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CT诊断
肝脏常见疾病CT诊断

脂肪肝—CT增强
二、肝硬化
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 ① 肝脏体积缩小,各叶比例 失调,常表现为右叶萎缩, 尾叶或/和左叶增大 ②肝表面凹凸不平,呈波浪 状或分叶状 ③肝裂增宽,肝门区扩大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肝血 管瘤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腹主 动脉
肾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肝硬化-- CT表现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 不一 3、继发性改变 ①脾大 ②腹水 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 侧支血管扩张,扭曲,增 强扫描明显强化
转移性肝癌—CT表现
五、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CT表现
平扫 1、肝内低密度灶 2、轮廓清楚 3、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增强 ①动脉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早出晚归”
原发性肝癌—分型
(1)平扫 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 则型低密度灶,有分叶, 大小不等,密度不均 ②境界清楚或不清楚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合并有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CT表现
(2)增强 1、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 常为不均匀强化,高于肝 实质 2、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 降,低于肝实质 3、延迟期扫描病灶呈低密 度 “快进快出/速升速降”
肝血 管瘤
六、肝囊肿
肝囊肿--病理
1、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 2、由胆小管扩张演变而成,囊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胞 3、临床多无症状。
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脂肪肝,又称脂滞性肝病,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肝病,也是全球多种类肝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对脂肪肝的诊断,在病因病理机制的认识上有很大的改善,也有了一些成熟的诊断标准。
首先,脂肪肝的诊断,要从临床表现入手。
患者的病史中,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肝大、肝脏酸痛、腹部肿胀等症状,以及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检查结果升高,血脂也可能异常升高。
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都是脂肪肝的诊断的重要依据。
其次,还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脂肪肝。
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结构改变,结构改变特征包括,肝脏表面不规则、肝脏大小明显增大、脂肪肝中可能出现钙化、肝脏回声均匀减少、肝硬化、肝内可以见到斑状病变等。
此外,CT和MRI检查也可以显示脂肪肝的病变情况,可以清楚地确定它的类型和程度。
最后,脂肪肝还可以通过组织学检查来诊断。
通过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细胞内脂质的堆积,而病理检查可以在肝组织中发现脂肪的堆积,从而明确脂肪肝的诊断。
总之,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 1 -。
脂肪肝ct报告模版

一、临床资料: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二、检查方法:
采用××头部高清CT机进行腹部扫描,扫描层厚5mm,无造影增强扫描。
三、影像表现:
1. 肝脏大小、形态:肝脏大小、形态无异常。
2. 肝实质密度:肝实质密度增高,CT值约为××Hu。
3. 肝内血管影:肝内血管影清晰可见,无明显异常。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
感谢阅读。
4. 肝内脂肪沉积:肝内见散在脂肪密度影,分布不均匀。
5. 腹腔其他脏器:脾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胰腺、肾脏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
