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合集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策略初探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策略初探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

其中,科学技术的交流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因此,对于我国了解到国外最新的科技信息而言,科技英语翻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从科技英语文本的词汇和句法这两大层面着手,先分析词汇和句法上的各自特点,然后结合实例阐述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  科技英语  翻译策略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步踏入“深水区”,中国和国外的交流愈发频繁。

科技英语(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但量大,而且特点鲜明。

加强对科技英语的研究及其翻译策略的深入探讨,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功能对等”的定义奈达认为,功能对等的对等具体表现在四个层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郭建中,2004)。

“功能对等”要求译文在内容对等的同时,尽可能也要做到形式对等,但优先侧重内容对等。

如果无法做到同时兼顾这两个层面上的对等,就需要在译文中改变原文本的形式,舍弃形式对等,从而保证实现内容、意义上的对等。

(二)科技英语文本的特点(1)词汇特点。

通常出现在科技英语中的词汇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专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非专业词汇。

专业词汇大多出现在正式的科学技术文档或专著中,占比较小,更多见的是半专业词汇和非专业词汇。

(2)句法特点。

总的来说,在科技英语文本中表现出的句法特征主要有四种,即长句多且结构复杂、被动语态使用多、一般时态的使用多、名词化结构和术语使用多。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文本翻译策略(1)词汇翻译策略。

词语是语篇的最小组成单位。

一般可以采用直译逐词翻译。

但因为中英文在表达习惯、文化背景上的区别,为了在词汇层面实现功能对等,有时候形式要让位于意义,可能需要采取变换词性、增词减词等方法来实现信息的精确传递。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研究作者:迪丽呼玛·依沙克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8期【摘要】英语是当前国际交流的一门重要语言,而科技英语翻译在一定层面上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科技英语中的一些常用翻译技巧。

但在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中,使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理论概念。

因此,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概念,分析了科技英语翻译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叙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以此有效了解到其有效运用,可以保证科技信息的准确传递。

【关键词】功能对等;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研究【作者简介】迪丽呼玛·依沙克(1987.4- ),女,维吾尔族,新疆人,伊犁师范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引言现阶段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英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有效的促使了科技之间的有效交流,但是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科技英语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难度,从而使科技英语翻译存在着相应的困难问题。

随着功能对等理论的出现以及应用,使科技英语翻译更加的具有准确性,也推进了动能对等理论的应用价值,因此,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研究,是非常具有价值性的研究课题,值得人们去探索发展,在研究发现中,可以有效的推进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一、功能对等理论内涵功能对等理论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其根据语言翻译的本身,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它即是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奈达语言大师是具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他从语言文化的实际出发,展示出了一套属于自身的翻译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就是动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使翻译更具有准确性、专业性,亦可以对翻译无法进行清楚的解释做到准确表达,因此,功能对等理论最终成为了翻译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

二、科技英语翻译的特点科技英语翻译在表述时具有语言与句型结构等特点,科技英语语言富有着情感形象,但科技英语在语言翻译中并不常用修辞手法,而是注重语言翻译的准确率,运用清晰通顺的翻译规律来翻译其英语含义。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作者:韩宇飞魏洳镝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8期摘要:科技翻译旨在准确忠实的表达信息。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来分析翻译科技文本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以促进提高译文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科技文本;翻译策略一、功能对等理论“对等”是翻译学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翻译界为此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翻译原则:目的语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之间保持动态上的一致。

奈达随后将其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并指出功能对等也要形式对等,而不只是信息内容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要在译入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

但这并不是只顾内容而不顾形式,是在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形式方面的对等,而当这两者无法兼具时,则优先考虑内容对等。

二、科技文本特征科技文本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在词汇方面,除去专有术语,主要还是普通的科技词汇和普通词汇。

大部分科技词汇都来自于普通词汇,或者是直接从外语借来,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科技词又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普通词汇。

科技文本在造句方面的语言特点是:结构复杂的长句多,大量使用从句、非谓语动词和后置定语;多用省略、倒装、割裂句式。

而英语又是动态形语言,通过使用各种句型增加了句子信息容量,让句子结构紧凑并富于变化。

在修辞方面,科技文章讲求准确,很少带有感情色彩,很少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段。

