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77f3e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5.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年级数学下册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本册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数学知识。
为了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下面将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分数的认识与应用:1.1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定义、分子和分母的含义;1.2 分数的读法与写法;1.3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1.4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1.5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
2. 矩形与平行四边形:2.1 矩形的特征与性质;2.2 矩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2.3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2.4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
3. 数量的估算与计算:3.1 近似数的概念与应用;3.2 数量的估算方法;3.3 多位数的有序增长与有序减少;3.4 三位数的加减法与乘法;3.5 金额的加法与减法。
4. 分数与小数的互换:4.1 分数与小数的关系与转换;4.2 分数转换为小数;4.3 小数转换为分数;4.4 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三角形:5.1 三角形的特征与性质;5.2 三角形的分类;5.3 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
6. 时、分、秒的计时:6.1 时、分、秒的基本单位;6.2 时钟的读法与设置;6.3 时、分、秒的加减法;6.4 简单的时间问题解答。
7.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7.1 数据的收集方式;7.2 数据的整理、展示与分析;7.3 折线图的绘制;7.4 图表的读取与分析。
8. 乘法的技巧与运用:8.1 乘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8.2 大数的乘法计算;8.3 乘法的分配律与结合律。
9. 除法的技巧与应用:9.1 除法口诀的记忆与运用;9.2 除法的列竖式计算;9.3 除法的计算应用。
10. 数轴与有理数:10.1 数轴的认识与应用;10.2 有理数的基本概念;10.3 正数、负数与零的认识与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6.4计算经过时间(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6.4计算经过时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ec2b55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9.png)
写作目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数学中如何计算经过时间,并且渗透一种时间的感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时间的概念,在实践中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本节课目标是让三年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主要讲解《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节:计算经过时间。
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时间是有序的。
例如,我们吃午饭和睡觉的时间是一定的,中午十二点吃饭,晚上八点睡觉。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经过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过时间的定义2.小时和分钟的计算方法3.组合计算小时和分钟教学过程一、热身引导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时间的游戏,例如“跳皮筋”,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数数控制时间,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经过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有序的,经过时间就是两个时间点之间的距离。
例如,从早上六点到早上七点,经过了一小时的时间。
三、小时和分钟的计算方法接着,我们将向学生介绍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在小时方面,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60分钟等于1小时。
在分钟方面,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一分钟的意义,并且掌握分钟的计算方法,例如:10分钟 + 20分钟 = 30分钟四、组合计算小时和分钟接着,我们将讲解如何组合计算小时和分钟。
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求从早上八点十五分到早上十点四十分经过的时间,我们可以这样计算:1.首先计算分钟数:40分 - 15分 = 25分2.然后计算小时数:10时 - 8时 = 2时3.最后将计算出的小时数和分钟数组合在一起:2时25分学生可以自行思考其他时间的计算例子,并通过实践练习,掌握计算小时和分钟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最后,我们要让学生课堂上做一些练习,巩固新学的知识。
1.Sarah从下午四点十五分看电视到下午五点半,她看了多长时间?2.Tom从早上八点三十分到中午十二点十五分,他睡觉了多长时间?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了如何计算经过时间,掌握了小时和分钟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 简单时间的计算习题》作业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 简单时间的计算习题》作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9b16a86529647d272852b6.png)
答:这列火车行驶了9小时30分钟。
6.(情境题)
165分钟 =2小时45分钟 8时10分+2小时45分钟=10时55分
答:结束时间是10时55分。
7.请将“王老师的一天”时间表填写完整。 活动 做运动 上第二节课 批改作业 开会 看球赛 开始时间 6:40 8:50 9:45 15:20 19:40 经过时间 30分钟 40分钟 2小时5分钟 1小时40分钟 1小时30分钟 结束时间 7:10 9:30 11:50 17:00 21:10
六 年、月、日
பைடு நூலகம்
简单时间的计算
RJ 三年级下册
作业习题
作业提升方向 1.计算比较复杂的经过时间 2.计算结束时刻
3.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作业提升练 5.一列火车21:30从甲城开出,第二天7:00到达
乙城。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24时-21时30分=2小时30分钟 2小时30分钟+7小时=9小时30分钟
作业拓展练 8.一场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 李刚20:30进场时,下半场正好开始。这场球赛何
时开始,何时结束?
