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年级数学《几和几》教学案例反思
一年级数学《几和几》教学案例反思(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年级数学《几和几》教学案例反思一年级数学《几和几》教学案例反思范文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教材第19-20页教学内容:5以内内的组成及两个做一做。
教学1:师:今天楚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学生热烈鼓掌)师: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一个学生主动示范,但动作比较快)师: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
谁再来示范一次,要越慢越好!(又有一个学生主动示范,样子有点滑稽,引得一些小朋友笑了起来)师:大家为什么笑了?生1:他拍得太慢了,不像鼓掌。
生2:他拍得太慢,都听不到掌声了。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点头认可)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组成。
(板书课题:几和几)[反思:让学生鼓掌欢迎老师上课,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营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再通过"慢镜头"式的拍手动作,巧妙地将"分"与¨合"这两种互逆的动作分解、凸现出来,为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供了通俗、形象的原型启发,也为下一环节学习数的分与合作了很好的准备。
]教学2:师:(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生:4个。
师: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生1:(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1和3。
(教师画出手势图1) 生2:(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2和2。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数学概念。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一:加法与减法的理解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但他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
案例描述: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3个,那么小明现在还有几个苹果?解决方法: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小明起初有5个苹果,吃了3个之后还剩下2个。
这样,学生可以将减法问题转化为加法问题,即5-3=2,同时也理解了减法就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通过给予实际物品的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案例二:认识基本形状小红是一年级的学生,她在认识基本形状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
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基本形状。
案例描述:小红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形状各异的物体,她用手指着一个四边形的草坪问:“老师,这是什么形状?”解决方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体形状,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描述不同形状。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可以告诉小红,“这是一个四边形,因为它有四个边和四个角”。
通过实际观察和描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基本形状。
案例三:认识数字和数量小刚在一年级的数学课上,对数字和数量的概念感到困惑,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帮助他理解。
案例描述:小刚在课上问:“老师,什么是数字?什么是数量?”解决方法:老师可以给小刚举一个简单的案例,比如让小刚从1数到10,并让他用手指或者其他物品来表示数量。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1到10的数字,同时也明白了每个数字代表一种数量。
此外,老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结合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3篇)反思能够促进团队学习和合作的过程。
团队成员通过反思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发现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和改进点,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提升团队的绩效和效能。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整理的较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⒈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
⒈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练习[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教材第75页起跑线图。
问一: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问二:半径为30米的。
半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由学生讨论解决问一、问二。
(点评:问一旨在引起学生时跑道的形状和跑道的长短认真观察和比较。
问二旨在回顾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问一、问二既引入新课,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讲解实例6名运动员进行200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每条跑道宽约1.2米,弯道部分为半圆)⒈较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7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
⒈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
⒈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米)。
解:⒈圆的周长C=2πγ半径为31.7米的圆的周长为2×31.7π米半径为31.7米的半圆的长为2×31.7π/2米,即31.7π米,所以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π米。
⒈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2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31.7+1.2)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1.2)π米。
⒈(31.7+1.2)π—31.7π=31.7π+1.2π—31.7π=1.2π≈3.770米(点评:通过对相邻弯道长的计算、比较,得出起跑线设置的规律,给学生一种收获感。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
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
为了更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
从而突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
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2、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成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的数的组成。
