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官场现形记》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题目:谈《官场现形记》的艺术特色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2016年5月
谈《官场现形记》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官场现形记》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其写的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有些只是改了个姓名而已,在谴责小说中极具代表性,其内容、语言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
文章分为四部分,前面三部分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官场现形记》的艺术特色,最后一部分总结了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研究及艺术成就。
关键词:批判态度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艺术成就
李伯元的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作为谴责小说的典范作品,在中国讽刺文学史上抹上了辉煌的亮色。
《官场现形记》其内容、语言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
时萌对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评价极高,并称李伯元作为讽刺文学家,在世界近代文坛与肖伯纳、马克吐温同代存在并毫无逊色。
一、极尽批判态度,批判艺术之刻画入微
《官场现形记》全文极尽批判的态度,寥寥数语,就将小说中的贪官人物音容体态勾写出来。
细节描写也非常生动,笔下的人物生动传神,具有比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说胡统领剿匪,在浙江省城,胡华若靠着在京城中贿赂,得到了一个统领职务。
在管辖范围内的严州,土匪作乱猖狂,可真够令胡统领心烦意乱的,没办法,胡统领无奈的只能亲自出征剿匪。
出发前,先惹了个争风吃醋的事端,等他带领人马赶到了严州之时,哪里还有土匪的踪迹,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倒是手下的官兵趁此机会将平民百姓劫掠奸淫,无恶不作,胡统领“得胜班师”,送行的岸上只剩下百姓的哭骂之声了。
无数乡民涌至县衙指控前去鸣冤,几次都有激起民变之势。
这位知县大人与胡统领早就勾结到一起,心生一计,先是表明态度:“证据确凿,准其到县指控,审明之后,即以军法从事,决不宽待”。
等乡民将诉状呈上后,知县大人先发一些抚恤钱,敷衍了事,还吩咐“从来打官司顶要紧的是证见,有了证见,就可办人”,要求乡民告知是谁劫掠奸淫,女儿被人欺侮,需要验过。
乡民面面相觑,因为不知道是谁,所以不能回复,女儿要验的,尤其不肯。
知县大人立马变脸,转身要办理乡民“诬告”之罪,要退抚恤钱。
乡民没办法,一起求饶,知县说道:“这些事情本县知道全是兵勇做的,但
是没有凭据怎么可以办人?现在要替你们开脱罪名,除非把这些事情一齐推在土匪身上。
”这件事情,李伯元勾勒出了一个作威作福,为虎作伥,冷酷狠毒还冒领军功的胡统领。
还有一个办案脑子活络,思路清晰,化腐朽为神奇,即讨好了上面官员,又安抚了下面民众的知县大人。
李伯元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便刻画出胡统领和庄知县鲜明生动的形象。
从细节方面,在《官场现形记》中,从小说中做官的姓名中,也帮助了我们对人物的性格方面和主题的把握,并给人物抹上贬义色彩,和表明强烈的批判态度。
姓名含义具体有三种方式:根据事实,采取谐音和映射。
根据事实,这种命名方式在小说中不是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冒得官,即冒名顶替得到的官职,在三十回中,冒得官是用三十块钱买来的一名大汉军官的奖札、饬知,见饬知上的名字乃是“毛长胜”三个字,虽然名字不同,幸喜姓的声音还是一样,此等幸事还暗自窃喜了一番,冒充此人得了管带一职位。
在采取谐音这方面,是作为中国传统小说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读音来阐述人物描写。
小说中,时筱仁谐音就是“是小人”,申守尧就是“伸手要”,史耀全就是“死要钱”,傅理堂就是“富里堂”,梅飏仁读音媚洋人,崇洋媚外的人,窦世豪的谐音是“都是好”。
在这部小说中还有很多这样采取谐音来揭示人物性格或者是命运的。
