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走向小康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感受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初步形成对小康社会的感性认识。
2.通过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小康的标准、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认识“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知识要点
1.我国的小康目标。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构想中国现代化进程时,提出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已总体上实现了初步的小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
就。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本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l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五课财富之源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理解勤劳、智慧与开拓、科技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
2.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珍惜成果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培养现代人必需的开
拓进取精神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3.帮助学生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意义及其实现的条件;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知识要点
1.财富基于勤劳。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
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带领中国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经过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把千疮百孔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引下,勤劳致富受到鼓励,一大批人依靠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2.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
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勤劳,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3.科技创造财富。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4.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很多,除了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外,资本、管理等因素也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源泉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为了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投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是适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也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流的保证。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教学要求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
2.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认识到在财富中蕴藏着法与德的交织力量。
3.学会如何处理财富问题的矛盾和冲突。
知识要点
1.要合法致富。
(1)合法获得财富的办法和途径有多种。靠勤恳的劳动,用体力获得财富;靠科学技
术、用知识获得财富;靠丰厚的资金,用资本获得财富;运用管理科学,让先进的思想创造财富,等等。
(2)要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在现代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律的
框架之中进行。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才能平等地为每个社会成员创设创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每个人要获得财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3)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也是最有效的。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