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功能监测及支持技术
ICU的四大支持手段
ICU的四大支持手段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复杂的临床监测技术,专门对重症与大手术的患者进行精细监测和强有力的治疗与护理的病区。
ICU在治疗方面有以下
四大支持手段:
一、呼吸支持:
呼吸支持是生命支持中最基础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呼吸系统原发病的治疗、呼吸道的清洁、人工气道的建立、人工通气的实施、必要的氧疗等措施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提供机体所需的氧气。
二、循环支持:
许多危重症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终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循环系统功能的障碍。
ICU中主要是应用高科技的手段,通过严密的监测,实时反映循环系统功能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视病情应用药物、电除颤、心脏起博、主动脉内气囊反博等手段,纠正及防止循环系统功能紊乱而救治生命。
三、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是机体合成代谢的需要,是维持脏器功能、维持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保证。
危重病患者或因进食、消化功能的障碍,或因机体处高分解代谢状态,使营养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脏器功能不全、免疫力下降,延缓疾病康复,甚至危及生命。
ICU中通过对患者疾病及营养状态的精确评估,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建立适宜的给养途径,为患者提供合乎机体状态需要的营养。
四、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是指应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方法,消除血液中致病因子、毒物、代谢废物,清除体积
蓄过多的水分,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补充部分机体所需物质的现代治疗手段。
主要用于严重的水电解质代谢失衡、肾脏疾病、中毒、重度感染、心衰等多种重症的治疗。
对于顽固、难治性的重症往往可收到良好效果。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及参数意义
FRC/TLC:FRC与肺总量的比值是反映呼吸力学变化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常用指 标。(1)RV/TLC和FRC/TLC升高可反映气流阻塞及其程度:一般认为RV/TLC排除了个 体因素的影响,可较准确反映阻塞的程度,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比如在部分限制性疾 病,若残气容积的下降比肺总量更显著(如肥胖、腹水)也可出现RV/TLC升高,因此用 RV/TLC判断气流阻塞的程度时需同时结合残气容积、FRC和肺总量的变化。若出现残 气容积、FRC和RV/TLC的同步升高,RV/TLC可反映气流阻塞和肺气肿的程度。在不 同的气流阻塞性疾病,肺总量与FRC、残气容积的变化可有较大的差异。在单纯气道阻 塞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残气容积和FRC可显著升高,但肺总量不变或变化不大, RV/TLC显著升高;但在气道陷闭性疾病(如COPD),肺弹力纤维破坏,不仅残气容积 和FRC显著升高,肺总量也有所增大,故RV/TLC也升高,但幅度小于前者。 (2)FRC/TLC反映呼吸力学的变化:尽管FRC/TLC也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但较RV/TLC 的变化幅度小得多,可较客观地反映呼吸力学变化。正常情况下FRC/TLC为40%,是 肺弹性回缩力与胸廓弹性扩张力的平衡位置,胸廓的弹力是吸气的动力,在此位置呼 吸或机械通气可保障最佳的力学关系、较低的跨肺压和切变力、最低的肺循环阻力以 及最小的呼吸做功,并能同时维持正常的动脉血气水平,是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追求 的最佳位置;FRC/TLC达67%时,则胸廓处于弹性零位,若肺容积继续增大,肺和胸 廓皆是吸气的阻力,容易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若达85%~90%,将处于极其严 重的过度充气状态,自主吸气或机械通气皆非常困难,常见于危重支气管哮喘,致死 率较高
更多参数
弥散功能试验:采用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测 定法。正常值为29.5ml/(mmHg 分钟), 弥散功能减低主要造成缺氧。凡影响肺泡 功能呼吸面积和肺毛细血管面积的各种疾 病,皆可致弥散功能障碍。
呼吸支持技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器械,对患有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等疾病的患者进行辅助或代替自主呼吸,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和氧供的一项医疗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临床情况,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
一、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是指通过鼻面罩或口鼻面罩等装置,将呼吸机通气气流与患者呼吸气流混合,从而减少或消除患者的呼吸功。
常见的非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包括:1. 鼻导管通气(NCV):适用于患者无需高浓度氧气和呼吸机支持的情况下,辅助其吸入氧气。
它适用于一些中度呼吸衰竭的患者,如急性肺炎、COPD 等。
2. 面罩通气(NIV):适用于患者需用较高浓度氧气或呼吸机支持的情况下,通过面罩与呼吸机连接,患者可通过鼻子或嘴巴呼气和吸气。
它适用于一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困难吸气等情况。
二、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是指将插管置于气道内,通过插管与呼吸机连接,对患者进行通气和呼吸支持。
常见的侵入性呼吸支持技术包括: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插管机械通气(IMV):通过口咽插管或气管插管将呼吸机与患者连接,对患者的呼吸进行全面辅助,包括吸气和呼气。
它适用于一些严重呼吸衰竭、神志不清、重症监护等情况。
2.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ETV):通过气管切开术将气管插管固定在气管内,与呼吸机连接,对患者进行长期或永久性的呼吸支持。
适用于一些气管狭窄、气管全切除等情况。
呼吸支持技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情、气道情况、年龄、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呼吸支持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改善和维持氧供和呼吸功能,减轻呼吸肌疲劳,提高生存率。
