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物理必考汇总(必考))
静电场电介质复习已看
![静电场电介质复习已看](https://img.taocdn.com/s3/m/e837145249649b6649d74731.png)
1 E 2
2
1 2
DE
1 2
D2
W
wedV
E
2
2
dV
(4)
例3:如图所示,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的内、外半径分别
为R1、R2,两球壳间充满两层均匀介质,它们的相对介
电常数分别为 r1 、 r2,这两层电介质分界面的半径为
R。 设内球壳带电量为Q。求:
(1) 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的分布;
(2) 内外球壳间的电势差。
2 2π 0 r L R1 2 C
ln( R2 / R1 )
(7)
例5:设电子静止能量储藏在它的全部电场中。如果设 想电子是一个带电球面,求电子球面的半径是多大?
解:电子外面的电场为
e
E 4π 0r 2
dr
a
or
图中球壳层内的电场中储藏的能量为
dW
1 2
0
E
2
4πr
2dr
e 2dr
8π 0r 2
解:两极面间的电场 E Q
2π 0 rrL
在电场中取体积元 dV (2πrL)dr
R2
R1 dr r
则在 dV 中的电场能量为:
L r +Q –Q
dW 0 r E 2dV
2
1 Q2
W dW
R2 dr
2 2π 0 r L R1 r
1 Q2 ln R2 1 Q2
C 2π 0 r L
第8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知识点复习 一、静电场中的导体
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导体表面场强处处垂直表面
整个导体是等势体
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2.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高中物理竞赛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知识点讲解
![高中物理竞赛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5de1d25a76e58fafab00364.png)
高中物理竞赛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知识点讲解一、金属导体的电结构导体:当物体的某部分带电后,能够将获得的电荷迅速向其它部分传布开,这种物体称为导电体(导体)。
绝缘体(电介质):物体的某部分带电后,其电荷只能停留在该部分,不能显著地向其它部分传布,这种物体称为绝缘体。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电介质之间的物质。
★注意:导体、半导体和电介质之间无严格的界限,只是导电的程度不同。
金属导体的电结构:在各种金属导体中,由于原子最外层的价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很弱,很容易摆脱原子的束缚,脱离原来所属的原子在金属中自由移动,成为自由电子;组成金属的原子,由于失去部分价电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晶体点阵)。
(如图)金属导体的电结构: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晶体点阵。
当导体不带电也不受外电场作用时,两种电荷在导体内均匀分布,没有宏观移动,只有微观的热运动。
二、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如果我们把导体放入静电场E中,电场将驱动自由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使导体上的电荷重新分布,见下图(a)。
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上的电荷重新分布的过程叫静电感应,感应所产生的电荷分布称为感应电荷,按电荷守恒定律,感应电荷的总电量是零。
感应电荷会产生一个附加电场E',见下图(b),在导体内部这个电场的方向与原场E相反,其作用是削弱原电场。
随着静电感应的进行,感应电荷不断增加,附加电场增强,当导体中总电场的场强00E E E'=+=时,自由电荷的再分布过程停止,静电感应结束,导体达到静电平衡,见下图(c).三、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各点的场强为零。
根据静电平衡的条件,可得出如下结论:(1)静电平衡下的导体是等势体,导体的表面是等势面。
(解释)(2)在导体表面外,靠近表面处一点的场强的大小与导体表面对应点处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方向与该处导体表面垂直。
对结论(2)给予证明:方向:由于电场线处处与等势面垂直,所以导体表面附近若存在电场,则场强方向必与表面垂直。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电介质
![高中物理竞赛讲义-电介质](https://img.taocdn.com/s3/m/456f4c72fab069dc5022018c.png)
电介质一、电介质(绝缘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不易传导电流的物体叫绝缘体又叫电介质1、电介质的分类无外电场时,正负电荷等效中心不重合,叫做有极分子无外电场时,正负电荷等效中心重合,叫做无极分子2、电介质的极化对于有极分子,无外电场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
施加电场后,分子受到电场力作用排列变得规则。
在分子热运动和外电场的共同作用下,分子排列比较规则。
这种极化叫做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
对于无极分子,无外电场时,分子内的正负电荷中心是重合的。
施加电场后,分子内的正负电荷受到电场力作用,各自的等效中心发生偏离。
这种极化叫做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
对于有极分子,也会发生位移极化,只不过位移极化的效果远小于取向极化3、电介质极化的效果等效为电介质表面出现极化电荷(也叫束缚电荷),内部仍然为电中性。
表面的极化电荷会在电介质内产生与原电场方向相反的附加电场。
外加电场越强,附加电场也越强。
类比静电平衡中的导体0。
注意,电介质内部合场强不为0思考:附加电场的大小是否会超过外电场?答案:不会。
