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
初始污染菌检查
![初始污染菌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0d75c627f1922791788e88d.png)
初始污染菌检查生物学检查初始污染菌检查空气中细菌总数检测方法物体表明和生产人员手细菌总数检测方法初始污染菌检测初始污染菌检测目的:保证灭菌的效果,确定灭菌剂量,监控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引用标准: 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GB15980-1995 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灭菌、消毒前、后的卫生标准。
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包括灭菌和消毒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企业中生产、装配、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总数检查方法)等生产过程和生产工人手提出卫生要求的质量控制。
检测环境和检验量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空气区域内进行。
洁净区设置可在微生物室操作各类产品每批随机抽样10件样品(10个包装) 方法主要步骤采样初始污染菌检测初始污染菌检测检验方法将每样取5份平行样(取一份样品,根据限值制备好供试液后,取5份1:10,取5份1:100,取5份1:1000,……) 初始污染菌检测结果计算公式: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菌数菌数/每件次(或g) ―――――――――――――――――――件次或重量(g) 注意事项: 供试品的取样必须在万级环境中100级净化条件下,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同时消除抑菌成份的干扰。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限值: 灭菌产品管道类内腔?10cfu/件次,外部?100cfu/件次,非管道类?100cfu/件次,敷料类?100cfu/g;消毒产品?1000cfu/件次或重量(g) 初始污染菌检测细菌计数细菌计数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10倍的放大镜检查,以投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以防遗漏(可辅助菌落计数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每个稀释度的5个平板值,相加后除以5)。
若平皿中有连成片状的菌落或花点样菌落蔓延生长时,该平皿不宜计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中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个平皿菌落计数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初始污染菌数检测记录表
![初始污染菌数检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a961ef70be23482fb4da4ce6.png)
计算方法:菌数/件次=平均菌数×稀释倍数/件次
批准:检验:复核:
批准:检验:复核:
样品名称
规格型号
进货批号
检验日期
检验依据
GB15980-1995
报告日期
培养基名称
营养琼脂培养基
培养
温度
30℃-35℃
稀释
倍数
1:10
1:100
1:1000
阴性
对照
碟号
1
2
1
2
1
2
1
2
接种量(ml)
1
1
1
1
1
1
1
1
培养天数及结果
1
2
3
4
5
结论
细菌:
标准要求: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灭菌产品管道类内腔≤10cfu/件次;外部≤100 cfu/件次;非管道类≤100 cfu/件次;敷料类≤100 cfu/g
初始污染菌数检测
样品名称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
检测日期
检测数量
报告日期
检测依据
GB15980-1995
培养基
普通琼脂培养基
内腔
外部
标准
≤10cfu/件次
标准
≤100cfu/件次
序号
平皿上菌数菌数结果序号平皿上菌数菌数
结果
1#
2#
平均
1#
2#
平均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计算方法:菌数/件次=平均菌数×稀释倍数/件次
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6c66e98c1c708a1284a44ea.png)
样品7
样品8
样品9
样品10
细菌总数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
菌落总数 校正因子值
校正值 平均值
无菌室菌落数测试
检验人/日期:
培养皿编号
1 2 3
24H菌落数
极差
Range
48H菌落数
72H菌落数
平均值
结果判定
复核人/日期:
生效日期:2016年05月18日
KANGGU
样品名称 生产批号 检测仪器
生化培养箱
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样品代号 样品数量
霉菌培养箱
培养基制备时间 培养温度
嘉兴康谷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QMR-090-00 培养起始时间 培养结束时间 空白培养基长菌总数
仪器编号
细菌总数
校验有效期至 样品序号
样品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样品2
样品3
样品4
样品5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
样品6
初始污染回收率及检测记录
![初始污染回收率及检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dafa23e83c4bb4cf7ecd10a.png)
初始污染回收率测定记录生产批号:型号规格:样品数量:培养皿个数样品号培养皿编号空白对照阴性对照平均菌落数(cfu/ml)初始污染菌(cfu/件)(平均菌落数÷SIP)回收率1 2 3 4 5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3-54-14-24-34-44-55-15-25-35-45-5平均回收率修正系数初始污染菌检测原始记录生产批号:型号规格:样品数量:培养皿个数样品号培养皿编号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平均菌落数(cfu/SIP)初始污染菌(cfu/件)1 2 3 4 5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平均初始污染菌各样品平均菌落——————数总和÷样品数校正后初始污染菌————(平均初始污染菌*校正因子)注:1、在对照的平板中,“+”表示长菌,“-”表示不长菌,“±”表示可疑长菌2、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
否则,试验无效。
初始污染检测记录文件编号:样品名称:生产批号:型号规格:样品数量:培养皿个数样品号空白对照阳性对照培养皿编号平均菌落数(cfu/SIP)初始污染菌(cfu/件)1 2 3 4 512345678910平均初始污染菌(cfu/件)校正后初始污染菌注:1、在对照的平板中,“+”表示长菌,“-”表示不长菌,“±”表示可疑长菌2、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
