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41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3单元 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
6、篇末两句作用?有什么言外之意?
篇末两句总结全文,各有作用:“实是欲界 之仙都”,是用夸张手法对江南美景作高度概括 ,并且与文章开头相呼应;“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1)既是对谢灵运的钦慕, (2)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3)为自 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含来/共谈。
解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读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语言特点:四字句、对偶句,富有韵律美
课 文 解 读
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将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译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 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
相跳出水面。
原 译
课 文 解 读 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确实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 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1、描写山川中的静景之美。
二、分写山水景物的美。
2、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动景)。
11 答谢中书书
部编版 八年级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 短文二篇 (共41张PPT)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拓展延伸
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 市南,南唐初年建寺, 初名“南禅寺”。北 宋景德四年(1007年) 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 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 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 闪烁的“月台”两字, 故又名月台寺。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课文翻译(一)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课文翻译(二)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了解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 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的自豪之感。
重点研讨 7.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重点研讨
(2)结构美。 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 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课堂小结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 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 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 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 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 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堂检测 主观题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 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拓展延伸
山水小品
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可议论抒情,随性抒写 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30年代前期,小品文盛极 一时,多样竞荣,并出现对立的创作倾向和思想论争。在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 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小品文的 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 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 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现在的小品文因内容 的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重点研讨 7.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重点研讨
(2)结构美。 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 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课堂小结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们脍 炙人口的文章写尽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让我们去品味,让我们去感 怀。其实,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灵性 感染着我们,只要我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去 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们的阳光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 将会变得无限的美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堂检测 主观题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 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拓展延伸
山水小品
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可议论抒情,随性抒写 自己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30年代前期,小品文盛极 一时,多样竞荣,并出现对立的创作倾向和思想论争。在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 色彩、语文优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都可以算作小品文。小品文的 特点,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或抒 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 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现在的小品文因内容 的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11.《答谢中书书》课件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总——分——总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品
读 1.文章中写了哪些景物?
课 2.作者是如何描画景物的?
文
提示:
等方面考虑。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课文 视察角度: 有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时间跨度: 有 早晨(晓雾将歇), 黄昏(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yù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理清文意
答谢中书书
欣赏赞颂。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消散。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人间。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小 结
幅清丽的画,一首流动的诗,美不胜
收。这样美的风景,这样美的语言,
这样美的课文,让我们齐声背诵吧。
拓
展
根据这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为你喜
延
伸 欢的旅游景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介绍
词。
感 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课
文 全文环绕哪个字展开?
美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感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课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文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 起彼伏的啼鸣。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 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风景了。
总——分——总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品
读 1.文章中写了哪些景物?
课 2.作者是如何描画景物的?
文
提示:
等方面考虑。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课文 视察角度: 有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时间跨度: 有 早晨(晓雾将歇), 黄昏(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yù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理清文意
答谢中书书
欣赏赞颂。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消散。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人间。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小 结
幅清丽的画,一首流动的诗,美不胜
收。这样美的风景,这样美的语言,
这样美的课文,让我们齐声背诵吧。
拓
展
根据这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为你喜
延
伸 欢的旅游景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介绍
词。
感 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课
文 全文环绕哪个字展开?
