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小城镇发展的趋势
![小城镇发展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b5381d46f1aff00bed51e54.png)
小城镇发展的趋势摘要: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体化的重要途径,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又是当今城镇发展的大势所趋。
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当前发展的问题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阐释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发展小城镇应把握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城乡规划的角度为怎么发展小城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机遇;挑战;策略引言小城镇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教、信息服务中心,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小城镇的建设速度得到较快发展,并出现了一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设新颖的现代化小城镇。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
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
一(1)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
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一(2)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
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论特色小镇政策分析与发展机遇
![论特色小镇政策分析与发展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006fdd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2.png)
论特色小镇政策分析与发展机遇特色小镇是指基于当地的特色资源,通过整合有机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集特色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小城镇。
特色小镇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针对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政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特色小镇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2016年《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要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创新、资金投入等多项手段,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市场化运作;健全法规体系,提高政策透明度;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2)地方政策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特色小镇建设。
例如,浙江省出台了“十个一千亿特色小镇”计划,鼓励创建以村镇特色为依托的小镇,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小镇发展。
江苏省提出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治理有效”的小镇发展理念,并建立了小镇评估体系,推行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等。
(1)产业机遇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每个特色小镇都有其独特的产业基础。
以生态特色小镇为例,其产业依托于绿色农业、休闲旅游等,而文化特色小镇则依托于非遗文化、历史文化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重点支持,并在产业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为特色小镇的产业创新和升级提供机遇。
(2)人才机遇特色小镇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人才,包括城市规划、品牌策划、产业管理等。
对于特色小镇而言,人才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通过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引进专业人才,有助于提升其品牌形象和吸引人气。
另一方面,特色小镇建设本身也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人们就近就业。
(3)基础设施机遇特色小镇发展的另一个机遇是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站、通讯设施等,它们是支撑生活、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7c9c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5.png)
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之一。
在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对小城镇建设问题的研究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小城镇建设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小城镇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负面影响。
研究小城镇建设问题,找出其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才能为推动小城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小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研究意义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不仅可以推动小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从经济角度看,小城镇发展与城市化关联密切,合理引导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地区经济整体效益。
从社会角度看,小城镇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工就业、居住等诸多问题,加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
深入研究小城镇建设问题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正文2.1 小城镇发展现状小城镇是中国城乡结合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阵地。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小城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小城镇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发展活力不足。
小城镇规划不合理。
有些小城镇规划无序,建设混乱,环境污染严重,缺乏长远发展眼光。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c8618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b.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小城镇也逐渐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对小城镇进行SWOT分析,以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针对小城镇发展进行SWOT分析。
一、优势1.地域位置优势小城镇多分布于县域中心或沿江沿海等区域,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这些区域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经济条件,便于开展经济活动和旅游观光等。
2.资源丰富小城镇一般都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可以较好地综合利用两种资源。
小城镇的经济主要依靠地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业观光旅游等。
此外,小城镇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建筑来发展乡村旅游等。
3.生态环境优美小城镇通常都处于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带,空气质量和水质较好。
此外,小城镇作为农村和城市的中间地带,也可以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
4.政策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支持逐渐增多。
国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来支持小城镇的发展,为小城镇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劣势1.经济规模小小城镇的经济规模普遍较小,企业数量和规模不足。