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11~20各数组成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1个十”的概念,教师针对性地进行了小结,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以学生日常接触过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8、7加几》一课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8、7加几”的凑十方法,同时在比较中优化计算方法,以便能准确熟练的口算8、7加几。
本节课的.内容与苏教版旧教材相比已有所改动,旧教材在“9加几”之后,单独学习了“8加几”;而新教材却将8、7加几融为一课时,我个人认为教材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而不是死授一种方法将学生束缚住。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0例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0例案例一
案例描述: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数学中的加法运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策略: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如使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图形展示。
随后,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和学生参与的互动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效果:
经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们对加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
案例二
案例描述: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为一年级数学中的减法运算,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教学策略:
教师运用实物教具,如计数棒和抽象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效果:
经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们对减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
(继续分析其他案例)。
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体会“前后”的概念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绘和表达事物。
三、课堂实录(一)谈话导入师: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又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协助他解决吗?(愿意)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了什么难题。
( 评析采用问题引入,引起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 (教师播放淘气的录音)“我总是忘记自己站队的位置,聪明的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师:哪个热心、聪明的学生来给淘气出个主意?生1:只要记住自己排在第几个就行了。
师:是个好主意,还有其他办法吗?( 评析对生1的评价略显应付,没有对其实行实质性的分析。
教师显然在等待其他同学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2: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不会错了。
师:你想的办法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能够协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我们就跟小鹿导游一起进一步理解“前后”。
(教师出示课题)( 评析教师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遗忘”了生1的回答,利用确定淘气在队伍中的位置引入“前后”,比较合理、自然。
仅仅要对不是教师预期的答案予以重视。
)(二)新课探讨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
(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教师在挂图中没有表现出动物。
)师:咦,运动场上怎么没有运动员?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别着急,教科书第56页有一张小动物比赛的照片。
(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师:请一名同学先按顺序介绍一下正在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吧!生:美丽的长颈鹿、可爱的小白兔、还有小乌龟、小松鼠和小蜗牛。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各个小动物,但是没有按顺序出示,随意粘在图上。
)( 评析教师故意“犯错”,引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 生:(学生发现顺序不对,纷纷举手发言)不对,老师把它们的顺序弄错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1-20的读法、写法、大小关系、数字的组成方式等知识。
2. 能够掌握1-20的基本运算,如加减法,并能灵活地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1-20的读法、写法、大小关系等知识的认知和掌握。
2. 加减法的操作规则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数字1-20的大小关系和组成方式,加减法的灵活应用。
2.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活动教学法:通过游戏、操作等互动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并调动其各种感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探索。
3. 合作学习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环节一】热身活动1. 课前导入:播放数字歌曲(1-20),让学生通过歌曲了解数字1-20的大小关系和读写方法。
2. 数字接龙游戏:教师提出一个数字,由第一个学生接住,第二个学生继续接上一个比上一个大1的数字,直到所有学生都参与完为止。
【教学环节二】数字1-20的认知1. 数字1-20的写法与读法:学生通过游戏、练习来达到正确读写数字的目的,如“找相对应的数字”。
2. 数字大小排列:在黑板上画出数字的大小关系表格,让学生依次贴上数字卡片,从而深入体验数字大小关系。
【教学环节三】数字的组成方式1. 数字和数字卡片相匹配:教师设计数字拼图游戏,让学生了解数字的组成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初步认知。
2. 数字的分解合成: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分解合成,如“小象喜欢吃蛋糕”,让学生按照要求分解出不同数量的蛋糕。
【教学环节四】加减法的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操作“加减法计算器”,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一数射线有3个特征:0是起点;每格都一样;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填相邻的数要让小朋友先理解“相邻”这两个字的含义,让小朋友知道相邻的数其实就是这个数的左边一个数和右边一个数,左边的数比它小1,右边的数比它大1,另外,要让小朋友表达完整:和几相邻的数是几和几。
但是因为课件上小动物是连续跳几次的,所以在一次跳几格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会说小熊一次跳了3格,小兔一次跳了8格这种,这个需要注意。
几和几比,主要让小朋友理解小动物都是从0开始向右跳的(同一起点),哪个动物跳得远跳到的数就越大,从而利用数射线帮助他们比大小。
在比大小的时候要求小朋友会说因为小老鼠比小白兔跳得近,所以1比2小,反过来也要会说。
在比大小的时候,还是有小朋友搞不清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个需要再强调下!在方框里填数的时候,8大于某个数,说明这个数要比8小,比8小的数字有7-0,要求他们全部写出来,同样比5大的数字6-10……在做练习册的时候,小兔是从10往回跳的,从右往左跳,就有小朋友会把数射线上的数字填错,有些数字已经有了,但是他们会重复写,这个问题需要注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射线》教学反思案例二首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一年级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
