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e17c8a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6.png)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广大读者誉为史诗性的巨作。
小说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生动描绘了在战争中,四大贵族仍然享受着和平和宁静的生活,他们希望在战争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战功,获得荣耀,然而底层的俄国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深深扎根于人性、探讨战争与和平的伟大著作。
它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
而书中对景色和心理的描写刻画得细致入微,对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二百多个历史人物都一一作了加注。
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托尔斯泰的文学才华,更能感受到他对和平的热爱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他肯定了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了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同时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简约大气《战争与和平》名著导读读后感PPT课件
![简约大气《战争与和平》名著导读读后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3eb53969eae009581becb4.png)
PART TWO
02 作品分析
创作背景:
《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 鸿篇巨制。完成于1863- 1869年之间,长达130多万字,历经7度称赞。
内容简要:
安德烈不顾怀孕的妻子和年迈的父亲,坚持到军队服役。战役失败, 他颓丧回家,恰逢妻子难产而死,彼埃尔则在父亲临终前被立为财 产继承人,并承袭了其父的伯爵称号,和贵族库拉金的女儿艾伦结 婚。婚后不久,因两人性格不合 ,彼埃尔与罗斯托夫伯爵一家在去打 猎的路上,把沉浸在丧妻之痛的的安德来也拉去打猎,伯爵的女儿 娜塔莎罗斯托娃对安德来产生了好感。不久,娜塔莎接受了安德烈 的求婚,订立了婚约。过了一段时间,安德烈重返军队。艾伦的弟 弟阿那托尔骗得娜塔莎的爱,唆使其与他私奔。俄法战争开始,担 任总司令的库图佐夫将军决定暂时放弃莫斯科。在撤退途中,娜塔 莎遇到受重伤的安德来,安德烈谅解了娜塔莎,但他却因伤势过重 而离开了人世。战争胜利结束后,彼埃尔回到了莫斯科,娜塔莎把 自己的命运永远的与彼埃尔结合在了一起。
——屠格涅夫 如果要举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个定义的小 说,我就要选择《战争与和平》。
——高尔斯
读后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 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 会活动能力;彼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 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 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 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 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 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 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 进行了无情的鞭答。
PART THREE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6b1766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e.png)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1812年卫国战争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被其卓越的文学风格所感染。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安德烈·博尔康斯基,他是一位年轻的军官,既有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又有着自私和贪婪的一面。
他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了社会和个人的制约,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绘,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此外,小说中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如贵族制度、资本主义、革命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弊端,呼吁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不断探索和改变。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列夫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的特点
![列夫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6ebf1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1.png)
列夫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的特点世界级久负盛名的作家;必定有他足够吸引全世界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定是时代和国界都无法削弱的;正如我在列夫托尔斯泰身上看到了他毕生能引起世界人民共鸣的东西:正直、无私、纯真、善良..钟爱“U”字人生融人于文;在他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中;我看到了他在塑造小说人物时遵循的一个雷同的轨迹:“U”字型轨迹..即将小说人物的人物个性和心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都是善而无私的;有追求的上进青年;由于社会环境的逼迫和感染;人性开始走上了一个向下的趋势的路线;出于对社会的无奈更换了以前那种很不入流的“人生哲学”;取而代之的是消极人生理念;最后在丑恶中发现美好的东西;然后麻木已久的心灵重新注入新鲜的血液..这和列夫托尔斯泰本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有一定联系的..他认为人的肉和灵是分开的;人是为上帝为灵魂活着的;要爱一切人;这种来自宗教的道德观对他的影响很大;于是他笔下的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战争与和平、安娜安娜卡列尼娜以及聂赫留朵夫、玛斯洛娃复活都走过了这样的“U”字型的人生..他们曾经在污秽的社会环境中沉沦过;就算他们得到了让人近乎麻木的物质或肉欲上的快感也是人的肉身对这个社会无奈的适应和附和;就算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容光焕发也只是这个狭隘的社会赋予的;而不是出自人性本身的肯定和满足;后来他们在“U”字的最底层发现了人性最初始的美;他们的转变并不是完全否定之前世俗的世界观;而是追求美好;乐于奉献的世界观的激活;充分体现了人性善的本质的部分并没有死去;这种被压制很久的人性战胜多年来人们所奉信的封建社会准则的转变无疑是对社会的控诉和抗争;无论之后的结果怎样;他们都已经在心灵上大获全胜;心目中冷酷、利己的宝座早已被善良和奉献所取代..“U”字从底向上的那一笔是坚定不移的..人民——永远的力量之源三部作品都利用了“人民”这个元素;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人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抛开宗教不谈;托尔斯泰主张人类发展到一个没有阶级的层次;摒弃任何形式的暴力;勿以暴力治恶……这类似于发展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可见只要秉着一切为人民的原则;无论在什么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期望总是趋同的..