这给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范围。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这限制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3.人才短缺小城镇的人才短缺是一个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经济规模较小,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人才流失较为普遍,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对小城镇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4.脆弱性较高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脆弱,面对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较大。
市场需求的波动、政策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小城镇的发展。
同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也容易造成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
三、机会2.产业升级机遇小城镇可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来实现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和文化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小城镇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有望成为小城镇经济的新增长点。
小城镇发展:挑战与对策
![小城镇发展:挑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e9f3c47e45c3b3567ec8bfb.png)
与周边农村密切联系, 更加注重产业选择, 推进不同规模
的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 并进一步完善与之相配套的 农村社会服务业 , 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 提升产业发展竞争 力。三是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
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 小城镇需要从制度改革和政策
支持上着 力破解城 乡二元结构, 进一步探索适应城 乡融
一
、
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 F 2 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5 9 4 7 ( 2 0 1 3 ) 0 5 — 0 0 0 4 — 0 4
摘要 :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须高度重视小城 镇 发展, 当前我 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具体表现在 生产要素加速 向小城镇集聚、 产业发展具有新的有利条件、 制度创新空间将进一步加大和 原有的管理体制受到挑战四个方面, 当前我国小城镇 发展还存在全域性规划编制相对滞后、 人 口集聚 功能仍较薄弱等问题。因此, 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 应从加快构建镇乡一体的小城镇规划体 系、 合理进
行小城镇 的区划调整、 进_步强化小城镇的选择 『 生 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
关 键词 : 小城镇发 展 ; 新型城镇化
作者及单位 : 郭晓鸣, 四川省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 四川 成都
6 1 0 0 7 2 )
在统筹城乡战略深入推进、 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
新形势下 , 我国, J \ 城镇发展既面临着良好机遇, 也需要应 对一些新的挑战 ,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合发展的新机制。从发展的角度考虑, 新时期我国小城
镇发展应明确三大战略定位 , 即县域范围内的次级经济
出农民工逐渐回流。除一部分农民工进入大中城市外 ,
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模式选择
![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模式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efde271168884868762d6e8.png)
。
中 贵 省 党 学 01 ( 3 期) 共 州 委 校 报21_总1 2 2
思 理 双 刊 想 论 月
新 时期城镇化建设 的机遇 、 战与模 式选择 挑
● 刘 涛
( 郑州 市社会 科学院 河南 郑 州 4 0 1 ) 5 0 5
摘
要: 城镇 化建设 被赋 予 了时代 的重任 , 为破 解“ 成 三农 ” 问题 的可选道 路 , 当前各 地 区正在积极 探 索城
买房 , 在距 离 县城较 近 的大 中城 市务 工或 者经 商 。 相
新 时期 , 镇化 具 备 了时代 赋 予 的机 遇 与条 件 , 城 在 将城 镇 化道路 与 中国农 村发 展连 接 起来 时 ,我 们 多 会把 关 注点放 在 农村 人 口的转移 、社会 保 障等 显
以确 保国家 的粮食 安全 问题 。
让 城 镇化 成为 推进城 乡一 体化 建设 、破 除城 乡二 元
结构 的主导 力量 。
一
、
代 际替换 与城镇 化建 设的选 择
三十年 前 。费孝 通看到 了农 村 工业 化进 程加 快 对 城乡 格局 的 影 响 . 并据 此 提 出 了 “ 城镇 ” 小 的相 关 理论 构想 。小 城镇不 仅 可以带 动周 边农 村经 济 的发
第一 , 新生 代农 民工 的价值 观 与生 存 理 念转 换 。 新 生代 农 民工 的权 利 意识 觉 醒 .要 求更 高 的工 资与
三 、 镇化 建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与挑 战 城
保 障性 待遇 , 再 为沿 海地 区低 劣 的工 作 付 出劳 力 。 不
与 之相 比 .更愿 意 在 内地一 般城 市 选择 较 为 体 面而 有保 障 的工 作 。 当前 城 市 “ 用工 荒 ” 出现 是 这一 逻 的 辑 的最好 的体 现 。很 多 农 民工会 在 家 乡附 近 的县 城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475ba32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6.png)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储金龙【摘要】As a big agriculture and population province, Anhui is one of the two experimental provinces of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e lies in on-site urbanization.the paper makes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role of counties in Anhu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its position and function on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country,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Anhui Subregion, the majo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Counties are the core and key link on the work of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inAnhui.(2)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ies in Anhui is one of the great tasks to carry out the great deci⁃sion of promoting Changjiang River economic belt by the State Council.(3)Counties are the important supporting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agglomeration in Anhui. Finally, it pres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for counties development in Anhui from development modes and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y choice and so on.%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建设的核心在于就地就近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9bed46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c.png)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城镇发展不平衡。
一些大城市因功能过多、产业集聚,导致规模扩张过快,出现房价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产业支撑不足,发展活力不足。
2、农民工市民化任务繁重。
由于户籍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尚未全面落实,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仍达到16.2个百分点。
3、城镇发展特色不足。
有的地方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贪大求快,脱离实际追求“第一高楼”,建宽马路、大广场,忽视城市精细管理和居民需求,忽视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和城市个性塑造,造成“千城一面”“千楼一面”。