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
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
本节课,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了一段森林运动会——跳远比赛的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孩子们会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
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加强直观,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
根据儿童心理学,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精选4篇)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精选4篇)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篇1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一十几减9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学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
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3.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4.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第1篇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
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
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研究“0”的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3.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数学卡片、苹果树图教学过程:一、教学0的含义(一)在故事中体验0的含义一:什么都没有。
1、师:四只小兔去拔萝卜,你们想去看看吗?瞧,(课件演示)一只小白兔拔了3个,用几来表示?(3)第二只拔了2个,用几表示?(2)第三只拔了1个,用几来表示?(1)第四只小兔一个也拔不到,真可怜!小朋友,你用什么数来表示一个萝卜也没有呢?生:用0来表示。
2、师:猴妈妈出门办事,留了两个桃子给小猴子做午餐和晚餐,可是小猴子太贪吃了,(课件演示)小猴先吃了一个,盘里还剩几个?用几表示?生:还剩1个,用“1”来表示。
师: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一个,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生: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来表示。
师:这真是一只贪吃的小猴,它午餐和晚餐只好饿肚子了。
3、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这节课要学什么?生回答后师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
4、师小结:小兔一个萝卜也没有,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从学生喜爱的童话世界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没有可以用“0”表示】(二)出示直尺,揭示“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
1、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直尺,认真地看一看,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两只很可爱地小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快大茂镇中心小学:张玉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我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案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小动物的头饰但是这些小动物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它们说只要你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或者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它们就跟你们做好朋友。
这一节课咱们就看看哪些同学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2、对口令:大(小)前(后)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前(后)、左(右)。
3、板书课题:左右4、你常用你的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左右手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儿,它们俩个呀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二、感知自身的“左右”。
游戏一:听口令,做动作。
(1)每一桌右面的同学起立,坐着的同学来都监督、检查、判断他们做的动作是不是准确的,如果错了请你马上帮他改正过来。
举起右手来,用右手摸右耳。
举起左手来,用左手摸左腿。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2)请每一桌左面的同学起立,向右转,向左转。
游戏二:找邻居。
(1)介绍你座位的前面是哪个同学后面是哪个同学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是哪个同学(2)摆一摆,说一说。
(在桌子上摆尺子,书、橡皮、文具盒,并向同学介绍)游戏三:我做遥控器,孩子们当机器人,师生同台表演“机器人游戏”(感知左右)游戏四:(1)“握握手跟你做好朋友”(感知左右的相对性)(2)走楼梯。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以内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以内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算法有其多样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明白得和把握的方法,尊重学生在运算方法上的差异性。
学生从不同的摸索角度和生活体会动身,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的方法,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了5以内减法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现介绍如下:一、背景5以内减法是学生学习减法意义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省编义务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如此的: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老师问:5-2=?如何样算?然后师生依照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5能够分成2和3,得出5-2=3。
相对来说,由于省却了课堂讨论和多次指名的时刻,因此课堂练习的时刻多了,再通过不同层次的口算练习,达到正确口算的教学目的。
但学生在运算时是按老师的方法完成运算,老师向学生提供只有一种可能或一种答案,一题一解,拉着学生按单一的思路进行算法的探究,长期如此训练则容易导致思维僵化,严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教材关于5以内减法的教学是另一种形式,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倒数法,5的组成知识和数数法,虽比省编的教学思路有所发散,但我觉得依旧没有完全放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新编数学教材,教材重视问题的探干脆,题材的丰富性和信息出现形式的多样性,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独性,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案例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明白得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运算。
