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最新

合集下载

《中国奴隶社会》课件

《中国奴隶社会》课件

西周的奴隶制度
西周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西周奴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西周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的关 系
西周奴隶制度的衰落和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奴隶制度的演变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制度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Part Four 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 的地位和影响
Part Three 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阶

夏朝的奴隶制度
夏朝的建立和发展
夏朝的奴隶来源和种类
夏朝的奴隶制经济和生产方式
夏朝的奴隶制政治和社会结构
商朝的奴隶制度
商朝的建立与兴盛
商朝的奴隶来源
商朝的奴隶种类与 地位
商朝的奴隶制度对 当时社会的影响
政治制度比较:封建社会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而奴隶社会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
Part Six 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意
义和影响
奴隶社会的历史意义
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民族 的融合
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 国家的基础
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形成和发展
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 展的基础
奴隶社会对后世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 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 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对后世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青铜器、玉器等工 艺品体现了高超的技艺和 审美观念
教育:以贵族子弟为主要 教育对象,注重礼仪、文 学、武艺等方面的培养
法律:以习惯法为主,强 调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和权威
Part Five 中国奴隶社会的衰落和
封建社会的兴起

第一课第二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第一课第二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第一课第二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第二框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教材分析]本框讲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的产生和社会制度的特点。

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指出阶级统治的出现。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出现,在社会关系中,逐渐形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两个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其次,奴隶制国家作为奴隶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奴隶阶级的工具随之产生。

说明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二层次,指出在奴隶社会,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首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金属工具的使用,在生产、生活和管理立,都需要不断总结、;继承、积累、传播和发展,从而文字便逐渐地出现了。

其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第三层次,指出奴隶社会建立于野蛮的剥削制度。

首先,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

奴隶毫元人身自由,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繁重的劳动。

其次,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剥削制度,不断强化国家机器,对奴隶进行残暴的统治。

最后,由于奴隶主对奴隶进行野蛮、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大批奴隶被折磨而死或纷纷逃亡i新的生泞工具不能得到应用,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奴隶主庄园的普遍衰落,说明奴隶制走到了它的尽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明确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掌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作用的辨证关系原理,知道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了解脑体分工的意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后期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2、能力目标1)人类社会由没有阶级和国家的原始社会进入存在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奴隶社会,是生产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

比较落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提高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解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课前预习】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采用的劳动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的关系,分配劳动产品,以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管理集体事务。

2、,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之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所谓阶级就是。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毫无,在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

4、的广泛使用,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的分工,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自主·合作·探究】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是你所向往的么?为什么?2、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能力不强的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3、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么?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自测】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饱含豪情的诗句,却也难掩些许无奈。

这种无奈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B.劳动对象范围有限C.生产工具日益先进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①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③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第2讲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奴隶社会(共30张PPT)

第2讲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奴隶社会(共30张PPT)

夏商时期。君主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德治思想的渊源 ①西周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 宗法为核心 的礼制
:西周
②提出 “敬天保民” 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性。
夏商周: 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法治思想的渊源
《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
选3 P2
选1 P3
(二)经济
1.特征:P7 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时期。
2.表现
(1)农业:P7 (2)手工业:P7
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 “关卡”就要被征税。(选2 P94)
(3)商业:(选必1第15课、选必2第7课)
时期
表现
夏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的仿制贝(选1 P87)
2.世袭取代禅让可能存在激烈的斗争
3.说明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他还不敢 明目张胆地将位置传给启。
它是阶级斗争产物,适应当时生产力 发展水平,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步入文明, 从禅让到世袭是人类社会一大进步。
二、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一)政治(与选择性必修1第1课整合)
,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
②公元 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前770年 年,周平王东
迁洛阳,史称东周。
二、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一)政治
1.夏(约前2070-前1600) 2.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3.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4.商周政体的共同特征:(选必1 P3)
二、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重要历史时期的阶段线索特征】一、中国古代(一)奴隶制社会1. 西周: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阶段。

2. 春秋时期: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

(二)封建社会1.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政治:废除了井田制,而代之土地私有制;又废除分封制,代之以另一种政治制度——以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繁荣。

文化:“百家争鸣”2. 秦汉: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

政治: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民族关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对外关系:对外交流频繁。

文化: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

4.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政治: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便于提高行政效能,但封建社会的另一对固有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本阶段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并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

经济:隋唐政权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唐统治者更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

