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合集下载

运动控制系统试卷A答案

运动控制系统试卷A答案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试卷(A 卷)答案第1篇 直流调速系统(6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 运动控制系统由电动机、功率放大与变换装置、控制器及相应的传感器等构成。

2. 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磁链控制与转矩控制同样重要。

3. 生产机械常见的三种负载是恒转矩负载、恒功率负载和平方率负载。

4. 某直流调速系统电动机额定转速1430/min N n r =,额定速降115/min N n r ∆=,当要求静差率30%s ≤时,允许的调速范围为5.3,若当要求静差率20%s ≤时,则调速范围为3.1,如果希望调速范围达到10,所能满足的静差率是44.6%。

5. 数字测速中,T 法测速适用于低速,M 法测速适用于 高速 。

6. 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转速控制的要求有 调速 、稳速和加减速 三个方面。

7、直流电机调速的三种方法是:调压调速、串电阻调速和弱磁调速。

8、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为电流上升阶段、恒流升速阶段和 转速调节三个阶段。

9. 单闭环比例控制直流调速系统能够减少稳态速降的实质在于它的自动调节作用,在于它能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电枢电压,以补偿电枢回路电阻压降的变化。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R 、ACR 均采用PI 调节器,其中ACR 所起的作用为( D )。

A 、实现转速无静差B 、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C 、输出限幅值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D 、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2、典型I 型系统与典型II 型系统相比,( C )。

A 、前者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均优于后者B 、前者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不如后者C 、前者跟随性能好,抗扰性能差D 、前者跟随性能差,抗扰性能好3、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对下列哪些扰动无克服能力,( D )。

A 、电枢电阻B 、负载转矩C 、电网电压D 、速度反馈电位器4、下述调节器能消除被控制量稳态误差的为( C )。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一、设计背景和目的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许多场合具有重要作用。

本设计旨在加深对运动控制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系统概述不可逆直流PWM双闭环调速系统主要包括电流反馈环和速度反馈环。

电流反馈环主要用于控制电流,速度反馈环则主要用于控制转速。

通过两个环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三、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由功率电路、控制电路、检测电路和驱动电路组成。

功率电路包括PWM逆变器和整流器,用于实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输出电压。

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器和算法,用于实现对电流和转速的反馈控制。

检测电路包括电流检测和速度检测,用于实时监测电流和转速。

驱动电路包括PWM驱动器和H桥驱动器,用于驱动电机旋转。

2.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流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的实现。

电流控制环通过比较实际电流与设定电流的差值,运用PI(比例积分)控制算法调节PWM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速度控制环则通过比较实际速度与设定速度的差值,运用PI控制算法调节PWM驱动器的占空比,以实现对转速的精确控制。

两个环路之间采用串联连接,电流控制环作为速度控制环的内环,以实现对电流和转速的高效控制。

四、测试与分析1.测试方法为验证本系统的性能,需要进行电流控制环测试和速度控制环测试。

在电流控制环测试中,设定电流值,观察实际电流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在速度控制环测试中,设定转速值,观察实际转速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

2.结果分析通过测试,可以发现本系统在电流控制环和速度控制环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电流控制环测试中,实际电流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跟踪误差较小。

运动控制系统思考题参考答案

运动控制系统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思考题:2-1直流电动机有哪几种调速方法?各有哪些特点?1.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特点:电枢回路的电阻增加时,理想空载转速不变,机械特性的硬度变软。

反之机械特性的硬度变硬。

2.调节电源电压调速特点:电动机的转速随着外加电源电压的降低而下降,从而达到降速的目的。

不同电源电压下的机械特性相互平行,在调速过程中机械特性的硬度不变,比电枢回路串电阻的降压调速具有更宽的调速范围。

3.弱磁调速特点:电动机的转速随着励磁电流的减小而升高,从而达到弱磁降速的目的。

调速是在功率较小的励磁回路进行,控制方便,能耗小,调速的平滑性也较高。

2-2简述直流PWM 变换器电路的基本结构。

IGBT,电容,续流二极管,电动机。

2-3直流PWM 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特征是什么?直流电压2-4为什么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比V-M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动态性能?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比V-M系统开关频率高,电流容易连续,谐波少,电动机损耗及发热都较小;低速性能好,稳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宽;若与快速响应的电动机配合,则系统频带宽,动态响应快,动态抗扰能力强;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损耗小,当开关频率适中时,开关损耗也不大,因而装置效率较高;直流电源采用不控整流时,电网功率因数比相控整流器高。

2-5在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中,当电动机停止不动时,电枢两端是否还有电压?电路中是否还有电流?为什么?电枢两端还有电压,因为在直流脉宽调速系统中,电动机电枢两端电压仅取决于直流。

