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2)解析
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1)汇总
周家颖
相关概念
动作(action):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中。它是活 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 机所激发。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体的 行为特征。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 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 。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 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列称之为动作技能,它在人类的生 产、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式理论包含二个重要成分:一是一般控制程序, 它控制各类基本特征的控制机制,如投掷、踢、 走和跑。二是动作反应图式,它提供在特定情景 下管理动作的特定规则,即动作反应图式为一般 动作程序提供参数。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假定有两种储存系统:再现图式和再认图式。再 现图式由反映最初条件、动作参数、反应结果等几方面之 间关系的储存信息所构成,这与亚当斯的知觉痕迹类似。 再认图式是在对给定的初始条件、情景结果和感觉序列等 已经经验过的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有了相应的动作的经 验后,按照这一图式,学习者能够预期任何给定动作结果 的感觉序列,起到控制反应动作的作用,这与亚当斯的记 忆痕迹相似。由此可见,图式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闭环 理论的修订和发展。这不仅能够解释当前研究材料中的一 些疑问,而且也能解释许多传统的研究结论。该理论的出 现表明,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从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行为主义 传统中分离出来,转而向认知理论靠近。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
重要的启示: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难 题时,先让学生被动的观察,然后再给 以正式的指导,会产生最佳效果。内隐 学习的贡献不能低估,在高难度学习材 料时还超过了外显学习的贡献。
内隐学习的主要优势
运动技能不仅可以内隐获得,而且内隐 学习在运动技能领域还表现出外显学习 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内隐学习不仅能使运动技能保持时问更 长,而目_还有利于复杂运动技能的掌 握,以及对各种应激条件的适应。
讲义-动作学习与控制
• 视觉表象 • 语言标签
提高记忆的策略
7
开环路控制与运动程序
2014/9/10
一、开放环路与闭合环路
目标 输入 执行系统 效应器系统 输出
动作程序(MOTOR PROGRAM)
9
视觉搜索的方法
• 录像模拟技术 • 时间遮挡 • 事件遮挡
• 眼动仪 • 只能测量中央视觉,不能测量周围视觉。但 周围视觉参与了视觉注意。
2014/9/10 本体感觉与动作控制
本体感觉
• 本体感觉:对肢体、躯干和头部运动特征的感知; 是由传入神经通路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关于如 肢体活动方向、位置、空间定位和速度等特征的 本体感觉信息。
输入 刺激辨别 应答选择 应答编程
输出
预期
输入
刺激辨别 应答选择 应答编程
输出
预期的影响
• 如果可以预测,反应时间会更短 • 运动项目中普遍存在倾向性动作
• 若知道对手右侧投篮的可能小,你怎么办? • 流川枫和泽北 • 可从“估计获胜率”作出倾向性准备获益 • 判断正确,更快的动作 • 判断错误,更慢的动作,导致失败
• 内感觉 • Proprioception 本体感觉:
• 主要由肌肉、关节与身体动作产生的感觉 • 肌梭:侦测肌肉长度与速度的改变 • 高尔基腱器: 侦测肌肉张力的改变
开环和闭关控制系统的例子
• 开环控制 • 录音机。 • 投掷飞镖。
• 闭环控制 • 空调 • 驾驶汽车
开环、闭关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记忆
• 工作记忆 • 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用来暂时保持和存 储信息,是知觉、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 口,因此是思维过程的一个基础支撑结构
“运动技能”的要求与意义
“运动技能”的要求与意义作者:邵伟德来源:《体育教学》2014年第02期2014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认识;2.运动技能的要求与意义;3.运动技术教学目标与评价;4.运动技术单元教学与验证;5.运动技能分类与策略;6.运动技术教学年龄特征;7.运动技术学习基础与经验; 8.运动技术教学与因材施教;9.运动技术教学趣味性与科学性; 10.运动技术教学实用性与灵活性;11.运动技术教学竞赛与游戏; 12.运动技术教学与立德树人。
摘要:运动技能对于不同的教学主体,其要求与意义各有不同,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在“会做”的基础上达到“会教”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运动技能又是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运动习惯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运动技术;会教;目标与手段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2-0016-03“运动技术”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它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也成为了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运动技能对于传授者与学习者来说,其价值与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运动技能的掌握者,而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于运动技术全然不知或半知半解,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群体对运动技能需求进行深化分析,从而谋求运动技术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采用“问题呈现-理论分析-基本认识”的方式进行阐述。
问题之一:学生是体育教学的唯一“主体”吗?(一)分析对于教师与学生谁为主体、谁为中心的问题,国内外不同学者各有不同的认识,“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认为,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学应以教师预设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等要素,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中心点不断变化的历史轨迹。
新世纪体育课程的改革再一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这是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改进,也是值得提倡与肯定的,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如出现了放任自流式的自主学习、出现了倾向学生自由化的需求等。
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 北京大学 2 第二节身体测量与评价 (2.1.1) 讲义
在线开放课程《运动健身原理与方法》身体测量与评价授课人:赫忠慧课程主要内容身体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身体测量与评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03)《全民健身指南》(2018)身体测量与评价指标形态指标机能指标体能指标身体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基础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综合特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体质检测与一般意义上的医疗体检不同,体质检测不是为了检查和诊断疾病。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的总体结果和总体的评价,为开展运动健身提供科学的依据。
