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精品教案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
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那有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成功才会属于你。

加油吧,孩子们!。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 (二) 北师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 (二) 北师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图形的拼搭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各种平面图形模型、剪刀、胶水、彩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图形的拼搭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图形的拼搭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图形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搭一搭(二)2.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搭方法3.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的拼搭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4.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六、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形的拼搭方法。

2. 提高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形拼搭创作。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的拼搭方法。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图形拼搭过程中,空间想象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动手做一做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二、探究新知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2 商除数 6 1 61 2 商与除数的积4 余数强调: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2 可以搭两个房子一间房子 6 1 6 小棒的总个数需要6根小棒 1 2 两个房子需要小 4 棒的总数量还剩4根小棒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可以按以下四步进行一商: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

四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找同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1. 一共有13量小汽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2辆,还剩3辆。

2. 一共有13片树叶,5片树叶粘成一朵花,可以粘2朵花,还剩3片。

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解决,同时一个有余数除法算式可以解决多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想一想想一个可以用“10÷4=2……2”解决的问题,和同伴说一说。

三、练一练:四、总结:学生总结: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板书设计:搭一搭(二)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16÷6=2(个)……4(根)2 商除数 6 1 61 2 商与除数的积4 余数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搭一搭(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着形状和图形的组合展开。

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不同的形状,并探索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方式,能够自己搭建不同的形状。

难点:理解并探索不同形状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模板,剪刀,胶水。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模板,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由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形状组合的兴趣。

2. 讲解:我会讲解正方形和三角形如何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并举例说明。

3. 动手操作:学生们根据讲解的内容,自己动手搭建不同的形状。

我会提供帮助和指导。

4. 练习:学生们分组合作,尝试解决一些形状组合的问题,如如何用给定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一个特定的形状。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写上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方式,以及一些示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一个你喜欢的形状,并画出搭建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其他形状进行组合搭建,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形状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设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探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方式,这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形状组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再次,作业设计要求学生用正方形和三角形搭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画出搭建过程,这是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搭一搭(二)》教案

课题:搭一搭(二)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除法》中第6—7页《搭一搭(二)》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由情境引出除法的横式,引导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得到答案;第二个问题结合情境和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利用竖式解决问题,并认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第三个问题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解释算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解答、自学交流、观察比较,经历用竖式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过程,提升自学观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相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学交流中,获得探索新知与运用新知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除法竖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与加减法和乘法竖式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一方面,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算理;另一方面,借助竖式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和余数等概念的意义。

5、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6、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经过动脑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7、教学资源:鸿合电子白板课件、PPT课件(参考)、学生每人16根小棒。

8、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来说,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

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了强烈的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

1、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我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除法中余数的含义,这样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4.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空间观念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剪刀,胶水,纸张,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演示与讲解: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讲解计算公式。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练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讨论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4.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计算给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家庭作业:观察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测量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熟练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2.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搭一搭(二)》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让我们学习如何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让我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提高空间想象力,并且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章节的难点是如何将搭积木的过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重点是让大家掌握搭积木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这一章节,我已经准备好了积木和计算器,希望大家能够利用这些学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如何用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城堡,让大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 讲解与示范:我会详细讲解如何用积木进行搭建,以及如何在搭建的过程中进行加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计算。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大家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搭积木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运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并计算一下所用积木的数量。

答案:由于每个人的搭建形状不同,所用积木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答案不唯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课堂的教学效果,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搭积木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学运算。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搭一搭(二)》这一章节,主要考虑到这一章节的内容既能够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4. 应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3.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2.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以上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搭一搭》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搭一搭》有余数除法竖式。

1、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竖式。

学生已经掌握除法竖式运算及认识了余数。

(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认识并掌握有余法除法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够运用小棒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老师指导下,结合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完成摆放任务。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逆向思考解释算式。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名称的意思,掌握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余数小于除数”教学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PPT结合交互式白板7、媒体资源(网络白板ipad 手机移动终端镜像投屏PPT课件flash课件):PPT和鸿合白板。

8、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长大想做什么工作?(学生自由发表言论)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长大要当一名建筑师,他们想要建造许多漂亮的房子,瞧!他们在做什么?(课件展示第六页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他们搭这样的房子需要用几根小棒?师:这样的房子你会搭吗?那你们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名建筑师。