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关系空前繁盛。

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文化:科技和文学艺术取得了新的更大的成就。

5.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在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1368 -1840 年)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政治: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民族关系: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巩固时期。

对外关系:自明朝郑和下西洋后,统治者即开始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二、世界近代(14世纪—十月革命前)1、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经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3、思想: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三、中国近代(1840—1949)1.、政治: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方案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近代化的起步与全面展开3、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近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奴隶社会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奴隶社会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奴隶社会的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奴隶社会的起源奴隶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私有财产的出现,原始部落开始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成为奴隶社会的萌芽。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手工业的发展,奴隶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奴隶制社会正式形成。

二、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1. 阶级分化在奴隶社会中,社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阶级分化。

奴隶主和奴隶是奴隶社会中最典型的阶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财富,奴隶则被迫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此外,还有其他社会阶层,如自由民和群众等。

2. 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社会中的社会等级十分严格,人们的社会地位几乎是不能改变的,社会地位由出身来决定,贵族家庭的子弟多半成为贵族,奴隶的子女则只能是奴隶。

3. 生产资料私有制在奴隶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奴隶主占有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农具和生产工具等。

奴隶则没有任何私有财产,他们只能受奴隶主的指挥和剥削。

4. 劳动形式奴隶社会的主要劳动方式是奴隶劳动。

奴隶主依靠奴隶的劳动来获得财富和权力,奴隶则没有任何劳动报酬,他们只能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5. 剥削和奴役奴隶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剥削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奴隶主依靠奴隶的劳动来获得财富和权力,而奴隶则没有任何人身自由,他们被奴隶主剥削和奴役,生活在极端的贫困和奴役之中。

三、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具有如下特点:1. 农业经济为主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

奴隶主依靠奴隶的劳动来进行农业生产,获得丰富的农产品和财富。

2. 手工业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奴隶主依靠奴隶的劳动来进行手工业生产,获得丰富的手工产品和财富。

3. 贸易的发展奴隶社会的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奴隶主依靠奴隶的劳动来进行贸易活动,获得丰富的商业收入和财富。

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

高中政治必修一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新)
产资料
奴隶主完全占 奴隶主占有和
有奴隶;奴隶 支配全部产品,
毫无人身自由, 只给奴隶最低
在奴隶主的强 限度的生活资
制下劳动。
料。
3.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4.上层建筑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
小组合作探究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 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 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 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 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 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 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评价分配的原始习俗。
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总议题: 回望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探究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自主学习教材P1-4,落实以下问题:
原始社会
1.识记原始社会的地位。 2.识记原始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 3.识记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及其产生过程。 4.理解原始社会解体的历史必然性。
奴隶社会
5.标记阶级和国家的含义,并能阐释其产生过程。 6.识记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 7识记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8.理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典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是随着人类社会 进入私有制、阶级社会而产生的。从私有制、 阶级、国家产生的过程看,三者的共同点: ①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②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④都表明人类从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 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名词点击】
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 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1册 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4.共同生活方式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__氏__族___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 制度下,人们通过__氏_族__议__事_会___管理集体事务。 5.解体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_个__体__劳_动___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私有 →_贫__富__分__化__加剧→逐渐解体。
二、奴隶社会 1.确立的标志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 (处于__剥_削__者___的地位)和奴隶阶级(处于_被__剥__削__者__的地位)。 2.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___完__全___占有奴隶;奴隶毫无__人_身__自__由__,在 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_全__部__产__品__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训练1 下图是距今8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出土的 人类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等,石器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 工具。由此可见( )
①石器这一生产工具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标志 ②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 ③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④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人们共同劳动的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图示如下: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 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 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 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辨识判断 1.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

高三政治-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最新

高三政治-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最新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夏朝(公元前218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

奴隶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和一系列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出现(如军队、刑法、监狱等)为标志;经济上,夏朝属于金(铜)石并用时代,其经济的初步发展为后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文化上,夏朝的一些突出的文化成就如夏历对后代影响深远。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世纪中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其发情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

“人牲”和“殉葬”也是商朝奴隶制发展的表现;经济上,商朝属于青铜时代,其农产品种类增多,产量增加,畜牧业饲养的牲畜种类和数量很多。

其青铜文明更是举世闻名;文化上,商朝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以文字(甲骨文)和天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时期,我国的疆域空前广大,农业和手工业获得空前发展,农业已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作物,是我国农业原生作物系统的形成时期,而在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各种制度也渐趋完备。

