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传统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建筑哲学以及对园林景观建筑的影响都极为深遠。
而景观建筑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烙印,是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在城市建设中都透露出传统宗教文化的缩影。
笔者从儒教、道教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建筑景观的影响,以便与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标签:宗教文化财富影响深远景观建筑建筑景观是苍茫大地上人类智慧的点点滴滴的记载,是装点着人类生活的璀璨星辰,也是传统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
无论它们形式如何,年代是否久远,都焕发出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奇光异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珍品。
景观建筑也能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也是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改造的体现,能够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和哲学世界观。
可以说,中国传统宗教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还是在居民景观建筑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而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照搬等问题,丢掉了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宗教文化,缺少了创新与改革。
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能利用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文化与景观建筑儒家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儒教,也叫儒学,儒家思想崇尚“中庸”之道,也就是强调“善”,而“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而今也是中华民族内在的主流思想。
1.儒家思想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的建筑的影响,一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儒家文化讲更强调礼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而这些主流思想至今也会影响到居民景观建筑的建筑风格。
如“礼”的内核就是秩序与和谐,也就是宗法和等级制度。
那么,在景观建筑中就会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在传统建筑中用装饰、颜色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体现。
《2024年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范文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旨在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创造出符合当地环境、具有独特性的景观设计。
本文将就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的概念、特点、设计原则、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概念及特点1. 概念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是指在景观设计中,以地域特色、文化背景、气候环境等为依据,通过合理布局和创意设计,打造出符合当地环境和文化的景观。
地域性景观设计旨在让人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2. 特点(1)地域性:地域性景观设计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和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地域特色。
(2)文化性:设计中注重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
(3)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可持续的理念进行设计,确保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地域性景观设计原则1. 保护生态环境:在设计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2. 传承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3. 满足功能需求: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空间,确保景观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4. 创新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景观。
四、地域性景观设计方法1. 现场调研:对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文化特色等进行深入调研,为设计提供依据。
2. 提取元素:从当地文化、自然环境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如地形、植被、建筑、文化符号等。
3. 设计构思:结合提取的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进行创意构思,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
4. 方案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五、地域性景观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广泛,如在城市规划、园林设计、旅游景区规划等领域均有成功案例。
道教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道教文化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宗教文化尤其是本国教派道教,与其共同发展,内容极其丰富。
由于传统社会以农立国的生产活动和宗法社会的长期存在,使中华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道教为本国教派,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渗入中国的文化、信仰、道德取向等方面,与中国建筑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
道教的精神也体现在建筑中,尤其在美轮美奂的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中,百姓通过对建筑的解读更加深了对宗教的理解。
