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总结]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
09中药炮制学第12章炙法
[炮制作用与应用] 大黄:苦寒,攻导积滞,泻火解毒。 1.生大黄 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 焦,长于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用 于实热便秘、湿热黄疸、跌打瘀肿,瘀血经闭, 痈肿疔毒。 2.酒大黄 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 引药 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 牙龈肿痛。酒蒸后寒凉之性缓。
炒白芍 (炒黄)
酒白芍 (酒炙)
中药炮制学
药物 品种 续断 续断(切片)
炮制作用 生用长于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 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跌打 损伤。
酒续断 (酒炙)
盐续断(盐炙 乌梢 乌梢蛇(切段 蛇
通血脉、续筋骨、止崩漏作用增强,用 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引药下行,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增强,用于腰 膝酸软。 生用长于祛风止痒,但气腥,不得服用和粉碎。
中药炮制学
7.醋的用量: 100㎏药物,用米醋20~30㎏,最多不超过 50kg。 8.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 2)醋较少难以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3)宜文火炒制,勤翻动,炒至微干显火色即可。 4)树脂类药若先加醋易粘连、动物粪便类药先加 醋易松散,故必须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 5)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 均匀。 6)醋的选择:宜用米醋,不能用醋精代替米醋。
中药炮制学
[质量要求] 1.生大黄: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至 黄褐色,中心有纹理, 微显朱砂点(锦纹), 质轻,气清香,味苦微涩。 2.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 香气,味微苦。 3.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 斑,内部呈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
中药炮制学
4.大黄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质轻 而脆,有焦香气,味微苦。 5.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内部浅棕 色,略有醋香气 (醋大黄与酒炙大黄性状 相似,只是气味不同,醋大黄有醋香气,酒 大黄有酒香气)。 6.清宁片:圆形厚片,表面乌黑发亮,有香气, 味微苦甘。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炙法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中药炮制中的炙法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对药材药效的影响,掌握炙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
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三、实验材料1. 药材:厚朴、黄连、生姜、醋、盐等。
2. 仪器:炒锅、筛子、剪刀、电子秤等。
四、实验方法1. 厚朴炙法(1)取厚朴丝,加入一定量的姜汁拌匀,闷润。
(2)将拌匀的厚朴丝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凉。
(3)筛去碎屑,得到姜厚朴。
2. 黄连炙法(1)取黄连,加入一定量的姜汁拌匀,闷润。
(2)将拌匀的黄连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凉。
(3)筛去碎屑,得到姜黄连。
3. 醋炙法(1)取甘遂,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
(2)将拌匀的甘遂放入炒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晾干。
(3)筛去碎屑,得到醋甘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厚朴炙法实验结果显示,姜厚朴相较于生厚朴,色泽加深,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炮制后的姜厚朴对咽喉的刺激性减小,且宽中和胃的作用增强。
2. 黄连炙法实验结果显示,姜黄连相较于生黄连,其苦寒之性得到缓和,对脾胃的刺激性减小,止呕作用增强。
3. 醋炙法实验结果显示,醋甘遂相较于生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作用减弱,毒性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减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炙法对厚朴、黄连、甘遂等药材进行炮制,结果表明炙法能够改变药材的药性,降低毒性,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炙法在中药炮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炙法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种类和辅料的不同,掌握好炒制的时间和火力。
2. 炙法过程中,辅料应充分渗入药材内部,确保炮制效果。
