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移换反应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实验七 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丁鸣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
1.氨基移换反应: 在氨基移换酶(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发
生的互换反应。 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
⑻ 显色剂(0.1%茚三酮-乙醇溶液)。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⑴ 研钵或匀浆器:1套/每组(2人);
⑵ 试管及试管架:1套/每组(2人);
⑶ 恒温水浴箱(37℃、100℃);
⑷ 铅笔、尺和圆规(学生自备);
⑸ 毛细管(直径0.5mmபைடு நூலகம்;
⑹ 新华定性滤纸(直径11cm);
⑺ 剪刀和镊子:各1把/每组(2人);
取4支洁净、干燥的试管,按表1操作表1
管号 作 转氨酶提取液 0.25%碘乙酸
预温
试剂、操
(ml) (ml)
0. 1mol/L α-丙氨酸 pH8.0(ml) 0. 1mol/L α-酮戊二酸 pH8.0(ml) 0.01mol/L 磷酸缓冲液 pH8.0 (ml) 酶促反应 终止酶反应
1
2
3
4
1
1
2cm
5.5cm
1cm
3cm
用铅笔作出点样位置
用铅笔尖在圆心处截一小孔
“灯芯”制作
⑵ 点样:用毛细管依次点标准α-丙氨酸(Ala)、 谷氨酸(Glu)各点2次,其 余1-4号管样液各点2~3次。点样时,要待前次点样干燥(可用电吹风 吹干)后方可再次点样,点样直径不超过0.3cm。
1
2
3
6
实验十一(二):氨基移换反应(纸层析)
实验十一:肝脏组织中转氨酶活性的测定(二):纸层析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纸层析法测定转氨基作用,检验上次实验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略)三、实验试剂:1、1%谷氨酸2、1%丙氨酸3、1号试管提取物4、2号试管提取物5、层析液四、实验步骤:1、点样: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心位置剪一小孔(直径1-2mm),以圆心为中心画直径为1cm的圆作为点样的底线;在圆周上等距离点4个点,标注为1、2、3、4;分别用4支牙签(或枪头)在4个点上点样,样品依次为:标准谷氨酸溶液、标准丙氨酸溶液、样品1、样品2;用吹风机吹干后,可重复点样2-3次,如果第一次点样足够多,一次就可,每个样点的大小最好不超过3mm,四个点大小尽量一致。
2、做滤纸筒状刷:吸附层析液。
3、扩展剂:取小培养皿1个,加入苯酚-水扩展剂(高度0.5cm左右);将小培养皿置于一个大培养皿中。
4、层析:将滤纸筒状刷直立于装有层析液的小培养皿中,并将筒状刷的上头插入滤纸中心的小孔内(不要高出滤纸表面,高出部分剪去),滤纸通过此筒状刷与层析液相连。
将滤纸平放在含有饱和酚溶液的培养皿上,并用上下一样大小的培养皿盖在滤纸上,酚溶液由滤纸小孔向四周扩展。
当酚溶液扩展到距离纸边沿1.5cm时,取出滤纸。
用铅笔画下酚溶液扩展的边沿,吹干。
5、显色:喷水合茚三酮溶液,加热显色。
标出各显色点,计算各点的Rf值。
五.结果分析:(1)用铅笔将层析色谱轮廓和显色点的中心点描出来;(2)测量原点至色谱中心和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计算各种氨基酸色谱的 Rf 值。
(3)分析谷氨酸和丙酮酸之间是否进行了转氨基作用,并写出相关的反应式。
生物化学实验 转氨酶的提取氨基移换反应与纸上层析
生物化学实验转氨酶的提取氨基移换反应与纸上层析生物化学实验--转氨酶的提取、氨基移换反应与纸上层析实验三转氨酶的提取、氨基移换反应与纸上层析一、实验目的1、1.学习一种鉴定氨基移换作用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用纸层析法测定转氨基作用。
3、介绍氨基移换促进作用在中间新陈代谢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它能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互换,形成新的α-氨基酸与新的α-酮酸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氨基移换作用。
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等中间代谢中,在糖、脂肪、蛋白质三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
它们的最适ph接近7.4。
在各种转氨酶中,以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最强。
上述两种酶均广为存有于生物机体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存有少量存有。
机体出现肝炎、心肌梗塞炎症时,血清联运氮酶活力明显减少,在临床上转氨酶活性的测量存有关键意义。
测量转氨酶活性的方法很多,例如分光光度法,纸上层析法及光电比色法等。
在氨基酸分解代谢中,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大多数氨基酸的主要代谢方式,通过转氨基作用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偶联而完成。
此过程可用下式表示:植物中多种氨基酸是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的。
纸层析:就是以滤纸做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就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出来的一种生化拆分技术。
由于设备直观,操作方式便利,所须要样品量太少,分辨力较低等优点而广为的用作物质的拆分,并可以展开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缺点就是进行时间较长。
分配层析法:是利用物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的一种实验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是一个常数即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溶剂系统: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水和滤纸纤维素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其扩散作用降低形成固定相,有机溶剂和滤纸亲和力弱,所以在滤纸毛细管中自由流动,形成流动相,由于混合液中各种氨基酸的分配系数值不同,其在两相中的分配数量及移动速率(即迁移率rf值)就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氨基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1.氨基的反应(1)酰化氨基可与酰化试剂,如酰氯或酸酐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酰胺。
