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临床表现
潜伏期:4~8天 △典型: 1.发热——急起高热(80%),不规则热和 双峰热,热程2~7天。
马鞍热/双峰热: 病人发热3-5天后体温正常,但1天后体温又再次
上升。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临床表现
2.感染中毒症状:
疼痛:头、眼、骨关节、肌肉。 “三红”(颜面、颈、胸背), 极度疲乏,虚弱感常需数周才能完全恢复。 消化道症状
浓缩、休克为特点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原学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登革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 结构: 单股正链RNA
核衣壳 包膜 培养: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 抵抗力:不耐热及消毒剂 抗体: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 合抗体 4型病毒均可引起DHF,但2型最常见。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流行病学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实验室检查
2010-8-2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4.82×10^9/L,NE% 51.7%,MO 14.1%, HGB 182g/L,RBC 5.82X10^12/L, HCT54.1%, PLT 53.0×10^9/L;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入院后情况
入院后第二天开始出现皮疹,面部、躯干斑丘疹, 同时双下肢满布针尖样出血点伴瘙痒,4/8体温降 为低热。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东南亚、海南省 埃及伊蚊 白蚊伊蚊 太平洋岛屿、广东
易感性:新流行区: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DHF:儿童多见,但我国以青壮年为主
免疫力: 同型:长期 异型:1年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程与体温、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关系
Temperature (degrees Celsius) Percent Virus Positive Dengue IgM (EIA units)
2/8凝血四项:PT12.3秒,INR1.04,APTT63.3秒 (正常值:24-33秒),TT38秒(正常值:14-21 秒),Fbg2.17g/L。
5/8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7.91×10^9/L,NE% 34.3%,LYM 40.9%,MO 23.6%,HGB 133 g/L, RBC 4.42X10^12/L,HCT35.6%, PLT 58.0×10^9/L;
登革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例1
患者刘X,男性,22岁,河南人,因高热4天于 2010年8月2日入院。
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急起高热,呈持续性, 最高体温39.4℃,自服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可退热 6-7小时,无畏寒、寒战,伴有头晕、头痛、全身 乏力、肌肉酸痛(不剧烈),无骨骼或关节疼痛。 8月2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拟“发热查因”收入院。 病程中,患者曾感腹部隐痛,呕吐1次,无鼻塞、 流涕、喷嚏,无咽痛、咽痒,无咳嗽、咳痰,无 尿频、尿痛、尿急,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 常。
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
北纬25度到南纬25度的热带和亚热带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
登革出血热多发生于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
季节 夏秋、雨季,广东:5~11月,海南:312月
流行方式 由市镇向农村蔓延;延交通线远距离传 播,新疫区传播迅速。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发病机制
病毒在毛细血管内皮、单核巨噬细胞中 复制,形成两次病毒血症。
病毒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
革
出
DHF
血
热
发
病
机
发
制 :
病
抗 体
机
依 赖
制
的
增
强
作
用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理改变
病理:心、肝、肾、脑等多个脏器的退行 性变和多部位出血 。
DHF:最重要的病理变化为全身微血管功能 损害,导致血管通透性上升,血浆外渗, 血液浓缩。
100 39.5
300
39.0 80
225
38.5 60
38.0 40
150
37.5 20
75
37.0
0
0
-4 -3 -2 -1 0 1 2 3 4 5 6
Fever Day
Mean Max. Temperature Virus Dengue IgM
Adapted from Figure 1 in Vaughn 登et革热al相.,关J知In识f培e训ct Dis, 1997; 176:322-30.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例2
病史与病例1基本相同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突起发热、多部位疼痛、疲乏、
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登革出血热尚以出血、血小板减少、血液
实验室检查 A.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WBC:2d↓,4-5d ↓↓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B.血清学 补体结合试验 1/32 凝集抑制试验 1/1280 特异IgM抗体检测
束臂试验阳性 4.部分病例出现休克 5.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比容
升高、血液浓缩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并发症
急性血管内溶血:G6PD缺乏有关。 精神、神经异常 心、肝、肾损害 眼部病变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短期内出 现大量高热患者要注意本病可能。
临床特征: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皮疹, 出血,淋巴结肿大。可有束臂实验阳性。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流行病学史及体格检查
职员为船员,病前1周曾停靠斯里兰卡,病前1天 停靠新加坡,同船有发热病人,并有接触史;否 认活禽接触史。
体格检查:T 38.4℃,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 下出血点、皮疹,左颈部、左腋下、双侧腹股沟 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软、活动、边界清 楚、有触痛,其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 球结膜充血、出血。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可见出 血点。余体查无异常。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临床表现
3.皮疹——第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
疹样,猩红热样,皮下出血点,多从躯干开始 ,痒,不脱屑,持续3~4天。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或不 同部位出血。
5.肝肿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少见。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DHF临床表现
