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4《实验心理学》(下)2013届6月期末考试指导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内容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考试卷上只呈现英文,先翻译,后解释)1.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舒华108页2.量程效应(range effect):主要是指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这两种效应是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和最底端,从而使指标的有效性遭到损失。
郭秀艳64页3.多因变量设计(multiple dependent variable design):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郭秀艳75页4.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郭秀艳66页5.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指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
6.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郭秀艳76页7、匹配法(matching):使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使用匹配法时,先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结果奖杯时分为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
郭秀艳 P68 舒华P778、随机化法(randomization method):使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的技术。
它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郭P69 张P789、ABBA(ABBA design):适用于自变量水平只有2个的情况,按照ABBA顺序接受四次实验,A水平两次B水平两次。
郭 P79 张P14010、拉丁方设计(Latin square design):自变量水平2个以上时,用平衡的拉丁方设计。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威廉·冯特B.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C. 约翰·华生D. 让·皮亚杰答案:A2.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室实验D. 现场实验答案:B3. 心理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 心理过程的时间特性B. 心理过程的空间特性C. 心理过程的强度特性D. 心理过程的适应性答案:C4. 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中,哪种方法被认为是最准确的?A. 恒定刺激法B. 极限法C. 调整法D. 信号检测法答案:A5. 以下哪个变量是自变量?A. 被试的年龄B. 被试的性别C. 实验材料的类型D. 被试的反应时间答案:C6. 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B. 减少实验的复杂性C. 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D.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答案:D7. 以下哪种统计方法适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A. 相关分析B. 方差分析C. t检验D. 回归分析答案:C8. 以下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控制顺序效应?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重复测量设计答案:C9. 在心理学实验中,如何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改变实验的指导语C.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C10. 以下哪种实验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个体差异的影响?A. 组间设计B. 组内设计C. 混合设计D. 随机区组设计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感知B. 记忆C. 语言D. 社会行为答案:ABCD2. 在实验心理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A. 被试的选择偏差B. 实验者的期望效应C. 测量工具的不稳定性D. 被试的疲劳效应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变量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因变量?A. 被试的反应时间B. 被试的心率C. 被试的血压D. 被试的眼动轨迹答案:ABCD4. 在实验设计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效度?A. 增加样本量B. 使用随机分配C. 采用自然实验D. 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答案:ABC5. 以下哪些统计方法适用于比较三个或以上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A. 单因素方差分析B. 多因素方差分析C. 协方差分析D. 非参数检验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区别。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考试题红笔标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引论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2、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性: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3、观察法与实验法:观察法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实验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实验法的特点:①可控性②可重复性(结果可检验)③可以进行因果的推理(实验法最重要的特点)4、实验范式:以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例】①斯楚普实验②加工水平效应③补笔④记忆研究中对偶联合范式(已经停用)5、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定量研究:将数据定量表示,并将结果从样本推广到所研究的总体定性研究: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6、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伦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7、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③保护被试免遭伤害④保密原则8、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每个标题后面要再写一句话解释)(1)确定课题、形成假设(怎么来确定课题,课题的来源:有些实际需要、文献综述、理论综述)(2)选择被试: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试,采用随机化原则,再写几条随机化的方法(3)实验实施:确定实验控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都要进行控制,对随机变量尤其是额外变量进行控制(4)数据处理:不同的实验设计对应不同的实验处理方式,把对应的实验处理方式写一下(5)报告撰写:自由发挥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一、主试和被试(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①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②主试的态度③被试的态度)(一)主试对被试的影响1、主试通过指导语对被试产生影响2、实验者效应(1)定义:主试