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九章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复习题

ln K zFE /RT 9.1782 K 9.68 103
2 96485 (0.3402 0.2223) 8.314 298.15
计算题
3. 25℃时,电池 Pt|H2(p )|HCl(0.1molkg-1)|AgCl,Ag 的电动势为0.3522V, (1)求反应H2(g)+2AgCl(s)=2Ag+2H++2Cl- ,在25℃的 标准平衡常数。(已知0.1molkg-1 HCl的 =0.798); (2)求金属银在1molkg-1 HCl溶液中产生H2的平衡压 力。(已知25℃时1molkg-1 HCl的 =0.809)。
概念简答
4、为什么燃料电池的效率比热机高? 答: 比较极限值:可逆热机和可逆电池。
Tc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热机的效率为 1 Th
所以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然而可逆电池的 能量转化是可逆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效 率为100%。
选择题
1.25℃时电池反应 H2(g) + ½O2(g) = H2O(l) 对应 的电池标准电动势为 E1ϴ,则反应2H2O(l) = 2H2(g) + O2(g) 所对应的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E2 ϴ是: (C) (A) E2 ϴ = - 2 E1 ϴ ; (B) E2 ϴ = 2E1 ϴ ; (C) E2 ϴ = - E1 ϴ ; (D) E2 ϴ = E1 ϴ 。 2. 某电池在标准状况下,放电过程中, (B) 当Qr = -200 J 时,其焓变ΔH为: (A) ΔH = -200 J ; (B) ΔH < -200 J ; (C) ΔH = 0 ; (D) ΔH > -200 J 。
(2) 计算该原电池在25℃时的电动势E;

物理化学第9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第9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表示反应速率和浓度关系的方程 r = f (c),或 者表示浓度和时间关系的方程 c = f (t),都称为化 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前者是微分形式,后者是积 分形式。也称动力学方程。
速率方程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四、反应级数 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浓度的幂乘积形式:
r = k[A][B]…
则各浓度项的方次、、…分别称为组分A、B …的
例 1、P165例题
某金属钚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14 d 后,同位
素活性下降了6.85%。试求该同位素的:
(1) 蜕变常数,(2) 半衰期,(3) 分解掉90%所需时间
解:
(1)
k1
=
1 t
ln
a
a
x
=
1 14d
ln
100 100 6.85
=
0.00507d-1
(2) t1/2 = ln 2 / k1 = 136.7d (3) t = 1 ln 1 = 1 ln 1 = 454.2d
例如:
例如,恒容反应器中,氯代甲酸三氯甲酯分解为光气
ClCOOCCl(g) 2COCl2(g)
t = 0 p0
0
t = t p酯
p光气=2( p0 – p酯)
p总 = p酯 + p光气 = 2 p0 –p酯
∴ p酯 = 2p0 – p总
或 p光气 = 2(p总– p0)
三、反应速率 r 的经验表达式
2、适用范围
ln k = Ea B RT
k = AeEa / RT
3、A意义:称指前因子
二、活化能的概念 1、对简单反应:
那些能量高到能发生反应的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 均能量之差值。

物理化学答案——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答案——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 基本公式 1. 反应速率 11i ii i dn dC r V dtdtνν==2. 反应级数对于速率公式可表达为...][][βαB A k r =的反应,反应的总级数...++=βαn 3.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公式 级数 反应类型 速率公式半衰期 1/2tk 量纲微分式积分式0 表面催化反应0d d x k t =0x k t = 02a k (浓度)● (时间)-1 11d ()d x k a x t=-1lna k t a x=-1ln 2k(时间)-122A P→A +B P →()a b =22d ()d x k a x t=-2()x k t a a x =-21ak(浓度)-1●(时间)-1A +B P →2d d ()()xtk a x b x =--21()ln()b a x a b a b x k t---=/33A P→A +B +C P→()a b c ==33d ()d x k a x t=-22311()2a x a k t --=2332k a(浓度)-2● (时间)-1(1)n n ≠A P n →d ()d nx k a x t=-1111()(1)n n a x an kt----=-1'n k a-(浓度)1-n ● (时间)-1其中,a b 分别表示反应物A 和B 的起始浓度,x 表示反应消耗的深度。