开始:20时30分-(15+45)分钟=19时30分 结束:20时30分+45分钟=21时15分
答:这场球赛19时30分开始,21时15分结束。
6.4《计算经过时间》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6.4《计算经过时间》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316a97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9.png)
第六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经过时间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
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的,也有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本课内容是为了后面运用今天所学的计算经过时间方法来解决较难的计算时间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时间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时间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师:除了拨钟面,再想一想用计算的方法可以算出来呢?师:同学们好聪明啊,一学就会运用了,下面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看看你们都能通关吗?1.选一选。
3.(1)春风饭馆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3.根据下边表完成各题。
(1)两个剧场12:00以前共放映()场,12:00以后共放映()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
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六单元第4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六单元第4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a4bb4f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1.png)
刻-开始时刻。
小红坐火车去奶奶家当天能到达,小红要坐多长 时间的火车?你能想到哪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探索新知 方法一:直接观察钟面,数出小红要坐9 小时的火车。
9小时
探索新知
方法二:分段计算。以中午12时为界,先分别求 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和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再 求和。
上午9时
中午12时 3小时
6小时 下午6时
6 年、月、日
第4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课件
新课导入 小红要坐火车去看望奶奶,当天就能到达奶奶家。图中是她乘坐 的火车的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
你能把上图中的时 刻用24时计时法表 示出来吗?
上午9时用24时计时法表 示是9时;下午6时用24时 计时法表示是18时。。
探索新知
探究点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探索新知
此内容源于“典中点”
2.如下图,聪聪一共睡了( 9小时30分钟 )。
当堂练习 此内容源于“典中点” 1. 每天借阅的时间一共有多长?
10时30分-9时=1小时30分钟 16时30分-15时=1小时30分钟 1小时30分钟+1小时30分钟=3小时 答:每天借阅的时间一共有3小时。
当堂练习
3 + 6 = 9 (小时)
探索新知方法三:运用24时来自时法计算。同一天内,结 束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
上午9时 24时计时法 9时 下午6时 24时计时法 18时
18时-9时=9小时
一定要先统一计 时法再计算。
探索新知
归纳总结: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方法1:直接在钟面上数。 方法2:分段计算法。 方法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41b93cdb9ec3d5bbfd0a74df.png)
《迷离的星际》《太空垃圾》 《小强的故事》《穿越寒武纪》
小龙最多可以看三场。
绿 色 圃 中 小 学教育 网 绿 色 圃 中 学资 源网
就结束了,所以带队老师决定在11时带同 学们乘车离开剧场是合适的。
填一三填、。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 6 ) 场,下午共放映( 9 )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 是(《小强的故事》)。
12-9=3(小时), 3小时+6小时30分=9小时30分。 答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 分钟。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 剧场,合适吗?
同学们三看、表巩演固。应用,内化提高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
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 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合适。 因为9时+1小时45分=10时45分,即表演 预计在10时45分结束,也就是在11时之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6 年、月、日
第 4 课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
R 三年级下册
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寻找策略,分析解答
方法1:拨钟面
方法2:手指计数
9小时
方法3:分段计算
3小时
6小时
上午9时
中午12时
下午6时
方法4:计算 下午6时是18:00 18-9=9(时)
问题:你还想到了哪些办法?
1.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苏科版12八年级上册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苏科版12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ee1ba0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e.png)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理解一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并能运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作业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与运用。
二、作业内容1. 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基本形式,能准确识别一次函数表达式。
2. 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包括斜率、截距等概念。
3. 通过实例练习,学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与速度、距离、时间等相关的实际问题。
4. 练习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理解图像与函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5. 掌握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价计算、销售问题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要熟悉,能准确判断给定的表达式是否为一次函数。
2. 学生需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画法,并理解斜率和截距的意义。
3. 针对实际问题,学生需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求解。
4.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注意解题步骤的完整性,思路要清晰,答案要准确。
5. 学生在作业中需体现出对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如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四、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并理解图像与函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3. 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分析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并求解。
4. 评价学生的解题步骤是否完整,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否准确。
5.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是否体现出对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需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3.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需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6.4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 2021-2022学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6.4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 2021-2022学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6a098e0a76e58fafbb00353.png)
(3) 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并解答吗?(问题不唯一) 下午比上午多营业多长时间?
14时 – 11时 =3时 20时30分 – 17时 =3时30分
3时30分- 3时=30分 答:下午比上午多营业30分。
4. 同学们看表演。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带 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
答:亮亮一共睡了9小时30分。
2. 这是一个新设的邮筒,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 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标 出每次取信的时间。
4小时
4小时
取信时间 第一次:8:30
8时30分 +4时=
12时30分
+4时= 16时30分
第二次:12:30 第三次:16:30
在整时前面加4。
(教材第85页第3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1.观察法:结合钟面数一数。 2.分段计算,再算总和。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知道开始时和经过的时间,求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 经过时间 = 结束时刻
2.知道经过的时间和结束时刻,求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开始时刻
教材第84页“做一做”
做一做 1.