该反应在多肽合成中可用于保护氨基。
(2)与亚硝酸作用氨基酸在室温下与亚硝酸反应,脱氨,生成羟基羧酸和氮气。
因为伯胺都有这个反应,所以赖氨酸的侧链氨基也能反应,但速度较慢。
常用于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水解程度测定及氨基酸的定量。
(3)与醛反应氨基酸的α-氨基能与醛类物质反应,生成西佛碱-C=N-。
西佛碱是氨基酸作为底物的某些酶促反应的中间物。
赖氨酸的侧链氨基也能反应。
氨基还可以与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化合物。
由于氨基酸在溶液中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所以不能用酸碱滴定测定含量。
与甲醛反应后,氨基酸不再是偶极离子,其滴定终点可用一般的酸碱指示剂指示,因而可以滴定,这叫甲醛滴定法,可用于测定氨基酸。
(4)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反应α-氨基与PITC在弱碱性条件下形成相应的苯氨基硫甲酰衍生物(PTC-AA),后者在硝基甲烷中与酸作用发生环化,生成相应的苯乙内酰硫脲衍生物(PTH-AA)。
这些衍生物是无色的,可用层析法加以分离鉴定。
这个反应首先为Edman用来鉴定蛋白质的N-末端氨基酸,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分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5)磺酰化氨基酸与5-(二甲胺基)萘-1-磺酰氯(DNS-Cl)反应,生成DNS-氨基酸。
产物在酸性条件下(6NHCl)100℃也不破坏,因此可用于氨基酸末端分析。
DNS-氨基酸有强荧光,激发波长在360nm左右,比较灵敏,可用于微量分析。
(6)与DNFB反应氨基酸与2,4-二硝基氟苯(DNFB)在弱碱性溶液中作用生成二硝基苯基氨基酸(DNP氨基酸)。
这一反应是定量转变的,产物黄色,可经受酸性100℃高温。
该反应曾被英国的Sanger用来测定胰岛素的氨基酸顺序,也叫桑格尔试剂,现在应用于蛋白质N-末端测定。
(7)转氨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可脱去氨基,变成相应的酮酸。
2.羧基的反应羧基可与碱作用生成盐,其中重金属盐不溶于水。
转氨基作用的名词解释
转氨基作用的名词解释
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
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
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种新的alpha-酮酸。
反应由转氨酶和其辅酶磷酸吡哆醛催化。
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
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它们是肝炎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体内大部分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例外:赖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
鸟氨酸(Ornithine)的δ-氨基也可通过转氨基作用被脱掉。
举例: alpha-酮戊二酸+ 丙氨酸= 谷氨酸+ 丙酮酸(反应可逆) 这样生物体内就可以自我合成某些氨基酸了。
实验十三氨基移换反应——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纸层析法)
实验十三氨基移换反应——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纸层析法)一、目的进一步理解转氨基作用。
学习应用纸层析法鉴定氨基移换反应。
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指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作用。
转氨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目前已发现的转氨酶至少有50种以上,其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酶反应的最适pH为7.4。
生物体内分布最广、活力最强的转氨酶有两种:一种为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肝脏;另一种为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在心肌中活力最大,其次在肝脏。
GPT⎯⎯→+α⎯−丙氨酸酮戊二酸丙酮酸谷氨酸+GOT⎯→⎯⎯+α草酰乙酸天冬氨酸酮戊二酸谷氨酸+−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细胞中,人及动物的血清中含量很少,活性很低。
而当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如发生肝炎、心肌梗死等病变)时,这些细胞中的转氨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去,此时血清中转氨酶的含量及活性均显著增加。
因此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在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三、仪器、试剂与材料剪刀、镊子、研钵、大烧杯、试管及试管架、吸量管、漏斗、滤纸、培养皿、表面皿、酒精灯、喷雾器、恒温水浴箱、烘箱、离心机。
1%谷氨酸溶液、1%丙酮酸钠溶液、0.1%碳酸氢钾溶液、0.025%溴乙酸溶液、2%醋酸溶液、0.9%氯化钠溶液、标准谷氨酸溶液、标准丙氨酸溶液、酚饱和水溶液(扩展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显色剂)。
兔肝、海砂。
四、操作1、肝匀浆液制备在研钵中加入兔肝1g+0.9%氯化钠3ml+海砂200mg→置于放有冰水的大烧杯上面,研磨成匀浆→3000r/min离心5min→弃沉淀、得到肝糜匀浆液。
2、氨基移换反应:取干燥试管2支,分别标明测定管与对照管。
实验管1 对照管21%谷氨酸溶液(ml) 0.5 0.51%丙酮酸钠溶液(ml) 0.5 0.50.1%碳酸氢钾(ml) 0.5 0.50.025%溴乙酸(ml) 0.25 0.25混匀后加入肝糜提取液(ml) 0.5 0.5立即酒精灯加热或沸水浴2~3min加盖胶塞,置45℃水浴保温1h,并时常振荡2%醋酸(滴) 4 4 沸水浴中(或酒精灯)2~3min(终止反应、沉淀蛋白)离心(或过滤),收集上清液做层析使用3、层析:取3#滤纸一张,用圆规作半径1cm的圆,通过圆心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线,与圆相交的4点作为点样位置,在滤纸圆心处剪一小孔φ2mm。