美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感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课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文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 起彼伏的啼鸣。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 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风景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多种视角相结合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远眺: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们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6.“一切景语皆情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归 隐山林的志趣。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 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 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 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 水小品的名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多种视角相结合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远眺: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们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6.“一切景语皆情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归 隐山林的志趣。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 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 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 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 水小品的名作。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山水之景
11 短文二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 默写全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欣赏两篇文章不同 的语言风格。(重点)
2.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难点)
3.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 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山水的无动于衷; • “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
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重庆中考A卷)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体会山水类诗文中蕴含的情感
[答题支架] 看景物 分析所写景物的特征,在把握意境的基础上体会情感。 找关键字句 寻找文(诗)眼及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深入体会其情感。 联系背景 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知人论世。 作者盛赞自然之美,表达了热爱自然、沉醉自然、娱情
被封为康乐公。
译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文 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字词清单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休息 今义:萎靡
◆一词多义
欲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副词,将要 名词,欲望、欲念
自 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
介词,从 连词,如果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37岁时隐居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便常以书信的 形式向他咨询朝廷大事,故有“山中宰相”之称。 有《陶隐居集》。
背景链接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 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 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 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 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
11 短文二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 默写全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欣赏两篇文章不同 的语言风格。(重点)
2.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难点)
3.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 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山水的无动于衷; • “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
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重庆中考A卷)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体会山水类诗文中蕴含的情感
[答题支架] 看景物 分析所写景物的特征,在把握意境的基础上体会情感。 找关键字句 寻找文(诗)眼及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深入体会其情感。 联系背景 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知人论世。 作者盛赞自然之美,表达了热爱自然、沉醉自然、娱情
被封为康乐公。
译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文 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字词清单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休息 今义:萎靡
◆一词多义
欲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副词,将要 名词,欲望、欲念
自 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
介词,从 连词,如果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37岁时隐居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便常以书信的 形式向他咨询朝廷大事,故有“山中宰相”之称。 有《陶隐居集》。
背景链接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 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 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 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 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页)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感受山川之美。
的
共同谈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风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 的溪流清澈见底。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感受山川之美。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
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全,都
山水相映 色彩配合 晨昏变化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四
两岸石壁,
季
五色交辉。
之
青林翠竹,
景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晨
猿鸟乱鸣;
昏 之
夕日欲颓,
景
沉鳞竞跃。
仰视 俯视 平视
动静结合
视觉 听觉灵运的钦慕称赞,对当时众人难以欣赏秀美山水的惋 惜,表达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主旨)
新课导入 信
陶弘景
(公元456—536年)
• 南朝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医药家、炼丹 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精通阴阳五行、 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谢征(谢中书) • 南朝人,字玄度。
shè
(公元500—536年) • 文学家、官员,曾任中书舍人。
书 文体知识 又叫“尺牍(dú)”“信札 (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 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 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 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 化的事件,也可以谈论政事, 还可以鼓励后学等等。
• 作用:(1)内容上,突出山水奇绝,表达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 景的闲适自得。(2)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
答
感慨发端,总起下文(第1句)
谢
具体描画山川风景,写总体风貌,写四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的
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言语。 3.了解作品意境,领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走近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 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 画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4.后人为什么评价本文说“很像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 从描画的风光奇丽、言语凝练丰富、句式较为整齐且运 用对偶等方法几方面有所感知即可。
稳定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 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 说一段话来描画景物,看谁用得多, 用得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谢 谢!
再读文章,与文本对话
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温馨提示:他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下几个方面 赏析:①这句话写出了风光的什么特 点?②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美景的? ③他觉得那个字描画得最为传神?④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表 现美景?⑤试用笼统的言语描画画面。
①朝暮的山林水泉、猿鸟游鱼,多姿多彩、活力勃勃,风光无限愉快。②察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 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 山〕。他知晓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候。梁武 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 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讨教,故称他 为“山中宰相〞。
陶终身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 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 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
看角度,由仰而俯;景物笼统,由显而微;景物形状,由静而动;交代时间,由 朝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物调和、完好、一致。先俯视“顶峰入云〞,再俯 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 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留意了颜色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 合等。③如:“乱〞本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指混乱、乱七八糟,但结合课文读来, 这里用“乱〞来描画猿鸟的声音此起彼伏,表现一种自在,一种活力,写出了山 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溢着勃勃活力的景象。④修辞:拟人;写作技巧:动静结合、视 觉与听觉结合。分析略。⑤例如: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 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活力勃勃。傍晚, 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 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的
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言语。 3.了解作品意境,领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走近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 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 画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4.后人为什么评价本文说“很像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 从描画的风光奇丽、言语凝练丰富、句式较为整齐且运 用对偶等方法几方面有所感知即可。
稳定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 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 说一段话来描画景物,看谁用得多, 用得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谢 谢!
