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试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试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试题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一、《桃花源记》语段检测阅读以下语段,答复以下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 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2.给画线处填上适宜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阡陌交通 B.无论魏普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落英缤纷 4.选出以下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项( ) A、悉如外人咸来问讯 B、屋舍俨然便舍船,从口入 C、武陵人捕魚为业一一为具言所闻D、问今是何世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选出加线字的意义有错的一项( )A.便要还家(要:邀请) B、鸡犬相闻(闻:听见)C.土地平旷(旷:空阔,宽阔)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 6、以下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四个 7、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4)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译文: 8、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比照 9.第2段中,作者是从、和等三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的生活状况和的精神状况,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和。

初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下面是一份初二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春秋大夫,知六政,行则国除,不行则国令。

从言原生,和则天应,不和则天杀,共为名宰。

议者之道,必去难得,明辨是非,言论譬资。

是以论乎说诡者,诡者无聪明,不达于道。

凡治国者,条理之人也。

问题:1.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什么?2. 从言原生的意思是什么?3. 诡者为什么无聪明?答案:1.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春秋时期的大夫的职责和要求,以及治国的原则。

2. 从言原生指的是听从各方面的意见,并能适应和解决问题。

3. 诡者无聪明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思维,无法理解和遵循道德原则。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太宗自即位以来,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隆盛。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仁义之道,为太宗的治国之本。

他非常重视人民的生活和福祉,任人唯贤,推行慈爱政策。

他还注重道德教育和礼乐文化的传承,使得国家风清气正。

另外,太宗还重视外交政策,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使得中国的声誉在世界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问题:1.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哪位君主?2. 太宗的治国之本是什么?3. 太宗如何提升了中国的声誉?答案:1.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某位历史上的君主,具体名称未提及。

2. 太宗的治国之本是仁义之道,推行仁政和重视人民的福祉。

3. 太宗提升了中国的声誉是通过积极开展外交政策,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回答,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多加练习和掌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特点和技巧。

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docx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docx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 巘或巚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 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2. 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 6 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4.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 3 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 分)(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 分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3 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晓雾将歇()(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 3 分)(1)沉鳞竞跃 .译文:(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4. “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 分)5. 填空 .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 __________之美” .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五)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势竞上()② 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4.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5.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6.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7.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文中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妾妇之道()(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居天下之广居()(4)无违夫子() 5)得志,与民由之()(6)往送之门,戒之曰() 7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3.翻译下面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4. 简答题 .(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2.(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词语 .(1)发于畎亩之中:()( 2)举于市:()(3)空乏其身:()(4)行拂乱其所为:()(5)人恒过:()()(6)而后作:()( 7)而后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曾益其所不能:()( 11)衡于虑:()( 12)法家拂士:()2.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简答题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想要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2.(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4.(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6.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4. 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5.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 (3 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6.. 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八)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用“ / ”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 .(1)天子且至且:()(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谢:()(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曩:()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3分)(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可将士目中无人.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5. 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6. 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二)1.1.( 1)“阙”通“”缺,空缺;( 2)即使;( 3)凭借或依靠;( 4)平息或停止2.A3. ( 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2.(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4.B3.5.( 1)湍急、清澈;4.(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5.(3)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 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6.(三)(四)7.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2. ( 1)遂:于是,就(2)寝:睡觉③但:只(4)消散(5)欣赏9.3. (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1.4. 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12.5.(1)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3.(2) 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意思对即可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4.(五)15.1. 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③却(可是,但是)④通(同)“返”,返回⑤遮蔽(遮住,遮掩)16.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17.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18.1.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4.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或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5.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5.6.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6.7.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7.(六)《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9.1.(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11.2. ( 1)方法(2)这,这样的人;能够(3)居住(4)违背12.(5)得到、实现(6)训导(7)谨慎13.3. ( 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14.(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15.4.( 1)“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6.(2)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8.1. ( 1)被任用;( 2)集市;( 3)财资缺乏;(4)扰乱;( 5)常常;( 6)犯错误;19.(7)有所作为;(8)了解、明白;(9)在国内;( 10)在国外;(11)匹敌、相当;20.(12)同“增”,增加;(13)同“横”,梗塞、不顺;(14)同“弼”,辅佐21.2.C22.3.D23.4.人恒过,然后能改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用自己的话概括:知错就改,坚强、积极的面对生活,同时也要有英明的国君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24.(七)25.1. ( 1)苦于(2)顽固26.2.( 1)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27.(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28.3.D29.4. 嘲讽、怀疑语言、动作30.5. ( 1)意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31.(2)情感上的不同点,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32.6.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 . 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 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 . ⑤有志者事竟成 .33.(八)34.1.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 介胄之士不拜 / 请以军礼见 .2.( 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35.3.( 1)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36.(2)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11/124.C (并没有体现将士们目中无人)37.5. 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38.6.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39.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40.评论列表12/12。