氨基酸方程式
氨基酸方程式氨基酸是生物体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物质,它是由氮(N)、碳(C)、氧(O)以及一定数量的氢(H)合成而成。
它们构成了蛋白质、脂肪、糖类、核酸、激素等物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氨基酸方程式”通常指的是氨基酸合成的反应方程式。
其实,氨基酸的合成过程涉及不同类型的反应,包括来自酶活性的转移胱嘧啶基化反应、2-羟基酰胺基化反应以及氨基酸互补性反应。
氨基酸方程式的基本结构是:(COOH)+(NH2)→(H2N)-(CH2)-(COOH)。
这是由一种特殊的氨基酸发展而来的。
氨基酸合成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是将某种特定的氨基酸(起始氨基酸)与另一种不同的氨基酸或一种有机酸结合;第二步是释放一种叫做水的分子;第三步是将合成的新氨基酸从起始氨基酸中分离出来。
氨基酸合成的反应受氨基酸代谢的调节,影响着氨基酸的合成,而氨基酸代谢的调节反过来受PS四种因素的影响:光照、压力、温度和pH值;它们是构成“氨基酸方程式”的四个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通过增加一定比例的光照、压力和温度,可以促进氨基酸的合成;而当pH值降低时,则可以减少氨基酸的合成。
氨基酸在生物体中的合成过程,也被称为“氨基酸代谢”,它是细胞不断地以某种形式释放和吸收氨基酸的过程。
氨基酸的代谢可以分为五个步骤:氨基酸的摄取、氨基酸的运输、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的交换和氨基酸的分解。
摄入的氨基酸被肠道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被携带到身体各处;氨基酸的运输涉及细胞内和细胞外;氨基酸的合成是指细胞内利用氨基酸构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氨基酸的交换涉及蛋白质的翻译作用和蛋白质的共振;氨基酸的分解是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
氨基酸的合成是生物体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与生物体细胞的健康状态有关,而且涉及到细胞的免疫应答、基因表达以及多种活动,对细胞能够表达出不同遗传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氨基酸合成可以调整细胞中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调节细胞活性,调控机体的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
实验四肌肉组织氨基移换作用---纸层析
肝
肾 心 骨骼肌
44000 142000
19000 7100 4800 91000 156000 99000
胰腺
脾 肺 血清
2000 28000
1200 700 16 14000 10000 20
血清转氨酶活性,临床上可作为疾病诊断和预
后的指标之一。
COOH CH2 CH2 C=O COOH + COOH H-C-NH2 CH3 ALT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COOH CH-NH2 CH2 CH2 COOH + COOH C=O CH3
α-酮戊二酸
丙氨酸
谷氨酸
丙酮酸
2. 层析
层析系统通常都有两个相组成:固定相和流动相。
混合物在层析系统中的分离决定于该混合物的组分 在这两相中的分配情况,一般用分配系数来描述。
常用的分配层析包括柱层析、纸层析、薄层层析。
纸层析法
人体内最重要的两种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GPT)/丙氨酸转氨酶(ALT)
谷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丙酮酸
GPT
α-酮戊二酸 +丙氨酸
谷草转氨酶(GO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谷氨酸 +草酰乙酸
GOT
α-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正常人各组织中GPT及GOT 活性 (单位/克湿组织)
组织 GPT GOT 组织 GPT GOT
固定相:吸附在滤纸纤维之间的水分
流动相:层析液水饱和酚
谷氨酸:亲水性氨基酸 丙氨酸:疏水性氨基酸 分离原理: 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 差异而分离
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
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当我们谈论蛋白质时,通常会想到它们是由氨基酸经过化学反应组合而成的。
但是,这些化学反应不是自发发生的,而是在体内由许多酶催化的。
其中之一便是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
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BCAT)是一种酶,催化支链氨基酸的转移反应,将一个支链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上,形成α-羧基酸和相应的支链氨基酸酮酸。
BCAT大约占细胞蛋白的1-2%,在细胞核外和线粒体中都存在。
转移酶可分为两类:转移酶Ⅰ和转移酶Ⅱ。
BCAT属于后者,由于它主要催化氢氧化氢的转移,所以被称为氨基转移酶。
BCAT催化的转移反应是不可逆的,这可以保证氨基酸的浓度不超过合适的水平,同时保证蛋白质正常的生化代谢。
BCAT的研究历史有些久远了。
最初,支链氨基酸是在人类代谢中被发现的,但是其生物学功能一直未知,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确定了氨基转移酶的存在,并研究了它的机制和功能。
现在,人们已经确定了BCAT和许多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BCAT在营养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证明。
研究发现,由于机体能够自行合成支链氨基酸,所以摄入过多的支链氨基酸并不利于健康,甚至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此外,BCAT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
其次,研究表明BCAT也与肌肉代谢紊乱有关。
这是由于支链氨基酸是肌肉转运过程中的主要氨基酸。
BCAT的缺失可能导致支链氨基酸紊乱,使肌肉中的支链氨基酸和肌酸代谢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