(蒋太培,1985:24)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汉英翻译策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间存在很多差异,因此翻译科技文本时,为了达到“功能对等”,需要对译文进行调整,用增译等方法补充说明,消除歧义。

为了实现科技文本的严谨,也用了语态转化法,将主动化为了被动语态。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学术英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学术英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学术英语翻译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学术英语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文章概述了学术英语的含义及其词汇、句法特点。

以尤金A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学术英语文本的词汇和句法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学术英语的翻译策略。

在词汇翻译方面,文章提出了针对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如增译法和注释法,以确保术语的准确传达。

对于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文章建议采用意译、语义扩展和词性转换等策略,以保持原文的信息含量和表达效果。

在句法翻译方面,文章重点讨论了被动语态的处理方法,包括意译法、主动语态转换和汉语特殊被动句翻译等。

文章还介绍了非限定分句、长句和难句的翻译技巧,如重组法和分译法,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通过综合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原则,本文旨在为学术英语翻译提供一套实用且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

2.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是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种理念,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该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原文的形式和词汇层面的对应,更要追求源语与译入语之间的意义和功能上的对等。

奈达认为,理想的翻译应当使目标语言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获得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相同或相近的理解效果和反应。

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原则是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它要求译者在保留原文信息内容的同时,充分考虑文化背景、语境以及接受者的认知习惯等因素,力求在目的语中找到最自然、最贴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精神实质,又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范和社会交际习惯。

具体来说,在学术英语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倡导的是深入理解原文的学术概念、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能够准确传递这些复杂内涵且易于目标语言读者接受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技文体翻译浅析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技文体翻译浅析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技文体翻译浅析作者:李杰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5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

其中,科学技术的交流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因此科技文体及其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科技文是说明性质的文章,所以科技英语翻译首先要达到准确忠实。

需要用精准的内容,规范的语言来促进两种语言的学术信息交流。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为科技文体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功能对等;科技文体;理论指导一、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要求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要求译文在内容对等的同时,尽可能也要做到形式对等,但优先侧重内容对等。

如果无法做到同时兼顾这两个层面上的对等,就需要在译文中改变原文本的形式,舍弃形式对等,从而保证实现内容、意义上的对等。

该理论强调不同语言形式的功能性,进一步分为两个层面:最大限度层面和最小层面。

最小层面是译文读者应该理解的程度。

而最大层面为翻译文本的读者必须以原文读者同样的方式应该能够理解和欣赏它。

功能对等论的最高层面是理想并且很难达到。

最小层面实际而又真实,任何低于这个层面的翻译都是不可接受的。

一个完美的翻译应该是处于两者之间。

翻译者不应注重源语言和翻译目标语言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应该注重翻译目标语言接受者和翻译目标语信息之间的关系。

二、科技文本的特点科技文体涵盖内容广泛,其中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科技文体中在一种语言之外还会或少量、或大量的存在着另一种语言的掺杂运用。

其共同特点有:客观性,科技文体类几乎均是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内容,通常没有主观感情好恶成分,基本上是客观地对事物及其规律进行阐述。

专业性,科技文体所包括的专业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它所涉及的是各个专业的发展和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功能对等理论框架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框架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框架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作者:赵佳佳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1期摘要:科技英语作为世界科技经济交流的应用文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基于奈达“功能对等论”框架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更加注重源语文本的信息传达,更加符合译入语的文化内涵,实现了“功能对等”。

基于功能对等论下的科技英语翻译,对于指导翻译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功能对等;科技英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1012103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演进发展为一种科技文体,被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人们所广泛使用,根据有关研究者的统计,在国外部分知名杂志报刊上刊登的多数科技文章,就包含有不少的专业英语词汇。

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上,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以实现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翻译原则对于科技英语翻译工作具有许多指导意义。

一、科技英语广义上来讲,科技英语是一种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英语,它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逐渐发展为一种国际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理论和科技文献研究领域。

科技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其内容覆盖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产品加工、心理学、生物学、航空技术、材料学、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