电路中无电流,因为电动机处已断开,构不成通路。

2-6直流PWM变换器主电路中反并联二极管有何作用?如果二极管断路会产生什么后果?反并联二极管是续流作用。

若没有反并联二极管,则IGBT的门极控制电压为负时,无法完成续流,导致电动机电枢电压不近似为零。

2-7直流PWM 变换器的开关频率是否越高越好?为什么?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太高的话可能出现电容还没充完电就IGBT关断了,达不到需要的输出电压。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_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化10—3学号**********姓名王韶雨指导教师李铁鹰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设计名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班级自动化10—3学号**********姓名张浩宇指导教师李铁鹰目录一、设计任务 (2)1、设计对象参数 (2)2、性能指标 (2)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3.1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2)3.2控制电路的设计 (2)二、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3)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 (3)2、整流变压器参数的计算 (3)3、整流器件的保护 (4)4、平波电抗器参数的计算 (4)5、触发电路的选择 (4)三、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原理图设计 (5)1系统的组成 (5)2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6)3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设计 (6)3.1获得系统设计对象 (8)3.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6)3.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11)四、系统起动过程分析 (16)一、设计任务1、设计对象参数(1)P nom=30KW (2)U nom=220V (3)I nom=136A(4)n nom=1460r/min (5)R a =0.2Ω(6)R Σ=0.6Ω(7)C e=0.2 v.min/r (8)RΣ=0.18Ω(9)K S=42(10)T oi=0.002 s (11)T0=0.01 s (12)λ=1.5(13)U*nm=8 V (14)U*im=8 V2、性能指标σi≤5% σn≤10%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3.1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2)整流变压器参数的计算(3)整流器件的保护(4)平波电抗器参数的计算(5)触发电路的选择3.2控制电路的设计(1)建立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2)电流调节器的设计计算(3)转速调节器的设计计算二、电力拖动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的设计1、整流电路和整流器件的选择目前在各种整流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中阴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体管(VT1,VT3,VT5)称为共阴极组;阳极连接在一起的三个晶体管(VT4,VT6,VT2)称为共阳极组。

《运动控制》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运动控制》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运动控制》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下述调节器能消除被控量稳态误差的为(C)。

A比例调节器 B 微分调节器 C PI调节器 D PD调节器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ASR、ACR均采用PI调节器,期中ACR所起的作用为(D)。

A 实现转速无静差B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C输出限幅值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D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3、采用PI调节器的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B )。

A调节器放大系数 B给定电压 C负载 D以上说法都不对4、某闭环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1500~150r/min,要求系统的静差率2%s ,那么系统允许的静态速降是( A )。

A 3.06r/minB 4r/minC 4.13r/min D以上结果都不对5、在可逆运行系统当中,抑制瞬时脉动环流措施为( A )。

A 采用均衡电抗器B 采用平波电抗器 C采用α=β配合控制 D以上说法都不对6、适用于高速段数字测速的方法为(A )。

A M法B T法C M/T法D F法7、在桥式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当中,镇流电阻的作用是( C )。

A 限流B 分压C 抑制泵升电压D 以上说法都不对8、在伯德图上,截止频率越高,则系统的(B)。

A 稳定性越好B 快速性越好C 稳态精度越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9、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属于如下哪种类型?(C )A电磁功率回馈型 B 转差功率回馈型C转差功率不变型 D 转差功率消耗型10、如下几种变频调速方法中,哪种控制方式的异步机机械特性是一条直线?()A 1g E f =常数B 1s U f =常数C 1s E f =常数D 1r E f =常数 11、不属于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的是(。

DA 增加整流电路相数B 采用多重化技术C 设置平波电抗器D 设置环流电抗器12、 输入为零时输出也为零的调节器是(A )。

A P 调节器B I 调节器C PI 调节器D PID 调节器13、在同样的负载扰动下,闭环系统的转速降落cl n 与开环下的op n 之比为( D )。

最新版PWM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最新版PWM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期中作业——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专业:自动化班级:1102班姓名:鱼*学号:**********日期:2014年05月27日设计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1.已知参数:某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采用桥式可逆pwm变换电路供电。

(1)直流电动机:U nom = 220V, I nom = 136A, n nom = 1460r/min,电枢电阻Ra=0.2Ω,允许过载倍数λ= 1.5;(2)电枢回路总电阻:R= 0.5Ω;(3)电枢回路总电感:L= 10mH;(4)电动机轴上的总飞轮力矩:GD2= 22.5N·m2;设计要求:电流超调量σi≤5%,转速无静差;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转速超调量σn≤10%.目录一、引言 (4)二、整体设计思路 (4)三、系统构成和原理 (4)四、各电路设计模块 (5)1.PWM主电路设计--桥式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 (5)2.控制电路--基于SG3525为核心构成的控制电路的设计 (7)3.电流环的设计 (9)4.转速环的设计 (12)5.给定的设计 (15)6.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15)7.电动机电源设计 (16)8.转速检测电路设计 (16)9.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16)10.驱动电路设计 (17)11.保护电路设计 (17)五、仿真结果截屏显示 (18)六、参考文献 (21)七.电气原理图 (21)八.设计心得总结 (22)一、引言在电气时代的今天,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流电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电机,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直流电机的控制和测量方法,对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节约能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电机调速问题一直是自动化领域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

