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解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解析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在? 《柳毅传》李朝威
类 型
例
句
1, 在否定句中,代 古之人不余欺也。 词作宾语,宾语前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置。‚不‛、 宾 ‚未‛、‚毋‛、 忌不自信。 ‚莫‛等否定词
语 前 大王来何操? 置 2, 在疑问句中,疑 彼且奚适也? 问代词作宾语,宾 句 语前置。‚谁‛、
文言文 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文言特殊句式
•
•
• •
•
判断句 被动句
主谓倒置 宾语句前置句
倒装句 定语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
省略句
本考点的考向预测: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或单独 设置一个选择题,或结合文言文 翻译题来考查(主要)。
高考题展示
1、判断句。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 B )
A B C D 行将为人所并 视为止,行为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激于义而死焉
2、 ( D
A B C D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激昂大义 使不辱于诸侯 败秦师于崤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3、(
A B C D
A)
4、( A )
A B C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受制于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7,( C ) A 何以知之? B 未之有也。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弗之怠
8, ( A ) A 其间旦暮闻何物? B 君何以知燕王? C 莫之止也 D 未之多见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精要解析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主谓 、有些判断句, ”“也 全不用。 之间不用判断词 不用判断词, 之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 判断例如: 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 枭雄…… 刘备天下枭雄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王室之胄。 赤壁之战》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赤壁之战》 今臣忘国贱俘 至微至陋。 陈情表》 贱俘, 今臣忘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 总结:判断句的谓语常是名词或名词短语。 总结:判断句的谓语常是名词或名词短语。
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 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 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 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目盲, 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目盲, 善弹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善弹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 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 释之, 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 戒。”(《韩非子》) 韩非子》 1、没有什么(比)当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 、没有什么( 当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 没有人敢违背他。 没有人敢违背他。 2、现在有个在旁边说话的小人,所以撞他。 、现在有个在旁边说话的小人,所以撞他。
文言句式(完整版)
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完整版)文言句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的特点是句子结构简练明确,使用的词汇往往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一、主谓句式主谓句式是最基本的文言句式,也是其他句式的基础。
主谓句式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可以表达简单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 吾爱汝。
- 子欲何为?二、主谓宾句式主谓宾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宾语,用来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受事者。
例如:- 吾赐汝金币。
- 吾见子犹如见真龙。
三、主谓补句式主谓补句式是在主谓句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语,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动作的属性、状态或结果。
例如:- 吾为人帝。
- 彼宜君子。
四、主系表句式主系表句式是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构成,用来表达主语的属性、状态或身份。
例如:- 吾乃石破天。
- 吾今病矣。
五、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用来强调某一成分或改变语序。
例如:- 犹如骏马奔腾,君子忠义无边。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先。
六、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句子通过某种连接词或标点符号并列在一起,用来表示并列关系或对等关系。
例如:- 吾欲与子相约,共谋国事。
- 若非亲朋,谁肯帮助?七、状语从句句式状语从句句式是由一个从句充当状语,在主句中用来修饰动作的条件、方式、原因等。
例如:- 怀念往事,恨不能倒流时光。
- 知止而后行,可以保身修德。
以上是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形式。
穷函天之灵秀,无法尽数其妙。
> 注意:以上文言句式仅供学习参考,实际应用中请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写作目的恰当使用,并结合现代语言风格进行调整和适应。
文言文句式重难点详细讲解
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对否定判断,同学们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难点探析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如: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嚄唶宿将。
(《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人也,骂曰畜产,辱孰甚焉?(《后汉书•刘宽传》)例中判断很难辨认。
在翻译时要注意判断这类句子属于判断句,并译成判断句格式,加上判断词“是”。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3.用“是”表判断。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_百度文库
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否定句、疑问句、固定句式等。
详细分析如下:一、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定(状—中心词”。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下面分述之。
1.主谓倒装方法指导:主谓倒装即主语和谓语顺序颠倒,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为主语,“甚矣”是谓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又如:①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2.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就是把本来应在前面修饰中心词的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形成倒装。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在句中,“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又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在句中,“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
定语后置句一般有三种形式,其判断方法如下:⑴判断方法之一:中心语+定语+者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之少年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之人马甚众⑵判断方法之二: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无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⑶判断方法之三: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主要有两大类:(一)名词作谓语的句子。
(二)因果倒装句用“……者,……也”格式连接。
(一)名词作谓语的句子1.“……者,……也”格式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也”表判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5.用“非”“乃”“则”等帮助构成判断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是乃仁术也。
(孟子梁惠王上)③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6.无标志判断句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二)因果倒装句用“……(者),……也”格式连接。
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庖丁解牛)二、被动句(一)用“于”表示被动关系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二)用“见”“见……于……”“见于”来表示被动关系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暴见于王,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三)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关系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文固定句式类型总结
文言文固定句式类型总结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特定的句式结构。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固定的句式类型,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句式进行总结。