在映射方法,这种含沙射影的方法比较含蓄,作为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当时的社会,不能直言不讳的揭发官场的黑暗,在小说中难免会涉及到当时发生的真人真事,所以在人物命名上选择的含沙射影的方法。
比如说在第五回,何藩台映射李翰章,当时社会背景下,李翰章绰号“大荷包”,文章中何藩台家中排行老大,老三是“三荷包”,老大必是“大荷包”了。
第二十五回华中堂映射荣禄,贾大少爷要走华中堂这条路的方法明着是去古董店买古董,暗里却是贿赂。
这便是当时社会背景下荣禄受贿的方法之一。
这种映射方法的还有黑总官映射李莲英,贾制台映射张之洞等等。
书中人物有很多都来自某一时代的人,即使不能完全揭示历史的原貌,但也可以作为社会历史资料。
这三种人名的命名方法,都是从细节来进行阐述的,表明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批判态度。
二、多种的描写手法加强艺术的表现力
1.夸张手法勾勒出千姿百态的人物言行
《官场现形记》是以小说的形式大量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再现官场的种种丑恶之事,直接面对读者,以直率、热烈的夸张讽刺从而达到骂官的目的。
在四十八回里面,讲诉了安徽总兵盖道运等去皖北剿匪,在剿匪的同时,不分民众还是土匪,都一律剿杀,只要是剿匪区域的村庄都用大炮统统轰没了。
作品正是通过对专制政体下百姓怕官,官员有恃无恐、为所欲为、腐败不堪的行为的描写,来揭露专制制度下官吏的野蛮性,对书中所出现的官吏无一不恨、无一不骂,从而达到批判的目的。
小说以运用夸张手法来描写解剖官场,达到对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上至军机大臣,下至佐杂胥吏,全方位地对晚清腐败的官场都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小说第二十五回中,华中堂的行事风格,“最恨人家孝敬他钱。
你若是拿钱送他,一定要生气,说:‘我又不是钻钱眼的人,你们也太瞧我不起了!’本来他老人家做到这么大的官,还怕少了钱用?你们送他钱,岂不是明明骂他要钱,怎么能够不碰钉子呢?”他爱的是古董,在京,一家大古董铺便是他的本钱,厚守是古董铺的老板,找他办事便是求他的东家华中堂办事。
“……至少头二万两银子起码,再多更好。
无论甚么烂铜破瓦,他要一万,你给一万,他要八千,你给八千,你也不必同他还价。
你把古董买回来,自然还你效验。
……”李伯元将精力集中于描写黄胖姑的几句话,几个行为,就可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出身在高位的大官如何的受贿,大官都尚且如此办事,大批大批的小官僚,就更不足道了。
小说对当时的官场场景描写的淋淋尽致,在小说中第五回的何藩台,一个小小藩台先捐知县,又捐知府,花钱买盐道,替兄弟捐官,一步一步买卖官职,收入之丰厚,可想而知,那些个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有多么的腐败了。
再看看,冒得官,逼迫自己的女儿嫁给统领做小妾,一个候补知府瞿耐庵,为巴结让自己年过半百的老婆去拜一个小姑娘宝珠为干娘,这样他便得到了知府职位。
这些求官途径变异百端的行贿受贿。
《官场现形记》的过人之处,并非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千篇一律”,作品将大同小异的官场根据不同人的不同身份、地位等级来写的千姿百态。
比如何藩台的大胆无耻,傅钦差的低调“清廉”,华中堂的老奸巨猾等等都表现的各不相同。
这些贪官想方设法的受贿捞钱聪明过人,做事却个个昏庸无能。
如南京候补官毛
维新,因为熟背《江宁条约》被制台赏识,实际上根本就是满腹草包,他竟然认为这是专门和南京有关的条约。
制台贾世文平时对人吹有绝技:一是画梅花,一是写字,却说他有本王羲之的《前赤壁赋》并且是汉朝的石匠镌刻的,这连最起码的文化常识都没有。
2.对比的讽刺手法探讨
在文中第五十三回,制台见洋人这段故事,作者将制台前后行为态度进行对照比较,将他的本质原形毕露,以此加大的讽刺的力量。
且说,制台是个有脾气的人,只要见到官比之小一等级,便是他可以管得到的,如果一言不合,他就拿顶子给人碰,丝毫不给面子,藩台都这么对待,更何况其他小官,至于他手下当差的,更是轻则打骂,重则棍棒。
淮安府知府碰到两件交涉案件,怕说的不能明白详细,就把详细内容写在了手折上,等见了面,同制台谈了几句,便将手折恭恭敬敬的递上。
制台一看是手折,上面写的都是黄豆大的小字,心里不高兴,便欺知府的官级比之小了几级,索性往地上一摔,无理言道:“你们都知道我年纪大了,眼睛糊涂,故意写了这小字来蒙我呢吧!”知府知道他的为人,等他说完,从容的捡起手折,一边捡一边说:“我从殿试,朝考,考差考御史,一直写的都是小字,皇上也非常看中我写的小字。
我现在做了外官,都不知道大帅是同皇上相反的,一个个是要看大字的,那只能等日后我再慢慢学了。
”这话里言间也是用皇上来压制台。
制台听了这话便才问知府是什么事情。
当知府回道:“一是地方上的坏人买了地基给洋人开公司,二是一个包讨债的洋人去乡下恐吓百姓并闹出人命来了。
”制台一听两桩都是关系洋人的事,便慌乱了,大惊失色道:“这都是关系洋人的事,为何不早说呢?快把手折拿来我看!”知府又把手折呈上。