临床研究表明,在某些特定的患者群体中,呼吸支持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但是,呼吸支持技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导管脱出、气胸、气道损伤、过度通气等。
因此,在使用呼吸支持技术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内科常用操作技术
呼吸内科常用操作技术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会用到一些常见的操作技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操作技术。
1.体格检查:呼吸内科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听诊、叩诊和触诊。
听诊包括听肺音和心音,可用于评估肺部和心脏功能。
叩诊主要用于检查肺的形态和胸腔积液情况。
触诊可用于检查病人的气道通畅性和寻找淋巴结肿大等。
2.动脉血气分析(ABG):血气分析是评估肺功能和血液氧合情况的重要检查手段。
通过采集动脉血样本,可以测量血气指标,如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氢离子浓度(pH)等,以评估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情况。
3.临床评分系统:呼吸内科常用的临床评分系统有CURB-65评分系统和GOLD评分系统。
CURB-65评分系统用于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包括五个指标:意识状态、尿素氮、呼吸频率、血压和年龄。
GOLD 评分系统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包括四个指标:症状评分、气流受限程度、急性加重情况和伴随疾病。
4.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通过支气管镜置入气道,直接观察气道黏膜和收集标本的手段。
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用于诊断气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癌等,并可进行活检和刷片检查。
5.吸痰和气道清洁:吸痰和气道清洁是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痰液和分泌物的常规操作技术。
这可以通过吸痰器、气道吸引装置和气道吸引管等设备进行。
6.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将导管置入气管内,以确保气道通畅和提供辅助通气支持的操作。
气管插管适用于严重的呼吸衰竭、昏迷和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7.硬膜外麻醉和麻醉插管:在一些需要手术治疗或疼痛控制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可能需要进行硬膜外麻醉和麻醉插管,以提供麻醉和疼痛控制。
8.呼吸支持技术:呼吸支持技术包括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两种形式。
无创通气是通过面罩、鼻罩或口罩等装置提供正压通气支持,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呼吸衰竭患者。
有创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等装置提供机械通气支持,适用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
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血 液循环。
预防压疮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 理支持与疏导。
06
患者教育与家属指 导
呼吸功能保护知识普及
教导患者及家属了解呼吸系统基本知识,包括呼吸道的结构、功能以及常见呼吸系 统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强调呼吸功能保护的重要性,包括预防呼吸道疾病、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空气污 染等。
提供关于戒烟、限酒、饮食调整等方面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以促进呼吸系统的 健康。
家属参与患者护理工作培训
教导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 锻炼,如深呼吸、咳嗽、排痰等。
指导家属如何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
通过测量膈肌、腹肌和胸肌等呼吸肌的力 量和耐力,评估呼吸功能。
呼吸困难程度评估
血气分析
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 声音等,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
通过测量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评估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
呼吸功能监测设备
呼吸机
用于辅助或控制患者的 呼吸,包括机械通气和
无创通气等类型。
04
呼吸功能康复技术
呼吸肌锻炼方法
腹式呼吸
通过增强膈肌力量,提高呼吸 效率,改善通气功能。
缩唇呼吸
通过缩唇动作延长呼气时间, 降低呼吸频率,缓解呼吸困难 。
吹蜡烛或吹气球练习
通过增加呼气阻力,提高呼气 肌力量。
吸气肌锻炼
通过吸气阻力练习,增强吸气 肌力量,提高吸气效率。
呼吸操训练
01
02
03
【临床医学】第十九讲呼吸重症监护室的管理
呼吸重症监护室的管理第一节、呼吸监护室的设置一、设立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RICU)是适应呼吸系统危重疾病的强化医疗需要而在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临床医学专科。
它不同于抢救病人而临时成立的抢救小组,要求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具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技术的独立场所对呼吸系统危重疾病及并发症进行全面的监护,并开展高水平的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及各种呼吸支持等治疗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体现当今呼吸监护和呼吸治疗的最高水准。
由于呼吸系统危重疾病,特别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致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极为常见的危重疾病,而治疗呼吸系统危重疾病的呼吸监测和支持技术又较为复杂,其专业技术特点突出;当许多病人发生呼吸衰竭时机体各系统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机体不仅存在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肺动脉高压,而且可影响心、脑、肝、肾、胃肠道等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病人病情严重,涉及面广,因此有必要设立专门从事呼吸系统危重疾病强化治疗的RICU,并从人员、装备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对于满足社会医疗的需要,提高呼吸系统危重疾病抢救水平,促进呼吸专业的学术发展及技术的辐射尤为重要。
