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的本质
选择题中的性质、本质与实质的理解
选择题中的性质、本质与实质的理解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
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
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
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举例说明】1.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的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
2.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农民对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反抗。
4.1861年俄国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1861年俄国改革的实质: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经济实质);农奴主为防止矛盾激化、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挣扎(政治实质)。
5.拿破仑法典的性质: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拿破仑法典的实质;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6.《权利法案》的性质: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权利法案》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文件。
7.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
实质(本质),是高考选择题中常用的术语,也是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到最棘手、最难把握的一类选择题。
下面对实质(本质)这一概念及解题技巧予以阐述。
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
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它是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的,而有时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
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动物的一种,但相比于其他的动物,人类具有独特的思维和文化,这使得人类有着与众不同的本质。
本文将探讨人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理性思维众所周知,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智慧。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有着无可比拟的理性思维能力。
人类可以通过思考、推理来解决问题,并一步步实现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
这种思维方式是其他动物无法想象的,展现了人类独有的本质。
二、社交性与其它动物一样,人类也是社交性动物。
人们通过彼此交流、合作、相互帮助来实现自身价值,进而发展整个社会。
人类的社交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凝聚了人类的集体意识,成为人类的另一个本质。
三、文化创造人类创造了数不尽的文化,这些文化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人类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集合。
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新文化、新思想,拓展着自身的认识和智慧,这体现了人类的文化创造本质。
四、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本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动力。
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类可以认识自己的思维能力、理解自己的情感、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这让人类拥有了独具特色的自我认识和思维方式。
五、道德观念人类具有较高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本质。
人们在日常行为中,往往会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利益,这种行为彰显了人类高超的道德素养和意识。
总结:人类的本质包括以上几个方面,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本质也在不断变化着。
无论怎样,展现了人类的本质不论如何变化,都几乎能够随时随地的见到这些本质的存在。
我们应该珍视人类这种独特的物种,并且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进化,让人类的本质得到尽可能的充实和发展。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仅供借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费尔巴哈以前的哲学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的的抽象物”,认为,人的本质抽象的存在于人的共同性之中。
脱离了具体人的存在状态和存在方式去空谈人的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对人的本质的求解,必须把人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社会关系:在社会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表现为在一定经济所有制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
思想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等。
当每个人降临人间时,社会已为他准备好了现成的社会关系,他无可选择地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经由社会化过程,形成一个社会人,形成人的社会属性——形成人的本质。
(3)总和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各种社会关系不是永远平等的,而是有重有轻;分析人的本质要用系统论的方法。
在诸种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主要的,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思想关系。
(4)人的本质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而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的本质也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而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不是人的本质。
第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
我们知道,科学早已经证明,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那么,是什么东西使人和猿区别开来的呢?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
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气候变冷,森林大大减少,这就使类人猿不能象以前那样靠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和条件生活了。
地理环境的变化迫使类人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显然不是人的本质。