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能够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能够进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如此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
因此我是如此进行例题教学的: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学生齐说:5-2等于3我又问:你是如何样算的?让学生先独立摸索,尝试解决问题,学生预备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认识1 - 1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 - 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1 - 10各数。
2. 使学生掌握1 - 10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1 - 10各数的认识和读写。
2. 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二)教学难点。
1. 数的书写规范,特别是数字3、5、8等的书写。
2. 比较数的大小中,理解“>”“<”“=”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装有5个苹果的果盘。
- 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果盘里的苹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数的认识。
(二)新授(20分钟)1. 认识1 - 5各数。
- 教师指着果盘里的苹果一个一个地数:1个、2个、3个、4个、5个。
边数边在黑板上贴出相应数量的苹果图片。
- 教师:像这样1个、2个、3个、4个、5个,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2、3、4、5来表示。
(在苹果图片下面写出对应的数字)-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1 - 5各数,采用多种方式读,如开火车读、个别读等。
- 让学生伸出手指表示1 - 5各数,加强数与形的联系。
2. 数的书写。
-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写1 - 5各数,边写边强调书写的要点。
- 写“1”时,要从上到下,稍斜一点。
- 写“2”时,要弯弯像个小鸭子。
- 写“3”时,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润些。
- 写“4”时,要注意第二笔的横要长一点。
- 写“5”时,横要平,竖要直。
- 学生拿出练习本,在田字格中练习写1 - 5各数,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写法。
3. 认识6 - 10各数。
- 教师再拿出一些小棒,先拿出6根小棒,问学生:这是几根小棒呀?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引导学生说出6。
- 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认识7、8、9、10各数,在黑板上贴出相应数量的小棒图片,并写出数字。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简单应用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巩固 7 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知道括号和问号在图中表示的意义,正确
教学目标 理解题意和图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列式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 学学习中养成主动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一方面一年级学生识字少,部分学生读题困难,很 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老师读题和解释题目意思,学生才能 理解题意。另一方面,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也相对较少, 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通过图文并茂的导入,学生才能真 正理解应用题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同 学生学习能 时,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注意力方面略有欠缺,容易被 力分析 其他事物分心,因此在课堂中要有意的对学生的注意力 加以引导,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学生对题目 中的部分干扰条件常常无法排除,导致使用错误的数字 进行列式计算,也是由于学生对题目意思没有清楚,因 此一年级学生主要问题还是对于题目的理解,在最后的 计算上一般都没有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简单应用 题》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简单应用题》
称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年级数学——简单应用题,新教
材上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一、案例背景。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是重要的基础内容。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在学习1 - 10的数字认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情况。
二、案例描述。
1. 课堂表现。
- 在教授数字“3”的时候,我通过展示3个苹果的图片,让学生们数。
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数出3个,但是有几个学生数到2就停了下来,或者数了4个。
- 当我让学生们用小棒表示数字“5”时,有的学生拿出的小棒数量不对,有的多一根,有的少一根。
2. 作业情况。
- 在课后布置的写数字1 - 5的作业中,很多学生写数字的笔顺不正确。
例如数字“2”,有的学生是从下往上写,而不是正确的从上往下写半圆再写一横。
三、案例分析。
1. 学生认知特点。
-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扰。
在数苹果和小棒的时候,可能因为周围同学的动作或者其他物品的吸引而分心,导致数错。
- 他们的空间感知和手部精细动作还在发展阶段。
对于数字的书写笔顺,由于手部肌肉控制不够精准,难以准确按照要求书写。
2. 教学方法。
- 在课堂上,可能展示图片和让学生操作小棒的方式还不够生动有趣,没有充分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 对于数字书写的教学,可能示范的次数不够多,没有让学生充分观察和理解正确的笔顺。
四、解决方案。
1. 优化教学方法。
- 在数物体数量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找朋友”,让数字和相应数量的物体成为朋友。
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 对于数字书写,增加示范次数,并且在黑板上用较大的字体、较慢的速度书写,同时让学生在空中跟着比划,然后再在本子上写。
2. 个别辅导。
- 针对那些在课堂上数错和书写笔顺错误较多的学生,在课间或者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五、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在后续学习数字6 - 10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数物体数量方面的准确率明显提高,在数字书写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
一、案例背景。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案例8、7加几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案例 8 、7 加几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学 8 加几和 7 加几,进一步掌握“凑10”法,并鼓励学生应用其他经验计算。