二、RICU发展背景当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发展起源于国外十九世纪的术后恢复室,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组织结构上逐渐发展和完善,1863年Florence Nightingale发现英国许多大医院的手术室(中心)旁设立术后病人恢复病房,这被称为护理学和医院管理上的革命,开辟了医学上的新纪元,使医院从对病人进行护理、并提供住所转变成为重新指导协调一个具有相当高水平治疗的介入。
它不但改变当时医院只为病人休息和濒死病人停放提供场所的任务,而且被传统观念认为是ICU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急剧增加,而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的大量短缺,不得不集中有限的人力和监护抢救设备形成特殊治疗病房,其结果显著降低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使特殊治疗病房的地位尤显重要。
(医学课件)呼吸支持演示课件
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避免过度通气对患者造成进一步损伤。
04
呼吸支持并发症及处理
气压伤
总结词
由于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过高,导致气压伤的发生。
详细描述
气压伤分为两类,一是气胸,二是纵隔气肿。气胸可以是少量或大量的,也 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纵隔气肿通常是由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周围的漏 气引起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经验1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如无创 通气、有创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和体外膜肺氧合 技术等。
经验3
对于特殊患者,如存在意识障碍、痰液堵塞等情 况的患者,需要采用有创通气方式。
经验2
在给予呼吸支持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验4
高频振荡通气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和肺顺应 性,减少肺损伤;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可有效支持 患者心肺功能,为危重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呼吸支持的历史与发展
1
古代采用简易面罩吸氧、气管插管等手段治疗 呼吸困难。
2
20世纪初,发明了空气压缩式机械通气,随后 又出现了多种新型通气方式,如高频通气、高 频喷射通气等。
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呼吸支持技术不断改进 和完善,成为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 段。
呼吸支持的分类
01
机械通气:通过机械装置产生通气量,提供氧气和负压来改善 呼吸困难。
通过远程无线监测技术,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及 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呼吸问题。该技术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提高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在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呼吸支持的精 准度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
呼吸功能监测仪器
呼吸功能监测仪器1.肺功能仪器肺功能仪器用于评估和监测肺功能,包括肺容积、肺通气和肺弹性等。
最常见的肺功能仪器是肺活量仪和肺脏扫描仪。
肺活量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肺容积的设备。
患者需要深呼吸并吹气进入仪器中,通过测量气体流以及储存的气体体积来确定肺容积。
肺脏扫描仪是一种用于评估肺通气和血流的设备。
它使用放射性示踪剂和成像技术来检测气体和血液在肺部的分布情况,以评估肺功能。
2.呼吸频率监测仪呼吸频率监测仪用于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
它一般是一个小型、可穿戴的设备,可以放置在患者的胸口或腹部,通过感应器检测呼吸运动,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器上进行记录和分析。
呼吸频率监测仪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并监测治疗的效果。
3.呼吸肌力监测仪呼吸肌力监测仪用于评估和监测患者的呼吸肌力。
它可以测量患者的吸气和呼气力量以及呼吸肌组的协调性。
这对于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肺活量以及呼吸衰竭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肌力监测仪通常是一个口罩或面罩,患者需要按照设备的指示进行呼吸,设备会记录和分析呼吸的力量和协调性。
4.氧饱和度监测仪氧饱和度监测仪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中氧气含量。
它通过一个装置夹在患者的手指或耳朵上,测量被动透过皮肤内的血红蛋白饱和度。
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呼吸衰竭的风险,以及监测氧气治疗的效果。
5.呼吸音监测仪呼吸音监测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呼吸音的设备。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检测呼吸道阻塞和狭窄等问题。
呼吸音监测仪一般是一个小型的传感器,可以放置在患者的胸口或喉咙附近,通过感应呼吸音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器上进行分析和记录。
总之,呼吸功能监测仪器在评估和监测呼吸系统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干预和监测。
这些仪器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改善呼吸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目前,护理风险管理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呼吸内科病房来说也不例外。
护理风险管理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识别、评估和控制患者的风险因素,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质量。