体质——人体生命的质量体格、形态、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走、跑、跳、投、攀、爬等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情感等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身体测量与评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类别指标权重形态指标BMI(身高、体重)15机能指标肺活量15体能指标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2050米跑20坐位体前屈10立定跳远10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标准》评价总分由标准分(100分)与附加分(20分)之和构成,并且有相应等级对应。
等级分数优秀>90良好80-89及格60-79不及格<60身体测量与评价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民体质监测从2000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
浅析羽毛球技能对网球教学的正迁移影响
学号:20125132037学院:体育学院专业:社会体育年级: 12级姓名:杨真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羽毛球技能对网球教学的正迁移影响指导教师:吕顺田职称:讲师成绩:2014 年 12月 20日浅析羽毛球技能对网球教学的正迁移影响学生姓名:杨真学号:20125132037学院:体育学院专业:社会体育指导教师:吕顺田职称:讲师摘要:羽毛球和网球同属于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作为同一项群的不同项目,他们的许多技战术动作和比赛方式等有许多相同。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以及专家教授的指导,全面分析羽毛球和网球两个项目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进一步总结出羽毛球技术对网球教学过程中技术、战术学习的促进作用既正迁移。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思路等研究做好准备。
关键词:羽毛球网球技能正迁移Abstract:Badminton and tennis belong to the same class project for racket against many of their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ction game mode, as a group project, with many of the same. In this paper, through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literature and experts and professors of the guidanc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two projects in badminton and tennis. Further summed Badminton Tennis process of teaching technical and tactical learning role in promoting both positive transfer.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change teaching ideas ready.Keyword:Badminton tennis Skill Positive transfer前言运动技能迁移理论是已经形成的技能可以影响另一种技能的掌握。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原理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运动技能分为开放式运动技能和闭锁式运动技能,虽然闭锁式运动技能能够使人在训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不利于运动者在突发情境下发挥训练时的最佳水平,而开放式运动技能训练这能解决这种问题。
排球运动是一项情境多变的运动,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训练有的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开放式运动技能排球教学1开放式运动技能原理开放式运动技能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由于环境、心理等变化没有规律可循,无法按照既定动作进行,运动员根据情况的变化运用运动技能。
表现在运动员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准确有效的完成动作。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主要有四个过程,第一阶段是本体感应,第二阶段是为环境外显特征,第三阶段是本体决策,第四阶段是本体应答。
2排球比赛中开放式运动技能四个阶段的分析以排球比赛为例,运用开放式运动技能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本体感应,具体表现为在排球的接发球中,根据对手发球要判断对手的发球意图和发球位置,根据同伴的战术意图进行判断,了解同伴的站位情况。
一传是一个球队的基础,球队的组织进攻是以一传为基础来组织进行,一传的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球队的水平。
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常常会运用跳发、发飘球等技术来破坏对手的一传,让对手的接球不到位,不便于组织之后的进攻,甚至是破坏一传直接得分。
预判对手的来球显得尤为重要,球员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日常的训练,在对手发球前对球的行进路径和落球点进行预判,并且要做好环境变化或者是对手发球变化的应对准备。
第二阶段环境外显特征,具体表现为对手发球后排球运行路径的判断和队员的跑位情况,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判断是否接球,怎样接球,接球后怎样的跑位或者是不接球怎样的跑位。
对手发球后,要判断对手的发球方式、来球方式、来球的准确落点、我方队员的跑位情况,还要判断这个球是否是在自己的接球范围中,自己是否进行接球,接球的动作以及接球后球的飞行路径,确保在一传之后稳定舒服的传递到二传的位置。
2014训练学名词解释
2014年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项群: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4项群训练理论: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内容包括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项群训练的特点。
5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6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是运动成绩的构成部分。
7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
8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称为竞技能力。
9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程度。
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0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制胜规律:指在竞技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2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应,运动训练普遍经验的概括和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准则。
