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15、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共1362年的史事。

主持编纂的人_______,字______,是_____代的_______家、_______家。

2、本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并注重用_______表现人物。

二、阅读文章,做相应的练习。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___________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__________________为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邪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当涉猎____________,见___________往事_____________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_______始就学。

及____________鲁肃过______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_________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______刮目______________相待,大兄何见事____________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翻译加粗字(词语),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孙权从哪3个方面劝吕蒙读书?(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鲁肃对吕蒙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孙权介绍给吕蒙两种读书方法,分别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达了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孙权劝学》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故事中,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初衷是什么?A. 希望吕蒙能够成为博学多才的博士B. 认为吕蒙应该广泛涉猎,了解历史,以便更好地处理军政事务C. 想要让吕蒙在文学上有所成就D. 为了让吕蒙在军中更有威望答案:B2. 吕蒙最初拒绝学习的理由是什么?A. 认为自己已经足够聪明B. 觉得学习对于武将来说不重要C. 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D. 认为自己年纪太大,不适合学习答案:C3. 鲁肃对吕蒙的才能感到惊讶,主要是因为什么?A. 吕蒙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B. 吕蒙在短时间内学问和见识的显著提升C. 吕蒙的武功进步D. 吕蒙的治军能力答案:B二、填空题1. 孙权对吕蒙说:“______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填实词)答案:卿2. 孙权自谦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______?”(填实词)答案:孤3.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______!”(填实词)答案:阿蒙三、句子翻译1.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 蒙乃始就学。

翻译: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四、内容理解概括1. 请简要概括孙权劝学的主要论点。

答案:孙权认为吕蒙作为掌权之人,不应局限于军务,而应通过学习增长见识,以便更好地处理国家大事。

2. 请描述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

答案:学习前,吕蒙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学习;学习后,吕蒙的才识大增,以至于鲁肃都对他的变化感到惊讶。

五、描写手法分析1. 故事中是如何通过对话展示孙权的领导艺术的?答案:通过孙权对吕蒙的劝学对话,展现了他的循循善诱和以身作则,以及他对下属成长的关心。

六、人物环境分析1. 请分析孙权在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及其对吕蒙的影响。

答案:孙权在故事中扮演了一位明智且有远见的领导者角色。

他对吕蒙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自身的榜样作用,二是他的劝诫使吕蒙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吕蒙发生转变。

孙权劝学试题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试题训练及答案

孙权劝学试题训练及答案孙权劝学试题训练及答案孙权劝学一.阅读全文做题。

1.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____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______”为由加以推辞。

2.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答:3.古代不同身份的人,称谓是不一样的:“卿”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孤”是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是_____________。

4.文段选自《》,是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__。

司马光是_______(朝代)_______家,_________家。

5.“博士”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它是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意在说明什么?答:8.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一句。

9.《孙权劝学》中涉及三个人物:孙权,鲁肃,吕蒙。

你能不能说说在《三国演义》中有关他们的别的故事。

(五十字左右,任写一个)10.吕蒙的.变化印证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写成下列各题。

(以下为2004年宁德巿中招题)(一)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3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1炳烛:点烛。

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3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二)孙权劝学(略)1.下面句子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

于厅事之东北角 C。

贫者语于富者曰 D。

游于是乎此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孙权劝学练习题(附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附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附答案孙权劝学练习题(附答案)一文史大观园1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宋代______ 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因宋神宗的“ _____”的评价而得名。

2 古代的“经”特指 ____ 、____ 、_____ 、______ 、《春秋》等儒家经典作品。

古代的“博士”指______ .3 面对不同的对象,称呼不同,感情也不一样,请说说下列称谓所指对象及感情。

卿:对象:感情:孤:对象:感情:大兄:对象:感情:二词汇万花筒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及鲁肃过寻阳蒙乃始就学2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见往事耳古义:今义: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3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三探究训练营1 翻译下列句子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3 鲁肃与吕蒙是如何对话的?为什么要详细交代?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什么深刻含义?4 请同学们写一则与学习有关的名言警句,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启示。