否则,试验无效。
初始污染菌检验报告模板
![初始污染菌检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dfef5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e.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报告模板
检验单位信息
•检验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检验日期:
化验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生产日期:
•检验日期:
•样品数量:
•检验人员:
检验依据和方法
•检验依据:
•检验方法:
•检验标准:
检验结果
菌种CFU/g 结果
菌名1
菌名2
菌名3
菌名4
菌名5
结论和建议
本次检验样品存在菌落总数超标的现象,请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建议对生产环节进行进一步检测,找出问题根源并进行解决。
备注
•检验人员需要进行个人身体健康检查。
•检验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可靠。
•所有检验结果仅适用于样品本身,不代表其他样品的检验结果。
初始污染菌数检测
![初始污染菌数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7d109035453610661ed9f44b.png)
2
3
4
5
结论
细菌:
标准要求: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灭菌产品管道类内腔≤10cfu/件次;外部≤100 cfu/件次;非管道类≤100 cfu/件次;敷料类≤100 cfu/g
采样数量:各类产品每批随机抽取10件样品。
计算方法:菌数/件次=平均菌数×稀释倍数/件次
批准:检验:复核:
初始污染菌数检测
QSR-6003-08-2017 No.
样品名称
检测日期/批号
检测数量
报告日期
检测依据
GB15980-1995
培养基
普通琼脂培养基
内腔
外部
标准
≤10cfu/件次
标准
≤100cfu/件次
序号
平皿上菌数
菌数
结果
序号
平皿上菌数
菌数
结果
1#
2#
平均
1#
2#
平均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计算方法:菌数/件次=平均菌数×稀释倍数/件次
批准:检验:复核:
批准:检验:复核:
初始污染菌数检测
QSR-6003-08-2017 No.
样品名称
规格型号
进货批号
检验日期
检验依据
GB15980-1995
报告日期
培养基名称
营养琼脂培养基
培养
温度
30℃-35℃
稀释
倍数
1:10
1:100
1:1000
阴性
对照
碟号
1
2
接种量(ml)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1144c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d.png)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初始污染菌数量对环境中细菌生长的影响,并探究污染菌的生长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不含任何微生物的琼脂平板-紫外灯-细菌培养物-显微镜和高倍镜-实验室用具:针头、培养皿、移液管等2.实验方法:1. 准备不同初始污染菌液:分别取10 ml、20 ml、30 ml、40 ml和50 ml的细菌培养物,加入含有无菌蒸馏水的试管中,并标注不同的初始菌液。
2.每个试管放置在紫外灯下辐照15分钟,以杀灭试管内的细菌。
3.分别将不同初始污染菌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并用铂丝或玻璃杆扩散均匀。
4.将琼脂平板放入恒温箱中,控制温度为30°C,培养时间为24小时。
5.取出培养好的琼脂平板,观察和记录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记录:1.实验准备:- 依次取10 ml、20 ml、30 ml、40 ml和50 ml的细菌培养物,加入含有无菌蒸馏水的试管中,并标注不同的初始菌液。
-将各试管放置在紫外灯下辐照15分钟,杀灭细菌。
-准备好不含细菌的琼脂平板。
2.实验操作:-将不同初始菌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用铂丝或玻璃杆扩散均匀。
-将琼脂平板放入恒温箱中,控制温度为30°C,培养时间为24小时。
3.实验结果:实验组1(10 ml菌液):-菌落的形态:圆形,表面平整。
-菌落的颜色:淡黄色。
- 菌落的大小:直径约为1-2 mm。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短小的杆菌。
实验组2(20 ml菌液):-菌落的形态:圆形,表面稍微凹陷。
-菌落的颜色:淡黄色。
- 菌落的大小:直径约为2-3 mm。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较长的杆菌。
实验组3(30 ml菌液):-菌落的形态:不规则形状,表面凹凸不平。
-菌落的颜色:深黄色。
- 菌落的大小:直径约为3-4 mm。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较长的杆菌,呈链状排列。
实验组4(40 ml菌液):-菌落的形态:不规则形状,表面凹凸不平。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c6bc222458f5f61fb636663f.png)
1.目的验证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的试验方法。
2.范围适用于质量部门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试验的检测。
3.职责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此规程。
4.依据标准及相关文件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GB/T19973.1-2005 《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学方法 - 第一部分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计》GB15980-200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5.试验产品6.注意事项6.1本操作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 100级的无菌操作台内进行。
操作过程应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使结果发生偏差的污染。
6.215min 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6.3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7.器材与试剂7.1器材35℃恒温培养箱、 23℃恒温培养箱、灭菌器、洁净工作台、无菌过滤装置、镊子、剪子、电子天平、移液器、接种环7.2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灭菌。
pH 7.0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