四、结论:
1. 肝脏:脂肪肝表现。
2. 腹腔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五、诊断意见:
脂肪肝CT表现,建议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六、医生意见:
视临床症状可适量休息,忌酒,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定期复查。
脂肪肝的CT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26~70岁,平均 年龄39.6岁。肥胖30例,不肥胖者17例;有饮酒史者28例, 不饮酒者19例;既往有肝炎病史者4例,出现腹水者2例;有糖 尿病史5例;胆囊炎6例;冠心病1例;脑动脉硬化3例。 1.2 临床资料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四肢乏力及 肝区隐痛等,有18例无明显症状;触诊肝肿大16例、压痛14 例、合并脾大5例;47例中有血脂升高46例(血甘油三脂TG、 总胆固醇TCH增高);肝功能酶系异常38例。
5局灶性脂肪肝女45岁男50岁肝脏形态正常大小在正常范围之内肝缘光滑肝裂未见增宽肝实质密度明显降低平扫ct值26hu脾脏58hu肝内血管呈相对高密度肝内未见占位灶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及扩张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内无异常密度影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其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胰管未见扩张胰周脂肪间隙清楚周围血管无受压推移征象
3 讨论 脂肪肝为常见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饮食、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嗜酒有直接关系。本组47 例中,血脂升高者46例,占98%;肥胖者30例,占64%; 有饮酒史者28例,占60%;有糖尿病史者5例,占11%。正 常人肝CT值因个体不同可有较大差异,但总是高于脾脏的 CT值,且脾脏的CT值相对恒定,发生脂肪肝时,脂肪浸润 区CT值下降,与脾脏密度比值可倒置,临床上就是根据肝、 脾密度比值来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及分类的。本组的肝、脾 CT值比值与文献报道数据相似[2]。本组47例经CT扫描均见 肝脏实质密度减低,且低于同层脾脏CT值。脂肪肝严重程 度根据肝脾CT值[3]比值分为轻度(肝脾比值≤1)、中度 (肝脾比值≤0.7)、重度(肝脾比值≤0.5)。本组病例结果 中可以看出轻、中、重三类脂肪肝患者肝脏密度均降低, CT值在3~59Hu之间。肝/脾CT值比值在0.12~0.92之间。
弥漫性脂肪肝的CT分级诊断方法

描每层至少选择 4 个直径为 2m圆形感兴趣 区 , e 测量肝 、 脾的 这个偏差 值也 避免不 了, 这个 因素是导致 C T值不是十分准确 C T值 。方法 1 以 C : T值为标 准 , 总结 出 C T值在 4 ~ 2 0 5 HU为 的主要原因。方法 1 主要 以 C T值为主要标准 , 因此导致方法 诊断准确性 的降低 。有时对同一感兴趣 区域测得的 C T值的 轻度 脂肪 肝 ;T值 在 2 ~0 U 为 中 度脂 肪 肝 ;T值 小 于 1 C 3 4H C 一 2H 3 U为重度脂肪肝。方法 2根据 肝实质与肝血管的关 系 , : 总 平均值有差值且有摇摆 型。当位于诊断标准临界点附近时 , 结 出轻度脂肪肝为肝血管淹没 ;中度 脂肪肝为肝 血管反转显 个小的差值可能导致脂肪肝 C T诊断分级不同 , 这就是为什 么 示但 与肝 实质对 比不明显 ; 重度脂肪肝为肝血 管反转显示 , 并 以方法 1 诊断脂肪肝分级与病理结果存在差距 。 32C . T机器无法 避免容积 效应 的产 生 , 时肝实质与肝血管 这 与肝实质 对 比明显 。方 法 3根据 肝 、 c : 脾 T值 比的变化 来判 断。 由于不 同个体肝 c 值可有较大差异 , T 但总是高于脾 的 , 且 对 比不 明显 , 特别是 肝实质 与肝血管 C T值差别 不大时 , 这是 脾的 C T值相对较恒定 , T值前 者平均大于 5 H C 0 U,后者平均 方法 2 对轻 、 中度脂 肪肝存 在诊断偏差 的主要原因 。即使对 对 4H , 2 U 相差 5 1H -0 U且有明显 的相关性 。肝胆 E 小于或等 于正常肝脏 血管与肝实质对 比不明显仍 占相 当比重 。 于重 值 于1 为轻度脂肪肝 ; 肝脾 比值小 于或等于 0 为 中度脂肪肝 ; 度脂 肪肝 由于肝 实质 密度 与肝血 管密度相差较大 , . 7 这种偏差 肝, 比值小于等于 05为重度脂 肪肝。分别 以这 三种方法为 可 以忽略 , 脾 . 这是方法 2对重 度脂肪肝诊 断 比较准确 的主要原 依据 , 分别对第二组每份病例进行 C 诊 断并且进行病理结果 因 。 T 对照。总结 出确定可行 的 C 诊 断方法去诊 断第 三组 病例 , T 然 3 方法 3 . 3 以肝, 比值 为诊 断依据 , 脾 由于肝 、 C 脾 T值受 到相 后与第 三组病理结果对照 。来验证此法 的可行性 。 同的影响 , 这时肝脾 比值一定 程度上可 以消除这种影 响, 测得 的比值更接近真实 比值 。 