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8946ce3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2.png)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激发。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和热爱,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创设情感体验场景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感体验场景是有效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
情感体验场景可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是一段动人的诗歌,也可以是一个生动的形象比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精心挑选情感体验场景,在讲解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引导和唤起,让学生通过感知、思考、表达的过程,深入体验情感,构建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解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面对一池清莲的场景,通过对清莲的仪态、品性、影像等具体形象的描述和感性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莲花之美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情感,加深对莲花之美、精神之美的感悟和理解。
二、提倡情感交流互动情感交流互动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行为等多种方式表达情感,与教师、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互动。
通过情感交流互动,学生可以体验到他人的情感,感受到集体的情感氛围,有助于自身情感的开放和活跃。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设立一个感悟墙,让学生在读后思考、感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认知通过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共同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享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之间情感的碰撞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启发情感想象和创造情感想象和创造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另一种有效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情感启发、情感仿写、情感创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和创造,让学生通过情感创作和表达,深入体验情感,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例如,在探究《木兰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借鉴《木兰诗》的情感和结构,自己创造一首新的《木兰辞》,通过创作过程,感悟男女平等、家国情怀等社会人文主题,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61d1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9.png)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培养学生对文字和语言的感受力很重要。
语文是一门注重情感表达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
老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文学经典,有声有色地为学生朗读,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学产生兴趣,还可以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激发学生的情感也需要在课堂中多加引导和鼓励。
在学习课文或写作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在学习一篇短文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启发和满足。
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文学名著的纪录片、短视频等,通过图像、声音的表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产生共鸣,进而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情感问题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记叙自己生活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去表达生活中的感受,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成长为题材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亲切、真诚、耐心的教育风格,关心、尊重每个孩子,认真对待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呵护。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打开心扉,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情感,才会愿意用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情感的涌动。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560b38aaea998fcc220ea1.png)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摘要: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本文在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为载体,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激发情感培养情感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个人需要的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包括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我国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性使语文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内涵,严格意义上讲,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学”。
这种以人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所构筑的学科,必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
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的情感,这是新课标的指向所在。
在语文教学,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以课堂为主舞台,通过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培养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或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明辨善恶的能力等积极情感。
它的载体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教材的情感;2、教师的情感;3、学生的情感。
第一、利用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文章是人情感的流露。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即所谓有感而发。
白居易讲得更明确,认为写文作诗要做到“声情俱美”、“情文并茂”,并强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可见文章都是“有情物”,是“文”与“情”的和谐统一。
教材中的范文无不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文情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文章自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与培养。
1、走进教材,发挥作品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走进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体现的优秀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品味诗词字里行间的韵味,感受语言潜含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欣赏领略边塞的壮丽美景;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优美景色中悠闲自得的心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博大胸襟;杜甫《石壕吏》中“独与老翁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伟大胸怀于理想……,这些都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深深的震撼。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066b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f.png)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情感非常重要,因为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也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通过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可以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是激发小学生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游戏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饱满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识字时可以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编写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欢笑声中学习;在教学写作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写作活动,如写一篇搞笑故事,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二、情感化的课文选材在选择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
选择一些与友情、亲情、师生关系等主题相关的课文,通过阅读和讲解,引发学生对这些情感的思考和反思。
还可以选择一些充满悲喜交集的课文,让学生在情感的冲击中,增强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古诗词配以动人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独特魅力;在学习民间故事时,可以播放一些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音频,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情感。
四、情感化的评价方式在语文评价中,可以采取一些情感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
可以开展课堂评价活动,如创设一个“感动之星”的评价项目,让学生相互评价、表彰其他同学在学习中的进步和突出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五、情感教育与德育结合语文教学应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情感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感恩之情、合作之美、忍让之德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情感化的课文选材、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感化的评价方式以及情感教育与德育结合等。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daa0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4.png)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和对生活的体验。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来影响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讲解文章情节、引发学生的共鸣等方式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故事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的塑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感情的冲突,主动参与到故事情节中,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影视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情感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学生走进作品,感受作品,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分享。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情感呈现等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互相理解和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共鸣。