1. 主谓句:主谓句是最基本的句式类型,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一般在前,谓语在后。
例如:“天空明净,万物生长。
”这个句子中,“天空明净”是主谓句的例子。
2. 主谓宾句:主谓宾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等。
例如:“学生们认真听讲。
”这个句子中,“学生们”是主语,“认真听讲”是谓语,“听讲”是宾语。
3. 主谓宾补句:主谓宾补句是在主谓宾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宾语补足语。
宾语补足语用来补充说明宾语的特点或状态。
例如:“他把花儿摘红了。
”这个句子中,“摘红了”是宾语补足语,用来说明“花儿”的状态。
4. 并列句:并列句由两个或更多个具有相同地位的简单句或复合句通过并列连词连接而成。
并列连词可以是“和”、“与”、“或”、“而”等。
例如:“马跑得快,鸟飞得高。
”这个句子中,“马跑得快”和“鸟飞得高”是并列句。
5. 复合句: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构成。
从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例如:“他说他要去旅游。
”这个句子中,“他说”是主句,“他要去旅游”是从句。
总体来说,文言文的句式类型丰富多样,但在表达方式上相对固定。
掌握这些句式类型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一、“中心词+之+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无法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二、“中心词+定语+者”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这就是挑选出狭长形的桃核去雕刻的)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有些平时没准备工作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化一虫。
(《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以畏惧曹操的不利形势,就是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本纪》)(想要打听一个可以使臣秦国向秦国答复的人,也没找出)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晓得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了白衣,穿上白帽,给荆轲送别。
三、“中心词+之+定语”①位居庙堂之低,则弊其民;处江湖之离,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蚓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弱。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四、“中心词+定语”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身邺》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追随的女徒弟存有十来个……)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①缙绅而能够难于其志者,四海之小,存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
文言文句式例析
文言文句式例析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解析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解析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句式结构是其魅力所在。
本文将对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一、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句式结构是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加谓语加宾语。
例如,“吾爱尔”、“人民忍辱负重”。
二、并列句和分句结构文言文善于使用并列句和分句结构,通过连接词或者标点符号将两个或多个句子连接在一起,以使句子表达更加丰富。
例如,“春秋之后,少有闻之者也”,“孔子曰:赐也何敢望回?”。
并列句和分句结构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于句子的修饰和补充。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突出句子的重点。
例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四、假设句假设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结构,用来表示假设、推理或疑问的语气。
例如,“若非公国之言,请命驾马。
”五、递进句和转折句递进句和转折句是用来表达递进和转折关系的句式结构,在文言文中运用广泛。
递进句用来表达两个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例如,“前者有疾,后者有戚”。
转折句则用来表达两个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例如,“虽有其位,不得其情”。
六、比喻句和排比句比喻句和排比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
比喻句用来进行类比和比喻,以增强表达的力度,例如,“人谓太山深,可筑也;我独狂乎?”。
排比句则用来列举并对比一系列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以表达强烈的效果,例如,“仁者爱人,智者服人,勇者胜人”。
总之,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丰富多样,运用恰当可以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准确、优美。
熟悉并理解这些句式结构,对于研读和写作文言文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使其对文言文句式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与解释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A1.安 , 乎 (哉、也, )?怎么 , 呢?例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 )2.诚 , 则,如果 , 那么 ( 就 ), 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 自己 )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 (《谏》 )3.得以能够。
例 :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 )坟墓 (被重新安葬 ),在大堤之上 ( 立碑 )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 )4.独 , 邪 (欤、与、耶、哉、乎, )?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 , 吗 ?例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 (《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 (您的 )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 (这 )又是为什么呢 ?】 (《齐桓晋文之事》 )5.得无 , 乎 (耶、也 ,, )?表推测,恐怕 (大概 ), 吧 ?该不是 , 吧 ?例 : 日食饮得无衰乎 ?【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 (《促》 )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 )7.而况何况,况且。
例 :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臣虽然十分愚笨, (也 )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 ?】 (《谏》 )8.而已罢了。
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一、固定句式:夫(盖、盖亦、盖其)……也。
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关于战斗,那是因为勇气。
解析:此句式用于表达原因或理由,夫、盖、盖亦、盖其均为“因为”之意,也用于引起下文。
二、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知识丰富的人为友,都是有益的。
解析:此句式用于下定义,……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三、固定句式:……者,……之(者)也。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者,……之(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四、固定句式:……也,……也。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并列关系,……也,……也表示“……,……”。
五、固定句式:……,……,……,……。
例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终究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解析:此句式用于列举,……,……,……,……表示“……,……,……,……”。
六、固定句式:……,……,……,……,……。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应当厚德载物。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七、固定句式:……,……,……,……,……,……。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汉语的壮丽画卷。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及例句分析
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结构及例句分析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
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
“何……之有”可译为“有何……”。
“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
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
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
如:(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二、标点辨析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研究者根据现代的标点规范为其加上标点,以便于大家学习和研究。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相关知识梳理]古代汉语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但在古代汉语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1. 主语后用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 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有时省去者”,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有时省去也”,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 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即“,为(是),,'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用乃”即”贝尸皆”必”耳“'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又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亍”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在动词前面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有时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且为所虏。