一般来说,物理反馈会减弱原来的变化,但不会出现反效果。
例如:勒沙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楞次定律(电磁感应)例1:解释: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二、带电介质的平行板电容器1、带电介质对电容的影响假设电容器带电量Q 一定,电介质极化产生极化电荷,由于极化电荷会在电容内部产生附加电场E ’,会使得极板间电场E 0减小为合电场E= E 0 - E ’ ,从而使电势差U 减小,电容C 增加。
(若无特殊说明,默认为恒电量问题)假设电容器两板电势差U 一定,电介质极化产生极化电荷,由于极化电荷的感应效果,会使得极板上带电量Q 0增加为Q ,电容C 增加。
可见电介质极化使电容增大,增大的多少与极化的强弱有关。
2、介电常数介电常数ε反映了电介质极化的能力,也就反映了电容变化的程度。
真空的介电常数014kεπ= (利用这个恒等式可以将很多电学公式用ε0表示) 空气的介电常数114'4k k εππ=≈ 经常用相对介电常数εr 来表示:某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等于自身的介电常数与真空的比值(大于1)。
电介质物理知识点总结
![电介质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5c38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6.png)
电介质物理知识点总结电介质是一类具有不良导电性能的材料,可用于电容器、绝缘体等应用中。
电介质物理是研究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学性能的科学。
电介质物理是电磁场理论和介质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对电介质物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展开。
1. 电介质的基本性质电介质是一种不良导电性能的材料,通常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电介质的主要特点是在外电场作用下会发生极化现象。
极化是指介电极化,即在电场作用下使介质内部出现正负电偶极子的排列现象,从而使介质产生极化电荷。
常见的电介质包括空气、水、玻璃、塑料等。
2. 电介质的极化过程当电介质处于外电场中时,介质内部的正负电荷将发生位移,使介质被极化。
电介质的极化过程可分为定向极化和非定向极化两种类型。
其中,定向极化是指在介质中存在有定向的分子或离子,当外电场作用下,这些分子或离子会按照一定方向排列,这种极化过程被称为定向极化;非定向极化是指介质中的分子或离子并不具有固定的方向排列,当外电场作用下,这些分子或离子将发生不规则的排列,这种极化过程被称为非定向极化。
极化过程使介质产生极化电荷,从而改变了介质的电学性能。
3. 介质极化的类型根据介质极化的不同类型,可以将极化过程分为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和取向极化。
电子极化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介质中的电子云将出现位移,从而使整个分子或原子产生极化;离子极化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介质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将发生位移,产生极化现象;取向极化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具有一定取向的分子或离子将产生极化现象。
不同类型的极化过程会影响介质的电学性能。
4. 介质极化与介电常数介质的极化现象将改变介质的电学性能,其中介电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介电常数是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的电极化能力的体现,介电常数越大,介质的电极化能力越强。
介电常数的大小将影响介质的导电性、电容性等电学性能。
5. 介电损耗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会产生能量损耗,这种现象被称为介电损耗。
介电损耗会导致介质内部的吸收能量和产生热量,从而影响介质的电学性能。
电介质物理练习题
![电介质物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aa2a35f111f18583d05a10.png)
《电介质物理》练习题1.基本概念1) 介电性能的物理本质;2) 电介质的微观极化机理;3) 微波频段仍起作用的极化机理;4) 物质对外电场的响应方式;5) 弱电场中电介质中电流的主要起因。
6) 强电场中电介质中电流的主要起因;7) 电介质中空间电荷的主要来源;8) 电介质中空间电荷会产生的效应有哪些?9)固态电介质的介电击穿类型;10) 铁电效应只出现于何种晶体中?11) 电致伸缩效应出现于何种晶体中?12) 铁电体的微结构特征是什么?13) 铁电相变的类型;14) 何谓n级相变?15) 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什么?为什么?16) 晶体物性张量非零分量数目决定于什么?17)热释电性的本质是什么?18) 铁电陶瓷只有在经过何种处理后才具有热释电性?19)压电效应;20)压电效应只出现于何种(对称性)晶体中?21) 机电偶合系数的物理意义;2.基本概念判断(每组选一个正确答案)1) 铁电体a) 不具有自发电矩;b) 具有可随磁场反转的自发磁矩;c) 具有可随电场反转的自发电矩。
2)折射率n 是二阶张量(a);不是二阶张量(b);是否二阶张量需视情况而定(c)。
3) 介电常数是a)二阶张量;b) 一阶张量; c) 标量。
4) 铁电体的微结构特征为存在a)磁畴;b)电畴;c)铁弹畴。
5) 二级相变的判据是状态函数的a)一阶导数连续、二阶导数不连续;b) 二阶导数连续、三阶导数不连续;c)满足前述条件的任一条。
6) 反铁电体在T c 之下,a)顺电相为稳定相; b)极性相为稳定相; c) 极性相为亚稳相。
7) 晶体的Frenkel 与Schottky 缺陷为a)本征点缺陷;b)非本征点缺陷;c)线缺陷。
8) 反铁电相变为a)马氏体相变;b)电场诱导相变;c)应力诱导相变。
9) 奇数阶张量性质a)出现在所有晶体中;b)只出现在非中心对称的晶体中;c)只出现在中心对称的晶体中。
10) 随着晶体对称性的增加,晶体的张量性质之非零分量个数a) 增加;b)减少;c)不变。
电介质基本物理知识