综上所述,西周被称为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制度的完备,是西周社会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奴隶社会的两种最典型、标准的制度—井田制和分封制均在西周时期达到完善。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周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目的),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分封对象)。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诸侯对象)。

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宋、晋等(主要分封国)。

通过分封,周朝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疆域,也可以看作是奴隶社会的典型生产关系。

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时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缴纳一定的贡赋(生产资料的经营使用方式)。

奴隶制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人与人在生产劳动中的关系),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产品分配制度)。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奴隶制,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的资料,仅供参考。

奴隶社会奴隶制度中国奴隶社会奴隶制度简介中国的奴隶有很多种类,成因也很不相同,总的趋势是从周朝开始,奴隶或者说主仆的人身依附关系一直在削弱,基本承认到战国开始就没有了奴隶制。

在民国成立后,中国最终从法律上明确消除了奴隶的存在。

发展夏、商、西周时代,都是奴隶制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的平民成为奴隶,也有因犯罪被贬为奴隶的,有官奴和私属之分。

春秋中期,秦国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变法结束了这个体制,使国民(自由民)与奴隶获得了平等的民权地位。

汉朝,奴隶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而形成的私属,另外东汉末年,人民为躲避战乱,投靠大庄园主,也成为私属。

汉唐时期,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良贱之分,如部曲(奴隶的一种)殴伤良民要处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论、部曲无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钱赎免。

犯叛逆罪的,全家乃至全族要没为官奴。

宋朝以前,长期受雇于人的,其地位低于良民,也是奴隶的一种。

宋朝开始,因雇佣关系形成的主仆关系不再视同于良贱关系。

但实际上,私属奴隶的现象大量存在,不过在法律上禁绝了私属奴隶、也不允许将良民卖为奴隶。

元代,由于蒙古族本身实行奴隶制,所以官奴盛行。

清初也对汉人实行奴隶制,至雍正年间才废止奴隶制,清初经济繁荣,康熙皇帝采低税负,像明朝一样卖身为奴者实际上已大幅减少。

世界各国奴隶社会奴隶制度朝鲜在朝鲜王朝,官员若被判了谋反罪,其家人会被充作官婢使用。

这些官婢的地位非常低微,可以说相等于国家的贱民。

不过,另一方面,国家亦为这些官婢提供一个翻身的机会:若他们有幸可以考医科成为医官或医女,医官可以除去贱民的资格,而医女则无法除去贱民的资格。

伊朗伊朗(旧称波斯)是第一个废除奴隶制并在所有的帝国建设及军队中使用有偿劳动力的文明。

波斯帝国的建立者居鲁士大帝在他的人权宪章中废除了奴隶制,这本宪章现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精选全文完整版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课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标内容质量标准1、描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本质特征2.解释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3.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知道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特点2、理解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1.原始社会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

生产力①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时代,主要以采集为生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开始出现生产关系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劳动产品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解体原始社会末期,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盛行,原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最早是生产工具和牲畜转归家庭私有,后来,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地位愈加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2.奴隶社会产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阶级是在一定中处于不同的集团,和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奴隶;奴隶毫无,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国家的产生①和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产生了。

国家是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的工具生产力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易错分析]1.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产资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37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37PPT
分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 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 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 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 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 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鱼、干 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这说明西周 质是
• 3、礼乐制度: • (1)内容: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 仪规范。 • (2)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可参考
结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得出: P4课前
夏 王位世袭制(宗族血缘关系)
宗法制 商
神权与王权
(1)神权与王权 (2)以血缘关系
政治
周 分封制
(3)最高执政集
宗法制
力的高度集中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2、分封制的内容、作用 •3、宗法制的内容、作用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年考情(11考)
2015年 2016年
2017 2019
江苏(1) 浙江(14) 海南(3) 江苏(1) 全国卷三(24) 上海(2) 北京(37) 国一(24) 海南(1) 国一(24) 国三(24)
选择题 选择题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重要历史概念
• 1、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 2、内外服制度 • 3、分封制(古称封建制) • 4、宗法制 • 5、血缘政治(贵族政治)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 (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度
禹启
• 特点: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

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介绍本篇文档旨在介绍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关于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内容。

该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以及现代社会的形成和特征。

古代社会概述古代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最初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诞生前的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无私有财产和私人所有权。