7.3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营养肉汤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8.计数方法的验证试验当建立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
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行。
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
8.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B26 003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CMCC B 11 102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CMCC B 63 50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CMCC F 98 001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MCC F98 003 〕8.2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0-35 ℃培养 18-24 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 ℃培养 24-48小时。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b6087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d.png)
初始污染菌实验记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初始污染菌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菌落形态、数量和生长速率等指标,探讨污染菌的污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对污染菌的控制手段。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含有初始污染菌的培养基,包括琼脂、蔗糖、氨基酸等。
方法:1.初始污染菌的制备:从实际环境样品中采集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并进行相应的培养与筛选,获取具有代表性的初始污染菌。
2.实验组设定:设定不同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以探究其对初始污染菌生长的影响。
3.菌落形态观察:分别在培养基上接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初始污染菌,并在一定时间后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菌落的形态特征,如大小、颜色、边缘等。
4.菌落数量统计:在一定时间后,用细丝环法或平板计数法进行初始污染菌的数量统计,并记录不同培养条件下污染菌的数量变化。
5.生长速率计算:根据菌落数量变化的统计结果,计算不同培养条件下初始污染菌的生长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法所述步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记录了大量的数据。
以下是其中一组实验结果的记录:实验组设定:温度分别为25℃、30℃、35℃;湿度为80%;氧气浓度为正常空气中的含量。
菌落形态观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初始污染菌的菌落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25℃时,菌落大小较小,呈圆形,边缘较光滑;30℃时,菌落变大,呈不规则形状,边缘呈分支状;35℃时,菌落较大,形状更为不规则,边缘呈分叉状。
菌落数量统计:在培养一周后,使用平板计数法统计菌落数量。
结果显示,在25℃时,菌落数量为6个/平板;30℃时,菌落数量为12个/平板;35℃时,菌落数量为18个/平板。
生长速率计算:根据菌落数量统计结果,计算出不同培养条件下初始污染菌的生长速率。
结果显示,在25℃时,生长速率为0.86个/天;30℃时,生长速率为1.71个/天;35℃时,生长速率为2.57个/天。
讨论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度对初始污染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规范.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97010b74afe04a1b071de9d.png)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验规范1 目的本规范规定了产品初始污染菌的检验方法。
2 参考标准GB/T19973.1-2005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ENISO11737:2006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3 操作前准备3.1 主要仪器设备数个90mm双蝶平皿、三角烧瓶,电炉、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蒸汽消毒器、0.9%氯化钠溶液、刻度吸管数支、超净工作台3.2 试剂0.9%氯化钠溶液、营养琼脂培养基。
3.3 试验前准备3.3.1 将Ф90mm的培养皿、试管等与试验接触的所有器具,放入棉布袋或用棉布包好,置压力蒸气灭菌器内121℃灭菌30min后备用排出蒸汽,稍微冷却,取出用具。
3.3.2 按脱水营养琼脂培养基说明书上的要求称取培养基,加纯化水加热溶解,加塞,和0.9%氯化钠溶液同置1210C灭菌30min后备用。
3.3.3 将消好的平皿、刻度吸管,放入电热干燥箱内1600C干燥2小时,当温度降低至70ºC以下时进行无菌存放。
3.3.4 打开超净工作台上的电源、照明、风机、紫外线灯30分钟开关。
3.3.5 将实验所需的物品通过传递窗紫外线灯消毒,然后进入洁净室内,开启洁净室紫外线照射30min以上灭菌。
3.3.6 洗手、更衣后,进入无菌室,用消毒液对手进行消毒。
4 试验方法4.1 供试品数量灭菌前样品至少取3个。
4.2 供试液制备和接种4.2.1 把采取的样品送入无菌净化工作台内,用无菌操作法分别在每条产品上剪样5g,取样品至少3个(一份试验、一份留样、一份复测),将5g样品剪碎,放入100 ml灭菌0.9%NaCl的三角烧瓶中振荡80次,形成1次10倍稀释液。
4.2.2 用无菌吸管取上述样品洗脱液混合物2ml,分别注入两个灭菌平皿内,每平皿1ml。
另取1ml 注入到9ml灭菌洗脱液中,用手振荡80次充分混匀,使成1:100稀释液,另取一支吸管吸取2ml,分别注入两个灭菌平皿内,每平皿1ml,如样品含菌量高,还可以再稀释1:1000、1:10000等,每个稀释度应换一支移液管。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40567ef402d276a200292edf.png)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3.1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5.验证计划:5.1实验操作人员确认;验证组 姓名 职务 单位黄燕 组长 质量管理部经理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龙章宏 组员 化验员 苏俊 组员 化验员 胡梓鹏组员化验员批 准经研究:同意以上成员组成验证小组,按照此方案对本公司的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批准人: 年 月 日5.2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5.3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6.1菌种和菌液制备6.1.1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6.1.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bc9a885022aaea998f0f65.png)