四拓展大舞台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

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事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

一个不想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徘徊。

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工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

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代)部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_____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卿(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辞5、见往事耳 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卿今者才略才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A. {但当涉猎 (B. {自以为大有所益(C. {见往事耳 (D. {卿今者才略3、治经为博士邪 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当涉;8、即更刮目){门当){多多益善(){往事{卿今当涂掌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孙权劝学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精选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见往事耳()(3)但当涉猎..才略()(4)卿今者..()(5)卿今者才略..之晚乎()(6)大兄何见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他是如何成功劝说吕蒙学习的?4.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而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妙处?5.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6.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1)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完此文,你得到怎样的启发?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Ⅱ1. 用原文回答(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 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2)吕蒙:坦诚、豪爽、自豪。

(3)鲁肃:爱才、敬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关心、友爱朋友。

3.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古今异义但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大古义:很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今义:独自,孤独5.一词多义当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以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6. 文言文阅读理解:《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未尝识书具(经历)从先人还家(跟随)少长,虽长大(虽然)或对客不听其语(或者)(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吕蒙则成了三国时期一代名将。

指出仲永、吕蒙的不同之处,给你的启发是什么?有好的天分还要有好的教育才能成才,有天赋不是成功的最关键条件,成功的最关键是努力。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三国时期
答案:D
2. 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
A. 刘备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周瑜
答案:D
3. 孙权劝学时,周瑜担任的官职是什么?
A. 丞相
B. 太尉
C. 都督
D. 将军
答案:C
二、填空题
4.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对周瑜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现在______,不可不学习。

答案:当权
5.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认为学习可以______。

答案:增长才干
三、简答题
6. 请简述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孙权是东吴的君主,他看到
周瑜虽然有军事才能,但文化知识不足,于是劝周瑜要多学习,以增
长才干,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7. 孙权劝学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社会做出更大的
贡献。

四、论述题
8. 结合孙权劝学的故事,谈谈你对“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案: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无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都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

这与“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相吻合,意味着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终身的追求,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孙权劝学》选自《》,作者,是(朝代)人,字(人名),杰出的家、家、家,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等。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当涂掌事()卿今当涂()3、解释下列加粗字。

及鲁肃过寻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31、文中怎样描写吕蒙读书后的变化?311、请结合本文,谈一谈吕蒙的长进和鲁肃的敬意给你哪些启示?参考答案:一、1. 《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君实《赤壁之战》2、dàng tǎng qīng dāng tǎng dāng21、①到……身边②另眼相看211、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②鲁肃对吕蒙的进步感到非常惊讶。

二、1. ①推托②历史往事(事件)2、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②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

2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吕蒙当涂掌事,不能不学。

即使军中事务再多,也不能成为不读书的理由。

作为统治者,孙权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他希望吕蒙能够扩大视野,开阔胸襟,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因此,他劝说吕蒙读书是出于对吕蒙的关心和期望。

211、通过鲁肃的惊叹和拜见吕蒙母亲的行为以及与吕蒙结友的行为来描写吕蒙读书后的变化。

这些描写表现了吕蒙的才华和学识给鲁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展现了鲁肃对吕蒙的认可和敬意。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习题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了!)2.下列有关课文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

例如,本文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 “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D. 鲁肃与吕蒙“结友”,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 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 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 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益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加)B.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但当涉猎(只,只是)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只)卿言多务,孰若孤(人称代词,你)D.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蒙乃始就学(这样,如此)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蒙/乃始就学B. 非复/吴下阿蒙C. 蒙辞/以军中多务D. 见/往事耳6.下列对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

