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的埋针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一、概念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

它是用特制的针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以此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二、作用机理1.针刺、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2.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三、适应症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

在皮肤科常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慢性寻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慢性病,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人体疲劳综合症及保健等。

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四、禁忌症一般说来,人体所有穴位,除去神阙、乳中等穴不能埋线外,一般没有绝对禁忌症。

但下列情况应予注意:1、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2、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3、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4、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5、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埋线,妇女月经期慎用。

6、皮肤局部有破损、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7、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8、关节腔内禁止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及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埋线疗法的简介以及十五种适应症

埋线疗法的简介以及十五种适应症

埋线疗法的简介以及十五种适应症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它的主要效应有:1穴位封闭效应埋线前进行的局部麻醉,作用于皮肤,相当于学位封闭的方法。

皮肤上的穴位通过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可起到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2 针刺效应,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3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对穴位局部产生刺激作用的同时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总之,埋线疗法集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形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邻的病理信息,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整脏腑,使疾病达到治愈的目的。

埋线疗法的主要作用: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针灸埋针正确操作方法

针灸埋针正确操作方法

针灸埋针正确操作方法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正确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为患者准备好所需的针灸器具,包括针灸针、酒精棉球、针管等。

2. 治疗部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针灸穴位。

3. 局部消毒:用酒精棉球擦拭治疗部位,保持清洁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4. 穴位定位:使用手指或其他辅助工具准确定位针灸穴位,确保准确的位置。

5. 入针技巧:拿起针灸针,以尽量不伤害患者的皮肤为原则,在正确的角度和深度下将针缓慢地插入穴位。

插针的深度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以及穴位的特点。

6. 刺激穴位:针灸针插入穴位后,可以进行一些刺激操作,如微调针头的位置、轻轻旋转针头、提起或放下针柄等,以达到治疗效果。

7. 固定针头:插针完成后,使用适当的方法将针头固定在穴位上,确保不会松动或滑出。

8. 治疗时间:根据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确定针灸的治疗时间,通常是15-30分钟。

9. 取出针灸针:治疗时间结束后,用消毒棉球擦拭穴位,然后以适当的操作将针灸针缓慢地取出。

10. 治疗后护理: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反应,并提醒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受凉,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护理。

11. 清洁针灸器具:处理使用过的针灸器具时,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标准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是一种专业技术,操作方法应该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士来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以上是一般的操作步骤,具体操作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

它在中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把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植在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达到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来治疗疾病。

一、治疗方法采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将一种体内可吸收的生物材料注入穴位内,借助材料对穴位的长期刺激替代每日的针灸刺激、实现长期“留针”效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长效针灸技术不仅使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更方便,节约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增强疗效作用。

二、埋线疗法的临床适应证特效病症:可以单独用埋线治疗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局限性痛症:痛风、慢性腰背痛、肩周炎、膝关节痛等。

颈腰椎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妇科疾病(功能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盆腔炎等。

肥胖(食欲控制和体型改善)有效病症:有明显疗效,但需要配合药物、推拿或其他疗法,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中风、痤疮、亚健康调理等。

三、埋线疗法的禁忌证埋线疗法在操作治疗上基本与针灸的要求是一样的,在人体穴位中除神阙、乳中不能埋线外,其余穴位都能进行埋线,没有绝对禁忌证,但由于埋线针比针灸针粗,并且针头较锐利,因此在操作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要稳要准,掌握好进针时的方向和深度,一般不做提插捻转手法,这也是和针灸的区别。

另外以下情况也应注意:1、5岁以下的儿童一般不做埋线。

2、精神紧张、过劳、饭后30分钟内以及饭前30分钟一般不做埋线,以免发生晕针。

3、同针灸一样,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埋线。

4、关节腔内不宜埋线。

5、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埋线。

6、严重的心脏病患者不宜应用穴位埋线,如必须做时,不宜强刺激,肠线不宜过长。

7、孕妇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应禁用。

8、头、眼部血管丰富,易出血,不宜做埋线治疗。

胸、背部是心肺所居之处,埋线应更加小心,不宜过深,严防刺伤肺脏,造成气胸。

督脉部穴位埋线,以不过脊髓硬膜为度,防止意外发生。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穴位埋线疗法的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植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包括物理刺激效应和化学刺激效应两个方面。

具有疏通经,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

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肥胖症等疾病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标准,我们选择套管针埋线法作为基本操作。

1、工具选择: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和医用线。

其中套管针一般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符合GB15811要求,一次性针灸针符合GB2024的要求。