4. 典型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1)1-1对峙反应k k A B +-t=0 a 0 t=t a-x x t=t e a-x e x e速率方程: ()kk te e x x x e +--+-=(2)平行反应最简单的平行反应是由两个一级基元反应组成的平行反应:x=x 1+x 2速率方程:tk k aex a )(21+-=-产物B 和C 的浓度比由竞争反应的速率决定:2121k k x x = (3)连续反应最简单的连续反应是两个单向连续的一级反应:C B A kk −→−−→−21t=0 a 0 0 t=t x y z 速率方程:1k tx ae-=)(21121tk tk eek k a k y ----=]1[21121122tk tk ek k k ek k k a z ---+--=中间产物B 的浓度在反应过程中出现极大值:122)(21k k k m k k a y -=,出现极大值的时间为:2121)ln(k k k k tm-=5.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2ln RTE dTk d a =阿累尼乌斯公式的指数函数式: RTE a Aek -=k 1k 2A a-xCx 2 B x 1(2)阿累尼乌斯活化能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平均能量之差。

物理化学界面第9章 表面现象总结

物理化学界面第9章 表面现象总结

第9章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1 基本概念1.1界面和表面不同物质或同种物质的密切接触的两个相之间的过渡区叫界面,如液态水和冰的接触面,水蒸气和玻璃的接触面等等。

表面是指固体对真空或固体和液体物质与其自身的蒸气相接触的面。

显然,表面包括在界面的概念之内,但通常并没严格区别两者,“表面”和“界面”互相通用。

1.2 表面能、表面函数和表面功表面上的物质微粒比他们处于体相内部时多出的能量叫表面能或总表面能。

由于表面的变化通常在等温等压条件下进行,因此这时的表面能实际上就是表面吉布斯函数。

在等温等压下且组成不变的条件下以可逆方式增加体系的表面积时所做的非体积功叫表面功,它在量值上等于表面吉布斯函数。

1.03 表面张力(比表面能)简单的说,表面张力就是单位面积上的表面能量,即比表面能,因为它与力有相同的量纲,故叫表面张力。

实际上,表面张力是表面层的分子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的线段或边界上且与表面平行或相切的收缩力。

1.04 附加压力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是指液面内部承受的压力与外界压力之差,其方向指向曲面球心。

1.5 铺展和铺展系数某一种液滴在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表面上自行展开形成一层液膜的现象叫铺展,也叫展开。

铺展系数就是某液滴B在液体A的表面上铺展时比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变化值,常用符号为S B/A1.6 湿润凡是液体沾湿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都叫润湿,其中又分为铺展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完全展开),沾湿湿润(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平凹透镜)和浸没湿润(固体完全浸渍在液体中),三种湿润程度的差别是:浸没湿润〉铺展湿润〉沾湿湿润1.7 沾湿功和湿润功在定温定压下,将单位面积的固-液界面分开时外界所做的可逆功叫沾湿功。

这一概念对完全不相溶的两种液体间的界面也适用。

结合功是指定温定压下,将单位面积的液柱拉开时外界所做的可逆功,又叫内聚功。

它是同种分子相互吸引能力的量度。

1.08 接触角液体在固体表面达到平衡时,过三相接触点的切线与固-液界面所夹的最大角叫平衡接触角或润湿角,常用符号θ。

物理化学第9章

物理化学第9章

三、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动现象 、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 动现象,称为溶胶的电动现象。 动现象,称为溶胶的电动现象。 1)电泳 带电胶粒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分散介质中作定向 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2)电渗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的介质通过多孔膜或 半径为1 nm的毛细管作定向移动 的毛细管作定向移动, 半径为1-10 nm的毛细管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电渗。 电渗。
例如: 例如:云,牛奶,珍珠 牛奶,
一、分散系统、分散相与分散介质 分散系统、 1、按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分类