再读文章,与文本对话
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温馨提示:他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下几个方面 赏析:①这句话写出了风光的什么特 点?②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美景的? ③他觉得那个字描画得最为传神?④ 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表 现美景?⑤试用笼统的言语描画画面。
①朝暮的山林水泉、猿鸟游鱼,多姿多彩、活力勃勃,风光无限愉快。②察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 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 山〕。他知晓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候。梁武 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 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讨教,故称他 为“山中宰相〞。
陶终身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 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 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
看角度,由仰而俯;景物笼统,由显而微;景物形状,由静而动;交代时间,由 朝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物调和、完好、一致。先俯视“顶峰入云〞,再俯 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 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留意了颜色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 合等。③如:“乱〞本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指混乱、乱七八糟,但结合课文读来, 这里用“乱〞来描画猿鸟的声音此起彼伏,表现一种自在,一种活力,写出了山 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溢着勃勃活力的景象。④修辞:拟人;写作技巧:动静结合、视 觉与听觉结合。分析略。⑤例如: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 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活力勃勃。傍晚, 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 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 南朝梁·陶弘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人,著名的医药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山川奇丽 秀美、清新恬淡,为写景名作。
译一译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
夕 日 欲 颓,
太阳快要落山了,
鸣叫声;
沉 鳞 竞 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
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 的人了。
品一品 结构美
晨 晨昏变 昏 化之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答谢 中 书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2张PPT)
课前自主学习
晓雾 俱备
欲颓 乱鸣 清流
沉鳞 竞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2张PPT)
课文品读
翻译课文
原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注释: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 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译文: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 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2张PPT)
文言知识积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2张PPT)
课文品读
文言知识积累
(二)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将要 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自康乐以来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把握文意, 积累文言字词。 2.品味语言,通过想象理解作品优美的意境, 领会文中流露 的思想感情。
情景导入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 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 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 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 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 “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 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 《答谢中书书》。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
诗词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 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3
谢谢欣赏
24
5
文题解读
“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即 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 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故称。第二个“书”,即书信。文题意 为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6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共谈:共同谈论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8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9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 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 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叹总括 前文。
13
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14
整体感知
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拟人
诗词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 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3
谢谢欣赏
24
5
文题解读
“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即 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 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故称。第二个“书”,即书信。文题意 为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6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共谈:共同谈论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8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9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 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 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叹总括 前文。
13
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14
整体感知
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拟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40张PPT)
4.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 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之美,你看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 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 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 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 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一词多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同
•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 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 美景的得意之感。
提高训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2、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其] 中
“ 美 ”字点名全文的中心。
3、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 公比肩之意.
主题思想
这是作者写给梁中书鸿胪谢征 的一封信。信中以清丽的文辞,极 力称道江南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 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之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四时俱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8张PPT)
作品简介
•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 一封谈山水的信。书,即书信,古人的 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 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本文是作者 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描绘山 川秀美,清新简淡,是写景的名篇。谢 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 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 书”。
2.本文美在哪里?