类人猿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创造自然界不能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
人类的本质是哪三个
人类的本质是哪三个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为发达的智慧生物,其本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
通过观察人类的行为、情感和思维,可以总结出人类本质的三个方面。
1. 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类本质的重要部分。
人类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包括爱、恐惧、
欢乐、怜悯等。
这些情感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也连接着人类社会的群体关系。
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不仅在家庭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恐惧则是人类自身的防卫机制,帮助人类迅速做出应对危险的决策。
情感的存在让人类对生活充满了色彩,也使人类更加具有社会性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2. 求知
人类天生具备求知欲望,探索未知、理解世界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内容。
人
类依靠思考、学习、研究不断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探索宇宙、尝试解开生命之谜。
求知的欲望使人类群体集合成各种学术机构、研究团队,促进了文明的不断进步。
3. 创造
创造性是人类本质中的重要方面,人类通过创造从而改变和塑造周围的环境。
艺术家用艺术作品传达情感和思想,科学家通过研究创新带来科技的革新。
创造不仅是实体物品的创作,也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
人类的创造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生活的品质,同时也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和灵感。
总结来看,情感、求知和创造是构成人类本质的三个重要方面。
这些特征使人
类成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物种,拥有自我感知、社会互动和不断进化的能力。
人类的本质源自对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和更高层次追求的精神境界。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价值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价值?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所谓“本质”,是指一件事物或一个过程在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及其有机整体中有别于其他事物、其他过程的内在基本特征。
1,说人的思想行为是由他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实际上也就是说追求利益的本能是一切人共同的本能,也是人性论。
马克思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人的本性”、“人的本质”这种提法和现在在我国学术讨论中所通用的“共同人性”这一提法,二者的差异仅仅在于,一是指具体的人性,一是指抽象的人性;一是指人性在不同社会必然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异化形态,一是搦产生这一切社会必然性及其异化形态的同一个自然必然性。
归根结底,二者并不矛盾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人的本质。
把阶级性当作人的本质是对于社会必然性的盲目。
把共同人性当作人的本质是对于自然必然性的盲目。
“共同人性”是变化的,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本性。
这种自我改变,即自我创造的本质是人的本质,这个本质则是不变的。
所以共同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
对于“共同人性”的论证,不能代替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证。
至多,共同人性只能算是人的本质的自然基础,即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次。
2,意识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次。
很明显,在马克思那里,劳动只有作为人类目的树立和目的实现之间的中间环节,即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的”劳动。
只有在这样的劳动中,才存在着人的一整个族类生活的共同特征。
这种劳动不仅创造手段,而且创造目的;不仅满足需要,而且创造需要,这种创造常常表现为手段对于目的的超越。
它代复一代地进行,形成文化,形成复杂的精神文明。
这样一来,各个具体人的感性的、现实的存在,不仅是生物学和社会学上的存在,而且是这种精神文明的存在,是这种精神文明的现实的生成。
这个生成过程,不仅表现为劳动转化为创造,性欲转化为爱情,感觉转化为审美,本能转化为道德,而且表现为感性材料转化为语言文字符号,以及符号的符号——信息系统。
简述人的本质
简述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应该是以多样性来定义的,它是一种有可塑性的生命力量,存在着多样的潜能,包括物质的本质、精神的本质、文化的本质、智慧的本质等。
其中,物质的本质表示人们对物质现实世界的洞察力,以及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物质本质是人们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也是构成个体存在的基础。
精神的本质则反映了人们在感知、理解和行动上的完整性。
精神本质是一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能力,是人们正确解读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文化的本质则表达人们的精神内涵和宗教伦理观,是对世界的持久的理解、概念和价值观,是伴随这一过程的认知、思维和行为模式。
智慧的本质是人类最优秀的精神能力,它与实践的本质相结合,可以帮助人类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中和现实与理想、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认知矛盾。
总之,人的本质是多元复杂的,不仅包含物质、精神、文化、智慧等本质,而且还有许多人未能认知的潜力,其本质表现出来的无穷力量决定了人类不断发展的机会潜力。
以本质为主题的作文
以本质为主题的作文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主题是“本质”。
“本质”是什么?它像糖果一样甜吗?像彩虹一样璀璨夺目吗?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可到底该写些什么。
我偷偷地瞄了一眼旁边小丽的本子,上面写着“树木的本质是生长”。
“生长时的速度”这个词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的脑海,我突然想起,前天到公园玩的时候,看见了一棵高壮的树,它的枝叶茂密,树干粗壮结实,树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
那棵树,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经历了春风吹拂,夏日烈阳,秋叶飘落,冬雪覆盖,最终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它是为生长而存在的,目的是在天地之间留下自己的痕迹。
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它小小的,白嫩嫩的,似乎没什么力量。
然而,它可以握着笔,写下我的想法;它可以一把扣住爸爸的手,感受到他的温暖;它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感受大家共同的快乐。
我的手,它是为感受而存在的,目的是与世界建立联系。
世界很大,蕴满了各种各样的事物。
它们都有自己的本质,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突然觉得,写作文并不难,我的本质,也许就在于发现自己、感受世界、表达自我。
我要努力写下去,写出我对世界的心得体会,展现我生命的追求。
什么是本质?