根据德国学者赖斯的理论研究,科技英语属于一种信息型的科技文本,在应用中强调的是语言之外的现实性和使用性。

二、科技英语语言特征1科技英语词汇特征科技英语的词汇具有其独特的特征。

Newmark认为:“科技英语与其他英语翻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科技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专业术语。

”[1]科技英语词汇主要分为技术词汇(Technical words)、半技术词汇(Semitechnical words)及非技术词汇(Nontechnical words)三种类型[2]。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曹沅摘要:科技英语里,专业词汇和半技术词汇运用较为频繁,了解专业词汇的构成途径、分析半技术词汇所处语篇的专业背景对科技英语词汇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专业词汇;半技术词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

1964年,尤金·奈达在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提出了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概念,之后于1969年,在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书中,他对动态对等理论做了详细的解释,即寻找与源语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

1986年,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一书中,他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更加明晰了动态对等的概念。

功能对等理论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所谓“功能对等”,即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本文翻译材料选自《空气污染可持续管理:理论与实践》(Sustainable Air Pollution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一书,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和总结科技文本中英语词汇的翻译技巧。

一、专业词汇的处理科技文本中专业词汇较为准确的翻译方法是查阅词典,如“Fischer-Tr?psch”,笔者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该词的翻译,一直没能找到准确、统一的表达,后来在《英汉大词典第2版》第702页查到“Fischer-Tr?psch”的翻译,译为“费希尔—特罗普希法”,也可译为“费—托法”,则可知原文中复合词“Fischer-Tr?psch diesel”可译为“费托柴油”。

有些专业术语无法从字典上查找到,可以通过专业书籍的术语表查到,如果通过专业词典和专业书籍的术语表还是无法解决,则可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二、半技术词的处理半技术词的多义性是科技英语汉译的一大难点。

可通过词语所处语篇的专业背景来确定词义,同时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

浅论“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浅论“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浅论“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作者:李嘉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9期摘要: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科技英语的翻译较之其他翻译有文体的特点,因此对科技翻译也有特殊的要求。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尤金·A·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进一步完善了翻译理论。

本文在通过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和科技翻译特点,解析该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尤金·A·奈达;科技英语;科技翻译作者简介:李嘉琪(1989.11-),女,云南楚雄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2尤金·A·奈达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是其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从新的视角提出的新的翻译方法,它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对翻译理论的完善做出很大贡献。

科技英语作为现代英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在词汇、句法与篇章等方面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掌握科技英语的特点可以帮助翻译者有效地提高翻译效率。

文章重点阐述科技英语的一些显著特点,并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解析了“功能对等”理论与其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一、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开创性的把社会效益(即读者反应)原则引入翻译标准之中,提出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

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标准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①。

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要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的信息,重现意义是第一位的,其次是重现风格。

最好的翻译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对等,摆脱了言结构对译文的束缚。

名词化翻译方法

名词化翻译方法

功能对等与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张龙宽 欧阳玲利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科技英语名词化的汉译不可能完全等值。

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用理论指导实践,探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的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 科技英语 翻译方法一、导言随着中国加入W T O,中国不断全力追赶世界顶尖科技潮流,科技英语的汉译越来越重要,己经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

科技英语具有很强的功能性,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科技信息。

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对于解决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翻译中遇到的由于语言和文化所造成的不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说,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是评估科技英语中名词化译文好坏的最佳标准。

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尤金・奈达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倡导者。

为使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他认为翻译是语言交际行为,主张用交际学理论诠释翻译过程和结果,从而使翻译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扩大到译文的使用者。

三、“功能对等”原则的具体运用为了让中国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应的感受,对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应根据不同情况和汉语的行文习惯予以恰当表达。

我们可以视不同情况采用以下翻译方法。

1.直译尤金・奈达在其《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提到运用“功能对等”原则时建议,如果直译能达到功能对等则不需要对译文进行调整。

实际上英语和汉语在结构和文化中确实存在共有的概念和信息,而使得名词化的翻译可以直译。

直译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意义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忠实地保持原文与译文形式上与内容上的统一。

英语名词化结构可以直接译成汉语名词性结构,这种情况下原文结构中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译文中基本不变。

功能对等理论相关文献

功能对等理论相关文献

Literature review----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ose who insist functional equivalence define that translation is a unique way of human being's activity with specific intentions,which is language service item for customers 、readers 、function and aims of the text in society circumstance。

