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雕龙神思》是南朝刘勰所著《雕龙》中的一篇,专门探讨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本文旨在综述《雕龙神思》的研究现状,挖掘其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独特价值,并探讨其对于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启示意义。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将从《雕龙神思》的主要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这篇经典文献的研究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重点关注《雕龙神思》中的核心观念,如“神思”“”“物色”等,并探讨这些观念如何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发挥作用。
本文还将关注《雕龙神思》在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雕龙神思》的思想内涵,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文心雕龙神思》概述《雕龙神思》是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雕龙》中的第二十五章,主要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的构思问题。
这一章节以“神思”为核心,深入阐述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艺术想象和灵感来源,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神思》一章中,刘勰首先强调了构思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构思是文学创作的起点和基础,是作者在心中酝酿和形成作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运用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将零散的思想和情感凝聚成有机的整体。
接着,刘勰详细阐述了“神思”的内涵和特点。
他认为,“神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思维活动,它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可以在作者的心中自由驰骋。
在“神思”的驱动下,作者可以超越个人的视角和经历,进入到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刘勰还提出了“神与物游”的观点,即作者的精神与客观事物相互交融、相互作用。
他认为,作者在构思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2001年以来《文心雕龙》研究评述
2001年以来《文心雕龙》研究评述作者:李颂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作为一部传统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颇为引人关注。
近年来,《文心雕龙》研究蔚为大观,最终成为一门显学,号称“龙学”[1]。
对于近年这些“龙学”的研究成果,既有总结的必要,又有归纳的需求。
因此,本文拟以2001年作为研究的起点,对学术界至今的重要成就进行如下的综述。
并以期达到对这特定时间段内,特定研究对象的研究经历与研究结果进行宏观层面的总结与归纳。
一、研究焦点的转化随着“龙学”的出现,有关《文心雕龙》的研究焦点在2001年后出现了转化的趋势。
而且,这种研究焦点的转化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确证:首先,原著与研究者之间的转化。
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由于其蕴含丰富的理论内涵而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
无论是对于文学的创作而言,还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而言,其作者刘勰都有精辟的论述。
因此,对其相关的研究,一般都是以对《文心雕龙》的文本为对象的理论探索。
但随着“龙学”的显现,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对历代研究者及其研究结论的分析与探究。
对此,张连科曾经对其20世纪的“龙学”研究进行了如下的归纳:从作者的生平思想,到作品的版本、校勘、及其批评原理等,一大批学者孜孜不倦地进行深入研究,取得骄人的业绩[2]。
进而又在这样总结的基础上,列举了宏观研究的代表人物——牟世金和微观的研究代表人物——黄侃等人。
即,对《文心雕龙》作者生平思想的研究、对其版本的校勘等都属于对其原著的研究;对于后者而言,在宏观的层面上对其研究主要是指从文学史、美学史、文学批评史的角度对《文心雕龙》的说明。
例如,王运熙等人主编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李泽原等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等学术作品都以大量的篇幅对其原著与相关历代的研究成果都进行了客观地说明。
这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出现了研究对象的变迁。
文心雕龙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研究综述首先,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可以从历史背景出发。
《文心雕龙》的创作时间约为5世纪末至6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的文化环境变化多样,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此,研究者可以从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文心雕龙》的创作的时代特点以及对当时文学的影响。
其次,研究《文心雕龙》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
内容上,研究者可以对书中收录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其中的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文心雕龙》中收录了四部分的作品:古今文、纪传文、乐府杂曲、辞章跋文,研究者可以分别深入分析每个部分的特色,并与当时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揭示《文心雕龙》对当时文学的影响。
另外,在结构上,研究者可以从整体结构、章回顺序、选文逻辑等方面入手,探讨刘勰在编纂《文心雕龙》时的构思和意图。
此外,研究《文心雕龙》还可以从文学理论的角度进行。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很多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观点,例如“四法”、“象、法、类”等,这些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者可以从这些理论入手,对其进行解读和理解,并探讨其对当时文学创作和后世文学批评的意义。
最后,研究《文心雕龙》还可以从文学流派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
《文心雕龙》中收录了众多不同的文学流派作品,涵盖了当时诗、赋、文、乐府等多种文体,研究者可以对这些流派进行识别和分类,深入探讨各个流派的演变和发展,从而揭示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此外,由于《文心雕龙》是一部对当时文学作品的总结和批评,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对其中作品的追本溯源,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综上所述,《文心雕龙》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批评著作,其研究价值十分丰富。