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2)包括:①罗森塔尔效应②实验者的性别、种族、肤色等(3)实验者效应的消除:①双盲:实验者与被试都不知道实验处理类型和实验预期结果②实验的自动化:被试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做实验(二)被试的动机和态度对实验的影响1、要求特征(需要特征):(1)定义: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2)包括:①霍桑效应:因为被试知道自己处于实验中,是被观察者,所以他们会尽力去做,提高效率②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3)要求特征的消除①单盲: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实验或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实验处理组②掩饰情节:不告诉被试真正实验的假设(掩饰情节并不常用)二、变量(一)自变量1、自变量的分类:①刺激特点自变量②环境特点自变量③被试特点自变量④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由于不同的指导语/实验任务造成的差别)被试特点有一些可以操纵,有些则不能操纵2、操作定义(1)定义: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例】挫折感抽象定义:当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所产生的情绪感觉或反应。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时间仓促,有不足之处和需要修改之处请大家提出,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第一章绪论一、实验心理学的含义(界定)(一)广义: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二)狭义:研究心理学实验的理论方法、技术操作的学科。
二、学习实验心理学的意义(一)从学科性质看,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二)从专业知识结构看,是理解和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入门学科(三)从功用性看,是心理学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学科(四)从能力上看, 是培养心理学理论思维的主要途径。
成为批判性的信息消费者。
三、实验法与观察法的比较:相同点:二者都可以使用仪器进行测定;二者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计划,包括被试的选择、研究工具材料等;二者都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和结果的活动。
不同点:1.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法的目的是在于获得第一手的经验事实材料。
2.实验研究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密的控制;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3.实验研究的结果记录客观准确,结果可以定量分析;观察法的结果主要是以理论为前提,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四、实验法的优点:1.实验研究要人为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重复检验某些研究结果和理论,以利于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2.实验研究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3.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4.实验结果记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5.实验研究使用大量的仪器大大提高了刺激呈现和结果记录与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五、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整合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六、撰写实验报告标题作者的姓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七、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问题:变量:指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特征。
变量的类型:1.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2. 刺激变量:对有机体心理或行为可能会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机体变量:有机体本身对心理或行为反应发生影响的因素行为变量:是指由刺激条件所引起的有机体的行为反应特征3 .性质变量和数值变量八、主试和被试的关系:1.指导语的内容应该以完备的反应向被试交代任务,对被试的行为反应做严格的规定为原则2.相互之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作用:实验者效应: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者通过他无意识的表情和手势影响被试,从而使他们符合实验者的期望。
实验心理学答案
济宁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2012级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
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
2、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3、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地影响行为的“怎样型实验”,即探明条件和行为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4、交互作用:是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这两个自变量间就存在着交互作用。
5、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1862 冯特2、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3、方声强级4、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特征整合理论5、反应速度反应准确性权衡6、头几个字母有意义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2、B3、C4、B5、B6、A7、C8、A9、D 10、C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1、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1分)。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1分)。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1分)。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1分)。
(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1分)。
艾宾浩斯是试图建立高级心理过程函数的第一人,正式采用科学手段对时间和遗忘之间的函数关系做了确切研究(1分)。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a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级 应用心理学 本科 实验心理学 试卷( B )2021 学年第 1 学期………………………………装…………………………………订…………………………线……………………………第 - 1 - 页 共 4 页一、名词解释(6分*5=30分)1、辨别反应时:2、减法反应时方法:3、因变量信度4、节省法:5、视敏度:二、简答(10分*5=50分)1、试述自变量的种类及特点。
2、简述组间设计及优点。
3、如何应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感觉阈限?4、什么是75%差别阈限?5、简述因变量有哪些特性。
