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概述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近年来,各国教育体制都在不断探索改革,教育评价也成为了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在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有效参考的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探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方法及其意义。
一、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方法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依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国情,并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教育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教育目标,确定要评价的内容和方向。
教育目标应该与教育改革的方向相契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2.制定评价指标:根据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尽量客观、全面、具体,能够准确反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确定评价方法: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以获取相关数据,并据此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测试评估等多种形式,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组合。
4.数据分析和解读:对收集到的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价。
数据分析需要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工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反馈和改进: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帮助其认识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同时,也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意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教育质量,为教育机构提供改进的方向和依据,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可以揭示教育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效益,帮助政府和教育管理者合理规划和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推动教育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教育目标的明确和评价过程的透明,可以激励教育机构和从业人员积极探索创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4.提升教育公平: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可以客观评估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水平,减少因为地域、贫富差异等因素所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概述共73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概述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
谢谢!
73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校本课程评价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所开展的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和重视校本课程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评价已成为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评价已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评价时普遍存在着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评价方法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建立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围绕校本课程评价的概念和特点展开讨论,通过对校本课程评价现状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指标体系的应用情况,最后对校本课程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促进校本课程评价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具体来说,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意义: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学校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整体发展水平。
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还可以促进学校间的经验交流和借鉴。
不同学校在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可以相互分享,促进各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具有推动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交流合作等多重重要意义,对于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校本课程评价的概念及特点校本课程评价是指学校内部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性评估和反思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校本课程评价是基于学校本身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评价活动,更贴近学校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论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和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仅包括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如何科学地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前,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主要以学业成绩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受到忽视,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建构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建构,将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和完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准确评价需求。
建构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有助于学校更有效地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和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和自我提高。
建构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还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通过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校本课程评价是针对学校自身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指标体系的建构是评价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需要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价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一个建构校本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简要步骤:1.明确评价目标: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包括评价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如课程教学效果、学术水平、教师教学能力等。
2.确定评价维度:根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维度。
常见的维度包括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教师教学能力、学生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
3.制定评价指标:在每个评价维度下,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
指标应具体、可操作,并与评价目标相对应。
在教学质量维度下,可以制定指标为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差异性等。
4.确定评价方法和工具:根据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评价工具可以是评价问卷、评估表格等。
5.设计评价程序:根据评价方法和工具,设计评价的具体过程和程序,包括评价的时间、对象和方式等。
6.收集和分析评价数据:根据评价程序,收集评价数据,并进行分析。
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
7.对评价结果进行解读和使用: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解读和使用。
可以通过评价结果来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8.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在建构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特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因素,使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真正反映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