3. 筛去碎屑,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中药炮制学炙法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炙法的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学炙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使参与者掌握中药炮制学炙法以及采用此法炙制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求。
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学炙法是指将药材植物处理为粉末或汤剂的过程,以获得更加有效的草药治疗。
在炙制过程中,植物组织中的活性物质和水分被淬火抽出,并且可以作为药物使用。
炙取的草药更容易消化,所含的有效成分更为集中,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材料有不同草药、炮制工具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好炮制药材,如普通药材和海洋药材。
2.用榨汁机细碎药材,使其变成粉末。
3.准备好炮制工具,像烤箱,烤架,炉子等。
4.把药材放入烤架,放入烤箱,并调节温度。
5.根据所需要的炙制时间定时调整温度,完成炙制工艺。
6.炙制完成后,把药材取出,放入干燥箱进行干燥,以便更深入的分析和检查。
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后,参与者可以用炮制好的中药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
果。
实验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中药炮制学炙法的重要性,以及采用此法炙制药材的步骤和技术要求。
参与者可以熟练掌握此法,并在日常实践中应用之。
炙法的炮制方法
炙法的炮制方法
炙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它可以使药材在高温下加热,达到
除去水分、增强药性的效果。
炙法适用于很多中药材,如黄芪、人参、附子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炙法的炮制方法。
一、准备工作
1.选材:选择质量好、无虫蛀、无霉变的中药材。
2.清洗:将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
3.晾干:将清洗好的中药材摊开晾干,去掉表面水分。
二、具体操作
1.加温:将晾干后的中药材放入锅内,加盖,并调节火力使其温度逐渐升高。
2.调整火力:当锅内温度达到80℃时,调整火力为小火,并保持锅内
温度在80℃左右。
3.搅动:每隔5分钟左右需要搅动一次中药材,以免局部过热或过焦。
4.掌握时间: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要求不同,掌握炙制时间,一般为
30分钟至1小时。
5.关火:当炙制时间到达后,将火关掉,让中药材自然冷却。
6.晾干:待中药材完全冷却后,将其摊开晾干。
三、注意事项
1.火力控制:炙制时要注意火力的控制,以免过度加热导致中药材过焦或损失药性。
2.搅动均匀:在炙制过程中要不断搅动中药材,以保证其受热均匀。
3.避免污染:在操作时要保持环境清洁,并避免其他物质污染中药材。
4.保持干燥:在晾干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干燥,以免水分再次渗入中药材内部。
5.掌握时间:不同的中药材和要求需要不同的炙制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掌握。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炙法的炮制方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炙法是中国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热处理,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加稳定,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或改变药材的药性,以达到临床治疗的需要。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炙法的炮制方法,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二、实训目的1. 理解炙法的炮制原理和作用。
2. 掌握炙法炮制的基本操作步骤。
3. 熟悉不同炙法炮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4. 提高中药炮制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制剂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炙法炮制方法:1. 清炒法2. 酒炙法3. 盐炙法4. 蜜炙法5. 炭炙法四、实训过程1. 清炒法(1)取适量药材,洗净,晒干。
(2)将锅置于火上,加入适量清油,加热至油温适宜。
(3)将药材倒入锅中,用铲子不断翻炒,使药材均匀受热。
(4)炒至药材颜色变深,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晾凉。
2. 酒炙法(1)取适量药材,洗净,晒干。
(2)将白酒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
(3)将药材倒入锅中,用铲子不断翻炒,使药材均匀受酒。
(4)炒至药材颜色变深,有酒香溢出时,取出晾凉。
3. 盐炙法(1)取适量药材,洗净,晒干。
(2)将食盐倒入锅中,加热至熔化。
(3)将药材倒入锅中,用铲子不断翻炒,使药材均匀受盐。
(4)炒至药材颜色变深,有盐香溢出时,取出晾凉。
4. 蜜炙法(1)取适量药材,洗净,晒干。
(2)将蜂蜜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
(3)将药材倒入锅中,用铲子不断翻炒,使药材均匀受蜜。
(4)炒至药材颜色变深,有蜜香溢出时,取出晾凉。
5. 炭炙法(1)取适量药材,洗净,晒干。
(2)将炭火加热至红热。
(3)将药材平铺在炭火上,用铲子不断翻炒,使药材均匀受炭。
(4)炒至药材颜色变深,有炭香溢出时,取出晾凉。
五、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以下几种炙法炮制方法:1. 清炒法:适用于药材需要去除杂质、降低毒副作用的情况。