(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古时王侯的自称)C.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5篇模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5篇模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5篇模版)第一篇: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1《孙权劝学》练习题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三个成语及它们的意思分别是ABC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门当户对()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不堪回首()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事()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涉猎()孰()遂()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更:(2)及鲁肃过寻阳过:3.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 _和_____ _。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二)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卿今当涂掌事今:当涂:(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自以为大有所益益:(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岂:治经:(5)但当涉猎但:涉猎:(6)见往事耳见:往事:耳:(7)蒙乃始就学:乃:(8)及鲁肃过寻阳及:过:(9)卿今者才略今:才略:(10)非复吴下阿蒙非复:(11)即更刮目相待更:刮目:2. 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3.用原文回答(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5.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6.“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的态度。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拓展训练(南京市中考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孙权劝学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勉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孙权的英明和吕蒙的勤奋好学。

以下是关于孙权劝学的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一:填空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时期。

2. 孙权劝学的主人公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吕蒙最初对学习的态度是________,但在孙权的劝说下,他最终________。

答案一:1. 三国2. 孙权,吕蒙3. 不屑一顾,勤奋好学练习题二:选择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什么精神?A. 忠诚B. 勤奋好学C. 谦虚D. 勇敢2. 吕蒙最初为什么不愿意学习?A. 认为学习无用B. 认为学习太辛苦C. 认为自己已经足够聪明D. 认为学习会耽误军务答案二:1. B. 勤奋好学2. D. 认为学习会耽误军务练习题三:简答题请简述孙权是如何劝勉吕蒙学习的,并说明吕蒙最终的学习成果。

答案三:孙权通过耐心的劝说和鼓励,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个人能力提升的帮助,最终说服了吕蒙。

吕蒙在孙权的鼓励下,开始勤奋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还增强了军事指挥能力,成为了吴国的杰出将领。

练习题四:论述题论述孙权劝学故事对现代人的启示。

答案四:孙权劝学的故事对现代人的启示主要有两点:首先,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个人能力;其次,领导者应该鼓励并支持部下的学习和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团队的整体进步。

练习题五:判断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宋朝。

2. 吕蒙最初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

3.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个人发展的关键。

答案五:1. 错误2. 错误3. 正确以上练习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劝学的故事,并从中吸取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自我提升的精神。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填空体通史,记载了从是: 是:(以上均填原句)。

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释加点词。

2、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是: ;《孙权劝学》劝1、当涂掌事当 1、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3、 鲁肃的话表现了他CC占 八4、 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涉猎()孰( 遂(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5、见往事耳见: 6、蒙乃:7、卿今者才略才略即更刮目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A.{但当涉猎({门当B.{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C.{见往事耳{往事D.{卿今者才略{卿今当涂掌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 蒙辞以军中多务()A .把 B .被 C .2. 即更刮目相待()A .立即B .就是C .3. 蒙乃始就学()A .于是B .却C .只,仅仅4. 结友而别( A .并且B .但是C .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3、《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孙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文末的“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东汉末年D. 南北朝2. 孙权劝学的主人公是谁?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3. 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A.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B. 为了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C. 为了选拔人才D. 为了娱乐4. 孙权在劝学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A. 亲自讲授B. 聘请名师C. 制定学习计划D. 以上都是5. 孙权劝学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A. 学习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B.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需要持续不断C. 学习是浪费时间,不如实践D. 学习是负担,应该避免## 二、填空题6. 孙权劝学的故事中,孙权通过_________来鼓励人们学习。

7.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是提高个人素质和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

8.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时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 三、简答题9. 请简述孙权劝学的故事背景。

10. 孙权劝学的故事对当代教育有何启示?## 四、论述题11. 结合孙权劝学的故事,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C2. C3. B4. D5. B### 二、填空题6. 亲自讲授、聘请名师、制定学习计划7. 学习8. 东汉末年### 三、简答题9. 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诸侯割据,孙权为了巩固江东的统治,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鼓励人们学习,以培养人才。