Baker tell us that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should not been limited by original text and it’s influence to the translated or even the certain function which author use in the text。

Meanwhile,he got the result that translation is certainly depend on the needs that readers and users aims to translate text eventually。

Eugene A。

Nada,a famous America translator,got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his book ofLanguage and Culture: Translation Context in 2001。

First of all,a minimal, realistic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it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Secondly,idealistic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it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科普文章翻译--以Spillover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科普文章翻译--以Spillover为例

1 2 8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译文 : 所 以, 戈特利布转而将稿子投给了《 发病 ( 率与死亡率周报 》 M o r b i d i t n dM o r t a l i t e e k l ya yW y ) , 一个 过 程 精 简 的 疾 病 防 治 中 心 时 事 通 讯 R e o r t p 报 。 他的文章 言 简 意 赅 , 不 足 两 页, 发表在了1 9 8 1 年 6 月 5 日的 《 发病率 与 死 亡 率 周 报》 上, 标题也很 简练 — — —“ 肺孢子虫性肺炎 — — — 洛杉矶 ” 。 分析 : 文中用 “ ” 来形容一种通讯报 , s t r e a m l i n e d 因此 , 若将“ 译为其主要含义“ 流线型 s t r e a m l i n e d” 确实不妥 。 译者从 “ 时事通讯报 ” 本身特点出发 , 的” 选取 了 “ 过 程 精 简 的” 这 一 意 项, 并为“ b a r e b o n e s ” 和“ ” 内涵意义的成功选择奠定了基 t e x t d r i t l e yt 础 。“ ” 和“ ” 的本意分别为“ 贫瘠的” 和 b e a r b o n e d r y “ 干燥的 ” , 这样翻 译 不 符 合 发 现 一 种 疾 病 新 进 展 的 因而 其 内 涵 意 义 与 文 章 不 符 。 通 过 “ 情感 , s t r e a m ” 一 词 奠 定 的 基 调, 译者选定了“ 言 简 意 赅” 和 l i n e d “ 简练 ” 两个词 , 从词意上实现了功能对等 。 例句 : ,w A saf l i h ts t e w a r d i t ha l m o s tc o s t - g , f r e ep r i v i l e e so fp e r s o n a l t r a v e l h e f l e wo f t e nb e g , o i n i n i n t w e e nm a o rc i t i e si n N o r t h Am e r i c a j g j ,n s b a r i t i cp l a h e r eh el a n d e d o t c h i n o n y yw gu pc , l i v i n h eh i hl i f eo fas e x u a l l o r a c i o u s u e s t s gt g yv q a a na t t h eh e i h to f t h eb a t h h o u s ee r a . g ym g 译文 : 作为一名空乘 , 经常飞行在北美各大城市 之间 , 拥有完全免费的私人旅行特权 , 飞机降落他就 如饥似渴地寻找性伙伴 , 他是 参加当地的豪华派对 , 一个对性欲贪得无 厌 的 男 同 性 恋 , 在高档公共浴室 兴盛的年代里过着荒淫无度的奢华生活 。 分析: 这一小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行为十 分不检点的活跃的 同 性 恋 的 形 象 , “ 一 n o t c h i n gu p” 因而在翻译时必须加以注 词更加突出了他的 特 点 , 意 。“ ” 本意是“ 加速 操作” , 译 为 “如 饥 n o t c h i n gu p 似渴 ” 不 仅 与 原 文 在 意 义 上 对 等, 而且具有文学色 彩, 丰富 了 人 物 形 象 。 另 外 , 文中“ l i v i n h eh i h gt g ” 和“ ” 也是翻译的难点 , 因为 h l i f e a t t h eh e i h t o f i h g g 是一个抽象概念的 词 , 必须从意义上进行把握来做 到功能对等 。 译者用 “ 兴盛 ” 和“ 荒淫无度 ” 恰到好处 文章的文学 地为我们描绘了年 代 特 点 和 人 物 形 象 , 性、 艺术性得以彰显 。 ( 二) 句法对等 科技 英 语 作 为 独 特 的 文 体, 有它自身的句法特 征, 而科普类英文文献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 , 保