4、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还需努力。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仍达到2.69∶11。
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尚未形成,农村资源变资本、变财富的渠道还不畅通。
同时,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并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还十分艰巨。
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退出机制不畅,缺乏自主退出的制度安排,也不利于农业人口有序转移。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全面取消300万以下的小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2、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的机制,稳步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数量和水平,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c098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8.png)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摘要】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土地利用问题、环境保护挑战、基础设施建设困境、人口流动影响和产业转型难题。
这些问题影响着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策略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加强规划和管理,促进人口流动和产业转型,推动小城镇建设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我国,小城镇建设,关键问题,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人口流动,产业转型,建设策略,可持续发展,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小城镇的国家,小城镇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许多关键问题和挑战,如土地利用问题、环境保护挑战、基础设施建设困境、人口流动影响以及产业转型难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在小城镇建设中,研究意义不容忽视。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其中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推动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
小城镇建设涉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流动、产业转型等多方面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小城镇建设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探讨小城镇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正文2.1 土地利用问题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问题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利用效率亟需提升。
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扩张不断蚕食农田,导致农田资源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压力。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与方案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与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ac2e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0.png)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与方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全面推进城镇化为基本方向,重点发展工业城市、特色小城镇和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以及老旧城区改造等为主要任务的城镇化新阶段。
新型城镇化虽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那么,新型城镇化为我国未来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又该采取哪些方案应对呢?一、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1.财政难题新型城镇化需要大规模的基建建设,以及大量的城市服务设施建设,这就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投入,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方财政都面临着一些困难,这就给新型城镇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环保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会大量消耗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一些拥挤且环保意识不强的城市,更是如此。
3.城乡差距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城市的建设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相对较差,这就给城乡融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新型城镇化的应对方案1.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当前我国地方财政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地方面临着债务危机,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同时也需要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协调,以确保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2.加强环保管理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加强环保管理,采用先行先试、分步实施、优化改造的思路,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减少污染。
3.推进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需要充分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对于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可以加强与城市的衔接,逐步建设新型乡村、创意农业等特色小镇和新型农业产业园区。
4.发展新经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也需要加强新经济的发展。
可以通过发展互联网经济、智慧城市、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缓解城市财政难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浅析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浅析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6a68e58983d049649b665880.png)
浅析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史诗,这也是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9%,拥有6亿多城镇人口,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设市城乡657个,小城镇近2万个,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其中农民如何变成市民,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建设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机遇。
建设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更大的台阶。
一、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如何让农民成为市民,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严峻挑战。
现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面临四个挑战。
1、人口膨胀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有13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
以北京为例,材料统计显示,近年来,北京市人口数量以年均60万的速度增长,2012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069.3万人,是1986年的两倍多。
由于近年来大量人口迁入,北京市人口密度已由1999年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平方公里,超过警戒线。