求经过多长时间
晚上9 : 0 0 晚上9:003小时晚上12:00
早上6:30 6小时30分 早上6:30
9 10 11 12 1 2 3 4 5 6 3小时+6小时30分=9小时30分
做一做 1. 晚上9:00
早上6:30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3小时+6小时30分=9小时30分
《解决问题: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
![《解决问题: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a483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5.png)
2.研究“算”的方法
师:看来借助钟面,一小时一小时的数一数,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除了这样数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经过时间的问题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对比辨析,加深理解师:谢 Nhomakorabea几位同学的发言,刚才这两位同学都借助了时间尺来进行观察和研究,也把问题解决了。对比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二、新授
(一)研究从整时到整时的计算方法
师:通过阅读和理解,我们找到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对,分析与解答。要想知道“小红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法呢?
1.研究“数”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数一数确实是个好方法,那我们就让钟面来帮帮忙,一起跟着这位同学数一数。(出示钟面)
学生交流讨论,对比辨析。
小结(三种方法对比辨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通过刚才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接下来,就需要回顾与反思我们刚才的研究过程。让我们把第一种方法也请回来,对比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对比观察,分析理解。
(三)研究(从非整时到非整时的计算方法)
师:让我们用刚才所研究的借助钟面数一数或找准时刻算一算的方法,再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你能独立尝试着解决问题吗?(出示做一做)
亮亮晚上8时30分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30分起床,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虽然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亮亮睡觉这段时间,横跨了两天,而且还出现了不是整时的情况,但是同学们都能想办法去解决。通过以整时为标准,不够的就加上,多算的就减去这样的方法,顺利的解决了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d5d6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7.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前言本人是一名小学教师,今天的讲解内容是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道题目。
该题目为“6.4去奶奶家”,属于北师大版教材。
通过本次讲解,我们希望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课堂概述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6.4去奶奶家”这道题目,来教授同学们时间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
教学目标1.掌握时间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时、分;2.能够根据时间计算出经过的时间;3.能够将时间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
教学过程1. 情境呈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一道有趣的题目。
题目内容为小明在早上6点40分从家里出发去拜访奶奶,途中花费了40分钟的时间,那么小明到达奶奶家的时间是多少?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
2. 探究时间概念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题目中要求我们计算小明到达奶奶家的时间。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时间的基本概念,也就是时、分的概念。
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时、分的概念。
时:是用来表示一天中的小时数的记数单位,它以“0时”为起点,一天有24个小时。
分:是时钟的记数单位,用来表示一小时内的分钟数,一小时有60分钟。
3. 计算小明到达奶奶家的时间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一步步计算小明到达奶奶家的时间。
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是小明在早上6点40分出发,途中花费了40分钟的时间。
我们可以先将6点40分转换为分钟数:6小时40分钟= 6 × 60 + 40 = 400分钟然后,加上途中花费的40分钟,得到小明到达奶奶家的时间:400分钟 + 40分钟 = 440分钟最后,将440分钟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440分钟 = 7小时20分钟所以,小明到奶奶家的时间是早上7点20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到同样的答案呢?4. 小结归纳通过这道题目的讲解,我们学习到了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时间的转换可以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分钟数转换为小时和分钟的形式即可。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 计算经过时间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 计算经过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bb1c2d7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e.png)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4课时计算经过时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经过时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经过时间的公式: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2. 计算经过时间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的时间单位及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时钟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运行,回顾时间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公式: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部分,明确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练习计算:给出若干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公式。
(3)讨论时间单位及换算:引导学生了解时间单位有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3. 实践应用(1)情景模拟: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电影播放时间、做作业时间等。