文中尝试解读道教文化的主旨及其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Religious culture, especially their sect of Taoism, its co-development, which is extremely rich. Due to the long-standing traditional society founded o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patriarchal society,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religious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oi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Taoism for their own sect,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beliefs, moral orientation, and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the interac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The Taoist spirit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building, especially in the magnificent royal buildings and religious buildings, the peopl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n. Can try to interpret the Taoism culture of the subject and its reflected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关键词:道教;文化;建筑Keywords:Taoism; culture; construction一、道教文化对室外建筑的影响宗白华在谈到建筑时说: “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又为生命之表现。
道观文化旅游规划方案
道观文化旅游规划方案背景介绍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之一,其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道教文化给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道观是道教的宗教场所,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道观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道教文化,提升观光体验,我们制定了道观文化旅游规划方案。
本文将从景点开发、传统文化推广和效劳设施建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景点开发为了提供更好的观光体验和满足游客的需求,我们方案对道观进行景点开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良:1. 建筑修复与保护道观建筑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需要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修复。
我们将投入资金对道观建筑进行修复,确保其原貌得以保存。
同时,加强对道观建筑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其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
2. 环境布置与景观设计为了营造出更具道教气氛的环境,我们将进行环境布置与景观设计。
通过植物布置、园林景观等手段,打造道观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景观设计中,将注重展示道观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内涵,使游客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道教文化。
3. 智能化导览系统为了方便游客的参观和了解,我们方案引入智能化导览系统。
通过在道观内设置导览标识、互动展示屏等设施,游客可以轻松而全面地了解道观的历史、文化以及各个景点的相关介绍。
导览系统还可以提供具体的游览线路和推荐的参观时间,让游客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
二、传统文化推广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我们希望通过道观文化旅游规划,进一步推广和传承传统文化。
1. 文化展示与表演在道观内设置文化展示中心,展示道教文化的历史沿革、宗教仪式和重要文物等。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举办文化表演活动,包括传统音乐演奏、舞蹈表演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游客更好地领略道教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文化教育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方案开设道教文化教育课程,向游客讲解道教的根本原理、文化内涵以及重要仪式礼俗。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环境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反映了当地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对于设计师来说,了解并融入地域文化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当地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和应用。
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也具有较强的审美意义,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都会对设计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设计作品可以更好地表达当地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趣味,使设计更加符合当地的审美标准。
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还能够为设计作品赋予更多的情感和内涵,因为地域文化承载了当地的历史和记忆,设计师可以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使设计作品与地域环境更加贴近,营造出更加真实和自然的氛围,为人们创造出更加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
在实际的环境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融入地域文化,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借鉴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材料,将当地的建筑文化融入设计之中;在室内设计中,可以运用当地特色的装饰元素和家具,营造出地域特有的居住氛围;在景观设计中,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地貌和植被特点,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通过这些方式,设计师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创造出更加富有个性和魅力的作品。
除了在建筑、室内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地域文化在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规划应当结合当地的历史和传统,保留和传承城市的地域文化,打造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
公共空间设计也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创造出更加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社交场所。
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为设计作品赋予独特的地域魅力和审美意义,还可以使设计更加符合当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和宜居的生活环境。
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应当充分尊重和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将其融入到设计之中,创造出更加具有当地特色和个性的设计作品。
景观设计中的“道”解读
景观设计中的“道”内容摘要: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是改造式公园,在设计中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一种结合,其中有着中国道家思想的体现。