什么是本质?一、本质的定义和概念本质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内在本质的把握。
在哲学上,本质被视为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根源,是事物存在的最重要的特征。
本质是事物的核心和本质属性,决定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本质的概念和定义也存在差异,但其作为一种哲学基本概念,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二、本质与表象的关系事物的表象是其外部显现出来的形态和外在特征,而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内在规律。
本质和表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质决定了事物的表象,而表象也反映着事物的本质。
我们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
然而,有时候事物的表象并不能完全揭示其本质,因为事物的本质往往是深藏在表象之下的。
三、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本质和现象也是密切相关的。
事物的本质决定了事物的现象,而现象则是事物本质的外在显现。
通过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现象,我们可以逐渐揭示事物的本质。
然而,有些时候,事物的本质可能与其表象和现象产生偏差,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四、本质的认识方法要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和现象,分析其特征和规律,从而逐渐揭示事物的本质。
其次,我们可以进行实验和验证,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将事物的本质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五、本质的意义和应用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对于科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为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对事物本质的深入认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育和教学领域,深入理解学科的本质和特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起来,本质是事物内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存在的根源和最重要的特点。
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事物,为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人的本质解释
人的本质解释
人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人类的固有特质或基本属性,它指的是人类作为独特的存在,与其他物种有所区别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涉及多个层面:
1. 生理本质:人的本质包括对于具有生命的实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物学性别、身体结构、基本的感官和运动能力等。
这些是人作为生命体的固有属性。
2. 心理本质:人的本质还包括诸如意识、思维、情感和人格等心理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征使人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需求。
3. 社会本质:人的本质还包括其作为社会生物的特质。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具有与他人相互作用和合作的能力。
社会本质涉及到人类社交、沟通、协作和创造等方面的特点。
人的本质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它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个体的经历、教育和环境等可以改变人的本质属性。
因此,人的本质并非静态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演化。
现象和本质的定义
现象和本质的定义
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
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1、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
也就是说,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他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
任何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是不能存在的,实际的存在总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
2、两者是相互蕴涵的,在实际上也是相互包含的。
本质寓于现象之中,这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现象是整体,本质是现象的一部分,固然是根本性的部分。
反过来,本质也包含现象,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已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
形象具体化
就物质运动的形态看,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构成力学运动的本质;化合和分解的矛盾构成化学运动的本质;同化和异化的矛盾构成生命运动的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构成社会运动的本质;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构成认识运动的本质。
本质和必然性、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组成事物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是事物本质存在的客观基础,一事物和他事物的本质区别是由事物的各个特殊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结构决定的。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
由于事物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本质有时以假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反面现象。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的认识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说劳动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是劳动。
第二个阶段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三个阶段是说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这三个定义不是孤立的、互不相关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只有从这三个定义及其内在联系来考察人的本质,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
马克思的思想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着的观点来看待。