13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 (总分62,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2013.四川内江】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SSS_SINGLE_SELA 言语指导B 示范C 练习D 反馈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解析:“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意思是说看着容易,学起来就难了.强调在学习中不要眼高手低,而要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较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具体到动作技能学习中。
强调的是练习的重要性。
2.【2012.福建】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期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现象,心理学上称为( )。
SSS_SINGLE_SELA 低谷期B 高原期C 疲劳期D 潜伏期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B解析:“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即高原期。
3.【2014.山东威海】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SSS_SINGLE_SELA 抑制现象B 挫折现象C 高原现象D 消退现象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解析:高原现象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
4.【2015.河北沧州】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过程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SSS_SINGLE_SELA 高原现象B 倒摄抑制C 生理极限D 及时反馈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A解析: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5.【2015.河北石家庄】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下面关于技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SSS_SINGLE_SELA 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B 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过了此期,技能水平还会提高C 技能水平随练习会不断提高.不会出现起伏现象D 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2答案:C解析:操作技能形成的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会出现暂时的退步。
运动技能目标与课后评价
运动技能目标与课后评价作者:邵伟德来源:《体育教学》2014年第03期2014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1.运动技能的概念与认识;2.运动技能的要求与意义;3.运动技能目标与课后评价;4.运动技术单元教学与验证;5.运动技能分类与策略;6.运动技术教学年龄特征;7.运动技术学习基础与经验; 8.运动技术教学与因材施教;9.运动技术教学趣味性与科学性; 10.运动技术教学实用性与灵活性;11.运动技术教学竞赛与游戏; 12.运动技术教学与立德树人。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目标的最小单位,而运动技能目标既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又是考量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文章对于目前在运动技能目标预设方面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运动技能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主体,其他三个目标由此展开,建立与运动技能目标对接的课堂教学运动技能评价体系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运动技能;目标;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08-04近年来,有关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一方面说明了广大基层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较多的问题,有深化研究的必要。
查阅前期研究成果,有关体育教学目标的文章共有851篇,其中2005年之后的研究成果较多,均在50篇以上,2011年达最高点(86篇);有关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文章共有593篇,其中2009年以来的研究较多,2011年达最高点(77篇)。
由此可见,有关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与一线教师的关注,本文采用“观点呈现——观点判断——观点分析”的格式进行阐述。
一、观点之一:“运动技能目标与其他课堂教学目标并无关联”(一)观点判断此观点不正确,但在教学一线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此观点较为常见,很多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运动技能目标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联系起来考虑,导致了“运动技能目标与其他教学目标相互分离与脱节”的现象。
知觉运动技能训练在排球运动中的应用
知觉运动技能训练在排球运动中的应用吕宁馨【摘要】The research of volleyball sports perception learning is a specialized process of perceptual skill training,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motor skills in volleyball pro -grams.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literatures,the author classifies perceptual skills,explores the essence of per-ceptual learning in volleyballsports,organizes the mechanism of perceptual learning in volleyball sports,ana-lyzes perceptual motor skill learning in volleyball sports,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lated devel-opment in volleyball sports.On the basis of thes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solved emphatically when carrying out specialized perceptual learning for the training of volleyball perceptual skill training.%排球运动知觉学习是专门化的知觉技能训练过程,对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排球运动员认知运动技能的提高与发展.在前期文献基础上,对知觉技能进行了分类,探究了排球运动知觉学习的实质,整理并提出有关排球运动知觉学习的机制,对未来排球运动相关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针对排球知觉运动技能训练开展专门化知觉学习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17)001【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知觉运动技能;认知优势;知觉学习;排球运动【作者】吕宁馨【作者单位】上海体育职业学院,上海 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420 引言知觉运动技能在竞技运动领域的认知规律已经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运动认知心理学也应运而生,其主要是用于研究运动技能表现认知规律的学科.