不同领域对于电机的调速性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调速方法有着不同的应用场合。

通过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已经深刻的体会到闭环控制系统要优于开环控制系统,然而更深入的学习我们又了解到电流-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是静、动态特性优良、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其性能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1. 设计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2. 设计任务已知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如下:1)直流电动机:160V、120A、1000r/min、C e=r,允许过载倍数λ=2)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 s=303)电枢回路总电阻:R=Ω4)时间常数:T l=,T m=,转速滤波环节时间常数T on取5)电压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给定电压均为10V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并用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给出仿真结果;系统要求:1)稳态指标:无静差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σi ≤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超调量σn ≤10%3. 设计要求根据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理论,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步骤如下:1)设计电流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将电流环校正成典型I型系统;2)在简化电流环的条件下,设计速度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将速度环校正成典型II型系统;3)进行Simulink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4.设计内容1 设计思路:带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由于它能够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电枢电压,以补偿电枢回路电阻压降的变化,所以相对开环系统它能够有效的减少稳态速降;当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使用带比例放大器时,它依靠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的,因此是有静差率的调速系统,而比例积分控制器可使系统在无静差的情况下保持恒速,实现无静差调速;对电机启动的冲击电流以及电机堵转时的堵转电流,可以用附带电流截止负反馈作限流保护,但这并不能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按反馈的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基本量基本不变,采用电流负反馈就应该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另外,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用一个调节器综合多种信号,各参数间相互影响,难于进行调节器的参数调速;例如,在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中,同一调节器担负着正常负载时的速度调节和过载时的电流调节,调节器的动态参数无法保证两种调节过程均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按照电机理想运行特性,应该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达到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有转速反馈,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就在于当负载电流小于最大电流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要作用,当电流达到最大值时,电流负反馈起主要作用,得到电流的自动保护;2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a.系统电路原理图图2-1为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图;图中两个调节器ASR和ACR 分别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二者串级连接,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电流环在内,称之为内环;转速环在外,称之为外环;两个调节器输出都带有限幅,ASR的输出限幅什U im决定了电流调节器ACR 的给定电压最大值U im,对就电机的最大电流;电流调节器ACR输出限幅电压U cm 限制了整流器输出最大电压值,限最小触发角α;图2-1 双闭环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b.系统动态结构图图2-2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由于电流检测信号中常含有交流分量,须加低通滤波,其滤波时间常数T oi按需要选定;滤波环节可以抑制反馈信号中的交流分量,但同时也给反馈信号带来了延滞;为了平衡这一延滞作用,在给定信号通道中加入一个相同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称作给定滤波环节;其作用是:让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经过同样的延滞,使二者在时间上得到恰当的配合,从而带来设计上的方便;由测速发电机得到的转速反馈电压含有电机的换向纹波,因此也需要滤波,滤波时间常数用T on表示;根据和电流环一样的道理,在转速给定通道中也配上时间常数为T on的给定滤波环节;T oi—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 on—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图2-2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3)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ACR:设计多环控制系统的一般原则是:从内环开始,一环一环地逐步向外扩展;在这里是:先从电流环入手,首先设计好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a.确定时间常数整流滤波时间常数T s,三相桥式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T s=;电流滤波时间常数T oi,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为了基本虑平波头,应有1~2Toi=,因此取Toi=2ms=;电流环小时间常数T∑i,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T∑i=T s+T oi=;b.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由设计要求:σi%≤5%,并保证系统稳态电流无误差,因此可按典型I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选用PI 型,其传递函数为: W ACR s =isis Ki ττ1+ c.校验近似条件电流环截止频率11.135-==s KI ci ω; 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为:13ci sw T ≤=,满足近似条件; 忽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影响的条件为:ci w ≥满足近似条件; 小时间常数近似条件处理条件为:ci w ≤=, 满足近似条件;d.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电流调节器原理如图3-1所示,按所用运算放大器取R 0=40kΩ,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取30k; ,取;-图3-1含给定滤波与反馈滤波的PI 型电流调节器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指标为:σi %=%<5%,满足设计4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ASR :a.