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0312ecd10661ed9ac51f31e.png)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示例: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精)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精)](https://img.taocdn.com/s3/m/a6667f8f0b1c59eef9c7b43d.png)
七种常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成效一、比:用在叙、明、描绘中,能使事物生、形象、详细 ,人以明的印象;用在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得详细,使高深的道理得简易懂。
如: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
送人一枝玫瑰,世一馨香。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二、比:(人、物人:是指把物(包含物体、物、思想或抽象观点作人,使其拥有人的表面、个性或感情的的修辞手段。
能使者所表达事物生明的印象,生烈的感情,惹起共。
如:,模像是;打旋,模像是眩;斜,模像是胆寒⋯(歧《信念——看帆板表演》老人真风趣,吃着西瓜与夏季告,是“秋”。
人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楚楚人的新娘子。
秋山,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得温柔起来;秋,得凉快起来了;秋云,得淡起来。
回答方式。
生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个特色+人独有的作用(如:使事物有血有肉有灵魂。
有了人的特色等三、夸:能够惹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失事物的特色,惹起者的烈共。
如:白三千丈,愁似个。
四、对偶:形式上音节齐整均匀、节奏感强,拥有乐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归纳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五、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概。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论述得更严实、更透辟;用来抒怀,可把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联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丹诚相许,多少次礼尚往来,又有多少漂亮暖和的回想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嘱,多少珍爱,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六、设问:总的作用是惹起读者思虑。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示读者思虑,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惹起思虑外,还有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用在谈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楚。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简短背诵记忆比喻(明喻、暗喻、借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
夸张(夸张、减小:更鲜亮更突出地表现事物。
排比:增添语言气概,增强文章表现力。
对偶:增强表现力,增添节奏感。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ad373de28ea81c758f57866.png)
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语文修辞手法是考试时常见的考点,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626189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c.png)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等。
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1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比拟: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感情更充沛,爱憎更鲜明。
3、排比:增强文章气势。
用来写景,使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有条不紊;用来抒情,酣畅淋漓。
4、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5、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
6、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诵读。
7、夸张: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
8、设问、反问:设问,语意突出,反问语意更突出,感情更强烈。
2特殊性的描写方法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
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72ddf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6.png)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5ecdc0cc22bcd127ff0c06.png)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掌握好这几种修辞手法,对自己的写作和文章赏析是很有帮助的。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_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_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c7ee1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1.png)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_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二):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三):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ba6c5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e.png)
高中语文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把两个事物进行类比来进行表达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这句话中,将笑容与阳光进行了比较,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感情或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能力。
拟人的作用是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例如:“大地吞噬了太阳,天空瞬间变得黑暗无边。
”这句话中,将大地和天空赋予了吞噬和变暗的能力,使得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三、夸张夸张是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过分的渲染和夸大,以突出其特点或效果。
夸张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跑得飞快,像一道闪电般穿过终点。
”这句话中,通过将他的速度与闪电进行比较,夸张地表达了他的快速。
四、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或段落中使用相同的结构、词语或句式进行重复,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修辞效果。
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加鲜明、有力,增强表达的冲击力。
例如:“我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我要的是进步;我要的不仅仅是成功,我要的是辉煌。
”这句话中,通过排比的方式表达了对学习和成功的追求,增强了语言的力量。
五、反问反问是指在陈述句中使用疑问句的形式,以表达说话者的感叹、疑惑或反思。
反问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例如:“难道我们的努力就这样白费吗?”这句话中,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努力的怀疑和无奈,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六、比较比较是指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差异或共同点。
比较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的眼睛像湖水一样清澈,而她的眼睛却像漩涡一样深邃。
”这句话中,通过对两个人眼睛的比较,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高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36fe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7.png)
高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修辞方法是语言文字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新的意义,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感。
它能够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拟人,作品可以营造出情感共鸣和形象感。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过分的表达,使其更加夸张、夺人眼球。
夸张的修辞方法常用于幽默、夸张的表达,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对偶对偶是指将相对或相似的成分对称地排列,使语句更加平衡、优美。
对偶的修辞方法能够给人以和谐的感觉,加深读者对作品的印象。
排比排比是指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成分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重点。
排比的修辞方法能使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冲击力,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肯定的观点,间接强调某个观点的正确性或反问某个问题的意义。
反问能够引起读者思考和思维的碰撞,增加作品的讽刺和犀利性。
借代借代是指用别的事物代替本意,使语言更富含意味和隐喻。
借代的修辞方法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层次,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照比照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个特点或联系,以达到更好地表达目的。
比照的修辞方法常用于对比阐述、反衬和对事物特点的突出。
以上是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在写作或阅读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情境,运用这些修辞方法来丰富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bd13a10b84ae45c3a358c43.png)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修辞手法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修辞手法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修辞手法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
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d6b6a41eb91a37f0115c59.png)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2、比拟(拟人和拟物)(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 ,或人“物化” ,或甲物“乙物化” 。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 、对偶(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排比(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abba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7.png)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文学语言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段,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含义。
通过比喻,作品可以增强修辞效果,丰富形象,提升语言的表现力。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阳光般温暖。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
通过拟人,作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句:大海张开了怀抱,欢迎着远航的归人。
3.排比:通过平行的语法结构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以达到加强语气、铺陈事实、加强逻辑关联的效果。