研究者可以从历史背景、内容和结构、文学理论、文学流派等多个角度入手,探讨《文心雕龙》的创作背景、内容特点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和评价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文心雕龙-神思 文献综述
《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摘要:《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具有创作总论的性质,因此,对《神思》的解读是理解《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关键。
《神思》主要揭示的是创作主体的艺术构思,创作主体的自身培养,“神思”以“秉心养术”为前提,以“神与物游”为理想,以“杼轴献功”为实现条件,形成了艺术构思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神思,神与物游,秉心养术,言意,杼轴献功《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作家论等部分组成。
从《神思》到《总术》的十九篇是创作论部分,各篇为一相对独立的专论,《神思》篇是艺术构思的专论,又是位列创作论之首,具有总纲的性质,涉及到创作论的很多方面的问题和方法。
全篇大致脉络是从首先提出艺术想象,然后指出艺术想象的特征、能顺利进行想象的关键,再回答解决这俩个关键问题的方法,又从创作过程、作家天赋、作品修饰三个角度论证,最后做出结论总结全文。
1、“神与物游”说“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1】所以艺术想象的理论是学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因为艺术具有形象性,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神思就是这个以直觉为其特征的思维过程的概念。
在刘勰看来,想象是启动并完成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构思则是想象驰骋期间的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所以他在开篇首先就提出了“神思”,也就是艺术思维活动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想象活动状况。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文心雕龙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论文研究综述中文0801 1703080202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巨著,“龙学”作为一门久盛不衰的显学,近百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部三万七千多字的论著,却拥有350余部研究专著,6000多篇相关论文,真可谓洋洋大观、汗牛充栋。
本文仅对2000-2010年间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硕士论文以及部分期刊论文进行初步综述,以便了解近年来“龙学”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我依据近十年对《文》的研究论文的研究角度来分类整理,如下:一.生态学的角度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文》,应该说是比较新颖的,在国内,研究《文心雕龙》的生态思想的论文已有一些:如岑琳的《〈文心雕龙〉的生态学解读》(2007);吴建民的《论〈文心雕龙·养气〉篇的文艺生态思想》(2005);朱绣慧的《论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生态文艺观》(2005);孙媛,王志奎的《论〈原道〉篇体现的古典生态智慧》(2006)。
相关的论文还有朱贺琴的《试论〈文心雕龙·明诗〉与〈诗品〉的生态诗学观》(2004)邱紫华的《自然生命理念是中国美学和文论的逻辑起点》吴建民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态学特点》(2003),以上的论文都从《文心雕龙》的某一篇来论述其中的生态思想,论述较为到位,但是比较零碎,不成系统。
游庆超《论〈文心雕龙〉的生态思想》(2009)则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文》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和“才性异”、“文如其人”的精神生态思想。
唐志远《试论〈文心雕龙〉的生态诗学意识》(2008)认为《文心雕龙》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作了合乎逻辑的推衍,将天与人的贯通进一步延伸到本于人心的文学,天地、自然与人文融合无间,第一次在理论形态上将文学纳入了天人合一的循环系统之中,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生态诗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比较的角度冉思玮《〈文心雕龙〉与英美新批评异同比较举隅》(2008)从批评标准、批评方法两个方面寻找中西的共同“诗心”,同时分析了两者的“异质性”,指出异的原因是东西文化“模子”的迥异。
《文心雕龙·知音》篇研究综述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文心雕龙•知音》篇研究综述李晨 济南大学摘 要:《文心雕龙•知音》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近些年,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逐渐升温,《知音》篇的研究也有所增加。
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峰期。
这篇文章是对《知音》篇研究历程的一个回顾与总结,主要分为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等几个部分。
关键词:刘勰;知音;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70-02《文心雕龙》是南朝时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专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其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
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文心雕龙》对文学理论论述透彻,语言典雅流畅,得到了历代文学理论家的广泛好评。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评价它“《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
《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
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又说它“自出心裁,发挥道妙。
”其他对于《文心雕龙》的评价不再一一列举,不过通过章学诚的评价,我们也足以想想其在中国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音》篇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八篇,是中国古代第一篇较为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该书系统地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方法、特点、态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并涉及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和文学欣赏等问题。