文件编号
版号
A.0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
页次
生效日期
2020/01/02
1.目的
制订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方法,对从事测试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规范检验方法及操作。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灭菌前染菌量的检测。
3.职责
质检部对本检验方法实施负责。
4.程序
4.1仪器
分析天平、干燥箱、净化工作台、压力蒸汽消毒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生化低温培养箱
6.5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操作规程
6.6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
7.参考文件
7.1《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菌落总数≤100cfu/g。
4.6.2阴性对照试验平板有菌生长,供试品的检验无效。
5.相关记录及保存:
5.1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验记录QP27-QR-17
5.2质检部保管5年。
6.相关操作规程
6.1电子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6.2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6.3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
6.4生化低温培养箱操作规程
4.5.4.2结果报告
菌落呈片状生长的平板不宜采用;计数符合要求的平板上的菌落,按式(B1)计算结果:
式中:X1――细菌菌落总数,cfu/g或cfu/mL;
A――5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
K――稀释度。
当菌落数在100以内,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
如果样品菌落总≥20数进行复检和结果报告。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号
A.0
(环境管理)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
![(环境管理)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a62469e49649b6649d74733.png)
初始污染菌检验规程1、准备工作1)与供试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应采用可靠方法灭菌,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30min。
2)采样数量:每批产品随机抽取10件样品.3)检测标准《GB 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100cfu/件次。
4)洗脱液、稀释液采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
2、试验步骤:1)用无菌手续取出10个样品,分别放入10支装有1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将每个采样管震打80次,混匀,分别吸取1ml放入灭菌平皿,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作倾注培养,置37℃温箱培养48±2h观察结果。
2)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辩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计算公式为:菌数/件次=平均菌数×稀释倍数/件次。
阴性对照试验:将使用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吸取1ml放入无菌平皿中,注入培养基,凝固,倒置培养。
制备2个平板均不得有菌生长。
3、注意事项:1)在无菌操作台上做试验,防止环境对样品的再次污染,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2)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编制:审核:批准:ZC-14-8初始污染菌监测操作规程1范围适用于对刚包装好的外科手套和检查手套的初始污染菌的监测和对新购进的小包装(接触手套的小包装)的监测。
第一个月每周进行一次监测,如果监测结果是稳定的以后每个月监测一次,如果3个月都稳定,监测周期改为每季度一次。
2职责质管部负责取样、按ISO 11737进行试验、如试验结果初始污染菌超过6 cfu/cm2,要及时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包括工艺中产品防护和进行环境消毒。
3 生物负载测定方法A.1 概要A.1.1 生物负载测定,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内容。
初始污染菌检测
![初始污染菌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412b49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a.png)
初始污染菌检测⼀、⽬的检测产成品初始污染菌是否符合要求⼆、适⽤范围适⽤于⾮灭菌的产成品检验三、职责化验室化验员按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四、仪器、设备⽣化培养箱、洁净⼯作台、电⼦天平、PH 计、压⼒蒸汽灭菌器、4℃冰箱、酒精灯、250Ml 的三⾓烧瓶、30Ml 试管、⽆菌镊⼦、⽆菌剪⼑、试管架、90mm 玻璃培养⽫、放⼤镜。
五、检验⽅法1.普通⾁汤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1.1所⽤试剂胨10g 氯化钠5g 琼脂15-20g ⾁浸液1000ml2.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于同⼀批号的三个运输包装中⾄少抽取200个最⼩销售包装样品,1/4样品⽤于检测,1/4样品⽤于留样,另1/2样品(可就地封存)必要时⽤于复检。
抽样的最⼩销售包装不应有破裂,检验前不得启开。
在100级净化条件下⽤⽆菌⽅法打开⽤于检测的⾄少10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准确称取25g ±1g 样品,剪碎后加⼊到225ml 灭菌⽣理盐⽔中,充分混匀,得到⼀个⽣理盐⽔样液。
液体产品⽤原液直接做样液。
如被检样品含有⼤量吸⽔树脂材料⽽导致不能吸出⾜够样液时,稀释液量可按每次50倍递增,直到能吸出⾜够测试⽤样液。
在计算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时应调整稀释度。