山水相映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Nhomakorabea动静相衬之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28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28 张PPT)
课文理解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仰视)
山古 川来 之共
美谈
清流见底(俯视)
实 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平远) 欲 界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高远) 之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仙 都
(静景) (动景)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
其 奇 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28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28 张PPT)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消散
tuí
坠落 指人间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潜游在水中的鱼
yù 自康乐以来,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参界与,或指天堂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28 张PPT)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通过 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 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
传达自己与自 然融合的愉悦
体现了作者酷爱山林,归隐林泉的志趣。
朗读体会
师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男生:高峰入云,
女生:清流见底。
男生: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女生: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男生: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女生: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男生:实是欲界之仙都。
巍峨挺拔的山峰,清澈的小溪流水,相映成趣。
示例2: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壁与竹林映衬,绚烂多彩,生机勃勃。 示例3:这里有早晚变化之美。你看“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元鸟的叫声与鱼儿的嬉戏蓬勃灵动。
这般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山川美景令人陶
女生:实是欲界之仙都。
男女生:实是欲界之仙都。
教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醉。作者是用怎样的手法写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仰 视
俯
视
平视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视线
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蓝天 白云
清流
五色 青林 翠竹
色彩搭配之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
时
季早
间
晚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晨昏变化之美
形体: 高峰——流水 光色:林清翠竹——五色交辉 声响:日出雾歇——猿鸟乱鸣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 奇者。
第11课《短文二篇》课件(共25张PPT)
消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 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 颓,
坠落
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Fra bibliotek鱼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
其奇者。
参与,这
里指欣赏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 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 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 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头脑风暴 你了解苏轼吗?其为人,其诗作均可。
假道学的反对派
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散文作家
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月下的漫步者
新派的画家
伟大的书法家
生性诙谐爱 开玩笑的人
瑜伽术的修炼者
三读:疏通文意
山川 之 美, 古来共谈。
的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 四 时 俱 备。
季节
全,都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八年级上册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分析文言用词及句式,感受语言之 美。 2.借助联想想象,联系熟悉的古诗文,理解作者 写景的顺序,把握景物的特征。 3.结合作者的经历,了解作者在景中寄寓的多种 情感。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 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 颓,
坠落
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Fra bibliotek鱼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
其奇者。
参与,这
里指欣赏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 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 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 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头脑风暴 你了解苏轼吗?其为人,其诗作均可。
假道学的反对派
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散文作家
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月下的漫步者
新派的画家
伟大的书法家
生性诙谐爱 开玩笑的人
瑜伽术的修炼者
三读:疏通文意
山川 之 美, 古来共谈。
的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 四 时 俱 备。
季节
全,都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八年级上册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分析文言用词及句式,感受语言之 美。 2.借助联想想象,联系熟悉的古诗文,理解作者 写景的顺序,把握景物的特征。 3.结合作者的经历,了解作者在景中寄寓的多种 情感。
1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课件
【中心思想】
文章描画了秀美的山川风景,表达了作者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 景的得意之感。
【写作特色】
1.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 用。 2.动静结合,俯仰结合,视听结合。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对仗工整,节奏鲜明。
【考点梳理】
考点一:文学常识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陶弘景 ,字 通明 ,自 号 华阳隐居 , 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 山中宰相 ” 之称,作品有《陶隐居集》。谢中书即 谢征 。 “康 乐”是指南朝山水诗人 谢灵运 ,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 位,被封为康乐公。
考点四:内容理解
1.这篇短文文题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陶弘景回复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书,即书信,一种应用性文体。
2.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感情基调,并 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3.本文点明中心的是哪一个字?写了哪几 种美?
本文点明中心的是“美”字。 共写了山水映衬之美、色彩搭配之美、晨 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鳞”运用借代的手法,避俗,增加了语言表 现力,文学色彩浓厚。突出了鱼儿的活跃之态。
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 句中“乱”和“竞”字用得好,请你说一说好在哪里。
“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 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呼的气氛。 (或:“乱”字传神地描画出猿鸟声此起彼伏、热烈欢 呼的鸣叫状态,以动衬静,反衬出山林的寂静清幽之 美。) (或:“乱”字描画出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写出了山 川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 写出了游鱼争相嬉戏的热闹气氛。 (或:“竞”字表现出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4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 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 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 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 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 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 、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 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 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 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 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①〔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 四季
②〔歇〕 消散 ③〔夕日欲颓〕太阳将要落山了。颓,坠落。
④〔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
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
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 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 所` 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 美好世界。
正音,正确朗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tuí
yù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品味探究
作者怎样描绘景物的?
观察角度:有 仰视(高峰入云), 有 俯视(清流见底) ;
时间跨度:有 早晨(晓雾将歇), 有 黄昏(夕日欲颓) ;
景物状态:有 静景(高峰……具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 总--分--总 一层(1句)概述山川之美的无穷魅力. 二层(2-6句)具体描绘“四时”“晨昏” 的山 川之美. 三层(7句)总体评价,侧面衬托山川之美.