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建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评价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校本课程评价是指通过对学校内部的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情况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以促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而要进行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就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学校的校本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校本课程的指标体系中应包含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情况,如学科成绩、各类竞赛获奖情况、综合素质评价等。
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指标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还应涉及到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调整教学方法,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作为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之一。
三、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评价一门课程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仅指学科成绩,还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作为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校本课程的社会效益指标校本课程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还应包含校本课程的社会效益指标。
校本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社会效益指标可以成为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评价指标六、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指标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包含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指标。
校本课程的课程结构应当合理科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学资源的配置应当充足,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可以成为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学校领导的教学管理与支持指标学校领导的教学管理与支持对校本课程的开展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价学校领导的教学管理与支持,可以从学校教学制度、教学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作为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 胜任特征名称 ➢ 胜任特征描述 ➢ 行为指标等级的操作性说明。
2、 胜任特征模型内容示例
胜任特征 指标描 行为等级(从低到高)
名称
述
理解和满足客 户需要
为客户提供 水平1 在客户问题出现后作出反应;
服务、帮助或 与之协同工作 的意愿,包括 理解和满足内 部客户、外部
水平2 主动寻求理解客户问题; 水平3 对解决客户问题充分承担责任; 水平4 超越客户问题添加服务价值; 水平5 理解客户深层次需要;
客户需要的主 水平6 成为客户的忠诚建议者;
动性和坚持性。水平7 为客户与组织的长期互惠牺牲短
期利益。
3、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步骤
定义绩效标准 确定效标样本 获取数据资料 编码、分析数据
➢产量、赢利、质量、专利、客户满意度 ➢上级评定,硬指标
➢杰出绩效者 ➢一般绩效者 ➢上级提名
BEI 专家小 问卷 360度 模型数 组讨论 调查 评价 据库专 家系统
确定测评权重 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
试测并完善测评指标体系
三、职业经理人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二级指标 三级指
指标
标
标志与标度
心理 自我意识 自信心 对自身主要素质及能力有较高的评价,自我感觉良好
人格
自主性 性格 动机
习惯于独立完成任务,仅在疑难时求助别人 开朗、乐观、积极、情绪外倾 成就动机占主导并混合有权利动机和亲和动机
清楚组织气氛
感激下属 理解他人处境 为下属感动 积极评价下属
培养必要的技能
❖ 知识准备:准确理解各个胜任特征定义和相 关联的行为表现,了解访谈的目的和基本原 则,了解访谈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技能练习:访谈技能、分析技能、在访谈中 进行分析的技能。定期校正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是对个体素质进行评价和衡量的一种标准体系。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素质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和改进。
本文将从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定义、构建、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定义。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是对个体素质进行评价和衡量的一种标准体系。
它包括了对个体各方面素质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和科学性,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1. 确定评价指标。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个体的各方面素质,如品德、智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
评价指标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和科学性,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2. 设计评价方法。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还需要设计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应该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能够准确地反映个体的素质水平。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测验考核等多种形式,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确立评价标准。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还需要确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能够对个体的素质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价和衡量。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应用。
1. 学校教育。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可以用于学校教育。
通过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评价和衡量,可以帮助学校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素质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2. 人才选拔。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可以用于人才选拔。
通过对求职者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评价和衡量,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客观地了解求职者的素质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拔和招聘。
3. 个人发展。
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可以用于个人发展。
通过对个人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评价和衡量,可以帮助个人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素质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和改进。
第三章__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621.8.604:16:3504:16:35August 6, 2021
14、市场营销观念: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创造利润。2021年8月6日星期五上午4时16分35秒04:16:3521.8.6
5.定义式标度
测评要素
序号 要素描述
1
次废品率
2
作业快慢
3
爱惜设备
4
成绩如何
5
合作共事
6
出勤情况
7
热心工作
8
兢业精神
A 基本无 能完成 能爱惜 基本达标 乐于帮忙 很少发生 干得出色 工作踏实
三级标度定义
B 很少有 有时能 能注意 靠近目标 能帮则帮 不算多 不感兴趣 说得过去
C 很多次 较慢 会乱来 差远了 帮不了 经常出现 讨厌 马马虎虎
测评指标设计基本方法
工作分析法 专题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胜任力特征分析法
第三节 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
1.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
测评指标体系的制定,首先必须以一 定的测评客体为对象,以一定的测评目 的为根据,测评客体的特点不同,测评 指标体系就不同,即使同一测评客体, 若测评目的不同,则所制定的标准体系 也不尽相同。
定有相同指标。
一、测评指标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人员测评指标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测 评要素、测评标志和测评标度。后二者也经常被称为测 评标准,它们是衡量测评要素的“尺子”。
素质测评指标 = 测评要素 + 测评标志 + 测评标度
测评要素 = 测评对象的基本单位