总之,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是蛋白质生化代谢中非常重要的酶之一,可以保持氨基酸的正常浓度,同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随着我们对蛋白质生化代谢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我们对BCAT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入,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氨基移换反应
本实验用纸层析的方法观察丙酮酸和谷氨酸的混合液在 肝脏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变成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
纸层析
以滤纸及其结合水作为固定相,把欲分离的混合 氨基酸样品加于滤纸上,使流动相(展开剂)经 此移动,各组分就在两相溶剂发生分配现象,由 于各种氨基酸的分配系数不同,就逐渐集中于滤 纸上不同的部位,而彼此分离; 层析完毕后,茚三酮显色,计算各组分的比移值。
试剂和材料
试剂 器材
1. 0.1M谷氨酸溶液 2. 0.1%KHCO3 3. 丙酮酸钠溶液
1. 试管2支
2. 微量移液器 3. 研钵,滴管
4. 0.1%茚三酮酒精溶液
5. 0.5%标准氨基酸溶液 :Ala和Glu
4. 水浴锅
5. 层析纸,电吹风,毛 细管,培养皿
6. 水饱和酚
实验方法
制备肝脏组织的匀浆
称取动物肝脏2g,加入6ml生理盐水 (0.9%NaCl),加少量细沙,研磨成细浆
实验方法
酶反应
1
肝匀浆 20滴
2(对照)
20滴(煮沸3分钟)
水开后煮 5分钟
0.1M谷氨酸
0.1M丙酮酸钠 0.1%KHCO3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摇匀,45℃水浴中保温60分钟
2%醋酸
4滴
4滴
水开后煮 4分钟
R’-COCOOH
R”-CH(NH2)COOH
实验原理
转氨酶以磷酸吡哆醛(胺)为辅酶,最适PH为7.4。
氨基酸 磷酸吡哆醛 转氨酶 α-酮酸 磷酸吡哆胺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转氨基作用可以在各种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普遍 进行。除Gly,Lys,Thr,Pro外,均可参加转氨 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精)
0.5 37℃ 10min 1.0 0.5 1.5
0.5 沸水浴 10min 1.0 0.5 1.5
置37℃水浴中40min,保温完毕,立即将测定管放入沸水中 10min以终止反应,取出冷却后。
3、层析:
①
点样:Ala;Glu;测定管;空白管;(滤纸的 处理,点样3-4次)
②
展层:约25min后,溶剂前缘距滤纸边缘约1cm 时即可取出,用吹风机吹干。
转氨基作用与
氨基酸纸层析
咸宁学院医学院生化教研室
• 一、目的要求:
验证氨基酸的氨基移换作用
了解纸层析基本原理。 初步掌握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及鉴定氨基酸的技 术(包括:点样、展层、显色等技术)。
• 二、实验原理:
1、转氨基作用: Ala+α-酮戊二酸
ALT
丙酮酸+Glu
2.层析法
层析法又称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广 泛应用的一种生物化学技术。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各 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和分 子量等)的差别,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集中分布在不 同区域,借此将各组分分离。 层析系统有两个相,一个相称为固定相;另一
个相称为流动相。由于各组分受固定相的阻力和受流
动相的推力影响不同,各组分移动速度各异,从而使
各组得到分离。
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
流动相 液 体 气 体
方法名称
液相层析法(LC)
气相层析法(GC)
固定相
固
体
液
体
固
体
液
体
分离原理
吸
附
分
配
吸
附
分
配
方法名称
液-固层析法 (LSC)
转氨作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转氨作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报告实验六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实验名称】:纸层析法观察转氨基作用09救援一班第三大组李岚宇20XX222336室温:28°(一)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а-酮酸与α-酮基的互换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是体内氨基酸代谢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反应时均由专一的转氨酶催化,此酶催化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α-酮基酸上。
各种转氨酶的活性不同,其中肝脏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如下反应:α—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酸+丙酮酸本实验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加肝匀浆保温后,用纸层析法检查谷氨酸的出现,以证明转氨基作用。
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以滤纸为支持物,滤纸纤维与水亲合力强,水被吸附在滤纸的纤维素的纤维之间形成固定相。
有机溶剂与水不相溶,把预分离物质加到滤纸的一端,使流动溶剂经此向另一端移动,这样物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进行连续、动态的不断分配。
由于物质分配系数的差异,而使移动速度就不一样,在固定相中,分配趋势较大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反之,在流动相分配趋势较大的成分,移动速度快,最终不同的组分彼此分离,物质在纸上移动的速率可以用比值Rf表示:ALT物质在一定的溶液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比值Rf也相对稳定,因此在同一层析体系中可用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试剂:1、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
2、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溶液19ml混匀,用蒸馏水稀释20倍。