2. 酒炙法:适用于药材需要增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3. 盐炙法:适用于药材需要增强补肾壮骨、利尿消肿的作用。
中药炮制中的常用炙法及其临床应用
中药炮制中的常用炙法及其临床应用
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料通过切削、捣碎、按压、炒煎、烘焙等方式进行加工制作而成中药颗粒剂的工艺。
中药炮制中最常见的炙法主要有商炮和李氏炙法。
1. 商炮法
商炮法是古代中药炮制的一种工艺方法,在临床中多用于功效剧烈或性味重的中药,俗称“烧炮”。
古今文献中以李氏易经为主,记载的方法特点就是将中药原料装入专用的小炉中,烧制成粉末状,以提高药效,尤其适宜煎制。
商炮药物毒性强,常作为“中毒治病”之用,如巴豆毒素商炮物治疗龟裂病和瘰疬,苍术皂苷可用于治疗肿瘤等。
同时,适宜佐以内服消化弱的药物,如苍术等,用于治疗多种消化道、呼吸道等胃肠道疾病。
2. 李氏炙法
李氏炙法,一般指肉苁蓉的炙烧制备过程,以及毛遂的肉苁蓉炙法。
此法的炮制原理是使含脂肪较多的中药凝固,从而使其中的有效药物更好地萃取和激活,是一种很有效的炮制方法。
李氏炮制后的药物,表面粘膏状有均匀的膜状结构,使有效药物极易溶解、被吸收,从而大大提高有效药物的投放效果和疗效,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李氏炙法的特点在于,把中药原料和肉苁蓉一起混合,然后按比例放入木桶中,在火上烘焙,通过调节温度和烘焙时间,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完整保留,同时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滋生和活性物质的流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炮制技术。
李氏炙法在临床上有着特有的应用,比如常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梅毒、中暑等。
其优点在于能有效调和其他中药的性味,减轻药效,减少身体的负担,增强药效,促进药物的全身性解毒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改善免疫功能,塑造更好的敏感个体,能更好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炙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炙法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炙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炙法在不同药材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3. 通过实验验证炙法对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材料:1. 药材:当归、黄芪、川芎、白芍、丹参等。
2. 仪器:电子天平、加热器、玻璃棒、玻璃容器等。
实验方法:1. 将药材洗净,晾干,备用。
2. 根据实验要求,将药材分为炙法实验组和对照组。
3. 炙法实验组:将药材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醋,用加热器加热至药材表面呈微黄色,取出晾干。
4. 对照组:将药材按相同方法处理,但不加入白酒或醋。
5. 将炙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药材分别进行提取、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等实验。
实验步骤:1. 称取炙法实验组和对照组药材各10克,分别放入玻璃容器中。
2. 将炙法实验组药材加入50毫升白酒,对照组药材加入50毫升水,用加热器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30分钟。
3. 取出药材,过滤,收集滤液。
4. 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5. 比较炙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成分含量。
实验结果:1. 炙法实验组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2. 炙法处理后的药材,其色泽、香气、口感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实验分析:1. 炙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加热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提高药效。
2. 本实验结果表明,炙法能够显著提高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药效。
3. 炙法对药材的色泽、香气、口感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使药材品质得到提升。
实验结论:1. 炙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炮制方法,能够提高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提高药效。
2. 炙法处理后的药材在色泽、香气、口感等方面均有改善,有利于提高药材的品质。
3. 本实验为炙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 加热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药材过度加热。
49页中药炮制技术:炙制技术
减弱其他方面的药效。
03
安全性提高
炙制过程中,药物中的某些有毒或刺激性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降
低药物的安全风险。例如,某些药物经过炙制后,可能降低对消化道的
刺激作用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03 炙制技术操作方法
炒炙
炒炙是将药物置于热锅中,用中火或 武火炒至表面微黄或一定色泽,以便 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增强或改变 药物功效的操作方法。
炙制过程中药物成分的转化
转化反应