粒子的大小
9 <10-9m
实 例 空气、乙醇的水溶液 空气、 Al(OH)3水溶胶 泥浆
分子分散系统 胶体分散系统 粗分散系统
10-9~10-7m >10-7m
二、 胶体系统的分类
2、按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聚集态分类 按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聚集态分类
二、溶胶的相互聚沉 由于为AgI正溶胶,主要起聚沉作用的是负离子。 由于为AgI正溶胶,主要起聚沉作用的是负离子。根据 AgI正溶胶 舒尔策-哈迪(Schulze-Hardy) 舒尔策-哈迪(Schulze-Hardy)价数规则二价负离子 的聚沉能力强。 的聚沉能力强。MgSO4,Na2SO4,> CaCl2 , NaNO3 根据感胶离子序 感胶离子序, 根据感胶离子序, Cl- >NO3-, CaCl2 > NaNO3 具有相同的负离子,再根据当与胶体带相 MgSO4,Na2SO4具有相同的负离子,再根据当与胶体带相 反电荷的离子相同时, 反电荷的离子相同时,则另一同性离子的价数也会影 响聚沉值,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低。 响聚沉值,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低。Na+ >Mg2+ 综上所述, AgI正溶胶聚沉能力强弱的顺序为: 正溶胶聚沉能力强弱的顺序为 综上所述,对AgI正溶胶聚沉能力强弱的顺序为: Na2SO4> MgSO4 > CaCl2 >NaNO3

物理化学第九章

物理化学第九章
电池反应:Zn + 2MnO2 + 2NH4Cl Zn(NH3)2Cl2 + 2MnOOH
R T ②铅蓄电池
PbO2作正极,海绵状Pb作负极,H2SO4作电解液。 电池表示如下:Pb|H2SO4(ρ=1.28gcm-3)|PbO2
放电时:
负极(氧化):Pb + H2SO4 PbSO4 + 2H+ + 2e-
R T 一、常用的化学电源
①锌锰干电池 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通称干电池。 干电池的负极是锌,正极是石墨。石墨周围是MnO2, 电解质是NH4Cl、ZnCl2溶液。 电池可用下式表示:Zn|NH4Cl|MnO2|C
F 负极:Zn + 2NH4Cl Zn(NH3)2Cl2 + 2H++ 2e-
正极:2MnO2 + 2H+ + 2e- 2MnOOH
KOH
负极(氧化 H2) 2:OH 2H2O2e-
正极(还原 12O) 2 : H2O2e- 2OH
电池反应 H2 : 12O2 H2O
H2
F
OHOHOH-
多孔炭电极 图12-11 H2-O2燃料电池示意图
二、化学电源的效率
R T 化学电源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理想的)最大效率
εmax定义为:
F a(Fe2+)106 E(Fe2+|Fe)E(Fe2+|Fe)RzFTln10160.617V
R T 三、电解还原与氧化的应用
电解的应用
阴极产品:电镀、金属提纯、保护、产品的美化 (包括金属、塑料)和制备aH21,aH+10及7 有机物的还原产物等。
阳极产品:铝合金的氧化和着色、制备氧气、双 氧水、氯气以及有机物的氧化产物等。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2

3

2
4

2

§ 9.2 电动势的测定
Cell
Cell
V 不可逆电池的端电压
电位 差计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 9.2 电动势的测定
对消法测定可逆 电池电动势 (P65)
§ 9.3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
规定: 负极|电解质溶液|正极 负极|负极溶液| |正极溶液|正极
1. “|” 表示相界面,有电势差存在。 2.“||”表示盐桥,使液接电势降到可以忽略不计。 3. 要注明温度,不注明就是298.15 K; 要注明物态;气体要注明压力;溶液要注明浓度。
p77
1/2H2 (p ) H (aH =1) e
规定:

θ
H / H2 g

=0
氢电极
用途
测其它电极的相对电势 方法:
标准氢电极 || 任意电极x ( =?)
p78
标准氢电极做负极 待测电极做正极
θ E电池 = +– - = +– H

/ H2 g
= +
2、可逆电极
第二类电极(the second-class electrode)
金属表面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然 后再浸入含有该盐的相同阴离子溶液中组成 的电极。
甘汞电极(calomel electrode) 电极符号: Hg, Hg2Cl 2 (s) KCl (a)
电极反应: Hg2Cl2 2e 2Hg Cl
1和3可消除或忽略,E只与2和4有关
即: E只和2个电极电势有关 E电池 = 2 + 4
§ 9.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1) 标准氢电极