道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其独特的世界观和审美艺术价值是艺术设计者参详的目标。
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与道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审曲面势”等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岐江公园现代设计道家文化返璞归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现代社会的变革中,人们在深刻剖析工业文明带给城市的利弊和失衡后,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对待当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如何构建适宜人居住的新型环境问题,这是人类生存与环境变革共同进化的一种必然选择。
广东省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占地面积为11公顷的休闲式公园,是由北京大学景观规划中心主任俞孔坚主持并设计的。
岐江公园在原粤中造船厂旧址改建而成,粤中造船厂是20世纪近50年来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山由一个农业小镇发展到中型现代化城市的历程。
因此,俞孔坚提出保留其造船厂的一部分建筑和器械,并对一部分生硬、陈旧的工业遗迹进行整理、提炼,并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具有休闲性和观赏性。
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与中国道家文化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道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道”,“道”是一种拥有丰富内涵的思想。
首先,“道”的概念具有虚无性(即抽象性)。
正是由于其含义的不确定性,最终使得人们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文化对事物进行阐述,也正是这种人人都能够使用而人人无法界定其内涵的思想,使得“道”这一观念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被人们普遍地运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去。
同时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包容性,使“道”成为了解读中国艺术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
设计是一门具体到如何去操作、如何去使用的学科,因此,在探寻设计的时候,要把人放在第一位,而“道”这一概念能够把人和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在岐江公园的设计风格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或多或少具备着中国传统设计思维。
笔者就从道家的“有无相生”“审曲面势”“天地材工”“返璞归真”等观念出发,对岐江公园的道家思想进行阐述。
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以江西龙虎山与三清山为例do
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以江西龙虎山与三清山为例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瑰丽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为许多山川增添了奇幻的色彩;道教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都与当今回归自然的旅游潮流相吻合。
江西有18处道教洞天福地,道教文化被称为江西旅游资源的4大特色之一。
然而,江西师大毛端谦教授与省旅游局合作,对江西16个旅游映象属性进行调查却发现:游客对江西旅游地映象是名山风光、自然生态、革命胜地、名胜古迹位于前列;龙虎山的宗教旅游映象只排第7位,与其道教祖庭地位不相称;三清山的宗教旅游映象则更为淡薄。
近年来,两山先后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更加深了它们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地映象;两者又都位于赣东北地区,相距较近;因此根据两地不同的道教文化蕴涵与特点,设计各具魅力的道教专题旅游产品,有利于减少两地的市场竞争与重复开发,强化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
一、高道仙踪访寻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数高道们来龙虎山与三清山修真悟道,因此访寻高道仙踪,追溯道派源流,能让游客以更高层次的情感去理解和欣赏道教文化的内涵。
1.龙虎山天师修道觅踪游。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数百处景观构成一幅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
东汉时期,汉留侯张良之九世孙张道陵入山炼丹修道三十余年,传说丹成龙虎见而成名龙虎山。
后入蜀救治瘟疫,创“五斗米”道,后人称其为正一天师道。
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被曹操所败后,其曾孙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移回龙虎山,至今已传64代,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教派,天师世家与孔子世家被并称为“北孔南张”。
于是龙虎山秀美的山水人文景观如试剑石、道堂岩、丹勺岩、象鼻山、无蚊村、正一观、兜率宫等景点皆与神奇的天师修道传说相关。
唐代高僧马祖道——还在马祖岩岱宗讲堂,传授“自心是佛”之理;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则在象山精舍宣讲“心即理”的思想。
传统道家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
传统道家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2010-09-14 10:58:142008年我们受南京句容规划部门委托对茅山风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其中的茅山旅游度假宾馆是茅山景区建筑设计的核心。
我们期望在设计茅山宾馆构思过程中以道家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星级酒店设计理念,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园林资源,通过设计打造一个融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江南园林,茅山自然风光,道家养生观为一体的,有茅山特色的道家文化旅游度假宾馆。
通过对茅山道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道教及道家思想,体验道家建筑空间观和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的养生之道,让现代生活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合流,让道教思想观念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成为我们一种切切实实的的生活方式。
我们希望以此设计来达到茅山宾馆合理流畅的使用功能和美观的建筑造型之外,更希望创作一种文化的建筑凝合体,让我们的建筑成为一种凝固的茅山道家文化,在建筑中包含着道教对于自然、空间、社会的诸多看法,成为茅山道教风景区中最具抽象之美的代表,以一种建筑文化的思维去制造一种根植于人们心中熟悉而又朦胧的道教形象,我们制造的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这种形象中所蕴藏的文化气味,精神底蕴,提炼一种审美之外的本质所具有的生命效果,它被以一种现代建筑的空间及形象叙述着。
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与当地久已存在的各种道教文化进行开放的交流,超越了周边环境的制约,成为茅山地区新空间的统帅,我们的目的是使其成为茅山道教文化的新建筑形象代表。
并希望借此能够找到一条更好的途径,来引导茅山风景区其他配套建筑风格的母题,以茅山宾馆设计为契机将茅山道家思想及道教文化精髓永远流传下去。