全文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知实难逢”。
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班固傅毅和曹植楼护的例子,用以说明自古以来人们“贵古贱今”“文人相轻”等问题,而正确客观的文学评论者是很难遇到的。
第二部分讲“音实难知”。
客观来说,文学作品本身抽象而复杂,主观来看,每个文学评论家又各自持有各自的看法。
第三部分刘勰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要求批评者要“务先博观”并提出“六观说”,即|“一观体位,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
【《文心雕龙》研究】
【《文心雕龙》研究】近二十年《文心雕龙》研究述论李平(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0)[摘要] 1977年以来的二十余年是《文心雕龙》研究的繁盛期,出版“龙学”专著近七十种,发表论文一千多篇。
专著大致可以分为校注译释、理论研究、工具书和论文集四大类。
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则涉及到“龙学”的诸多方面,如刘勰生平思想研究、《文心雕龙》文本研究以及“龙学”史研究等。
此外,不少论文还开辟了“龙学”研究的新领域,如从文化学和系统论的角度研究《文心雕龙》。
“龙学”繁盛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开辟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近年“龙学”研究已有从繁盛走向萎缩的趋势。
所以,要注意培养后续力量,更新研究方法,致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风,以便尽快走出低谷,把“龙学”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 文心雕龙研究龙学繁荣[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JS07-005(2000)01-0114-08[收稿日期] 2000-03-05[基金项目] 安徽师范大学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李平,男,1962年生,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著有《文心雕龙综论》等。
十年“文革”不仅是一场政治浩劫,而且也使《文心雕龙》的学术研究严遭摧残,“龙学”停滞不前。
“文革”结束,“龙学”复兴。
1977年以来的二十年,《文心雕龙》的研究进入繁盛期。
据不完全统计,本期出版的“龙学”专著近七十种,论文则有一千多篇,远远超过以前的总和。
一近二十年“龙学”研究专著大致可以分为校注译释、理论研究、工具书和论文集四大类。
(1)校注译释校、注、译、释方面,本期取得了重大成果。
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1980)和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拾遗》(1982)堪称《文心雕龙》校勘史上的双子星座。
王氏《校证》由原来的《文心雕龙新书》增订而来,作者在《序录》中自云:“本书的主要贡献是搜罗《文心雕龙》的各种版本,比类其文字异同,终而定其是非”。
《文心雕龙·时序》中刘勰文学史观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时序》中刘勰文学史观研究综述一、引言《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是东晋文学家刘勰。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文学史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篇文章旨在综述《文心雕龙·时序》中刘勰的文学史观,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评析。
二、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概述《文心雕龙·时序》是《文心雕龙》的第一卷,共分为十章。
其中,刘勰论述了文学创作的时序与章法,对文学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体裁及不同文学风貌进行了分类和概括。
他将文学发展过程分为开良、盛衰、兴废三个阶段,而在这三个阶段中又分成了六个时序:1. 先秦时期2. 汉魏六朝时期3. 隋朝唐朝时期4. 五代十国时期5. 宋朝时期6. 元明清时期在《文心雕龙·时序》中,刘勰以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分析了每个时期的文学特点、风貌和才子佳人,为后世文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刘勰的文学史观1. 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刘勰认为文学发展有其规律,与历史进程密不可分。
他将文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开良到盛衰再到兴废,体现了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他指出文学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
2. 文学创作的文体分类在《文心雕龙·时序》中,刘勰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分类,包括诗、赋、曲、文、小品等,分析了各种文体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他强调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为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
3. 文学家与作品的关系在刘勰看来,文学史不仅是作品的历史,也是作家创作生涯的历史。
他关注文学家的时代背景、成就和影响,重视文学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他通过对重要文学家及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使得文学史更加具体和生动。
四、刘勰文学史观的意义和影响1. 为后世文学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文心雕龙·时序》中刘勰对文学史的分类和概括,为后世文学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文心雕龙·情采》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情采》研究综述《文心雕龙情采》,又名《文心雕龙》,是明代雍正朝撰写的一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该作品收录注释、散文、小说、诗歌和其他文学形式,以及政治和文化的讨论,可以说是明朝文学的精选珍藏。
它以创新的方式表达了当时时代的主题,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文心雕龙情采》收录了多种文学样式,其中以诗文、散文和小说最为具有代表性。
从诗文方面来看,《文心雕龙情采》收录了大量明朝优秀作品,主要包括毛泽东、陆游、司马光、吴树梁、陆景天、苏轼、李白等诗人的珍贵诗作。
从散文方面看,《文心雕龙情采》收录了许多著名的散文,包括陆游的《乌台诗话》、司马光的《正义书》、毛泽东的《儒林外史》、林语堂的《草堂集》等,直接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景象。
此外,《文心雕龙情采》收录的小说也十分重要,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水浒传》、《西游记》、《白马啸西风》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清晰地把握了明朝社会的精神状态和审美观,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甚至被认为是至今仍然不可忽视的。