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个真正为国家、为人民担忧并探索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的思想家;作品只是他表达他探索历程的途径;同时也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战争与和平最为明显;通过对三个人物命运沉浮的描述;侧面烘托出人民力量的强大..人民的心理描写细致生动;安德烈、彼埃尔和娜塔莎带着上层社会的陋习和虚伪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接触了“人民”这个貌似“边缘”的群体;他们的心灵和灵魂得到感化和洗礼;他们明白了活着的真谛;最终走上了追求个人和他人幸福的道路..无疑那些真善美的品质源自人民;托尔斯泰离不开“人民”不在于他需要这样的素材博取共鸣;而在于他发现了真正的力量本源自人民;那些真实的;淳朴善良的才是最有感染力的;那些物质上的满足和情欲的释放以及上层社会的明争暗斗和虚伪都是浮华豪无意义的..超脱宗教色彩浓厚;“顺从天命、净化道德、爱一切人”是他最高的道德理想..我想到了鲁迅;他完全摒弃了封建的东西;无论好坏;主张完全的更新换代;这里;托尔斯泰摒弃了现实;在虚拟世界寻求宽慰..宗教很多时候确实是精神很好的寄托所;尤其是在尝试过失败过后;更容易将精神托付于某一虚拟的事物..中国有一句古话“择其上者得其中”;我想托尔斯泰这样“过火”的崇拜和寻求完全纯净的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有他的道理的;其社会效应达不到“上”也至少能靠近“中”;社会的变动是需要时间的;由此看来这样的效果很可观了..爱慕虚荣的安德烈临死前在福音书中找到了“幸福的源泉”;彼埃尔和娜塔莎最终也化为热爱人民、祖国形象..包括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和玛斯洛娃最后在上帝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归宿;都体现了托尔斯泰自己具备的的宿命感和对宗教的崇尚;归根到底还是对人性真本的崇尚;只是这种真本在当时套上了宗教的外衣而不是现实的社会制度..所以他需要这样的超脱..简爱;苔丝;安娜三个十九世纪追求爱情的妇女形象;同样的执着同样的曲折同样的悲剧;如果把这三个同样令人恋爱的女人比做三件乐器的话;简爱好比清新、透彻;色调冷艳的长笛..兴致高昂时音活泼明丽;低沉时音优美悦耳..她有这宽阔的胸膛包容着她深爱的罗切斯特先生;成为了生活在上层世俗社会环境中一缕清新的阳光;用她婉约如冰澈月光的款款柔情打动了罗切斯特干涸的心..简爱只对他这样;柔情之在此时大胆的流露;对于整个环境她又表现的花哨多彩..苔丝好比有时温柔、轻快有时热烈、辉煌的小提琴..在追寻自己的爱情的道路上带了太多的封建道德观念的东西;最终幻化为她的必用品;使她一直被自己的头脑里的复杂的两种声音折磨着;追求和放弃都是残忍的事情;她的想法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安娜的性格犹如钢琴音色变化丰富;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或刚或柔;或急或缓..她在生活中亲和而不失高雅;社交中游刃又不失沉稳..本性参杂着温婉的母姓气质和坚持自我、独立的桀骜不逊的气质..在十九世纪这个阶级观念深入人心的大时代背景下;妇女敢于追求自我敢于为了自己的幸福追求爱情就是人文社会很大的进步了;先进的思想在一开始总是受到重重阻碍的;她们受到的阻碍是具有典型性的;身份地位;道德观念是社会公认的谈论感情的畸形的准则..也是后来像她们一样的很多妇女共同抗争的社会规则;当然;她们为抗争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心理历程上简爱和苔丝的经历比较类似;在她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传统道德观成为了折磨自己的一种最强大的声音;复杂的跳跃式的思维方式毫无保留的袒露了她们内心分裂;到底是不顾旁人的声音追求自己的所爱;还是遵守社会“规则”委屈自己;堵住别人尖酸刻薄的嘴呢她们一直被这个问题煎熬着..“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想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表现了简爱站在封建道德的一方数落自己;强烈的自卑暴露无遗;然而“——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信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次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又是站在真我的角度上;说出了最真实的话;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基础是平等的事实的坚持;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隔着社会赋予的“不平等”;这使她既感荒谬但又不敢不望而却步..苔丝想卸下多年一个人承担的包扶;不想爱的那么辛苦;她是个善良诚实的女性;勇敢的道出了多年来的心事;结果却比她想象要曲折的多得多..“我一定不要求你让我跟你同居;因为我没有这种权利我原先说要写信给我母亲跟我妹妹们;告诉她们我已经结婚了;现在那封信我也不写啦……”和简爱一样;遇到情感的冲击后不由自主的自责;都是站在了所谓的道德层面和封建观念上替世人将一切错误和污秽都揽在自己怀里;而不是把真正的问题“爱情”放在所有的意识形态之上考虑;这就是悲剧根源所在..同样的和简爱一样;最终苔丝都站在了真我的角度站在爱的角度上挣扎;哪怕是无谓的“我怎么了;我到底怎么了我说的话并没有一句是表示我爱你是假的;没有一个字表示我爱你是装的呀你不会认为我骗你吧;会吗惹你生气的都是你自己编造出来的情形;我并不像你捉摸的那样;我并不是那样哦;我一点儿也不是那样;我不是你捉摸出来的那个骗人的女人”但是为什么她们面临和自己的真爱发生情感冲突的时候都首先不自觉的站在了非真本的角度呢是长久以来妇女遭受到的压迫的行为惯性所致;还是那个时代的人的心理那块违背真情的道德观已经根深蒂固到连妇女自己都变态的接受了呢那后来发自内心的呐喊又是什么那是纯粹人性的表达;是完全赤裸的袒露..安娜是其中比较独立自主的;她选择了被弃所有的虚伪的道德规范的阻扰和真爱伏伦斯基厮守;甘愿做一个“不入流”的坏女人;这点和简爱、苔丝都不同;她将爱放在了第一位;这样理智的选择换来了整个社会的排斥包括爱人;换来了孤独..“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这是简单而坚定的呐喊;她的性格正直、坦率、勇敢和心灵的高尚、精神境界的崇高;展现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东西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一致牺牲生命来做最后的抗争..她们的悲剧并不象征着这种抗争的失败;恰恰相反的是有了这种抗争正是社会伦理道德瓦解的开始;正是人性的真实的情感战胜虚伪的刻板的道德规则的里程碑..。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a3ead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7.png)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史诗般的作品,通过描绘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俄国社会和几个家族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战争的荒诞与悲惨,以及和平的珍贵。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构架和深刻的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托尔斯泰通过对战争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诞。
他描绘了战场上士兵的痛苦和恐惧,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这种对战争的批判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珍贵,以及人类应该追求和平的重要性。
在作品中,托尔斯泰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描绘了人们在战争中的英勇和牺牲,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和平时期的自私和虚伪。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使我深思,人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真诚和善良。
此外,托尔斯泰通过对几个家族的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
他通过这些家族的兴衰,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使我更加关注社会的不公和问题,同时也让我思考如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托尔斯泰练习题
![托尔斯泰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d917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1.png)