2、体位: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埋背部穴再埋正面穴。

3、穴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

4、环境: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5、消毒: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医疗器械用品还应符合GBl5980的有关规定。

部位消毒用0.5%的碘伏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环行消毒,也可采用2%碘酒擦拭,再用75%- 1 -乙醇脱碘的方法;术者消毒医生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流水冲净,再用75%乙醇或0.5%碘伏擦拭,然后戴无菌手套。

6、施术方法: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取一段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8号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7、针眼处理:出针后按压片刻不出血即可;对出针后出血的患者,可让其自行流出几滴血液,再压迫针眼片刻即可,无需包扎处理。

8、操作要领:即“两快一慢”操作方法。

“两快”为进针时手腕用力,针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针时边退针边放线,退至皮下时快速出针。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五)左手持镊子夹住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将 线的中心置于皮丘下。右手持埋线针,缺口向 下压线,直至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入穴位 部位为止。松左手、右手快速出针。不要转动 针,左手用棉球或纱布块按压针眼后,然后再 作消毒处理。
陆氏69式埋线针操作方法
一次性埋线针 现在,较新的一次性埋线针(见图)类似于西医的 腰椎穿刺针,也分7号、9号、12号、16号等。埋线 用的羊肠线根据情况可剪成0.5、1、1.5、2、2.5、 3厘米长线段。 .埋线疗法针与线的对应关系如下: 7号针——000号线; 9号针——00号线; 12号针——0~1号线; 16号针——1~2号线
五)进针,左手绷紧已消毒的穴位的两侧,
无名指和小指夹酒精棉球,右手拇指、食指 和中指持针,快速进入皮肤,然后缓慢推针 到穴位要求的深度,用右食指边推针芯边退 针,到皮下时快速出针,同时左手用棉球按 压针眼。(如图示)
一次性埋线针操作
(六)、针眼处理: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
贴创可贴。 (七)、一次性埋线针目前使用较广,只要 不是需大量刺激的病证,均可使用,它创伤 小、疼痛小、更安全、更准确。
如对哮喘病的治疗,患者做完埋线手术后,
当时就会感觉胸口宽松,一般当晚就能平卧 休息; 对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对慢性胃病、过敏性结肠炎等治疗效果很好。 对一些疑难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可以当时 止痛,远期疗效很好不损伤神经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证
一、适应症 1.内科疾病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 压病、心脏神经官能症、食道贲门失弛缓症、 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 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尿潴留、尿失 禁、糖尿病、单纯性肥胖、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优秀文档】什么是埋针疗法

【优秀文档】什么是埋针疗法

什么是埋针疗法
什么是埋针?我国针灸技术博大精深,而埋针也是针灸的一种,可能有很多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疗法,也不知道这种疗法有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埋针疗法,看看埋针疗法的作用有哪些。

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埋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

又称皮内针疗法。

埋针疗法能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埋针疗法常用于需久留针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头痛、痛经、遗尿、失眠、高血压、哮喘等。

埋针治疗方法
①针具
有颗粒型( 麦粒型)和揿针型(图钉型)。

颗粒型 (麦粒型)一般针长约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揿针型(图钉型),针身长约 0.2~0.3 厘米,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②操作方法
皮内针、镊子和埋刺部皮肤严密消毒后,就可进行针刺。

颗粒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身,沿皮横刺入皮内,针身埋入皮内0.5~1厘米,然后用胶布将留在皮外的针柄固定。

揿针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刺入,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此针多用于耳穴。

③疗程
热天一般留置1~2天;冷天可留置3~7天,留置期间,每隔 4 小时左右用手按压埋针处 1~2分钟,以加强刺激、增加疗效。

但对关节、胸腹部位不宜埋针;出现异常情况应。

埋针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埋针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埋针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埋针是一种传统中医针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治疗,但其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埋针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穴位
选择穴位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一般需要在岩穴(双侧脊柱旁开窍处)和诸穴(四肢、头部、背部等位置)进行选择。