炙制过程中,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从而生成新的化 合物或转化成其他化合物。这些转化反应可能会改变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机制。
药效物质基础
炙制过程中,某些成分的转化可能会成为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而增强或改 变药物的药效。了解这些转化反应有助于深入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炮制原理 。
02 炙制技术原理
药物受热后理化性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变化
炙制过程中,药物受热后会发生物理 性质的变化,如体积膨胀、颜色改变 等。这些变化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和分布。
化学性质变化
炙制过程中,药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 可能会发生分解、氧化或聚合等反应 ,从而改变药物的化学性质。这些变 化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受热不均
在炙制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可能导致药物的 质量不稳定,影响药效。
依赖经验
炙制技术的操作需要依赖经验,不同的人操作可 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影响药物的疗效。
炙制技术的改进方向
优化工艺流程
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优化炙制技术的工艺流程,使其更加简便 、高效。
提高质量标准
制定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炙制药物的质量稳定、可靠。
生产需要。
炙制技术的应用
中药炙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炙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酒炙、醋炙、姜炙三种常见炙法的操作步骤。
3. 分析炙法对药物性味、功效和作用趋向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药物:黄连、大黄、厚朴、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等。
2. 辅料:白酒、米醋、生姜、盐等。
3. 仪器:炒锅、筛子、剪刀、剪刀、电子秤等。
三、实验方法1. 酒炙法- 将黄连、大黄等药物洗净,切成薄片。
- 将药物与定量白酒拌匀,稍闷润。
- 将拌匀的药物置于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干燥,取出晾凉。
2. 醋炙法- 将乳香、没药等药物洗净,切成小块。
- 将药物与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
- 将拌匀的药物置于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干燥,取出晾凉。
3. 姜炙法- 将厚朴等药物洗净,切成薄片。
- 将生姜切片,加水煮汤,制成姜汁。
- 将药物与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
- 将拌匀的药物置于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干燥,取出晾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酒炙法- 酒炙后,黄连、大黄等药物颜色加深,苦味减轻,刺激性降低。
- 酒炙可改变药物性味,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2. 醋炙法- 醋炙后,乳香、没药等药物颜色加深,酸味增强。
- 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3. 姜炙法- 姜炙后,厚朴等药物颜色加深,辛辣气味减弱。
- 姜炙可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五、实验结论1. 酒炙、醋炙、姜炙三种炙法均能改变药物性味、功效和作用趋向。
2. 酒炙法可增强活血通络作用,醋炙法可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降低毒性,姜炙法可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3. 本实验结果表明,炙法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火候控制,避免药物炒焦或炒糊。
2. 药物与辅料拌匀后,需闷润至辅料被吸尽,以确保炙法效果。
3. 不同炙法所需辅料用量不同,需根据药物性质和炮制要求进行调整。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酒炙、醋炙、姜炙三种炙法的操作和观察,使我们对中药炙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炙法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炙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炙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3. 通过实验,提高对炙法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炙法,又称炒法,是一种中药炮制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药物与炒制工具之间的摩擦热,使药物表面温度升高,促进药物成分的溶出和转化,从而提高药效。
炙法可分为清炒、盐水炒、酒炒、姜炙等不同种类。
三、实验材料1. 药物:丹参、当归、柴胡等;2. 炒制工具:铁锅、竹签、筛子等;3. 辅助材料:食盐、黄酒、生姜等。
四、实验步骤1. 清炒丹参(1)将丹参放入铁锅中,用中火加热;(2)炒至丹参表面微黄,取出晾凉;(3)过筛,得到清炒丹参。
2. 盐水炒当归(1)将当归放入铁锅中,加入适量食盐;(2)炒至当归表面微黄,取出晾凉;(3)过筛,得到盐水炒当归。