制台戴上老花镜,看了一遍。
知府又说道:“卑职因为其中头绪繁多,怕是说不清楚,所以才写好了手折来的。
洋人在我们这开设公司,有背约章,就是那洋人包讨帐,也是不对的呀,更何况还有闹出了人命在里头。
所以卑府特地上来请示大帅的,总该阻止洋人来才好。
”制台不等他说完,便把手折一放,说:“老哥,你还不知道洋人的事情是最不好做的么?在地方上,如果老百姓不把地卖给他们,那他的公司到哪里去开呢?还有就是讨帐的话,他要的是钱,又不是要的命。
他自己寻死,与洋人何干呢?你做知府,既然知道地方上有些坏人,就该提前阻止他们,拿地不准卖给外国人才是。
至于那个欠帐的,他那张借条怎么会到外国
人手里?其中必定有个缘故。
外国人是顶讲情理的人,决对不会凭空诈人的。
而且欠钱还债本来就是分内之事,难道不是外国人来讨,他就赖着不还吗?如果是这样,那欠钱的也不是什么好百姓了。
现在凡是牵扯洋人的事情,总是我们自己的官同百姓都有不好的地方,所以才会被人家欺负,等到事情闹大了,然后就都往我身上一推,你们算没有事了,好主意!”这制台又说道:“洋人开公司,等他来开,洋人来讨帐,随他来讨,总之,在我手里,决计不肯为了这些小事同他失和的。
你们既做我的下属,说不得都要就我范围,断断乎不准多事。
”所以他看了知府的手折,一直只怪地方官同百姓不好,决不肯批评洋人一个字的。
知府见他如此,就是再想要分辨两句,也气得开不出口了。
在这则故事中运用了一连串自欺欺人的事实,用夸张及对比的手法将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主要体现了制台在洋人面前的卑躬屈膝,怯懦退让,对待下属骄横无理,飞扬跋扈,对同僚苛刻,傲慢无礼。
在《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傅署院平日里治家做官与修身养性兼修,亲贱“慎独”功夫,待到辕门觅情郎事件发生,全部假象一指戳破。
这表面的假象和事实的真相造成鲜明的对比,成就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在整个小说中,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更好的展现晚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腐败行为。
也正是因为主要目的是,展现黑暗和腐败,所以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暗淡、激愤。
三、取材范围广,蝉联而下的结构方式
《官场现形记》作为一个大的语篇结构,为了尽可能地把各种类型的官场腐败现象、各种的官场人物和各种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出来。
作品是连载小说,刊登在每期的报纸上,为了能让后面的读者看懂,作者在写文章时“采用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蝉联而下的结构方式”。
往往在一个或者几个章节内集中刻画某一个官员或者某一群官员的形象,以漫画速写式的方法描写迅速勾勒人物性格,这是作者塑造人物方面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
在相对集中的单元故事中串联每一个小故事,每个单元中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由点到面,兼及其它官员。
这一单元描绘完毕后,本单元主要人物退场,次要人物会成为下一个单元的主要刻画对象。
具体的来说,文中从表层写到深层,从公开写到隐秘,从合法的写到非法的,将整个官场各种等级的大官小官行为心态一点一点的予以暴露,将大量
看似散乱的故事有序的自然的,不落痕迹的整理的一一有序,这使得章节之间的人物与事件并没有完全断开联系,可以看出,作者在塑造人物和故事关联时,还是费了很多心思去谋篇布局,才能把这么多本不相关的人和事比较自然的衔接起来。
这种结构敏锐地反映了作者广阔的社会人生经验,取材范围尽量的要求了全面、完整和丰富。
《官场现形记》的取材范围最大限度地延伸到与官场和官场人物相联系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描写了大量官场生活场景,展现了一幅幅官吏们在官场内和官场外、公事和私事之余的各种生活画面以及官场人物与官场以外各色人等的交往交流情况及复杂的关系,力求全景式地反映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此外,同一个词语在同一个单元的反复出现,反复强调。
比如“钱”在作品中出现了1723次,将整个作品链接成一个整体,来以此强调官场好比卖场,这个依靠金钱买卖来支撑的官职结构中如此循环“钱”的概念,由此暴露了整个官场的黑暗。
四、艺术研究成就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同类小说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之一。