通过情感交流,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三、营造情感温馨的教学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营造一种情感温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情感关怀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有趣的情感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同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舒适的学习氛围。
四、提倡正面情感表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倡正面情感表达。
以情动人,以情塑人——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议
![以情动人,以情塑人——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议](https://img.taocdn.com/s3/m/a3d30e1a866fb84ae45c8db1.png)
情感在 协调左彳 T 脑 的功能起着不 同儿 响的作用。如果 只有抽 象的 、 概念式 的教育 , 而忽视生 动的情感 教育 , 那 么
必 然 会 影 响 右 半 球 的激 活与 兴奋 , 必然压抑 、 损 伤 学 生 的学 习积极性 。因此利用情感 机制 ,巧妙地将 学生认知情境 合, 从 而达 到平 衡 、 协调 左右大脑 的功 能 , 有 利于训练他们 语言 、 感知 、 直觉思维能力 , 发展他们的创造潜力 , 更容易激 发 学 生 学 习的 “ 内驱力 ” 。 二、 在 教学 中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
悟 出范 仲 淹 “ 先天 下之忧而忧 , 后 天下之乐 而乐 ” 的远 大 的 政 治 抱负 。 三、 情感教育对教师的要 求 1 . 教 师要 用 自己的 情 感 感染 学 生 ・ 只有发 自心灵 的语言才能听到心灵 的回声 。在语 文教 学 中, 教 师 要 用 自 己 的语 言去 感 染 学 生 ,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在 教 学 中的语言 、 肢体语 言 、 表情 、 动作必须 带有 发 自内心 的真 情实感。孩子们在 “ 爱 国感情 、 浓浓亲情 、 亲近 自然 ” 的情感 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中 , 获得情感和审美 的提升 。 2 . 教 师要 善 于利 用语 言 去打 动 和 感 染 学 生 教 师 的语 言 是 教 师 与 学 生 最 直 接 的 交 流 一 I 具 ,因 此 教 师 的 课 堂用 语 应 当字 斟 句 酌 , 准备充分 , 在 课 堂 的 重 点 处 浓 墨重彩 , 富有 感染 力。学生受到教师情绪 的感染 , 于是产生 情 感 的共 鸣 , 引起 学 生 思维 的投 入 与 语 言 的 表 达 , 从 而 把 课 堂 教学 营造 得 生 机 勃 勃 。 3 . 教 师要 善 于 用评 价 激 情 在课 常上 , 不 管 是 正 而 的赞 扬 、 鼓 励 或 是 负 而 的批 评 , 都是必要的。学生 能在与教师的互动和评价反馈中 , 感受到 老师尊重他 , 关心他 , 公平对待他 。哪怕是一 个表情 、 一个手 势 的评 价都 会 激 发 学 生 的 一种 情 感 。 语文教学会 给学 生情感 美的滋养 , 情融 融 , 意切 切 , 方 能在语文世界 为学生撑起一片朗朗的天 语文教师 必须 强调“ 情感” 囚素 , 让语文课常焕发 诱人 的魅力 【 参考文献 】 …程 晓堂 , 郑敏 . 语 文 学 习策 略 : 从 理 论 到 实践 f M1 . 北 京: 外 语教 学与 研 究 出版社 , 2 ( ) 0 2 . [ 2 ] 黄 平 川. 职 业 高 中语 文 教 学的现 状 分 析及 对 策Z / - I - 2  ̄ t , [ D] . 西 南 师 范大 学 , 2 0 0 4 . ( 作者单位 : 江 苏省 徐 州 市张 集 中等 专 业 学校 )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43438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0.png)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情感是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
要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投入。
语文教学需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白蛇传》的时候,可以讲述白娘子为了挽救许仙的生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引发学生对于爱情、友情、家人的情感体验。
还可以通过描绘情境、设计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要通过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学生只有在教学中产生认同感,才会主动参与学习,踊跃发言。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通过自主发现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组织课外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同感。
要通过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语文学习是一种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以设置小组竞争、制定学习目标、开展学习小结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到学习的重要性。
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
要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学习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过程,要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语文创作比赛、语文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刍议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的五方面
![刍议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的五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2e58218383d049649b665855.png)
刍议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的五方面——从教学《颐和园》谈起舍得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杨光生记得我在文山培训《新课程理念》时,班主任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不顾语言环境,对语言知识作过细的分析;架空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漫无目标的讨论,曲解文体内容,对课文作琐碎的文言大义式的分析。
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无益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极大地伤害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一改过去的旧模式,把课改精神落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笔者的管窥之见,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情趣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师生共同投入情感。
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生机的学习过程。
语文课改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在课堂中要激发感情,从而引发学生高度愉悦学习情绪,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课文中蕴涵着人类文化精髓,人文色彩的“事”——《劳铁牛》……人文关怀的“情”《早发白帝城》,有人文沉积的“物”《颐和园》……有人格魅力的“人”《皇帝的悲哀》,有哲学启蒙的“理”——《和时间赛跑》。
教师要把课文中的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整个语文教学情趣进入盎然的氛围,如教学《颐和园》的时候,我充分利用投影,让孩子们去感悟此时的情境,首先让学生们观其境,尔后让他们触景生情,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当学生看到颐和园的长廊、昆明湖、万寿山的描绘时,让他们体会此时的真实景象,也仿佛置身于其中,真正体会到了《颐和园》的那些景色,这时学生的情绪是激昂的,在心中已积蓄了丰富的情感冲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挖掘,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让学生的心潮澎湃的进行朗读实践时,不仅读得有兹有味,而且也充分的了解了作者在说些什么,因为此时的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已沟通。
二、注重情感新教材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教学”,教师要通过优秀的课文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题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
激发学生情感 促进语文学习
![激发学生情感 促进语文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48b5c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1.png)
激发学生情感促进语文学习语文学习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文字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激发学生情感,促进语文学习进行探讨。
激发学生情感,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
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温暖的关怀,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苦衷。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中的温暖和关怀,才能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用鼓励和赞美的话语,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被重视和鼓舞,这样会使学生更有自信,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还要善于用各种情感化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讲故事、演讲、影视欣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中引起共鸣,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语文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情感还需要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善于挖掘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和才华。
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开展一些有关情感的活动,比如学生情感表达的作文、诗歌朗诵、情感交流的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宣泄,有所寄托,从而更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语文学习。
激发学生情感还需要大力开展读书活动。
阅读是促进情感发展和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读书中,学生可以通过作品的情节、人物的形象、语言的表达等来接受和表达各种情感,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读名著、读经典、读名人传记、读优秀文学作品等,并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和表达情感,感悟生活,提高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情感,促进语文学习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思想品质、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促进语文学习的深入和扎实。