奴隶社会是人类进入农业时期后的阶段,以奴隶制度为基础,社会分工明确,出现了城市、国家和文明。

中世纪社会的演变中世纪社会是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封建制度成为社会的基础,贵族和教会掌握了大部分的权力,农民和奴隶失去自由。

同时,城市经济的兴起和商业活动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变革。

近代社会的形成和特征近代社会是指从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到工业革命的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兴起,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近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阶级矛盾的加剧。

现代社会的特点现代社会是指工业革命后至今的社会形态。

现代社会的特点包括科技高度发达,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并存,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也日益突显,如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文化冲突等。

总结高中统编版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一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古代社会、中世纪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过程,培养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一.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22张PPT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 统编版必修一 一.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22张PPT
④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按地缘关系结成 的氏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 ) 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②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③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 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③④ A
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
围截。这说明( )
A.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
B.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
C.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
D.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
A
6.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原始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B.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 C.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D.生产中的平等互助关系
B
9.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 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 帝国。”这一论述( ) ①说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 上的 ②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③说明古希腊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 ④反映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
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从
根本上讲,决定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因素是( )。
A.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
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人人平等的氏族制度
B
D.原始朴素的公有观念
5.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
提示: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 的发展。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 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 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 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 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课件

阶级社会
明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人类改课造前自然的能力。 小补
(1)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石器—青铜器—铁器—机器 )
(3)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①处于剥削地位②处于被剥削地位③部分财产归奴隶主占有④无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
A 展( )
①使个体劳动逐渐盛行②使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
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③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④标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生产资料归属 生产资料氏族全体成员共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
同所有(原始公有制) 所有(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关系 共同劳动,生产中结成平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
中关系地位
等互助的关系
的强制下劳动
产品分配方式 区 别 政治
平均分配 氏族议事会
奴隶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支配 ,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生活资料
国家产生,城市出现
文化
原始文化
文字发明应用,脑力体力劳动分 工,摆脱愚昧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相 同
虽然奴隶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原始社会和奴隶
点 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而言都不是特别高
A 1.________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
A.原始社会
B.新石器时代
C.奴隶社会

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奴隶社会的阶段划分及其基本特征:夏朝(公元前218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

奴隶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和一系列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出现(如军队、刑法、监狱等)为标志;经济上,夏朝属于金(铜)石并用时代,其经济的初步发展为后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文化上,夏朝的一些突出的文化成就如夏历对后代影响深远。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世纪中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其发情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商朝奴隶主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

“人牲”和“殉葬”也是商朝奴隶制发展的表现;经济上,商朝属于青铜时代,其农产品种类增多,产量增加,畜牧业饲养的牲畜种类和数量很多。

其青铜文明更是举世闻名;文化上,商朝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以文字(甲骨文)和天文学成就最为突出。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时期,我国的疆域空前广大,农业和手工业获得空前发展,农业已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作物,是我国农业原生作物系统的形成时期,而在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各种制度也渐趋完备。

综上所述,西周被称为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制度的完备,是西周社会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奴隶社会的两种最典型、标准的制度—井田制和分封制均在西周时期达到完善。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周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目的),先后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分封对象)。

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诸侯对象)。

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宋、晋等(主要分封国)。

通过分封,周朝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疆域,也可以看作是奴隶社会的典型生产关系。

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时代享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缴纳一定的贡赋(生产资料的经营使用方式)。

奴隶制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人与人在生产劳动中的关系),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产品分配制度)。

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并和井田制相适应。

联系这两种制度的纽带是土地和义务。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阶段。

主要体现在奴隶社会的两种典型-分封制和井田制的解体。

在政治上,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他国的支配权而进行争霸战争,其性质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但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大大加强了统一的趋势;在战争中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争霸战争也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体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瓦解。

在经济上,春秋后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私田的开垦增多,影响到国君的财政收入。

公元前594年,鲁国率先颁布“初税亩”,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由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贵族为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上交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

产品分配制度发生变化;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由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转变成了封建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至此,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例题:1996年普通高考第2题: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项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理解。

考生如果对其基本内容掌握较为全面,B、C两项不难排除。

而A项则是D项的具体内容之一,因此应选D项。

封建社会初期社会思想的变迁及与封建政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均取得突出成就。

最能反映时代特点的当属意识形态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

“百家争鸣”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巨大变革。

奴隶制的统治基础—井田制彻底崩溃,封建生产关系在各国先后确立,各诸侯国兴起变法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集权政治代替了奴隶主的集权政治。