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心雕龙情采》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明朝社会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礼仪、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观点和认识,可谓其文化精华。
另外,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其中许多具体的文学形式都被贯穿到后世,影响了许多文学形式,如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
此外,《文心雕龙情采》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的参考书,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精神支柱,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文心雕龙情采》是古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文学样式和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深远。
它的收录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构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形式,并且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文心雕龙情采》对于中国文学研究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文心雕龙·情采》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情采》研究综述《文心雕龙情采》是清末思想家陈寅恪的一部以散文为主的作品,它是他思想上的一次颠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新文化思想转向西方国家与文化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
《文心雕龙情采》的出版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开放和翻新,它的出现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文心雕龙情采》中,陈寅恪比较西方的文化和中国的民族文化,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西方的文化更加有趣,并且西方的文学技巧更加成熟,而中国的文学技巧太过保守,常常被一些束缚。
因此,陈寅恪提出了使用西方文学技法,使中国文学变革的理念。
《文心雕龙情采》分为“节奏”、“情思”、“观念”和“叙述”四个板块,其中“节奏”是指文字的因素,“情思”指文学形式上的要求,“观念”指文学内容,“叙述”指故事叙述方式。
在这本书中,陈寅恪尝试了许多新的文学技法,例如引用西方文化内容,使用新的表达方式和抒情语言,提出新的想法,并有了新的读者。
陈寅恪在《文心雕龙情采》一书中提出了新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字的节奏,文学的艺术在于情思的追求,文学的主题在于观念的彰显,文学的表演在于叙述的展示。
书中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学技巧,从散文到诗歌,从叙事到抒情,从现代文学到传统文学,都有其艺术之处。
《文心雕龙情采》不仅是陈寅恪的重要著作,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该书的出版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篇章,使新文学思想得以贯彻,新文学技巧得以应用,中国文学也因此走向新的发展。
从表面看,《文心雕龙情采》只是一本简单的散文集,但它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标志着陈寅恪思想上的一次颠覆,也标志着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因此,研究《文心雕龙情采》有着重要的意义。
21世纪《文心雕龙》研究文献综述
21世纪《文心雕龙》研究文献综述作者:王菁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8期摘要:从《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相关学科和体裁,《文心雕龙》各个篇目研究分布情况和文心雕龙进入21世纪论文产量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心雕龙》的研究现状,由此看出对《文心雕龙》的文体学和创作论《指瑕》篇目关注不足。
同时,进入21世纪以来,《文心雕龙》的论文成果总量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反映出《文心雕龙》的研究正处于瓶颈期,急需新的力量注入,突破瓶颈,找出新的研究出路。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研究综述“《文心雕龙》,梁刘勰撰,在中国现存的古典文学理论著作当中,是时代很早而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密的一部名著”[1]。
但是据《梁书·刘勰传》记载:“既成,未为时流所称。
”《文心雕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人发现其价值所在,而且涌现出一批卓越的“龙学”研究者,产生了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些总结性的研究综述将对“龙学”的关注点定睛在20世纪,但是在对最新的十年的关注还是不够。
而侯素芳、汤建民的《国内研究综述:2001-2010》[2]则将“龙学”的关注视野移向新的21世纪前十年。
并且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打破了以前只关注作品的内容、思想等特征的局面,从科学计量学的角度,综合运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信息可视化等科学计量学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对21世纪前十年《文心雕龙》的研究论文做一比较系统、侧重揭示《文心雕龙》产出模式与主题分布的计量分析,有利于“龙学”研究者全面地了解21世纪前十年的研究概况。
而笔者也从科学计量学的角度来分析1979年至2014年的“龙学”研究篇目分布和主题分布,以使有志于“龙学”研究的初学者了解各个篇目的研究情况和目前所取得成就。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搜集所有的论文数据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获得。
数据具体搜集方法:在“主题”栏中输入“文心雕龙”或“刘勰”一词,并且在“并包含”栏输入相关《文心雕龙》的篇目,查阅在1979年至2014年发表的所有文章,共计有8285条。
内蒙古《文心雕龙》研究述略
内蒙古《文心雕龙》研究述略万奇【摘要】内蒙古《文心雕龙》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马白首次在内蒙古大学汉语系开设“《文心雕龙》专题”,标志《文心雕龙》研究在内蒙古起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文心雕龙》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期.陶格图慕在蒙文系用蒙语讲授“《文心雕龙》专题”,并撰写《<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研究》.王志彬(林杉)在汉文系授诸生“《文心雕龙》创作论”,开辟从写作实践角度探索《文心雕龙》理论价值的新路.一九九七年至二○○二年,王志彬推出《文心雕龙》研究系列著作——《文心雕龙创作论疏鉴》、《文心雕龙文体论今疏》和《文心雕龙批评论新诠》.“三论”的面世,奠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自治区《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标志内蒙古的《文心雕龙》研究达到新的高度.【期刊名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6页(P51-56)【关键词】内蒙古;《文心雕龙》研究;马白;陶格图慕;林杉;三论【作者】万奇【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09刘勰在谈到《文心雕龙》文体论时指出:“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从“原始”至“举统”,兼综史(原始以表末)、评(选文以定篇)、论(释名以章义、敷理以举统),是“论文叙笔”的司南,也可以应用于学术史研究。