选定穴位后要消毒穴位上的皮肤。

2.准备好针具和药物
需要准备好消毒好的埋针、针头封膜、打样器、镊子、棉签等工具,以及选定的药物。

3.进行穴位定位
根据穴位的定位,确定埋针的深度。

埋针的深浅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判断。

4.进行埋针操作
将针头封膜揭开,用打样器将针头插入穴位,再用镊子将埋针推进穴腔,直至针
尖刺入皮下,将药物简单地涂在埋入穴位的针头上。

针尾留在皮肤表面。

5.埋针后的注意事项
患者埋针后需要静卧,并不要轻易移动,以免针头脱出或影响针灸效果。

在埋针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消毒防感染。

总之,埋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刺入的深度和所选药物的种类。

患者在接受埋针治疗时也应该配合进行,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中医埋针的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埋针的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埋针的正确操作方法中医埋针,又称针埋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在中医理论中,埋针疗法被认为是通过刺激皮肤、经络、筋脉和穴位,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确的埋针操作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将从准备工作、穴位选择、操作技巧、针具的选择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详细介绍中医埋针的正确操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中医埋针治疗前,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所需的针具和仪器,同时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判断,确定治疗方案。

1.准备针具和仪器:包括埋针所需的针具(如针头、锥头、锥管等)、辅助工具(如棉签、棉球、聚酯纤维衣料等)、药物(如酒精、碘酒、无菌纱布等)和消毒器具。

2.判断疾病状况:通过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舌诊、脉诊等中医四诊方法,全面了解和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

3.确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针刺经络理论和穴位配伍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穴位选择穴位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选择穴位是埋针治疗的关键。

在选择穴位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针灸刺激作用: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具有相应作用的穴位。

如选择推穴、镇痛穴位治疗疼痛,选择泻穴治疗便秘等。

2.穴位的解剖位置:根据人体解剖学知识,准确找到穴位的位置。

3.穴位的安全性: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和内脏等重要器官,以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4.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反应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

三、操作技巧在进行埋针治疗时,操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操作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巧:1.术前准备:对仪器、针具、穴位和操作者的手部进行消毒。

2.穴位定位:利用经络、皮肤纹理和解剖标志等,准确找到穴位。

3.刺入针具:将选好的针具刺入穴位,并注意深浅、角度和速度的掌握。

一般来说,对于浅表的穴位可以选择较浅的角度和速度,而对于深部的穴位则需要较深的角度和速度。

4.埋入针具:将针具埋入皮下组织中,注意埋针的深度、方向和角度,以免损伤重要结构。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一、什么是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中医针灸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融合多种疗法(针刺、埋针、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刺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留针、组织效应等)于一体的复合性的治疗方法。

该法是以线代针,将可被人体吸收的一种蛋白肠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天自然被溶解吸收),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穴位埋线的作用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埋线的各种效应及刺激过程,形成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疼痛与经络闭塞,气血失调有关,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埋线疗法有“制其神,令气易行”,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故可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埋药线的多种效应,一般具有兴奋的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总之,埋线疗法的三大作用,相互关联,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促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穴位埋线后,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长达15天时间,从而对穴位产生一种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长期发挥疏通经络作用,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

穴位埋线,每15天治疗一次,避免较长时间、每日针灸之麻烦和痛苦,减少就诊次数。

因而,穴位埋线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针灸疗法,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三、穴位埋线的适应症埋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的治疗,特别对半身不遂、肥胖、面瘫后遗症、癫痫、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痿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腹泻、慢性胃炎、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脂血症、遗尿、尿失禁、神经官能症、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疗效显著,且能同时调节人体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穴位埋线疗法演示文稿

穴位埋线疗法演示文稿
灸,留针时间为半小时 左右,治疗时间为半小时左右, 而穴位埋线,每次仅需要10-15分 钟,仅有酸胀无明显疼痛感,可以 24小时不间断刺激穴位,一次治疗 后持续作用达7-15天,免去了患者 每天扎针的麻烦和疼苦。穴位埋线 对肥胖者来说,痛苦小,安全性高, 治疗效果明显,反弹率低,不仅可 以减肥,还可以治疗肥胖伴随症状, 如:月经不调,睡眠障碍、面色不 佳等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又称“长效针灸”,现代技 术 与中医针灸理论的完美结合,是对传统针灸 的创新。它是将专用药物纳米蛋白磁化线通 过一次性埋针器具埋入经络穴位,起到长时 间刺激经络穴位,减肥降脂的目的。
************************************** 治 疗 原 理
穴位埋线,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化 差异和不同症状,运用中医辩证论治理 论,选择个体化穴位治疗方案。一方面, 抑制患者亢进的食欲,同时抑制胃肠消 化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 面,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使得“经络疏 通、气血阴阳调畅” 增加体内脂肪的代谢, 使得身体恢复到平衡和谐 状态。
穴位埋线法是 改良的针灸,也是 一种长效针灸,可 以治疗30多种临床 顽固疾病。包括各 种妇科疾病:如 痛经、月经不调 、内科疾病:慢 性胃炎、肠炎、 腹泻、便秘、抑郁 症、失眠、代谢综 合征、肥胖等各种 疾病,目前广泛应 用于埋线减肥,祛 斑、除皱等美容 领域。