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认知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交叉的重要性,其相关研究成为时下应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并最终发展成运动认知心理学一个应用心理学的新分支[1].运动认知心理学的定义最早由Williams 提出,并认为运动认知心理学是对运动员心理过程和记忆结构为主题的科学研究,目的是理解并优化运动员的个人和集体的运动过程[2].根据其外显的特点,运动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好素材是运动认知决策.运动决策是在快速对抗竞技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为了获得胜利,必须要在复杂的对抗比赛中,预判对手的动作输出结果并根据自我的预判合理输出对抗动作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3].运动认知心理学研究人员认为竞技比赛中的这种认知优势是在即时的运动情境中,大脑对存储的知识信息进行提取与重组,用于当前时空都极为紧迫运动任务的动态过程,其表现为运动决策的既快又准[4].这种认知优势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决定比赛获胜的一个关键因素;二是反映其认知技能水平.因此,获得知觉运动技能认知优势成为决定运动员知觉运动技能水平和获取比赛胜负的关键,也成了教练员和运动认知专家们追寻的目标.1 知觉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个体肢体操作的实施过程,也是生命体适应外界环境下动作表达活动的综合体现.体育运动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从不同角度对运动技能进行了诠释,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其含义非常有价值.在体育运动学领域中,运动技能常常指“人体通过学习,以最准确、耗时最短、最节省能量的达到既定目标的运动能力”[5].其实质是在大脑中枢指导下,完成特定时间和空间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协同配合过程.在神经科学领域中,运动技能是人体大脑神经中枢和神经网络系统对运动动作有控制的输出管理过程.其实质是神经系统的感知、信息加工和调控作用.在心理学领域中,运动技能把人体看成因为情绪、特质、应激等心理因素影响的综合体.其实质是运动技能受到内外心理因素调节与干预的影响.通过这主要的三个学科概念的界定后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对运动技能进可以更全面、更综合的理解.总之,运动技能不仅是外在动作展现,还是内在神经活动特征、情绪和应激干扰下内在和外在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的综合过程,更是主体与客体环境结合后的综合外在表现过程.因此,运动技能应该看作运动器官、脑神经系统和心理认知系统根据个体任务需要所表现出来的肢体、神经思维和心理对外在环境任务的运动动作适应和外在协同表达的过程[6].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绝对的运动技能和知觉技能都是不存在的,绝大多数的运动技能都是运动技能和知觉技能的综合体.运动认知心理学的科学家从“运动技能-知觉技能”维度出发对运动技能的特点进行了分类[7],见表1.表1 运动技能分类表运动技能知觉运动技能知觉技能运动能力占主导决策和运动能力相当认知决策占主导运动控制决定成绩决策和运动控制相当认知决策决定成绩跑步、投标枪排球、网球、手球象棋、跳棋2 排球专项运动的知觉训练知觉训练又称为知觉学习,其实质是通过专门化的知觉学习或训练途径获得专门化知觉技能的过程.在同场竞技对抗运动项目调查研究发现,有关知觉运动技能类运动项目的基础性和描述性相关研究较多,认知信息加工相关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较少[8].这些先期的研究目前还局限在少数运动项目上,所得结果也不完全一致.总之,关于排球运动知觉技能训练的作用,大多数的研究持肯定态度,少数研究认为提高作用不大[10].2.1 排球知觉训练的方法根据排球运动练习者所处的场合不同知觉学习主要有3种方法: 1) 实验室研究,录像知觉训练、知觉训练和提示后继动作、视频模拟技术进行知觉训练; 2) 现场研究,通过现场知觉学习和指导教师的现场针对性指导提高知觉能力; 3) 家中完成训练,已经证实了家中的排球运动知觉训练提高了练习者的知觉预测能力[11].2.2 排球运动员知觉训练的优势年龄研究表明排球运动员经过特殊训练,其决策技能在8~10岁就可以得到提高;还有研究认为运动员在12~14岁时进行认知训练较为适宜,这些学者认为运动员预测能力可能在青春期以后的成年早期形成,最新研究认为认知优势只有在15~16岁之后才能表现出来,并且形成稳定的认知优势[4].针对这几种矛盾的观点,科学家认为,排球青少年运动员早期训练主要是奠定技术基础,然后才可以逐步进行专项知觉和认知技能的训练,并且由于项目的不同,知觉预测优势发展的年龄规律也不同.2.3 排球运动知觉训练效果评价知觉训练评价多运用认知操作的反应时和准确率作为知觉训练效果的评定指标.由于知觉技能训练的复杂性,训练效益评价指标的敏感性较差,所以该领域评价指标的绩效考核仍然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局面[12].国内的排球运动认知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还认为,在排球运动知觉训练效果评价中将反应时、准确率、眼动指标、脑电和经颅磁等指标结合起来使用是完善知觉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重要环节,这同时也是深刻揭示排球运动知觉训练绩效形成规律的科学手段.3 排球运动专门化知觉训练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排球作为典型的知觉运动技能的同场竞技对抗项目,排球运动员具有优秀的知觉运动技能是比赛中克敌制胜的一个关键因素[10].比如快速、准确的预测对手发球、扣球、传球的进攻方法,又快又准地建立合理的应对策略等都是获得排球比赛胜利的核心因素.排球运动作为我国传统优势运动项目,目前相关研究还有待完善,未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排球专门化知觉训练进行研究.3.1 排球运动知觉技能获得的周期各种运动知觉学习获得认知技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但当前研究还不明确,从60分钟到10周或者更多的时间不等,这表明当前研究对于不同运动项目、不同年龄的排球运动认知技能发展的最佳水平获得还没有一致的观点.因此,对不同年龄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训练周期和训练频率应该统一实践标准,并通过大量的重复验证实验展开应用研究,才能真正建立知觉训练获得的年龄、项目和周期与训练效果的逻辑关系[13].3.2 排球运动员知觉技能选材按照经验论,知觉运动技能学习虽然是后天获得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先天认知的遗传因素影响,这种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还没有相关的研究获得实证.遗传的认知优势对后天认知技能的发展的作用是今后很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因为个体从小生长的环境引起跨文化影响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虽然已经有研究发现不同地域、人种知觉能力有差异,这种跨文化是否对知觉学习有影响还需要科学的实验进行验证.这在排球运动员的训练中也尤其值得重点关注,因为这可能与排球运动员的选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8-10].3.3 排球运动员知觉运动技能获得的内隐学习过程对知觉运动技能学习的获得途径,研究者一般认为是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综合作用.同时,也有很多学者认为知觉学习更倾向于内隐学习,并且认为不适的外显学习会影响知觉技能的获得,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还缺乏足够的证据[8].因此,在未来的排球知觉运动技能训练中应该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方案加以验证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排球运动员知觉运动技能获得中发挥的作用[14].3.4 迁移规律在排球运动员知觉训练中的作用排球运动员从知觉技能获得的知觉技能到参与排球比赛实践中的迁移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发现,知觉训练对排球运动员初学者的知觉技能水平提升很快,对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排球运动员提高的效果不明显[11].