但明确的 C T值小于 2 H 也可以作 3 U, 2结 果 所 第 二组病 理结果 , 重度脂 肪肝 5 , 例 中度脂 肪肝 1 例 , 1 轻 为诊断重度脂肪肝标准之一。考虑 以上原 因, 以对于一份确 脾 度脂肪肝 8 。 例 对第 二组进行 C T诊 断 , 以方法 1 进行诊断 : 重 定 的病例首先看肝/ 比值 ,根据这个 比值然后再进一步作诊 由于某些技师 忽略 了肝 、 c 脾 T值的测 度脂肪肝 4例 ; 中度脂肪 肝 1 ( 中 1 由重度脂 肪肝 、 断。在回顾性诊断时 , 4例 其 例 3 导致诊断医师 只能根 据视 觉来判断肝脾 密度 的大小 , 结果 例 由轻度脂肪肝误诊而来 )轻度脂肪肝 4例( 例 由中度脂肪 量 , ; 1 肝误诊而来) 。正常肝脏 2例( 由轻 度脂 肪肝误诊 而来 ) 。以方 遗漏 了一些轻 度脂肪肝的诊断 ,甚至极少部分 中度脂肪肝的 而重度 脂肪 肝几 乎无漏诊 , 没有正常肝脏诊断为轻度或 法2 进行诊断 : 度脂 肪肝 5 ( 重 例 全部符合病理 结果 )中度脂 诊断 。 ; 肪肝 1 6例( 中 5例 由轻度 脂肪肝误诊 而来 )轻 度脂肪肝 2 中度脂肪 肝 , 其 ; 但有 轻度脂肪肝误诊为正常肝脏的 。大部分是 例, 正常肝脏 1 由轻度脂肪肝误诊 而来 ) 例( 。以方法 3 进行诊 中、 轻度脂肪肝分级诊断混淆 。 断: 重度脂肪肝 5 ( 例 全部符 合病理 结果 ) 中度脂 肪肝 1 例 ; 2 通过对三种弥漫性脂肪肝 C 分级诊断方法的研究, T 各有 ( 例 由轻度 脂肪肝误 诊而来 )轻度脂 肪肝 7 ( 例 由中度 优劣 , 2 , 例 1 可见对 弥漫性脂 肪肝 的 C T分级诊 断 , 应首先 以方法 3 脂肪肝误诊而来 ) 通过数据的 比较不难发现方法 2 方法 3对 为标 准确 定是 否 为脂 肪 肝 ,若 肝脏 C 。 、 T值 显著 减低 ,小 于 重度脂肪肝较 敏感 , 、 对轻 中度脂肪肝 三种 方法都有一定 的偏 2H , 3 U 甚至为 负值 , 或肝/ 比值小 于或等于 O , 脾 . 肝血管清晰 5 差, 这是 C 机器本身的原因 , 剂效应 和 C T 与溶 T值校正存在偏 皆可诊断为中重度脂肪肝;肝脾 比值小于或等于 0 肝血管 . 7 差有关 , 应除去这两方面 的影 响。得 出这样 的结论 : 先以 不清为中度脂肪肝 ; 密度降低 , 应首 肝脏 肝脾 比值小于或等于 1 为 方 法 3为标 准是 否为 脂 肪肝 ,肝脏 C T值 显著 减 低 ,小 于 轻度脂肪肝 。
脑病脂肪肝综合征的CT诊断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诊断治疗 6・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举报有奖 文责 自负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 0 年 第 4期 总 2 0期 07 6
“ 中球 ” 征 , 即肿 块 内 球 状 物 由环 形 或 半 环 形 空气 腔所 包 洞
肺肺 曲菌 病 (u oayaprioi,A) p l nr seg l sP 始于 自然 界 , m ls 多为
寄生 “ ,是在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情 况下一种严重的肺部并发 ) 症, 笔者收集我院 19 2 0 9 7— 0 6年 9例病 人的 x线 , T及临床 C
绕 。立位时曲菌球常位于空洞 ( 的最低 点, 腔) 并可随体位变动
而改 变 , 卧位 时 曲 菌球 位 于 洞 中 央 , 似 “ 酷 日环 蚀 ” 象 。如 果 现
[ 1 陈灏珠 .实用 内科学 .颦 1 1 O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 :4 7—1 1 。 97 1I 4 8 ( 稿 :0 7 1 0 收 20 —0 —3 )
脑 病 脂 肪肝 综 合 征 的 C T诊 断
富锦 市 中心 医院 (5 10 董 160 ) 宏 王玉 良
为肿块样阴影 , 似中央型 胃癌 。2例表 现为肿块样影其 内 类 见曲菌球与空洞之间 呈环行 透亮影 ,类似 “ 日环蚀” 其 中1 , 例合并肺 内钙化 及纤 维化 ; 3例表现为肿块样 影其 内见 曲菌 球与空洞之问呈半环行透亮 影 , 类似 “ 月牙状” “ U形” 或 倒 ,
层 厚 5 l m 层 距 5~1nn 扫 描 时 问 4 5 。 O m, 0l , i .s 2 结 果 2 1 X线 表 现 . 1 表 现 为 双肺 野 散 在 性 结 节 状 致 密 影 。 似转 移 癌 。2 例 类 例 表 现 为双 下 肺 斑 片状 实 变 影 类 似 支 气 管 肺 炎 。 1 表 现 例
脂肪肝ct诊断标准

脂肪肝ct诊断标准脂肪肝CT诊断标准。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介绍脂肪肝CT诊断的标准。
1. 脂肪肝的CT表现。
脂肪肝在CT上的表现主要是肝脏密度的改变。
正常肝脏的CT值约为40-60 HU,而脂肪肝患者的肝脏CT值明显降低,通常在-10 HU以下。
此外,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在CT上呈现出密度均匀的特点,肝实质与腹壁脂肪之间的密度差异较小。
2.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
根据肝脏CT值的改变和密度均匀性,脂肪肝的CT诊断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Ⅰ度脂肪肝,肝脏CT值下降,但仍高于-10 HU,肝脏密度不均匀。