确定时间常数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为20.0074i T s ∑=;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n ,根据所用测速发电机波纹情况,取Ton=;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n T ∑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n T ∑=20.0174i T Ton s ∑+=;b .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由于设计要求无静差,转速调节器必须含有积分环节;又根据动态要求,应按典型Ⅱ型系统设计速度环,故ASR 选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1()n ASR nn s W s K sττ+= c.计算速度调节器参数按跟随和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SR 的超前时间常数为:50.01740.087n n hT s τ∑==⨯=,转速环开环增益: 2224.39621-∑=+=s T h h K nN 于是,ASR 的比例系数: =d.校验近似条件由转速截止频率:15.341-===s n KN KNcn τωω; 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 ,满足简化条件;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条件为: ,满足近似条件;e.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转速调节原理图如图3-2所示,取040R k =Ω,则,取550k; ,取;图3-2含给定滤波与反馈滤波的PI 型转速调节器-按照上述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指标为:当h=5时,查表得%,虽然不满足设计要求,而实际上,突加阶跃给定时,ASR 饱和,应按退饱和的情况重新计算超调量,实际%,满足设计要求;5内、外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比较图4-1把电流环和转速环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画在一张图上,其中各转折频率和截止频率依次为:13.2700037.011-==∑s i T ,151.570174.011-==∑s n T , 151.34-=s cn ω,15.11087.011-=s n τ; 以上频率一个比一个小,从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这是必然的规律;因此,这样设计的双闭环系统,外环一定比内环慢;一般来说,1150~100-=s ci ω,150~20-=s cn ω;从外环的响应速度受到限制,这是按上述方法设计多环控制系统时的缺点;然而,这样一来,每个环本身都是稳定的,对系统的组成和调试工作非常有利;总之,多环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以稳为主,稳中求快;L/dBO1/-s ωiT ∑1ciωnT ∑1cn ωnτ1InI-电流内环 n-转速外环图4-1又闭环系统内环和外环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20-40-20-406 晶闸管的电压、电流定额计算a.晶闸管额定电压U N晶闸管额定电压必须大于元件在电路中实际承受的最大电压Um ,考虑到电网电压的波动和操作过电压等因素,还要放宽2~3倍的安全系数,即按下式选取U N =2~3Um ,式中系数2~3的取值应视运行条件,元件质量和对可靠性的要求程度而定;b.晶闸管额定电流I N为使晶闸管元件不因过热而损坏,需要按电流的有效值来计算其电流额定值;即必须使元件的额定电流有效值大于流过元件实际电流的最大有效值;可按下式计算:I N =~2K fb I MAX ;式中计算系数K fb =Kf/由整流电路型式而定,Kf 为波形系数,Kb 为共阴极或共阳极电路的支路数;当α=0时,三相全控桥电路K fb =,故计算的晶闸管额定电流为I N =~2K fb I MAX =~2 ××220×=~,取200A;7平波电抗器计算由于电动机电枢和变压器存在漏感,因而计算直流回路附加电抗器的电感量时,要从根据等效电路折算后求得的所需电感量中,扣除上述两种电感量;a.电枢电感量L M 按下式计算)(2103mH I Pn U K L NN N D M ⨯=P —电动机磁极对数,K D —计算系数,对一般无补偿电机:K D =8~12; b.整流变压器漏电感折算到次级绕组每相的漏电感L B 按下式计算)(100%2mH I U U K L dK BB •= U 2—变压器次级相电压有效值,I d —晶闸管装置直流侧的额定负载电流,K B —与整流主电路形式有关的系数;c.变流器在最小输出电流I dmin 时仍能维持电流连续时电抗器电感量L 按下式计算min2d I U K L •=, K 是与整流主电路形式有关的系数,三相全控桥K 取则L =mH.6)进行Simulink 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a. 电流闭环的仿真如下图:为了研究系统的参数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分别取K I T ∑i =、、、,此时K I 的值也会随之变化,运行仿真,即可得不同K I 值的阶跃响应曲线:图6-1 KT=的阶跃响应曲线图6-2KT=的阶跃响应曲线图6-3 KT=的阶跃响应曲线图6-4 KT=的阶跃响应曲线由曲线可以看出如果要求动态响应快,可取KT=;如果要求系统超调小,则应把KT 的值取小些,可取KT<;无特殊要求,取折中值KT=,,称为最佳二阶系统;图6-1~图6-4反映了PI 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品质的影响趋势,在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工艺的要求,直接修改PI 调节器的参数,找到一个在超调量和动态响应快慢上都较满意的电流环调节器;b. 转速环的仿真设计在增加转速环调节后,转速环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1()1()(n 2n N n ++=∑s T s s K s W τ 校正后的调速系统动态结构框图如下所示:其中me n n N T C R K K βτα=;在matlab中搭建好系统的模型,如下图:转速环的仿真设计为满足系统在不同需求下的跟随性与抗扰行能要求,取h的之分别为:3、5、7、9. 用matlab仿真结果如下:图7-1h=3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图7-2h=5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图7-3h=7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图7-4h=9时的阶跃响应曲线由图可以看出:h值越小,动态降落也越小,恢复时间、调节时间也短,抗扰性能也越好,但是,从h<5以后,由于震荡剧烈h越小,恢复时间反而延长,综合起来看,h=5是最佳选择,也即最佳三阶系统;对电流环与转速环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参数的,对比Ⅰ型、Ⅱ型系统可以发现:Ⅰ型系统可以在跟随性上做到超调小,但抗扰性能差;而Ⅱ型系统超调却相对较大,抗扰性能较好;5.设计心得a.通过该次设计,更加熟悉掌握了电流转速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加深了对开环、闭环有静差、无静差调速的理解---闭环结构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无静差调速则保证系统有较低的稳态误差;b.由此也初步掌握双闭环调节器的整个设计过程,其基本思想是先内环再外环;在结构框图的处理过程中有多处近似处理,简化了传递函数,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称为被称为“工程设计方法”,这意味着在实际的应用中,在可以大大简化分析过程却很小影响分析结果的方法是很有价值的;从开环到闭环、从闭环无静差到有静差、从单环到双环着一些列的变化显示人们人知的渐进性;仿真是自己临时捡起matlab课本重新回顾才完成的,仿真的直观的证明了最佳二阶、三阶系统的参数,并再一次体现了matlab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的确是一个很强大的仿真工具;整个仿真过程也加深了自己对电力拖动控制相关知识理解程度,相当于也许经过证明的才是最可靠的;d.由于水平有限,设计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不足的地方,敬请老师指正;6.参考文献【1】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李荣生,电气传动控制设计指导;;。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1.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首先要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这是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基础。

