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马说》复习课件

《马说》复习课件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 不能做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主旨句)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 马呀!
三、内容理解
1、全文的观点句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却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它。
•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 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翻译重点句子: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四、写法及主旨理解
1.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喻指什么? 采用了什么写法?
2.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见解?
写《马说》时,韩愈初登仕 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 宰相求重用。很可惜有“忧天 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 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 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 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一词多义
其真无马邪?(表加强诘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表肯定,其实)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它,指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代“驱使千里马的”
一词多义 • 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 马之千里者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指千里马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不译 • 执策而临之 代词,它,指千里马

《马说》中考复习ppt课件

《马说》中考复习ppt课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非子之子耶
用鞭子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甲】文①段中的“ , ”两句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请用原文填空)(2分)
努力使自己更完美;学会推销自己。
01
02
金题演练
一、阅读《马说》,完成1~5题。(10分) 1.解释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2)虽有千里之能 ( )
2.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于是入朝见威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无丝竹之乱耳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如土石何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人不知而不愠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食。
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犹,尚且
等同,一样
怎么,哪里
第二部分 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2分)
【参考译文】【乙】晋国大夫祈奚老了,晋悼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祁奚回答:“解狐可以。”晋悼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祈奚) 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接任,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晋悼公就任命解狐为中军尉。后来晋悼公又问他:“谁可以当国尉?”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晋悼公问祁奚:“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回答说:“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

第23_课《马说》课件(共25张PPT)

第23_课《马说》课件(共25张PPT)
• 乐于帮助后学,“馆之(指后学)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 不介意。”
结语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贤才,写千里 马被埋没、受辱的遭遇,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讽刺了封建统治者及特权阶层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 的愚昧无知,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作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鞭,名词用作动 词,用马鞭驱赶
竭尽
通晓
拿 表修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方法
才能,才干
鞭子 面对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加强诘问 语气
其实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 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千里 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 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② 封德彝(568—627): 名伦,字,德彝,唐代官 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 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
——《资治通鉴•唐纪八》 治的人。④患:担忧。
韩愈的观点会导出千里马大概率会被埋没的结果,显然这 是他的激愤之言,切qiè肤之痛。《马说》为全天下被埋没的人 才打抱不平。
文体: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问题 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可夹叙夹议,也可先叙后议。
常以小见大,借讲寓言故事讲道理,或状写事物来托物 寓意。
朗读课文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

八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马说

八年级语文精品课件 马说
9
3、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文章得出的结论 )
5、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根本原因不知马。
7、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示疑问
•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表示推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动词
• 执策而临之 马鞭子,名词
•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动词
•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名词
4
文言词语3——其他
有时
面对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执策而临之
这样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故虽有名马
15
12
精要练习2
•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 骈:两马并驾 • ②不以千里称也 • 称:著称 •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等:等同,一样 • ④安求其能千里也 • 安:怎么
13
精要练习3
•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
精要练习1
• 1. 本文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__韩__愈_____。 •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 ①千里马常有 ②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B.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C. ①执策而临之 ②把酒临风 • D.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 3. 加点词不同的一项是( A) • A.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益慕圣贤之道 • B. ①才美不外见 ②何时眼前突见此屋 • C.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老骥伏枥 • D. ①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ppt课件

《马说》—ppt课件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思想 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与柳宗 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 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有《昌黎先生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6年版)。《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 (795—800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 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 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 宜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 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

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助词,不译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它

其 其真无马以其道(
代词,它的

其真不知马也(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 )
合作探究
不以千里称也( 介词,因为 )
(1)直称,如“千里马”。正面提及,表述严正。 (2)暗称,如“名马”“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 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 (3)代称,如“是马也”。表意简洁含蓄。
合作探究
4.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 里马,你是否一定要等到伯乐的赏识才能实现自己的价 值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比喻封建统治者不 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合作探究 托物寓意