Ⅱ度脂肪肝,肝脏CT值明显下降至-10 HU以下,但肝脏密度仍不均匀。
Ⅲ度脂肪肝,肝脏CT值明显下降至-10 HU以下,肝脏密度均匀。
3. 脂肪肝CT诊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脂肪肝的CT诊断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临床资料,脂肪肝的诊断不仅依靠CT表现,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与其他肝脏疾病鉴别,脂肪肝的CT表现与其他肝脏疾病有时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需要与肝脏脂肪变性、肝硬化等进行鉴别诊断。
4. 结语。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肝脏CT值的改变和密度均匀性进行判断,医生在进行脂肪肝的CT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并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脂肪肝CT诊断有所帮助。
总之,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对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轻度脂肪肝的CT诊断

存在 占位效应 ,那么就 可能存 在其他肝组 织病变 问题 ,此时需要对 患者
进行 CT强扫或延时扫描 ,以作进 一步判定 。
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部分 患者 出现脾肿 大症状 ,造成脾密度异常 ,
脾脏 CT值 的变动将会对脂 肪肝的 CT诊断造成负 面影响 ,如果 肝脏病
变不是很 明显 ,那么就应该 对脾脏病 变进行 及时诊治 ,等脾脏恢 复正常
采用 最新的数据分析软件 ,利用 t检验和 x 2检验对收集 的数据 加 以对 比分析 ,当 P<0.05时 ,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 138例脂肪肝患者经过 CE诊断后 ,有 7l例 为轻度脂 肪肝 , 占 51.44%,有 58例为弥 漫性脂肪 肝患者 ,无 占位效 应 ,病灶 分布均匀 , 有 9例 为局灶性脂肪肝患者 ,有 占位效应 ,病灶分布不均匀 。轻度脂肪肝 患者 的肝 、脾 CE比值(O.77±0.09)肝脏 CT均值(48.21±7.85)。 3 讨论
临床表现 :通常没有特殊症状 ,有时会 出现食欲不振 ,呕吐 ,腹 胀或 胀满感 等 ,本组 138例患者 中,有 5l例无明显症状 ,95例存在血脂 升高 症状 ,有 74例 出现肝功能酶 系异常 。压痛 26例 、合并脾大 37例 、触诊肝 大 25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 16排螺旋 CT扫描仪进行扫描 ,螺距 1-1.2,120kV,350NA; 窗宽 250,窗位 40;层厚 、层距均为 10itlln。分别对肝 、脾 CT值进行测量 , 然后根 据肝脾 CT比值进行轻 、中 、重标准判别 。本组 138例 患者 有 118 例 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检查 。 1.3 统计学方法
脂肪肝 由于肝脏脂 肪含 量较大 ,造 成密度降低 ,正常来讲 ,肝 脏密 度 比脾脏 密度要 高,但肝脏 CT值 的个人差异性较强 ,无法将其 作为诊断 依 据 ,所以临床上通 常采用肝 、脾 CT比值作为脂肪肝 临床诊 断依据。 目 前 。还没有形 成统一 的脂肪肝级别 CT诊断标 准,以患 者症状 和活检标准
ct脂肪肝评定标准

ct脂肪肝评定标准
CT诊断脂肪肝的参考标准为肝脏和脾脏的密度比值在以下,则表明存在脂肪肝,该比值越低,脂肪肝情况越严重。
具体标准如下:
1. 肝脏和脾脏的比值在~之间,为轻度脂肪肝。
2. 肝脏和脾脏的比值在~之间,为中度脂肪肝。
3. 肝脏和脾脏的比值小于,为重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多不会引起严重的损伤,随着脂肪肝的加重,会引起食欲差、乏力、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请注意,虽然CT对脂肪肝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但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可排除肝病其他不明原因,评估肝损伤(炎症、纤维化、肝硬化)程度,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脂肪肝是指肝脏组织中脂肪含量增多,而导致肝细胞病理性改变的一种疾病。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也有很高的准确性。
以下是关于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的详细解释。
1.脂肪肝的CT表现主要包括肝脏密度降低、肝脏纹理变粗、腹腔脂肪附近血管清晰可见以及肝脏体积增大等。
脂肪肝在CT上的具体表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在CT上表现为肝脏密度略低,肝实质纹理变粗糙,但是肝脏边缘仍然清晰锐利。