“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中的应用

教育与培训“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中的应用鲍海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41)摘要:通过一篇具体科技文本的翻译实践,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中的应用,分别例证分析了直译、词类转换、增添与省略和小句化四种名词化结构汉译的方法a关键词:功能对等;名词化结构;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j,cnki. 1672-3198. 2016. 16. 0931科技英语的名词化特征作为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书面媒介,科技英语文本具有客观、严谨、简洁等正式语体的特征0名词化结 构因其客观、正式、准确的特点在科技英语中被频繁应 用(刘蓉,2015:122)。

名词化结构往往起到承载信息的作用,准确顺畅地将名词化结构译为目标语言才能真正达到科技翻译的目的。

名词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 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克 里斯特尔,2000: 240)。

由此可见,将名词化结构译为目标语时不应拘泥于名词这一单|语言形式,而是该 把英文中名词化结构的派生过程考虑在内,灵活地运 用目标语进行转换增删,从而以多种结构呈现原文的意图。

2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恰恰体现了翻译过程中的 灵活性,奈达认为,翻译是用最恰自、自然和对等的语 言从语意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G0:65 )6“语意”即内容,“文体”则表现为语言形式d根据奈达 的理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语言教学考核模式应采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设 该科目考查总分为100分,平时考核分占50%,其中,考勤、小程序测验分、案例设计分别占10%、15K、2S M,案例设计主要包含工程应用能力的考核;期末考 核分占50%,卷面笔试和机试分别占25%,机试主要 用于考查学生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

语言新探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韩宇飞 魏洳镝 华北理工大学摘要:科技翻译旨在准确忠实的表达信息。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来分析翻译科技文本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以促进提高译文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科技文本;翻译策略一、功能对等理论“对等”是翻译学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翻译界为此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

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翻译原则:目的语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之间保持动态上的一致。

奈达随后将其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并指出功能对等也要形式对等,而不只是信息内容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要在译入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

但这并不是只顾内容而不顾形式,是在信息对等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形式方面的对等,而当这两者无法兼具时,则优先考虑内容对等。

二、科技文本特征科技文本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在词汇方面,除去专有术语,主要还是普通的科技词汇和普通词汇。

大部分科技词汇都来自于普通词汇,或者是直接从外语借来,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科技词又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普通词汇。

科技文本在造句方面的语言特点是:结构复杂的长句多,大量使用从句、非谓语动词和后置定语;多用省略、倒装、割裂句式。

而英语又是动态形语言,通过使用各种句型增加了句子信息容量,让句子结构紧凑并富于变化。

在修辞方面,科技文章讲求准确,很少带有感情色彩,很少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段。

(蒋太培,1985:24)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汉英翻译策略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间存在很多差异,因此翻译科技文本时,为了达到“功能对等”,需要对译文进行调整,用增译等方法补充说明,消除歧义。

为了实现科技文本的严谨,也用了语态转化法,将主动化为了被动语态。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奈达认为袁在翻译过程中袁译者必须尊重接受语的特征袁不要一碰 到困难就想着自己创造语言袁 而要尽可能地挖掘接受语的表达潜力袁 并提出野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冶即野动态对等冶遥 1969 年袁在于查尔斯窑泰
Al伯l合写R的i叶g翻h译t理s论R与e实s践e曳r一v书e中d袁.奈达将野动态对等冶换了说法袁叫 野功能对等冶渊Functional Equivalence冤遥 并强调了形式对等的重要性袁实 际上袁两者没有实质差别袁重点都在野对等冶上遥 野功能对等冶原则有野最高标准冶和野最低标准冶之分遥 由于中西语言 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袁奈达的野最高标准冶只能是一种理想罢了遥 野最低标 准冶要求野译文能达到充分的对等袁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 赏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遥 冶咱员暂该标准有一定的可操作 性袁因此袁宜在野最低标准冶的基础上袁探讨如何尽可能实现公示语翻译 的功能对等遥 奈达衡量翻译的标准是野读者反应论冶袁即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 应与原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加以比较袁两种反应越接近袁译文越成功遥 他提出译文质量的最终评判标准是院灵活对等翻译袁即改变原文形式袁 保留原文意思遥 具体涉及三个方面院渊1冤 能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信 息要 要要野忠实原文冶曰渊2冤易于理解曰渊3冤形式恰当袁吸引读者遥 当然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或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遥 但作者 认为袁奈达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据袁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袁 以译意为核心的翻译理论袁对公示语此类实用文体翻译的指导意义也 是毋庸置疑的遥 从翻译原则的角度袁奈达曾把语言的交际功能划分为九大类遥 根 据奈达的划分标准袁公示语至少应具备信息功能尧祈使功能尧美感功能 和移情功能曰前两种是公示语最基本的功能袁而后两种功能是为了更 好地实现祈使功能服务的遥
揖关键词铱奈达曰功能对等曰公示语翻译