穴位埋线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穴位埋线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以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 的状态。 2、穴位埋线疗法可以通过针具埋线时进行手法补泻, 或通过羊肠线的粗细进行虚实的调节,因此也具有 补虚泻实的作用。 3、操作方法简便,副作用小,每次间隔时间长,患 者无需频繁往来于医院,满足现代人快节奏、高质 量的生活。
临床应用
• 穴位埋线在临床上可治疗哮喘、胃炎、十二指肠溃 疡、慢性肠炎、癫痫、中风、偏瘫等慢性、顽固性 疾病、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效果显著。除传统用于 治疗慢性病和虚症外,目前穴位埋线疗法还扩大到 治疗急症、实证等各种疾病,其治疗病种已达到 100余种,涉及传染、内、外、妇、儿、皮肤、五 官等各科。近几年,在各级刊物上报道的治疗病例 已逾百万例。
• 为一个疗程,调理月经者以2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 程; • 羊肠线剪成1cm长短,需泡在75度的酒精内,每天 更换。面部及四肢末端需要埋入0.3cm左右的羊肠 线。
谢谢,祝您健康!
• 6、针出后,立即用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并敷贴 医用胶布,继续下一个穴位操作。
注意事项
• 忌口:酒、碳酸饮料、油炸食品、动物内脏。 • 禁忌蒸桑拿、泡澡、泡脚。 • 针刺出血时容易出现皮下血肿,可以用土豆片热敷 缓解。 • 穴位下方有血管和神经,对于这些穴位应该避免深 刺,以防伤及血管和神经。 • 患者在埋线后的1-5天内会出现酸胀、沉重感或者 走路不适感。 • 穴位埋线一周一次,月经期不可埋线,肥胖者六次
穴位埋线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课件大纲
• 穴位埋线疗法概况 • 穴位埋线疗法定义 • 穴位埋线疗法的功效 • 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其优势病种 • 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具有中医特色 的中医外治法之一。 • 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灸手法,“留针”和“埋针”的基 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专用针具和线体在穴位内 产生持久、柔和、缓慢、良性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气 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 穴位埋线在经过了留针和埋针时期的雏形期、穴位埋线 的萌芽期,临床推广应用的发展期、和以辨证选线取穴 为特征的成熟期,迅速成为针灸疗法的一种独立分支。 • 埋线在针灸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针灸发 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疾病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疾病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疾病穴位埋线治疗也叫做羊肠线埋植疗法,将羊肠线埋入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该疗法基于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生物材料结合后形成的一种全新治疗方式,其中融合针刺、埋针及组织疗法等,羊肠线在患者体内逐渐软化分解,刺激穴位的同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自针灸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将线埋入机体后,达到调节气血及经络的目的。

临床上一些慢性病无法长期针刺治疗,通过穴位埋线可实现周期性治疗的目的。

一、穴位埋线操作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针对肥胖、气管炎、神经衰弱、慢性胃炎、月经不调、小儿消化不良、百日咳、夜啼等疾病具有一定效果。

在埋线过程中,患者避免空腹,但也不宜过饱,在治疗过程中需规避严重慢性病及皮肤过敏、血液疾病患者,妊娠期、月经期患者不能接受治疗。

患者在阳光充足的病床上接受穴位埋线治疗,医务人员清洁手部,并佩戴口罩及套帽。

穴位埋线后会持续刺激患者穴位,改变患者局部肌肉痉挛问题,疏解患者经络,达到消除神经根水肿、补充机体养分的目的。

在治疗前与患者交流,让患者认识到治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对局部消毒后,穿线,将线埋藏在患者皮下0.5-1cm,埋线后患者需卧床15分钟,若患者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回家。

患者在局部埋线后3天不能碰水,忌洗浴。

若患者穴位出现疼痛、出血等问题,可利用酒精擦拭,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清淡饮食,禁止食用海鲜及羊肉等食品,在埋线后患者出现异常还需及时处理。

二、慢性病的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病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主要是疾病在治疗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部分疾病无法彻底治愈,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终身性疾病,需及时调整疾病状态,避免压迫患者神经引发多种并发症。