就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述(劳动、社会关系、人的需要)而言,它们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人的本质存在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存在于它们的有机统一中。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马克思的人性论。
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到,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性的一般特征,而手稿中提到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形式中提到的人的需要即人性是人性的具体特征。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萨特的名言。
现代社会,人们的迷茫往往来自于选择太多而不是选择太少。
怎样的人生选择才能定义自己的人生?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同,现代人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里。
人们面临着更多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困惑和迷茫。
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简洁地概括了这种困惑。
在他看来,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是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他人和世界的关键。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四重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四重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四重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一、物质性
马克思认为,人类物质性是人根本特征的基本表现方式,它指的是人
的生理结构和生物特性,它对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其中,包括人的
身体能力、生理素质、神经认知能力以及容易受环境影响等因素。
现
实意义是,把握发展人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激发和开发人的物质潜能,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社会阶级性
马克思认为人类是一个多元而具体的商品社会,在这一社会中,人们
不仅是物质资源的拥有者,更是社会阶级的属性,社会阶级的属性是
决定人的本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实意义是,要根据各个不同的社会
阶级的分布特点,正确引导和支持人的发展,开展有效的社会工作,
平等包容的社会参与来增强社会稳定性。
三、文化性
马克思认为,人本质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是社会发
展的决定因素。
这一观点提出了文化角色社会动态过程的认识,即文
化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方面,表达着人和物的关系,具有巨大的地位。
现实意义是,必须把文化教育融入儿童发展的开展各项活动,重视及
推动各方文化保护和创新,来更好地发挥文化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有机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也是一个有机的实体,涉及到人的物质性,社会阶级性,文化性等各方面,这些都是人发展的重要方面,而这些性质也成为构成有机整体的基础元素。
现实意义是,要从整体上统筹谋划,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本质,实现事物复杂的有机关系,来提升社会的发展水平。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出科学界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关于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
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和作为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把自己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将自然界和自身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既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
关于第二个命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
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
关于第三个命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这里,马克思不仅赋予需要以前提性,而且赋予它以普遍性、永恒性和能动性。
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2006年第1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1,2006(总第95期) JOU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TION T otal No 195[收稿日期]2005-11-10[作者简介]张渤(1977-),女,河南长葛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张 渤(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人存在的根据和原因,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历来都有很多。
唯有马克思主义者给了人的本质以科学的规定,它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毛泽东对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认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离不开人的社会性与人的历史发展。
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是完全统一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23(2006)01-0011-03 “本质”指的是一事物作为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据和原因。
黑格尔就认为“根据是内在存在着的本质,而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
”[1]费尔巴哈认为本质是“使一个事物成为这事物的那东西,根据这个东西它才像它现在这样存在和活动。
”[2]那么人的本质也应该是指人作为人而非动物存在的根据和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人的本质”都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讨,他们都在努力找寻人作为人存在的根据和原因。
中国古代思想家多通过人性来探讨人的本质。
如孟子就把人性规定为人生来都有的天赋本性,并且认为人性是善的。
他把“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作为论证人性善的根据。
而荀子则提出了与孟子根本对立的“性恶”论。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人的善的一面则是人为的结果。