三、设计一个检查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20分)………………………………装…………………………………订…………………………线……………………………实验心理学试卷评分标准(B)一、名词解释(6分*5=30分)1、辨别反应时:两个相互有差别的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反应,禁止对另一个反应。
2、减法反应时方法:邓德斯应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之差来度量辨别和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3、因变量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的相近结果。
4、节省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的保持量。
5、视敏度: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二、简答(10分*5=50分)1、试述自变量的种类及特点。
一是刺激特点自变量,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二是环境特点自变量,即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有无噪音、昼或夜、有无观众等;三是被试特点自变量,即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四是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通常是主试的安排,即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2、简述组间设计及优点。
2………………………………装…………………………………订…………………………线……………………………组间设计是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
优点在于,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反应。
实验心理学朱滢期末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朱滢期末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生理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心理学理论。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实验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供参考:实验心理学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威廉·詹姆斯C. 费希纳D. 冯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测量法答案:B3. 以下哪个实验不是关于记忆的研究?A.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实验B. 洛夫特斯的误导信息效应实验C. 斯坦福监狱实验D.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实验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主要关注基础理论的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心理现象的规律。
而应用心理学则侧重于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教育、健康、工业等领域。
2. 描述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并说明其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答案:斯坦福监狱实验是菲利普·津巴多于1971年进行的一个著名实验,通过模拟监狱环境来研究权力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该实验揭示了环境因素对人性的深远影响,促进了社会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原则及其重要性。
答案: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原则至关重要,它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主要变量包括自变量(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变量(因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和控制变量(需要保持恒定以排除干扰的变量)。
通过精确控制变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 分析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实验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参与者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避免伤害等。
解决方案包括确保参与者充分了解实验目的、过程和潜在风险;保护参与者的隐私信息;在实验设计中避免可能造成身心伤害的实验条件;以及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
华中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3
共 3 道大题,满分 100 分一、单选题(共 15 道小题,共 30 分)1. 下列哪项实验是应用开窗实验技术( )(2 分)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B. 字母转换实验C. 心理旋转实验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答案】B【解析】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2 分)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答案】D【解析】3. 不是对月亮错觉的解释( )(2 分)A. 相对距离假设B. 注视角假设C. 显见距离假设D. 相对大小假设【答案】A【解析】4. 斯柏林(G.Sperling)的研究表明,图象记忆能够保持( )(2 分)A. 一次约4或5个项目B. 约7.2个项目C. 黑白信息D. 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答案】B【解析】5. 选择反应的数目和要辨别的刺激数目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2 分)A. 前者大于后者B. 两者无关C. 前者小于后者D. 两者数目相同【答案】D6. 在做选择反应时的实验时,选择反应的数目要和辨别的刺激的数目的关系是( )(2 分)A. 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比辨别刺激的数目多B. 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少于辨别刺激的数目C. 选择反应时数目一定要等于辨别刺激的数目D. 选择反应时数目要和辨别刺激的数目每次实验时都不一样【答案】C【解析】7. 在Donders的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C反应时又叫( )(2 分)A. 基础反应时B. 简单反应时C. 选择反应时D. 辨别反应时【答案】D【解析】8. 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 )(2 分)A. 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B. 一定时期的放弃C. 不同的环境D. 功能固着【答案】D【解析】9. 谚语的得出中运用了怎样的推理?( )(2 分)A. 线性推理B. 归纳推理C. 条件推理D. 关系推理【答案】B【解析】10. 尝试错误的实验是由____在1911年做的(2 分)A. 苛勒B. 斯金纳C. 华生D. 桑代克【答案】D【解析】11. 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的时间。
实验心理学考试资料
1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变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条件,另一类是在这些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即:因变量)。
在实验条件中,一类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另一类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