2、交通拥堵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时间全球领先,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1.7%,比加拿大和美国高出近1倍。
以北京为例,北京动车数量从5年前的约313万辆增加到目前的约520万辆。
3、环境污染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2013年1月以来,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北京咳”这一名词在民间迅速传播。
元凶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污染。
4、资源短缺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有42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座严重缺水。
此外,人口规模急剧增长。
资源相对供应不足还导致看病难、入托难、养老难等。
如上海医疗服务总量近年来每年上升10%左右,2011年突破2亿人次,而医务人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医患矛盾不可避免地大幅上升。
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方向
![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8be54c0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6.png)
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问题,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一、中国城镇化现状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逐渐提高到现在的60.6%(2019年),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城乡差距较大等。
二、中国城镇化的问题(一)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城市化效果过度集中,城镇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不均衡,一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
此外,城市化进程中规划和管理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二)城市规划和环保缺失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城市规划和环保政策,但许多城市在实践中往往只是形式上的规划和环保。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罚机制,很多城市往往会追求快速发展,从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环保问题。
(三)城乡差距较大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较大,农民移民到城市后,往往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市贫困群体。
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较大的缺陷。
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道德上的问题,也是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制约。
三、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一)推动城镇化转型升级应当坚持科学的城镇化理念,以智能化、绿色化、节能化、低碳化为引领方向,推动城镇化的转型升级。
要加强城市化规划和管理,避免城市化进程中产生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二)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群建设对于城镇化落后地区,应当侧重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建设,将小城镇作为城镇化的新起点和发展阶段,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同时,应当加强与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搭建城乡二元体系的桥梁,促进优势互补。
(三)加强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应当高横向对城市建设中的环保问题进行监管和计划,应用新技术、新技能等智能化工具,使各个领域生态环保保持平衡。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选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65a536569dc5022abea0070.png)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选择习主席针对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明确指出,眼睛不要只盯在大城市,中国更宜多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积极培育推广先进经验。
从习主席的指示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结合我国的国情发展特色,在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关注于中小城市的发展,可以说中小城市的发展问题乃是城镇化全局发展中的主攻内容和重要平台。
据此,结合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探讨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之下开展中小城市的建设发展工作。
标签:城镇化;中小城市;建设doi:10.19311/ki.16723198.2017.30.0081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新型城镇化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城镇化建设增速。
在国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有研究数据表明,当城镇化率每提高1 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 万的农村人口转入城镇。
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多,城镇的消费群体也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得到释放。
我国现在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合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将会为今后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建设新型城镇化,也是其对自身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改革、激发自身经济发展潜力的、发挥其在中心城市边上的分流功能的重要机遇。
城镇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
在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有小幅下降,第三产业连年增长,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类型,新的产业结构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消费的贡献率提高,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应注重城镇产业经济的培育,重视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和农村合理分工,以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互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兴化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兴化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953f835af45b307e8719755.png)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兴化为例摘要:中国旅游业自1978年步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以来,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旅游大国之一。
小城镇旅游的开发更是有利于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可以带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发展小城镇旅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城镇和旅游小城镇的概念,以及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意义。
小城镇按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可分为:资源型、区位型、综合型,本文分别讲述了这三种类型的开发策略以及开发的注意事项,最后以兴化旅游的开发举例。