简述现象与本质的定义
简述现象与本质的定义
现象和本质是哲学和科学中经常讨论的一对概念。
现象通常指的是我们能够观察和感知到的表面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形式。
它是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具有相对表面和具体的特点。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我们所观察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气味等都是花的现象。
本质则是事物内在的、深层次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固有的、相对稳定的本质属性。
它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才能揭示。
例如,花的本质可能是由其基因、生长环境、生命周期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花的本质属性。
现象和本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本质则是现象的内在原因。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没有本质就没有现象,没有现象也无法揭示本质。
因此,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了解事物的现象,也要探索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定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观察和分析现象,我们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现象。
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现象和本质的相对性,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对同一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因此,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思维,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名词解释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啥是人的本质?这可不是个能简单几句话就说清楚的事儿。
马克思他老人家可有着深刻的见解。
马克思觉得,人的本质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啥一成不变的东西。
这就好比一棵树苗,它刚长出来的时候,你能说它就已经是一棵大树了吗?不能啊!人的本质也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
想象一下,一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自己跑到深山老林里生活,那他还能算是具有完整的人的本质吗?恐怕很难!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在和别人的交往、合作、竞争中,才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本质。
马克思还指出,劳动是人本质的核心部分。
劳动可不是简单地出把力气,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人的本质的大门。
通过劳动,我们创造了价值,也塑造了自己。
你看那些勤劳的工匠,他们在专注地打磨一件作品时,难道不是在展现着人的独特魅力和本质吗?而且啊,人的本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社会在进步,人的本质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
这就好像一辆不断升级的汽车,随着技术的发展,性能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大。
咱再打个比方,过去人们主要靠种地为生,那时候人的本质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土地的依赖和对自然的顺应上。
可现在呢,科技发达了,各种新职业层出不穷,人的本质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告诉我们,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社会中通过劳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我们要理解自己的本质,就得看看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看看自己所从事的劳动。
朋友,你是不是对人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呢?是不是觉得马克思的学说真的很有深度和智慧呢?。
本质在哲学上的名词解释
本质在哲学上的名词解释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思维与存在问题的学科,涉及众多的概念和名词。
其中一个重要的名词便是“本质”。
本质一词源于拉丁语的“essentia”,意为“存在的实质”。
在哲学上,本质有着广泛的含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首先,本质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核心、最本质的本质。
在这个意义上,本质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属性,而不是表面现象。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树木来说,它的本质并非是表面上的形状和颜色,而是其生命力和与大自然相融合的能力。
本质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元属性,一种内在的本体性质,它决定了事物的实质和独特性。
其次,本质还可以被看作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性。
这种解释侧重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
例如,对于人类来说,有理性和自由意志是其本质属性,其定义了人类作为一个有思维和选择能力的存在。
本质特性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它们让事物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此外,本质还可以被理解为事物存在的必然性。
在这种解释中,本质是指事物不变的本质定律或法则,决定了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规律。
换句话说,事物的本质是在它的产生和发展中固有的,并且不可改变或逃避。
例如,对于人类来说,有生老病死的本质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人类如何努力,都无法逃脱这个存在的本质规律。
在哲学思辨中,本质常与表象形式对立。
表象形式指的是事物的外部现象、外在的存在形式,而本质则揭示了事物内在的核心属性。
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本质是事物真实的存在方式,而表象形式只是事物暂时的外观和表现。
本质的揭示需要超越表象形式,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然而,本质的理解和解释并没有唯一的标准。
在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学派中,本质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解释。
例如,存在主义哲学认为,本质是事物自身的存在方式,而不是抽象的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本质是事物与事物间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内部的客观因素。