例句:她热情、真诚、坚定地为社区的发展奋斗。
4.对偶:通过两个相对矛盾的词、词组或句子的相互呼应,以强调两者的对比。
例句:天上的星星温柔闪烁,地上的人们慌乱奔忙。
5.倍数修辞:通过重复使用同一词或词组,强调事物的特性或加强其中一种情感效果。
例句:他不止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和导师。
6.比较:通过比较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细雨般轻柔。
7.夸张:通过夸大和放大事物的特征,以便更好地表达情感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句:他飞奔得像一只飞驰的箭矢。
8.反问:以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断言,常常用来引起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难道人生就只有成功吗?9.省略:通过删除语句中的无关部分,使句子更加简练有力。
例句:聚精会神地学习,全情投入地工作。
10.梁木:在句子中插入一个或多个形象明显的修饰语,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例句:这个村庄是一个宁静而舒适的世外桃源。
常见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014761700abb68a982fba4.png)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
1.比喻:把比作 ,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具体、逼真。
2.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能使事物人格化,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逼真。
3.夸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
增加语言感染力。
4.排比:加强语气,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5.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使事物的性质、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6.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
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分类别的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洁、更直观。
下定义: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从而更本质、更科学的说明事物的特征。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ee2d4b581b6bd97f19ea42.png)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e16e84dd88d0d233d46a1f.png)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
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设问:引起别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强烈地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排比: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加强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夸张: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的效果。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铺垫: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对比(对照):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烘托):使被衬托的事物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抑扬: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93d71f6227916888586d7d6.png)
罕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之老阳三干创作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法或办法.罕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方、比较(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办法.作用:即打比方,帮忙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答题格局: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比方由三部分组成:〈1〉本体、〈2〉喻体、〈3〉比方(比方和拟人最大的不合在于比方含有喻体,拟人没有.)比方清楚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恍如)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酿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方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到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到来描述表示另一种感到的修辞方法.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厚的联想;它能形形色色,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组成特殊的艺术美.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恍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到互通,即为通感.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2.比较:借助丰厚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较分为拟人和拟物.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厚.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豪情,引起共识,令文章更生动.答题格局: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付与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豪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掉臂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收回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团体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办法:作用:突出事物的实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更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例如:圆规一面忿忿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里》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成心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办法.作用:可以引起丰厚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识.(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归纳综合力强.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昂首甘为孺子牛.6.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豪情(或增强表达效果).用来说理,可把道理论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豪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答题格局:强调了+对象+特性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崇高,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烈,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7.设问: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暗示出来.即成心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总的作用是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用在题目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反问、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认,用否认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表达鲜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豪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并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10.频频: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豪情,即按照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办法.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频频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频频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局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以上修辞手法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用情况,因此,运用时务必注意:1.比方: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豪情;比方的喻体必须是罕见、易懂的事物;2.比较:必须是自己强烈豪情的流露,豪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较的人和物或物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3.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合.4. 夸张:要以客不雅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克不及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5. 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注意相关;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6.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克不及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二、罕见表示手法的作用:1、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豪情,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豪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示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加倍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有主次之分.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豪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抑扬:把要褒扬否认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正面(间接)描写:正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加倍集中紧凑,表达更加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办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加倍鲜明、突出.7、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空气.8、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使文章结构加倍紧凑,形象加倍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修辞手法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
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修辞手法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
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修辞手法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
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
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
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
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