![电介质基本物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5ef2f130b4e767f5acfcea2.png)
第一章电介质基本物理知识电介质(或称绝缘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的物理现象主要有极化、电导、损耗和击穿。
在工程上所用的电介质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目前,对这些电介质物理过程的阐述,以气体介质居多,液体和固体介质仅有一些基本理论,还有不少问题难以给出量的分析,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试验结果和工作经验来进行解释和判断。
第一节电介质的极化一、极化的含义电介质的分子结构可分为中性、弱极性和极性的,但从宏观来看都是不呈现极性的。
当把电介质放在电场中,电介质就要极化,其极化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极化为立即瞬态过程,极化的建立及消失都以热能的形式在介质中消耗而缓慢进行,这种方式称为松弛极化。
电子和离子极化属于第一种,为完全弹性方式,其余的属于松弛极化型。
(一)电子极化电子极化存在于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中,形成极化所需的时间极短,约为1015 s。
它与频率无关,受湿度影响小,具有弹性,这种极化无能量损失。
(二)原子或离子的位移极化当无电场作用时,中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作用中心重合,将它放在电场中时,其正负电荷作用中心就分离,形成带有正负极性的偶极子。
离子式结构的电介质(如玻璃、云母等),在电场作用下,其正负离子被拉开,从而使正负电荷作用中心分离,使分子呈现极性,形成偶极子,形成正负电荷距离。
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之间,或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彼此都是紧密联系的。
因此在电场作用下,电子或离子所产生的位移是有限的,且随电场强度增强而增大,电场以清失,它们立即就像弹簧以样很快复原,所以通称弹性极化,其特点是无能量损耗,极化时间约为1013-s。
(三)偶极子转向极化电介质含有固有的极性分子,它们本来就是带有极性的偶极子,它的正负电荷作用中心不重合。
当无电场作用时,它们的分布是混乱的,宏观的看,电介质不呈现极性。
在电场作用下,这些偶极子顺电场方向扭转(分子间联系比较紧密的),或顺电场排列(分子间联系比较松散的)。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大学物理作业,考研真题)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大学物理作业,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c1236ab90d6c85ed3ac629.png)
物理(下)作业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第十一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一、选择题1、两个同心薄金属球壳,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R <2R ),若分别带上电量1q 和2q 的电荷,则两者的电势分别为1U 和2U (选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
现用导线将两球壳连接,则它们的电势为(A )、1U ;(B )、2U ;(C )、21U U ;(D )、)(2121U U 。
[]2、两导体板A 和B 相距为d ,并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电荷。
现将另一不带电的,且厚度为t (t ﹤d )的导体板C 插入A 、B 之间(不与它们接触),则导体板A 和B 之间的电势差U AB 的变化为:(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不一定。
[]3、(2018年暨南大学)将一带电量为Q 的金属小球靠近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时,则有:(A )金属导体因静电感应带电,总电量为-Q ;(B )金属导体因感应带电,靠近小球的一端带-Q ,远端带+Q ;(C )金属导体两端带等量异号电荷,且电量q<Q ;(D )当金属小球与金属导体相接触后再分离,金属导体所带电量大于金属小球所带电量。
二、填空题1、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时,其导体内部的场强应为______;整个导体(包括导体表面)的电势应是______;导体表面的场强方向应是______。
2、当空腔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若腔内无电荷,则给该空腔导体所带的电荷应分布在;若腔内有电荷,则空腔导体上的电荷应分布在。
3、如图所示,两同心导体球壳,内球壳带电量+q ,外球壳带电量-2q 。
静电平衡时,外球壳的内表面带电量为______;外表面带电量为_______。
三、计算题1、同轴传输线是由两个很长且彼此绝缘的同轴金属直圆柱体构成,如图所示。
设内圆柱体的半径为R 1,外圆柱体的内半径为R 2。
并假定内外圆柱导体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其线电荷密度大小为λ,求内外圆柱导体之间的电场强度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电势差。
西南科技大学2019-2020-2学期电介质物理单元考试及答案
![西南科技大学2019-2020-2学期电介质物理单元考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5211623968011ca30091b6.png)
西南科技大学2019-2020-2学期《电介质物理》学习测验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离子位移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原来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发生正、负电荷中心分离,形成偶极矩的现象。
2、退极化电场:由极化电荷产生的场强被称为退极化电场。