物理化学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

物理化学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
根据对物质结构的某些基本假定,以及实 验所得的光谱数据,求得物质结构的一些基本常 数,如核间距、键角、振动频率等,从而计算分 子配分函数。再根据配分函数求出物质的热力学 性质,这就是统计热力学的基本任务。
定域子系统和离域子系统
粒子(子)(particles) ——聚集在气体、液体、固 体中的分子、原子、离子等。
t r v e n
同时,其简并度等于各独立运动形式的简并度之 积:
g gt gr gv ge gn
运动自由度
对于一个具有n个原子的分子,通常有3n个自 由度,分别为: 3个平动自由度(xyz轴方向的平动) 3个转动自由度(围绕三个轴的旋转) 3n-6个振动自由度 对于线型分子,转动自由度为2(围绕线轴的 旋转可忽略),振动自由度为3n-5
系统的可能的能级分布方式有:
能级分布数
能级分布 n0
n1
n2 n3
Σni
Σniεi =9hν/2
Ⅰ 0 3 0 0 3 3×3 hν/2=9hν/2
Ⅱ 2 0 0 1 3 2×hν/2+1×7hν/2=9hν/2
Ⅲ 1 1 1 0 3 1×hν/2+1×3hν/2 +1×5hν/2=9hν/2
2.状态分布
1.分子的平动
t
h2 8m
(
nx2 a2
n2y b2
nz2 c2
)
对立方容器a=b=c,V=a3
t
h2 8mV 3 / 2
( nx2
n2y
nz2
)
量子力学中把能级可能有的微观状态数称为该 能级的简并度(degeneration),用符号g表示。 简并度亦称为退化度或统计权重。

物理化学第九章--表面现象

物理化学第九章--表面现象

p0
A
ps
p0 − ps
ps
p0
附加压力总是指向曲面的球心
A
溶液
9.2.2 Laplace 公式 在毛细管内充满液体,管端有的球状液滴半径为 ′与之平衡。 在毛细管内充满液体,管端有的球状液滴半径为R′与之平衡。 液滴所受总压为: 液滴所受总压为 对活塞稍加压力: 对活塞稍加压力 液滴体积增加dV 液滴体积增加 相应表面积增加dA 相应表面积增加 s 克服附加压力p 克服附加压力 s所做的功等于可 逆增加表面积的Gibbs自由能 自由能 逆增加表面积的
边长10 → 边长 -2m→10-9m,比表面增长了一千万倍。 ,比表面增长了一千万倍。 高度分散的物质系统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高度分散的物质系统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往往产生明显 的界面效应,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界面性质对系统的影响。 的界面效应,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界面性质对系统的影响。
9.1.2 表面自由能 表面功 δWf,R= γdAS ( )T,P,nB δWf,R= (dG)T,P,R
溶液的过饱和现象— 溶液的过饱和现象
亚 稳 状 态
液体的过冷现象— 液体的过冷现象
毛细凝聚
9.4 溶液的表面吸附
9.4.1 表面活性物质与非表面活性物质 (1) 非表面活性物质 无机盐和不挥发的酸、 无机盐和不挥发的酸、碱 (2) 表面活性物质 碳链较短的脂肪酸、 碳链较短的脂肪酸、醇、 胺等有机化合物。 酮、醛、胺等有机化合物。 (3) 表面活性剂 碳氢链中含有8个碳以上的 碳氢链中含有 个碳以上的 有机酸的各种盐 转折处的极小值 转折处的极小值 : 杂质的影响
p↑,气体分子易被液面吸附 ↑ 气体分子易被液面吸附; 一般p↑ 液体的 一般 ↑,液体的γ↓,因为 p↑,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 ↑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物理化学第9章可逆电池

第九章 可逆电池本章用化学热力学的观点讨论电极反应的可逆行为。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是电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极电势是本章主要概念之一,它是相对于标准氢电极而言的电势,是一种相对值,即把一个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一个已消除了液接电势的原电池,其电动势就是给定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对于一个可逆化学电池,电极两极间的电势差称电池的电动势,可用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计算。

因为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量之间密切相关,所以本章内容是围绕电动势而展开。

一、基本内容(一) m r G ∆=-zFE式中m r G ∆为电池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z 是电池反应的电子的物质的量;E 为电池的电动势。

此式运用于等温等压的可逆过程,所以E 为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此式表明,在可逆电池中,化学反应的化学能(m r G ∆)全部转变成了电能z FE 。

该式将化学反应的性质与电池的性质联系起来,是电化学的基本公式之一。

若参与电池反应的所有物质均处于各自的标准态,则上式成为θm r G ∆=-zFE $其中E $称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对于指定的电池,E $只是温度的函数。