有鉴于此,笔者以“原始以表末”和“选文以定篇”为重点,考察内蒙古《文心雕龙》的研究情况。
内蒙古《文心雕龙》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马白首次在内蒙古大学汉语系开设“《文心雕龙》专题”,标志《文心雕龙》研究在内蒙古的起步。
马白先后发表《评刘勰的“六义说”》(《学术月刊》1980年第8期)、《<文心雕龙>在世界美学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龙学刊》第一辑,齐鲁书社1983年)、《从方法论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中国文艺思想史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论<文心雕龙>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美学与艺术评论》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论<文心雕龙>的系统观念和方法》(《文心雕龙学刊》第四辑,齐鲁书社1986年)等论文多篇,分别从文艺批评、美学史和方法论角度阐发《文心雕龙》的理论价值,既有微观研究,又有宏观考察,在龙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文心雕龙·镕裁》知网论文研究综述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2021年3月20日Mar.20, 2021第41卷 第3期Vo1.41 No.3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1.03.016《文心雕龙·镕裁》知网论文研究综述高彬倩(西安外国语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摘 要:目前,对《文心雕龙·镕裁》篇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对其具体创作论思想内容的阐发,对其形式方法运用问题的研究,对其进行的比较研究,而关于此篇更为广泛多样的形式方法运用和对比研究需要引起学者的注意。
需要继续开拓新领域或运用新理论观点对《镕裁》作出新阐释。
关键词:《文心雕龙·镕裁》;刘勰;知网论文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3-0043-02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总结本书下半部分,即“剖情析采,笼圈条贯”的议题中打通各种文体,研讨文章的构思、风格、篇章字句等问题,并主要论述文学的“作文之术”。
《镕裁》着重探讨创作论中的“微视问题”,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系统分析和论述了创作中的具体方法,具有很高的价值。
截至2020年12月21日,中国知网(以下简称知网)中可见的有关《镕裁》的论文(含硕博)有53篇。
可见,目前学术界对《镕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成果,但重视程度不够,仍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
总的来说,着眼于《镕裁》单篇进行论述的论文相对较少,大都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整体分析或阐发作者思想的选篇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对《镕裁》“文术”主题创作论思想看法比较统一。
但仍有部分学者对本篇的形式划分和内容阐发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对《镕裁》进行了多领域、多角度的解读论述及对比研究。
本文主要从《镕裁》的思想内容阐发、形式方法运用及比较研究三个方面展开。
近年来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一、概述《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著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近年来,随着对古典文化的研究热潮,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我国《文心雕龙》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二、《文心雕龙》的重要性1. 《文心雕龙》的作者和时代背景《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义庆的文学著作,成书于六世纪末期,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著作中的经典之一。
其作者刘义庆,是一位文学家、文论家,他在书中对古代文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2. 《文心雕龙》的学术价值《文心雕龙》对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对文学的艺术创作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还对文学的批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文心雕龙》也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近年来我国《文心雕龙》研究的现状1. 学术研究论文近年来,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
在我国的学术期刊中,不断有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论文发表,涉及到《文心雕龙》的文本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文心雕龙》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方面。
2. 学术研讨会国内外一些学术机构和学术团体也举办了相关的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文心雕龙》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这些学术研讨会为《文心雕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评台,推动了《文心雕龙》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3. 学术专著出版一些学术出版社也陆续出版了关于《文心雕龙》的学术专著,对《文心雕龙》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文心雕龙》的深入研究和学术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我国《文心雕龙》研究的趋势1. 跨学科研究未来,《文心雕龙》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不仅要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文心雕龙》,还要结合古代汉学、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心雕龙》这部重要文学著作。
2. 国际化视野随着我国文化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心雕龙》的研究也将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