·道教传统文化与思想的继承与创新茅山的道教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沉淀,既有丰厚的传统财富,也有沉重的传统包袱。
面对这样一份沉重的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并进行创现代化创新,是我们研究茅山道教建筑并进行茅山宾馆设计时不能回避的难题。
建筑设计的本质即是将特定地域的自然或人文,展示给在此经过,居住并观赏的人,其关键点在于这种建筑的独特文化性。
青岛崂山道教文化和自然风景的结合
青岛崂山道教文化和自然风景的结合青岛崂山:道教文化和自然风景的完美融合青岛崂山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崂山不仅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还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闻名于世。
在这座山上,道教文化与自然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本文将介绍青岛崂山的道教文化和自然风景,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一、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影响青岛崂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道教历史和独特的道教文化。
在崂山上,有许多道观和庙宇,如太清宫、双峰寺、大岩寺等,它们是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些建筑物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带给人们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另外,崂山还是中国道教五岳之一,这使得崂山在道教信仰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道教信徒和游客来到崂山朝拜和参观,体验道教文化的魅力。
道教在崂山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崂山成为了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二、自然风景的壮丽与独特除了丰富的道教文化,崂山还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而闻名。
崂山地处海上,山峦起伏,峰峦叠翠,被誉为“东方瑰宝”。
这里不仅有险峻的峰峦,还有奇特的岩石和悬崖峭壁,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尤其是崂山的主峰峰顶平台,既悬崖峭壁,又有平坦开阔的地势,让人们可以在顶峰远眺,俯瞰整个青岛市区和大海,景色壮丽。
此外,崂山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动植物群落,被誉为“绿色海洋”。
在这里,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如松鼠、獾、野兔、玫瑰等,给游客带来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此外,崂山还有优美的水景,如清泉瀑布和碧波荡漾的湖泊,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漫步的好去处。
三、道教文化与自然风景的融合崂山的道教文化和自然风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崂山这片土地上,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交织。
道教文化赋予了自然风景更多的神秘和文化内涵,而自然风景则为道教文化提供了更美丽和恢宏的背景。
例如,崂山的道观和庙宇往往建在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太清宫就坐落在崂山的主峰上,背靠崇山峻岭,俯瞰群山和蓝天,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旬阳“中华太极城”景观雕塑设计
第49卷第1期2021年2月陕西林业科技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9No1Feb2021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旬阳“中华太极城”景观雕塑设计邵媛媛(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82)摘要: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在继承和发展的当代,用形象景观表现抽象的思想文化,将道家哲学思想应用到现代景观设计是继承创新的一种方式。
陕西省旬阳县城位于汉水之滨,因汉江支流旬河在入江口形成独特自然奇观“太极图”被誉为“中华唯一太极城”为传承传统文化,更好发挥景观对人的文化熏陶作用,在利用旬阳县原有自然旅游资源基础上,进行了基于道家思想的景观雕塑设计,以期为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发展注入新元素。
关键词:道家思想;景观;雕塑;设计;旬阳县城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117(2021)01-0081-04Xunyang“Zhonghua Taiji City"Landscape Sculpture Design Basedon Taoism PhilosophySHAO Yuan-yuan(Xian Institute for Ancient Building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Xian,Shaanxi710082) Abstract:Taois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n China.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heory,the application of Taoist philosophy to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s a new way of innovation,with the abstract ideology and culture expressed by the image of the landscape.Located in Xunyang County,near the Han River in Ankang of Shaanxi province,the tributary of the Han River flows into the Han River in Xunyang County and comes into a water circulation similar to"Taiji Diagram",which is known as"the only Taiji City in China".Landscape Sculpture together with the natural trouism resources gives Xunyang County new elements into the lo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Taoist Thought;landscape;sculpture;design;Xunyang County旬阳城位于汉水之滨、旬河之畔,从远处俯瞰陕西省旬阳县县城,呈现出典型的太极八卦图案。
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
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与道家哲学之间的深刻联系。
中国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艺术形式,它更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尤其是道家思想对园林设计和建造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道家哲学如何渗透到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中,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体现和传承。
再者,本文将通过对典型园林案例的剖析,具体展示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无为观和和谐观是如何在中国园林的布局、植物配置、水系设计等方面得到体现的。