3(:转氨作用实验报告)、0.1mol/L丙氨酸溶液称取丙氨酸0.891克,先溶于少量0.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以1.0nnaoh仔细调至ph7.4后,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氨基酸
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不同,其代谢途径也有所差异。
但它们都含有α—氨基和羧基,因此对于这两个基团来说,各种氨基酸都有共同的代谢规律。
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是指具有共同性的分解途径,包括脱氨基和脱羧基作用两个方面。
氨基酸分解时,多数情况下,首先脱去氨基生成NH3和α—酮酸,这是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
少数情况下,氨基酸首先脱去羧基生成CO2和胺,此为氨基酸一般分解代谢的次要途径。
分述如下: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失去氨基的作用称为脱氨基作用(Deamination),是机体氨基酸分解代谢的第一步。
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主要有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及非氧化脱氨基作用等四种方式。
(一)氧化脱氨基作用(Oxidative Deamination)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α—酮酸,此时消耗氧并产生氨,此过程称氧化脱氨基作用。
(二)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在酶的催化下,一种α—氨基酸的氨基可以转移到α—酮酸上,从而形成相应的一分子α—酮酸和一分子α—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也称为氨基移换作用。
催化此种反应的酶称为转氨酶。
大多数转氨酶的平衡常数接近1.0,所以转氨反应都可以逆行,它不仅可使氨基酸脱去氨基形成酮酸,还可使另一个酮酸转变成氨基酸,这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作用虽然在体内普遍进行,但仅仅是氨基的转移,而未彻底除去(脱掉)。
也就是说,通过转氨基作用,一种α—氨基酸脱去氨基变成α—酮酸,同时另一种α—酮酸获得氨基,而变成另一种α—氨基酸,其总结果是:一种氨基酸变成另一种氨基酸。
氧化脱氨基作用虽然能把氨基酸的氨基真正移去,但又只有谷氨酸脱氢酶活跃,即只能使谷氨酸脱去氨基。
因此认为,氨基酸在体内的主要脱氨基方式是联合脱氨基作用。
所谓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或与嘌呤核苷酸循环配合进行的脱氨基方式。
实验29氨基转移反应的定性鉴定实验报告
实验29氨基转移反应的定性鉴定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唐思亮学号专业化学与环境学院年级、班级2007级理科综合二班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实验项目氨基转移反应的定性鉴定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08年11月24 日实验指导老师陈文利老师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学习一种鉴定氨基转移作用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2、进一步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了解氨基转移作用在中间代谢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它能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互换,这种作用称为氨基移换作用。
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等中间代谢中,在糖、脂肪、蛋白质三类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
它们的最适pH 接近7.4。
在各种转氨酶中,以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最强。
它们催化的反应如下:上述两种酶均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有少量存在。
机体发生肝炎、心肌梗塞病变时,血清中转氮酶活力显著增加,在临床上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有重要意义。
测定转氨酶活性的方法很多,如分光光度法,纸上层析法及光电比色法等。
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检查由谷氨酸和丙酮酸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所生成的丙氨酸,证明组织内氨基移换作用。
为了防止丙酮酸被组织中其它酶所氧化或还原,可加碘乙酸或溴乙酸抑制酵解作用或氧化作用。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器具(一)实验动物:家兔(饥饿16h)(二)试剂(1) 1%谷氨酸溶液(用KOH中和至中性)(2) 1%丙酮酸溶液(用KOH中和至中性)(3) 1/15mol/L pH7.4磷酸缓冲液(pH=7.4)(4) 0.1%碳酸氢钾溶液(5) 0.05%碘乙酸溶液(6) 30%乙酸(7) 标准丙氨酸溶液(0.5%)(8) 标准谷氨酸溶液(0.5%)(9) 0.1%水合茚三酮乙醇溶液(10) 酚溶剂:在大烧杯中,加蒸馏水40ml,再加入新蒸馏的无色的苯酚150g。
实验四 转氨基作用
实验四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原理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分子上的反应过程称为转氨基作用(或称氨基移换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氨酸代谢的重要反应之一,由转氨酶催化。
经转氨后,原来的α-—氨基酸变成了相应的α-—酮酸,原来的α-—酮酸则成为新的、相应的α-—氨基酸。
本实验观察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肌匀浆中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GPT)的催化进行转氨基的过程。
然后用纸层析法检查反应体系中丙氨酸的生成。
为便于观察转氨基作用,在反应中须加一碘醋酸(或—溴醋酸),以抑制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其它代谢过程。
试剂1.0.9% NaCl溶液。
