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孩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欣赏孩子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我想这就是“赏识”——欣赏肯定。而赏识一旦被教师、家长所运用,它的魅力是无穷的。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赏识教育无疑是教育中的一支奇葩。

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教师在手工课上布置做一个小木凳,爱因斯坦交了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木凳,其中一条凳脚还做偏了。教师失望地摇头问:“同学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爆发出一阵嘲笑,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挖苦说:“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差的凳子了。”爱因斯坦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大声地对教师说:“有,有的,还有比这更差的凳子,因为它是我第三次做的,比前两只还强呢。说完这个故事后教师问学生:“你说是什么使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不怕失败的精神与自信。”

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没有或不会这样做,这实在是教育的遗憾。分析产生的原因是:

一是不懂得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我们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孩子的能力,甚至对孩子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了孩子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作为我们家长,有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让我想到了农民种庄稼,这两个事情的道理其实是很相通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我们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其实是在一心一意的替孩子的成长着想。

二是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有人曾做过一次调查,90%的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考上大学,特别是出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家长,他们生活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从小生活的磨难和学习上的荒芜,造成他们特有的心理,希望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他们对子女的要求特别高,希望自己的孩子个个能上名牌大学,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

睿智的庄子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作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拿黄金作赌注时,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而内拙”。很多人都熟悉心理学上关于“目的颤抖”的实验:在给小小绣花针引线时,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抖动得越厉害,线越不容易穿入。它告诉我们由于期望值过高而导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把平常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了,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这些事例给了我们不少的启发,很多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这和我们的目的性太强,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分不开的。我们一直都认为高分数=好孩子;高分数=班干部;高分数=将来有出息。这就出现了有时孩子考90分,家长和老师还不满意的现象。有的孩子一次没考好,就会被打骂、被惩罚。上海一项调查显示,九成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

好孩子、“不听话”、“考试成绩不好”。这是父母常在孩子耳边唠叨的语言,也是家长对老师说得最多的话,这些话已成为孩子自认为不是好孩子的主要理由。调查表明,孩子进入小学后,大部分父母对他们的表扬越来越少。家长赏识孩子的标准只有一个——高分数。

三是在比较中心理容易失去平衡。

我们家长往往爱把自己的孩子同左邻右舍的孩子比较,如比学习、比考试分数等。“你看某某同学那么聪明,你呢?”“你看某某同学考了多高的分!”……在这种比较中,慢慢地,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势必会陷于自卑之中,长期这样会导致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孩子在刚说话、走路时我们往往认为他们什么都能学会,给于孩子更多的是鼓励、赏识、赞扬,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家长的心态也慢慢地变了。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和别的孩子比学习、比成绩,一比较就会有差距,有差距家长就容易急躁,产生悲观的情绪。家长在这种心理下对孩子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抱怨和责备。而忽视了人是有差异的。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的孩子不也是这样吗?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既然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而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

四是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们常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说这样的话:“这孩子不能多表扬,多表扬他就容易翘尾巴。”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中,要表达对孩子的赞美的确有困难,因为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对孩子的爱要放在心里,许多父母甚至认为,只有不断指出孩子的缺点,才是教育他们成才的最有效方式。

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我们不能鼓励和欣赏孩子的原因。

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曾说:“批评是危险的,它常常会伤害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他的自重感,并激起他强烈的反抗,由批评所引起的嫉恨,只会降低对方的士气和情感,同时批评的事情也得不到任何改善。”席勒曾说:“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样我也非常讨厌别人的指责。”

批评人只能给人带来伤害,你说孩子笨,孩子不会因此而变得聪明,长期强化这种意识,孩子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认为自己是笨孩子,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诱导性智愚症”。孩子因此而失去信心和勇气,产生消极沮丧的心理,给孩子的身心、学习带来伤害。

台湾作家林清玄做记者时,曾报导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二十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脱胎换骨,成了几家羊肉火锅店的大老板!在一次邂逅中,他诚挚地对林清玄说:“你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除了做小偷,我怎么没想到过做正当的事也行呢!”

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首先让学生给每一个同学写至少一个优点,然后在全班公布;接着,每个月末,我让学生在以前写的优点上再挖掘同学新的优点,再次在全班公布;最后开展“看看谁的优点多”和“看谁的进步最大”的活动。结果群情活跃,人人为能被人欣赏而激动着、进步着。

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孩子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个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