文章还将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艺术与道家哲学相结合的传统,以及这种传统对于当代园林设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和价值。
二、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
在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园林不仅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这一部分将重点探讨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其与道家思想的交融。
先秦时期,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如《周礼》中记载的“灵囿”。
这一时期的园林设计体现了朴素的道家思想,如顺应自然、追求和谐。
园林中常见的水池、假山等元素,旨在模仿自然景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汉朝时期,园林设计开始融合更多的道家元素。
如著名的未央宫园林,其设计理念便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园林中的曲水流觞、九曲桥等元素,旨在营造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唐宋时期,随着文人阶层的崛起,文人园林开始盛行。
这一时期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其设计便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园林中的山水布局、植物配置等都体现了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鼎盛。
这一时期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
这些园林在布局、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设计手法,旨在营造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论文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论文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论文摘要: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随着国家园林景观的发展,人们对园林在设计上的要求也提高了,希望有更多不同特色的文化设计元素加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入,必定成为未来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应用,不但为景观设计增光添彩,对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地域文化;文化景观1地域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文化景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萨澳教授在1925年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景观风貌的文化群体是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文化是动机,自然环境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
”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只是生活的地方,更加是创造的对象,这是文化景观论一直强调的观点。
地域文化是属于不同地方,有着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
它和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人文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
在中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
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因而被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文化独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地理背景,在范围上可大可小。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每一个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巧妙运用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造出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出路。
尤其是能和当地的文化结合,就可以更好突出园林的美,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相差较大,但是如果能相互结合,又能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出不同的园林风格,才能够更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推动特色园林文化的建设。
2从文化角度理解设计项目景观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带着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
在今天,设计师更要把握景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所处环境中不仅得到功能上的满足感,更要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道教旅游策划方案
道教旅游策划方案概述道教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文化形态,也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宗教信仰,对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文化是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针对道教旅游的策划方案,旨在推广道教文化,提升道教旅游的知名度和魅力。
目标本次道教旅游策划方案的目标在于:1.推广道教文化2.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道教旅游景点3.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地区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4.增强旅游区域经济实力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本次道教旅游策划方案的业务形式为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
活动内容根据需求和目标,本方案将深度挖掘和推广道教文化,专注于打造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具体如下:1. 旅游景点① 孔子庙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孔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
孔庙是孔子文化在浙江地区的体现,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之一。
景区内远离喧嚣,建筑精美,文化氛围浓厚,是一处主旨于道教、儒教文化的文化遗址。
② 黄山道教文化旅游景区黄山道教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黄山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AAAAA景区、中国道教文化名山和著名的旅游胜地。
景区内有道教圣地玉皇山、与道教密切相关的南屏射雕处、全国佛教道教界同声献词时的不朽历史文化遗址——黄山会议遗址等。
2. 旅游产品① 道教文化体验日游该线路设计为一日游,游览景点包括孔子庙、黄山道教文化旅游景区。