2.PH7.4 0.01mol/L磷酸缓冲液:取0.2mol/LNa2HPO4溶液81ml与0.2mol/LNaH2PO4溶液19ml 混匀,稀释至2000ml。
3.1%谷氨酸钾溶液:取谷氨酸1g ,加水20ml,用5%KOH调到中性,然后用pH7.4 0.01mol/L 磷酸缓冲液稀释至100ml。
4.1%丙酮酸钠溶液:取丙酮酸1g加pH7.4 0.01mol/L磷酸缓冲溶液溶解成100ml。
5.0.25%一碘酸钠溶液:取一碘醋酸0.25g加水1ml,用5%KOH调到中性,然后加pH7.4,0.01mol/L磷酸缓冲液成100ml。
(一碘醋酸可用一溴醋酸代替)。
6.2%HAc操作1.肌匀浆的制备(由实验室准备室制备)取小白兔一只,猛击头部处死后,立即剪颈放血,取肌肉若干经0.9%NaCl溶液洗去血污后,称取肌肉约100g置电动匀浆器中,再加0.01mol/LpH7.4磷酸缓冲液500ml磨成匀浆。
2.转氨基反应:取小试管2支编号,所加试剂以滴为单位。
编号1 2试剂肌匀浆10 10将2号管置沸水浴中5分钟,然后取出冷却1%谷氨酸钾10 101%丙酮酸钠10 100.25%—碘醋酸钾 5 5混匀后同置40℃水浴中保温45分钟(或60分钟)。
在保温过程中,时加振摇。
取出两管各加入2%醋酸2滴,再同置沸水浴中5分钟,使蛋白质完全凝固,冷却后,离心(200r/min)5分钟,(或静置10分钟),将上清液作氨基酸的纸层析。
氨基酸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氨基酸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们在体内通过代谢途径被分解为能量、葡萄糖和其他代谢产物。
氨基酸的分解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
以下是氨基酸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1. 转氨基酸代谢(Transamination):这是氨基酸分解的初始步骤之一,通过此过程,氨基酸的α-氨基基团被转移至α-酮酸上,形成新的氨基酸和酮酸。
转氨基酶是催化这一过程的酶。
最常见的转氨基酸是谷氨酸,它接受多种氨基酸的氨基基团。
2. 脱羧反应(Decarboxylation):氨基酸的α-酮酸部分接受氨基基团后,可能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
这个过程涉及酶的催化,导致α-酮酸失去一个羧基,产生相应的酮。
这一步骤通常伴随着能量的产生。
3. 尿素循环(Urea Cycle):在氨基酸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氨基基团会形成尿素,通过尿素循环排出体外。
尿素循环主要发生在肝脏中,其中包括多个酶催化的反应,将氨基基团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尿素。
4. 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的产生:某些氨基酸经过转氨基酸代谢和脱羧反应后,形成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
这些代谢产物进一步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产生能量,或者用于脂肪酸合成。
5. 胱氨酸代谢:胱氨酸是一种含有硫的氨基酸,它在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的代谢途径。
在氨基酸分解中,胱氨酸可以被降解为丙酮酸和一种含有硫的代谢产物——丙硫醇。
6. 酮体生成:某些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可以进一步生成酮体,如β-羟基丁酸、乙酰丙酮等。
酮体是一种可以用于供能的代谢产物,尤其在餐后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时,它们可以成为脑和其他组织的能量来源。
7. 葡萄糖生成:在氨基酸分解的过程中,一部分代谢产物如丙酮酸、乙酰辅酶A等可以通过葡萄糖新生途径转化为葡萄糖。
这对于在低血糖状态下提供能量至关重要。
这些代谢途径共同构成了氨基酸在体内的分解过程,为维持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和代谢产物。
这些产物不仅能够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还可以参与脂质合成、糖新生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转氨基作用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讨论醋酸作用
转氨基作用及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讨论醋酸作用一、引言在生物学中,转氨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参与了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化过程。
转氨酶可以促使氨基酸之间发生转移,这一过程被称为转氨基作用。
本文将通过纸层析实验证明转氨酶与醋酸之间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机制和应用。
二、纸层析实验的介绍及原理纸层析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的方法。
它基于氨基酸在纸上运动的差异,利用静止相与流动相的相互作用来分离和检测不同氨基酸。
纸层析实验的原理如下: 1. 静止相:通常使用纤维素纸作为静止相。
静止相吸附了水分子,并且对不同氨基酸有不同的吸附能力。
2. 流动相:通常使用合适的溶液作为流动相,根据需要可以调节pH值等参数。
流动相的作用是使氨基酸在纸上迁移,并且根据不同氨基酸的吸附性质,使得它们在纸上的运动速度不同。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 实验步骤1.准备纤维素纸并切成合适的大小。
2.准备合适的液体流动相,并将纤维素纸的一端浸泡其中一段时间,以使其吸附足够的水分。
3.在纤维素纸上加上待测试的醋酸溶液。
4.将纤维素纸的另一端放入合适的容器中,使其与另一种溶液接触,作为对照组。
5.要求流动相能够覆盖纤维素纸全程,并保持连续流动。
2.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进行的情况,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结果: 1. 醋酸在纸上的运动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说明醋酸在纸上的吸附性质较弱。
2. 不同氨基酸在纸上的运动速度也不相同,可以通过与标准氨基酸进行比较来确定待检测的氨基酸。
四、转氨基作用及醋酸的关系探讨1. 什么是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之间发生转移,将氨基和羧基交换的化学反应。
在生物体内,转氨基作用是由转氨酶催化的。