最新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最新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⑵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曰,何坐?曰,坐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缚者曷为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字注音。


了.不悲


2.解释加点的字。 子敬俱.病笃 语时了.不悲 便径.入坐灵床上
而.子敬先亡 便索.舆来奔丧 弦既.不调
何.以.都不闻消息 子敬素.好琴 因恸绝.良久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因恸绝良久
②.月余亦卒
③.子敬素好琴
④.便径入坐灵床上
⑤.便索舆来奔丧
⑥.此已丧矣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 而是妙趣横生地说: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 义之路,简称马路。”记者又问: “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 谈,可是, 在这样的外交场合, 又不便回绝, 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两个! 一个男厕所, 一个女厕所。 ” 答:

最新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5篇

最新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5篇

最新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5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文学知识填空。

1、本文选自《 》。

晏婴,春秋后期齐国著名 家。

二、给加点字注音。

 诣( ) 枳( ) 曷( ) 缚(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⑴晏子将使楚( )⑵习辞者( ) ⑶何坐 ( ) ⑷坐盗 ( ) ⑸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⑹齐人固善盗乎( )⑺叶徒相似 ( ) ⑻其实味不同( ) ⑼所以然者何( )⑽圣人非所与熙也( )⑾寡人反取病焉( ) ⑿晏子避席对曰( )⒀为其来也 ( ) ⒁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四、翻译句子。

⑴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⑵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⑶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⑷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5)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五、课文内容理解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3、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课外】晏子谏因鸟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日:“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

语文专题复习(一)——课内文言文复习《三峡》练习题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 自: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C. 朝: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 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哀转久绝.2. 下面意思和“春冬之时”中的“之”相同的是()A.吾妻之美我者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公将鼓之D. 荆之地方五千里3.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是()A.文章先写山是为下文的水蓄势,水以夏季为盛,故放在四季之首来写。

B.无论是文中急宣王命的人,还是文末引用的渔者歌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绝巘多生怪柏”中柏树之所以奇形怪状是因为此地的柏树品种不好。

D.文章第三段从色彩、动静等方面描绘出春冬三峡的美丽有趣。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三峡》练习题21. 下面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B. 属: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和:至若春和.景明地利不如人和.D. 临:把酒临.风临.溪而鱼2.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之:春冬之.时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 其: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 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 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千里不敢易也3.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是()A.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内部文件禁止复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内部文件禁止复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 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 石青糁之4. 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 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初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B. 不亦说乎(说:高兴)C. 温故而知新(故:旧的)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识)2. 以下句子中,属于倒装句式的是()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并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些年龄阶段?请列举出来。

2. 孔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简要说明。

答案:一、选择题1. D2. C二、填空题1. (1)必有我师焉(2)四十而不惑三、翻译题1. (1)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孔子说:“看到贤人就想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

”四、简答题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只是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如果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变得危险。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通过思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的思考。

五、阅读理解1. 孔子提到的年龄阶段有: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

初二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一、通假字积累- “便要还家”中“要”通“邀”,邀请。