(二) 电池反应的能斯特公式若电池反应为 aA+bB =gG+hHE=E $-zF RT ㏑b Ba A h Hg G a a a a ⋅⋅ 此式表明,电池的电动势取决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状态,它对如何改变电池电动势具有指导的意义,计算时首先要正确写出电池反应式。

(三) 电极反应的能斯特公式p m r TzFT zFE H )E(∂∂+-=∆若电极反应为 aA+bB+ze -=gG+hHE=E $-zF RT ㏑b Ba A hHg G a a a a ⋅⋅ 式中E 和E $分别为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此式表明,一个电极的电势取决于参与电极还原的各物质的状态。

计算的关键是要正确写出电极上的还原反应。

(四) E =负正E E -,E $=θθ负正E E -式中E 和E $分别为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和标准电动势;正E (θ正E )和负E (θ负E )分别为正极和负极的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

物理化学第九章可逆电池

物理化学第九章可逆电池

RT
8.314 298.15
QR=T△S=298.15×(-88.77)=-26.47KJ
2004年8月13日
§9-3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可逆电池的Nernst方程
2. 可逆电池的Nernst方程(Nernst equation of reversible cell) 1889年,Nernst提出著名的经验方程。 对于一个一般的电池反应: aA+bB+···=gG+hH+··· Nernst方程为:
放电时∶ Zn + CuSO4 =Cu + ZnSO4 充电时: Cu + Cu2+ =Cu2+ + Cu 电池反应不可逆,电池不是可逆电池 使用盐桥的双液电池可近似地认为是 可逆电池,但并非是严格的热力学可逆电 池,因为盐桥与电解质溶液界面存在因离 子扩散而引起的相间电势差,扩散过程不 是热力学可逆过程。
当K与Ex接通时,
Ex = AC' Ew AB

Ex AC' Es AC
(9-2-4) (9-2-5) (9-2-6)
2004年8月13日
§9-2 可逆电池的表示方法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和标准电池
3.2 标准电池(standard cell)
标准电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004年8月13日
§9-2 可逆电池的表示方法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和标准电池
标准电池的电池符号为:
10%Cd
(Hg)
CdSO4

8 3
H2O(s)饱和溶液
Hg2
SO(4 s),Hg
美国的Wolff提出计算不同温度时Weston标准 电池的电动势公式:

大学物理化学--第9章

大学物理化学--第9章

② 1 t 呈直线关系。 c n1
A
③ 半衰期公式:
t1/ 2
2n1 1 (n 1)kcAn,0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反应速率方程积分式小结
级 速率方程 数 微分式 积分式
动力学特征
t1 2 直线关系 k的量纲
0
dcA dt
k
kt (cA cA0 )
cA0 2k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2、范特霍夫规则
范特霍夫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一条经验规 律:温度每升高10 K,反应速率近似增加2-4倍。这个 经验规律可以用来估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kT10K / kT 2 ~ 4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3、阿仑尼乌斯方程(1884年)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9.11 光化学
1、光化反应的过程 2、光化学基本定律 3、温度对光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8/23
1、光化反应的过程
① 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
Hg + hν → Hg• Br2 + hν → 2Br •
初级过程速率正比于吸收光强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为零级反应。
2020/8/23
3、温度对光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热反应:受温度影响大,温度系数较大。
光化反应:大多数温度系数较小。 初级过程:与温度无关。 次级过程:与热反应类似,但多数次级反 应活化能很小,所以温度系数 比一般热反应小。
A B Y Z

物理化学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物理化学 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Mz+(a+)+ze- →M(s) M(s) -ze- → Mz+(a+)
• 氢电极
(阴极)H+ (a+)|H2(p),Pt (阴极)OH-(a-)|H2(p),Pt
2H+(a+)+2e- →H2(p) 2H2O+2e- →H2(p)+2OH-(a-)
• 阳电极 H+(a+)|O2(p),Pt OH-(a-)|O2(p),Pt • 卤素电极 Cl- (a-)|Cl2(p),Pt • 汞齐电极 Na+(a+)|Na(Hg)(a) 2、第二类电极
8 Cd − Hg CdSO4 ⋅ H 2O( s ) CdSO4饱和溶液 Hg + HgSO4 ( s ) Hg ( l ) 3
电池反应: (阳极, -) Cd(Hg) -2e- →Cd2++Hg(l)
(阴极, +) Hg2SO4(s)+2e-→2Hg(l)+SO42净反应: Hg2SO4(s)+Cd(Hg)(a)+8/3H2O→CdSO4·8/3H2O(s)+3Hg(l) 或 Hg2SO4(s)+Cd(Hg)(a) →Cd2++ SO42- +3Hg(l)
9.6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一、 标准电极电势 1、标准氢电极
ϕ \ (H + |H 2 ) = 0
标准氢电极 | |给定标准电极
电动势E=标准电极电势
(标准还原电极电势)
2、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极 | |给定电极
电动势E=电极电势 (还原电极电势)
+ Pt|H 2 (p\ )|H + (a = 1)||Cu 2( aCu2+ )|Cu(s)