本文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首先,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主要患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患者由于病情特殊,自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呼吸功能监测和评估: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监测和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能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例如,护士可以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呼吸音,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2.气道管理: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常常需要气道管理,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操作。
护理风险管理要求护士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确保气道畅通,防止误吸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患者营养支持:部分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可能由于疾病严重或治疗原因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通过营养支持来满足身体需求。
护理风险管理要求护士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监测患者的摄入情况和营养指标,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营养支持。
4.预防跌倒和压疮: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通常病情较重,有较高的跌倒和压疮风险。
护理风险管理要求护士采取措施预防跌倒,如安全护理,及时提醒患者使用便携式护理诱导装置。
同时,护士应实施压疮风险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压疮预防计划,并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状态,防止压疮的发生和恶化。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人员培训:为了提高护士的风险管理水平,医院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包括呼吸内科疾病的知识更新、操作技巧培训和风险管理的理念培训等。
通过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能够更好地应对患者的需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行业更新:创新性呼吸护理技术
护理行业更新:创新性呼吸护理技术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行业也迎来了创新性的呼吸护理技术。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还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性呼吸护理技术,并评估其对护理行业的意义和潜在影响。
一、远程监测技术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在呼吸护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将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与患者的呼吸装置或设备相连,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
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了医疗事故的风险。
二、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训练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环境,让护理人员能够在虚拟场景中接触到真实的呼吸护理操作。
这种技术能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培训体验,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呼吸护理的操作技巧。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得以提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在临床实践中的风险。
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其在呼吸护理中的应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对呼吸声音、呼吸节律等数据的分析,辅助医生和护士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诊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结果,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无创呼吸支持技术传统呼吸支持技术通常需要通过插管或戴上呼吸面罩等方式进行,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痛苦。
而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通过使用具有持续气道正压技术的设备,无创呼吸支持技术可以通过面罩等装置传递正压气体,使患者在不同的呼吸阶段获得适当的辅助气流。
这种技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减少了感染和创伤的风险,同时提供了更舒适的治疗体验。
总结:创新性呼吸护理技术的出现为护理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呼吸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
呼吸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呼吸系统的那些事儿。
呼吸系统可不是简单的吸气吐气,它背后可有一整套高科技的诊疗技术在支持呢。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都在无意识中吸入空气,但如果有什么问题,医生们可得好好查查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又有趣的世界,看看呼吸系统的常用诊疗技术是怎样帮助我们健康呼吸的。
2. 常见的呼吸系统诊疗技术2.1 胸片检查首先,胸片检查就像是一张照片,可以帮医生快速“瞅一眼”你的肺部情况。
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胸片能看到很多平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肺部的阴影、积水或是肿块,简直就像给肺部做了个全面的“体检”。
而且,这个过程简单得很,只需坐在机器前,几秒钟就搞定了,真的是省时省力。
医生看完片子后,通常会和你聊聊,告诉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就像给你讲个故事一样。
2.2 CT扫描接下来,我们来聊聊CT扫描。