3、电介质的极化: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沿电场方向出现宏观偶极子,在电介质表面出现束缚电荷(极化电荷)的现象。
4、电偶极子:两个相距很近的等量异号点电荷组成的系统。
5、极化强度P:单位体积电介质的电偶极矩矢量总和。
6、电介质的损耗: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将部分电能转变成热能的物理过程。
7、电介质的损耗包括:电导损耗,松弛极化损耗,谐振损耗。
8、电介质的热击穿: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绝缘能力。
9、电介质的电击穿:电场使电介质中积聚起足够数量和能量的带电质点而导致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一平行板真空电容器,极板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δ,现充以介电系数为εr的介质。
如果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δ不变,则有:真空时板间场强E=δ/ε0,电位移D= δ ,极化强度P= 0 ;充以介质时场强E= δ/ε0 εr,电位移D= δ ,极化强度P= δ(1-1/εr) ,极化电荷产生的场强为δ(1-εr) /ε0εr。
3、根据电介质的极化微观机理,极化可分为:电子和离子位移极化,偶极子转向极化,热离子松弛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1、气体在均匀电场中自持放电的条件:正离子在阴极表面碰撞产生 二次电子 ;非自持放电到自持放电的关系式: (3分)。
2、电介质的击穿包括: 热 击穿, 电 击穿, 电化学 击穿。
三、简述及问答题(共20分)1、已知洛伦兹有效场E e =E (εr +2)/ 3,试推导克劳休斯—莫索缔方程。
解:1、流经实际介质电容器的电流由哪几部分组成?作图说明。
解:电导电流,位移极化电流,松弛极化电流(有功,无功)。
高中物理电场必考知识点整理汇总
![高中物理电场必考知识点整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e6946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c.png)
引言: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变化的科学,而电场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高中物理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掌握电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理解电学现象和解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电场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整理汇总,帮助同学们全面理解电场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电场的基本概念1.电场的定义:电场是指空间某一点处受电荷作用所产生的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场。
2.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是描述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定律,它表明电场的强度与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3.电场的单位和符号:电场的单位为牛顿/库仑(N/C),常用符号为E。
二、电场的性质1.电场的矢量性质:电场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方向性。
2.电场的叠加原理:当一个空间中存在多个电荷时,各个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矢量可以矢量叠加。
3.电场的均匀性:在距离电荷足够远的地方,电场近似为均匀场。
4.电场的超定原理:电场满足超定原理,即通过一些电场线和有限个点电荷的位置,可以唯一确定空间上的电场分布。
5.电势能与电势差:电场可以做功,并具有势能,电势差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获得的势能变化。
三、电场的计算方法1.电场强度的计算:根据库仑定律和叠加原理,可以计算某一点处电场的强度。
2.电场线的绘制:电场线是用来表示电场强度方向和大小的线条,其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3.电势能的计算:电势能是电场做功所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电势能公式进行计算。
4.电势差的计算:电势差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获得的势能变化,可以通过电势差公式进行计算。
5.电场的数学模型:电场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如电场的矢量运算、电势的导数和高斯定理等。
四、电场的应用1.电场与电介质:电介质在电场中会产生极化现象,使电场发生变化。
2.电场与导体: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电场的作用,会产生电流。
3.电场与静电力:静电力是由电场产生的力,可以通过库仑定律进行计算。
电介质物理基础复习
![电介质物理基础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32015c189eb172ded63b714.png)
1、电介质分类:非极性电介质、极性电介质、离子性电介质2、电介质的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沿电场方向产生感应偶极矩,出现宏观偶极矩,在介质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3、电子位移极化:电子云畸变引起的负电荷中心位移产生感应电矩,称电子位移极化4、离子位移极化:正负离子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发生感应电矩,称离子位移极化5、取向极化:固有电偶极矩沿外电场方向转向称取向极化,6、热离子极化:实际电介质,由于热运动,离子脱离平衡位置发生迁移,电场使已经脱离平衡位置的弱联系离子做定向迁移,造成电介质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形成偶极矩,称为热离子极化7、空间电荷极化或夹层极化、界面极化:电介质中的电荷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上积聚,形成空间电荷局部积累,使电介质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产生宏观电矩。