百家争鸣正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的这些巨大变革。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

春秋战国以来,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为知识分子流动和思想自由创造了社会环境,活跃了我国时代的学术空气,造就了一批有见解的思想家。

战国时社会变革也促使阶级关系变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复杂化,各阶级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寻打自己的代理人,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抨击批评对方,以确立自己的学说,这诸多因素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初创阶段,面对的各种敌对势力比较强大。

统治者为维护利益,必须采取雷厉风行的果断措施,以严刑峻法来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

法家对中央集权的鼓吹和“法治”的主张正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

而儒家厚古薄今的历史观,以古非今的作法,其作用恰恰会削弱秦的统治。

故秦推崇法家,而“坑儒”。

西汉初年,借鉴秦朝因暴政二世而亡的教训弃法家不用。

当时统治阶级面临的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稳定统治秩序。

而恢复经济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作保证,应尽量减少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活动,与民休息。

因此,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自然居于主导地位。

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汉初的很多遗留问题具备了解决的条件,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好大喜功,因此“无为”之说显然过时。

而随着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活动日益频繁,如出击匈奴、通西域等,人民的赋税徭役负担必然加重,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此时如用法家学说必会重蹈秦亡覆辙。

而儒家的“仁政”“爱民”“大一统”之说比较适合统治者的需要,因此汉武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加强中央集权。

例题:2000年普通高考第2题: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答案:D项解题分析: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封建社会初期思想界的变化与统治政策的关系的掌握。

考生必须对本阶段思想界每次变化的背景、原因及影响等内容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

封建社会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秦汉时期,中国同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

同东方邻国朝鲜、日本的往来更为频繁,中华民族的文化开始对这些东方国家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对外吸引力大;陆海交通也比较发达;政府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这些都为对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时唐朝同东亚各国如朝鲜、日本的交往十分密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也包括城市建筑、文字、日常生活习俗等方面。

对西亚、南亚各国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唐朝文化固然对外国的影响深远,但外来文化对唐文化作用也极其明显。

唐文化的博大精深,泽被深远,是建立在不断吸极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的。

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是互相影响,互为补充的,各国家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心发生明显变化。

由于汉族政权相对弱小,控制区域有限,与外国的内陆贸易受阻,“丝绸之路”不复畅通。

南宋时期,由于政府大力扶植,加之造船技术的进步,经济繁荣等便利条件,海路成为对外交往、贸易的重心。

元朝时期,陆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均很发达,再次出现了对外交往繁荣发达的情况。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王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

自明朝郑和下西洋后,统治者即开始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清前期统治者效法之。

该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茫然无知,是中国落伍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原因。

同时,本阶段中国开始遭到西方早期殖民活动的骚扰,如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

这也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例题:1995年普通高考第5题: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答案:B项解题分析:这是一个考查历史概念的题目。

对于闭关政策,教材并未作出明确的解释,考生必须凭借所学知识,通过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闭关政策并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事实上清政府也和外国通商,只是限定在广州一个口岸,而且要经十三行办理。

闭关也不是一概排斥西方事物,西方国家送的自鸣钟等礼物,皇室也十分喜爱。

因此,准确的解释应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中央集权是“地方分权”的对称,是国家统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地方政府统一服从于中央,并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办事。

君主专制通常指奴隶制和封建国家实行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

君主拥有无限权力,他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以国家为其私有财产,依靠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维持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提倡这种治国方式,成为该制度的理论基础。

而从商鞅变法开始推行多年的县制作为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也为日后统一的国家提供了政治制度的样板。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灭六国后,为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和三公制,在地方确立郡县制,并在思想文化方面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的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

自景帝开始“削藩”,又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初步削弱王国的势力。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从根本上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是西汉解决王国问题最关键的步骤。

随之又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王国问题至此得到根本解决。

为以思想上的统一加强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社会上占统治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其主要原因在于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这是东汉一朝政治上的突出特点。

加之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其黑暗腐败。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

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便于提高行政效能。

三省最高长官的地位均相当于丞相,便于集思广益,彼此又互相牵制,避免相权过大威胁君权,因而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对固有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统治者也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也对魏晋南朝以来腐朽的士族制度产生了冲击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