18~25次/
吸呼比 潮气量
1:2 10~15ml/kg
1:1.5 10~12ml/kg
吸入氧浓度
45~55%
45~55%
下节预习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气道的并发症 机械通气的监护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4.吸痰有效安全
• 定时和随时吸痰 据病情、气道分泌物的量进行 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防止低氧血症 监测血氧饱和度、心律、呼吸变化 观察痰的颜色、性质、量及粘稠度
• 掌握好吸痰时间及负压
• 注意无菌操作及吸痰的手法
5.口腔护理规范
第四节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第四节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一、临床观察(视触叩听)
(一)视诊 1.皮肤黏膜:发绀;潮红 2.呼吸运动:三凹征 3.呼吸频率:10-18次/分(成人)
25次/分(1岁)40次/分(新生儿) 4.呼吸节律:间停呼吸;叹息式呼吸等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二)触诊 胸廓扩张度、触觉震颤、胸膜摩擦感等
(三)叩诊 浊音、实音、过清音、鼓音均提示异常
呼吸衰竭或者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心肺复苏 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或加重
(二)、相对禁忌证
伴有肺大庖的呼吸衰竭 未经引流的张力性气胸 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前
纽邦E-200型呼吸机
三、通气方式的选择
1、A/C(辅助/控制)
(1)Assist(辅助呼吸)
第五节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mechanical ventialation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临床一系 吕慧颐
一、原理
机械通气 ----“正压呼吸” 自主呼吸 ----“负压呼吸”
吸气时
呼气时
工作原理: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压力差
呼吸机
吸气相 呼气相
气道开口施加正压 停止加压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微弱的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 气(辅助病人吸气)
(2)Control(控制呼吸) 病人呼吸的节律完全是由呼吸机所
控制.
A/C(辅助控制呼吸)
当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预置频 率时,起辅助通气作用;当自主呼吸 频率<预置频率时,转为控制通气.
2、SIMV(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在每分钟的单位时间内,既有பைடு நூலகம்令性 机械通气,又有发生在其中间的自主呼吸, 两种呼吸方式共同构成每分钟通气量。
气囊充气状态
气囊放气状态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六、气管切开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管理要点: 1.导管位置正确 2.气囊操作科学 3.气道湿化适度 4.吸痰有效安全 5.口腔护理规范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1.导管位置正确
气管插管的位置、插入深度 气管插管固定稳妥,防止移位、脱出 尤其注意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四、环甲膜穿刺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四、环甲膜穿刺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五、气管插管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主要用于撤离呼吸机的过程中。
3、SPONT(自主呼吸)
呼吸机提供给病人持续的气流, 依靠病人的自主呼吸运动完成气 体的交换。
四、机械通气参数设定
吸入氧浓度 潮气气流量 吸气时间
气流45量~5×5%吸气时成 10间人~1=5潮m气l/kg量
吸呼比 成人1:2
FLOW×I.小T=儿VT
10~12ml/kg
(四)听诊 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湿罗音等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二、床旁多功能监测仪监测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三、呼吸容量和通气功能监测 1.潮气量(VT):8-12ml/kg 2.分钟通气量(VE):6L-8L/min; VE=VT*RR 3.生理无效腔容积(VD):150ml 4.肺泡通气量(VA):4.2L/min;VA=(VT-VD)*RR
小儿1:1.5
呼吸频率
成人 12~18次/分
小儿 18~25次/分
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5岁,身高160厘米,体重55公
斤。
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心房纤颤,心功能三级。入院后完善各项化验 检查,改善心功能。
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毕返
回ICU。当时全麻未醒。使用纽邦E200型呼吸 机治疗,如何调试呼吸机?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SpO2:96%-100%)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五、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35mmHg-45mmHg) 六、呼吸力学监测 (一)肺、胸廓顺应性 (二)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 (三)气道压力 (四)气道阻力 七、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1.动脉血氧分压:80-100mmHg 2.动脉血氧饱和度:96%-100% 3.动脉血氧含量:16ml/dl-20ml/dl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5mmHg-45mmHg 5.二氧化碳总量:28mmol/L-35mmol/L
第二节 气道异物清除技术 Heimlich手法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 确定性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 工 气 道 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喉罩、 环甲膜穿刺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一、口咽通气管置入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二、鼻咽通气管置入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成年女性 全麻未醒 体形正常 体重55kg
模式:A/C 吸入氧浓度:50% 潮气量:
55Kg×10ml/Kg=550ml
吸呼比:1:2 呼吸频率:15次/分 吸气时间:1.3秒
60秒÷15次/分=4秒
4秒×1/3=1.3 秒
本节重点
通气方式(A/C SIMV SPONT) 呼吸参数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2.气囊操作科学
气囊放气 :定时放气 注意放气时吸痰顺序 ,减少感染 观察血氧饱和度及病人情况 注意放气速度
气囊充气:注意气囊压力(5-10ml)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3.气道湿化适度
• 气道内直接滴注 据病情、痰液粘稠度决定湿化量及频率 合理的湿化能防止痰液结痂
• 加温湿化器的使用 • 保持病室一定的温湿度
成人
小儿
呼吸频率
12~18次/分 分
18~25次/
吸呼比 潮气量
1:2 10~15ml/kg
1:1.5 10~12ml/kg
吸入氧浓度
45~55%
45~55%
下节预习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气道的并发症 机械通气的监护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4.吸痰有效安全
• 定时和随时吸痰 据病情、气道分泌物的量进行 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防止低氧血症 监测血氧饱和度、心律、呼吸变化 观察痰的颜色、性质、量及粘稠度
• 掌握好吸痰时间及负压
• 注意无菌操作及吸痰的手法
5.口腔护理规范
第四节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第四节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一、临床观察(视触叩听)
(一)视诊 1.皮肤黏膜:发绀;潮红 2.呼吸运动:三凹征 3.呼吸频率:10-18次/分(成人)
25次/分(1岁)40次/分(新生儿) 4.呼吸节律:间停呼吸;叹息式呼吸等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二)触诊 胸廓扩张度、触觉震颤、胸膜摩擦感等
(三)叩诊 浊音、实音、过清音、鼓音均提示异常
呼吸衰竭或者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心肺复苏 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或加重
(二)、相对禁忌证
伴有肺大庖的呼吸衰竭 未经引流的张力性气胸 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前
纽邦E-200型呼吸机
三、通气方式的选择
1、A/C(辅助/控制)
(1)Assist(辅助呼吸)
第五节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mechanical ventialation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临床一系 吕慧颐
一、原理
机械通气 ----“正压呼吸” 自主呼吸 ----“负压呼吸”
吸气时
呼气时
工作原理: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压力差
呼吸机
吸气相 呼气相
气道开口施加正压 停止加压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微弱的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 气(辅助病人吸气)
(2)Control(控制呼吸) 病人呼吸的节律完全是由呼吸机所
控制.
A/C(辅助控制呼吸)
当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预置频 率时,起辅助通气作用;当自主呼吸 频率<预置频率时,转为控制通气.
2、SIMV(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在每分钟的单位时间内,既有பைடு நூலகம்令性 机械通气,又有发生在其中间的自主呼吸, 两种呼吸方式共同构成每分钟通气量。
气囊充气状态
气囊放气状态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六、气管切开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管理要点: 1.导管位置正确 2.气囊操作科学 3.气道湿化适度 4.吸痰有效安全 5.口腔护理规范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1.导管位置正确
气管插管的位置、插入深度 气管插管固定稳妥,防止移位、脱出 尤其注意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