物理化学第九章

物理化学第九章

2、扩散与渗透压: ⑴扩散:在浓度差作用下,溶液任何组分由高浓度一方向低浓 度的一方迁移的现象叫扩散,直到浓度均匀为止。 ⑵菲克(Fick)定律:
dq D dc s dt dx
2 2 dc cm m dq : 扩散量mol数或g,D : 扩散系数 或 , : 浓度梯度 mol 4( , mol 4 ) , S : 扩散通过的 s s dx m dm
①水解:FeCl3 + 3H 2O(沸腾) = Fe(OH)3 + 3HCl(Al,Cr,Cu,Sn,Pb的氢氧化物制备相同)
ii,更换溶剂法:把溶液加到溶质不溶而溶剂相溶的液体中,使之 成为溶胶的方法。如松香酒精液加水制松香水溶胶;硫磺酒精液 加水中制硫溶胶。
2、胶体的净化方法 除去制备时所产生的过多电解质使胶体稳定的方法。分为渗析 法和超过滤。
§9—6憎液溶胶的胶团结构
1、胶团结构:
可动层:反离子 电位离子 胶团(胶胞) 固定层 双电层 反离子 胶粒 胶核(分散相分(原)子聚集体 )
如As 2 S3溶胶,As 2O3 3H 2 S As 2 S 33H 2O
§9—4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布朗运动(Brownian movement) ⑴布朗运动:在超显微镜下观测溶胶可看到发光胶粒不断地作无 规则运动,叫布朗运动。
⑵布朗运动产生原因:①分子热运动;②碰撞几率(介质对胶粒)
③胶粒本身质量。
⑶布朗运动平均位移公式:
设t时间在x方向平均位移为x 。则 r ,T , x ,布朗运动越强烈。 R=8.314 J Pa s 1 kg ,L 6.02 1023 个 ,t:秒,r:cm or m,:泊 g 1dyn s 2 P, K mol cm s 摩 cm ms 1N s m2 。 泊 10 =1Pa s x RT t ,此为爱因斯坦—布朗平均位移公式 L 3 r