生:他们在搭房子,创设了搭房子的活动,目的是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小结通过搭一搭教学活动,目的是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探究新知二、动手操作,理解竖式师:那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带来的16根小棒搭这样的房子,边搭边想有哪些数学问题藏在房子里?比一比,看谁更心灵手巧。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学会用纸片搭建三角形,练习手眼协调能力。

3.练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课本、练习册。

2.教师准备纸片、水平尺、量角器等搭建三角形需要的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评价上一堂课练习时的表现,提取出其中的问题并与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2.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来发现三角形的性质。

2. 提高
1.分组进行搭建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各种性质,从而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归纳
1.回到教室,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搭建三角形的经验和方法。

2.整合学生们的总结并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4. 练习
1.让学生练习使用所学到的三角形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指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梳理所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否通过搭建三角形的实践,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教学后记
此次课程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搭建三角形的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在引导学生总结活动经验时,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搭一搭(二)”。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积木活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厘米和米的关系。

2. 能够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积木、计时器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尺子、笔、记录本)、积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结构,并记录下所用积木的数量。

2. 讲解长度单位(10分钟)我会用尺子作为教具,向学生们解释厘米和米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尺子,并指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让他们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测量长度(10分钟)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用尺子测量他们搭建的积木结构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本上。

4. 例题讲解(10分钟)我会用PPT展示一些测量长度的例题,并进行讲解。

例题将会涵盖如何用厘米和米作为单位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们将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练习题将包括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填写相应的单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度单位的定义,厘米和米的关系,以及测量长度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身边的某个物体,并记录下长度,填写在作业本上。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并将结果填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掌握,我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找一些物体,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给大家。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搭一搭(二)》是一节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第73页例1和第74页的练习。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搭积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稳定地搭建积木。

2. 学生能够通过搭积木的过程,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搭建任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搭积木的技巧,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学会如何稳定地搭建积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积木、积木搭建视频、图片等。

2.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积木搭建的视频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搭积木的原理和技巧。

2. 讲解:讲解搭积木的基本原理,如如何保持积木的稳定性,如何利用积木的形状和颜色等。

3. 示范:教师搭建一个简单的积木模型,展示搭积木的步骤和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搭积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搭积木的技巧。

5. 创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搭建自己喜欢的造型,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搭一搭(二)2. 板书内容:搭积木的基本原理、技巧和步骤。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积木搭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并拍下照片,附上简短的说明。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搭建不同的造型,如房屋、车辆、人物等,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搭积木的创新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加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的设定,我认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课标要求:本节课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成功的欢乐。

学习重点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学习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书写格式;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学具:小棒等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出示目标)师:大家喜欢玩积木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做有关的游戏好不好?淘气和笑笑用小棒搭了一种图形,你们想知道吗?(出示课本情境图)同学们,你知道淘气和笑笑用小棒搭了什么图形吗?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一共有16根小棒,6根小棒可以搭成一个小房子)二、探索交流(感受新知)探究一:有余数除法及其竖式写法(1)你能根据上图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

(师: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多少根小棒?)(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和大家说一说。

(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组1代表:我们组是用学具摆的,6根小棒搭成一个房子,16根小棒就可以搭成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

组2代表:我们组是用连减计算的:16-6-6=4,可以搭成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

组3代表:我们组用的是乘法口诀:(二)六十二,16-12=4搭成2个房子,还剩4根小棒。

师:这道题如果让你列个式子,应该怎样办呢?学生思考交流,小组探讨得出结论。

16÷6=2(个)……4(根)师:除法算式中的6、2和4分别表示什么?一对一说出每个数字的含义:6表示6根小棒搭成一个房子,2表示搭成2个房子,4表示还剩下4根小棒。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资源
准备
多媒体课件,应用班班通教学软件。
落 实 目 标
信息技术应用
自主
调整
【温故知新】
1.课前口算训练。(练习本上计算)
23÷2= 18÷5= 27÷6=
2.作业点评。
【导学释疑】
问题一: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生动手摆一摆,没有小棒可以用笔画一画,独立写出算式,想一想商和余数的单位一样吗?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出示情境图。
课件出算式。
课件出示除