这种极化称为空间电荷极化或夹层极化、界面极化8、固有偶极矩的取向极化:当有外电场时,这些固有偶极矩将趋于转向沿外电场方向排列。
因固有偶极矩转向而在介质中产生宏观偶极矩,这种现象称为固有偶极矩的取向极化9、为什么宏观电场强度E 和有效电场Ei 不相等?答:1、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电极化,整个介质出现宏观电场2、电介质中的某一点的宏观电场E,是指极板上的自由电荷以及电介质中所有极化分子形成的偶极矩,共同在该点产生的电场3、作用在每个分子或原子上实质极化的有效电场(内电场)显然不包括该分子或原子自身极化所产生的电场。
4、比如:平行板电容器1011、电介质的极化包括弹性位移极化和弛豫极化。
弹性位移极化:电子弹性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这两种极化的时间非常短,与温度的依赖关系不大弛豫极化:固有电矩的取向极化和热离子极化、缺陷偶极矩的取向极化(又称界面极化),固有电矩的取向极化与热平衡性质(温度)有关,缺陷偶极矩的取向极化与电荷的堆积过程有关,需要很长弛豫时间,称弛豫极化12、弛豫时间:电介质的极化是一个弛豫过程,从施加电场到极化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称弛豫时间13、瞬时极化:电子弹性位移极化和离子弹性位移极化达到稳态所需时间约10-16-10-12 s,在远低于光频情况下可认为是即时的,因此弹性极化也称瞬时极化或无惯性极化。
电介质物理试题及答案高中
![电介质物理试题及答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dba8bf8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0.png)
电介质物理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是由于电介质内部的______。
A. 原子核B. 电子C. 质子D. 离子2. 电容器的电容大小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两板间的距离B. 两板的面积C. 两板的材料D. 两板间的电压3. 介电常数是描述材料对电场的______能力的物理量。
A. 屏蔽B. 增强C. 减弱D. 传递4. 电介质在电场中极化后,其内部电场强度将______。
A. 增强B. 减弱C. 不变D. 无法确定5. 以下哪个公式描述了电容器的电容与其几何参数的关系?A. \( C = \frac{\varepsilon_0 A}{d} \)B. \( C = \frac{Q}{V} \)C. \( C = \frac{\varepsilon_0 \varepsilon_r A}{d} \)D. \( C = \frac{\varepsilon_r A}{\varepsilon_0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电介质的极化强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的______。
7. 电容器储存能量的能力称为______。
8. 当电介质置于电场中时,其内部电荷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9. 电容器的电容与两板间的距离成______比,与两板的面积成______比。
10. 介电常数大于1的电介质,其对电场的屏蔽能力比真空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解释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并说明其对电场的影响。
12. 描述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并解释电容是如何影响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的。
13. 说明介电常数的概念,并解释不同材料的介电常数为何不同。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假设有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两板面积为0.05平方米,板间距离为2毫米,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为3。
求该电容器的电容。
15. 如果上述电容器两端加上10伏电压,求电容器存储的电荷量。
电介质物理基础知识
![电介质物理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de7999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7.png)
电介质物理基础知识电介质物理啊,这可是个很有趣的领域呢。
咱们就从最基本的说起吧。
电介质啊,就好比是一群很守规矩的小居民。
在普通的物质里,它们可不像那些调皮捣蛋的自由电子到处乱跑。
电介质里的电子啊,就像是被家长管得很严的小孩子,只能在自己的小范围内活动。
你想啊,要是把物质比作一个大社区,导体里的电子就像是那些满大街乱窜的小毛孩,而电介质里的电子呢,就乖乖地待在自己的小院子里。
那电介质的极化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像是一群本来站得比较松散的小居民,突然来了一个指挥官(外电场)。
这个指挥官一出现,小居民们就开始按照一定的方向排队了。
有的电介质呢,是那种比较听话的,电子云中心和原子核中心稍微错开一点,就像是队伍稍微歪了一点点,这就是电子位移极化。
还有一种呢,就像是一些小家庭(分子)整个地转了个方向,这就是取向极化啦。
你看,这多像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啊,一群人在某种指挥下改变自己的状态。
介电常数这个概念也很重要哦。
它就像是电介质的一个性格标签。
这个数值越大,就说明这个电介质在电场里的表现越特别。