物理化学-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第九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反应坐标(reaction coordinate)
反应坐标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参数,其每一个值都 对应于沿反应体系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在势能 面上,反应沿着RT→TP的虚线进行,反应进程不同, 各原子间相对位置也不同,体系的能量也不同。
如以势能为纵坐标,反 应坐标为横坐标,画出的 图可以表示反应过程中体 系势能的变化,这是一条 能量最低的途径。
2A p
k
2 2
d
2 AA
L( 8RT
MA
)1/ 2exp(
Ec ) RT
(3)
反应阈能与实验活化能的关系
碰撞理论计算速率系数的公式: 实验活化能的定义:
k
d
2 AB
(
8RT
)1/
2
exp(
Ec RT
)
Ea
RT
2
d ln k dT
将与T无关的物理量总称为B:
有 ln k Ec 1 ln T ln B
d
2 AB
(1
c r
)
碰撞参数小于br的碰撞才是有效的。
c 为反应阈能,从图上可以
r
看出,反应截面是相对平动能的
函数,相对平动能至少大于阈能,
才有反应的可能性,相对平动能
越大,反应截面也越大。
c
r
反应阈能(threshold energy of reaction)
反应阈能又称为反应临界能。两个分子相撞, 相对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必须大于一个临界值 Ec,这种碰撞才有可能引发化学反应,这临界值Ec 称为反应阈能。
将三维势能面投影到平面 ,称为等势能线,线上 数字表示等势能线的相对值。
等势能线的密集度表示 势能变化的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n4+(a1), Sn2+(a2)|Pt Sn4+(a1)+2e- →Sn2+(a2)
§9.2电动势的测定
一、对消法测定电动势的原理
①工作电流回路
电池电动势:
E=(R0+Ri)I
电极间电势差:
②标准回路
U=R0I 当R0→∞时,有:
③测量回路
R0+Ri→R0
E≈U
二、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实验装置
标准电池 待测电池 工作电源
电动势稳定 电池内的反应完全可逆 问题:为什么标准电池的电动势有定值? 从Hg-Cd相图可知,在室温下,
镉汞齐中镉的质量分数在0.05~ 0.14之间时,系统处于熔化物和 固溶体两相平衡区,镉汞齐活度 有定值。 而标准电池电动势只与镉汞齐的
活度有关,所以也有定值。
3、标准电池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 ET/V=1.01845-4.05×10-5(T/K-293.15) - 9.5×10-7(T/K-293.15)2 +1×10-8(T/K-293.15)3 (9-1) 我国在1975年提出的公式为:
例:将Zn插在ZnSO4溶液中
作负极 作正极 Zn(s) Zn 2+ (m) Zn 2+ (m) Zn(s) Zn(s) Zn 2+ (m)+2eZn 2+ (m)+2e- Zn(s)
作负极和正极的化学反应互为逆反应,无特殊要求写成还原电极的形式
金属电极的条件:要求金属与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在未 构成电池回路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即单独地将金属浸入 离子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若将 K, Na 等活泼金属放入 KOH, NaOH 水溶液, 则 K, Na 易与水溶液中的水发生剧烈反应: K + H2O KOH + ½ H2 Na + H2O NaOH + ½ H2 所以不能单独构成 K / K+、Na / Na+电极; 但可使金属汞齐化(溶于汞中),降低其活度,构成电极: K (Hg) / K+;Na (Hg) / Na+
O 2 (p O2 )+2H 2O(l)+4e - 4OH - (a OH- ) (碱性)
氯电极
Cl- (a Cl- )|Cl 2 (p Cl2 )|Pt Cl 2 (p Cl2 )+2e - 2Cl - (a Cl- )
气体电极条件:
由于气体无定型且非导体,需借助于金属材料 (通常用Pt)或其他导电材料(如 C 棒),使气 流冲击金属片。
ET/V=E(293.15K)/V-{39.94(T/K-293.15) +0.929(T/K-293.15)2 - 0.009(T/K-293.15)3 +0.00006(T/K-293.15)4}×10-6 (9-2)
从两式可以Weston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很小。 通常要把标准电池恒温、恒湿存放,使电动势稳定。
A.确定电极
根据反应判断有关元素氧化还原的情况将反应构成两个半电 池反应,根据半电池反应选用合适的可逆电池电极。 即:Zn(s)→ Zn2+(a1)+2eCd2+(a2)+2e-→Cd(s) 氧化反应 负极 Zn (s) | Zn2+ 还原反应 正极 Cd2+ | Cd (s)
B.确定电解质溶液
判断电解质溶液溶液使用一种还是几种、是否需要导电的惰性电极材料
而金属片则浸入含该气体所对应的离子溶液中。 如图:
对金属材料的要求:
1)电化学上惰性(本身 不参与反应); 2)对气体/离子反应有 化学催化活性。
氢电极(酸性)
所以通常以 Pt 作金属惰性电极材料,并将小颗粒的 Pt 涂 于Pt 表面上构成 “Pt黑” 电极,增加电极的表面积即活
性。
2、第二类电极
<2>汞齐电极
即一些金属与汞形成合金(汞齐),同含有该金属离子的电 解液构成汞齐电极。其中汞并不参与电极反应,电极电势与 形成汞齐的金属特性和它在溶液中和汞齐中的活度有关。
钠汞齐电极
Na + (a Na+ )|Na(Hg)(a) Na + (a Na+ )+Hg(l)+e- Na(Hg) (a)
锌汞齐电极
Zn 2+ (a Zn2+ )|Na(Hg)(a) Zn 2+ (a Zn2+ )+Hg(l)+2e- Zn(Hg) (a)
<3>气体电极
用Pt片作为导电物质,用H2、O2或Cl2冲击Pt片, 并将Pt片浸入该气体所对应的离子溶液中构成的电极。
氢电极
H+ (a H+ )|O2 (pO2 )|Pt O2 (pO2 )+4H+ (a H+ )+4e- 2H2O (l) (酸性)
<2>顺序惯例
左边为负极,起氧化作用,是阳极;右边为正极,起还原作 用,是阴极。 再按电池中物质真实接触顺序表示 A、首先写负极的电极材料;再写与该电极接触的气体或 溶液; B、若有盐桥则写上盐桥符号,没有则不写; C、写与电极相接触的气体或溶液;再写正极电极材料
例9-1
Zn
盐桥
Cu
ZnSO4 (aq)
检流计
电位计
三、标准电池
1、结构及其反应
电池反应: (-) Cd(Hg)(a)→Cd2++Hg(l)+2e(+)Hg2SO4(s)+2e-→2Hg(l)+SO42净反应: Hg2SO4(s)+Cd(Hg)(a)+8/3H2O →CdSO4· 8/3H2O(s)+Hg(l)
2、Weston标准电池的特点