这个家伙可比胸片要“厉害”得多!CT扫描就像是用X光拍摄你体内的“剖面图”,能提供比胸片更详细的信息。
你要是觉得胸片不够“过瘾”,CT扫描绝对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医生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你的肺部是否有问题,比如肿瘤、感染或其他病变。
虽说过程稍微复杂一点,但你躺着不动,就能享受这个“高科技大餐”,等着结果就好。
3. 呼吸功能检测3.1 肺功能测试说到呼吸,怎么能不提肺功能测试呢?这是个比较常见的检查,医生会让你用力呼吸,测测你的肺有多“能耐”。
这个测试特别适合那些有咳嗽、喘息或其他呼吸问题的人。
结果出来后,医生就能判断你是不是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之类的情况。
别担心,虽然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就像是在做“跑步机测试”,你努力呼吸就好,没那么吓人。
3.2 气道反应性测试说完肺功能测试,我们再来聊聊气道反应性测试。
这个测试有点像给你“考驾照”,看看你的气道在面对不同情况时反应如何。
医生会让你吸入一些特定的药物,然后再观察你的呼吸变化。
这就像是在做个小实验,看看你的气道对某些刺激的反应。
呼吸机的监测参数及其意义
呼吸机的监测参数及其意义呼吸机作为一种医疗设备,可以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提供呼吸功能支持,帮助他们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并达到良好的呼吸通畅。
然而,呼吸机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其误用和不当操作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使用呼吸机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呼吸机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患者的安全。
呼吸机的监测参数是指监测和评估呼吸机功能的一组数据和指标。
这些参数反映了呼吸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所提供的气体流量、氧气浓度、呼吸频率、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等重要功能指标,以及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氧气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生理参数。
呼吸机的监测参数不仅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关键的治疗信息,同时也为呼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1. 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在机械通气中,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是最基本的参数。
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通常通过呼吸机显示的“频率”参数来监测。
潮气量是指每次呼吸中肺部收缩体积的量,也称为每分钟通气量。
这两个参数的合理调整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控制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和呼吸负荷,防止患者的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以调整患者的呼吸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机械通气时,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需要监测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
氧气浓度是指呼吸机输出的氧气浓度,通常使用“FiO2”来表示。
二氧化碳浓度是指患者的呼吸道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这些参数的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调整呼吸机的气体输出和患者的通气情况,从而控制患者的氧合和二氧化碳的清除,以达到治疗目的。
3. 呼气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是机械通气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参数。
PEEP指的是在呼气末期保持的正压,它可以增加肺泡萎陷压力,改善氧合,减少呼吸困难。
PEEP的选择和调整应该基于患者的特殊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以确保PEEP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不造成过度负担。
4. 氧气饱和度和血氧分压除了呼吸机本身的参数外,患者的血氧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参数之一。
呼吸系统功能评估教案编写
呼吸系统功能评估教案编写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呼吸系统管理成为了临床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分支,特别是在急危重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中。
呼吸系统功能评估是临床医生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的概念、方法、策略等方面来编写呼吸系统功能评估教案,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的基本要点和实施策略。
一、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的概念呼吸系统功能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技术来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情况。
通过呼吸系统功能评估,临床医生可以科学地、全面地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找出呼吸系统不正常状态,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功能评估包括基础生理参数测量、细致体格检查、成像学检查、腔镜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等多种方法。
二、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的方法1、基础生理参数测量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的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基础生理参数测量。
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通过基础生理参数测量,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脏器损伤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依据。