总之,本质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涵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本质既可以是事物的核心、最本质的本质,也可以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性,以及事物存在的必然性。
本质的同义词是什么
本质的同义词是什么
【本质解释】: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该词的同义词以及造句,希望对你有用!
本质同义词
素质本色实质性子性质
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是本质造句:
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2、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3、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的重要性,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怎样的对待别人。
4、暧昧的本质是激情,而爱情的本质是平淡。
5、竞争的本质是输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条件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
6、天才,就其本质而说,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盛的热爱而已。
7、我依旧相信努力的意义,奋斗的价值,因为那是本质问题。
8、通过现象可以推知其本质。
如看见象牙可以知道象比牛大,瞧见虎尾可以断定它比狸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人们日常生活和学术界使用较多的一个词,因为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寻找事物的本质,研究本质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究竟什么是本质,各种定义太多,人们的认识不清晰,使用中也较混乱。
我认为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让人满意的定义。
明确一个概念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属性,本质具有那些属性呢:1、普遍性。
大千世界,万象丛生。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知和认识到的各种现象(事物、事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本质的存在,都是本质的表现,都是本质的反映,都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
这一点无需证明。
但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普遍性不是意指与特殊性相对的普遍性(共相),而是指本质的普遍存在。
2、必然性。
要了解本质的必然性,先要明确界定必然性的含义。
必然性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与偶然性相对立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可避免的趋势和确定的规律。
二是与自由相对立,是指正常人的行为一定按照某种目的行事,不是随机的,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所为。
本质的必然性表现在:一、本质与现象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没有不反映本质的现象,也没有不表现现象的本质。
二、现象多变而本质基本不变,相对现象本质是稳定的,本质即使变化也是缓慢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三、现象变化的规律是由其本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决定的,人们是可以认识的。
如:力学描述受力物体的运动现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是力、质量和加速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F=ma。
力的本质又是由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其它亦然。
3、同一性。
有两个含意:一是,同类事物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必有某种的东西是不变,是稳定的,如水的三态(固、液、气),不管那种现象、形式,H2.O是同一种不变的东西。
二是,所谓同一,就是有无渊源关系,没有渊源关系就不会有同一性。
现象与本质的渊源关系是不言自明的。
同一性是本质最重要的属性。
4、非实体性(抽象性)。
对本质是否是实体争议较大,我认为本质属于非实体,不存在本质的物质承担者,物质的承担者只能是现象。
脱离主体的认识而独立存在的本质是找不到的,找到的具体东西只能是现象,否则我们只需要高倍显微镜就可发现本质,而不需要科学研究了。
本质只能是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产物”,是主体在实践中建构的,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这里并不是反对本质的客观存在,而是说:本质不是实体,客观存在包含实体和非实体,如:人的某一思想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思想不是实体,因为思想它并不占有空间和时间。
5、不可感知性。
这里的感知是指不能被人们的感觉器官或借助延伸了的“感官”---仪器等观测到的东西。
也就是说人们看到的或感觉到得只能是现象,是差别或差异,决不是本质。
另外,感觉到的也只能是个别或具体东西,普遍的性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马克思曾今说过:“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严格来讲是不对的,因为本质是看不到的,借助高倍显微镜同样也是观测不到,否则人们只需发明先进的探测仪器,无需进行科学研究了。
最早对本质的定义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本质是实体,实体由形式和质料组成,他在定义本质时,一会儿说:“本质是形式,相对质料而言”。
一会儿又说:“本质是质料,相对形式而言,形式是变化的而质料是变中不变”。
“本质是种(属中的一类)和属(类、群)”。
所以亚里士多德对本质的论述是混乱的。
其弟子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本质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
但仍没有脱离实体论,没有注意到只有人的理性参与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还有其它的本质定义:本质是事物、现象的类。
本质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内因。
本质是事物的主要内容。
本质是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等等定义。
但大多没有准确的定义本质。
目前教科书流行的定义:“本质是指事物自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固有的内部联系。
”此定义意指本质有两种:一种是: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发展的“根本性质”是事物的本质;另一种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
“根本性质”有三层含意: 1、具有决定性或主导性的性质,即:在同一个性质层次,根本性质决定或规定着其它性质。
问题是,究竟哪些性质是取决定性作用的根本性质,哪些是非决定作用的性质,由于人的划分标准、实践的目的或价值观不统一,很难确定。
对你是具有决定意义,是重要的,但对我可能不是重要的。
2、根本性质是指元性质或根源性质。