2. 醋酸与转氨基酶的作用关系醋酸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羧酸,与转氨酶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作用关系。
具体表现为:1. 醋酸可以作为转氨基作用的供体或受体之一,参与氨基酸之间的转移。
2. 醋酸可以调节转氨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转氨基作用的速率。
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ST)是人体内重要的酶类。
它主要参与了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门冬氨酸和天冬氨酸之间的转化工作。
本文将对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机制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属于转氨酶家族,能催化氨基酸中的胺基进一步转移,同时与α-酮酸发生反应。
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参与了氨基酸代谢的过程,其作用机制如下:门冬氨酸转移为天冬氨酸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能促使门冬氨酸转化为天冬氨酸,此转化过程需要外源的还原型胃复酶作为辅助。
门冬氨酸和天冬氨酸是人体内代谢过程中重要的氨基酸,它们能够参与到多种代谢途径中。
天冬氨酸转移为门冬氨酸当天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发生反应时,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能够催化天冬氨酸转化为门冬氨酸。
此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外源辅助的还原型胃复酶。
二、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在临床上的应用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对心肌损伤、肝损害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评估。
其中,对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更是被广泛研究。
肝损害监测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被认为是肝脏损害的标志性酶,因其在肝脏组织中含量丰富,一旦肝组织受到损害,便会释放大量的酶至血液中。
因此能够通过检测血清中AST 的浓度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以及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此外,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清中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的浓度通常为5-40 U/L,而肝脏受损时,这一数值将会显著提高。
疗效评估除此之外,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也能被用作某些疾病的疗效评估依据。
例如,在心肌梗塞的早期治疗中,检测血清中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的浓度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果AST的浓度极度升高,将预示着患者治疗不成功。
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最近的研究表明,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可能也在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器材 (1) 解剖刀、剪及镊子。 (2) 解剖盘。 (3) 表面皿。 (4) 匀浆器。 (5) 台秤。 (6) 离心管和离心机(台式) (7) 试管及试管架 (8) 恒温水浴 (9) 毛细玻璃管
(10)直尺 (11)2H铅笔 (12)层析滤纸(国产新华1号滤纸) (13)电热鼓风干燥箱 (14)层析用具:玻璃钟罩、层析缸和小 烧杯。 针、线、喷雾器。
1%丙酮酸溶液
1/15mol/L pH7.4磷酸缓冲液
10滴
2ml
10滴
2ml
0.05%碘乙酸
酶液
10滴
1ml 37℃ 40min
10滴
1ml (煮沸)
30%乙酸
5滴
5滴
100℃ 10min,流水冷却,过滤取滤液
ʺ纸上层析法检查
@ 点样 ₤取15cm直径的圆形滤纸,在圆心处用圆规划一个3cm的同
心圆。
锥形瓶(50ml) 移液管(2.5ml) 微量滴定管(5ml) 小台秤
操作方法
击毙动物(家兔),迅速放血,取出肝脏,在 玻璃皿上剪成碎糜。 取50ml锥形瓶2个,各加入3ml Locke氏溶液和 2ml pH7.6的磷酸缓冲液。在一个锥形瓶中, 加入3ml0.2mol/L丁酸溶液,另一个锥形瓶作 为对照。取约0.5g肝组织两份(相等重),分 别置于两个锥形瓶内,混匀,于37℃恒温水浴 内保温。
转氨酶催化。
ʺ它们的最适pH接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以谷
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GOT) 及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GPT) 活力最强。
ʺ 上述两种酶均广泛存在于生物机体中,在正常
人血清中也有少量存在。机体发生肝炎、心肌 梗塞病变时,血清中转氮酶活力显著增加
ʺ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检查由谷氨酸和丙酮
酸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所生成的丙氨酸,证 明组织内氨基移换作用。
ʺ 为了防止丙酮酸被组织中其它酶所氧化或还原,
可加碘乙酸或溴乙酸抑制酵解作用或氧化作用。
₪试剂和器材
1. 试剂 (1) 实验动物----家兔 (2) 1/15mol/L磷酸缓冲液(pH=7.4) (3) 1%谷氨酸溶液(用KOH中和至中性) (4) 1%丙酮酸溶液(用KOH中和至中性) (5) 0.1%碳酸氢钾溶液 (6) 0.05%碘乙酸溶液 (7)15%三氯醋酸溶液
根据滴定样品与滴定对照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 之差,可以计算由丁酸氧化生成丙酮的量。
试剂和器材
1. 材料 动物:家兔 2. 试剂 (1)Locke氏溶液:取0.9g氯化钠、0.042g氯化 钾、0.024g 氯化钙、0.015g碳酸氢钠及0.1g葡萄糖,溶于 水中,稀释到100ml (2)0.1mol/L碘溶液:称取12.7g碘和约25g碘化钾, 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混匀,用标准硫代硫酸 钠溶液标定.