《马说》(完美版)PPT课件

《马说》(完美版)PPT课件

cáo lì

槽枥 粟




奴隶 食马者 执策 邪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 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 是马也 古义:这样今。义:或今许义,:或判者断。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今得义:古义安:全同,样平。安,安定,安装。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 表示复数或列举。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示例:杜牧虽然怀才不遇,却成就了万世诗名;刘禹锡 虽然身居陋室,安贫乐道的美德却流芳百世;东坡居士虽然 常遭贬谪,却修炼出了空前绝后的乐观豁达;韩愈虽然没有 遇到伯乐,但是他用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一生的言行, 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我们怀才不遇,那么就做自己的伯乐!
合作探究
5.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下面句子的语气。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合作探究 省略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也”前面省略宾语“它”,可补充为“食马者不 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
策省不之以略不 其主以 道语其 ”“。食道马者”,可补充为“(食马者)策之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杂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托物寓意,讽刺 和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 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流露出强 烈的呼唤识才的统治者,呼唤要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对人才要给予优厚的待遇的情感。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马说》 (共44张PPT)(优质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马说》 (共44张PPT)(优质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
千里马
伯乐
决定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分析文段二:
• 1、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就无法施展 才华。
• 2、哪些句子说明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这种写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深刻思想于 具体形象之中。
例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来描绘千里马的遭遇,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来揭示它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激发人们的 不平感,也表达了当时千万个才能之士的悲愤。又 如用“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无马”来刻画“食 马者”的浅薄愚妄,更具嘲讽作用。
2、文章表面写千里马被埋没,实际上 是写___________,表面上写食马者的愚妄无 知,实际上是写___________
3、 对文中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马也”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主题
• 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并对统治者埋 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猛烈的抨击。
写作手法—托物寓意
义食之不能尽其材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用鞭子打 连词马,鞭表子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即使 虽然 难道 其实
1、策 2、其 3、食
鞭打,鞭策
马鞭子 难道
练 恐习怕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千里马 餐、顿
其真无马邪? 其不知马也。
通“饲”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槽:是放饲料的食槽;枥:是系马、拴马的马 棚、马厩,这两个字合起来可以不分开解释,用

23《马说》ppt课件(21页)

23《马说》ppt课件(21页)
作者厉声 反诘执策 者,表达 中心:其 真不知马
全文共151字,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辞华丽,是一篇寓言式杂文。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 里马”仅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 不是,“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 喻慧眼识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 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揭示了什么 主旨(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写作 背景
解题,什么是“说”?
• “说”是我国古代托物寓意的一种议论体 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 某些问题的看法。“说”就是“谈谈”的 意思,“马说”即谈马、论马。 • 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
学习目标(1分钟):
• 1. 掌握文中重要字词,翻译背诵课文。 2.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寄 寓的情感。


韩 愈
作者简介
• 韩愈(768——824)字退
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 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 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 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 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 “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 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 黎,世称韩昌黎,谥号 “文”,又称韩文公,官至 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 里。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 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 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 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 相照应。(或:先写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说 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接着写千里马的 悲惨遭遇,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 后得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结 论。)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8课时】《马说》知识清单(17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8课时】《马说》知识清单(17页)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8课时 ┃《马说》知识清单
9.策之:__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 驾驭。__ 10.以其道:__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 法。__ 11.材:__通“才”,才能。__ 12.其:__难道,表反问语气。__ 13.邪:__通“耶”,表示疑问语气。__ 14.其:__恐怕,表推测语气。__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8课时 ┃《马说》知识清单
考点二:重要实词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奴隶,古代也指仆役。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__(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 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__ 3.不以千里称:__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__ 4.一食:__吃一顿。__ 5.或尽粟一石:__有时要吃尽一石食料。__ 6.食:__通“饲”,喂。__ 7.外见:__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__ 8.等:__等同,一样。__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8课时 ┃《马说》知识清单
基础考点聚焦
考点一: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散文尤其著名。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 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 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有《昌黎先生文集》 。
基础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第8课时 ┃《马说》知识清单
2.[2011·安徽]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 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才 3. [2008·河南] 韩愈用“千里马”比喻____________ , 用“食 不了解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马者”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批判统治者埋没人才) 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思想感情。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5张PPT)

第23课《马说》课件(共25张PPT)

学习任务5:
设想新的身份
设想新的身份。假如 在当下,你是伯乐, 你将会怎样对待千里 马?假如你是现代社 会里的食马者,你又 会怎么做?
假如我是伯乐: (1)我会利用多种机会,测试下眼前的马是否 是千里马。 (2)我会各尽其才,让千里马发挥它的才能, 从而带来更大益处。 …… 假如我是食马者: (1)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 (2)采取温顺的方式对待他们,饲养它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登门被守门人挡在 门外。尽管如此,他依旧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 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 得志,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视,所作《马说》。
写作目的
文章阐释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 因,抒发作者对有志之士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愤 慨,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统治者的嘲讽。
定语后置的标志 吃一次 有时
千里马特征: (1)千里马遇到伯乐很难,命 运无常 (2)本领非凡,日行千里 (3)所要求的环境也高
01
学习任务2: 想一想千里马的命运
千里马的命运
zhǐ
状语后置,在马槽之中 pián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即使 同“袛(只)”,只、仅 (和普通马)一同死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1段),说 明伯乐对千里马 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 示千里马被埋 没的根本原因。
(第3段),总 结全文,点名主 旨“不知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写出有关马的四字成语, 或者诗词名句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 马放南山、 马前泼水、马瘦毛长、一马平川、 驷马难追、 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龙马精神、 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老马识途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复习课件(共35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复习课件(共35张PPT)