关键词:小城镇,小城镇旅游,新型城镇,开发策略New urban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tourism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For example XingHuaTheoryLuLuAbstract: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nto modern development stages since 1978,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urism country in the worl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tourism product system,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tourists, also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raise the level of people's life. Developing small cities and towns touris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mall towns and tourist small town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Small towns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resources can be divided into: resources, location, comprehensive, this paper tells the story of the three types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finally USES the example of XingHua tourism development.Key words: small towns, small cities and towns tourism, new town, development strategy1引言 (3)第一章新型城镇化 (3)1.1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3)1.2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4)第二章小城镇和旅游小城镇 (4)2.1小城镇 (4)2.2旅游小城镇 (4)第三章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意义 (5)3.1有利于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 (5)3.2有利于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创新 (5)3.3有利于小城镇历史文化的保护 (5)3.4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5)第四章小城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6)4.1旅游小城镇的合理开发 (6)4.2旅游小城镇开发存在的问题 (6)第五章小城镇旅游开发的策略 (7)5.1小城镇的旅游开发策略 (8)5.1.1资源型 (8)5.1.2区位型 (8)5.1.3综合型 (9)5.2开发策略的注意事项 (9)5.2.1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9)5.2.2坚持以人为本 (10)5.2.3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10)第六章兴化旅游开发 (10)6.1兴化简介 (10)6.1.1兴化的区域位置 (10)6.1.2兴化的旅游资源 (10)6.2兴化旅游的开发 (11)6.2.1开发的机遇和挑战 (11)6.2.2开发的策略 (11)6.2.3兴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12)第七章总结 (12)1引言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ca43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8.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SWOT分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小城镇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小城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有利于乡村发展,也有利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背景。
因此,本文将从SWOT的角度出发,分析小城镇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优势1. 城乡结合部资源具备。
小城镇通常处于城乡结合部,既具备城市的经济、文化、教育等资源,又具有乡村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优势。
小城镇的资源丰富,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 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机会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政府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为小城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小城镇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和改造,提高城镇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
3. 人口流向的转移。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压力,城市居民开始向小城镇和乡村地区流动,这为小城镇发展带来了人口红利。
小城镇可以通过科学规划、优质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二、劣势1. 前期投入大。
小城镇发展的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产业扶持等多方面,这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共同支持。
资金不足是小城镇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 人才流失严重。
小城镇相对于大城市来说,人口规模较小,可供发展的职业机会也相对有限,因此,人才流失是小城镇发展的一大劣势。
缺乏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小城镇,很难有较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进步。
3. 交通出行困难。
小城镇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物流等设施建设相对欠缺,这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困难。
因此,交通出行成为小城镇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点。
三、机会1.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小城镇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会。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为小城镇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
2. 新型城镇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城镇化的新趋势,其主要诉求是建设人口适宜、环境友好、服务优质的小城镇。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97d98c3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f.png)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1、1978-1984年中国城镇化的恢复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城镇人口平均每年递增5.68%,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23.01%,平均每年增加0.85个百分点,建制市由193个增加到300个,建制镇由2173个猛增到9140个。
2、1984-1992年中国城镇化平稳发展阶段。
1992年全国建制市增加到517个,建制镇激增到1.45万个,城镇化率达到27.46%,比1984年提高了4.4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6个百分点。
3、1992-2003年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率从27.46%提高到40.53%,年均提高1.19个百分点,2003年建制市达到660个,建制镇达到20226个,以城市现代化建设、小城镇发展和建立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为标志,国城镇化全面快速推进,省市综合承载能力与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2003年至今中国城乡统筹发展阶段。
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了52.6%,比2002年的39.09%,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同时城市化发展方式也开始转型升级,从以前的注重发展城镇数量到提升城镇发展内涵,即保持城镇化对经济社会的持续拉动,又要保护资源环境和青山流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8948d9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5.png)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正文】一、引言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小城镇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⒈政策支持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小城镇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为小城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⒉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小城镇落户或就业,这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基础和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⒊资源优势小城镇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一些小城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依托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小城镇还可以发挥农产品和特色产业的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挑战⒈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⒉人才引进与培养小城镇在吸引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困难。