此阶段脂肪肝的CT值大多数在-40HU到-90HU之间。
中度脂肪肝:在CT上表现为肝脏密度明显降低,肝实质纹理变得更加粗糙,但是肝脏边缘仍然清晰锐利。
此阶段脂肪肝的CT值多数在-90HU到-120HU之间。
重度脂肪肝:在CT上表现为肝脏密度明显降低,肝实质纹理变得非常粗糙,且肝脏边缘模糊。
此阶段脂肪肝的CT值一般小于-120HU。
2.此外,CT还可以评估脂肪肝的程度和分布范围。
对于脂肪肝的程度评估,可以使用CT值和脂肪肝面积比例两种指标。
CT值指的是肝脏组织在CT图像上的密度值,通常以HounsfieldUnit(HU)为单位。
CT值通常表示肝脏组织的脂肪含量。
脂肪肝的CT值较低,而正常肝脏的CT值较高。
脂肪肝的CT值可以通过测量肝脏其中一区域的平均CT值来进行评估。
脂肪肝面积比例是指脂肪肝在肝脏总面积中所占比例。
通过测量脂肪肝所占的肝脏横断面积和总肝脏横断面积,可以计算出脂肪肝面积比例。
3.在CT扫描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不同的CT重建技术来进一步评估脂肪肝的特征。
例如,常用的技术包括肝脏窗宽窗位的选择、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DP)和体积渲染(VR)等。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肝脏密度降低、纹理变粗、肝脏体积增大等表现来判断。
此外,通过测量CT值和脂肪肝面积比例,还可以评估脂肪肝的程度。
CT重建技术可以进一步展示脂肪肝的特征。
浅析CT对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价值

d i O3 6 ̄i n17-7 9 0 1 213 o:l.99 .s.622 7 . 1. . s 2 0 5
文章 编号 : 17-7 9 (0 1 0-170 622 7 2 1 )-20 9・2
脂肪肝,是指 由于各种 原因引起的肝细胞 内脂肪堆 积 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 正严 重威胁 国人 的健康 ,成 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 的第 二大肝 病, 已被公认 为隐蔽性 肝硬化 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 常见的临床现象 ,而 非一种独立 的疾 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 症状 ,重者病情 凶猛 。一 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 疾病 ,早期诊 断并及
3 讨论 肝 C 值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的关系 :一些研究 T 认为 ,肝脏 C 值与肝细胞 内的脂肪含量呈负相关 ,即 T
肝细胞 内脂肪含量越高 ,肝 C T值越低[ ] 3 。用动物模型 4 测得轻度脂肪肝 的 C T值范 围是 4  ̄7 u 中度脂肪肝 0 2H ; 的C T值范围在 2  ̄4 3 0 Hu之间 ; 重度脂肪肝 的 C T值在 2 3Hu以下。本组并测得的数值与文献大致相 当。在不 同程度 的脂肪肝之间 ,肝脏 C 值范围有相当一部分是 T 互相 重叠的。C T扫描机系统误差 是原因之 一,另外还有 肝活检 取材 的部位不能全面反映肝脏脂肪变性的程度 。
用圆形兴趣区测量肝右叶前段 的 C 值 ,计算不 同程度 T 脂肪肝的平均 C T值 。 观 察肝实质与肝 内血 管的相对密度差别 ,对 照病理 结果定出肝 内血管相对密度对 脂肪肝 的分级标准 :① 正 常: 实质 密度 高于肝血 管密度 ( 1 ; 肝 图 ) ②轻度脂肪肝 : 肝实质密度等于肝血 管密度 ( 2 ;③ 中度 脂肪肝:肝 图 ) 实质密 度低于肝血管密度 ,肝 血管反转显示 ,但与 肝实 质对 比较 明显 ( 3 ;④重度脂肪肝 :肝实质密度 明显 图 ) 低于肝血管密度 ,肝血管反转显示 明显 ( 4 。 图 )
局限型脂肪肝的临床CT诊断

局限型脂肪肝需同肝内转移瘤、肝癌、血管瘤及肝脓肿等鉴别。
1.肝癌或肝转移癌病灶通常为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常有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引起肝内血管的变形移位,其病灶密度较不均匀,而且高于脂肪浸润,在声像图上多有周边低回声“晕带”包绕,内部可有液化坏死的不规则无回声区。多数肝癌在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变得更为清楚常可显示其内不规则的致密结节。而肝局限性脂肪浸润为非球形病灶、无占位效应、内部密度均匀、无正常血管分支的移位、无肝脏边缘膨出、常接近或低于水的CT值。
(三)局限型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