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而实验者不用与研究的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也称为控制变量。
一对自变量的控制1. 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2. 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二对因变量的控制1.反应控制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3.避免量程限制三控制变量(额外变量)1. 排除法2. 恒定法3. 匹配法4. 随机化和平衡法5. 统计控制法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1控制研究者的影响2恒定法3平衡法4系统变化法2感觉阈限测量的三种基本方法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2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3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
3自变量的类型。
1.作业变量:作业就是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如果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
3.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
4因变量的类型1. 反应速度:例如,简单反应时、或潜伏期,走完一个迷津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等。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个变量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自变量?A. 刺激强度B. 被试年龄C. 被试性别D. 反应时间答案:D3.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增加实验的可重复性C. 避免主试和被试的期望效应D. 以上都是答案:C4. 以下哪个实验设计可以控制顺序效应?A. 完全随机设计B. 配对设计C. 拉丁方设计D. 交叉设计答案:D5. 以下哪个统计方法不适用于实验数据分析?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答案:D6. 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被试的数量B. 被试的参与次数C. 被试是否接受所有实验条件D. 实验材料的不同答案:C7.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实验心理学中的控制变量?A. 环境温度B. 被试的健康状况C. 被试的动机水平D.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答案:D8. 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A. 实验设计不严谨B. 测量工具不准确C. 被试的反应不一致D. 以上都是答案:D9.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内部效度?A.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 实验结果的普遍性C. 实验结果的稳定性D. 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如何避免被试的期望效应?A. 使用双盲实验设计B. 提供虚假的实验目的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减少被试的参与度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实验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思维、语言、情绪以及社会行为等。
这些领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来探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内在机制。
2.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设计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和盲实验原则。
实验心理学试卷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大纲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学分: 4分总学时: 60学时;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通过实验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具体的进行心理实验设计方法的知识掌握和运用, 了解实验法作为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在感知、记忆、思维及学习等领域的作用, 同时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 提高学生进行心理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撰写心理实验研究报告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使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以促进心理学后继相关学科的学习。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
4学分二、考试要求《实验心理学》课程旨在考察学生对于进行实验心理学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所应具备的一定程度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 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 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 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 并且能在基本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运用, 指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 共12分)2.多项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15分)3.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4.简答题(每小题7分, 共28分)5.综合题(每小题10分, 共30分)四. 考试内容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1.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2.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了解实验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心理学理论派别: 冯特同时代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三、实验心理学的新进展了解实验心理学的三大新进展: 研究领域上的拓展;研究方法上的突破;统计技术的引入四、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1. 了解科学的本质;2.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本质;3. 了解实验伦理道德的要求五、科学的研究方法简介1. 掌握观察法的基本内容;2. 掌握相关法的基本内容;3. 掌握实验法的基本内容六、科学的研究程序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确定研究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合;撰写实验报告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2.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二、心理实验的含义和基本形式1.心理实验的含义;2.心理实验的基本形式三、关于被试的实验设计及其评价标准1. 掌握实验设计的各种类型: 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2.实验设计评价标准(包括理论构思效度、逻辑关系效度、外推生态效度和统计结论效度)四、实验研究的信效度1.效度的种类和定义;2.