同时运动认知心理学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已经在实验室中测得的知觉技能提高是否与现实比赛中的认知技能水平的提高有迁移作用. 这种迁移规律和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所以未来相关主题的实验验证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运动认知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化研究.参考文献:[1] 张力为,任未多.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综述[J].心理学报,1995,27(4):386-394.[2] 威廉斯特拉勃.认知运动心理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张力为,译.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0(4):89-84.[3] 王洪彪.羽毛球练习者知觉运动技能部分特征研究:择性注意与工作记忆视角[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4] 周成林,刘微娜.竞技比赛过程中认知优势现象的诠释与思考[J].体育科学,2010,30(10)13-22.[5] Magill R A.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张忠秋,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5.[6] 董奇.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7]Nishitani N, Hari R. Temporal dynamics of cortical representation for action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0,97(2):913-918.[8]Ciuffreda K J, Wang B. Vision Training and Sports[M]. //Springer US: Biome d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in Sports, 2004(1):407-433.[9] Mann D T, Williams A M, Ward P, et al. Perceptual-cognitive expertise in sport: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2007, 29(4):457-478. [10]Afonso J, Garganta J, Mcrobert A, et al. The perceptual cognitive processes underpinning skilled performance in volleyball: evidence from eye-movements and verbal reports of thinking involving an in situ representati ve task[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2012, 11(2):339-345. [11] Afonso J, Mesquita I. Skill-Based Differences In Visual Search Behaviours And Verbal Reports In A Rep resentative Film-Based Task In Volleybal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 2013, 13(3):669-677.[12]Roca A, Ford P R, Mcrobert A P, et al. Identifying the processes underpinni ng anticip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in a dynamic time-constrained task[J]. Cognitive Processing, 2011, 12(3):301-310.[13]Casanova F, Garganta J, Silva G, et al. Effects of prolonged intermittent exer cise on perceptual-cognitive processes[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3, 45(8 ):1610-1617.[14]Afonso J, Garganta J, Mcrobert A, et al. Visual search behaviours and verbal reports during film-based and in situ representative tasks in volleyball[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14, 14(2):177-186.。
《体育原理》总结 之体育的本质
★第三章体育的本质【内容提要】谈谈体育的本质与体育的多种特性?(.........体育原理)........................2012....年体育原理)如何认识体育的多种特性与体育本质?(.................2014一、体育本质的概念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
..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的特征(4性):决定性、单一性、稳定性、隐蔽性。
★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从宏观上看,对体育本质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体育目标的确立、体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体育发展战略和各项体育方针、政策的确定,以及体育投入等。
从微观上看,体育本质的不同把握将直接影响正确体育观念的形成。
体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地通过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和文化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二、体育观的演变与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一)国外体育观概述1.古希腊时期:体育观比较原始。
包含身心两个方面教育的意思。
2.洛克“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从身心一元的角度认识体育。
3.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和自然体育对解除人们精神、身体上的束缚有进步的作用。
4.马克思所讲的体育,是指体力和智力的结合为核心的劳动者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组成部分,增强劳动者的体质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它不仅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而且最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手段。
5.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学者对体育的理解比较有共性。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方式之教育。
”6.到20世纪50年代,体育与运动教育开始分岔,20世纪60年代后,体育进入以人为中心的的发展历程。
体育本质不同于运动教育:体育不单单在于学会运动,还在于通过运动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增进人的健康。
................................................从国外体育观的发展看:多把体育看作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1)汇总
运动技能的分类
以动作任务的组织方式分类 (1):独立单个技能 (2):组合连贯技能 (3):周期性连续技能
动作技能的分类
动作技能的三种成分
人的三种能力
:一般智力含认知定向能 力和记忆加工能力。
知觉速度能力主要是解决 复杂性渐增问题的敏感性 有关的能力和解决信息加 工速度的能力。
运动能力主要是与动作速 度和准确性有关的能力。
相互关系及动作技能的涵义