• 读准字音 • 读出节奏 • 读出韵味 • 读出感情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 词、句标注出来。
祇( zhǐ ) 槽枥( cáo lì ) 奴隶( lì ) 外见( xiàn )
骈( pián ) 粟( sù ) 食马者( sì ) 无马邪( yé )
读出节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zh名ǐ 马,祗辱于/奴p隶ián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结构梳理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一(1)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说 二(2)埋没原因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谴责)
以托 马物 喻寓 人意
三(3)痛斥无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古今异义
古义:有时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今意:或者,或许
古义:这样 例句:是马也 是
3.如果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人才,也不被重用,你 将怎么做?
示例:我会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同时要 学会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也要做 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主旨概括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 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 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 托了作者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 并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 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 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 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 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 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辽宁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提升第篇《马说》课件PPT

辽宁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提升第篇《马说》课件PPT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2)题。 (1)【甲】文中“千里马”喻指人__才_____,“伯乐”喻善指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晏子向景举公贤建以议临的国治,国官方能法以是敕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在对待“贤能”的问题上,景公与“食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景公:有求贤的主观愿望,虚心求教: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3.一词多义 能虽安有求千其里能.之千能 里.也
____能__耐______ ______能__够____
4.重点实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奴隶人:____奴__仆_______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死:__(和__普___通__马__)一__同__死____ 骈:_____本__义__为__两___马__并__驾__,__引__申__为__并__列________ 槽枥:____马__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食 【马甲者】不文知中其“能千千里(里马6)而”策食喻也指之__不___以__,其“伯道.乐”喻道指_:__________正______确_____方______法_;_________ ⑥ 云故神,通:龙 则这 之视里 所其是 能所显 使举示 为穷的 灵则(意 也视7)思;其食。 所不之为不富则能视其尽所其分贫材则.视其材所不:取。__才__能__、__才__干________
________同__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 凭着这几种情况来选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二、(2019营口)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规律,方法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
《马说》中考复习
(3)执策而临之 (4)其真无马邪
执:握着 临:面对着 其:难道,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
2.句子翻译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鞭打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它 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让它日行 千里呢?
《马说》中考复习
第三部分 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 无马”的人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词语解释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选自《祁奚请老》
《马说》中考复习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 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 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2)非子之子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
《马说》中考复习
【文意社理会解上】并不缺少有才能的人,但由于没有人发现、 1善.伯待乐和和重千用里,他马们的往寓往意被是埋什没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并任用人才的 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 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2.课文表面上说马,实际上喻人。谈谈作者为什么发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其如土石何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人不知而不愠
《马说》中考复习
【解析】 A项中两个“于”意思和用法分别是:介词, 在;介词,和“是”连用表承接关系。B项中两个“之” 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代词,代指千里马;助词,用于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项中两个“其” 意义和用法分别是:代词,代指千里马;放在“如…… 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项两个“而”的意义和用 法均为: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答案】 D
喂养它。
《马说》中考复习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食马者”不知马)。
《马说》中考复习
二、(’14张家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2分) 【甲】《马说》全文 【乙】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 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 问仇也。”遂举解孤。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 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 非问子也。”
《马说》中考复习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特殊本领和英武的体态无法显 现出来。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手里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好马!”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句,道出千里马境遇之悲, 请结合文章第二段内容谈谈,千里马为何被埋没?(2分)
《马说》中考复习
(3)虽有千里之能
能[F]:才能,能力
(4)才美不外见
见[F]:同“现”,表现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况且,尚且
等:等同,一样
(6)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F]:怎么,哪里
2.句子翻译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二十九、马说
《马说》中考复习
知识梳理
第一部分 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 见解,指出正因为“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才终被埋没、 摧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1.词语解释
《马说》中考复习
金题演练
一、阅读《马说》,完成1~5题。(10分)
1.解释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同“祇”,只是 )
(2)虽有千里之能

能力

2.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于是入朝见威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无丝竹之乱耳
C.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中考复习
全文理解 【全文中心】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 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 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 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艺术特色】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中心却十分 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 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 知及造成的恶果,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马说》中考复习
3.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 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
努力使自己更完美;学会推销自己。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的道理三个方面中任 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食马者—— 专横残暴,无知狂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以马喻人, 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环环相扣。阐明的道理:“千里马常 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祇”,只是
辱[F]:屈辱、埋没
《马说》中考复习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不以千里称也
骈:两马并驾 称:称呼
2.句子翻译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只是屈辱于低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
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马说》中考复习
第二部分 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词语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