功能对等与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

功能对等与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

功能对等与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
张龙宽;欧阳玲利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科技英语名词化的汉译不可能完全等值.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用理论指导实践,探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的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
【总页数】2页(P18,156)
【作者】张龙宽;欧阳玲利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名词化汉译中的应用
2.功能对等与-ing形式的名词化翻译研究——以短篇小说《同木乃伊对话》为例
3.语法隐喻视角下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
4.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和翻译策略
5.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英语介词的动词化翻译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标准

功能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标准

功能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标准王海丽【摘要】在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各国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这一趋势对科技英语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翻译理论研究中,文学翻译的标准林林总总,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却鲜有提出.以德国功能理论为视角有利于确定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为科技英语翻译展开新思路,指导科技英语翻译更加有效地实现翻译目的,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期刊名称】《吕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4)004【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功能理论;目的论;科技英语翻译;翻译标准【作者】王海丽【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大东关校区公外部,山西太原0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在互联网这个不断推陈出新的领域,时代刺激科技飞速发展,新鲜术语层出不穷,如何贴切翻译这些科技术语对于国际间科技交流意义非凡。

然而,由于科技研究者在英语翻译方面的专业局限性以及对原语及译语文化的理解欠缺,很难准确形象地转述科技研究成果;加之各国文化背景不同,许多音译的词语并不能很好地表达研究者的本意,从而引起文化和信息的双重缺失。

对于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发展,一个成熟而完善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体系不可或缺。

[1]科技翻译理论在科技翻译实践研究中起到方向性的作用。

只有运用正确的翻译理论,制定明确的翻译标准,才能在科技翻译实践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有效实现科技翻译的初衷。

一、由文学翻译标准及科技翻译标准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传播信息,翻译使信息传播范围得以延伸。

纵观翻译领域的发展历史,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潮迭起。

国外较有代表性的翻译标准有:英国泰勒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的翻译必须遵守“一致性”原则;美国的尤金·奈达对翻译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英国另一位翻译理论研究者纽马克提出的翻译标准——“准确和简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摘要:科技英语翻译作为翻译领域内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国际交流中占重
要地位。

科技英语本身所具有的准确、简洁、严谨和客观等特征使译者在翻译科
技文本时需要具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下探讨科技英语
的翻译策略。

本文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进行分析研究,从语义和风格两
方面提出了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对科技英语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在科技方而的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英语
材料越来越多,科技翻译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科技英语是一种信息型的文体,
其主要用途是传递信息。

它具有叙述客观、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
文精炼、句式严整等特点,名词化结构因其客观、准确的特点而被频繁应用于科
技英语中。

与文学类语言相比,科技英语有其显著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
法特征两方面。

词汇上的差别是科技英语区别于文学语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
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科技领域内的工作人员都倾向于使用客观、直接、简洁的语
言和词汇来描述事物。

总的来说,科技英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一)将普通词汇专业化形成专业技术词汇。

科技英语中的很多专业术
语都是通过赋予普通英语词汇新的含义而得来的,为了熟悉专业术,功能对等视
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语,译者必须阅读大量的专业领域的科技文本,以使翻译成
品更专业准确。

(二)借用其他学科词汇形成半专业技术词汇。

半专业词汇是由
普通词汇转化演变而来,本身含有一般词义,但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中有不同的意义。

(三)广泛使用缩略词。

为了表达简洁方便,科技英语中都会使用大量的缩
略语。

为了体现其客观准确性,避免带有主观色彩的叙述,科技英语会较多地使
用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以及各种复合句。

