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国医改》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国医改》有感

读《大国医改》有感

断断续续终于把《大国医改》这本书读完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作者朱幼棣先生的敬佩,佩服他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看得如此透彻,作为一个官员能够如此直白地道出许多医疗内幕实属不易。实际上,作者一直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设身处地的着想,并以医改成功为最终目的,这一点着实让人觉得更难能可贵。

有人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是个大泥潭,政府、医疗机构、药企和患者都深陷其中,每一方都在苦苦挣扎,但无论如何努力仍不能上岸。既然存在挣扎,那就存在每一方为摆脱如今的状态而做出的努力。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上世纪末便启动,到2009

年的”二次出发”,医改的成败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然而无论医疗改革成功与否,医改一直在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尽最大能力实施相应的政策。但奈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起源于上世纪末期”允许药品15%加成”的政策,虽然这一制度一直为人所诟病,但在当时国家初建、经济薄弱,财政无法补偿公立医院亏损的大环境下,药品加成政策也算

应运而生。它允许医院以药品的利润来补贴医师服务,医院有剩余的钱了,才会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医院的发展,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然而此后药品加成政策却滋生出较为严重的问题,以药养医现象突出,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痼疾依然存在,民众叫苦不迭。

其次拿降低药价来说,政府也做了许多努力不断调整药品价格,如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多次颁发降价令、实行药品销售零差价、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等等,但药价虚高的问题真的解决了吗?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看到的是,产销廉价的普药、国产药的企业生产愈发困难,药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高价的进口药依然”高高挂起”,医患冲突愈演愈烈……为何政府”重拳”、”组合拳”频出,但药价始终没有被打下来呢?

之前,医院有药品采购的自主选择权,医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凭靠专业的知识和多年的用药经验来选择药品,药品市场有充分的竞争。后来医药代表出现了,医院的公益性受到质疑,于是政府想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政策,但现实仍然很骨感。我们都希望通过招标可以降低”高高在上”的药价,杜绝医院相关人员在药品采购中的腐败现象。

但是政府只是集中招标,而不采购,由医院在省的药品集中招标中标的药品目录中采购。对于药企来说,医院还是要跑的,政府当然也不能放过,因此只有通过招标才有立足之地。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从2000年开始施行,一晃二十年也快过去了,但是好像这个政策并没有真正地给老百姓带来低药价的实惠,反而更像是给药品设了一个”门槛”,众多药企的药品要越过这个”门槛”,必须在门后进行一场公关,拼个你死我活,不然对于治疗同一症状的药品,为什么选择你而不选择他。并且很多时候进行药品集中招标就是权力的博弈,也是行业内早内公开的秘密,因为既然进入招标那政府或者医院的关系都已经打点了,该找的人该送的礼也送过,来招标也只是走个过场,招标结果早已昭然若揭。其实,政府主导的集中招标更易滋生贪污腐败问题,如药价虚高1300%的芦笋片、虚高2000%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漳州公立医院全体沦陷、葛兰素史克行贿门、2016年平安夜上海、湖南丑闻等等,这个”门槛”也并没有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将高价药拒之门外,反而悄无声息地抬高了药价,并衍生出更多的弊病。

2018年政府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提出带量采购,以国家为单位在4个直辖市和7个省会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药品集中采购,约定市场用量。11个试点城市药品集中采

购正式中选结果发布,共有25个药品中选,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有22种,原研药有3种,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大降幅超过90%.以高血脂治疗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

为例,原来42.8元/盒,现在则是6.6元/盒。行业对这种现象持积极态度,从药价来看,部分药物是真的降低价格了,但对我国医疗体制的顽疾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否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是一整套交互运作、各方配合的商业服务体系,既是医药文化也是生活方式的反应。无论是高价芦笋片还是长生疫苗事件,抑或是医生不合理开具大处方、各种重复检查等,在医药卫生行业中,在利益驱动下,所有的职业道德或者行业标准都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唯利是图。虚高的药价是受医院、医生以及药企自身利益的直接驱动。从常识上判断,作为消费者的患者是”上帝”.可是,在药品甚至医疗服务这个特殊的市场中,医院和医生才是主导,他们掌握医疗的绝大部分信息,如何诊治如何给药全靠他们一张”处方”,患者只能被动接受,在诊疗中医院和医生才是”上帝之上”.已病不治,甚至讳疾忌医,何能治人?

与所有改革一样,医改之路有令人称道亦有遭人非议之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医改既不能孤立看待,也不能一蹴而就,其得失计较纷杂繁复,并不是一句话总结陈词。出

现问题就全盘否定,或是忽略现实空谈理想,都不免有些轻率。整个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本就是个完整的体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医院、药企和患者等各方面的利益都要照顾到,如何能面面俱到?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需要不断改革,不断探索,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所有的路走起来并非一帆风顺,只要能够坚持下来即会顺利到岸。最后借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来做总结”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医改本身就是政府、医疗机构、药企和患者之间的博弈,不断权衡利弊。正因为能看到希望所以才选择有所作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才会不竭余力地进行各种尝试和改革。就像鲁迅先生说得那句”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多了也就成了路”,其实,医改也并没有所谓的成功与否,或许进行的尝试多了,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医疗体系,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吧。

文|投资管理三部周渺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