一、人物分析题1. 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有哪些?2.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3.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4.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5.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性格特点有哪些?6.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贝兹霍夫的性格特点有哪些?7.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特点有哪些?8.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和安娜的关系是怎样的?9.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贝兹霍夫和娜塔莎的关系是怎样的?10.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关系是怎样的?二、作品主题题1.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是什么?2.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题是什么?3. 托尔斯泰的《复活》的主题是什么?4.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是怎样的?5.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道德与罪恶的关系是怎样的?6.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救赎与罪恶的关系是怎样的?7.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爱情与家庭的关系是怎样的?8.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婚姻与爱情的关系是怎样的?9.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信仰与罪恶的关系是怎样的?10.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个人与历史的关系是怎样的?三、文学风格题1.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的文学风格是怎样的?2.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文学风格是怎样的?3. 托尔斯泰的《复活》的文学风格是怎样的?4.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现实主义的特点有哪些?5.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心理描写的特点有哪些?6.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象征主义的特点有哪些?7.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哪些?8.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有哪些?9. 托尔斯泰的《复活》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有哪些?10.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对话的特点有哪些?四、作品影响题1.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3. 托尔斯泰的《复活》对后世有哪些影响?4.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俄国文学有哪些影响?5.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对俄国文学有哪些影响?6. 托尔斯泰的《复活》对俄国文学有哪些影响?7.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世界文学有哪些影响?8.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对世界文学有哪些影响?9. 托尔斯泰的《复活》对世界文学有哪些影响?10.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现代战争文学有哪些影响?五、背景知识题1. 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2. 19世纪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3. 托尔斯泰的宗教信仰对其创作有何影响?4. 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对其创作有何影响?5. 托尔斯泰的哲学思想对其创作有何影响?6.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有哪些?7.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有哪些?8.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与同时代其他俄国作家的关系如何?9.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与欧洲文学的关系如何?10.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对20世纪文学有何影响?六、情节理解题1. 《战争与和平》中,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情节是怎样的?2.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阿列克谢的关系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3.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如何认识自己的罪恶?4. 《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贝兹霍夫如何面对战争的残酷?5. 《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如何处理与安娜的关系?6. 《复活》中,玛丝洛娃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7. 《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的性格是如何发展的?8.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悲剧根源是什么?9. 《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救赎之路是怎样的?10. 《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公爵的军事生涯经历了哪些转折?七、文学评价题1. 评价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俄罗斯文学作品人物外貌特点
![俄罗斯文学作品人物外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b8550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a.png)
俄罗斯文学作品人物外貌特点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外貌特点多种多样,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描写方式和角度。
以下是一些著名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特点:
1. 奥列格(《钦差大臣》):奥列格是一位高大而魁梧的男子,长着一张宽阔的额头和深邃的眼神。
他的脸庞轮廓分明,嘴角微微上扬,给人一种自信和坚定的印象。
2.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鲍里斯是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留着一头浓密的黑发,眉毛浓密而修长,眼睛深邃而有神。
他的面容带有一种独特的忧郁和思索的气息。
3.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是一位身材高挑、优雅美丽的女子。
她的脸庞白皙,眼睛深邃而明亮,长长的睫毛使她的眼神更加迷人。
她的嘴唇红润而丰满,给人一种性感和妩媚的感觉。
4. 罗斯托夫(《战争与和平》):罗斯托夫是一位魁梧而英俊的年轻军官。
他有着浓密的黑发和一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