局限型脂肪肝按其超声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叶段型脂肪肝:脂肪肝堆积局限于一个或多个肝脏解剖叶段,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区符合肝脏的解剖叶段划分,边界与肝静脉一致。回声增强区呈扇形或地图状延伸至肝表面,其内可残存部分正常肝组织,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其余无脂肪浸润的肝脏叶段回声正常。②团块型脂肪肝:正常肝组织内出现脂肪堆积,声像图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回声增强区,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晰,直径多小于4cm,其余肝实质回声正常。③小叶间脂肪堆积:此型为成片的脂肪组织堆积在肝脏的横窦周围、胆囊床、第一肝门区、门静脉及肝静脉主支周围,或在这些部位有小区域脂肪变性所致。由于脂肪组织内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缺乏纤维组织,声学界面少,所以声像图表现为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可呈三角形、长条形、类圆形等多种不规则形态,无球体感,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常可显示其中有细管状结构通过,很难与弥漫性脂肪肝内残留的正常肝组织鉴别。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
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按病理分类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以下一个或多个环节导致肝细胞甘油三酯的积聚,形成脂肪肝:①由于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导致游离脂肪酸输送入肝细胞增多。
②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肝细胞消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以及b氧化减少。
③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能力增强或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或肝细胞从肝窦乳糜微粒,残核内直接摄取甘油三酯增多。
脂肪肝的CT诊断价值

2 5 %。常见于酗酒者或肥胖 、 糖尿病、慢性肝病 、 营养不 良、应 用激素或 化疗药 物等患 者,近年 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病年龄越来越年 轻,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正常肝脏平扫平均 c T 值
( 4 9 . 8± 9 . 2 )H U, 脾 脏 ( 4 2 . 2±8 . 2 )H U 2 。脂 肪
相对高密度结节影 ,边界多不清晰,多发生在肝
肝脏脂类代谢异常 ,甘油三酯过多沉积于肝实质 ( 肝细胞 内 ) 所致 ,当脂类在肝内蓄积超过肝重量
5 % 时 ,称 为脂肪 肝 。轻 度脂肪 肝肝 内含脂 量为肝 重量 的 5 %一 1 0 %。 中度为 1 0 %~ 2 5 %,重 度 为 大 于
为3 个亚型,包括所谓 “ 肝岛” 、局灶性脂肪肝及
不 均匀 性脂 肪肝 [ 。作 者认 为 ,脂肪 肝 分类 弥漫 性和局 灶 『 生 二种 即可满 足影像 科诊 断及 临床需 要 。 3 . 2 脂肪 肝 的 C T表 现 ( 1 )弥 漫性 脂 肪 肝 : 平
扫肝实质密度普遍减低 , C T 值低于同层脾脏密度 , 或呈负值。有学者认为肝 / 脾C T比值小 于或等 于0 . 5 ,肝 血管显示清 晰为重度脂 肪肝 ; 肝/ 脾 比值小于或等于 0 . 7 ,但大于 0 . 5 ,肝血管显示不 清为 中度脂肪肝 ; 肝/ 脾 比值小于或等于 1 ,但 大于 0 . 7 者为轻度脂肪肝。增强扫描无 占位表现 , 肝 内血管明显强化 ,走形 、分布均正常 ,无变形 及移位 ,但肝实质强化 C T值低于正常肝脏 。 ( 2 )
征”; 肝癌平扫表现为肝实质内大小不等圆形或类 圆形 低 密 度 影 ,增 强 扫 描 动脉 期 病 灶 明显 强 化 ,
脂肪肝的界定标准

脂肪肝的界定标准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脂肪肝的界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像学检查:B 超是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B 超检查可发现肝实质回声增强、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以及肝内胆管结构不清晰等表现。
CT 检查可发现肝脏密度普遍降低。
2.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升高。
血脂检查可发现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升高。
3. 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可发现肝细胞脂肪变性。
如果患者有长期饮酒、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史,同时出现肝脏影像学改变和肝功能异常,可诊断为脂肪肝。
CT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附80例报告)

