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检(3)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能攻之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B.必知疾之所自起
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若使天下兼相爱
视人之家若其家
Baidu Nhomakorabea
D.亏臣而自利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答案】B
A项,第一个“焉”,兼词,于是,如此;第二个“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B项,两个“所”均为动词前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
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议论的重点,提出圣人治天下当知“祸乱产生的根源”。 第二段:分析原因,列举事例,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起不相爱”。 第三段:运用假设论证,阐述若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 第四段:得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五、评(6)
第1段,先用打比方的方法,提出要治理好天下混乱的状况,就要知道发生混乱的原因,就像 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用形象、易懂的比喻,说明治理天下 “必知乱之所自起”的重要性,以此来引起下文。 第2段,论述了社会混乱的现象是由什么引起的,即“起不相爱”。正是由于人们的“不相爱 ”,才会发生损人利己,无恶不作,小至盗贼偷窃,大至诸侯大夫互相攻战的事情。 第3、4段,提出补救的办法,就是要人们“兼相爱”,这样“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而天下能 得到治理。因此墨子主张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提倡“爱人”。 本文结构严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论述逐步深入,逻辑清晰。
二、思(13)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疏通文意。 2、概括每段内容,分析作者论证的思路。 3、体会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
三、议(5)
1.组长要起到模范到头作用,讨论难点。 2.不说与学习本文无关的话。 3.紧张高效,人人参与。
四、展(8)
语言规范 声音洪亮 表述准确 层次分明
五、评(6)
C项,第一个“若”,如果;第二个“若”,像。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窃以为过矣
B.恶施不孝
交相恶则乱
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D.不知乱之所自起
起不相爱
【答案】D
A项,第一个“窃”,偷窃,第二个“窃”,私下里。
“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 当时的社会可能实现吗?
• 不可能实现。一是时代特征。当时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 期。奴隶制度迅速瓦解,残酷的战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国君都希 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的思 想在那个战火纷飞、利益重组的时代是不合时宜且没有立足之地的。二是阶级局限。 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时,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 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但是,这种“兼爱”的思想在等级社会中是难以施行的,墨 子的“兼爱”思想超越了阶级局限,他希望各国的国君通过实施“兼爱”的主张来减少 战争,爱别人的国家,爱他国的国民。墨子试图调和统治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他希望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维护各方的利益,但是,这只是墨子的一种不切 实际的空想。而且,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简单理解的由各方不兼爱, “交相恶”引起的,其根本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墨子这种“兼受”的思 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注意把握节奏,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兼爱,所谓“兼爱”就是不论关系、亲疏、远近,不论阶级、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一种抛开血 缘亲疏和背景的平等博爱。 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思想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1)具体内涵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 有差别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是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众”。它要求按照 宗法等级秩序,即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没有尊卑、亲疏、贵贱的差别,即“兼相爱”。 (2)爱的倾向性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 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墨子的“兼爱”思想则是站在 功利的角度上,提出了对等互报的原则,即“兼相爱,交相利”。 总体看来,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别和等级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圆的圆心, 层层外推,逐渐扩展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而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无差别和等级的爱,它 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爱人如己。
B项,第一个“恶”相当于“何”,“怎么”,第二个“恶”,厌恶。
C项,第一个“攻”,治疗,第二个“攻”,攻击。
D项,两个“起”都译为“起源”。故选D。
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疾:病
B.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C.盗爱其室
室:家
D.天下之乱物
乱物:杂乱的物品
【答案】D
D项,“天下之乱物”意思是“天下的混乱之事”,“乱物”指纷乱之事,混乱之事。
故选D。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 者劝以教人。——子墨子
五、评(6)
语言上的特点
1、语言的浅显通俗,质朴而充实。 2、反复论说,不避絮叨,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3、修辞手法。铺排,反问,比喻。
多处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列举和说理,使得句式整齐,论述有力而富有气势。 4、结构严密,逻辑清晰。
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论述逐步深入。
五、评(6)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 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 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代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 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 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 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 “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 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 ,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GUO QIN LUN
兼 爱
《墨子》
一、导(5)
【学习目标】 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 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一、导(5)
1.积累文化常识。见导学案 2.诵读展示。
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 总的文章结构 总分 分总 2、论证思路
引论:论点怎样提出的 本论:怎样使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 论证
分析使用了那些论据 论证过程的层次性 逻辑性 结论:怎样收尾照应 总结回扣
3、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类比论证 4、论证语言 排比 铺排 比喻 设问 反问 顶针
分析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
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 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②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 可以天下大治。 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 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 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③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 ④综合运用,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