近百年《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述评
关键词 : 《 文心雕龙》 ; 文体论 ; 刘勰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0 6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9 4 9 9 ( 2 0 1 5 ) 0 1 — 0 1 1 6— 0 5
1 9 1 9年 , 黄 侃 在北 京 大 学 讲 授 《 文心 雕 龙 》, 撰 写《 文心雕 龙札记》 ¨ j , 拉 开 了现 代 龙 学 的 帷 幕 。与 明清 时 期 的 校 注 、 评 点不 同, 现 代 龙 学 转 向对《 文 心雕 龙 》 理 论 的探 讨 , 黄侃《 文心 雕 龙 札 记》 便 着重对 枢纽 论 、 从《 神思》 到《 总术 》 之创 作
在这 一 阶段 , 文 体 论 的研 究 刚 刚 起 步 。虽 然 在注 释方 面 , 范文澜 《 文 心雕 龙 注 》 不 仅 在 注释 典
故上 较 明清 注 本 更 详 尽 , 最 重 要 的是 , 发 展 了梅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0— 0 9
龙校 释 》 对 刘 勰 所 论 各 种 文 体 之 源 流 重 加 勾
辨 中加 以定 位 。 2 . 1 9 5 0 -1 9 6 4年 龙 学发展 期
、
《 文心雕 龙 》 文体 论 的研 究概 况
在这 一 阶段 , 龙 学 有 了 长 足 的进 步 , 但 文 体 论 的研究 成果 甚 少 。校 注 方 面 , 刘永济《 文 心 开创期
述 文体 论 的 基 本 情 况 : 如关于文体论 的范围 , 范
注以 为应 包 括 《 辨骚》 篇; 关 于文 体 论 所 论 文 体 数, 郭 绍虞批 评 史 、 罗根 泽 批 评 史 皆 有 列表 统 计 ;
对 于 文体论 之 四项 体 例 , 郭书、 罗 著 均 有 简 要 介
《文心雕龙序志》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序志》研究综述》摘要:要:《序志》篇作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目,目前,学界对其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刘勰的两个梦、儒释道思想对刘勰的影响、从《序志》篇看刘勰的个人追求等方面,对《文心雕龙·序志》的解读散见于多部著作中,如王运熙的《文心雕龙探索》、周勋初的《文心雕龙解析》、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等,一种观点将“七龄”放到一种文化语境中去看,认为刘勰的“七龄”与班固《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中的“八岁”、王充《论衡·自纪》“六岁教书”中的“六岁”一样,都只是“带有一定象征性的‘神童之代称”[1],不过以“七龄”称赞“神童”的情况更普遍而已樊舒琪摘要:《序志》篇作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目,目前,学界对其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刘勰的两个梦、儒释道思想对刘勰的影响、从《序志》篇看刘勰的个人追求等方面。
对本篇的比较研究成果虽少,仍需引起注意。
关键词:序志;梦;儒释道思想;个人追求《文心雕龙》体大虑周,自古至今,相关论著,不一而足。
而《序志》篇作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目,始终备受关注。
纵观《文心雕龙·序志》篇研究现状,专著犹未出现。
对《文心雕龙·序志》的解读散见于多部著作中,如王运熙的《文心雕龙探索》、周勋初的《文心雕龙解析》、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等。
目前,中國知网上可见的研究《文心雕龙·序志》的论文数量不多,研究成果虽不乏可陈之处,但仍应当继续深入研究。
一、刘勰的两个梦刘勰于《自序》篇中提及了自己的两个梦:“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
”现有的关于这两个梦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于对这两个梦寓意的解读、对“七龄”的解读。
1.两个梦的寓意。
有从章法结构角度解读这两个梦的。
该种观点认为这两个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刘勰于上文写道:“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
论牟世金的《文心雕龙》研究
论牟世金的《文心雕龙》研究内容摘要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著名“龙学”专家。
他孜孜矻矻,勤耕不辍,对《文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从他对《文心》字句的校注译释、作者的身世考订、义理的探求研讨、研究的历史考察等几个方面入手,评价其龙学成果,探讨其研究特点,总结其理论方法。
本文第一部分将他的成果与其他“龙学”专家的相关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见出他在《文心》校注译释方面的特色与优长。
牟先生于刘勰生平考证用力甚勤,创获颇多,第二部分即全面检视他在这方面的研究特点及其突破之处。
第三部分转为总结他的《文心》理论研究成果,将其置于“龙学”史中加以考察,分析其开拓创新之处及对“龙学”研究的影响与推动。
其有关“龙学”研究成果的清理、分析、总结则是本文第四部分予以关注的内容。
牟先生研治《文心》长达三十余年,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治学态度严谨求实。
这对我们今天的“龙学”研究极富启示意义。
本文最后对此予以总结。
关键词: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On Pro. Mou ShiJin’s Study of Wen Xin Diao LongAbstract Prof. Mou Shijin is a famous expert on the study of WXDL. He persistently and diligently majors in the study of WXDL, conducts a further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gains a lot of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evaluates Prof. Mou’s achievement, discusses his style of study and summarizes his theoretic method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s: (1) translating and annotating of WXDL; (2) examining and checking of Prof. Mou’s background; (3) discussing and exploring of argumentation; (4) historical inspecting of its study.The first part, through comparing Prof. Mou’s achievements with those of other experts on the study of WXDL, presents his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in translating and annotating of WXDL. Prof. Mou conducts deep research on Liu Xie’s life and achieves a lot. The second part shows features and breakthrough in this aspect. The third part summarizes theoretic achievements, and putting them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WXDL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innovation