动作技术是客观的,外在的, 是手段或表现形式。运动技能 则是通过技术加以表现的。运 动技巧是运动技能发展到高级 阶段,是高度熟练、自动化的 运动技能,是运动技术最完美 地表现形式。
运动技on):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 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它是活 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 机所激发。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体的 行为特征。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 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 。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 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列称之为动作技能,它在人类的生 产、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
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存在着协同 效应.
内在关系明显的材料更适宜外显 学习,而内在关系不明显的材料更 适宜内隐学习.
为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相互 作用达到最佳状态,针对学习材 料的难易程度,突出不同的学习 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复杂任 务时先应具备一个内隐知识基础, 然后再试图建立外显的任务模型。 在人类的学习和生活中,内隐学 习及其与外显学习的相互作用起 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一章运动技能的练习
不同练习方式组迁移阶段3种乒乓球发球得分示比较(夏忠梁,2014)。 30
五、练习变异性的实施
基于有利于技能的迁移原则,练习变异性的实施包括变换练习背 景和变换练习条件两类。 变换练习背景:技能本身是固定的,只能通过背景条件的变化来 促进技能的操作。包括周围的物理环境,如灯光、风力、建筑、 树木和空地等。如体操、射击、射箭等。 换练习条件:开放性技能的每一次操作都是不一样的。当人走在 水泥路面上时,每一次的运动特征会都会不一样的。练习中改变 调节变量如力量、速度等以体验更多的变异性,从而提高操作水 平。
对于大学生群体,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练习变异性 具有优势效应,但对于儿童的技能学习还存在不同观点。
26
儿童篮球动作技能习得阶段不同练习方式 组变异误差得分(夏忠梁,2014)
儿童篮球动作技能迁移阶段不同练习方 式组绝对常数误差得分(夏忠梁,2014)
27
2、 性别
性别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分组变量。关于变异性练习的性 别差异问题,目前有证据显示,变异性练习对女性比男性更 加有效。Catalano等(1984)研究表明,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 从练习变异性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男性被试似乎一点好处 都没有得到,因为所有的组间差异都是由女性引起的。对于 儿童也是这样,一年级的女孩要比一年级的男孩在练习变异 性中受益更多(Allen,1978)。
集中练习法(massed practice):指练习单元之间和练习尝
试之间的休息时间非常短的一种练习方法。休息间隔甚至比操 作技能所需时间还短。
分散练习法(distributed practice):指练习单元之间和练
习尝试之间的休息时间相对较长的一种练习方法。
6
实践教学中的集中和分散练习区分: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九章运动技能学习概述
17
五、动作程序理论
动作程序是指在执行动作前预先组织好的一系列动作指 令,它决定了技能性动作的基本细节,使人能够在没有反馈的 情况下完成动作,相当于中枢模式发生器。动作程序是一种以 记忆为基础的结构,控制着协调运动。动作程序形成的基础是 “开环控制”系统。 动作程序的两个重要概念:固有特征和可变参数。 动作程序理论还认为动作参量的变化越多,就越有利于掌握 技能。随着练习的增加,动作程序储存在长时记忆就越深刻, 在需要时就能够快速高效的提取。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
43
脑磁图(简称MEG):是一种最新的研究大脑活动的技 术,它通过对脑神经电流产生的微弱生物磁场的测量,而对 脑活动进行功能性成像。MEG 能够反映毫秒时间范围内的神 经活动变化,可以用它来进行人脑的动态行为。
MEG在躯体运动功能定位方面应用较多。
图9-15 癫痫患者MEG检查脑成像定位图
(一) 运动结果测量
1 误差值测量 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 其计算公式为
RMSE xiTi 2 n
目标
操作
常误(误差平均值)与可变误差(结果的一致性)
a:常误很小,但可变误差较大;b:常误很大,但可变误差较
小,稳定性高。动作的稳定性远比动作的偏离更重要
绩效变量 是指对动作的操作绩效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这些 因素的影响是即刻而短暂的,如注意、焦虑、疲劳等。
学习变量 是指对动作操作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对动作 操作能力的影响是相对持久的。如指练习或经验、观察或表象 等。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之道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之道王晋教授,1992年获得美国名校明尼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运动技能与运动心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坎纳绍州立大学(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终身教授,美国奥委会特邀运动心理学家,美国体育联合会(AAHPERD)研究院院士,西班牙国家足球训练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他曾应美国奥委会和中国足球协会邀请,主讲运动技能及运动心理专题;曾应邀为中国自由式滑雪空巧队提供技术和心理咨询服务,近期受邀为中国橄榄球队提供技能训练指导。
2014年4月,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FIT公司为他出版了《Applied Motor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体育运动中的应用运动技能学习》)一书,可以说这本书是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力作。
鉴于王晋教授在开放式运动技能领域具有的高深学术造诣,笔者在2013―2014年前往美国访学之际对他进行了针对这一专题的学术访谈,现将访谈整理予以发表,希望这篇学术访谈能推动我国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研究、教学与应用工作。
石岩:作为国际知名的运动技能学习专家,您长期从事运动技能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对国际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比较了解,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当今运动技能学习研究与应用的情况。
王晋:运动技能学习(Motor learning,也称Motor skill learning)在美国是受到相当重视的学科。
美国大学设置体育课程是为了培养体育老师、教练及其它和体育相关的专职人员,大学所设置的运动科学课程要按照美国最大体育组织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and Dance(AAHPERD),即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和运动协会所制定方针和政策来进行。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2014 (答案)
学校体育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体育课程编制过程就是对某一阶段的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2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3广义学习一般是个体以经验的获得来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的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活动。