1.开始2~5日,典型登革热症状。 2.热退前后病情突然加重。 3.出血表现:皮肤粘膜出血,多器官出血,
临床表现
潜伏期:4~8天 △典型: 1.发热——急起高热(80%),不规则热和 双峰热,热程2~7天。
马鞍热/双峰热: 病人发热3-5天后体温正常,但1天后体温又再次
上升。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临床表现
2.感染中毒症状:
疼痛:头、眼、骨关节、肌肉。 “三红”(颜面、颈、胸背), 极度疲乏,虚弱感常需数周才能完全恢复。 消化道症状
浓缩、休克为特点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原学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登革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 结构: 单股正链RNA
核衣壳 包膜 培养: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 抵抗力:不耐热及消毒剂 抗体: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 合抗体 4型病毒均可引起DHF,但2型最常见。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流行病学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实验室检查
2010-8-2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4.82×10^9/L,NE% 51.7%,MO 14.1%, HGB 182g/L,RBC 5.82X10^12/L, HCT54.1%, PLT 53.0×10^9/L;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入院后情况
入院后第二天开始出现皮疹,面部、躯干斑丘疹, 同时双下肢满布针尖样出血点伴瘙痒,4/8体温降 为低热。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 东南亚、海南省 埃及伊蚊 白蚊伊蚊 太平洋岛屿、广东
易感性:新流行区: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DHF:儿童多见,但我国以青壮年为主
免疫力: 同型:长期 异型:1年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程与体温、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关系
Temperature (degrees Celsius) Percent Virus Positive Dengue IgM (EIA units)
2/8凝血四项:PT12.3秒,INR1.04,APTT63.3秒 (正常值:24-33秒),TT38秒(正常值:14-21 秒),Fbg2.17g/L。
5/8我院门诊血常规:WBC 7.91×10^9/L,NE% 34.3%,LYM 40.9%,MO 23.6%,HGB 133 g/L, RBC 4.42X10^12/L,HCT35.6%, PLT 58.0×10^9/L;
登革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例1
患者刘X,男性,22岁,河南人,因高热4天于 2010年8月2日入院。
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急起高热,呈持续性, 最高体温39.4℃,自服阿司匹林或扑热息痛可退热 6-7小时,无畏寒、寒战,伴有头晕、头痛、全身 乏力、肌肉酸痛(不剧烈),无骨骼或关节疼痛。 8月2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拟“发热查因”收入院。 病程中,患者曾感腹部隐痛,呕吐1次,无鼻塞、 流涕、喷嚏,无咽痛、咽痒,无咳嗽、咳痰,无 尿频、尿痛、尿急,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 常。
流行特征: 地理分布
北纬25度到南纬25度的热带和亚热带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
登革出血热多发生于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
季节 夏秋、雨季,广东:5~11月,海南:312月
流行方式 由市镇向农村蔓延;延交通线远距离传 播,新疫区传播迅速。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发病机制
病毒在毛细血管内皮、单核巨噬细胞中 复制,形成两次病毒血症。
病毒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
革
出
DHF
血
热
发
病
机
发
制 :
病
抗 体
机
依 赖
制
的
增
强
作
用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理改变
病理:心、肝、肾、脑等多个脏器的退行 性变和多部位出血 。
DHF:最重要的病理变化为全身微血管功能 损害,导致血管通透性上升,血浆外渗, 血液浓缩。
100 39.5
300
39.0 80
225
38.5 60
38.0 40
150
37.5 20
75
37.0
0
0
-4 -3 -2 -1 0 1 2 3 4 5 6
Fever Day
Mean Max. Temperature Virus Dengue IgM
Adapted from Figure 1 in Vaughn 登et革热al相.,关J知In识f培e训ct Dis, 1997; 176:322-30.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病例2
病史与病例1基本相同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突起发热、多部位疼痛、疲乏、
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登革出血热尚以出血、血小板减少、血液
实验室检查 A.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WBC:2d↓,4-5d ↓↓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B.血清学 补体结合试验 1/32 凝集抑制试验 1/1280 特异IgM抗体检测
束臂试验阳性 4.部分病例出现休克 5.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比容
升高、血液浓缩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并发症
急性血管内溶血:G6PD缺乏有关。 精神、神经异常 心、肝、肾损害 眼部病变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短期内出 现大量高热患者要注意本病可能。
临床特征: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皮疹, 出血,淋巴结肿大。可有束臂实验阳性。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流行病学史及体格检查
职员为船员,病前1周曾停靠斯里兰卡,病前1天 停靠新加坡,同船有发热病人,并有接触史;否 认活禽接触史。
体格检查:T 38.4℃,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 下出血点、皮疹,左颈部、左腋下、双侧腹股沟 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软、活动、边界清 楚、有触痛,其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 球结膜充血、出血。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可见出 血点。余体查无异常。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临床表现
3.皮疹——第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
疹样,猩红热样,皮下出血点,多从躯干开始 ,痒,不脱屑,持续3~4天。
4.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或不 同部位出血。
5.肝肿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少见。
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DHF临床表现
1.开始2~5日,典型登革热症状。 2.热退前后病情突然加重。 3.出血表现:皮肤粘膜出血,多器官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