根据电机的参数和运动方程,可以得到电机的数学模型,一般为一组耦合的非线性微分方程。

2.速度内环设计速度内环负责实现期望速度的跟踪控制。

常用的设计方法是采用比例-积分(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的输出是速度的修正量,通过与期望速度相减得到速度误差,然后根据PID算法计算控制器输出。

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是一个关键问题,可以通过试探法、经验法或优化算法等方法进行调节,以实现最佳的速度跟踪性能。

3.电流外环设计电流外环的作用是保证电机的电流输出与速度内环控制输出的一致性。

一般采用PI调节器进行设计。

PI调节器的参数通过试探法、经验法或优化算法等方法进行调节,以实现电流输出的稳定性。

4.稳定性分析与系统稳定控制设计好速度内环和电流外环后,需要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线性化方法、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等方法进行。

分析得到系统的自然频率、阻尼比等参数后,可以根据稳定性准则进行系统稳定控制。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模型预测控制、广义预测控制、滑模控制等。

5.鲁棒性设计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中,鲁棒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引入鲁棒性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对参数扰动和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

常用的鲁棒性设计方法包括H∞控制、μ合成控制等。

以上是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设计过程可能因实际应用和控制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需要深入了解电机的特性和系统的控制需求,综合运用控制理论和工程方法,通过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来不断调整和优化控制参数,以实现系统的高性能调速控制。

运动控制系统习题集解(直流部分)

运动控制系统习题集解(直流部分)

习题二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2-1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什么参数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行不行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Ks行不行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行不行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系统中的哪些参数答:①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的参数有:转速给定电压U*n,因为转速反馈系统的转速输出服从给定。

②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只是加快过渡过程,但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的影响在转速负反馈环内的前向通道上,它引起的转速变化,系统有调节和抑制能力。

因此,不能通过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来改变转速③改变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Ks,只是加快过渡过程,但转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Ks的影响在转速负反馈环内的前向通道上,它引起的转速变化,系统有调节和抑制能力。

因此,不能通过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Ks,来改变转速④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能改变转速。

转速反馈系数α的影响不在转速负反馈环内的前向通道上,它引起的转速变化,系统没有调节和抑制能力。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来改变转速,但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稳定运行最终的转速还是服从给定。

⑤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系统中的参数有:转速的给定U*n、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转速调节器的限幅值、转速反馈系数α等,因为它们都在电流环之外。

2-2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稳态运行时,两个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少为什么答: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稳定运行时,转速调节器退饱和,PI的作用使得转速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为0,转速调节器的输出电压由于维持在U*im(n*)。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稳定运行时,电流调节器不饱和,PI的作用使得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为0,形成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力图使I d尽快跟随其给定U*i. 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电压U C又后面的环节决定。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五版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五版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第五版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对例题4.8设计的双闭环系统进行设计和仿真分析,仿真时间10s 。

具体要求如下:在一个由PWM 变换器供电的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PWM 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为8kHz 。

已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60=N P kW , 220=N U V , 308=N I A , 1000=N n r/min , 电动势系数e C =0.196 V·min/r , 主回路总电阻R =0.1Ω,变换器的放大倍数s K =35。

电磁时间常数l T =0.01s,机电时间常数m T =0.12s,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i T 0=0.0025s,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n T 0=0.015s 。

额定转速时的给定电压(U n *)N =10V,调节器ASR ,ACR 饱和输出电压U im *=8V,U cm =8V 。

系统的静、动态指标为:稳态无静差,调速范围D=10,电流超调量i σ≤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n σ≤10%。

试求:(1)确定电流反馈系数β(假设起动电流限制在1.5N I 以内)和转速反馈系数α。

(2)试设计电流调节器ACR.和转速调节器ASR 。

(3)在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下搭建系统仿真模型。

给出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过程中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不限幅与限幅时的仿真波形(包括转速、电流、转速调节器输出、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输出),指出空载起动时转速波形的区别,并分析原因。

(4)计算电动机带40%额定负载起动到最低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σn 。

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估算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的时间,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6)在5s 突加40%额定负载,给出转速调节器限幅后的仿真波形(包括转速、电流、转速调节器输出、转速调节器积分部分输出),并对波形变化加以分析。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电流-转速调节器调试一.实验目的1.熟悉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系统对其提出的要求。

2.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1.调节器的调试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EL—11组件3.MCL—18组件4.双踪示波器5.万用表四.实验方法1.速度调节器(ASR)的调试按图1-5接线,DZS(零速封锁器)的扭子开关扳向“解除”。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5”、“6”端接可调电容,使ASR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由MCL—18的给定提供,以下同),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RP1、RP2,使输出正负值等于5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5”、“6”端短接),使ASR 调节器为P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846C AG给定123DZS(零速封锁器)S解除封锁NMCL-31A可调电容,位于NMCL-18的下部图1-5 速度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调试接线图3RP4C B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出曲线。