信度的定义;3.信效度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心理物理法一、感觉阈限的测量1. 了解感觉阈限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韦伯定律;3. 了解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的测定方法;4. 了解最小变化法(极限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式;5. 了解平均差误法的主要特点;6. 掌握恒定刺激法对阈限的测定和计算方法;7. 掌握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实验心理学的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随机性C. 系统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心理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使实验更有趣D. 减少实验的成本答案:B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实验”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C.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D. 只有被试知道实验条件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常用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描述性分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__年,由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创立。
答案:1879;威廉·冯特7.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采用________法来平衡实验条件。
答案:拉丁方8. 实验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在实验中被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被试效应9. 在实验设计中,________是指除了自变量以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A. 无关变量B. 自变量C. 因变量D. 环境变量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__是指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答案:实验效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随机分配被试、重复实验、双盲实验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2. 描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中的非系统性变异,它可能由测量误差、被试差异、实验条件变化等因素引起。
0270《普通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0《普通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和心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入门课,主要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能够根据题干,从备选项中再认正确的答案,考查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题型二:名词解释(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题型三:简答题(对于学科中的基本问题与概念的理解和思考)题型四:论述题(准确理解重要概念和思想,并开展论述)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思维1、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
抽象与概括4、思维的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具有以下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6、想像: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的基础是表象。
无意想像: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
有意想像: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7、概念的含义和种类,概念结构的理论,概念形成的途径和策略。
8、推理: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的思维活动。
9、推理中的心理现象:气氛效应:在三段论推理中,前提的形式所产生的气氛将影响人们得到一定的结论。
证实倾向: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他们。
10、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0274《实验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4《实验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可能包括以下几种题型:1、单项选择题2、简答题3、实验设计题二、重点复习内容第八章传统心理物理法(一)心理物理法概述1、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产生与发展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2、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传统心理物理学的基本假设,只有当物理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我们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列强度。
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被正确判断的(即报告有)那个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对物理刺激感受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我们某种感觉差别最小刺激变化(标准刺激vs.比较刺激)。
操作定义:在50%的实验次数中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差别。
相对感受性或最小可觉差: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韦伯定律含义:对于某个特定的感觉来说,差别阈限(△I)与标准刺激强度(I)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韦伯定律△I/I=K (韦伯)对数定律S=clogI (费希纳)幂函数定律S=bI a(斯蒂文斯)3、阈限的性质(1)传统的阈限理论(高阈限理论)(2)神经量子理论(3)信号检测论4、测定阈限的方法极限法:最小变化法、平均误差法、恒定刺激法。
平均误差法也叫均等法,调整法。
它具备以下特点:(1)被试积极参与,实验过程中由被试本人调整刺激的变化,在接近阈限时,被试可以反复调整刺激,以减少刺激的起始点对结果的影响,直到被试自己满意为止。
(2)通过↑和↓两系列求出刚刚不能引起和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3)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St与Co 相等,直接给出PSE,且其在IU内。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二、重点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2、处理、分析数据3、模拟心理过程4、进行心理测验第三章心理学研究与理论建构(一)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二)心理学理论的建构1、归纳理论的建构,从研究数据的观察和分析中发展出的能够解释现象和变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性理论。
2、演绎理论的建构,从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出发对于某些特殊事件建立的理论。
逻辑基础是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特殊事件。