and influence. The fourth part focuses on combing, analysising and summaring of the precedent achievements. Prof. Mou has studied WXDL for more than 30 years with serious attitude, b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s, which gives significant influence upon present study of WXDL. This paper summarizes it in the last part.Key words: Mou Shijin; Wen Xin Diao Long; Study目 录前言 (1)一、《文心》字句的校注译释 (2)1、字句校勘 (2)2、词语释义 (6)3、语句翻译 (9)二、《文心》作者的身世考订 (11)1、搜罗齐备考辨详确 (12)2、详稽史实细究事理 (14)3、考订精审指示违误 (15)4、补正旧说完善前人 (16)三、《文心》义理的探求研讨 (17)1、知人论世,联系文本,综合考察《文心》的思想倾向 (17)2、从《文心》自身实际出发,探讨其理论体系 (18)3、从理论体系出发,探讨《文心》各部分的含义 (23)4、从《文心》看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26)四、《文心》研究的历史考察 (27)结语 (31)注释 (34)参考文献 (35)前言牟世金(1928—1989),祖籍四川忠县,1956年8月,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任著名学者陆侃如先生的助手。
《文心雕龙》自然观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自然观研究综述作者:王宇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0期《文心雕龙》作为较早出现而且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著作,尽管在其“即成”之时并不是很受人瞩目,但随着时代的改变,《文心雕龙》的价值逐渐被发现,对其研究自唐时代就有,在近代研究也蔚为大观,渐成显学。
伴随着十九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的恶化也不断出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全面反思刺激了生态批评的产生,旨在确定文化与自然、文学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文心雕龙》中的有关自然观的探讨就出现了。
本文就1998年至今的二十年间关于《文心雕龙》的自然观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意在对《文心雕龙》的自然观研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影响研究及对比研究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影响性研究和对比研究是进行《文心雕龙》研究的重要方式,通过影响研究和对比研究能更好的把握《文心雕龙》的自然文学观。
如梁艳的《论<声无哀乐论>与<文心雕龙>的艺术会通》①,通过对于《文心雕龙》同时代的《声无哀乐论》的比较,从“应”字上分析,以“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赠答的关系说明“以情应物”后,心物相和后所引起的创作兴会。
解释了情、物、文的这种运动变化,从“声”与“文”的会通之处谈“自然文学观”。
又如王宏林关于《论刘勰对沈约文学观念的继承》②,盖晓明的《论郭象玄学的“自然”概念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③都是谈已有思想对刘勰或者是对《文心雕龙》的影响,通过对郭象、沈约等的思想与刘勰思想的联系,尤其是从“自然”概念、文学的发生、情感表达和审美理想等方面的联系,探究刘勰及《文心雕龙》的自然文学观,得出“无论是自然界事物,还是人类社会的事物,都有其自然本性,人们只要任其本性之自然发展,不做违反事物自性的(人为的)事情,事物就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再有就是将刘勰思想与外国文学批评家的思想的对比研究,如李星萍发表的《“自然”与“静”:刘勰与华兹华斯自然观比较研究》,通过对二者观物方式和感物方式的对比,研究的是以刘勰为代表的中国式的文艺美学思想与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西方的文艺美学追求,刘勰主张通过“神与物游”达到“虚静”进而忘“我”,消融主体,与物我“混化”的中国古代“物我合一”的文艺美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雕龙》论文研究综述中文0801 1703080202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巨著,“龙学”作为一门久盛不衰的显学,近百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部三万七千多字的论著,却拥有350余部研究专著,6000多篇相关论文,真可谓洋洋大观、汗牛充栋。
本文仅对2000-2010年间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硕士论文以及部分期刊论文进行初步综述,以便了解近年来“龙学”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我依据近十年对《文》的研究论文的研究角度来分类整理,如下:一.生态学的角度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文》,应该说是比较新颖的,在国内,研究《文心雕龙》的生态思想的论文已有一些:如岑琳的《〈文心雕龙〉的生态学解读》(2007);吴建民的《论〈文心雕龙·养气〉篇的文艺生态思想》(2005);朱绣慧的《论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生态文艺观》(2005);孙媛,王志奎的《论〈原道〉篇体现的古典生态智慧》(2006)。
相关的论文还有朱贺琴的《试论〈文心雕龙·明诗〉与〈诗品〉的生态诗学观》(2004)邱紫华的《自然生命理念是中国美学和文论的逻辑起点》吴建民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态学特点》(2003),以上的论文都从《文心雕龙》的某一篇来论述其中的生态思想,论述较为到位,但是比较零碎,不成系统。
游庆超《论〈文心雕龙〉的生态思想》(2009)则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文》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和“才性异”、“文如其人”的精神生态思想。
唐志远《试论〈文心雕龙〉的生态诗学意识》(2008)认为《文心雕龙》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作了合乎逻辑的推衍,将天与人的贯通进一步延伸到本于人心的文学,天地、自然与人文融合无间,第一次在理论形态上将文学纳入了天人合一的循环系统之中,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生态诗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比较的角度冉思玮《〈文心雕龙〉与英美新批评异同比较举隅》(2008)从批评标准、批评方法两个方面寻找中西的共同“诗心”,同时分析了两者的“异质性”,指出异的原因是东西文化“模子”的迥异。
朱湘铭《〈文心雕龙〉与〈诗品〉的比较研究》(2007)对《文》和《诗品》的文学本体论、创作论、审美论以及批评论进行具体比较分析。
三.文学传播的角度刘兆猿《〈文心雕龙〉在南北朝时期的传播与影响》(2009)以《文选》、《诗品》、《颜氏家训》三部论著为例分析《文心雕龙》在南北朝时期的传播的影响,同时也分析它们在文学传播中如何相互感染、融合和升华。
四.文体论的角度据《文心雕龙研究史》等研究资料统计,文体论的单篇研究主要集中在《明诗》、《乐府》、《诠赋》、《论说》、《史传》等几篇上。
李婧的硕士论文《〈文心雕龙〉文体论渊源考》﹙2008﹚详细地梳理了汉魏六朝文体论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影响。