⽂件号: QS/CKL03B-ZJ-26-A/0 受控状态⽂件名称:初始污染菌检测SOP 版本号编制时间修改状态:审核时间⽣效⽇期批准时间发放号六、细菌菌落总数与初始污染菌检测⽅法本⽅法适⽤于产品初始污染菌与细菌菌落总数(以下统称为细菌菌落总数)检测。
1.操作步骤量取100 Ml的供试液,采⽤滤膜过滤法,⽤供试液冲洗滤膜表⾯,并确保供试液完全覆盖滤膜表⾯。
(滤膜孔径不⼤于0.45um ;直径50mm)取出滤膜,菌⾯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做两个平⾏对照,同时做⼀个空⽩对照。
倒置于30℃±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3天,观察并记录结果,空⽩应⽆菌⽣长,若空⽩有菌⽣长该试验则视为⽆效。
2.结果报告计算平板上菌落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作为每克(g)/毫升(Ml)样品中平板菌落数。
初始污染菌检验原始记录
![初始污染菌检验原始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0207728b9d528ea80c7791d.png)
3.转动平皿,使供试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将已经凝固的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中,一般培养48±2h。
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培养基预培养:营养琼脂培养基:_____月_____日_____时至_____月_____日_____时(16-18h)
紫外线消毒时间:实验前:_____时_____分至_____时_____分(0.5h)
实验后:_____时_____分至_____时_____分(0.5h)
洁净台菌落数
培养皿号
1#
2#
3#
48h菌落数
平均菌落数
检验结果
培养基名称
营养琼脂培养基
培养温度
37℃48h
样
行
平
数
菌
细
号
平
1:10
1:100
空白对照
1#
2#
1#
2#
Ⅰ
Ⅱ
Ⅲ
Ⅳ
Ⅴ
菌落均值
菌落总数(cfu/件)
检验结论
检定标准:菌落技术的报告,菌落在100以内时,按实有数值报告。在报告数为“不可记”时,应表明样品的稀释度。参考标准:菌落总数≤10cfu/件
检定结果:
备注
如果样品菌落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检和撰写结果报告。
初始污染菌检验原始记录
编号:
试样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批号
抽样数量
检验依据
检验日期
供试液制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待测试产品,根据产品物性的大小,分别采用直接浸入法或棉拭子擦洗法或冲洗法收集洗脱液,制取1:10供试液保温于45℃水浴中5~10min,不时阵摇。
初始污染菌检测
![初始污染菌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9b0a352976c66137ef06191a.png)
初始污染菌检测
2019/1/12
1
参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 附录 微生物限度检 查法 ISO 11737-1:2006 Steriliz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 Part 1: Determination of a pop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products GB/T 19973.1 /ISO 11737-1:1995 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 生物方法 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 GB 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2019/1/12
13
菌落计数报告规则—平板法
选取细菌、酵母菌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霉菌平均菌落数在 30~100之间的稀释级作为报告菌落数的依据。 1)如只有1个稀释级平均菌落数符合上述规定,则将稀释级的菌落数乘以 稀 释倍数报告。 2)如有两个相邻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先计算两稀释级 菌落数的比值。 高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 比值=———————————————————— 低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 当比值≤2时,则以2个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均值报告;当比值>2但不 超过5时,则以低稀释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当比值大于5, 或高稀释级的菌落数大于或等于低稀释级的菌落数等异常情况时,应查 明原因再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进行方法的重新验证。 3)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0以上,则按最高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 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以下,则按最低平均菌落数乘以 稀释倍数报告。 4)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 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时,以<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5
6
7
8
9
10
备注
含菌量
(cfu)
内
外
结论
检验:复核:
初始污染菌试验记录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批号
检测日期
检验依据
GB15980-1995
检测数量
10套(根)
样品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备注
含菌量
(cfu)
内
外
结论
检验:复核:
初始污染菌试验记录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批号
检测日期
检验依据
GB15980-1995
检测数量
10套(根)
样品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备注
含菌量
(c:
初始污染菌试验记录
初始污染菌试验记录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批号
20160104
检测日期
检验依据
GB15980-1995
检测数量
10套(根)
样品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备注
含菌量
(cfu)
内
外
结论
检验:复核:
初始污染菌试验记录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批号
检测日期
检验依据
GB15980-1995
检测数量
10套(根)
样品编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