10. 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和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重视教育,鼓励学习,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 四、论述题11. 学习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孙权劝学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对个人而言,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习题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习题精选(含答案)

《孙权劝学》【积累·感知】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异义孤(古)_________(今)_________治(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但(古)_________(今)_________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三.解释下列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四.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体验·探究】五.课内语段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①谓:②若:③益:④遂:2.释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孙权:②吕蒙:③鲁肃:4.用原文回答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实践·拓展】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负:②题:③易:④终: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虽死犹存(还,仍然)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完整版)《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īng)涉猎(shè)孰(shú)遂(suì)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推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 研究;4、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见:了解。

6、蒙乃使就学乃:于是,就;7、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8、即更刮目相看。

刮:擦;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D)。

A.{但当涉猎( 应当) {门当户对( 相当)B.{自以为大有所益( 好处) {多多益善( 更加)C.{见往事耳( 历史) {往事不堪回首( 过去的事)D.{卿今者才略( 您) {卿今当涂掌事( 您)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C )A.把B.被C.用2.即更刮目相待(A )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 )A.于是B.却C.只,仅仅4.结友而别(C )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七、翻译下列句子。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1. 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个人的学术能力b) 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c) 培养兵器操纵技巧d) 扩展人际交往圈子答案: b) 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2. 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a) 百姓普通大众b) 各级官员和将领c) 只限于皇家家族成员d) 只限于士族后代答案: b) 各级官员和将领3. 孙权认为学习应该注重哪一个方面?a) 提高个人技能b) 增长知识面c) 锻炼身体素质d) 培养感恩之心答案: d) 培养感恩之心4. 孙权劝学的方式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实现?a) 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b) 发放学习资料和教材c) 激励奖励和竞赛评比d) 亲自示范和榜样引领答案: d) 亲自示范和榜样引领二. 名词解释1. 品德修养:答案: 品德修养指一个人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它包括个人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态度等方面。

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人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社会环境。

2. 感恩之心:答案: 感恩之心指一个人对他人给予的关爱、支持、帮助等表现出来的感激之情。

具备感恩之心的人会对别人的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并以此为动力回报社会和他人。

感恩之心能够培养人们的爱心、宽容和友善,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三. 简答题1. 孙权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来劝学的?答案: 孙权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激励他人努力学习。

他亲自示范读书和学习的场景,读书时专注认真,注重学习礼仪,以示对知识的尊重和重视。

同时,他也鼓励他人热爱学习,提出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学习能够培养感恩之心和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等。

他的言行一直为后人所敬仰,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

2. 孙权劝学的意义是什么?答案: 孙权劝学的意义在于倡导了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

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感恩之心,人们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家庭作出贡献。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劝学的原因是什么?A. 孙权想要自己学习B. 孙权认为吕蒙有学习的必要C. 孙权想要吕蒙放弃学习D. 孙权觉得吕蒙已经学得很好了答案:B2. 孙权劝学时,吕蒙最初的态度是怎样的?A. 非常积极B. 有些犹豫C. 完全不感兴趣D. 非常抵触答案:B3. 在《孙权劝学》中,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学习的?A. 用严厉的语气命令B. 用温和的态度劝说C. 用金钱诱惑D. 用武力威胁答案:B二、填空题1. 《孙权劝学》中,孙权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这句话的意思是吕蒙现在__________,不能不学习。

答案:处于重要职位2. 孙权劝学后,吕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__________,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答案:努力学习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学的过程。

答案:孙权首先指出吕蒙现在处于重要职位,不能不学习。

吕蒙最初以事务繁忙为由推辞,孙权则以自己为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吕蒙利用空闲时间学习。

最终,吕蒙被说服,开始努力学习,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 《孙权劝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职位,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和实现自我价值。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及答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劝学》不仅是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故事。

它鼓励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学习,因为学习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读音。