相比一线城市,小城镇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日益凸显。
小城镇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四、对策建议⒈加大支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税收政策等,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⒉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⒊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为小城镇发展输送人才资源。
⒋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应共同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小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73bec8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3.png)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然而,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政绩,盲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导致大量耕地被侵占。
这不仅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使得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土地出让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如低价出让土地、违规改变土地用途等,也损害了公共利益。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低下。
一些新建的城区存在大量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的工业厂房,而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域却面临着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
这种土地资源的错配,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支撑不足产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一些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基础薄弱。
部分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过于注重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这导致城镇缺乏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难以吸引人口的聚集和就业。
一些城镇的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如资源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这些产业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环境压力,容易导致城镇经济的衰退。
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使得城镇在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人口市民化滞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但目前人口市民化进程相对滞后。
大量农村转移人口虽然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但在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未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户籍制度的限制是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障碍之一。
由于户籍与公共服务的紧密挂钩,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门槛的落户条件、繁琐的手续等。
同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农村转移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入学难、教育质量差等。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探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409c22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8.png)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探讨许艳云摘㊀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ꎬ小城镇规划建设内容有所更新ꎬ其中包括很多因素以及特点ꎬ如管理工作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规定或原则开展工作ꎬ将会导致规划建设准确性降低ꎮ所以ꎬ应当做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ꎮ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进程ꎻ中小城镇规划ꎻ管理措施一㊁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之中的主要问题(一)还没有具备完善的统筹战略方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ꎬ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各个区域联动性发展都非常重要ꎮ然而ꎬ从目前中小城镇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看ꎬ部分地区并没有配置对应的统筹战略方案ꎬ以至于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目标ꎬ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ꎮ第一ꎬ就区域联动性来讲ꎬ目前部分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实施了区域联动ꎬ但是未能继续深入开展ꎬ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来规范ꎮ第二ꎬ区域之间本身带有一定的竞争性ꎬ所以区域之间很难有共同的目标实现联动ꎬ加之没有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ꎬ没有意识到中小城镇特色发展的重要性ꎬ缺乏文化品位ꎬ进而导致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中小城镇没有将区域发展的优势发挥出来ꎬ最终影响到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质量ꎮ(二)没有完善的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就中小城镇规划建设来讲ꎬ管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ꎬ越完善的管理机制ꎬ才能提升管理有效性ꎬ从而让整个管理体系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ꎮ但是ꎬ从实际情况来看ꎬ缺乏管理机制ꎬ或者说是管理机制不完善ꎮ尤其是一些偏远区域ꎬ由于区域联动性未能有效发挥ꎬ加之没有专业能力较高的团队进行负责ꎬ最终管理机制没有完善ꎬ导致管理人员在管理岗位上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ꎮ此外ꎬ部分区域的小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度方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ꎬ未能满足小镇居民的基本需求ꎬ与此同时ꎬ对中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ꎮ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未能落实ꎬ进而影响到城镇社会的和谐发展ꎮ二㊁关于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建议措施(一)明确区位优势ꎬ整合发展资源ꎬ形成特色对于城市化进程而言ꎬ小城镇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ꎮ所以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ꎬ应当先对该地区的城市发展情况做好全面的了解ꎬ对于自身在区域中所发挥的优势要明确ꎬ包括交通环境㊁地理位置以及城市的整体布置情况等ꎮ例如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