8 加几和 7 加几的题共 13 道,分别在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 4题里陆续教学。
( 1 ) 例题先摆小棒再计算,把 9 加几的“凑10”策略迁移过来。
由于两个加数分别是 8 和 7,比较接近,有些学生会把8“凑10”,也有学生会把7“凑10”。
在交流中浮现两种“凑10”的方法,既教学了 8 加几,也教学了 7 加几,而且提升了“凑10”的水平。
教材突出“怎样想的”,让学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里填数,整理计算思路,然后交流。
要让学生看清晰, 8 和 2 凑成 10,应把 7 拆成“2”和 5;7 和 3 凑成 10,应把 8拆成 5 和“3”。
( 2 ) “试一试”里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巩固“凑10”法,体味“凑10”的技巧是灵便、多样的。
二是引导学生从9+7= 1 6得出 7+9= 1 6 。
从相关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种计算策略,它的特点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
教材安排有三点理由:第一,推理过程简单,速度快,学生喜欢。
第二,9 加几是进位加法第一段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是可利用的资源。
第三,按9+7与7+9这样的关系,36 道进位加法可以编成 20 组,其中 16 组各 2 道,还有 4 组各 1 道,编组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在 10 以内加法“一图两式”中,学生已有“交换加号先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的感性经验。
那时,两道算式是并列关系,都是根据图意写的。
现在要把两道算式变成因果关系,才干组织起推理过程。
这是教学中要注意的一点。
“想想做做”第 4 题是为学生体味因果联系,进行演绎推理而设计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加法时,掌握得比较好。
教学目标1. 1.使学生经历探索 8、7 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索、思量的意识和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基本的一位数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数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包括一位数的加法法则、实际应用以及简单的一位数加法计算。
三、学生情况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主要通过直观的方式来理解数学概念。
四、教学方法
1. 实物演示法:利用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和一位数的加法运算。
2.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知识讲解:讲解一位数的加法法则和简单计算方法。
3. 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4.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讲解新知识时,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练习环节,应设计更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简单的购物游戏,计算找零。
小学1年级数学教案和反思
小学1年级数学教案和反思
学科:数学
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题:认识数字1-10
教材:教科书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1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2. 能够用实物和图形表示数字1-10;
3. 能够简单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1-1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难点: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1-10的卡片,并让学生跟读数字。
2.学习数字1-10的书写和读法。
3.教师用实物和图形表示数字1-10,并让学生进行配对练习。
4.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
5.总结:复习数字1-10,并进行小结讲解。
反思范本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字1-10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进行相关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
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时,我也要多使用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概念,让他
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字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还要注意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
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数字1-10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快大茂镇中心小学:张玉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我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小动物的头饰?但是这些小动物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它们说只要你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或者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它们就跟你们做好朋友。
这一节课咱们就看看哪些同学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2、对口令:大(小)前(后)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前(后)、左(右)。
3、板书课题:左右
4、你常用你的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
左右手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儿,它们俩个呀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二、感知自身的“左右”。
游戏一:听口令,做动作。
(1)每一桌右面的同学起立,坐着的同学来都监督、检查、判断他们做的动作是不是准确的,如果错了请你马上帮他改正过来。
举起右手来,用右手摸右耳。
举起左手来,用左手摸左腿。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2)请每一桌左面的同学起立,向右转,向左转。
游戏二:找邻居。
(1)介绍你座位的前面是哪个同学?后面是哪个同学?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是哪个同学?
(2)摆一摆,说一说。
(在桌子上摆尺子,书、橡皮、文具盒,并向同学介绍)
游戏三:
我做遥控器,孩子们当机器人,师生同台表演“机器人游戏” (感知左右)
游戏四:(1)“握握手跟你做好朋友”(感知左右的相对性)(2)走楼梯。
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
体中的左和右,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在
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初步确定左、右观念。
接着又从学生熟悉的
事物入手,创造性地设计了找邻居”“握握手跟你做好朋友” “走楼梯”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的相对性、记住左右,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并训练学生左、右的方向感,及其学生的反应能力。
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精神。
既巩固了知识,又指导了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规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