3. 酒炙柴胡(1)将柴胡放入铁锅中,加入适量黄酒;(2)炒至柴胡表面微黄,取出晾凉;(3)过筛,得到酒炙柴胡。
4. 姜炙法(1)将生姜切片,放入铁锅中;(2)加入药物,炒至药物表面微黄,取出晾凉;(3)过筛,得到姜炙药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清炒丹参:清炒丹参呈微黄色,具有较好的溶出性,药效得到提高。
2. 盐水炒当归:盐水炒当归呈微黄色,溶出性较好,药效得到提高。
3. 酒炙柴胡:酒炙柴胡呈微黄色,具有较好的溶出性,药效得到提高。
4. 姜炙法:姜炙药物呈微黄色,具有较好的溶出性,药效得到提高。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炙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炙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炙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炙法在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炙法技术,为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炮制中炙法的实验原理
炮制中炙法的实验原理
炮制中炙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炙煮炼制中药材,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增加药效,提高中药的疗效。
其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热力作用:炙煮中药材可以提高温度,使中药材发生剧烈的变化,促进有效成分的提取和药效的释放。
炙煮中药材能增加内在的温度,激发出更多的活性物质,改善中药的疗效。
2. 化学反应:中药材炙煮时,受到高温的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会发生破坏或产生新的化合物。
炙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成分的结晶、聚合、水解等反应,使药材的药效得到提升。
3. 组织结构改变:炙煮中药材时,热力和化学反应会改变中药材的组织结构和表面结构,使其更易于提取有效成分。
炙煮过程中,细胞壁的破裂、肉眼可见的液体释放等变化可能会导致药材的溶解度和释放速度增加。
总的来说,炮制中炙法通过炙煮中药材,利用热力和化学反应改变中药材的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提高中药的药效。
炙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包括物质的溶解、聚合、水解、结晶等。
同时,炙煮过程中中药材内部的温度增加,增强了中药材的整体药效。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1. 酒炙——大黄、黄连;2. 醋炙——甘遂、元胡;3. 盐炙——黄柏、知母;4. 蜜炙——紫菀、甘草;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炮制方法】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白芍=100:10)当归【炮制方法】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中药炮制炙法
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 或失效
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
碎。
3.油脂涂酥烘烤将动物类中药
锯成短节,放炉火上烤热,用酥
油或麻油涂布,加热烘烤,待酥
油透入骨内后,再涂再烤,反复
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 时,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
(2)炼蜜不可过老,含水量在 10%~13%为宜。否则黏性太强,不 易与药物拌匀。
芪、党参等。
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 (3)炼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
2.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紫菀、枇杷叶、 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释,约为蜜量的1/3-1/2,以蜜液能
1.先拌酒后炒药将净选或切制
后的中药与定量酒拌匀待酒被
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 炒干,取出晾凉。适于质地坚实 的根及根茎类中药,如黄连、川 芎等 2.先炒药后加酒将净选或切制 后的中药,置炒制容器内,文火 炒至一定程度,再边炒边喷洒定 量的酒,炒干,取出晾凉。适用 于质地疏松和易碎的中药,如 五灵脂 大多数中药采用第法,因第二种 方法不易使酒渗入中药内部,加 热翻炒时,酒易迅速挥发,所以
滤,残渣再加水煎煮,再过滤,合
并两次滤液,适当浓缩,备用。
蜜炙法 酥炙法
现行的蜜炙法与古代
文献中的蜜水拌炒法
近似。古代的蜜炙法
是将药物涂蜜后,用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中 微火炙干。蜜炙法所 多用于润肺止咳、补脾
药,加入定量的炼蜜 学”用蜂蜜需先加热 益气类的中药
共同拌炒的方法
炼制。蜂蜜生用性
偏凉,能清热解毒;
法。
醋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中 药,加入定量米醋共 同拌炒的方法
盐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中 药,加入定量食盐水 溶液拌炒的方法
十二章炙法
1、掌握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 及炮制作用。 2、熟悉炙法的现代研究概况。 3、 了解炙法及各种辅料炙法的含义酒炙:黄连、大黄、
乌梢蛇、蟾酥、白芍、续断、当归 醋炙:甘遂、商陆、芫花、柴胡、延胡索、青皮、乳香、没药 盐炙:知母、杜仲、补骨脂、黄柏、车前子、砂仁 姜炙:厚朴、竹茹 蜜炙:甘草、黄芪、马兜铃、百部、麻黄、金樱子 油炙:淫羊藿
酒乌梢蛇 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16