(3)观察PI特性拆除“5”、“6”端短接线,突加给定电压(0.1V),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

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箱改变数值。

2.电流调节器(ACR)的调试按图1-5接线。

(1)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9”、“10”端接可调电容,使调节器为PI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使输出正负最大值大于6V。

(2)测定输入输出特性将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9”、“10”端短接),使调节器为P调节器,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出曲线。

(3)观察PI特性拆除“9”、“10”端短接线,突加给定电压,用慢扫描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课后参考答案第三四章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课后参考答案第三四章

3-1 在恒流起动过程中,电枢电流能否达到最大值 I dm为什么答:不能达到最大值,因为在恒流升速阶段,电流闭环调节的扰动是电动机的反电动势,它正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斜坡扰动量,所以系统做不到无静差,而是I d 略低于I dm 。

3-2 由于机械原因,造成转轴堵死,分析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状态。

答:转轴堵死,则n=0,比较大,导致比较大,也比较大,然后输出电压较大,最终可能导致电机烧坏。

3-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给定电压 Un*不变,增加转速负反馈系数α,系统稳定后转速反馈电压 Un 和实际转速 n 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答:反馈系数增加使得增大,减小,减小,减小,输出电压减小,转速n减小,然后会有所减小,但是由于α增大了,总体还是增大的。

3-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试时,遇到下列情况会出现什么现象答:(1)转速一直上升,ASR不会饱和,转速调节有静差。

(2)转速上升时,电流不能维持恒值,有静差。

3-5某双闭环调速系统,ASR、均采用 PI 调节器,ACR 调试中怎样才能做到Uim*=6V时,Idm=20A;如欲使 Un*=10V 时,n=1000rpm,应调什么参数答:前者应调节,后者应调节。

3-6 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若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应调节什么参数改变转速调节器的放大倍数Kn行不行改变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放大倍数 Ks 行不行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行不行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系统中的什么参数答:转速n是由给定电压决定的,若要改变电动机转速,应调节给定电压。

改变Kn和Ks不行。

改变转速反馈系数α行。

若要改变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调节或者。

3-7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运行时,两个调节器的输入偏差电压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少为什么答:均为零。

因为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稳态工作中,当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时,PI调节器工作在线性调节状态,作用是使输入偏差电压在稳态时为零。

各变量之间关系如下:3-8 在双闭环系统中,若速度调节器改为比例调节器,或电流调节器改为比例调节器,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如何答:稳态运行时有静差,不能实现无静差。

运动控制_第3章____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_第3章____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第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当U*n一定时,转速n将稳定在U*n /α数值上。当 n<U*n /α,在突加负载TL时,其自动调节过程如下:
TL↑→n↓→Un↓→ΔUn↑→U*i↑→ΔUi↑ →Uct↑→Ud↑→n↑
最终保持转速稳定。当负载减小,转速上升时,也有类似的 调节过程。
第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最终使转速保持恒定,即ΔUn=U*n-Un=0,
n

U
* n

,如图3-5
中的CA段虚线所示。
第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但是由于转速环是外环,起主导作用,而电流环的作用 只相当于转速环内部的一种扰动作用,因而只要转速环的开 环放大倍数足够大,最终靠ASR的积分作用,可以消除转速 偏差。因此,双闭环系统的稳态特性具有近似理想的“挖土 机特性”(如图3-5中实线所示)。
Un* Un n n0
(3-1)
n

n0

U
* n

(3-2)
第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Ui* Ui I d I dL
(3-3)
Uc
Ud0 Ks

Cen IdR Ks

CeUn* / IdLR
Ks
(3-4)
第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第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此时,电流
I
d
U
* im


I dm
,Idm为最大电流,是由设
计者选定的,取决于电动机的容许过载能力和拖动系统允许
的最大加速度,一般选择为额定电流IdN的1.5~2倍。 注意,图3-5中的AB段下垂特性只适合于n<n0(n0为电动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调速系统是一种基于电动机转速等控制参数,控制电动机输出转矩和速度,从而实现对生产现场机械化设备的控制,保护和自动化控制的一种电气控制系统。

该系统的作用不仅在于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保护成本昂贵的机械设备,提高生产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传统的直流调速系统进行改进,引入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算法,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精度。

一、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直流调速系统核心是由一组功率电子器件和控制回路组成的控制电路,它通过调节直流电动机电磁场中的旋转子、定子电磁能量转换比例,实现对电机转速和扭矩的调速和控制。

传统直流调速系统由电源、整流器、PWM变换器、逆变器和电机组成。

其中,电源常用交流电源,整流器将其转换为直流电源供给PWM变换器,PWM变换器通过调节开关时间,改变直流电压的大小和方向,输出可控的交流电源。

逆变器将输出的交流电源进一步变换转化为所需的方向、大小和频率的电源供给电机,并通过反馈调速回路实现对电机转速和扭矩的精确控制。

虽然传统直流调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缺点,如控制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控制性能难以满足高精度或高动态性能的要求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在对直流调速系统的提升上,寻找解决控制精度低和抗干扰能力差的解决方案。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是在传统直流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流控制环节,并通过转速电流双闭合控制算法,实现对控制性能的提升,具体包括两个闭合回路:(1)速度控制回路:电动机的转速是该传动系统动作的基础,对于常见的机械传动来说,转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机械精度和运动平顺度。