- “日光下澈”中“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词-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例如“阡陌交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 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今义:男子的配偶。

- 小生- 古义:年轻人。

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三、一词多义1. 之- 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 具答之(代词,指代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处处志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 乃记之而去(代词,指代小石潭的景色)- 心乐之(代词,指代水声)-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之(往,到)2. 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全石以为底(当作)-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四、重点实词解释- 缘溪行(沿着)- 落英缤纷(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欲穷其林(尽,走到尽头)-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篁竹(竹林)- 水尤清冽(格外;清凉)- 全石以为底(整块)- 卷石底以出(弯曲)五、特殊句式1. 省略句-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省略主语和宾语)- (我)以其境过清,(我)不可久居。

(省略主语)2. 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六、重点句子翻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翻译:(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八年级【下】课 内 文 言 文 练 习 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课 内 文 言 文 练 习 题及答案

课内文言文练习题(每课时40分钟)《马说》01《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02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

03 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

②。

③。

04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什么地方?①。

②。

③。

05《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06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

②。

③。

07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

08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曰:“!”09《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10《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11《马说》的主旨是:?。

12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13 这篇文章采用的写法。

14伯乐比喻;千里马比喻;食马者比喻。

《陋室铭》练习题01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1)水不在深,。

(2),草色入帘青。

(3)斯是陋室,。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文言文初二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初二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初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之乎者也D. 此之谓失其本心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而C项中的“之”为助词,用于句中。

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为政》。

二、填空题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______的名言。

答案:范仲淹。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答案:《郑风·子衿》。

三、翻译题1. 翻译下列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 翻译下列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四、简答题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他把国家的兴亡、人民的疾苦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答案:崔颢。

2. 诗中“黄鹤楼”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答案:武汉市。

3. 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积累,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试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试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试题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一、阅读以下段落并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当森林缺水时,你会看到一座山。

这座山有一个小口,仿佛有光,你放弃了船,从口中进入。

起初,他很狭隘,后来认识了很多人。

走了几十步后,他突然清醒了。

,,凉田美池有桑树和竹子的一个属。

田野里车水马龙,鸡和狗都能听到彼此的声音。

其中,男人和女人穿着像局外人。

黄头发下垂,很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桃花源》的作者,中国(王朝)著名诗人。

2.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无论是魏璞还是他的妻子,城里的人都是在绝望中来到这里的。

选择以下几组句子,它们的意思与添加一些单词的意思相同。

A.像外人一样询问信息B.房子就像放弃一艘船,从嘴里进入C.武陵人被抓是为了生意。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d、问今是何世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选出加线字的意义有错的一项()a、然后你必须回家(邀请)B.鸡和狗(闻:听)c.土地平旷(旷:空阔,宽阔)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属于)6、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一些习语来自这篇文章。

请写四个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由于云的祖先避免了秦朝的混乱,他们带领妻子和城里人陷入了这种绝望的境地。

(word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word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阅读(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⑵濯清涟而不妖.()⑶香远益.清()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⒉.翻译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⒊选文第1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5、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因为它。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⑴为.宫室、器皿、人物()⑵中轩敞者为.舱()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⑷高可二黍许.()⒉翻译下面句子:⑴尝贻余核舟一。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篇目及重点知识。

- 实词积累。

- “缘溪行”的“缘”,沿着。

例如“缘木求鱼”中的“缘”也是这个意思。

- “落英缤纷”的“缤纷”,繁多而杂乱的样子。

- “欲穷其林”的“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

- 虚词用法。

- “之”的用法较多。

“忘路之远近”中的“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渔人甚异之”中的“之”,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处处志之”中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 文章主题与结构。

- 主题: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结构: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可分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五个部分。

- 实词理解。

- “水尤清冽”的“冽”,凉。

注意和“清洌”(水清)的区别。

- “卷石底以出”的“卷”,弯曲。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的“可”,大约。

- 虚词。

- “以”,“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因为。

- “其”,“其岸势犬牙差互”中的“其”,代词,指代小石潭。

- 描写手法与情感表达。

- 描写手法:文中综合运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的手法。

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是移步换景,描写潭中鱼时“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则是定点特写。