(2)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经过时间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计算练习:布置一定数量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际应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家庭作息时间、上学放学时间等,计算经过时间,并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环节中的“情景模拟”。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重要环节。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设计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13c3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c.png)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入时间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秒、分钟、小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1.2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换算关系。
1.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秒、分钟、小时,并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4.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例如计时器计时,来理解时间的长短。
1.4.3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例如将30分钟换算成秒。
第二章:时间的加减法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加减法计算。
2.2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练习。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例如如何将2分钟加30秒。
2.4.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例如计时器计时,来进行时间的加减法练习。
2.4.3 让学生进行一些具体的例子练习,例如将1小时30分钟换算成分钟,或将50分钟换算成小时和分钟。
第三章:时间的乘除法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乘除法计算。
3.2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乘除法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练习。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时间的乘除法计算方法,例如如何将2分钟乘以3。
3.4.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例如计时器计时,来进行时间的乘除法练习。
3.4.3 让学生进行一些具体的例子练习,例如将1小时乘以2,或将30分钟除以2。
第四章:时间的推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时间推算出未知的时间。
4.2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的推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练习。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时间的推算方法,例如如何根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推算出经过的时间。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a6ce6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2.png)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时间计算公式,时间 = 距离/速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时间,特别是当我们需要知道某个事件或活动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时。
时间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得出答案。
这个公式非常简单,时间等于距离除以速度。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公式的具体含义。
距离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间隔,通常以米、千米或英里为单位。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通常以米/秒、千米/小时或英里/小时为单位。
所以,时间就是用来衡量物体移动所需的时间,通常以秒、分钟、小时或天为单位。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演示时间计算公式的应用。
假设你要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学校,距离是10公里,你的速度是每小时20公里。
那么根据时间计算公式,时间等于距离除以速度,即时间=10/20=0.5小时,也就是30分钟。
所以,你需要30分钟才能骑到学校。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你要开车去旅行,目的地距离是300公里,你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
那么根据时间计算公式,时间等于距离除以速度,即时间=300/60=5小时。
所以,你需要5小时才能开到目的地。
除了用于计算移动的时间,时间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
比如,如果你知道某个工作需要的时间和速度,你就可以通过时间计算公式来计算出需要的距离。
或者,如果你知道某个项目的距离和时间,你也可以通过时间计算公式来计算出需要的速度。
另外,时间计算公式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规划时间。
比如,如果你知道某个活动的距离和速度,你就可以通过时间计算公式来评估完成这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
或者,如果你知道某个任务需要的时间和距离,你也可以通过时间计算公式来规划完成这个任务所需的速度。
除了上述应用,时间计算公式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时间的概念。
通过时间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到时间、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当距离增加时,时间也会增加,而速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时间的变化。
这些关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本质,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
6.4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
![6.4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8882ee3aeaad1f346933f6d.png)
6.4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6.4.1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的基本假设与基本任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可分为实用的“手算”计算和计算机算法。
大型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一般均采用计算机算法进行计算。
在现场实用中为简化计算,常采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手算”近似计算方法,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所作的基本假设如下:①短路过程中发电机之间不发生摇摆,系统中所有发电机的电势同相位。
采用该假设后,计算出的短路电流值偏大。
②短路前电力系统是对称三相系统。
③不计磁路饱和。
这样,使系统各元件参数恒定,电力网络可看作线性网络,能应用叠加原理。