在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面连载、直面社会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1.社会研究和认识价值
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说:“当时官场的腐败已到了极点,这种材料遍地皆是,不过等到李伯元才有这一部穷形尽相的‘大清官国活动写真’出现,替中国制度史留下无数绝好的材料。
”在之后的陈子展在《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也强调《官场现形记》是一部绝好的社会史料。
《官场现形记》给很多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的学者提供了了解晚清政治及社会的具体史料,更有部分研究者,他们从反映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中来研究作品的思想价值。
比如郑振铎写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学史》都写出了作品的思想倾向是对封建道德的拥护和社会的各种矛盾。
《官场现形记》在研究文学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认识价值。
鲁迅将《官场现形记》归入了“谴责小说”,在这方面很多的研究者都在肯定作品对社会的暴露和批判价值时,做出了具体评价。
海孺强调“我们在文学界,特别是在小说方面,并没有发现比李伯元的作品特别是《官
场现形记》更好更进步的作品。
”
2.思想研究的艺术价值
《官场现形记》中很多单元多为短篇故事,要在这么短的篇幅中,将人物写的让人深刻,写的透彻明朗话,写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就必须要抓住突出的重点。
作者正是选最具有代表性、最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故事加以点缀勾勒,用白描的手法下再加以运用夸张讽刺的手法,作了细致生动的刻画,比如“制台见洋人”、“华中堂开店”等等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读来令人捧腹,都显示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独有的深厚功力。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者三岁丧父,由做过山东道台的伯父抚养。
在少年时代就非常擅长诗词八股文等,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后来中了第一名秀才,之后几次考举均落榜,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意,仕途的失败,对他后来思想上的变化,痛感官场的黑暗,敢于起来以揭露鞭挞官场,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作者对于清末时期社会的黑暗,官场中的腐败,洞若观火,又以作者特有的敏锐观,抓住其表象,透过表象,来揭露其本质,使官场的为官者丑恶形象和肮脏灵魂暴露无余。
这种毫不留情的暴露,将作者满腔激愤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清末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作品内涵的了解。
这是《官场现形记》最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版。
2.艾永明李晟,清代文官的游戏规则,法律出版社,2008版。
3.欧阳健,晚清小说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版
4.吴淳邦,晚清讽刺小说的讽刺艺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版
5.吴淳邦,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版
6.胡全章,百年李伯元小说研究述评,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3月
7.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版
8.杨国明,晚清小说与社会经济转型,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1版
9.鲁德才,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版
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