他的面容轮廓分明,嘴唇结实而坚毅,给人一种勇敢和坚强的形象。
5. 尤里·安德烈耶维奇·朱迪切夫(《卡拉马佐夫兄弟》):朱迪切夫是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他有一头乌黑的卷发和一双灵动的眼睛。
他的脸庞线条柔和,五官端正,给人一种温和和善良的感觉。
以上是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特点。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作家们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更深入地揭示了他们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些描写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共鸣。
《战争与和平》作者简介
![《战争与和平》作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f4f0cc819e8b8f67c1cb9e8.png)
《战争与和平》赏析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3.保尔康斯基家族
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战争与和平》作者简介
篇一:《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库拉金家族
库拉金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库拉金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库拉金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战争与和平内容梗概
![战争与和平内容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83a456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e.png)
战争与和平内容梗概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5-1869 年。
该作以 1812 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 1805 到 1820 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作品肯定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
作品谴责了拿破仑的侵略,揭露了沙皇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作者在描写战争与和平生活的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内心独白、书信、日记等,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
作品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优美,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形象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3635e79af45b307e8719766.png)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形象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1.库拉根家族库拉根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
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
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
库拉根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
库拉根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
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
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2.罗斯托夫家族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是作者笔下最动人、最富感染力和诗情画意的一个家族。
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
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
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
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
15岁的彼恰放弃了准备进入大学的愿望决定参军,最后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保尔康斯基家族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
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
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
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
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
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4.别素号夫家族别素号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
关于《战争与和平》
![关于《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976f1ad63186bceb19e8bbae.png)
《战争与和平》内容简介《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是反映1805~1912年间俄国在国外和本土同拿破仑法国之间的几次战争以及和平时期的生活。
全书重点是歌颂俄国人民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宣传一切历史事件都是命中注定的宿命论观点。
主人公安德烈和彼埃尔是精神探索型的人物。
前者意志刚强、性格果断、富有理智,后者容易感情冲动,缺乏意志力但纯朴善良。
娜达莎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艺术魅力的妇女形象之一。
《战争与和平》被誉为史诗体小说。
《战争与和平》赏析评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写于1863 至1869 年。
托尔斯泰原先想写一部“十二月党人”(贵族先进青年)的中篇小说。
经过反复构思,他决定写一部以1812 年卫国战争为中心的长篇小说。
于是他改变了原来的写作意图,扩大了构思范围。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托尔斯泰研究和引用了大量历史材料和文学材料,甚至有关哲学著作。
他拜访了1812 年卫国战争的参加者,实地考察了波罗金诺战场。
在最好条件下,写了7 年,最后脱稿于1869 年。
这是一部结构庞大,人物众多(有559 人),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性的长篇巨制。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这样的作品全欧洲除了托尔斯泰以外没有人写得出来。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说:“这是自古以来所写成的作品中最最伟大的一部。
”这部作品有两条互相交错的情节线索。
这便是1812 年的卫国战争和贵族家庭纪事。
这两部分又用来说明两个中心——“战争”与“和平”。
1864 年12 月8 日,托尔斯泰从莫斯科写信给他的妻子说:“我记得你对我说过,我现在这样努力写的军事和历史事件不会写好,而写得好的只有家庭,人物性格,心理状态。
这真是说得再对也没有了。
”然而,托尔斯泰在写作过程中克服了自己的弱点,作品中军事场面和对历史的叙述并不逊于家庭纪事和心理的描写。
《战争与和平》中,对战争的描写,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805 年至1807 年俄军在欧洲的对法战争和1812 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卫国战争。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fa974c5acfa1c7aa00cced.png)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1.库拉金家族库拉金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