游客将深入了解道教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影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并与神仙、道士文化互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② 道教文化体验二日游该线路覆盖了孔子庙、黄山道教文化旅游景区及相邻的风景名胜区。
游客将有更为充分的时间深入步行、拜庙、观景,充分领略道教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
推广方式本次道教旅游策划方案拟采用以下推广方式:1.线上宣传推广:在各大旅游网站、APP等网络媒体上发布道教文化旅游信息,引导用户了解和参观道教文化景点。
道家文化养生培训基地景观设计方案修改版20150302 (2)
人居
总体设计
内和于己 外合于天
总体设计
书法的运笔——行云流水、笔法自然 对道家文化的体现 设计以书法“道”字为场地园林骨架,形成承载道 家文化的浅溪,蜿蜒于绿地之中,穿行入楼宇之间,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交融。
“道”字旱溪——基地园林的骨架,整体场地的核心灵魂
源头
去处
总体设计
总平面图
12
5
10
2 6 3 1
文化定位 斋堂镇——“山水相依的自然居所”
养生基地所在的环境正是一个山水相依的自然居所,群山环抱,清水蜿蜒, 生活在此让人顿觉超凡脱俗、身心清爽,是绝佳的养生之地。 自然的山水风韵与道家文化相契合
定位:以道家精神为主题的养生山庄,自然古朴中体现高端。
文化定位
“自然”与“人居”相合——道家生活
自然
分区设计
培训会议区
健康的饮食方法也是道家养生的精髓,道家讲求药食 同源,食疗对身体的补益不可小觑。 一层的养生主题餐厅,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的特色餐 饮。
分区设计
高端别墅区 24栋
基地西北部地块离国道较远,安静又具有私密性,由此 向南侧延伸共设置了24栋联排别墅。其中西北部21栋别墅都 是前庭后院的格局,从北侧车行入户,楼南为私家院落;南 部临国道区域的三栋别墅为局部集中停车,步行入户,楼南 为私家院落。形成高端人士度假休闲,静心养生的良好居所。 别墅按南北向布置,亦为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雅致脱 俗,核心景区的文化旱溪穿行其中,把自然之风引入其中, 凸显了人之住所与自然的融合。
围墙
周边围墙 别墅区与会议培训区分割墙 临时围墙
种植设计
郁闭林地
疏林
舒缓草坪
疏密有致的种植,好似水墨画,浓淡相依,阴阳相合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作者:欧阳谊霖唐红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17年第07期摘要:道教文化是一种具备大众文化特性的宗教,其对建筑的影响同样巨大而深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是取其精华,它以精密周详的布局,纯熟的技艺,形成了诗情画意的独特的自然写意主义风景式园林,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意境美、含蓄美、自然美的内在气质。
道教园林丰富了我国园林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道教文化;中国园林;影响1道教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1.1道教的发展对园林的影响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释并称三教,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奉老子为祖师,主张清静无为。
道教思想与华夏文明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中华的文化产生过根深蒂固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大转折,即是受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深入的时期。
王羲之的“寄畅山水”和谢安的“寄傲林丘”都是把本身的精神追求与自然交融,把山水视为至善至美。
也是以此种对山水的追寻,成就了特有的中国山水审美形态,也促成了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艺术的生成。
1.2道教的自然观对园林自然风格形成的影响老子以“道”为最高境界,以“尊道贵德,天人合一”为最高信仰,是以道为本的宇宙观。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源,同时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本法则。
无为是道家根本的人生态度,“无为”观念折射到造园中,造园手法中便有了“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高方欲就厅台,低凹可开池沼”等。
这种看似“无为”的追求其实包含着一种高于生命的追求。
中国造园历代总有文士参与,因此道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园林中,其中另一重要思想是贵柔、尚静,认为静是动之本。
将道家的虚静观应用于中国园林中,多体现于水景的建造。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多以静态的水面作为园林布局中心,以形成质朴淡雅、含蓄深沉的园林氛围。
2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反映古典园林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主张返璞归真。
建筑不追求轴线对称,力求人工建筑能够顺应自然,使建筑和园景和谐地融合为一体,以达到“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境界。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道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是与中国的道教是分不开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
道家还推崇神仙思想,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
于是,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的堪舆术是研究环境和宇宙规律的学问,古时候的建筑格局都需要符合堪舆的标准。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常见的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这体现了人们向往长生、祈愿基业永久。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
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
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北魏洛阳华林园中有大海,宣一武帝令人在其中作蓬莱山,上建仙人馆。
隋炀帝杨广于洛阳建西苑,据《隋书》记载“西苑周两百一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赢州诸山,高百余尺。
台观殿阁,罗络山上”。
北宋徽宗赵估在汴京城郊营造寿山良岳,立蓬壶于曲江池中。
南宋高宗也在临安德寿宫中凿池注水,叠石为山,坐对而生三神山之想。
金人灭宋,迁都北京,在西苑太液池的蓬莱山上建广寒宫。
元时期大内御苑太液池中三岛布列,由北至南分别为万岁山、圆抵和屏山。
武当山道教设计理念
武当山道教设计理念武当山是我国道教的圣地,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设计理念融合了道家哲学和自然景观,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追求。
首先,武当山道教的设计理念注重宇宙观的表达。
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包容万物、相互关联的整体,万物皆为道的表现形式。
因此,在武当山的设计中,注重了整体的布局和与自然的对应。
比如,在山门的位置选择上,以山腰为基础,山顶为顶点,仿佛是一条通向道的大门。
整个山脉呈现出鱼形,象征着万物和谐共生。
同时,在布局上也充分考虑了山脉与水系的交汇,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宇宙的存在。
其次,武当山道教的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