名词化结构有利于达到交际目的,派
生名词的使用则可以有效简化叙事层次和结构,减少从句的使用频率,使科技英
语的行文更加直接、精炼,达到较少的篇幅表达更多的内容,从而使文篇更简洁、浓缩和凝练。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他在著作《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出“动态对等”的概念。

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当时的翻译界产
生了很大反响。

在后来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他对“动态对等”做了明确
定义: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一致”。

尤金奈达指出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在译入语里产生和源语信息最切近
的自然对等语”,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即形式、内容、读者的反应。

其中内容和形式是基础,读者的反应是核心。

奈达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奈达的功能对等是
相对意义上的对等,是相对程度的接近,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对等,因为每个民族
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活应范围很广的翻译理论,之所以能出现科技英语名
词化结构的翻译,主要是以下原因。

首先功能对等理论目标是通过在译入语里产
化与原文信切近的对等语,实现原文和译文在风格和意义上的对等,这点是对所
有翻译的要求,同样也是对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翻译的要求。

在翻译科技英语中
的名词化结构吋,译者要从许多等价语中选出最接近的一个以达到所需的等值效果,因为意义贴近是所有成功翻译的前提。

其次,功能对等理论以读者的反应为中心,关注的不是语言形式的对等,
而是读者反应的对等。

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也要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
者理解原文那些名词化结构那样理解译文。

科技英语是种信息型文本,其功能是
传递信息,不强调语言的艺术美,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也以读者的反应为
重点。

因此,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的名词化结构翻译中也是适用的,在翻译时,要注意灵活处理这些名词化结构,尽力做到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使译文读
者对译文的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反应基本相同,如果两者不能兼顾,则取意义
而舍形式。

奈达的“读者反应论”认为评价译本的优劣要看读者的反应是否与源语
读者的反应大致相同,因而翻译应以译文读者为中心。

以读者反应作为翻译评判
标准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选择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也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的重要贡献之一。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从功能理论的角度来说,翻译是为了交流,而这个交流过程取决于观众或
读者所接受到的信息。

因此,翻译的准确性要由其目标读者正确理解文本的程度
来决定,不同的交流目的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文本,不同的读者反应也不尽相同。

翻译的评判标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词汇意义、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比较上,
而更应该注重读者的反应,也就是比较源语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与译语
读者对译本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科技英语翻译首先要实现语义层面的对等,主
要包括在词汇、句子和篇章层面的语义对等。

词汇层面的意义对等科技英语以准
确简洁为特点,如前所述,大量频繁使用专业术语与缩略词等是科技英语的一大
语言特色,译者在翻译这些词汇时一定
要多查阅资料、揣摩原文,实现词汇上的对等。

句子层面的意义对等词汇
对等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是实现功能对等的基础。

但仅仅有词汇对等还不够,科技
英语中经常会出现大量被动句和名词化结构以及结构复杂的从句,译者只有在正
确理解原文,理清句子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传达信息。

因此,在科技英语翻译
中句子层面的功能对等也必不可少。

在实现语义层面对等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整个篇章,篇章层面的意义对等在
科技英语翻译中有重要作用。

篇章由词汇和句子组成,是最大的语言单位,为了
实现篇章对等,词汇和句子的对等是基础,但还远远不够。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
表达上的差异,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不
同的翻译策略实现篇章上的对等。

在科技英语翻译中,语义层面的功能对等是基础,只有实现了语义对等,才能谈及风格方面的功能对等。

风格层面的功能对等
作为主要传达信息的文章,科技英语在语篇风格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构思周密、措辞简练、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基于这四个特点,在科技英语翻译
中就应该遵循这四个方面的语言特点和规范。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其在译文准确性上的要求,这一点也对译者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能够准确地理解原文,还要具
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背景知识。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对以信息传达为第一要义的科技英语翻译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以功能对等
理论为指导,釆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实现语义层面和风格层面的对等。

参考文献
[1]方梦之. 应用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2004.
[2]冯修文、严大为.实用文体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冯树鉴.科技翻译中文体之运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3).
[4]常克强.从语言学角度看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198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