卿.() 岂.( ) 涉.猎()孰.() 才略.()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当涂..掌事当涂:(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3)治.经为博士邪治:(4)但当涉猎..涉猎:(5)蒙乃始就.学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卿.言多务卿.今者才略B.但当.涉猎门当.户对C.自以为大有所益.多多益.善D.即更.刮目相待更.上一层楼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C.见往事..耳D.与蒙论议..5.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C.本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且学有所成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D.“吴下阿蒙”在文中指吕蒙,后来泛指缺少学识与文才的人。

6.(宁夏中考)观察下面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能力题阅读《孙权劝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阿: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长兄,这里是对自家兄长的尊称)8.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9.用原文内容填空。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_____, ______!”(2)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10.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1.学习本文后,你从孙权或吕蒙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提升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练习题精选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见往事耳()(3)但当涉猎..才略()(4)卿今者..()(5)卿今者才略..之晚乎()(6)大兄何见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他是如何成功劝说吕蒙学习的?4.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而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妙处?5.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6.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1)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读完此文,你得到怎样的启发?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乙】傅永发愤读书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乙文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列传,是纪传体史书中一般人物的传记。

傅永(434—516),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

选文叙述了他知耻而后勇,努力向学,最终成为文武双全的奇才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刻苦努力,才能够有所成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邪()(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3)卿言多务.()(4)寻.复南奔()(5)唯.傅修期耳()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伤仲永【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不能称.前时之闻()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1)非复吴下阿蒙(2)余闻之也久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甲、乙两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劝学子路见孔子。

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

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①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②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③;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士,必近于刑。

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④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⑤而羽⑥之,镞⑦而砺⑧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选自《孔子家语》)【注】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下文的“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②谏:直言规劝,批评。

③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

④揉:加工。

⑤括:箭的末端。

⑥羽:箭羽。

此处用作动词,指装上箭羽。

⑦镞(zú):箭头。

此处用作动词,指装上箭头。

⑧砺:磨砺,磨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徒.谓以子之所能()(2)岂可及.乎()(3)学岂益.哉也()(4)人受谏则圣.()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汝何好乐?”(2)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3.孔子想告诉子路的道理是什么?你从中感悟到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4.本文和《孙权劝学》都是劝人学习,使之增长才干,但方法不同,试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秦观劝学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注】①暗疏:默写。

②滑稽:巧言善辩。

③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④惩艾(yì):惩戒。

⑤曩(nǎng):从前。

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⑦勒:编辑。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见辄.能诵()(2)然负.此自放()(3)比.数年()(4)心善.其说()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强记之.力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而常废于.不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而.聪明衰耗结友而.别D.庶几以.此补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8.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1)事务(2)语气词,同“耶”(3)粗略地阅读(4)如今,现在(5)才干和谋略(6)知晓事情2.(1)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他先一语中的,向吕蒙说明学习的必要性,指出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使其了解自己“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重要性,使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4.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这样写文笔简约,使文章详略得当,与文章标题“劝学”更贴合。

而结尾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写吕蒙的学习成效,是采用侧面描写,这样写使文章富有变化,同时也更有利于说明吕蒙学习的惊人长进。

5.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和阅历。

6.(1)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

(2)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坦率真诚。

(3)直爽,敬才,爱才。

7.示例:开卷有益,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

比较阅读1.(1)对……说(2)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3)事务(4)不久(5)只有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抓住“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一句概括即可。

【答案】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4.【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的共同点。

认真阅读甲、乙两文,找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武将;都是后来才开始学习,都能勤奋刻苦;都能学有所成,长进惊人。

【答案】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参考译文】【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小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

(他很)有气魄和才干,拳力、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骑马奔驰。

(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

傅永于是发愤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5.(1)推托(2)只,只是(3)同“攀”,牵,引(4)相当6.(1)非复/吴下阿蒙(2)余闻之也/久7.(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8.【解析】甲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乙文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据此可知,甲、乙两文所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以人物对话为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乙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叙议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