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 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地理特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 和时间顺序)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些描述中你能发现作 者的哪些匠心设计?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 “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 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 “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 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 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其 奇 者
请自由朗读课文,看哪位同 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出。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 示来集体背诵课文!
总引1句 山川句
答谢中书书
写景2-6句
抒怀7句
四季常景
日变景
欲界之仙都
仰视:高峰如云
晓雾句
俯视:清流见底
夕日句
平视:பைடு நூலகம்岸句
小结
•本文主题: 本文以清峻的笔调描绘了秀美的山 川,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补充介绍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六十八字,就概 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 草木,飞禽走兽,议论抒情,各类皆备, 真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 意”。
课文赏析
• 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课堂检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的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都
消散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坠落 水中的鱼
人间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不再
欣赏 它们的
美丽景色
能力训练:
美到处都在,只不过我们没有发 现罢了。请用“心”观察体会,然后 用你自己的优美语言描绘下一幅美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 拔、清幽秀丽所陶醉。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 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现在就请你细细 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 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 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山水小品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的手法。
郦道元的《三峡》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 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 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 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知人 论世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
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 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 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 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 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 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 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 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 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 鼻祖的称号。
(将要) 3、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望)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再)(参与,指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 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 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 色了。
• 请大家齐读课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 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 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 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 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文中作者描绘了山川的哪些美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峰 入 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 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 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 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词语解释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
[能力目标]: 1、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优美的意境,语言的 精练,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
感情。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 阳隐居,丹阳人。南朝时 人。有《陶隐居集》。曾 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 了浑浊的人世,“虽在朱 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 披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 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 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 信,时人谓‘山中宰 相’”。
理解题目:
给一个姓谢的任职中书 的朋友的书信。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 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 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 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认识“书”这种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 信又称“尺牍”或者 “信札”,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本文美在哪里?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课文理解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仰视)
山古 川来 之共
美谈
清流见底(俯视)
实 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平远) 欲 界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高远) 之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仙 都
(静景) (动景)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
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景物的特征(不同季节、 时间变化、气候不同、地理特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远近仰俯)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空间顺序 和时间顺序)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些描述中你能发现作 者的哪些匠心设计?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 “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 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 “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 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 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其 奇 者
请自由朗读课文,看哪位同 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出。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 示来集体背诵课文!
总引1句 山川句
答谢中书书
写景2-6句
抒怀7句
四季常景
日变景
欲界之仙都
仰视:高峰如云
晓雾句
俯视:清流见底
夕日句
平视:பைடு நூலகம்岸句
小结
•本文主题: 本文以清峻的笔调描绘了秀美的山 川,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补充介绍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六十八字,就概 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 草木,飞禽走兽,议论抒情,各类皆备, 真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 意”。
课文赏析
• 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课堂检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的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都
消散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坠落 水中的鱼
人间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不再
欣赏 它们的
美丽景色
能力训练:
美到处都在,只不过我们没有发 现罢了。请用“心”观察体会,然后 用你自己的优美语言描绘下一幅美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 拔、清幽秀丽所陶醉。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 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现在就请你细细 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 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 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山水小品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的手法。
郦道元的《三峡》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 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 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 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知人 论世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
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 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 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 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 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 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 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 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 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 鼻祖的称号。
(将要) 3、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望)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再)(参与,指欣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 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 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 色了。
• 请大家齐读课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 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 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 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 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文中作者描绘了山川的哪些美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峰 入 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 复有能与其奇者。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 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 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 能置身这奇美的山水之中。
词语解释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坠落)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
[能力目标]: 1、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优美的意境,语言的 精练,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
感情。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 阳隐居,丹阳人。南朝时 人。有《陶隐居集》。曾 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 了浑浊的人世,“虽在朱 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 披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 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 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 信,时人谓‘山中宰 相’”。
理解题目:
给一个姓谢的任职中书 的朋友的书信。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 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 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 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认识“书”这种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 信又称“尺牍”或者 “信札”,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本文美在哪里?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课文理解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仰视)
山古 川来 之共
美谈
清流见底(俯视)
实 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平远) 欲 界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高远) 之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仙 都
(静景) (动景)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