ꎬ小城镇片区的定位从本身上而言就是农业区位ꎬ所以可以与本身的优势相互结合ꎬ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建设区ꎮ此外ꎬ可以因地制宜ꎬ以自身的发展特色为基础形成特色的产业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ꎮ(二)创建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目前在政府系统结构的影响之下ꎬ小城镇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ꎬ会存在很多影响因素ꎮ所以ꎬ在小城镇实际建设工作中ꎬ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ꎬ编制完善计划方案ꎬ采用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方式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完善ꎬ了解其中的不利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状况ꎬ遵循依法管理原则ꎬ明确行政管理权限ꎬ更好的进行调控政策落实ꎮ行政管理部门仍需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规划特点ꎬ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ꎬ将规划工作作为主要内容ꎬ将审批权给予县级的部门ꎬ更好地建立政务服务中心ꎬ改革服务体系以及机构ꎬ合理进行审批流程与相关工作优化处理ꎮ为了更好地提升建设管理水平ꎬ城管的执法体系应当改善ꎬ结合城管执法工作特点ꎬ将其与环卫管理有机整合ꎬ创建规模性的管理体系ꎮ由于小城镇的建设管理规模很小ꎬ所以ꎬ可以借鉴以往的规划管理经验ꎬ因地制宜的创建综合性执法机制ꎬ筛选最佳的管理方式以及措施ꎬ创建节约资源类型的工作体系ꎮ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ꎬ应当创建特许经营管理机制ꎬ增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水平ꎬ将此类经营管理模式作为依托ꎬ进行公开招标的处理ꎬ选择优势较高的企业开展工作ꎬ除了能够积极解决目前就业问题之外ꎬ还能提升整体工作水平ꎮ(三)拓宽融资渠道资金支持是任何建设工作过程都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ꎬ小城镇建设发展也不例外ꎮ在具体的基础设施㊁城市改造㊁工程建设过程中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ꎬ资金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小城镇建设发展ꎮ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ꎬ要能做到开源节流ꎬ最本质的正是开源ꎬ发展更多的融资渠道ꎬ找到更多的资金筹措方法ꎮ建设过程中资金有了保障ꎬ建设工作才能稳定进行ꎮ传统的城镇建设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ꎬ但现在则要去除这种依赖心理ꎬ以政府支持性政策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为依据ꎬ采用一切有效的方法激励民间资本的投入ꎬ促使市场更开放ꎬ获得更高的市场融资ꎮ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的一点是融资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ꎬ不要违法操作ꎬ并在市场规则中运行ꎮ(四)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而言ꎬ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工作ꎬ合理进行监督管理ꎬ满足目前的管理需求ꎮ在建设管理期间ꎬ应促进社会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ꎬ持续化针对监督形式进行改革创新ꎬ提升整体工作质量ꎮ监督工作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重要性ꎬ结合监督管理特点以及需求ꎬ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ꎬ提升整体工作便利性以及优化性ꎮ例如ꎬ在进行施工监督的过程中ꎬ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质量㊁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的监督ꎬ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ꎬ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ꎬ以免影响小城镇的建设管理效果ꎮ三㊁结语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ꎬ在各个方面都在摸索阶段ꎬ这个巨大的东方之国从没有停下走向国际化的步伐ꎮ中小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ꎬ大城镇建设也没有停下脚步ꎮ中小城镇化建设是我们提高自己ꎬ展现优势的尝试ꎬ未来不远ꎬ越来越多美丽的中国城镇在等待ꎮ参考文献:[1]王永山.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与城乡可持续发展[J].居舍ꎬ2019(16):20.[2]刘凤祥.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新发展研究[J].中国名城ꎬ2019(4):19-26.[3]孙婷.基于市镇联合体的法国小城镇发展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ꎬ2019ꎬ37(3):26-31.作者简介:许艳云ꎬ承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ꎮ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摘 要: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又是当今城镇发展的大势所趋。
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当前发展的问题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阐释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发展小城镇应把握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城乡规划的角度为怎么发展小城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 ;机遇;挑战;策略Abstract:Developing small cities is away to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 e v e l o p m e n t ,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 o 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lso, following a new path of urbanization is a trend in toda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 of small citie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i n t e r p r e t i n g t h e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small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in the end.Keywords:new urbanization;small cities;opportunities;challenge;strategy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6-0080-021 引言随着2011年我国内地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关键阶段。
在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小城镇作为沟通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不仅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必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在现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城乡问题,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保持稳健的城镇化进程,关键在于发展小城镇。
2 小城镇发展的内涵和意义2.1 小城镇的定义关于对小城镇的具体定义,各个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小城镇是指建制镇(包括县城镇),有的人认为小城镇是指小城市和建制镇,还有的人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农村集镇。
从行政建制来说,宪法规定,“镇”作为“县”以下层次的一级行政建制,其对应的行政管辖范围一般是面积达几十甚至几百平方公里的、包括大量农业用地和以农业人口居住为主的村庄在内的“镇域”。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镇”又分为“镇域”和“镇区”两部分,镇区通常为镇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面积通常很小,是一个镇的核心区域;镇域则包括其他的农田、林地等农业用地和以农业人口为主的村庄用地。
综合各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小城镇一般是指以建制镇政府所在地的镇区部分,具有一定的非农业人口、非农产业聚集规模,并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是当地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
小城镇发展不仅仅是指发展和完善原有镇区区域,还应包括以原有镇区为基础,带动周边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移,实现农村城镇化。