2、细致体格检查细致体格检查是指对呼吸系统及其相关器官、系统的检查。
包括胸廓的观察、叩诊、听诊、气道通畅度的判断、颈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触诊、胸腔及其脏器的触诊等。
通过细致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有关呼吸系统的各种异常情况。
3、成像学检查成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方法检查呼吸系统的情况。
包括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通过成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呼吸系统的肿瘤、炎症、结构异常等病理情况。
4、腔镜检查腔镜检查是指通过内窥镜等器械对呼吸道内部进行检查。
包括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等。
通过腔镜检查,可以发现呼吸系统的内部异常情况。
5、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呼吸试验来检查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包括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强制呼气一秒量、最大吸气负压力等指标。
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为治疗提供数据依据。
三、呼吸系统功能评估的策略1、全面分析呼吸系统功能评估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检验,而是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
2023儿童神经肌肉病的呼吸支持
2023儿童神经肌肉病的呼吸支持摘要神经肌肉病是一组与遗传、免疫相关的罕见病。
大部分患儿由于慢性呼吸衰竭而需要辅助通气。
呼吸道感染相关的急性呼吸衰竭是计划夕M主院的最常见原因,慢性呼吸衰竭是死亡的常见原因。
虽然关于神经肌肉病的指南和共识很多,但其很少关注呼吸问题。
本文总结儿童神经肌肉病患者的呼吸系统特点,常见并发症及发病机制,呼吸功能评估以及呼吸支持的措施,以更好地保护神经肌肉病患儿的呼吸功能,延长患儿生命。
儿童神经肌肉病(neuromuscu1ardisease,NMD)种类繁多,是一组累及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骨骼肌的疾病统称,包括脊髓性肌萎缩、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代谢性肌病以及各种药物、中毒、感染引起的神经肌肉损害。
其中大部分NMD属于罕见病的范畴,发病率低,且发病机制多为基因缺陷、免疫相关等。
NMD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病程和预后,但其共同的临床特征是肌无力。
进行性肌无力会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咳嗽保护功能减弱,肺通气不足等呼吸系统功能障碍,使NMD患儿出现呼吸道阻塞、咳嗽无力、误吸、吞咽障碍、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泡通气不足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本文就儿童NMD的呼吸系统特点,常见并发症及发病机制,呼吸功能评估以及呼吸支持的措施作一概述,以更好地维持NMD患儿的呼吸稳定,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1儿童NMD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相比,NMD婴幼儿发生肺不张和黏液堵塞引起气道阻塞的风险更高口]。
1.1 高气道阻力、低气道顺应性婴幼儿的气道更小,5岁以下儿童的小气道中存在更大的阻力。
因此,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相比,任何影响小气道的疾病过程(如病毒性支气管炎)都会导致婴幼儿总呼吸系统阻力明显增加。
在发育正常的情况下,婴幼儿的气道顺应性也相对较低,因此婴幼儿的中央气道比成人的中央气道更容易塌陷。
1.2 低肺顺应性、高胸壁顺应性肺泡增殖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SPONT(自主呼吸)
呼吸机提供给病人持续的气流, 依靠病人的自主呼吸运动完成气 体的交换。
四、机械通气参数设定
吸入氧浓度 潮气气流量 吸气时间
气流45量~5×5%吸气时成 10间人~1=5潮m气l/kg量
吸呼比 成人1:2
FLOW×I.小T=儿VT
10~12ml/kg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2.气囊操作科学
气囊放气 :定时放气 注意放气时吸痰顺序 ,减少感染 观察血氧饱和度及病人情况 注意放气速度
气囊充气:注意气囊压力(5-10ml)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3.气道湿化适度
• 气道内直接滴注 据病情、痰液粘稠度决定湿化量及频率 合理的湿化能防止痰液结痂
• 加温湿化器的使用 • 保持病室一定的温湿度
成年女性 全麻未醒 体形正常 体重55kg
模式:A/C 吸入氧浓度:50% 潮气量:
55Kg×10m率:15次/分 吸气时间:1.3秒
60秒÷15次/分=4秒
4秒×1/3=1.3 秒
本节重点
通气方式(A/C SIMV SPONT) 呼吸参数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SpO2:96%-100%)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五、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35mmHg-45mmHg) 六、呼吸力学监测 (一)肺、胸廓顺应性 (二)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 (三)气道压力 (四)气道阻力 七、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1.动脉血氧分压:80-100mmHg 2.动脉血氧饱和度:96%-100% 3.动脉血氧含量:16ml/dl-20ml/dl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5mmHg-45mmHg 5.二氧化碳总量:28mmol/L-35mmol/L
呼吸衰竭或者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心肺复苏 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或加重
(二)、相对禁忌证
伴有肺大庖的呼吸衰竭 未经引流的张力性气胸 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足血容量前
纽邦E-200型呼吸机
三、通气方式的选择
1、A/C(辅助/控制)
(1)Assist(辅助呼吸)
小儿1:1.5
呼吸频率
成人 12~18次/分
小儿 18~25次/分
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5岁,身高160厘米,体重55公
斤。
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心房纤颤,心功能三级。入院后完善各项化验 检查,改善心功能。
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毕返
回ICU。当时全麻未醒。使用纽邦E200型呼吸 机治疗,如何调试呼吸机?