④忽略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电阻和对地电容,忽略变压器的励磁支路和绕组电阻,每个元件都用纯电抗表示。
采用该假设后,简化部分复数计算为代数计算。
⑤对负荷只作近似估计。
一般情况下,认为负荷电流比同一处的短路电流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
计算短路电流时仅需考虑接在短路点附近的大容量电动机对短路电流的影响。
⑥短路是金属性短路,即短路点相与相或相与地间发生短接时,它们之间的阻抗是零。
在前面已介绍了在突然短路的暂态过程中,定子电流包含有同步频率周期分量、直流分量和二倍频率分量。
由于实际的同步发电机具有阻尼绕组或等效阻尼绕组,减小了、轴的不对称,使二倍频率分量的幅值很小,工程上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定子直流分量衰减的时间常数很小,它很快按指数规律衰减到零。
因此,在工程实际问题中,主要是对短路电流同步频率周期分量进行计算,只有在某些情况下,如冲击电流和短路初期全电流有效值的计算中,才考虑直流分量的影响。
短路电流同步频率周期分量的计算,包括周期分量起始值的计算和任意时刻周期分量电流的计算。
周期分量起始值的计算并不困难,只需将各同步发电机用其次暂态电动势(或暂态电动势)和次暂态电抗(或暂态电抗)作为等值电势和电抗,短路点作为零电位,然后将网络作为稳态交流电路进行计算即可;而任意时刻周期分量电流要准确计算非常复杂,工程上常常采用的是运算曲线法,运算曲线是按照典型电路得到的的关系曲线,根据各等值电源与短路点的计算电抗和时刻t,即可由运算曲线查得。
新课标数学小学目录
![新课标数学小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394a0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5.png)
新课标数学小学目录一、数的认识1.1 数的基本概念1.2 自然数和整数1.3 分数和小数1.4 正负数二、数的运算2.1 加法和减法2.2 乘法和除法2.3 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2.4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量与计量3.1 长度单位的认识3.2 面积单位的认识3.3 体积单位的认识3.4 质量单位的认识四、几何初步4.1 平面图形的认识4.2 立体图形的认识4.3 图形的对称与平移4.4 图形的旋转与相似五、应用题5.1 简单的应用题5.2 复合应用题5.3 应用题的解题策略5.4 应用题的分类与解题技巧六、统计与概率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 统计图表的绘制6.3 概率的基本概念6.4 简单的概率计算七、数学思维与方法7.1 逻辑思维的培养7.2 数学建模与问题解决7.3 数学语言的表达7.4 数学思维的拓展八、综合与实践8.1 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8.2 数学与生活8.3 数学与科技8.4 数学与文化九、数学文化与历史9.1 数学在古代文明中的作用9.2 数学史上的重要发现9.3 数学家的故事9.4 数学与现代科技十、数学竞赛与拓展10.1 数学竞赛的类型与特点10.2 数学竞赛的准备与策略10.3 数学思维的拓展训练10.4 数学竞赛的实践与反思附录A. 数学术语表B. 数学公式汇总C. 数学工具与软件介绍D. 数学学习资源推荐这个目录为小学数学课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应用能力、统计与概率思维、数学思维方法以及对数学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4时间计算PPT课件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6.4时间计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a65876cc7931b764ce1543.png)
7:30
7:40
上 7:50~8:10
8:10~8:50
9:00~9:42
午 9:55~10:40
10:50~11:30
午
12:40~1:10
下 1:20~2:05
午
2:15~3:05 3:15~3:55
4:00~4:30
教师上班、英语晨读
教师广播操
学生广播操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眼保健操) 第四节
休 阅读时分、午会 第五节(眼保健操) 第六节(室内广播操) 第七节 学生晚托班
易错提醒
我知道。50-30=20. 这节课上了20分钟。
易错提醒
错题解析:
应该用11:30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50,所得出的 才是这节课的时间。
易错提醒
解答:
11:3 0 -10 :50
退1作60
11:3 0
-10 :50 40
二、探究新知
情境导入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解答: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易错提醒 下面有一张安亭小学的作息时间表。请同学们认
真看表,想一想安亭小学第四节课上了多久?
安亭小学作息时间表
7:30
7:40
上 7:50~8:10
8:10~8:50
9:00~9:42
午 9:55~10:40
10:50~11:30
600分等于多少时?
情境导入
明明早上来到一家好吃的早点店买早 点,走到门口他发现早点店还没开门。 要等到9点才营业,现在才8:40.同学 们,请问小明还要等多久?
9 :0 0 -8 :4 0
8 :6 0
退1作60
-8 :4 0 20
6.4内-外_Inside-Out_法
![6.4内-外_Inside-Out_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70d91ba216147917112852.png)
第六章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6.4 内外法(Inside-Out法)17:431本节要点6.4.1 内-外法模型6.4.2 内外法算法17:432在BP法、SR法和SC法中,每次迭代都要计算K、H和h的性质和这些性质的偏导数,计算量大,如图所示。
17:433Boston和Sullivan建议,在内、外两层迭代计算时,采用用两套热力学模型(经验模型和严格模型),以缩短计算热力学性质所耗用的时间,此即为内外法。
17:43417:435方法是:①简单的经验热力学模型用于频繁的内层求解MESH 方程组的收敛计算(使用频率高);②严格和复杂的热力学模型用于外层计算(使用频率少),并校正内层计算用经验模型参数。
内-外法的另一特点是迭代变量的选择有所不同:BP 、SR 、SC 法的迭代变量是x i,j 、y i,j 、T j 、L j 和V j 。
内-外法的内层的迭代变量与提馏因子有关:,,i j i j jK VS L =内-外法的外层的迭代变量是描述热力学性质经验关系中的参数。
商业化工流程模拟软件中有内-法的计算模块, 如:ASPEN PLUS中的RADFRAC模块和MULTIFRAC模块、CHEMCAD中的TOWER模块等。
这些内-外法计算模块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分离过程计算,包括:①吸收、气提、再沸吸收、再沸气提、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②汽-液-液三相精馏;③反应精馏;④需要活度系数模型的高度非理想系统;⑤窄沸点进料、宽沸点进料和以轻、重组分为主的哑铃形进料的分离过程等。
17:43617:437CHEMCAD 软件中TOWER 模块简介:TOWR uses the inside-out algorithm . A useful discussion of the inside-out algorithm can be found in Kister, H.Z., Distillation Design, McGraw-Hill (1992).Tower uses an enhanced inside-out algorithm to simulate the tray-to-tray calculation.Basically, the outside loop sets up a local, simple K-value and enthalpy model to be used in inside loop calculations. The inside loop does most of the mass-energy-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K-value and enthalpy model created by the outside loop to meet the MESH equations and the user specifications.内外法在迭代计算上的优点:①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变化比K值的变化小得多;②汽化焓的变化小于各相焓的变化;③组分的提馏因子综合了各级温度和汽、液流率的影响。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6.4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5f5a0dff78a6529647d53e6.png)