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
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
库拉金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
库拉金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
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
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2.罗斯托夫家族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是作者笔下最动人、最富感染力和诗情画意的一个家族。
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
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
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
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
15岁的彼恰放弃了准备进入大学的愿望决定参军,最后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保尔康斯基家族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
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
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
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
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
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俄罗斯民族精神:《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民族精神:《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e9aa6c3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6.png)
俄罗斯民族精神:《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民族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作,《战争与和平》更是被认为是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特色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探讨《战争与和平》中所体现的俄罗斯民族精神特色,并尝试解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俄罗斯国家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影响。
首先,俄罗斯民族精神在《战争与和平》中表现出的独立性与坚韧不拔是显而易见的。
小说中塑造的主要人物——皮埃尔、娜塔莉娅、安德烈等,无不展现了坚守信念与顽强拼搏的品质。
他们在战争的洪流中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不论是在战争的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家族纷争的角逐中,他们都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与信仰,不屈不挠地追求事业与真理。
其次,《战争与和平》所呈现的民族精神特色还体现在对家国情怀的强烈表达上。
这一点尤其在战争场景中得以凸显。
小说中描述了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历史事件,以及俄罗斯军民在该战争中的英勇抵抗和牺牲。
这些描写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并通过塑造各个角色的家国情怀,表达了俄罗斯人民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定立场和忠诚于祖国的责任感。
此外,《战争与和平》也展现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宽容和包容性。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物相互交织,却也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容纳和谐的特点。
人物之间的相互包容和帮助,并不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产生偏见或成见,而是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对于个体成长与合作共赢的追求。
这种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表达,是源于俄罗斯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俄罗斯承载着众多族群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在历经政治、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中,俄罗斯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念。
这种意识和观念的酝酿与转化,正是《战争与和平》所反映的民族精神的温床。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战争与和平》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它对俄罗斯国家的发展与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部关于战争与和平、个人与家国的巨著,它促使人们思考和探索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进而引发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反思与思考。
《战争与和平》课件
![《战争与和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b1b60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1.png)
四
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
大
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
家
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
族
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 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 物。
内容梗概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
娜塔莎·罗斯托娃
《 战 争作与 和 者平 》 简 介
第三部分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作品鉴赏
•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
• 《战争与和平》在表达对战争的不满的同时,从人物的刻画和人物的命运 上,描写了对人道主义的赞扬。
• 而作为虔诚的说教者,他又强烈地宣传“不要用暴力和邪恶抗争”和“道 德上的自我改善”等博爱主张。
• 《战争与和平》虽然描写的不是农民生活,但是在描写战争与主人公 安德烈之外,作者也塑造了很多其他的“悲惨”人物,来表达自己对 他们的同情。
• 这一切凸显了托尔斯泰“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虽然 故事发生在贵族阶层,但很明显,受迫害的绝不只是小说里的贵族, 受到战争迫害的也不只是主人公安德烈,而是千百万劳动人民。
艺术创新
借鉴和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把史诗、历史小 说和编年史等多种艺术格式的特点熔铸于一炉,在长篇小 说的艺术形式上,史诗的哲理思索、历史小说的还原叙事、 编年史的严谨客观都体现于作品之中,融合无痕。
作品鉴赏
艺术特色
《战争与和平》叙事线条的第一个基座是它的时间横轴。
在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家的晚会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https://img.taocdn.com/s3/m/0292cb285901020207409c59.png)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