(〈〈鸿门宴》)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 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亍”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4. 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解析
文言文句式大全一、倒装句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 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②介宾倒装例: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③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④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⑤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呢⑥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二、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 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 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是” 的区别。
4.用“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用“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无标志被动句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⑶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⑷帝感其诚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 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 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文言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句式
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存在差别。 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 很正常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事、物、情况、原因作出 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 类型: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夫战,勇气也。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为”“为……所……”“……为所” 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用“为”“为……所……”“……为所” 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名词意动
吾从而师之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 1.目吴会于云间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四美具,二难并 4.襟三江而带五湖
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
1.目吴会于云间 (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3.四美具,二难并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 宾语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 宾语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族秦者秦也
(七)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 语怎么样,经常可以翻译为:
“把------当作(看作)------” “以------为------” “认为(觉得)------怎么样”
A.形容词意动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渔人甚异之 于其身,则耻师焉
A.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 将军身被坚执锐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四美具,二难并
B.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后带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 素善留侯张良 Fra bibliotek毫不敢有所近(五)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六)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 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 使令式的内容。
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鼓)而竭
C.用“之”或“是”把宾语 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C.用“之”或“是”把宾语 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⑵夫晋,何厌之有? 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D.介词宾语的前置。
一言以蔽之。
D.介词宾语的前置。
一言以蔽之。
3、 定语后置
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吾孰与城比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F、何为……?(为什么……?) 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
A、何……哉(也)?(怎么能……呢?)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何……为?(……为什么呢?) 何辞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4.襟三江而带五湖 (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 5.屈贾谊于长沙 6.窜梁鸿于海曲 7.宾主尽东南之美
说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词语:
5.屈贾谊于长沙 (形容词使动,使······屈居) 6.窜梁鸿于海曲 (动词使动,使······窜逃) 7.宾主尽东南之美 (形作名,俊杰)
⑶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⑷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⑸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 (4) ……者也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 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夫战,勇气也。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⑶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⑷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⑸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 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未辞也,为之奈何?
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
⑷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
⑸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
文言文中是很多的。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省略量词。
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2.用“见”“见…于…”“受…于…” 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用“见”“见…于…”“受…于…” 表被动。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 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
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 动、名词使动。
A.动词使动
活 项伯杀人,臣 之 却匈奴七百余里
斗 外连横而 诸侯 朝 序八州而 同列
B.形容词使动
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 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 状态。
春风又绿江南岸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足以荣汝身
C.名词使动
高二语文 必修五 第二单元
文言文复习
主讲:田曲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第7课翻译: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臣子因命运坎坷,小时候就遭遇到 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弃我而 死去。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 孑立,形影相吊。
F、安……哉(乎)?(哪里……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G、不亦……乎?(不是……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H、……非……欤?(……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 I、顾……哉?(难道……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J、独……哉?(难道……吗?)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四)形容词活用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 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美哉,少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