如图1所示,速度控制回路根据电机的实际转速和给定的转速进行比较,求出误差值,然后进行电路调节,调整终端直流电压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输出扭矩和速度。

(2)电流控制回路:通过实现比例积分补偿算法,控制实际输出电流与设定电流的误差,从而实现电机负载扭矩的控制。

双闭环控制可逆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实验结论心得

双闭环控制可逆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实验结论心得

双闭环控制可逆直流运动控制系统实验结论心得
双闭环控制可逆直流运动控制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控制方法,用于精确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和位置。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对该系统进行调试和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心得:
首先,双闭环控制可逆直流运动控制系统的优点在于其精度和稳定性。

通过分别控制电流环和速度环,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的误差。

其次,该系统的调试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调试电流环时,需要根据电机参数和电流传感器的特性精确计算PI参数,以保证电机电流的稳定性。

在调试速度环时,需要根据电机参数、速度传感器的特性和PID控制器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转速的精度和稳定性。

最后,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该系统在控制小电流、小转速时存在一定的抖动问题,需要通过改进PID控制器的参数和降低采样周期等方法来解决。

总之,双闭环控制可逆直流运动控制系统是一种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对直流电机的精确位置和速度控制。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该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调试和优化该系统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图2-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框图
—转速反馈系数;—电流反馈系数
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因此,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
1.转速调节器不饱和
这时,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稳态时,它们的输入偏差电压都是零,因此
由第一个关系式可得
(2-1)
从而得到图2-5所示静特性的CA段。与此同时,由于ASR不饱和, ,从上述第二个关系式可知 。这就是说,CA段特性从理想空载状态的 一直延续到 ,而 一般都是大于额定电流 的。这就是静特性的运行段,它是一条水平的特性。
由图2—1可见,对一个调速系统来说,如果能满足最低转速运行的静差率s,那么,其它转速的静差率也必然都能满足。
图2—1
事实上,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项指标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必须同时提才有意义。一个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指在最低速时还能满足所提静差率要求的转速可调范围。脱离了对静差率的要求。任何调速系统都可以得到极高的调速范围;反过来,脱离了调速范围,要满足给定的静差率也就容易得多了。
1)上升时间
在典型的阶跃响应跟随过程中,输出量从零起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 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上升时间,它表示动态响应的快速性,见图2—2。
图2—2
2)超调量
在典型的阶跃响应跟随系统中,输出量超出稳态值的最大偏离量与稳态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叫做超调量:
(2—4)
超调量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超调量越小,则相对稳定性越好,即动态响应比较平稳。
对于不同的负载电阻L R,测速发电机输出特性的斜率也不同,它将随负载电阻的增大而增大,如图3-4中实线所示。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 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到 时,对应于转速调节器的饱和输出 ,这时,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这就是采用了两个PI调节器分别形成内﹑外两个闭环的效果。这样的静特性显然比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静特性好。然而,实际上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系数并不是无穷大。静特性的两段实际上都略有很小的静差,见图2-5中的虚线。总之,双闭环系统在突加给定信号的过渡过程中表现为恒值电流调节系统,在稳定和接近稳定运行中表现为无静差调速系统,发挥了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获得了良好的静、动态品质。

闭环-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闭环-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2.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
转速单闭环系统被调节的是n,检测的误差是n, 要消除的也是扰动对n的影响。故不能控制电流(转 矩)的动态过程。
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只能限制电流的冲击,不 能控制电流保持为某一所需值。
经常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希望尽量缩短 启动、制动和反转过渡过程的时间,即要求系统动 态性能好,单闭环就不能满足要求了。
整个系统的本质由外环速度调节器来决定。即: 当ASR不饱和时,电流负反馈使静特性可能产生的 速降完全被ASR的积分作用所抵消了;一旦ASR饱 和,当负载电流过大,系统实现保护作用使n下降 过大时,转速环即失去作用,只剩下电流环起作用, 这时系统表现为恒流调节系统,静特性便会呈现出 很陡的下垂特性。
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
C
IdN
Idm
Id
BC段:描述ASR饱和后(ACR不饱和)的电流单闭环
系统的静特性,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表现为电流
无静差。
Id
U
* im
Idm
(n < n0 )
ASR的限幅值Uim由设计者选定——限定了最大电 流值Idm。
2、稳态参数:
转速调节器输出:
U
* i
Ui
Id
I dL
电流调节器输出:Uc
加快动态过程。 (4)电机过载/堵转时,限制Idlmax,起快速自动保护作用。
调节器的输出限幅作用
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U*im决定
电流给定电压的最大值Idm;
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出限幅电压Ucm限制 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Udm。
当ASR饱和时,相当于电流单闭环系统,实现 “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使用班级:电气081、082设计内容已知电机参数为:PN=500kW,UN=750V,IN=760AΩ,允许过载倍数λ=,触发整流环节Ks=75,Tl=,Tm=,调节器输入输出最大电压为10V,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达到最理想的调速性能。