痛经及亚健康、肥胖是常见慢性病,均可通过穴位埋线治疗。

三、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比如,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表现为右下肢牵拉疼痛,中医诊断为腰痛,气滞血瘀证,埋线穴位为阿是穴、委中、大肠俞及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的特点
• • • • • • 以线代针,效集多法 刺激持久,祛顽疗固 精确选穴,多用透穴 精用组穴,交替调息 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 诊次稀疏,操作简便
穴位埋线的特点
• 以线代针,效集多法
•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穴 位刺激 疗法,它源于针刺疗法,使用羊肠线来代 替银针,以长期刺激穴位,产生疗效。它的整个操 作过程,实际上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 针刺疗法、 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同时也包含了长时间留针、 埋针效应,这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起来,形成了穴 位埋线这个独特的疗法,显示了它独特的治疗作用 和效果。故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 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穴位埋线治疗机理
• 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
• 由于埋线选取的穴位与患病部位生物学特性相似 程度较大,属于 一个同类集,所以,当泛作用在 修复或调整受损穴位时,患病部位就同时被修复 和调整,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由于埋线时局部 组织的损伤及修复过程较长,其积蓄的作用也较持 久,所以其针刺 效应和修复时的泛作用得以维持 较长时间,使疾病部位得到更完善的调整和修复。
穴位埋线的特点
• 精确选穴,多用透穴
• 为了既减少取穴,又能使功能相似的穴位共同发 挥作用,穴位埋线疗法在操作上也适当选择一些 透穴。若一针透双穴,则往往并双穴之力同时发 挥作用;若一针透双经,则往往“从阴到阳从阳到 阴,使阴阳相得,经气交贯,其效必速”。如治 疗胃病,选用胃俞透脾俞,中胺透 上脘等,往往 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埋线疗法在可能的情况下, 尽力 使用透穴,一可提高疗效,二可减少患者痛 苦。
•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 的穴位刺激疗法,它的治疗作用比 较复杂。概而言之,主要有协调脏 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 血和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整免 疫等作用。

埋针的原理

埋针的原理

埋针的原理埋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在人体穴位上插入针灸针,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连接脏腑器官和组织的通道,经络上的穴位是气血运行的关键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健康。

针灸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有使用石针、骨针、竹针等工具进行治疗的记载。

直到秦汉时期,针灸才真正成为一种系统化的医疗技术,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完整的医学体系。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穴位分布在经络上,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调节经络的畅通就可以调整气血的运行,从而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埋针是针灸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处埋入银针或金针,利用穴位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来调整气血的流动。

在埋针的过程中,根据病情和调理需要,针灸师会选取相应的穴位,并将金针或银针插入皮下浅层,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针头,使其在穴位处停留一段时间。

针灸经络的理论是针灸学的基础,它认为人体有经络气血,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主要包括经脉、络脉和奇经八脉,共十四经三百六十五穴。

埋针的原理就是在这些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调整气血的流动,并通过经络的调理来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埋针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埋针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上的穴位是气血的聚集点,通过在穴位上刺激可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

埋针时,针尖直接刺激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疏通经络,使得气血畅通不阻,从而调和人体的阴阳,达到治病的目的。

其次,埋针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脏腑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而脏腑功能的失调往往导致疾病的发生。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直接刺激脏腑经络,调整脏腑功能,达到平衡阴阳,和谐人体气血的目的。

埋针时,选择合适的穴位可以针对具体的脏腑功能进行调节,如埋针胃经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埋针心经可以调节心脏功能,埋针肝经可以调节肝脏功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的埋针治疗方法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中医针灸的埋针治疗方法是什么?下面医学教育网编辑特分享了中医针灸的埋针治疗方法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埋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

又称皮内针疗法。

埋针疗法能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埋针疗法常用于需久留针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和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头痛、痛经、遗尿、失眠、高血压、哮喘等。

埋针治疗方法:
①针具
有颗粒型(麦粒型)和揿针型(图钉型)。

颗粒型(麦粒型)一般针长约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揿针型(图钉型),针身长约0.2~0.3厘米,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②操作方法
皮内针、镊子和埋刺部皮肤严密消毒后,就可进行针刺。

颗粒型皮内针医学|教育|网整理,用镊子夹住针身,沿皮横刺入皮内,针身埋入皮内0.5~1厘米,然后用胶布将留在
皮外的针柄固定。

揿针型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刺入,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此针多用于耳穴。

③疗程
热天一般留置1~2天;冷天可留置3~7天,留置期间,每隔4小时左右用手按压埋针处1~2分钟,以加强刺激、增加疗效。

但对关节、胸腹部位不宜埋针;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留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