3、机能理论的建构4、模型理论的建构(三)评价理论的标准1、精确性,评价心理学理论的最重要的标准。
2、可检验性,包括可验证性、可证伪性和可反驳性。
3、概括能力,一种理论的概括性越强、可解释的现象越多,而且具有可检验性的话,理论的功效就越高。
4、简洁性,以可检验性为前提,越简单越好;与以前的理论包容性越好,越容易被接受。
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择(一)研究问题的特征1、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2、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提出;3、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4、研究问题的呈述不应带有主观好恶等感情色彩。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1、理论性课题: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老师划)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1、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
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
实验心理学所讲的实验法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
2、自然观察法:使用自然观察法时,研究者只能被动地仔细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有任何干预。
实验则是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
3、实验具有三个优点:(1)在实验的方法中,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可以充分地进行精密的观察。
(2)实验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别人可以验证它。
(3)系统地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此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4、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放映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自变项)。
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或依变项)。
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而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或无关变项)。
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或外扰变项)。
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
5、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称为因变量,也就是反应变量、或反应测量。
对于被试者的反应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测量:(1)反应速度(2)反应的正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次数或几率(5)反应的强度。
6、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者所讲的话,在心理实验中就称为指示语。
主试者在给出指示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严格确定给被试者什么样的指示语不同的实验会有不同的要求。
2、在指示语中,要把被试者应当知道的事交代完全,试者要求被试者所做的事,可能是他从未做过的,要说明将要给他呈现什么,要他怎样做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74《实验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可能包括以下几种题型:1、单项选择题2、简答题3、实验设计题二、重点复习内容第八章传统心理物理法(一)心理物理法概述1、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产生与发展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2、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传统心理物理学的基本假设,只有当物理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我们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列强度。
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被正确判断的(即报告有)那个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对物理刺激感受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我们某种感觉差别最小刺激变化(标准刺激vs.比较刺激)。
操作定义:在50%的实验次数中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差别。
相对感受性或最小可觉差: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韦伯定律含义:对于某个特定的感觉来说,差别阈限(△I)与标准刺激强度(I)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韦伯定律△I/I=K (韦伯)对数定律S=clogI (费希纳)幂函数定律S=bI a(斯蒂文斯)3、阈限的性质(1)传统的阈限理论(高阈限理论)(2)神经量子理论(3)信号检测论4、测定阈限的方法极限法:最小变化法、平均误差法、恒定刺激法。
平均误差法也叫均等法,调整法。
它具备以下特点:(1)被试积极参与,实验过程中由被试本人调整刺激的变化,在接近阈限时,被试可以反复调整刺激,以减少刺激的起始点对结果的影响,直到被试自己满意为止。
(2)通过↑和↓两系列求出刚刚不能引起和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3)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St与Co 相等,直接给出PSE,且其在IU内。
被试的反应不是口头报告,而是调整的等值。
(4)刺激量是连续变化的。
(二)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六)传统心理物理量表1、心理物理量表的分类: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2、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常用方法(1)数量估计法(2)感觉比例法(3)差别阈限法(4)感觉等距法(七)常见误差1、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2、空间误差3、动作误差4、时间误差5、其他误差第九章信号检测论(一)信号检测论的起源Tanner&Swets(1954)最早在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中把SDT应用于人的感知过程。
区分开了辨别力和反应标准。
其中辨别力是指辨别刺激的能力,反应标准指的是被试判断刺激是否出现的标准。
采用信号检测论的优点:可以测量个体的感受性或辨别能力;个体的反应倾向或者在作出决策时的判断标准;避免干扰因素等。
(二)SDT的统计学原理统计决策理论是SDT的基础,主要的工具是概率论。
1、几个基本概念信号:要求觉察的刺激。
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背景。
刺激呈现方式:只有噪音(以N表示)。
先验概率:在刺激呈现前,即可得知的N和SN各自出现的概率。
奖惩办法:对判定结果的奖惩。
信号检测论往往给被试呈现两种刺激,一种是信号,另一种是噪音。
知道什么是击中、漏报、虚报和正确否决。
虚报概率+正确否决概率=1漏报概率+击中概率=1根据上述公式知道漏报、虚报、击中、正确否决中的一个,能够计算另外一个。
统计决策所需要的基本假设:两个相等的、有重叠的正态分布。
在心理物理实验中,基本能够满足上述假设。
(三)信号检测论测量感受性的影响因素(四)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五)影响信号检测论的一些因素第十章反应时测量技术(一)RT测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第一时期:唐德斯减法反应时时期(1850-1969年);第二时期:Sternberg加法反应时时期(1969年-)(二)反应时间与刺激-反应的加工过程反应时含义: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RT实验测量的两个基本的因变量:速度和准确性。