主要设计内容包括:1、ACR、ASR调节器类型选择与参数计算。

2、系统建模与仿真。

3、调节器电路设计。

4、主电路设计。

5、反馈电路设计。

6、触发电路设计。

7、故障处理电路设计。

设计步骤一、总体方案设计二、参数初步计算。

三、控制系统的建模和MALAB仿真四、根据仿真结果调整参数五、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设计六、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A3 幅面)。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1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书写认真.字迹工稚,论文格式参考国家正式出版的书籍和论文编排。

2 .论理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顾、层次分明、表达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目录、摘要、序言、主干内容(按章节编写)、主要结论和参考书,附录应有系统方枢图和电路原理图。

4 .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按上述设计步骤进行设计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和引用的相关知识摘要双闭环(转速环、电流环)直流调速系统是一种当前应用广泛,经济,适用的电力传动系统。

它具有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 即转速调节器(ASR)和电流调节器(ACR), 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

可实现频繁的无级快速起动、制动和反转;能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各种不同的特殊运行要求,历来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执行元件,在轧钢及其辅助机械、矿井卷扬机、挖掘机、海洋钻机、大型起重机、金属切削机床、造纸机、纺织机械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换向器是直流电机的主要薄弱环节,它使直流电机的单机容量、过载能力、最高电压、最高转速等重要指标都受到限制,也给直流电机的制造和维护添了不少麻烦。

然而,鉴于直流拖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实践都比较成熟,直流电机仍在广泛的使用。

因此,长期以来,在应用和完善直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同时,人们一直不断在研制性能与价格都赶得上直流系统的交流拖动控制系统,近年来,在微机控制和电力电子变频装置高度发展之后,这个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系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且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开关性能的不断提高,直流脉宽调制( PWM) 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关键词:双闭环,晶闸管,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MALAB仿真AbstractDouble-loop (speed loop, current loop) DC drive system is a widely used currently, the economy, f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It has a fast dynamic response, the advantages of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DC double closed loop speed control system set up two regulators, the speed regulator (ASR) and the current regulator (ACR), adjust the speed and current, respectively. Level can be achieved quickly without frequent starting, braking and reverse; production process automation systems to meet a variety of special operating requirements,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actuator, in rolling and auxiliary machinery, mine hoist, excavation machine, offshore rigs, large cranes, metal cutting machine tools, paper machines, textile machinery and other fields has been widely used. DC motor commutator is a major weak link, which allows the DC motor unit capacity, overload, the maximum voltage, maximum speed limit and other important indicators, but also to the manufacture and maintenance of DC motor add a lot of trouble. However, in view of the DC drive control systems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more mature, DC motors are still widely used. Thus, a long, dragging in the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DC contro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have been constant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nd price catch AC DC system drag control system in recent years, computer-controlled electronic frequency converter and power after the highly developed this desire finally fulfilled. In many need speed or fast forward and reverse field of electric drive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Switching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the DC pulse-width modulation (PWM)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Keywords:DOUBLE-LOOP, THYRISTORS, THE SPEED REGULATOR, THECURRENT REGULATOR,MALTB目录第一章总体方案原理与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双闭环(转速环、电流环)直流调速系统是一种当前应用广泛,经济,适用的电力传动系统。

它具有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我们知道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它对于被反馈环的前向通道上的一切扰动作用都能有效的加以抑制。

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

但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

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的电流或转矩。

?在单闭环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

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1-1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低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希望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

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如图2-1b所示,这时,启动电流成方波形,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

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动过程。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在电动机最大允许电流和转矩受限制的条件下,应该充分利用电动机的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以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时,立即让电流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组成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的双闭环控制,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9]。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调节器,以便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

该方案的原理框图如图1-2图1-2 直流调速系统方案设计原理框图设计要求已知电机参数为:PN=500kW,UN=750V,IN=760AΩ,允许过载倍数λ=,触发整流环节Ks=75,Tl=,Tm=,调节器输入输出最大电压为10V,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达到最理想的调速性能。

第二章 初步参数的计算图中W ASR(s)和W ACR(s)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如果采用PI 调节器,则有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突加给定电压U *n 由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流的动态过程示于右图。

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 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种情况,整个动态过程就分成图中标明的I 、II 、III 三个阶段。

第I 阶段电流上升的阶段(0 ~ t1)第 II 阶段恒流升速阶段(t1 ~ t2)第 Ⅲ 阶段转速调节阶段( t2以后)。

电流调节器结构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并保证稳态电流无差,可按典型I 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

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因此可用PI 型电流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W ACR (S )=K i (τi s +1)/τi sK i -------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τi ------电流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

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干扰性能:T l /T ∑I ==,参照教材中表2-3的典型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各项指标都是可以接受的。

图2-7 电流环等效近似处理后校正成为典型I 系统框图转速调节器(ASR )的设计确定时间常数1)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2)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n=3)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1.3.5 转速调节器结构的选择转速环开环传递函数应共有两个积分环节,所以应该设计成典型II 系统,系统同时也能满足动态抗扰性能好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