比如说,空气的介电常数比较小,就像一个比较普通的人,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而水的介电常数比较大,就像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电场一来,它的反应就比较强烈。
电介质在电容器里可有着大作用呢。
电容器就像是一个小仓库,用来储存电荷。
电介质在这个小仓库里啊,就像是仓库里的隔板。
有了这个隔板啊,电容器就能储存更多的电荷了。
如果没有电介质,就好比这个仓库没有隔板,电荷就会乱跑,能储存的电量就少多了。
再说说电介质的损耗吧。
这就像是电介质在电场里干活,干着干着就有点累了,然后就会消耗一些能量。
有些电介质损耗小,就像那些精力旺盛的小伙子,能长时间在电场里好好工作。
而有些电介质损耗大呢,就像是体弱多病的人,干不了多久就不行了。
电介质的击穿现象可就有点吓人了。
这就好比是电介质在电场的压力下突然崩溃了。
本来好好的,但是电场太强了,就像洪水冲破了堤坝一样,电介质的绝缘性就没了。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含答案,大学物理作业,考研真题)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含答案,大学物理作业,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263a7d26fff705cc170ab5.png)
1、一片二氧化钛晶片,其面积为 1.0cm2, 厚度为 0.10mm 。把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紧
贴在晶片两侧。此时电容器的电容为_____________. ;当在电容器的两板上加上 12V 电压时,
极板上的电荷为_____________. ;电容器内的电场强度为_____________ .。(二氧化钛的相
[
]
3、(2018 年暨南大学)将一带电量为 Q 的金属小球靠近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时,则有:
(A)金属导体因静电感应带电,总电量为-Q;
(B)金属导体因感应带电,靠近小球的一端带-Q,远端带+Q;
(C)金属导体两端带等量异号电荷,且电量 q<Q;
(D)当金属小球与金属导体相接触后再分离,金属导体所带电量大于金属小球所带电量。
二、 填空题
1、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时,其导体内部的场强应为______;整个导体(包括导体表面)
的电势应是______;导体表面的场强方向应是______。
2、当空腔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若腔内无电荷,则给该空腔导体所带的电荷应分布
在
;若腔内有电荷,则空腔导体上的电荷应分布
在
。
3、如图所示,两同心导体球壳,内球壳带电量+q,外球壳带电量-2q。
(C)、使电容增大,但与介质板的位置无关;(D)、使电容增大,但与介质板的位置有关。
[
]
3、(2011 年太原科技大学)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球,一为空心,一为实心,把两者各自
孤立时的电容值加以比较,则:
(A)空心球电容值大;
(B)实心球电容值大;
(C)两球电容值相等;
(D)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
]
二、 填空题
(1)若两极上分别带有电荷+Q 和—Q,求各区域的电位移 D,电场强度 E,及电势 U;
第三章电介质复习总结
![第三章电介质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96502a3169a4517723a3ce.png)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复习总结
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
静电场基本规律在有电介质时的应用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与真空中的静电场及有导体时静电场的规律进行对比 研究有电介质存在时静电场基本规律。 研究有电介质存在时静电场基本规律。
重点掌握: 重点掌握:
电介质与导体的区别,电介质两种极化的微观机制, 电介质与导体的区别,电介质两种极化的微观机制,电介 质中三个电矢量的意义及三者之间关系, 质中三个电矢量的意义及三者之间关系,电位移矢量各种表 达式的适用条件,有介质时高斯定理的意义及应用。 达式的适用条件,有介质时高斯定理的意义及应用。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复习总结
三、几个重要关系式
r r r D = ε 0 E + P —普遍成立 普遍成立
r —各向同性 = (εr −1)ε0E
r E= r E0
r r P = ε0χE
r r D = ε 0ε r E —各向同性
r r D = ε 0 E0
r r D = ε 0ε r E
εr
—均匀介质充满 、 均匀介质充满 界面等势面
极化电荷 面密度与 极化强度 关系 极化电荷体密 度与极化电荷 的关系
—均匀充满 、 σ ′ 均匀充满 界面等势面
= P2 n - P1n
r r - ∫ P ⋅ ds
s
ε r = 1 —真空
பைடு நூலகம்
r r —真空 D = ε0E
ρ′ =
V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复习总结
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问题:三个电矢量及相关量的计算 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1) ) (2) )
r r r D ⇒ E ⇒ P ⇒ σ ′
电介质物理必考汇总(必考))
![电介质物理必考汇总(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fcd3923ca5e9856a5712600d.png)
第一章一节电偶极子:两个大小相等的正、负电荷(+q 和-q),相距为L,L较讨论中所涉及到的距离小得多。
这一电荷系统就称为电偶极子。
电量q与矢径L的乘积定义为电矩,电矩是矢量,用μ表示,即μ=q·L μ的单位是C·m。
二节电介质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沿电场方向产生感应偶极矩,在电介质表面出现极化电荷的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束缚电荷(极化电荷):在与外电场垂直的电介质表面上出现的与极板上电荷反号的电荷。
束缚电荷面密度记为。
退极化电场Ed:由极化电荷所产生的场强。