因此,武当山的建筑设计采用了朴素、自然的风格,尽量避免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建筑材料多使用木材,不仅充分融入自然环境,还能与自然风景产生共振。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遵循自然规律,尽量保持山体的原貌,避免大规模的开山造林,体现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再次,武当山道教的设计理念强调道教信仰和修行的空间。
武当山拥有众多的道观、庙宇和修行场所,为信徒提供了学习和修行的场所。
其中,正殿的设计尤为重要。
正殿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整体布局,都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和修行的核心。
正殿常采用严谨、精致的建筑形式,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神圣的寺庙,营造出宁静、净化的氛围。
在布局上,通常按照道家的宇宙观进行设计,将地面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代表天、地、人。
这种布局旨在帮助信徒与宇宙联系,感受到宇宙的力量。
最后,武当山道教的设计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武当山的建筑设计的目标。
因此,在武当山的道教建筑中,常可见到一些象征长寿、健康、快乐的元素,如云朵、仙鹤、蟠龙等。
这些元素不仅美观,更代表了对人类幸福生活的追求。
同时,武当山也是一个宗教圣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
因此,在设计上也考虑了人类的需求,为游客提供了各种便利设施,如寺庙、酒店、商场等,为信徒提供了修行的条件。
道观建筑布局
道观建筑布局在中国古代,道观是由道德修行者来教导人们追求道德境界的地方。
作为道教的重要场所,道观的建筑布局一直被认为是有深意的。
本文将探讨道观建筑布局的意义和特点,带您领略古代道观的神秘之美。
道观建筑布局注重环境的和谐。
在古代中国的传统建筑中,风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道观建筑的布局通常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实现最佳的氛围。
一般来说,选址靠近山脚或半山腰,以便借助山势之气来助长修道者的修炼。
山川环绕的景观营造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氛围,助长人们修行道德。
道观建筑布局具有巧妙的对称性。
在布局设计上,道观往往遵循对称原则,以求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整体建筑通常由大门、中殿、左右厢房和后殿等构成。
大门是连接外部世界和内部修炼空间的桥梁,有着象征意义。
中殿是道观的重要场所,供奉了本尊神像,是修道者进行礼拜和修行的地方。
左右厢房则用于安置道士和举行道教仪式。
后殿则是通向内房和道观的重要出口,象征着追求更高境界的修道者。
这种布局的对称性给道观带来了平衡与美感,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和谐的宇宙力量。
道观建筑布局鼓励内心的冥想和沉思。
道教强调内在的修行与悟道,而道观布局则为修行者提供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
在道观中,重要的建筑元素如花园、庭院、池塘等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
进入道观,人们不禁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氛围。
这种环境使修行者能更好地专注于自我反省和内在的冥想,以寻求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平衡。
道观建筑布局代表了道教的宇宙观念。
道观建筑除了追求美感和和谐外,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道观中的建筑元素如门楞、壁画、石刻等都与道教的宇宙观念密切相关。
例如,门楞用于装饰大门,起到了保护和祈福的作用。
壁画和石刻则刻画了神仙、仙境和奇异的自然景观,以表达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道观的宗教氛围,也是道教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道观建筑布局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修行者营造一个有利于修炼的氛围。
名山宫观的规划布局与道教义理
名山宫观的规划布局与道教义理——以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为例中国道教名山,古称洞天福地。
位于名山福地的宫观建筑,是道士和道教信徒隐居修炼、举行宗教仪式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规划布局虽不是一个设计师设计的,也不是一个时代形成的,但其宏观设计的指导思想都受到道教义理的深刻影响。
本文拟以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为例,从天人感应、朝天敬神和道法自然三个方面,对名山宫观规划布局中体现的道教义理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一、天地交感,与天地合德在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福地中,常用一些相同的数字来形容峰岩溪涧和宫观庵庙的众多。
如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之说;大岳武当山号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其建筑有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之说;四川青城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景之说;安徽齐云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溪涧”之说;江西龙虎山有九宫及“九十九峰之胜概,二十四岩之异迹。
”江西灵山有七十二峰之说;江西麻姑山有三十六峰之说;凡此种种相同的数字,既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一般用于计量的数字。
这些数字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首先,“二十四”、“三十六”、“七十二”等神秘数字作为天地之大数,由来已久。
《管子·地数》云:“封于泰山,禅子梁父,封禅之王七十二家”。
《大戴礼记·圣德》云:“明堂古有之也,一室而有四户、八牖。
凡三十六户、七十二牖”。
《抱朴子·内篇》云:“(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三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这些神秘数字早在战国以前已被人们所认识,且与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
其次,“七十二”等神秘数字与《易》卦有关,是从象征天地阴阳的天三、地四两数演算而来的。
《易·系辞上》云:“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
摘要:从整个设计历史的发展来看,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讲求文脉、历史、地域、差异、象征的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设计因其欠缺人情味被大家所放弃。
地域性作为一种设计的人文关怀成为当今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要求既是地理条件的制约,也是人文文化的要求。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道教思想更加符合现有的景观设计理念,它完全可以借助于具体的景观设计体现出其思想的真髓,在环境保护实践工作中发挥其作。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性景观设计;道教文化
1地域性景观设计
1.1 地域性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也叫区域。
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一般具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
地域性是一个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人文传统、社会经济等要素的总称。