要多通过社会实践、语文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65243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2.png)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情感教育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情感的培养和表达。
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情感动力和情感能力,使其充满热爱、充满激情地去学习和生活。
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的第一步。
语文是一门深入人心的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美的感受,更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用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等,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价值,从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二、培养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的美、社会的真、人性的善。
同时,在阅读课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本中去,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并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真实地体验到情感的冲击和情感的力量。
三、注重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同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写作技巧、讲解写作素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对文字表达的审美能力。
四、鼓励情感表达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情感,更要鼓励他们将情感表达出来。
教师应该主动创设情感表达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团结活动、语文沙龙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演讲、朗诵、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在写作课上也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例如让学生写一封思念远方亲人的信、写一篇感人的故事等,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注重情感引导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和疏导。
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aa3c430cfad6195f312ba6df.png)
新校园XinXiaoYuan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才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语文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片、录音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引导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带,柳芽初探、桃红李白等春景能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又如教学《小桔灯》时,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的呢?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学生未接触课文之前,教师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
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高涨。
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教师在导人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问题的解决。
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如何理解标题一语双关?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浓厚兴趣。
激发学生情感 促进语文学习
![激发学生情感 促进语文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60ac42f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d.png)
激发学生情感促进语文学习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系统、最长久的学习过程。
而情感教育正是促进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吸收和理解语文内容,提升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在情感上的投入,并能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体验。
促使学生情感上的投入并体验语文意境,是促进语文学习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的美,我们应该多采用有感染力、有启发性、有亲和力的教学方法。
1.多采用故事情境引导很多经典文学作品都有精美的故事情节,通过让学生听讲、认真阅读故事,能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投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同时,故事也具有情境性和启发性,细致的描述和活灵活现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验到物象、情感和心态。
2.学生主角创造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是促进学生情感投入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朗读、背诵、表演课文时,让学生能够有所表现,并赢得成就感,同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
另外,在感情投入进程中,也可以通过履行语文角色扮演来表现情感体验。
3.语文教师负责引导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知识、教育和情感方面的优势作用,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案例和实践示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情感追求,充分理解语文的内涵和特点,同时还能够在情感上积极体验和探索,增强情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是复杂的过程,除了学生情感因素外,还需要将知识、技能、方法等综合构建起来,最终达到语文教育的高度。
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促进语文学习的发展。
1. 正确的学习态度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当学生能够形成恰当的学习态度时,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更能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语文应对系统,以应对日常的语言交流和特殊的语文应考。
2.合理的学习块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不断拆分,切分为若干个学习块。
语文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情感态度
![语文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情感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16195cb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7.png)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接触各种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其次,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他们学会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态度。
最后,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善良、正直、勇敢等美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总之,语文教育是引导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表达能力和正确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勇于创新,从而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b6e43ea9dd3383c4bb4cd28b.png)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慢慢地融入到课文中的情感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其求知欲,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
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以情动情,激发情感;提出疑问,激发情感;巧设悬念,激发情感;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情感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识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培养、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要的教学。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情感成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主动去学,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的情感过程。
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引导学生去学。
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慢慢地融入到课文中的情感中去,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产生极大的激励与感染作用。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现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情动情,激发情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从陶行知先生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火线,所以教师讲课时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课文深入理解,并体会其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上课时,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配上合适的音乐,以渲染其气氛,呼唤学生的情感共鸣。
刍议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刍议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9638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e.png)
刍议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运用能力,还涉及到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学习语文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语文学习单调、枯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在这方面,学习策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选择生动直观的教学示例,引导学生参与有趣的语文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
通过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等。
这样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三、系统性的学习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往往比较零散,没有系统性,这对于以后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学习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语文知识的脉络,建立知识体系,通过归纳总结、概括提炼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