√4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包括了一定的开发。
从这种意义上看,一切可能的体育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的特点。
√5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应注意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
√6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设置了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学生的健康行为不属于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内容。
× 7运动技术属于一种特殊的知识形态。
√8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9体育教研员和家长也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
√10体育教师、其他科任课教师、学校领导、社会与学生家长都支持和参与改革是新体育课程变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11体育价值观是人们在制定与实施学校体育时的态度与选择,常常表现为强调体育的某些功能,弱化或忽视某些功能。
(∨)12课余体育训练目标是预期通过对少数具有一定智力因素的学生的训练能得到的结果。
(×)13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映。
(× )14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是相同的。
(× )15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16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 )17学校运动会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竞赛活动。
其比赛的形式一般由多个运动项目组成,可以在不同时段进行。
()×18单项比赛的组织根据起比赛规模、竞赛规则和技能的难易,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9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显著特点是广泛性。
( ) ×20体育特长班是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讲义-动作学习与控制
• 依据动作起止的明确性,动作技巧可分为 • 不连续性的 (discrete)分立
• 具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 • 如踢球、投掷
• 连续性的 (continuous)
• 动作无明确的开始与结束 • 如跑步、游泳
• 串联性的 (serial)
• 将不连续的动作串联起来
• 依据环境稳定性的分类 • 开放式的动作技能 (open motor skill)
• 因为响应选择、响应程序需要注意,做两件 事时,这两个过程会被干扰。
6
2014/9/10
手机与车祸(注意问题)
• 一项研究,机动车事故的669人的电话记录, 24%的人在车祸前10分钟内使用过手机。
• 一项实验室内模拟驾驶的研究 • 被试使用手机时:忽视红绿灯2次以上;即使 正确反应,也比不打电话时慢。 • 使用免提电话和手机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 与听广播或唱片相比,打电话时忽略红绿灯 数量更多。
输入 刺激辨别 应答选择 应答编程
输出
预期
输入
刺激辨别 应答选择 应答编程
输出
预期的影响
• 如果可以预测,反应时间会更短 • 运动项目中普遍存在倾向性动作
• 若知道对手右侧投篮的可能小,你怎么办? • 流川枫和泽北 • 可从“估计获胜率”作出倾向性准备获益 • 判断正确,更快的动作 • 判断错误,更慢的动作,导致失败
外周视觉
中央和外周 无意识 无
它在哪里?(Where)
视觉与动作控制
以视觉为基础校准运动所需的时间
• 最小时间量:100-160ms • 如果肢体运动比最小时间还快,那么就不存在视
觉反馈。 • 整个运动处于开环控制,运动的准确性依赖 于准备阶段的质量。
• 例如:能否接到球,取决于时间。 • 若球速太快,或距离太短,不允许任何运动 修正。那么能否成功抓到球,取决于开始时 手的位置。
2014运动技能学原理(1)
一般动作程序理论
固有特征:相对时间、相对力量、各部分的顺序
和次序。(固定相对时间可以被看成一类动作区 别其他动作的特有“指纹”) 参数:随技能表现变化而变化的一般动作程序的 特征。完成某一技能时,必须附加在一般动作程 序的固有特征之中。 可变参数:一个快速工作的速度(快速踢球和慢 速踢球);动作幅度(写一大字和写一小字); 动作的力量(投网球入筐和投篮球入筐);动作 的轨迹(跳过一块砖和跳过一个栏架)。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假定有两种储存系统:再现图式和再认图式。再 现图式由反映最初条件、动作参数、反应结果等几方面之 间关系的储存信息所构成,这与亚当斯的知觉痕迹类似。 再认图式是在对给定的初始条件、情景结果和感觉序列等 已经经验过的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有了相应的动作的经 验后,按照这一图式,学习者能够预期任何给定动作结果 的感觉序列,起到控制反应动作的作用,这与亚当斯的记 忆痕迹相似。由此可见,图式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闭环 理论的修订和发展。这不仅能够解释当前研究材料中的一 些疑问,而且也能解释许多传统的研究结论。该理论的出 现表明,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从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行为主义 传统中分离出来,转而向认知理论靠近。
运动技能学原理
周家颖
相关概念
人的动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包括在人的整体活动之中。它是活 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觉的目的为特征,并且总是由一定的动 机所激发。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体的 行为特征。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 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 。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达到自动化的地 步。这种自动化了的动作系列称之为动作技能,它在人类的生 产、生活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隐学习的主要优势
员必须根据对手的技术和环境 的变化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 运动员在应激条件下的技能不 仅表明其水平的高低,还往往 决定着他们的成败。在把生手 练成行家的过程中,把外显学 习降低到最低效限度,练习者 就会较少地出现压力情境下的 技术中断情况。这是因为内隐 学习比外显学习抗干扰能力强。 (情急中的射门)
变换练习法在操作技能训练中的运用研究
企业导报2014年第14期作者简介:武任恒(1952-),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
胡玲慧(1989-),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心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年度硕士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YC2013-X57。
变换练习法在操作技能训练中的运用研究武任恒胡玲慧(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31)摘要:变换练习法成熟的理论基础及其经典的技能训练运用实验都证明了变换练习法在技能训练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将尝试探索变换练习法在职业操作技能学习与训练领域的运用,以期提升操作技能训练教学效果。
关键词:变换练习法;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运用操作技能(又称职业操作技能、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人们在活动中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善化了的动作方式[1],练习在职业操作技能完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升练习者职业操作技能水平的关键是如何高效地进行训练,提升练习效果,因此,职业操作技能训练方法的探索成为职业操作技能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