本实验用新鲜肝糜与丁酸保温,生成的丙酮可 用碘仿反应测定。在碱性的条件下,丙酮与碘 生成碘仿。反应式如下:
2NaOH+I2→NaIO+NaI+H2O CH3COCH3+3NaOI→CHI3+CH3COONa+2NaOH
碘仿 剩余的碘,可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滴定。
NaOI+NaI+2HCl→I2+2NaCI+H2O I2+2Na2S2O3→Na2S4O6+2NaI
氨基转移反应的定性鉴定
ʺ₪实验目的 ʺ 学习一种鉴定氨基移换作用的简便方法及 其原理 ʺ进一步掌握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ʺ了解氨基移换作用在中间代谢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
ʺ 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它能催化α-氨基酸的
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互换,这种作用称为氨 基移换作用。
ʺ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
保温2小时后,取出锥形瓶,各加入2ml 15% 三氯乙酸溶液,在对照瓶内追加3ml 0.2mol/L 丁酸溶液。混匀,静置15min后过滤,分别吸 取5ml滤液,放入另外两个锥形瓶中,各加 5ml 0.1N碘溶液和10%NaoH 5ml,摇匀后静置 10 分 钟 加 入 5ml 10% HCl 中 和 。 然 后 , 用 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剩余的碘,滴至 浅黄色时,加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摇匀, 并继续滴到蓝色消失,记录滴定样品与对照所 用的硫代硫酸钠的毫升数,并按式计算样品丙 酮含量:
丙酮含量=(B-A)×0.9667×10 5 式中,B为测定对照实验所消耗的 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ml数;A为滴定 样品所消耗的0.1mol/L硫代硫酸的溶液 ml数;0.9667为1ml 0.1mol/L硫代硫酸钠 溶所相当的丙酮mg数。
思考题:
1.什么叫氨基移换(或转氨基)作用? 试说明该作用得特点,及在中间代谢中得 意义. 2.为什么说脂肪酸β-氧化实验的关键是 制备新鲜的肝糜? 3.什么叫酮体?为什么正常代谢时产生的 酮体量很少?
(8) 标准丙氨酸溶液(0.1%) (9) 标准谷氨酸溶液(0.1%) (10)0.1%水合茚三酮乙醇溶液 (11)酚溶剂:在大烧杯中,加蒸馏水40ml,再 加入新蒸馏的无色的苯酚150g。在水浴中加热 搅拌,混合至酚完全溶解。将该溶液倒入盛有 100ml蒸馏水的500ml分液漏斗内,轻轻振荡 混合,使其成为乳状液。静置7-10h,乳状液 变成两层透明的溶液,下层为被水饱和的酚溶 液(即酚溶剂),放出下层,贮存在棕色试剂 瓶中备用。
₤在同心圆的圆周上取4个点, 样的位置。
每个点的距离相近,为点
₤用4支毛细管口分别取样品和对照的滤液,以及标准谷氨酸
和丙氨酸,再轻轻触到4个点样的位置上,使每种溶液分别 形成直径为2-3mm的圆斑,每次点样后,自然风干或吹风机 吹干,再点下一次,重复3-4次。
@ 纸上层析分离氨基酸 ₤在15cm直径的圆形滤纸中心剪一个小圆孔 ₤取一滤纸卷成圆筒,用剪刀将该圆筒状的滤纸的下端
@ 纸上层析中氨基酸的鉴定
₤ 取出滤纸,晾干或吹干,以除去酚溶剂
₤用喷雾器向滤纸均匀喷洒0.1%茚三酮乙醇溶液
注意:茚三酮有毒性
₤用风筒吹热风使滤纸中温度加热至60-80℃,使
氨基酸显色
₤计算Rf值,确定氨基酸的种类
实验二 脂肪酸的β-氧化
实验目的
1.了解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2. 通过测定和计算反应液内丁酸氧化生 成丙酮的量,掌握测定β-氧化作用的方 法及其原理。
(3)pH7.6,mol/L的磷酸缓冲液. (4)0.2mol/L丁酸溶液:取18ml正丁酸,用 1mol/L氢氧化纳溶液中和至pH=7.6,并稀 释至1000ml。 (5)15%三氯乙酸溶液。 (6)10%氢氧化钠溶液。 (7)10%盐酸溶液。
3. 器材 玻璃皿 试管及试管架 漏斗 剪刀及镊子 恒温水浴
沿纵向剪为灯刷状,而滤纸的上端插入至15cm直径的圆 形滤纸的小圆孔中。
₤圆筒装的滤纸灯刷状的一端放在盛有层析剂的培养
皿中,灯刷状的滤纸和层析剂(酚溶液)相接触
注意:酚有腐蚀性。
₤培养皿上盖上大小一样的培养皿,纸上层析开始。
待层析剂(酚溶液)展开至15cm直径的圆形滤纸边 缘1cm时,纸上层析结束。
实验原理
根据β—氧化学说,机体组织能将脂肪酸氧化 生成乙酰辅酶A。两分子乙酰辅酶A可再缩合 成乙酰乙酸。在肝脏内,乙酰乙酸可脱羧生成 丙酮,也可还原生成β-羟丁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总称为酮体。酮体为机体代谢的 中间产物。在正常情况下,其产量甚微;患糖 尿病或食用高脂肪膳食时,血中酮体含量增高, 尿中也能出现酮体。
₪操作方法
ʺ 酶液的制备
₤将兔击晕,迅速解剖,取出肝脏,在低温 条件下剪碎 ₤称取1.5g肝脏,放入匀浆器中,再加入3ml 磷酸缓冲液。研成匀浆 ₤倒入离心管中,在500r/min的条件下, 离心5min,取上清液,即为制备的酶液
ʺ体外氨基移换反应 试管 1%谷氨酸溶液 1 (样品) 10滴 2 (对照) 10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