2.2发展小城镇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小城镇不仅对农村地区有重要意义,对大、中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和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仇保兴部长总结了小城镇具有中间传导、分工、示范、提供就业、吸引劳动力和服务农业发展六大功能。
具体来看,小城镇首先承担着大中城市向农村的经济辐射的传递功能,是农村和城市进行商品、信息交换的中转站;其次,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在生产成本、环境容量、自然禀赋三方面有协同作用;第三,小城镇是向农民展示城市文明的橱窗,也是推行科学技术的示范基地;第四,小城镇的创业与就业的成本较少、门槛较低,可以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五,小城镇是农业调整结构的引导中心,可以服务农民和农业。
可见小城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对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我国小城镇发展概述3.1小城镇发展的现状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以来,我国的小城镇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到2011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10683个(含县城关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18万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39亿。
在这些建制镇中,已经有14674个建制镇编制了总体规划,占总数的87.5%。
全国村镇建设总投入达到10808万元(2010年《全国城乡统计年鉴》)。
3.2小城镇发展的问题从数据上看,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具体来看,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处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背景下,再加上部分领导政绩工程的心态,导致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我国的小城镇规模普遍较小,制约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城镇规模源于长久形成的行政区划,由于早期我国的经济水平较低,而较小的城镇规模有利于管理,故形成了现阶段城镇规模较小的局面。
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以及改革的深化,小规模的城镇由于发展空间以及辐射区域的狭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又难以扩大其规模,形成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聚集。
第二,资金短缺导致小城镇建设高速度、低质量。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大问题,也是关键问题。
我国小城镇建设,虽然投融资体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对于大部分小城镇来说,地方政府投资仍是主要渠道。
由政府主导投资的建设虽然速度快,阻碍小,成果明显,但是受到乡镇官员任期的影响,建设项目往往投入短,见效快,生命周期较短。
并且小城镇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不能依靠市场手段调节和维系其投资建设,缺乏吸引企业投资的能力,使得小城镇的建设缺乏长久的动力和支撑,小城镇发展质量不高。
第三,小城镇建设重“工”轻“农”。
忽视发展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我国目前小城镇发展的一大特点。
虽然我国大力推行以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的城乡统筹战略,但是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其发展不可能脱离农业和农村经济而成为另外一个经济体。
目前我国的小城镇发展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一味地壮大其工业结构,占用大量土地新建工业园区,企图通过招商引资来获得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会造成对土地及资金的浪费,而且引进的多为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对原有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笔者认为对于小城镇来说,农业是其区别与城市的优势产业,是小城镇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推力,故小城镇的建设应该重视和农业的关系,把握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尺度。
第四,小城镇建设缺少合理规划。
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小城镇开始主持了总规的编制,但是有的小城镇在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过分地强调其发展优势,夸大其定位,忽视其资源禀赋,使得在实施层面很难得以落实;其次,在规划实施中往往是优先布局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较为迟滞,作者简介:周维思(1991-),女,湖北黄石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Small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周维思 Zhou Weisi使得小城镇易沦为大中城市的附属工业园地,从而失去原有城镇风貌;再次,规划强制性不足,随意改动较为频繁,使得小城镇规划缺乏长期性和严肃性。
4 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建设的机遇新型城镇化是针对传统的城镇化而言的,其本质是指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提出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战略,再次明确小城镇地位。
特大城市型城市、大城市发展较快,中等城市、小城市发展较慢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发展的一般现状,体现出我国城镇结构不平衡的特点。
由于城市规模越大,其集聚能力也越强,服务能力也越强,故我国城市的发展一直重视城市规模和数量,忽视小城镇的建设。
但近年来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人口的承载压力,交通、环境等问题,以及城乡发展失衡的加剧,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城市发展规模问题。
新型城镇化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正是对原有城镇化道路反思的结果。
而小城镇作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便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及门槛低等多种优势,是我国城市体系中具有不可缺少的纽带作用和基础作用(刘元中等,2006)。
4.2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注重城乡平等,提供小城镇发展方向新型城镇化暗含城市要支持农村发展,改变“城乡分治”的观念,实现城乡一体化。
具体来看,城乡一体化体现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表明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改变农村经济滞后的局面,依靠科技和制度的创新繁荣农村经济;其次,在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医疗以及教育等社会资源的分配上体现城乡平等,所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城乡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对小城镇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和方向。
4.3重视产业集约化发展,引导小城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程度,城镇化带来的集聚效应,又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新型城镇化强调的产业集约化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第二,强化区域分工协作,加强城镇间的联系,实现高水平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城镇发展;三,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规模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解放生产力,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提供条件。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的挑战5.1积极应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是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因素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从根本上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造成“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分离,并影响实现城乡服务的均等化,使得城乡差距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