脂肪肝ct报告

脂肪肝ct报告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45岁检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检查目的:了解脂肪肝程度,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检查方法:腹部平扫CT
检查设备:64排螺旋CT
检查评价:
1. 肝脏密度异常:肝部多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晰,CT值为-76~ -104 HU,CT值低于肝脏正常组织。
提示肝实质内脂肪含量增多,符合脂肪肝的影像学表现。
2. 其他脏器密度正常:脾、胰、胆囊、胆管、肾脏、肾上腺及肠道、腹膜后淋巴结、血管等密度、形态正常。
3. 其他异常:无明显胆管、胰管扩张、结石和肿块等异常。
结论:
本次CT检查提示患者肝实质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多,脂肪肝程度为轻度或中度。
建议患者进一步就诊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以减少脂肪肝的进一步恶化。
温馨提示: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进展,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健康饮食、合理运动、避免饮酒等不良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早控制疾病的发展进程。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内脂肪含量过高。
CT 扫描是一种常用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CT扫描可以通过测量肝脏内脂肪含量来诊断脂肪肝。
一般来说,肝脏内脂肪含量超过5%就可以诊断为轻度脂肪肝,超过30%则为重度脂肪肝。
此外,CT扫描还可以通过测量肝脏密度来判断脂肪肝的程度,密度越低则脂肪含量越高。
CT扫描还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以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等并发症。
脂肪肝常常伴随着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
CT扫描还可以评估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治疗脂肪肝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CT扫描可以通过观察肝脏内脂肪含量的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CT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测量肝脏内脂肪含量、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
对于患有脂肪肝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为Siemens sensation 4排和16排CT,采用螺旋扫 描,螺距1~1.2,120KV,320mA;窗宽250,窗位40;层 厚、层距均为5mm。扫描范围自膈顶往下直至肝脏及脾脏扫 描结束。取肝、脾同一层面,分别测量肝、脾CT值,并进 行比较,以肝脾CT值的比值的多少为标准分为轻度、中度 及重度。本组病例中有8例作动态增强检查,使用高压注射 器从肘静脉团注(碘比乐350),注射速率2~3ml/s,总剂 量80~100ml。
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 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 肝。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饮食结构 的变化,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增多。有报道认为[1]脂 肪肝发病率可达16%左右。笔者分析47例经临床证实 的脂肪肝病例的CT表现,旨在提高CT对脂肪肝病例 的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on computed tomography. Methods Forty-seven who were diagnosed as fatty liver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the attenuation of liver parenchyma were measured . To differentiate the degree of fatty liver, the mean CT value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hepatic vessel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47 cases, there were 19 cases of mild steatosis