- 情感:作者先写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后写周围环境的凄清,表达了被贬后孤寂、凄凉的心境。

- 重点实词。

- “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在。

- “略无阙处”的“阙”,通“缺”,中断。

- “重岩叠嶂”的“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 虚词。

- “虽乘奔御风”中的“虽”,即使。

- “则素湍绿潭”中的“则”,就。

- 景物描写特点。

- 按照季节顺序描写三峡景色。

夏季江水浩大湍急,春冬之时景色清幽秀丽,秋季则显得凄清萧瑟。

文章抓住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描绘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 实词。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古诗重点复习题加答案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古诗重点复习题加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能力测试(一)《桃花源记》一.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7)无论..邑人来..魏晋。

()妻子此绝境..为外人道也!()..(()不足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邑人来此绝境 C、.. B、率妻子无论..作食..魏晋 D、设酒杀鸡⒌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3)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时特意“处处志之”,而后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这是为什么?二.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3.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4.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5.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6.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7.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8.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9.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10.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一)1.详细类整齐的样子邀请竟然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等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日光下澈.( )(4)以.其境过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八年级课内文言文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5.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3)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晓雾将歇(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沉鳞竞跃.译文:(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5.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五)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下列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4.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5.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6.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7.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文中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妾妇之道( )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3)居天下之广居( ) (4)无违夫子( ) 5)得志,与民由之()(6)往送之门,戒之曰() 7)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3.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4.简答题. (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2.(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词语.(1)发于畎亩之中:()(2)举于市:()(3)空乏其身:()(4)行拂乱其所为:()(5)人恒过:()()(6)而后作:()(7)而后喻:()(8)入则无法家拂士:()(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曾益其所不能:()(11)衡于虑:()(12)法家拂士:()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简答题.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想要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2.(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4.(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5.6.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4.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5.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6..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八)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1)天子且至且:()(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谢:()(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曩:()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描写文帝劳军这一场面,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B、选文开头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的情况,为下文写文帝在细柳营遭遇到的情况作铺垫.C、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可将士目中无人.D、选文末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5.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6.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二)1.1.(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2.A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2.(2)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4.B3.5.(1)湍急、清澈;4.(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5.(3)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6.(三)(四)7.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2.(1)遂:于是,就(2)寝:睡觉③但:只(4)消散(5)欣赏9.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1.4.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12.5.(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3.(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4.(五)15.1.①凭依(或:凭借、依仗)②美丽(若答“友好”也可给分)③却(可是,但是)④通(同)“返”,返回⑤遮蔽(遮住,遮掩)16.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17.②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18.1.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或: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5.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5.6.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6.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 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7.(六)《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9.1.(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10.(2)是/ 焉得为/ 大丈夫乎11.2.(1)方法(2)这,这样的人;能够(3)居住(4)违背12.(5)得到、实现(6)训导(7)谨慎13.3.(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14.(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15.4.(1)“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6.(2)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8.1.(1)被任用;(2)集市;(3)财资缺乏;(4)扰乱;(5)常常;(6)犯错误;19.(7)有所作为;(8)了解、明白;(9)在国内;(10)在国外;(11)匹敌、相当;20.(12)同“增”,增加;(13)同“横”,梗塞、不顺;(14)同“弼”,辅佐21.2.C22.3.D23.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概括:知错就改,坚强、积极的面对生活,同时也要有英明的国君和辅佐君主的贤士.24.(七)25.1.(1)苦于(2)顽固26.2.(1)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27.(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28.3.D29.4.嘲讽、怀疑语言、动作30.5.(1)意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31.(2)情感上的不同点,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32.6.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33.(八)34.1.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1)将要(2)规定(3)告知(4)先前35.3.(1)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36.(2)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4.C(并没有体现将士们目中无人)37.5.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38.6.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39.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40.评论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