(三)减法反应时的基本原理1、逻辑: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RT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它方面相同,这两种作业的RT的差异即为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用途:已知加工过程,求时间;已知加工时间,求过程。
2、简单反应时的影响因素简单反应时是看见刺激就作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是信息加工过程的最基本的时间单元,在通常情况和刺激环境条件恒定时,一般不受刺激本身因素的影响。
不过简单反应时间可能会受到个体的准备状态、机体变量的因素(如疾病、情绪状态、药物的作用等)的影响。
3、辨别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呈现刺激的数目、刺激的物理特征、辨别反应刺激的数目、年龄发展因素、其他因素,如性别、疲劳、疾病、心理状态等因素。
4、选择反应时的影响因素:选择反应的刺激的数目、刺激的物理特征、刺激-反应(S-R)的相容性、年龄发展因素、其他因素。
(四)相加因素法1、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2、用途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因此,重要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辨认出认知加工的顺序,并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
加法法是减法法很好的补充,用减法法能够辨认出不同加工阶段的时间;用加法法能够辨认出不同加工阶段的顺序。
(五)反应时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1、RT实验的要求避免被试出现提前反应(假反应)或其它错误反应;每一种刺激要有一种相应的反应;选用一定精度的计时器(精度为1/100s或1/1000s);刺激开始与计时器的开动同步,反应开始与计时器的停止同步。
2、刺激变量:感官、强度、复杂程度、呈现方式。
3、机体变量:适应水平、准备状态、练习次数、动机、年龄因素和个体差异、酒精和药物、速度与准确性权衡。
速度与准确性权衡是指当一个人很快去完成某件事时,他会比慢慢地做这件事犯更多的错误。
反之,如果某人很正确地做某件事,速度上会慢下来。
所以,在考察有关速度与准确性的实验中,需要对这两个因素综合考虑,权衡二者的相互关系。
(六)测量反应时的仪器第十一章知觉实验(一)视觉加工的影响因素1、光源刺激方面的因素2、视觉生理功能的因素3、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二)视觉实验中的变量(1)自变量刺激变量:波长→色调;强度→明度;纯度(复杂程度)→饱和度。
背景条件。
被试者的特点。
(2)控制变量(3)因变量(三)常见视觉现象1、视觉适应2、视敏度3、闪光和融合4、双眼视觉因素(1)双眼累积效应。
(2)双眼竞争。
(3)双眼融合。
5、侧抑制和感受野现象(四)颜色视觉1、颜色的特性2、颜色混合3、颜色的视觉现象(1)颜色对比。
(2)颜色的适应。
(3)色觉异常。
4、颜色的心理效应(1)色调的心理效应。
(2)明度的心理效应。
(3)饱和度的心理效应。
(4)色彩的民族差异。
(五)听觉刺激(六)听觉现象及其测定暂时阈移:研究者以暂时阈移作为听觉疲劳的指标。
具体做法是先测定被试对某种频率声音的听觉阈值1,然后让他听一段引起疲劳的纯音(疲劳音),最后再测定他的听觉阈值2,两个阈值的改变量,即为暂时阈移。
(七)听觉定位听觉定位是指有机体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
(八)语音知觉(九)知觉的实验研究1、知觉概述(1)知觉的定义人脑对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各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构成的对象的综合和整体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3)知觉的特性整体性、实用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
2、知觉组织与主观轮廓3、颜色知觉和明度知觉4、知觉组织与错觉现象5、知觉组织的加工规律接近律: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元素容易被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律:视觉上相似的元素容易被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被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封闭律:人们倾向于将各个元素知觉为一个封闭的整体。
共同命运:人们倾向与把运动方向或变化趋势相同的元素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第十二章注意的理论(一)注意的理论1、过滤器理论: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只能对有限容量的信息进行加工。
在神经系统的某个部位存在一个过滤机制,对来自各种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一部分信息获得通过,并得到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就被阻断在这种机制之外,完全丧失。
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遵循“全或无”的规律,即通过的信息完全通过,没有通过的信息完全丧失。
也称为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2、衰减理论:是1964年由特瑞斯曼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不被注意或者非追随的信息并非完全不能通过过滤装置,只是在通过的时侯强度上减弱了。
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激活阈限,那些激活阈限较低的刺激出现在非追随通道时就容易被加工,如自己的名字、危险信号等。
3、后期选择理论:是由多伊奇和诺曼等人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所有输入的信息都在知觉水平上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衰减作用不是在知觉分析之前发生的。
个体用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来检验从外界直接输入的信息。
当直接输入的信息与记忆存储的信息相关时,这种相关的外部信息才受到选择,选择作用具有很大的主动性。
选择表现在反应阶段,存储的信息不同,做出的反应不同。
4、认知资源理论: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解释注意,把注意看成是认知资源在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上的分配与协调。
应该把注意看成是一种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任何刺激的识别都要占用认知资源,而且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困难,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
5、双加工理论: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认为不同的任务占用的资源量是不同的,希夫林和施奈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加工分为两类:自动化和意识控制的加工。
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的加工理论。
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进行的;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二)视觉注意现象1、非注意盲现象。
2、变化盲现象。
3、注意瞬脱现象。
(三)影响注意加工的因素(四)注意的实验研究方法1、视觉注意研究常用的实验范式:空间线索范式,研究选择性注意和空间线索的作用;启动范式,通过考察启动效应或负启动效应的变化来揭示认知加工过程的规律;快速系列呈现范式,较多地用来研究视觉注意加工时间方面的特性;多物体追踪范式,研究动态情境下注意机制的常用范式。
2、听觉注意研究常用的范式:最经典的是有彻里使用的双耳分听任务,可以用来研究注意资源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