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烈•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
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深深地吸引了。
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
但是,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e8a9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7.png)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1.库拉金家族库拉金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
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
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
库拉金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
库拉金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
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
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2.罗斯托夫家族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是作者笔下最动人、最富感染力和诗情画意的一个家族。
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
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
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
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
15岁的彼恰放弃了准备进入大学的愿望决定参军,最后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保尔康斯基家族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
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
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
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
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
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4.别祖霍夫家族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
童年中阿廖沙的特点
![童年中阿廖沙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e3c3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c.png)
童年中阿廖沙的特点
阿廖沙是著名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独特特点的小男孩,他的童年经历和性格特征使得他成为小说中备受关注的人物。
首先,阿廖沙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孩子。
他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于所见所闻能够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
他的聪明才智使得他在与众多成年人的交流中显得格外聪慧。
其次,阿廖沙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孩子。
尽管他在战争年代度过了他的童年,但他没有被恐惧所吓倒。
相反,他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坚韧,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从不退缩。
此外,阿廖沙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孩子。
他对他人的痛苦和苦难充满同情,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们。
他不计较个人的利益,总是站在弱者一边,为正义而奋斗。
最后,阿廖沙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他对真理和正义有着追求,并始终相信人性的善良。
他坚信自己的责任是为了更美好的世界而奋斗,不断地追寻并付诸实践。
总之,阿廖沙在小说中展现出独特的聪明、勇敢、同情和理想主义等特点。
他的童年经历使他成熟了很多,并塑造了他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
他是一个令人钦佩的角色,他的特点和行为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与困惑:《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与困惑:《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86a97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6.png)
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与困惑:《战争与和平》的民族特色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而闻名于世。
这部小说不仅深刻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俄罗斯社会的种种困境,也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骄傲和复杂性。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民族在那个历史背景下的骄傲与困惑。
首先,在《战争与和平》中,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体现在对自身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上。
小说中,托尔斯泰以浩瀚的叙事风格,展现了俄罗斯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
通过叙述拿破仑入侵俄罗斯时期的战争场景,作者揭示了俄罗斯民族的英勇和坚韧,使读者对俄罗斯的民族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同时,在小说中,作者还描绘了俄罗斯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土地的深情厚谊,这种对土地的热爱也成为了俄罗斯民族骄傲的象征。
然而,《战争与和平》同时也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存在的困惑和内部矛盾。
小说中涉及的各个家族和个人面对战争和社会动荡时的抉择和迷茫,既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复杂性,也揭示了其内部的困惑。
例如,安德烈和皮埃尔这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家庭和国家发展都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他们在战争的洗礼中经历了巨大的心灵挣扎,他们的故事也折射出了整个俄罗斯民族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困惑。
此外,《战争与和平》中还塑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角色形象,这些形象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多样性。
小说中的人物不仅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还展现了不同性格与思想。
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读者可以看到俄罗斯民族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丰富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了俄罗斯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也反映出了俄罗斯民族在当时社会中的复杂关系和交融。