相对于事物现在的性质来讲,是过去的性质或最初的、原始的性质,现性质是由过去的性质发展、变化而来的。
3、深层性质,较现在事物的性质来讲,是更深一层的性质。
三种含意都表明,本质属于性质这个范畴。
对于这一点虽有争议,但是可以接受的,但本质并不一定就是根本性质。
如一个人,他(她)的性质有善和恶,有坚强和懦弱,还有内向和外向等等,当他(她)犯罪时(一种行为现象)就认定他(她)的根本性质就是恶吗?第二种把本质又定义为事物的内部联系,联系即关系,包括一切事物或现象、状态、过程之间的联系,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等,其核心意思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如果事物内部联系是本质,相对外部联系是现象,要发现事物的本质,只要找到与其有内部联系或有内部关系的事物就可以了。
我认为这有点泛本质论了,说内部联系是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太多了,并没有说是事物内部的那部分的联系、谁与谁的联系,等于什么也没说,因为哲学上许多概念和范畴都可以归为联系。
在现实中,经常有人说这一事与那一事有决定关系,又说不清是什么决定关系,只好拿“本质”来做口头语,多于此有关。
当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时,要想知道“它”是什么,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首先知道“它”不是什么,尤其是它与相近的概念的差别在哪里。
1、本质存在于空间,但不占有空间。
本质是客观的却是无形的。
但无形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本质,如:物理场(电磁场、引力场等)是无形的,但可以观测到它们的客观实在。
2、本质不具有偶然性。
3、本质不是关系或联系,关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4、本质不是目的,目的只有主体---个人或群体、社会才有,目的侧重的是结果,自然界没有目的性,但本质却依然存在。
当然不排除许多时候人的目的与本质是一致的。
5、本质不仅仅是内容,内容是构成事物的内部的各种要素和意义,内容外延要比本质大,内容包含着本质。
6、本质不是原因或内因,原因相对结果而言,原因和结果仅仅是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不同现象之间的先后转化,原因和结果总是可观测到的。
原因和结果都具有相同的本质,否则它们之间不会有因果关系,鸡蛋本身就含有鸡的本质,否则不会变为鸡。
本质也不完全等同于内因,内因是事物、事件变化的内在要素,是内部根据,也是属于内部现象。
把根据等同于本质的主要依据是,黑格尔说:“某物的存在,必有其充分的根据,”“根据就是内在存在着的本质,而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
”本质与内因(根据)相似但有区别,根据总是具体的东西,在实践层次可以讲根据就是本质,但在认识层次根据不完全是本质,区别是:一个是具体的存在,另一个是抽象的反映。
7、本质不仅仅属于属和种。
8、本质不是质,质是相对量而言的,质是构成事物的原材料(质料)。
本质也不仅仅是性质,性质是事物之间相区别的属性,侧重的是差别,而本质侧重的是不同现象中的性质的同一性。
9、本质不完全等同于规律,规律是本质之间的关系或联系。
认识事物的规律首先要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仅仅第一步,还必需了解这一本质与那一本质之间的关系,只有了解了本质之间的关系,才能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只有本质与本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表现出另一本质和深刻理解这一本质。
所以,本质与规律是有区别的,规律是本质的更高一个层次。
本质与规律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认识本质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反之通过规律才能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本质。
在定义某个事物时,首先要找到种概念的属概念,再找到种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与同属的其他种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区别(根本规定性),然后将二者综合起来,就形成了被定义事物的内涵,这是著名的“属加种差”的定义法。
如果仅从事物属的方面定义事物,则只能认识其共同本质,只有加上种差(属与种的结合部或最低属)才能揭示事物更深层的本质即特殊本质。
本质是事物、现象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只有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握的,同类现象中的相同的性质和单一现象中的特殊(不同)的性质。
1、本质能被人们认识的前提是,只有现象与现象之间相互作用才能表现出来,离开现象的相互作用,本质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
2、本质不能产生,只能被表现。
即:本质在现象中是固有的,但它不会自己表现或显现,只有在这一现象与那一现象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才显现出来。
3、没有人的思维活动,本质虽客观存在,但不能被认识。
4、本质属于性质,是同类现象中表现出来的相同或共同性质,即:一般本质。
如果考察的对象是单独存在时,其本质就是特有性质,即:特殊本质。
性质是本质的属,本质是性质的种,“属+种差”符合定义的规则。
事物的性质不相同则本质不同。
这里涉及到本质的两个基本层次: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之间的关系,符合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区别,共同组成了事物的本质系统的两个基本层次。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不可分割,一般本质存在于特殊本质之中,特殊本质是一般本质的基础,没有后者,前者就失去了依托。
一般本质是特殊本质的一部分,正如一般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样。
无论是一般本质还是特殊本质,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的结果---即真实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在自相互作用中,及物又与人的再作用中的表现。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它们存在的基础不同。
一般本质由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构成。
同类事物必有共同的内在规定性,否则就不能成其为同类事物。
特殊本质由具体事物内部的特殊性质构成,体现出每个个体事物都有差别。
事物个体间的区别可以是表面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表面的差别属现象,后者属特殊本质。
第二,它们所处的层次不同。
一般本质是对各种不同性质中相同性质的抽象概括,层次较高,处于本质系统的中心。
特殊本质处在较低层次,处在本质系统的外围,比一般本质要具体,侧重的是个体之间的差别。
人们的认识首先是进入外围---特殊本质,再逐步进入中心---一般本质。
第三,它们的运动特性不同,一般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特殊本质相对活跃。
如:人(大众)的一般本质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具体的个人如:张三与李四个体的特殊本质却是不同,时隔三日刮目相看。
人的认识活动不仅仅停留在从特殊本质到一般本质,还反其道而行之,从一般本质到特殊本质。
此时的认识比前一段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对实践更有指导意义。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侧重的是一般本质,越抽象就越普遍,也就越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