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意为“仁德”,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才德的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心力,它是儒家倡导的为人之道。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鄙视富贵的思想。
4.《论语》中许多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依次写出源自下列各章中的成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1)(2)(3)5.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班级开展“走近孔子”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假如你到曲阜孔庙参观,请根据所学,补充完整孔子的简历表。
(2)祭孔大典是中华民族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举行的隆重祭奠。
孔子诞生地曲阜准备举行祭孔大典,请你为这次大典选取一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经典名句作为迎宾语。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培优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培优练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说:思而不学则殆.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长而异.俗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
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按时(2)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3)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而不忠.乎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4)为.人谋..忠:竭尽自己的心力(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6)传.不习乎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7)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8)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9)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逾:越过矩:法度(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2)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3)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20)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的弱点,教导他学习应该常。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分层练习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答案】C【详解】考查字音。
A.不亦说乎(shuō)——yuè;B.逾矩(jù)——jǔ,学而不思则罔(máng)——wǎng;D.为人谋(wéi)——wèi;故选C。
2.下列古文默写有错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
C.“则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则”应为“择”;故选C。
3.下列加点字词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传.不习乎(传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B.不逾矩.(规矩)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D.思而不学则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不堪.其忧(能忍受)【详解】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A.“传不习乎”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不曾复习。
传: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B.“不逾矩”句意为:不越过法度。
矩:法度;D.“思而不学则殆”句意为: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殆:疑惑;故选C。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连词,表并列;B.介词,替/动词,做,担任;C.代词,他的/代词,那种;D.都是代词,它;故选D。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答案:5.(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信习品德8.略《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一、给画线的字注音《论语》( ) 不亦乐乎( ) 三省吾身( ) 罔( ) 殆( ) 愠( ) 传不习乎( ) 弘毅( ) 凋( ) 恕( ) 考查目的:考查课文重点字的读音识记答案:lún yuè xǐnɡ wǎnɡ dàiyùn chuán yì diāo shù 解析:“乐”有两个读音,一个是“yuè”,一个是“lè”。
二、解释画线的字1.时习2.不亦说乎3.不愠4.吾日三省吾身5.不信 6.传不习7.温故8.罔9.殆10.诲女考查目的:考查课文重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答案:1.按一定时间2.通“悦”,愉快3.生气,发怒4.每天;反省5.真诚,诚实6.老师传授的知识7.旧的知识8.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9.有害10.通“汝”你解析:略三、按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礼》、《易》、《春秋》)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孔子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论.语(lún)2、不亦说.乎(yuè)3、不愠.(yùn )4、三省.吾身(xǐng )5、传.不习乎(chuán )6、不惑.(huò)7、不逾矩..(yú)(jǔ)8、不思则罔.(wǎng)9、不学则殆.(dài )10、一箪.食(dān)11、曲肱..而枕.(qū)(gōng)(zhěn)12、好.之者(hào)13、笃.志(dǔ)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音yuè,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音yòu ,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自.远方来()知.而不愠.()()君子..乎()日三省...吾身()()信.乎()7.传.不习乎()立.()惑.()逾矩..()()故.而知新..()()罔.()殆.()14.可以为...师矣()()()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故.而知新(古义:;今义:)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时.习之()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善.者而从之()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一、基础训练1.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堪其忧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A.其不善者而改之B.吾日三省吾身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B.传不习乎(传授)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D.回也不改其乐(乐趣)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择其善者而从之()(5)人不知而不愠()(6)饭疏食,饮水()二、默写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述而》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____博__览__群__书__广__泛__学__习__,__并__且__坚__定__志__向__,__恳__切__ 地__发__问__求__教__,__多__思__考__当__前__的__事__情__。____________
3、 与成语“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一 则语录是第__九____则;在学习文言文时只 注重朗读背诵而忽视理解词语的意思,就 很容易迷惑而无所得,如果让你针对这种 情况从上述语录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来劝勉 自己,应选第__五___则。(4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句子。(2分) ①__学__而__不__思__则__罔____ ②__其__不__善__者__而__改__之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4分)
养。(4分)
4、经过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 光彩。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示例一:我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 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 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 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
(1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
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
答案:
5.(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信习品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精编练习含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博学而笃.志(dǔ)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4)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6)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7)曲肱.而枕之肱:胳膊(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D)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
D项是动词,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___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习题和答案
一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二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三 1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5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理解填空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 三人行必有我师8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0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1 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每天反省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旧的知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有害通“汝”你通“智”聪明刚毅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⑵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⑶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⑹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⑺(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⑻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比喻责任重大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C【详解】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C项中“说”通“悦”,喜悦,高兴。
其他选项没有通假字。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答案】D【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答案】A【详解】A.古义:诚信\今义:诚信;B.古义:旧的\今义:缘故、事故等;C.古义:几个人\今义:三个人;D.古义:凉水\今义:泛指一切水;故选A。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答案】A【详解】B. 罔(wáng)——wăng;C. 好之者(hǎo)——hào;D. 传不习乎(zhuàn)——chuán;故选A。
5.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20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多么有)贤德啊!”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咏雪》译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就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重点词语】[内集] [未若][因] [儿女][讲论文义][俄而] [骤][差(chà)] [拟]【期行】期,【日中】【舍去】舍,去,【乃】 [戏]【尊君】 [顾]【不】 [委][君] [家君][信] [引]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20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