它是一个大于1、无量纲的常数,是综合反映电介质极化行为的宏观物理量。
有效电场:实际上引起电介质产生感应偶极矩的电场称为有效电场或者真实电场,用E e表示。
感应偶极矩与有效电场E e 成正比,即极化强度P:单位体积中电介质感应偶极矩的矢量和,即极化强度P描述电介质极化行为的宏观参数:描述电介质极化行为的微观参数:宏、微观参数的联系——克劳休斯方程:三节宏观平均场强E是指极板上的自由电荷以及电介质中所有极化粒子形成的偶极矩共同的作用场强。
对于平板介质电容器,满足:①电介质连续均匀,②介电系数不随电场强度的改变发生变化。
电位移D 的一般定义式。
有效电场:是指作用在某一极化粒子上的局部电场。
它应为极板上的自由电荷以及除这一被考察的极化粒子以外其他所有的极化粒子形成的偶极矩在该点产生的电场。
洛伦兹有效电场的计算模型:电介质被一个假想的空球分成两部分,极化粒子孤立的处在它的球腔中心。
要求:①球的半径应比极化粒子的间距大,这样可以视球外介电系数为ε的电介质为连续均匀的介质,球外极化粒子的影响可以用宏观方法处理; ②球的半径又必须比两极板间距小得多,以保证球外电介质中的电场不因空球的存在而发生畸变。
所以近似认为球内球外的电场都是均匀的。
洛伦兹有效电场的适用范围:气体电介质、非极性电介质(非极性和弱极性液体电介质、非极性固体电介质)、高对称性的立方点阵原子、离子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节电偶极子:两个大小相等的正、负电荷(+q 和-q),相距为L,L较讨论中所涉及到的距离小得多。
这一电荷系统就称为电偶极子。
电量q与矢径L的乘积定义为电矩,电矩是矢量,用μ表示,即μ=q·L μ的单位是C·m。
二节电介质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沿电场方向产生感应偶极矩,在电介质表面出现极化电荷的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
束缚电荷(极化电荷):在与外电场垂直的电介质表面上出现的与极板上电荷反号的电荷。
束缚电荷面密度记为。
退极化电场Ed:由极化电荷所产生的场强。
它是一个大于1、无量纲的常数,是综合反映电介质极化行为的宏观物理量。
有效电场:实际上引起电介质产生感应偶极矩的电场称为有效电场或者真实电场,用E e表示。
感应偶极矩与有效电场E e 成正比,即极化强度P:单位体积中电介质感应偶极矩的矢量和,即极化强度P描述电介质极化行为的宏观参数:描述电介质极化行为的微观参数:宏、微观参数的联系——克劳休斯方程:三节宏观平均场强E是指极板上的自由电荷以及电介质中所有极化粒子形成的偶极矩共同的作用场强。
对于平板介质电容器,满足:①电介质连续均匀,②介电系数不随电场强度的改变发生变化。
电位移D 的一般定义式。
有效电场:是指作用在某一极化粒子上的局部电场。
它应为极板上的自由电荷以及除这一被考察的极化粒子以外其他所有的极化粒子形成的偶极矩在该点产生的电场。
洛伦兹有效电场的计算模型:电介质被一个假想的空球分成两部分,极化粒子孤立的处在它的球腔中心。
要求:①球的半径应比极化粒子的间距大,这样可以视球外介电系数为ε的电介质为连续均匀的介质,球外极化粒子的影响可以用宏观方法处理; ②球的半径又必须比两极板间距小得多,以保证球外电介质中的电场不因空球的存在而发生畸变。
所以近似认为球内球外的电场都是均匀的。
洛伦兹有效电场的适用范围:气体电介质、非极性电介质(非极性和弱极性液体电介质、非极性固体电介质)、高对称性的立方点阵原子、离子晶体。
不适用范围:极性液体电介质和固体电介质。
五节一、电子位移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云重心相对于原子核重心发生位移,因而产生感应偶极矩。
这种极化称为电子位移极化。
由的结果得出的一些结论:(1)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电子位移极化率自上而下地增加。
(2)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由左向右,电子位移极化率的变化有两种可能性。
其一,随轨道上的电子数的增加,产生电子位移极化的电子数增加,电子位移极化率也增加;其二,电子轨道半径也可能减小,电子位移极化率将会下降。
(3)离子的电子位移极化率的变化规律与原子的大致相同,随离子半径及价电子数的增加而增加。
(4)由P=Nαe E e,当原子或离子半径r减小时,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N将增加,P也较大。
(5)电子位移极化率与温度无关,温度的改变只影响电介质组成粒子的热运动,对原子或离子的半径影响不大。
(6)电子位移极化完成的时间非常短,在10 -14-10-15s之间。
(7)电子位移极化发生在所有的介质中。
二、离子位移极化:在离子晶体中,除存在电子位移极化以外,在电场作用下,还会发生正、负离子沿相反方向位移形成的极化叫离子位移极化。
结论:⑴离子位移极化完成的时间约为10-12--10-13s,因此,在交变电场中,电场频率低于红外光频率时,离子位移极化便可以进行。
⑵离子位移极化率与电子位移极化率有相同的数量级,约为10-40F·m2。
⑶随着温度升高,离子间的距离增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也就是弹性联系系数K变小,所以离子位移极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增加很小。
⑷离子位移极化只发生在离子键构成的晶体,如TiO2、CaTiO3等,或者陶瓷电介质中的结晶相内,而不会发生于气体或液体之中。
三、偶极子转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因极性电介质分子的固有偶极矩沿电场方向的转向而产生的极化,称为偶极子的转向极化。
结论:⑴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建立的时间约为10-2-10-6s 或更长,所以在不高的频率乃至工频的交变电场中,就可能发生极化跟不上电场变化的情况:出现介电系数减小,介质损耗角正切增大。
⑵偶极子的转向极化存在于极性电介质中。
⑶偶极子转向极化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a d下降。
四、热离子松弛极化:在电介质内,弱联系的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迁移,使局部离子过剩,在电介质内部建立起电荷的不对称分布,从而形成电矩。
这种由弱系离子(质点)建立起的极化叫作热离子松弛极化。
弱系离子:指杂质或缺陷离子。
它们能量状态比较高,不那么稳定,容易被激活。
强系离子:离子键结构的电介质中,处在晶格结点上的正、负离子。
它们能量最低,也最稳定。