with mean CT number of 47Hu(34~ 59),16 cases of middle degree fatty liver with mean CT number of 35Hu (28~40),and 12 cases of sever fatty liver with mean CT number of 12Hu (3~25),For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hepatic vessels, 16 of the 19 cases of mild fatty liver had a appearance of hepatic vessel immersion , 11 of 16 middle degaree cases had reverse hepatic vessels display ,and all the 12 cases of sever steatosis had the appearance of reverse hepatic vessels display with sharp contrast between vessels and the liver parenchyma. There were 19 cases of atypical fatty liver, among them, 4 cases were focal sparing which included 5 foci in the fatty liver, 7 focal fatty infiltration and 8 inhomogeneous fatty liver. Conclusion When diagnosing fatty liver, CT is a good choose. 【Key words】 fatty liver;tomography;X-ray computed;diagnosis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肝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对47例经确诊的脂肪肝病例作CT检查。测量肝脏CT值, 观察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的变化。 结果 47例中轻度脂肪肝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例,肝脏平均CT值47Hu(34~59Hu),16例表现为肝血管 湮没;中度脂肪肝16例,肝脏平均CT值35Hu(28~40Hu), 11例表现为肝血管反转显示;重度脂肪肝12例,肝脏平均CT 值12Hu(3~25Hu),均表现为肝血管明显反转显示。其中 不典型脂肪肝19例,包括肝岛4例5个灶,局灶性脂肪肝7例, 不均匀脂肪肝8例。结论 CT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 性。 【关键词】 脂肪肝;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中,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26~70岁,平均 年龄39.6岁。肥胖30例,不肥胖者17例;有饮酒史者28例, 不饮酒者19例;既往有肝炎病史者4例,出现腹水者2例;有糖 尿病史5例;胆囊炎6例;冠心病1例;脑动脉硬化3例。 1.2 临床资料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四肢乏力及 肝区隐痛等,有18例无明显症状;触诊肝肿大16例、压痛14 例、合并脾大5例;47例中有血脂升高46例(血甘油三脂TG、 总胆固醇TCH增高);肝功能酶系异常38例。
3 讨论 脂肪肝为常见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饮食、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嗜酒有直接关系。本组47 例中,血脂升高者46例,占98%;肥胖者30例,占64%; 有饮酒史者28例,占60%;有糖尿病史者5例,占11%。正 常人肝CT值因个体不同可有较大差异,但总是高于脾脏的 CT值,且脾脏的CT值相对恒定,发生脂肪肝时,脂肪浸润 区CT值下降,与脾脏密度比值可倒置,临床上就是根据肝、 脾密度比值来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及分类的。本组的肝、脾 CT值比值与文献报道数据相似[2]。本组47例经CT扫描均见 肝脏实质密度减低,且低于同层脾脏CT值。脂肪肝严重程 度根据肝脾CT值[3]比值分为轻度(肝脾比值≤1)、中度 (肝脾比值≤0.7)、重度(肝脾比值≤0.5)。本组病例结果 中可以看出轻、中、重三类脂肪肝患者肝脏密度均降低, CT值在3~59Hu之间。肝/脾CT值比值在0.12~0.92之间。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轻度脂肪肝19例,肝脏平均CT值47Hu (34~59Hu),16例表现为肝血管湮没;中度脂肪肝16例, 肝脏平均CT值31Hu(19~38Hu),11例表现为肝血管反转 显示2;重度脂肪肝12例,肝脏平均CT值8Hu(3~25Hu), 均表现为肝血管明显反转显示,见图1~3。不典型脂肪肝19 例,包括肝岛4例5个灶,局限性脂肪肝7例,不均匀脂肪肝8 例,见图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