变化练习法(Variable Practice)是通过让学习者在一类动作学习的基础上体验多种动作组合方式或操作情境变化,优化练习曲线,在练习中让学生体验多种的动作方式,以助于技能学习的保持;助于提高完成新颖技能或动作的能力;助于提升练习者将已习得技能从练习环境迁移到实际操作环境的能力,帮助练习者“灵活应用”某一类动作的基本动作程序,创造性的表现丰富多彩的动作形式[2]。
一、变换练习法的理论基础变换练习法问世于17世纪的西方,其理论基础发展已比较成熟。
变化练习法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施密特(Schmidt,1975)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roy)、金泰尔(Gentile 1972,2000)的学习极端理论(Learningstages Model)和威廉姆巴廷(William Batting,1979)的情境干扰(Contexual Interference)效应。
运动技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美学原理
运动技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美学原理
运动技术服从的社会学原理主要是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指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趋势和规律。
在运动技术中,美学原理体现在人们对运动技术的表现形式、技术动作的优雅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追求和欣赏。
人们会对那些技术动作的表演具有美感的运动员或团队给予肯定,而对那些技术动作表现较差或缺乏美感的运动员或团队则会给予批评或不予关注。
因此,在运动技术中,美学原理可以起到引导和规范运动员技术表演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与动作控制
视觉优势:完成动作时,视觉有优先权,起着主要作
用。 视觉捕获. 光流(视觉流:当物体与人的视觉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时,这些光线就以各种角度在你的视网膜上流过,这 种由于相对运动产生的光线信息,叫视觉流。视觉虽 是一种外源性信息,但它可以提供本体感觉的信息, 被称为“视觉本体感觉”) 提供与物体接触的剩余时间;引导盯住动作目标。 维持身体平衡;对程序化的动作进行细微调节。
反馈技术的运用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供反馈。 ▼提供反馈的内容。(动作初期-中期-后期;提 供录像,描述性反馈与指示性反馈并用) ▼提供反馈的量度。(避免反馈信息超载;总结反 馈、平均反馈) ▼提供反馈的精度。(提高的反馈信息接近实际状 况的程度;为避免反馈依赖,提供的反馈信息不 能超出学术接受的程度) ▼通过反馈的频度。(“桑戴克效应定律”并不是 完全正确;即刻反馈与延迟反馈;渐退反馈)
动作学习迁移
概念:以前学会的技能,对新技能学 习或者在新的环境下操作该技能所 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 的,消极的或是没有影响的。 意义:学习迁移原理是教学课程设置 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一种传授知识的 方法,是完善操作系统的重要途径。 (技能学习的先后顺序:帮助提高 一个合乎逻辑顺序的技能学习方案; 指导练习方法;对训练有效性的评 估)
正迁移为何会发生
需求程序的相似性:这个假设种操 作情景所需的认知过程相似。 特定迁移加工理论:正迁移的发生是由于 二种技能在认知程序特点相似和操作背景 相似。 练习的特殊性原理:把学习与练习背景联 系起来(从实战出发)。
负迁移
当一个旧的刺激需要新的但
学习迁移
正迁移的评价实验
实验组-①练习技能A → 操作技能B A背景操作技能A → 在B背景下操 作技能 A 控制组-没有练习 → 操作技能B 没有练习 在B背景下操 作技 能A 如果实验组得分大于控制组,证明正迁移作用明显。 迁移百分数=实验组-控制组/实验组+控制组 ×100
正迁移为何会发生
追加反馈信息
外来反馈(extrinsic feedback):
指从外部获得的信息,如老师 与教练的指导,裁判的评分, 动作录像等。外来反馈可以被 控制,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时 机和形式提供外来反馈信息。
(augmented feedback) 与技能操作相关的感觉反 馈之外的附加信息。
固有(内在)反馈信息
情景与技能之间的相似性。一种假设认为:学习
迁移的发生是由于技能的构成或技能的操作情景 是相似的。另一种假设认为:学习的迁移是由于 技能要求的学习程序在数量和类型上相似。 技能与情景构成的相似性:其关键是相似部分由 什么构成?一种观点:相似的部分是看得见的技 能动作。第二种观点:相似部分与特定的协调动 力学理论相关,即与运动支配的动力学模式相关。 共同特征的要素原理:迁移的发生取决于二种技 能的相似程度以及操作背景的相似程度。
时候,就很容易学会用另一侧肢体来 完成动作。这种迁移名为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实验: 前测 实验干预 后测 优势侧肢体 X X 非优势侧肢体 X X X
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的意义:通过对某一侧的肢体进行锻炼,
使得另一侧肢体的操作技能也得到提高。 两侧迁移一般是非对称的,从优势肢到非优势肢 产生的迁移量要比从非优势肢到优势肢产生迁移 的量大。 两侧迁移的二种假设:一:一个人通过对某一肢 体进行锻炼,从而获得了“做些什么”以操作技 能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另一侧肢体 学习操作这种技能的开始阶段。二:通过对某一 肢体练习而获得一般运动程序的常量往往可以用 作对肢体进行技能操作的参数特征。
相似反应时,负迁移就可能 发生。负迁移发生的条件: 一:技能学习所形成的空间 位置改变。二:已经习得的 系列动作的时间结构(节奏 模式)改变。负迁移发生的 原因:一是因为技能学习所 形成的记忆表象。二是由于 认识模糊产生迁移。 负迁移是暂时的;负迁移可 以通过反复练习得到纠正。
两侧迁移
当学会了用右侧肢体操作某一动作的
都在是否成功;是否达到客观环境的目标。在动作学习过 程中,练习者不能得到足够的固有反馈时,教练的提示非 常重要。提示的时机和次数影响反馈结果。 操作认识(knowledge of performance):外来信息,如“你 的动作太慢,重心过高”,“注意动作节奏”。
外来反馈的作用
◆激发动机:利用反馈信息 激发动机。 ◆强化学习:利用反馈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 “正 强化”、“负强化”、“处 罚”;一个原则:间歇强化 优于持续强化,逐渐减少强 化次数。 ◆提供信息:提供相应信息, 促进学习。一个原则:不能 诱发“外来反馈”依赖,需 培养运动员自我的反馈调节 机制。
运动技能学原理
周家颖
反馈(feedback)
反馈是输出信息的一部分,而这部
分的输出信息,又返回到输入信息 中,通过伺服机构的调整,使再次 输出更加精确。
全部感觉信息
与动作有关的 动作之前得到的 通过动作得到的
与动作无关
固有(内在)反馈信息 (视觉、听觉、、触觉 本体感觉)
外来(追加)反馈信息 (结果认识 操作认识)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关于方向、空间
位置、速度和激活肌肉等动 作特征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 感觉信息。它是一个重要的 反馈来源,尤其在动作由闭 环控制系统控制时。本体感 受器(肌肉的仿锤体细胞、 高尔肌腱器官,关节感受器) 的作用:本体感觉影响运动 准确性;本体感觉影响动作 指令开始的时间;本体感觉 在躯体和肢体协调的各个方 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听觉、动觉、触觉
听觉:判断方向、距离、
空间位置等。帆船比赛时, 运动员利用船体划过水面 的声音判断速度。“前庭 器官”感受平衡与重力。 动觉:感受力量大小,如 帆船运动员维持身体平衡; 感知动作方式,如踢球。 触觉:感受力量,方位等。
外来反馈分类
结果认识(knowledge of results):外来的信息,如告诉学生
感觉信息分类系统
反馈信息分类
固有反馈(intrinsic feedback):
指动作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感觉 内在反馈信息(taskintrinsic feedback) 信息,可来自体外或体内的本 体感觉。人可以直接获得固有 技能操作时个体自然而然 反馈信息,而无需外部帮助。 获得的感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