“松弛”极化:这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极化形式,当极化完成的时间较长、外加电场的频率比较高时,极化方向的改变往往滞后于外电场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松弛”,此种极化形式就叫“松弛”极化。
结论:⑴热离子松弛极化完成的时间在10-2-10-10s之间。
⑵热离子松弛极化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a T降低。
五、空间电荷极化:电介质中的自由电荷载流子(正、负离子或电子)可以被缺陷和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所捕获,形成空间电荷的局部积累,使电介质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产生宏观电矩。
这种极化称为空间电荷极化或夹层、界面极化。
界面上积聚电荷的正、负取决于和的大小, 如果>积聚正电荷;<积聚负电荷; =不积聚电荷,空间电荷极化消失。
六节非极性固体电介质的介电系数:⑴在非极性固体电介质中,只存在电子位移极化。
⑵非极性固体电介质包括: 原子晶体,如金刚石;不含极性基团的分子晶体,如晶体硫、萘等;非极性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等。
⑶非极性固体电介质属于洛伦兹有效电场的适用范围,适用K-M方程及L-L方程第二章一节电介质的损耗:电介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将一部分的电能转变成热能的物理过程,称为电介质的损耗。
损耗的来源:1、电导损耗2、松弛极化损耗3、谐振损耗(色散与吸收)1电导损耗:电介质中一些弱联系的导电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漂移,形成传导电流,并以热的形式耗散掉,我们称之为电导损耗。
电导损耗计算:2松弛极化损耗:当外电场的频率比较高,如高频或超高频,偶极子转向极化等慢极化形式就来不及跟上交变电场的周期性的变化,产生松弛现象,致使电介质的P 滞后于E,并且随着外加电场频率的升高,电介质的ε下降。
这一过程将消耗部分能量,而且在高频和超高频中,这类损耗将起主要作用,甚至比电导损耗还大,这种在交变电场中由慢极化形式引起的损耗称为松弛损耗(热离子松弛极化、偶极子转向极化、界面极化)3谐振损耗(色散与吸收)(1)谐振损耗的来源:谐振损耗来源于原子、离子、电子在振动或转动时所产生的共振效应,这种效应发生在红外到紫外的光频范围。
(2)色散:介电系数或折射率随频率变化的现象称为色散。
(3)吸收:损耗因数随频率的变化称为吸收二节松弛极化强度与时间的关系可近似的表示为:t为加上电场以后经历的时间,τ为松弛极化的时间常数。
在充、放电时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的电荷(Q2-Q1)称为介质的极化电荷或者吸收电荷。
它是由电介质中的松弛极化产生的,相应的电流就叫作极化电流或者吸收电流,它是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说明松弛极化是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是介质极化松弛的一种现象。
三节(这部分公式较多大家自己整理)(第三节的大题可能性较高)介质损耗:电介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即在电介质中由电能转变为热能而损失的能量,这一物理现象称为介质损耗。
极性电介质的判断依据:由于极化滞后于电场的变化引起εr、W随ω迅速变化以及tanδ达最大值出现,是具有松弛极化的电介质的明显特征,它可以作为极性电介质的判断依据。
发生这种变化的位置是在ωτ=1 处,此区域称为“介质反常弥散区”。
介电系数、介质损耗、介质损耗角正切与频率的关系1.当ω→0:有充分、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松弛极化并且达到稳定状态,故此时,εr达到最大可能值;由于不存在松弛极化滞后电场变化的现象,所以极化损耗小到可以忽略,介质损耗只有电导损耗;tanδ由于无功电流趋于零而趋于无穷大。
2. 低频区(ωτ<<1):交变电场的频率升高,开始出现极化滞后电场变化的情况,εr下降W(P)上升,tanδ因无功电流正比于W二增加所以与W成反比急剧下降。
3. 反常弥散区:dεr/dω在ωτ=1时有极大值,εr随ω变化最快,即交变电场的变化周期与松弛时间τ相接近时,松弛极化随电场频率的变化最敏感。
故dW/dω在ωτ=1时有极大值,W随ω增加而增加最快。
极化损耗的增加使得有功电流增长的速度超过无功电流增长的速随度,所以W 随ω增加而上升。
当以后,极化损耗上升的速度减慢,无功电流仍然基本上随增加正比例地增加;当有功电流的增长的速度开始比无功电流增长的速度慢时,tan δ 达最大值。
4. 高频区(ωτ>>1):一般情 况下,g>>γ,故p≈ gE 2亦趋于一定值,而且这比电导损耗要大。
因为在高频下,缓慢式极化虽然来不及进行,每周期的损耗比极化能充分建立时要小,但由于单位时间内周期数增加,故损耗P 还是比极化能 够充分建立时要大。
当P 逐渐趋于定值时,快极化造成的纯电容电流仍不断地正比于频率增加,所以tan δ→0。
介电系数 、介质损耗、介质损耗 角正切与温度的关系 1. 低温区:即τ 很大, ωτ>>1,此时由 于分子热运动很弱,与热运动有关的松弛极化建立的速度很慢,以致在相应的频率下,松弛极化远远滞 后于电场的变化,松弛极化对介电系数的贡献很小, εr 主要由快极化提供。
在低温区,虽 然单位体积中的极化粒子数n 0少,使ε∞减少,但随着温度的上升,松弛时间τ缩短,又有使松弛极化增加的趋势。
所以总的来说, εr 的变化不大。
低温时,电导损耗很小,与松弛极化损耗相比可以忽略,介质损耗主要由松弛极化损耗来决定。
松弛极化损耗与g 即e -U/kT 成正比,随温度的增加,介质损耗呈指数式规律上升。
由于εr 随温度变化不大,故tan δ亦正比于等效电导率随温度而指数式地上升。
2. 反常分散区:温度继 续升高, τ下降到ωτ=1时,松弛极化时间与电场变化周期相接近,松弛极化处于最敏感位置,所以介电系数εr 随温度T 变化而迅速上升,同样可得到在附近d εr /d τ最大,出现随温度变化很快的情形。
介质损耗W 、P 仍随温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式规律上升,直至极化已无滞后于电场变化时,极化损耗开始减少。
ωτ=1时,出现一最大值。
当注意到这时εr 迅度上升,无功电流也增加时,tan δ最大值比W 的最大值出现得要早一些,也就是说出现在温度较低一点的位置。
3. 高温区:温度继续升高,使τ值很小,即ωτ<<1时,极 化已无滞后于电场变化的现象,极化全部能充分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