范英梅《〈文心雕龙·诠赋〉篇魏晋八家评语疏证》﹙2009﹚则选取《文心雕龙·诠赋》中刘勰对王粲等魏晋八位作家的评语进行疏证。
周家福《〈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从文体论的界定、内容和特质对《文心雕龙》文体论进行系统研究,并指出《文心雕龙》文体论创作的主要思想是“中和”,其理论价值在于“深得文理”。
莫恒全《从“文体论”看<文心雕龙>的学术性质》﹙2002﹚和《<文心雕龙>文体论的价值和意义》(2003),分析指出《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部分是构成《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
杨清之《形名学的复兴与刘勰的“论文叙笔”》﹙2003﹚,认为刘勰《文心雕龙》“文叙笔”时,运用了形名学方法。
杨爱君《〈文心雕龙〉文体论之再认识》﹙2004﹚,确定了《心雕龙》全书的本体性质为一部“写作理论”著作而不纯然是一部“文学理论评”著作。
岳进《〈文心雕龙〉赋论研究》﹙2005﹚认为刘勰对赋体源流、类别、结构与发展的论述既是对前代赋论的继承,也是其“通变”观念的具体运用。
褚亚申《略论〈文心雕龙〉应用文体理论和现代意义》﹙2008﹚认为《文》文体论在全书中居基础性地位,并对分析其对应用文体的理论贡献和现代意义。
五.辨要类的角度所谓辨要类,就是对“龙学”史上有影响力的著作进行的研究,通俗的说,就是研究的研究,如:赵欣然的《吴林伯〈‘文心雕龙’义疏〉创作论辨要》(2009)从创作论的角度,分析了“养气”“风骨”“总术”的源流,指出主流的说法,然后通过对吴林伯的观点的辨要,揭示《文心雕龙义疏》中提出的有关创作的理论主张和吴林伯先生的独到见解。
张慧磊《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辩要》(2008)则从创作论的角度,体性 张少康等:《文心雕龙研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67页论、情采论、通变论三个方面,提出写作的原则,并对《新探》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的优长做出梳理,指出其不足。
张霞云的《论杨明照的〈文心雕龙〉研究》(2002)研究了杨明照对《文》的文本校注和思想探讨,总结了杨明照研究《文》的成果。
范伟军《论牟世金的〈文心雕龙〉研究》(2003)对牟世金的成果与其他“龙学”专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其特点与突破之处,最后总结了他的《文心》理论研究成果。
白建忠的《〈文心雕龙〉杨批中的创作论研究——兼及杨评〈文心雕龙〉中的五色圈点》(2004)从文思论、文质论及通变论三个方面分析了杨慎文艺观。
何颖的《〈文心雕龙〉纪评中的创作论研究》(2004)从通过对片断的、点悟式的评点,梳理并总结出他的创作论思想。
除此之外,还有王凤英的《〈文心雕龙〉刘释中的创作论辩要》(2006);《〈文心雕龙〉范注中的文术论辩要》(2006);张昶、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辩要》(2007);孙玮志《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辨要》(2007);孙俊秀《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辨要》(2007);王学敏《王更生〈文心雕龙研究〉辩要》(2008);周春来《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创作论辩要》(2008);朱吉勒《郭晋稀〈文心雕龙注释〉辩要》(2008);郭艳珠《林杉和徐复观关于〈文心雕龙文〉体观之比较》(2009)孔祥丽《〈文心雕龙札记〉中的“为文之术”研究》﹙2004﹚等硕士论文。
六.修辞学的角度陈丹霞《刘勰与〈文心雕龙〉的修辞构建》﹙2008﹚分析和阐述表明《文心雕龙》对理论、修辞思想和修辞实践都提出了系统的阐述,是我国修辞理论发展的一个的里程碑。
李晓光《刘勰〈文心雕龙〉修辞内容研究》﹙2008﹚则具体地分析了《文心雕龙》提出的一系列有关修辞学的理论问题。
张国华的《〈文心雕龙〉的修辞观》(2004)从修辞理论和方法的角度阐述了刘鳃的修辞观;谭勇民的《论刘魏的修辞学理论》(2004)从语言因素、修辞的作用和原则、文体和语言风格、字句篇章、修辞手法五个方面解读了《文心雕龙》的修辞学意义。
七.写作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杜娟《〈文心雕龙〉“才童学文”论要》﹙2007﹚撷取了《文心雕龙》中对“才童”而言至为重要的三个问题:写作有术;术里以体制为重;术和体制的学习必以写作素质的培养为基础,并以此理论为指导,解决当今写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杨丽萍《〈文心雕龙〉言意观的语用学分析》﹙2006﹚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刘腮“言尽意”和“言不尽意”的原因,并对“义生文外”现象进行了分析。
陈杰《刘勰〈文心雕龙〉的语用思想》﹙2007﹚从言意、语境和言语风格三个方面分析了刘勰的语用思想。
李源《〈文心雕龙〉的写作之道及其现代意义》﹙2005﹚认为刘勰建构“道学术三位一体”的写作之道,对现代写作学有指导意义。
八.影响和关系的角度所谓影响和关系研究,在此特指对刘勰的《文》有影响和有关系的文本和思想方面的研究。
如:邵晓岚《〈文心雕龙〉所受诗经影响之研究》﹙2008﹚认为《诗经》对《文》的影响有文学的成分也有经学的成分。
张晓峰《尚书经传对〈文心雕龙〉的影响》﹙2008﹚认为《尚书》对《文》的文体分类原则、“文体本色论”以及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都有影响并分析其影响。
九.文献学的角度王小范《〈文心雕龙〉与道家关系的文献学考察》﹙2007﹚运用文献学方法分析《文心雕龙》与道家文献的文本关联,总括其基本类型,揭示了《文心雕龙》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刘静《对〈文心雕龙〉的文献学研究》﹙2006﹚认为《文心雕龙》不仅谈创作论、批评论,还涉及到我国古代典籍文献的分类,各类文献的源起和发展演变等问题,并予以研究分析。
十.阅读学的角度何欢兰《刘勰〈文心雕龙〉阅读思想研究》﹙2005﹚将刘勰《文心雕龙》的阅读思想概括为阅读主体论、阅读客体论、阅读过程论、阅读方法论、阅读标准论等五方面,并针对当今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种阅读教学策略。
十一、语言和结构的角度江云《〈文心雕龙〉的骈偶研究》﹙2006﹚分析了《文》骈偶的句法结构、艺术特色、功能和艺术效果,纠正了对骈偶的片面认识。
周俏娜《翻译规范与策略——〈文心雕龙〉两英译本比较》﹙2008﹚指出杨国斌的译本是重源语文本,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倾向于充分性,译文给目标语读者留下了想象汉语言文化的空间。
宇文所安的译本是重目标语,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倾向于可接受性,译文通俗易懂,很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模式。
蒋哲杰《〈文心雕龙〉骈句的英译研究》﹙2009﹚对三个《文》的英语全译本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影响译文对仗性的因素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为翻译提出建议。
路舒程《〈文心雕龙〉隐喻结构研究》﹙2010﹚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文心雕龙》的“天一人一文合一”的“宏隐喻”结构,“原始要终”的史学结构,“文”与“人”的隐喻结构。
蔡树才《〈文心雕龙〉语词考释》﹙2004﹚运用实证方法对“气”“风骨”“神韵”“德”“形似”等语词进行了考释。
周东平《“原道”与“原心”——〈文心雕龙〉理论基础剖析》﹙2007﹚分析了原道的概念,指出了刘勰潜在的“原心”理论。
总之,从研究《文》的硕士论文来看,研究的角度不断的开拓,如写作学,修辞学,阅读学等等,而且更多的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突破了用主观演绎和感悟式解读,所以他们的研究是踏实和有意义的。
然而也应该看到,90年代以来,“龙学”比起之前显出了衰微的迹象,特别是出现了许多研究的研究,同时也是“龙学”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