地域性并不是说多样性,准确的说,地域性体现在每一个区域内,它包括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风俗、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物质载体等各种因素的相关类似性。
地域性本身并不代表着差异性,是由于地域本身之间的差异才造成了地域性之间的差异,即地域的个性。
1.2 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地域性景观设计是研究景观设计在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地域性特征的延续性,它的既满足了现代生活中的一些显见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又把设计对象的重点放在包括人和社会关系在内的空间环境上,并通过把握和运用以往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忽视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力图创造一个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想人居环境。
1.3 当前地域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
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跨度很大,东西南北,无论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是人文景观差异都很大。
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景观建设。
这里面的原因有下面几种:首先,在景观设计项目中存在盲目模仿甚至抄袭国外方案,而忽视了
设计过程中地理条件、人文要素、审美需求等方面的制约。
同时也存在着另一种极端的现象,为了强调“民族文化”、“地域主义”而盲目追求民族形式和复古潮流。
强调本土化,并不是意味着就是复原传统建筑,也不是为了追求建筑元素或组成形式的再现,而是挖掘本土文化中最深刻、最本元的东西,而文化精髓与文化内涵的再现。
继承不是守旧,再现不是复原。
2中国的道教文化
道教是我国自创的一种宗教,大约出现于公元二世纪前后的东汉时期,延绵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
它初创于四川,后来逐渐流行于全国各地。
唐代以后,道教还远渡重洋,流传于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道教典籍也远播欧美,引起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关注。
3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地域性作为一种设计的人文关怀成为当今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要求既是地理条件的制约,也是人文文化的要求。
道教的发生、发展与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交织在一起,在政治、文化、思想、生活等方面曾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研究中国道教史,对于研究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深具重要意义。
而中国道教文化所提倡的思想主张与目前我们强调的地域性景观设计的观点却是不谋而合的,将二者分析比较,既可以深入理解道教文化的思想精髓,同时又可以为地域性的景观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丰富其文化内涵。
3.1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
在地域性景观的设计中,自然景观的利用是构成设计特色的重要因素,构成空间的设计可以模拟,但一定地域的自然景观则是难以模仿的。
为此,地域性景观的设计珍惜上天赋予的自然特征并加以充分利用和组织,在设计特色形成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关系观,将自然当作像人一样的伙伴来尊重其应有的价值和权利,而不是只承认自然仅拥有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目的的工具性价值。
地域性景观设计具体做法包括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材料,并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推动新的景观形式的产生。
道教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也有类似的理念观点。
1.道教“洞天福地”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历代道士大多有山居的习俗,而作为其活动场所之地的道教宫观大多修建于山清水秀、草木丰茂之地。
道门中人通常称他们所居之地为“洞天福地”。
我们今天看到,那些最为著名的道教宫观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被完好的保存着,它们大多是旅游胜地,有的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道教“洞天福地”其实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其中保留着大量珍稀物种,其自然生态环境仍然保存完好。
如果把“洞天福地”喻为中国古代的自然保护区,那么历代道门
人士则成了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和保护者。
2.“道法自然”的地域性观点
《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中的“法”字均可做“效法”解,“人、地、天”均有可效法的对象。
道法自然中之“自然”只能解作为“道”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属性、状态和法则,其本身无自性,断绝因果、对待,不是一实体。
所以,“自然”的含义是“道”总是以如此这般、如其所是的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表现自身,以自身的方式存在着。
“自然”是“道”在具体事物之中得以展现、表达自身的方式,是事物所处的完美、圆满的状态。
所以“道法自然”中蕴含着尊重自然事物所禀承的独特本性的要求,同时,也正是地域性的观点。
3.2 人地共生理念
地域性的景观设计在创作过程中, 首先只有保持和尊重景观设计及景观设计所在环境的自然属性,并将之作为创作手段和目标之一贯穿设计的全过程,才能促成景观设计与环境的长期协调与融合,并因此产生新的地域性特征。
其次,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不能单纯地依靠传统景观设计原有适应环境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可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创造景观设计与环境协调共生的新途径。
其三,地域性景观设计必须立足于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
既要考虑人类社会的人工建造行为不超越自然生态环境所能容许的极限,又要考虑在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人类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延续与和谐。
保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道家、道教常说“人生天地间”。
而“人生天地间”就意味着人必须时时刻刻要与自然中的事事物物做照面、打交道。
可是与事事物物打交道、做照面并不总是让人愉悦的,因为人必须面对那个浩瀚无垠的宇宙自然空间。
当道家、道教说出“道”和天地之间充满杀机的时候,一定是对大自然经过冷静观察得出的结果;同样,当他们说大“道”和天地对人充满慈爱之情时,也一定看到了它们源源不断地为人提供衣食来源这一事实,从而在内心之中对天地自然之“道”充满感激之情。
因此在道教看来人与自然天地混同为一,人作为一种有意识、会思索的存在,要自觉树立一种与天地一天的意识,即人地共生的理念。
参考文献:
1.蒋朝君.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M].东方出版社,2006.
2. 孔令宏.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3. 胡蓉.地域性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作者简介:郑少丹,女,山西临汾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