◆教学反思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教材设计了买洗漱用品这一例题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们能较快地根据实际意义来计算,由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来源于整数笔算的知识迁移,学生过渡不存在难度。
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明白整数中的小数点在哪儿。
在设计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为主,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6.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
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bc7e74227916888486d7d7.png)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从课堂整体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事情引入教学,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
整节课堂教学节奏把握适当,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自我探究,在进行小组反馈交流。
总之,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不但拿了实体钟表,还让学生通过画钟表、在脑海里印下钟表的模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计算。
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
从而正确的进行计算。
同学们有了钟面的表向后,可以进行数数计算,但在遇到比如:上午8:00到上午9:00这样的计算时容易出错,这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多设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相信会更完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m为合数,小明根据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得到,以下描述正确的有()个①x=1可能是方程ax+1=2的解②a,b,c中不可能有偶数,也不可能有合数③a,b,c可能都是偶数④如果a是2的倍数,那么a一定是2A.0 B.1 C.2 D.42.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形成圆柱的是()A. B. C. D.3.甲数的与乙数的30%相等,则甲数()乙数.(甲、乙均不为0)A.小于B.大于C.等于D.无法判断4.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倍.A.3B.6C.9D.275.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那么有()A.鸡13只,兔7只B.鸡7只,兔13只C.鸡10只,兔10只6.如果A:B=,那么(A×9):(B×9)=()A.1 B.C.1:1 D.无法确定7.如下图,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600 B.750 C.1200 D.20008.540÷(3×2)的商是()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该怎样来计算坐火车的时间呢?首先请大家思考:什么是时刻,什么时间?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并汇报结果。
学生1:9:00和下午6时都是时刻。
学生2:上午9时刻到下午6时的间隔就是经过的时间。
教师小结:“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间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都表示时刻。“时间”表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也就是经过的时间。(板书)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再指名学生汇报:可以用火车出发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是否等于到达的时间。火车上午9:00出发,经过9小时后,到达奶奶家的时刻为9+9=18(时),18时就是下午6时,与题目中的到站时刻相同,说明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教师:那现在同学们知道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了吗?
3.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时刻”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间点。பைடு நூலகம்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都表示时刻。“时间”表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间隔,也就是经过的时间。
将两个时刻都改写为24时计时法,两次时刻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
教师:大家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呢?
组织学生动手用3种方法分别计算经过的时间。
学生经过尝试会发现,用递(3)种方法比较简单。
教师:是的,第(3)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且比较简便。你是怎样计算的?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学生汇报:下午6时就是18:00,所以18-9=9(小时),经过了9小时。
教师:那这位同学是否计算正确呢?请大家想一下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操作,引导认知
学法:合作交流,操作实践
教学准备
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2.求上午9时到下午6时经过的时间
教师:大家想到什么好的方法来求坐火车的时间了吗?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指明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1)在钟面上数格子,看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中间有多少个格子,就是多长时间。
(2)先算上午和下午分别经过了多长时间,然后求和。
(3)将上午9时和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然后直接用大数减小数,即为经过的时间。
课题: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例3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核对答案。
教师:大家都做得很正确,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今天我们将要继续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2、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教学教材第84页例3
1.课件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观察情境图,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站。
教师: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师生小结:将两个时刻都改写为24时计时法,两次时刻的差就是经过的时间。
3、巩固练习,思维升华
教材第84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上面钟面的时间分别表示什么时刻。
(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答案,集体订正。
4、课后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疑惑?与大家说一说。
本课作业
1.口算
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