四、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单一的,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疲劳和抵触情绪。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采取多维度的学习方式,比如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五、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个性化地进行学习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7c61d08bd63186bcebbcca.png)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思想启迪,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对学生高尚人格魅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对言语材料的感受活动,也是情感体验活动。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它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的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老师既在进行知识的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
这些只有靠学生心灵被激活,感情被催化,并通过学生个体生命活动中的感受、理解、领会、欣赏等一系列体验活动,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因此,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
教学《小桔灯》时,我自制了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提高了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当然教师也可用故事、图片、录音、录像、歌曲、标本、幻灯、或谈话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1fcba8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7.png)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正确、积极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情绪态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本文将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进行浅谈。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欣赏优秀作品、表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接触并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通过朗读经典名篇,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体验到其中的美。
在欣赏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作品亲近,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增强情感表达的能力。
同时,在语言文字的表演和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增强情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情感情绪。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对人、对事、对学习充满积极、愉悦和自信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形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再次,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表达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情感表达,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增强与他人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向上。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演讲、诵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在演讲和诵读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声音、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https://img.taocdn.com/s3/m/a0cc018d19e8b8f67c1cb9b4.png)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使语文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情感激发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情感目标: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激发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语文课应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有效激发学生情感。
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感情朗读激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实践也证明,感情朗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理解语文的有效途径。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上,融会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以声传情,或激昂、或委婉、或悲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在出示面对厄运,谈迁的表现如何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在初步体会情感后,引导分析“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这两个词,然后进行朗读指导,指导学生用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读好这两个词,读好这句话,再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学生在读中更好地促进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厄运” 的理解。
这样,既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又使学生进入文本,激发了内心情感。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苏教版小语教材把《会走路的树》编进二年级下学期课本,正是把课文当载体落实这一目标的良好举措。
教学时,我抓住三点:(一)要学出情趣(二)要学有思想(三)要学会感激。
研修文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研修文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f85b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1.png)
研修文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既是一种教育目标,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主动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通过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共同交流来激发他们的情感。
语文学习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表达的学科,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和情感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会创设一个宽松、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们有机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要通过创设情感化的学习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化的学习场景是指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情感的美好和激动。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情感共鸣的诗歌,让学生通过吟诵、朗读等形式,深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在阅读散文或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情感共鸣,并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将这些情感进行表达。
此外,要通过情感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结果,容易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产生厌倦和失去兴趣。
而情感化的评价方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评价,例如,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诗歌、散文的个人感悟,即使是一些主观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在评价中给予肯定和鼓励。
最后,要通过创设情感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氛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情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
可以通过选取有趣、感人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中体验到情感的触动。
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情感的课外活动,如观看话剧、电影,参观博物馆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到情感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能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笔者认为学生情感的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带,万紫千红、莺歌燕舞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或放一曲春天的乐曲,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先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
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如:教学《孔乙己》、《清兵卫与葫芦》这类课文时,可采用此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
这样,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
如:教学《白杨礼赞》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这是一篇纯粹的状物文章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什么呢?对我们今后写状物的文章有什么指导呢?
四、故事引入,情境感染
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
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如:教学《囚绿记》时,可先给学生讲陆蠡一副傻相的个性,从而了解他的爱国之心,这样,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如:教学《荔枝蜜》可采用此法。
六、类比迁移,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联系家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春游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
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要点,画龙点睛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能使学生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
如:教学《观刈麦》时,教师可就“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样的诗句,剖析劳动者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八、善留空白,留下想像
语文教学采用善留空白之法,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课文情感,进行再创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教学《我的老师》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作者单位:415500湖南省澧县澧澹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