三、喉罩置入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四、环甲膜穿刺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四、环甲膜穿刺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五、气管插管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四)听诊 双侧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湿罗音等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二、床旁多功能监测仪监测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三、呼吸容量和通气功能监测 1.潮气量(VT):8-12ml/kg 2.分钟通气量(VE):6L-8L/min; VE=VT*RR 3.生理无效腔容积(VD):150ml 4.肺泡通气量(VA):4.2L/min;VA=(VT-VD)*RR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一、临床观察(视触叩听)
(一)视诊 1.皮肤黏膜:发绀;潮红 2.呼吸运动:三凹征 3.呼吸频率:10-18次/分(成人)
25次/分(1岁)40次/分(新生儿) 4.呼吸节律:间停呼吸;叹息式呼吸等
第一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
(二)触诊 胸廓扩张度、触觉震颤、胸膜摩擦感等
(三)叩诊 浊音、实音、过清音、鼓音均提示异常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4.吸痰有效安全
• 定时和随时吸痰 据病情、气道分泌物的量进行 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防止低氧血症 监测血氧饱和度、心律、呼吸变化 观察痰的颜色、性质、量及粘稠度
• 掌握好吸痰时间及负压
• 注意无菌操作及吸痰的手法
5.口腔护理规范
第四节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第四节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第五节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mechanical ventialation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临床一系 吕慧颐
一、原理
机械通气 ----“正压呼吸” 自主呼吸 ----“负压呼吸”
吸气时
呼气时
工作原理: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压力差
呼吸机
吸气相 呼气相
气道开口施加正压 停止加压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第二节 气道异物清除技术 Heimlich手法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 确定性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 工 气 道 非确定性人工气道: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喉罩、 环甲膜穿刺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一、口咽通气管置入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二、鼻咽通气管置入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成人
小儿
呼吸频率
12~18次/分 分
18~25次/
吸呼比 潮气量
1:2 10~15ml/kg
1:1.5 10~12ml/kg
吸入氧浓度
45~55%
45~55%
下节预习
机械通气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气道的并发症 机械通气的监护
气囊充气状态
气囊放气状态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六、气管切开术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管理要点: 1.导管位置正确 2.气囊操作科学 3.气道湿化适度 4.吸痰有效安全 5.口腔护理规范
第三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1.导管位置正确
气管插管的位置、插入深度 气管插管固定稳妥,防止移位、脱出 尤其注意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
微弱的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 气(辅助病人吸气)
(2)Control(控制呼吸) 病人呼吸的节律完全是由呼吸机所
控制.
A/C(辅助控制呼吸)
当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预置频 率时,起辅助通气作用;当自主呼吸 频率<预置频率时,转为控制通气.
2、SIMV(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在每分钟的单位时间内,既有指令性 机械通气,又有发生在其中间的自主呼吸, 两种呼吸方式共同构成每分钟通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