最后,小说中的爱情情节也充满了俄罗斯民族的特色。
作者托尔斯泰通过描写安德烈与娜塔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俄罗斯民族对爱情的深情与痴迷。
他们的爱情故事既有悲剧性的冲突,也有对爱情的无尽追求。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在动荡的战争年代,更加突出了俄罗斯民族对爱、美好和梦想的渴望。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172c46169dc5022abea005c.png)
《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关于《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1《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
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
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
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
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
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
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
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
”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
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
尤其是皮埃尔那句:“明天,不!再见,再见了。
”更加可贵。
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关于《战争与和平》读书笔记2《战争与和平》在晚年的托尔斯泰眼里,不过是老爷式的游戏。
显然,本书并不像是思想开始归于朴素的作者本人认为的游戏,在场面的描写上无疑是盛大恢弘的。
作为一部长篇,本书登场人物众多,各自特点也异彩纷呈,有较多圆形人物的塑造,显得非常真实。
接下来主要讲讲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
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库拉金家族
库拉金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
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
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
库拉金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
库拉金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
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
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
2.罗斯托夫家族
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是作者笔下最动人、最富感染力和诗情画意的一个家族。
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
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
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
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
15岁的彼恰放弃了准备进入大学的愿望决定参军,最后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保尔康斯基家族
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
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
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
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
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
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4.别祖霍夫家族
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
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
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二、人物形象
《战争与和平》一共写了559个人物,其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三十个,现选主要几个简单分析。
1.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
《战争与和平》最初八页开始出现的人物。
他二十六岁,在受到朝廷宠遇的宫廷女官舍雷尔沙龙里的客人中间显得落落寡欢、不随流俗。
“那些客厅里的人对他来讲不都是些熟人,但他讨厌他们,甚至看他们一眼,听他们说句话都感到腻味。
”安德烈公爵为自己不得不和这个上流社会保持联系而痛苦,在他看来,这个上流社会是虚伪的,欺骗的,寡廉鲜耻的。
他对皮埃尔讲:“这就是我在这里过的生活——我很不适应。
”
2.皮埃尔·别祖霍夫
皮埃尔和安德烈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对现有制度抱批判否定态度,并随着他们思想性格的发展,这些批判性越来越尖锐、深刻;二是不看重自己的贵族地位,不安于自己豪华富有的生活,却认真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把解决农民的痛苦、祖国的前途当作自己的最终目标。
当然,他们追求真理、走向人民的途径是不相同的,安德烈由于自身的一些优越条件,主要是通过在政府和军队的工作,认识了专制农奴制度的腐败性,了解人民的;而皮埃尔主要是通过他直接接触人民的各种生活,使他在思想性格上得到成长。
3.娜塔莎·罗斯托娃
娜塔莎·罗斯托娃是《战争与和平》中最动人的女性形象。
在托尔斯泰的心目中,她是生命和幸福的化身。
在小说的提要中,她被形容成一个“可爱而富于诗意的淘气鬼。
”父亲提起她来时常说她是“火药”,母亲亲切的称她为“我的哥萨克”。
皮埃尔说她简直令人消魂。
但托尔斯泰笔下,她“一点也算不上漂亮”。
她的面孔的全部特点是不吸引人的,眼睛小,额头窄,鼻子不坏,但脸的下部、下巴和嘴都是太大,嘴唇又是不成比例的显得厚了一点。
你把她端详后,就简直闹不明白,她为什么讨人喜欢。
”但娜塔莎一说话:“小姑娘的声音是这样柔软和富于变化,就象她的全部外貌一样,她所做的一切,都好象应该那么做,只有那么做才恰如其分的。
”这段话是把握娜塔沙的外貌,同时也是揭示她的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在这种基调——罕见的活泼、性格的多变加上天性的优雅——之上形成了这个“迷人精”的动人形象。
4.库图佐夫
托尔斯泰遵循平凡与伟大,普通与英雄紧密结合的原则,塑造了1812年卫国战争的领导者库图佐夫的形象。
托尔斯泰认为,任何天才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进程中都应服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广大军民伟大的精神力量产生卓越的统帅。
库图佐夫力量的源泉来自人民的爱国主义,在他的活动中体现了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托尔斯泰称赞他为“民族战争的代表”和“真正伟大的人物”。
5.拿破仑
《战争与和平》中拿破仑的形象和库图佐夫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作家笔下,拿破仑是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是个惟我独尊的个人野心家,他娇柔做作,自高自大,爱好虚荣,贪图权势。
拿破仑认为个人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他为实现个人的野心,不惜牺牲千百万人的生命去进行掠夺战争。
托尔斯泰一反欧洲历史学家的观点,把他们称道的赫赫一世的“英雄”,描写成一个渺小可耻的利己主义者,并加以辛辣的嘲讽,显然,这表现了艺术家托尔斯泰进步的观点和爱国主义立场,虽然作者没有全面正确估计拿破仑的一生的功过,但却入木三分的揭示了拿破仑的大资产阶级的侵略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