搭一搭(二)
16÷6=2(个)......4(根)
2 --- 商
12
4 --- 余数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课堂
作业
必做题:课本练一练3题、4题。
选做题:想一想,填一填。
课题
撘一搭(二)
所属单元
第一单元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
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7= …… , 最大是( )
(2) ÷ = ……5 , 最小是( )
课后
作业
阅读绘本故事。




2.小组汇报,师课件出示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问题二:你会用竖式计算16÷6吗?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二)(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搭一搭(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能够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观察、分类和归纳。

2.能够利用已知规律,自主完成3个数的组合活动。

3.能够发现、总结出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制定自己的规律,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验证。

4.能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提高搭配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概念“搭配”。

2.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形成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搭配”实物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搭配”,发现生活中的事物间的“搭配”关系。

活动规则:学生自带一件物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搭配等方式发现物品中的“搭配”关系,并进行简单讲解。

活动提示语:请你们拿出自己的物品,看看它有没有“搭配”关系?2. 活动二——“搭配”图片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物品的“搭配”关系,并归纳整理,进一步理解“搭配”的本质。

活动规则: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发现其中物品的“搭配”关系,并在板书上进行归纳整理。

活动提示语:请看看这些图片中物品的“搭配”关系?3. 活动三——“搭配”得出数字规律活动目的:通过搭配数字,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制定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活动规则:1.教师提供一张数字卡片,学生自主组合,完成任意三个数的搭配,并计算其和。

2.学生发现任意两个数之和的规律,并制定自己的规律,并进行简单的验证。

活动提示语:不同的数字能否搭配出相同的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4. 活动四——“搭配”运用活动目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搭配能力,将已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

活动规则:1.教师提供一些数字卡片,学生自主搭配,并计算出其和。

2.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搭配规律相互出题,让其他同学进行计算和检验。

活动提示语:同学们,你们刚才练习的时候感觉怎么样?请根据你们目前的理解制作题目,让其他同学进行计算和检验。

四、教学后记本课为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搭一搭”系列的第二篇教案,本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实物、图片和数字的搭配来理解和掌握“搭配”的概念,并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搭配能力。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加数、和数的概念。

2.能够掌握两位数的拆分加法运算,以及一些特殊的加法运算(如:50+20)。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两位数的拆分加法运算。

2.掌握特殊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白板、笔、橡皮、彩色粘贴纸、扑克牌等教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教师给学生出示两个数字(如:37和25),问学生两个数字加起来等于多少?2.引导学生将两位数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如:37=30+7,25=20+5)。

3.请学生按照问号后的数字完成加法运算(如:30+20=50,7+5=12),然后将两组数相加得到最终答案(62)。

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掌握两位数的拆分加法运算:将两位数按十位数和个位数拆分,分别相加得到答案。

例如:47+25=(40+20)+(7+5)=60+12=72。

2.掌握特殊的加法运算: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简单的口算得到答案。

例如:50+20=70,60+20=80。

第三步:实践应用1.请学生拿出扑克牌,随机抽取两张牌并将其数字相加。

2.引导学生按照前面所学进行拆分加法运算,得到最终答案。

3.教师将一些实物拿出来,让学生通过加法运算计算出总数。

第四步:课堂练习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第26页的数学计算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着两位数的拆分加法运算展开,通过引入、讲解、实践应用的方式,将知识点逐渐深入学生的心中。

在不断练习中,孩子们的计算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搭一搭(二)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搭一搭(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正方形的识别和运用3.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形成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搭一搭活动,运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创作。

4. 小结: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4. 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5.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2.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指导?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 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 小棒
用具
二次备课意见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 6 根小棒搭一个房子, 16 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 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教 1 、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学 ( 1)小组内议一议, 怎样用竖式表示, 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 流 法,认识余数。 16 ÷ 6=2(个) ,, 4(根) 程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 小。 2. 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意见
1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 直接填在书上, 集体
教Hale Waihona Puke 订正。2、第 4 题为试商做铺垫。

3 、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 设计
搭一搭(二) 16 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 6=2(个) ,, 4(根) 答: 16 根小棒可以搭 2 个房子,还剩 4 根。
教学 反思
2
《搭一搭(二)》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竖式
1 、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 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 发展学生的数学理 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