2Ag(s) 2HCl(a)
2、电池反应式→电池表示式 <1>指定反应中有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
将发生氧化反应的有关物质的电极作为负极,
将发生还原反应的有关物质的电极作为正极。 关键是选择正确的可逆电极。
设计电池的一般步骤:
例9-3
Zn(s)+Cd2+(a1)→Zn2+(a2)+Cd(s)
Pt│H 2 (p )│HCl(a )│AgCl(s)│Ag(s)
左氧化,负极 H2 (p ) 2H(aH ) 2e
右还原,正极
2AgCl(s) 2e 2Ag(s) 2Cl(aCl )
净反应
H 2 (p ) 2AgCl(s) 2Ag(s) 2H(aH ) 2Cl(aCl )
CuSO4 (aq)
二、电池表示式与电池反应的“互译”(重点) 1、电池表示式→电池反应式
要点: A、左边发生氧化,右边发生还原反应。 B 、介质的酸碱性,所用的是哪一类电极。 C、 书写电池和电极反应时必须遵从物量和电量平衡 D、 在反应中溶液要注明浓度或活度、固体注明物态、
气体注明分压。
例9-2
<1>难溶盐电极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难溶盐,再浸入含该难溶盐负离子 的溶液中构成。
银-氯化银电极
Cl- (a Cl- )|AgCl(s)|Ag(s)
汞-氯化汞电极
Cl- (a Cl- )|Hg 2 Cl 2 (s)|Hg(l)
AgCl(s) e Ag(s) Cl(aCl )
Hg 2 Cl2 (s)+2e - 2Hg(l)+2Cl- (a Cl- )
2、能量转换可逆,如果把电池放电时 时能量全部储存起来用这些能量充电, 恰好能使体系和环境均恢复原态。
或者说电池在充电、放电过程,所通过的电流必须十分微小, 电池是在接近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工作的。(i
0)
注意:<1>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电池才能称为可逆电池。
<2>凡有两个不同电解质溶液接界的电池为不可逆电池。 <3>铅蓄电池,虽满足化学可逆性,但若放电、充电过程中
<2>难溶氧化物电极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难溶氧化物,再浸入含 H+或OH-的溶
液中构成。
银-氧化银电极
OH - (a OH- )|Ag 2O(s)|Ag(s) H + (a H + )|Ag 2 O(s)|Ag(s) Ag 2 O(s)+2H + (a H + )+2e - 2Ag(s)+H 2 O(l)
原电池
电二、可逆电极的类型和电极反应
1、第一类电极
<1>金属电极(由金属和含有该金属的电解质溶液构成)
作负极 氧化 作正极 还原 M(s) M (aM )
z
z
M(s) M (aM z ) ze
z
z

M (aM z ) M(s)
z
M (aM z ) ze M(s)
Ag 2O(s)+H 2O+2e - 2Ag(s)+2OH - (a OH- )
第二类电极特点:
制作方便、电位稳、可逆性强。 比单质-离子电极稳定性好,因为纯单质气体 或金属难制备,易污染。
3、第三类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
由惰性金属插在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离子的溶液 中构成。 Fe3+(a1), Fe2+(a2)|Pt Cu2+(a1), Cu+(a2)|Pt Fe3+(a1)+e- →Fe2+(a2) Cu2+(a1)+e- →Cu+(a2)
OH- (a OH- )|H2 (pH2 )|Pt
2H2O(l)+2e- H2 (pH2 )+2OH- (a OH- ) (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