〖炮制作用及应用〗
炮制品名
炮制作用及应用
乌梢蛇
生品以祛风止痒,解痉为主。
乌梢蛇肉 同上
经酒炙后能增强祛风通络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 酒乌梢蛇 和储存。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
口眼蜗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等证。
17
13
乌梢蛇 〖来源〗 来源 本品为游蛇科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 〖炮制规格〗 乌稍蛇、乌梢蛇肉、酒乌梢蛇。
14
〖炮制方法〗
炮制品名
操作要点
乌梢蛇
取原药材,除去头、鳞片及灰屑,切段。
乌梢蛇肉
取乌梢蛇,除去头、鳞片,用定量黄酒闷透后,趁湿除去 皮骨,切段,干燥。乌梢蛇每100kg,用黄酒20kg。
1.引药入肝,增强疗效。 散瘀止痛类药物,如延胡索、三棱、莪术、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 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黄连片每 100k性状〗
炮制品名
鉴别要点
黄连
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暗黄色,粗糙,附有残存细 小须根,片面金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极苦。
酒黄连
色泽较生片加深,味苦,略带酒气。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炙法是中药炮制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利用火炙的方式来处理中药材,使其产生一些理化变化,进而达到提高药效或改变药性的目的。
下面详细介绍中药炮制的炙法。
炙法是指用文火温炙或武火烧炙的方法对中药材进行炙烘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中药材内在的活性成分的产生、分解或转化,提高中药材的药效。
炙法常用于平肝、温胃、化痰等病症的治疗。
中药的炙法一般选用文火炙制,需要将中药材放在特制的炙器中,用文火慢慢炙烘。
炙器可以使用铁锅或瓷器制成,以便保持药材的独特气味和药效。
炙法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时间和温度。
炙制前,首先将中药材洗净,放在炙器中加热。
炙制时,需要不断地搅拌或翻动,使中药材均匀受热,避免过热或不热的情况发生。
同时,也要注重火候的掌握,保持药材的色泽不变,避免过炙。
一般来说,炙制时间较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炙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改变中药材的性能和性味。
炙法能够提高药材的温热性,并增强其活性成分的释放。
例如,对于寒凉之性的中药材,经过炙制后可以使其变得温热,更适合于寒凉体质的人群。
此外,炙法还可以改变中药的性味,使其更容易入药或降低其毒性。
炙法的应用范围广泛,既可以用于单味药的炮制,也可以用于多味药的复方炮制。
在炙制药物时,需要根据药性和临床应用要求进行炮制方法的选择。
比如,对于百合这种性寒味甘的中药材,可以选择采用大火炙制,以增强其温热性和药效;而对于枸杞子这种性平味甘的中药材,可以选择用小火炙制,以保持其天然的性味。
总之,炙法是中药炮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利用火炙来处理中药材,可以改变其性质和性味,增强药效,提高疗效。
在使用炙法时,需要根据具体药材的性质和病情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
尤其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过烤或不烤的情况发生,以确保中药材的药效和质量。
49页中药炮制技术:炙制技术
炙制技术的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炙制工具
常用的炙制工具包括铁丝网、铁锅、电热铛等,根据不同 药物和炙制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
控制火候
炙制时火力不宜过大,避免药物烧焦或烤糊,影响药效。 同时要不断翻动药物,使其受热均匀。
掌握炙制时间
炙制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药物性质和炙制目的而定,一般而 言,炙制时间越长,药物功效越强。但也要避免过度炙制 导致药物变焦或失去药效。
炙炭后的药物一般呈 现黑色或深褐色,具 有焦香味和苦味。
炙炭时需要注意火候 和时间,避免药物烧 焦或烧不充分。
炙酒
炙酒是一种特殊的炙制方法,即 将药物放入酒中浸泡,以达到一
定的药效。
炙酒时需要注意酒的浓度和浸泡 时间,避免药物浸泡过度或不足
。
炙酒后的药物一般呈现黄色或深 褐色,具有酒香和一定的药香味
炙制技术
目录
• 炙制技术概述 • 炙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 炙制技术的操作方法 • 炙制技术的应用实例 • 炙制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01
炙制技术概述
炙制技术的定义
01 炙制技术
炙制技术是一种将药物或食物置于火上加热,通 过特定的加热时间和温度来达到特定的效果(如 改变药物或食物的性味、功效等)的制法。
。
04
炙制技术的应用实例
炙制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炙制技术是中药制剂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通过炙制技 术,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使其更适应临床需要。例如,生地黄经过炙制后可增强其滋阴补血 的功效,适用于血虚证的治疗。
炙制技术还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在炙制过程中,药物经过加热处理,可以杀死部分微 生物,减少制剂的霉变和腐烂,延长保质期。例如,炙甘草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加热处理可杀 死微生物,保证制剂的品质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炙的注意事项有多种:
(1)炼蜜用开水稀释,加水量约为炼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闷润适当时间,使蜜汁逐步渗入药内。炙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2)蜜炙时,火力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3)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贮存的环境除应通风干燥外,还应置阴凉处,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三、各类炙法的辅料用量
酒炙药除蟾酥用 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醋炙时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 盐炙时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量的4~5倍为宜。姜炙时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或用干姜3kg。羊脂油炙淫羊藿辅料用量为20%。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 ——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 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 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 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注意:
其他单味药均应按照此方法,将这四种需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记忆。若现代研究内容不能说明药效的变化则了解即可。但需注意该药的药效成分和毒性 成分是否清楚,清楚的也应记忆,如甘遂的毒性成分是巨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还要知道若是有效成分,炮制时应如何避免损失,如黄柏水处理要少泡多润,干燥要 阴干或低温烘干,不宜曝晒,防止小檗碱损失。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 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知母、黄柏等。
(4)与炮制后毒性的降低、药性的缓和、药效的增加等有关的现代研究内容需要掌握。如大黄泻下作用减轻是因结合性蒽醌和二酮衍生物含量下降所致。
(二)麻黄
有麻黄、蜜麻黄、麻黄绒和蜜麻黄绒。生麻黄发汗解表和利尿消肿能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炙麻黄性温偏润,辛散 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用法与麻黄相似,蜜麻 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症已解而咳嗽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麻黄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但具有平喘作用的L-α-萜品烯醇,四甲基吡嗪,石竹 烯及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柠檬烯,芳樟醇含量增高。从而进一步说明麻黄炙后发汗作用降低,而平喘作用增强的传统经验。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百部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如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活 血祛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二)姜炙法的操作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另一种是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三)油炙的操作方法通常有油炒(如淫羊藿)、油炸(如豹骨、三七)和油脂涂酥烘烤(如蛤蚧)。
五、具体药物举例
(一)大黄
(1)应知道该药有哪些炮制品种,如大黄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清蒸或酒炖)、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由酒和蜜制成)。
(2)要掌握各品种采用什么方法炮制,如酒大黄酒炙、大黄炭炒炭、醋大黄醋炙等,并要注意熟大黄既可清蒸又可酒炖,清宁片由酒和蜜两种辅料经加工炮制而成。酒大黄和熟大黄均用黄酒,但用量不同,每100kg药物,酒炙用酒10 kg,酒炖用酒30kg。
蜜炙用炼蜜,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量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如百合为 5kg100kg,百部为12.5kg100kg,桂枝为15kg100kg,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等,通常为每100kg药 物,用炼蜜25kg。注意:一般用量和特殊用量均必须记忆。如黄连酒炙、姜炙和吴萸炙的辅料用量。
四、各类炙法的注意事项
易挥发的辅料和药物拌匀酒拌润时,容器应加盖,以促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防辅料挥发;若酒、醋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若蜜加水则应加开水稀释;炙药一般用文火,勤翻动,但盐炙杜仲用中火;一般炙药应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取出,晾凉,但杜仲的传统的炮制要求是中火炒至断丝而不焦,蜜炙则炒至药物不粘手;先炒药后加辅料时,应边炒药边加辅料拌炒,以炒制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