论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论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
而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构,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的概念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针对中学生全面发展、全面素质提升的评价方式。
它可以从学生的品德、知识、能力、行为等多维度,全方位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成长状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构建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
目标应该包括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内容应该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四个层面考虑。
1.知识层面的评价指标知识是中学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知识层面的评价指标可包括以下方面:(1)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中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体现,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课堂学习成绩、学科竞赛获奖等方面。
(2)基础学科能力基础学科能力包括阅读、写作、思维、逻辑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广泛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前提。
因此,可以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作为评价指标。
技能是一种具体表现出来的能力,它体现了学生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成果。
技能层面的评价指标可包括以下方面:(1)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综合素质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可将课外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等作为评价指标。
(2)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运动技能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和心理素质,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方面。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体育考核、运动会表现等。
情感层面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
(1)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方面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可将学生在班级、社团、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的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等作为评价指标。
第五讲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五讲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在进行测评活动时,设计一个合适的测评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确保能客观准确地评估被测评对象的特定属性或能力,以便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
本文将探讨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一、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全面性:测评指标体系应该尽可能地全面覆盖被测评对象的各个方面。
这意味着选择的指标应该涵盖被测评对象的核心能力、关键绩效、重要特征等。
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些细分的能力或特征,以便更全面地评估被测评对象的综合能力。
2.简洁性:尽量选择少量而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指标过多会导致测评过于繁琐,增加测评的复杂性和工作量。
因此,应该选择那些最具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指标作为评估的依据,避免过多的指标冗余。
3.明确性:指标应该具有明确、明晰的定义和度量方法。
指标的定义和度量应尽可能地简单明了,以确保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如果指标的定义不明确,可能导致测评结果的模糊和不可靠。
4.可比性:测评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即能够对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
这意味着选择的指标应该能够量化,能够通过具体的度量方法进行测量和比较。
二、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1.确定测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测评的目标是什么,是针对项技能、行为、绩效等进行评估,还是针对一些机构、团队或产品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只有明确了测评目标,才能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测评。
3.定义和度量指标:对于选择的指标,需要进行明确的定义和度量。
指标的定义要尽可能简洁明了,避免歧义和模糊。
指标的度量方法要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能够量化指标的取值,并能通过具体的测量方法来实现。
4.组织和积分指标:在测评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权重和关系。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指标进行组织和权重分配,以确保最终的综合评估结果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被测评对象的综合能力。
5.验证和修正指标:一旦设计好测评指标体系,需要进行验证和修正。
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通过实际的测评活动来检验指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第三章素质测评评价体系

(二)文化素质
个体获得文化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工作成活的经验 ➢ 学校教育程度 ➢ 自我学习程度 ➢ 社会化水平: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
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 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三)品德素质
测评指标单位要尽可能小,尽可能避免出现综合性 强的指标。
五 独立性原则
测评标准在每一层次上都是相互独立的。
六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所代表的信息要容易收集
七 合理量化原则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一人员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测试者根据测评对象、测评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 一系列评价指标,这些测评指标的集合就组成了测评指
问卷形式按答案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开放问 卷和封闭式问卷两种。
4典型人物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工作情况、具
体表现或工作角色特征的分析研究,来编制人员 测评的指标体系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明确测评的目的与对象; (2)依据测评目的与对象特征来选择典型人物; (3)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典型人物作透彻全面
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职位素质和能力测评指标体系; (5)对所制定的素质和能力测评指标体系进行试测并修改。
(一)观察法
用人工直接观察,记录被观察者一定时期的工作内 容、原因、方法等。
(二)工作日志法
工作者按照标准的格式详细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感 受。
(三)主管人员分析法
标体系。
二 测评指标的制定过程
准备(确定测评目的和对象) 根据测评目的和对象,选择适当方法,确定测评指标的测评要素
对每一个测评要素制定适当的测评指标 选择合适的客体进行试用并根据使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整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第三章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三、智能构造指标模式〔教材P104〕 四、日本企业人员测评指标模式 〔一〕工作成绩评价 〔二〕工作能力评价 〔三〕工作态度评价 〔四〕工作的适应性评价 五、传统美国企业人员测评指标模式〔教材
P111〕 六、公共管理人员测评指标模式〔教材P112〕
适用范围:短时间的生理性工作特征 的调查分析
〔二〕工作者自我记录法〔工作日志法〕 由工作者按标准格式及时详细记录自己在
工作中的行为与感受 适用范围:高水平与复杂工作的分析 〔三〕主管人员分析法 由主管人员通过日常的管理权力来记录所
有管理人员的工作活动、任务和职责 〔四〕访谈法 适用范围:分析者不可能实际去做或直接
三、理论推导法〔素质构造分析法〕
指的是从某些理论出发,从素质构造的 本身分析,来确定素质测评的内容、目 标和指标。
理论来源:与人有关的学科理论;与岗位 相关的专业理论
图3-5〔教材P89〕
四、典型分析法
通过对少数典型的人员素质或工作角色特 征的剖析来研究编制素质测评的标准体 系的方法。
五、培训目标分析法
研究者个人条件的影响
〔二〕问卷调查法 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 封闭式问卷: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法
和计分法 开放式问卷适用于要素选择的初级阶段 封闭式问卷适用于对要素进展分析判断
以及对要素体系进展总体规划
〔三〕胜任特征法 1.胜任特征的诞生 麦克利兰 〔1973〕:?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 胜任特征〔competency)指的是能够将某一职位上 表现优秀的员工与表现一般的员工区分开来的 个体特征。 知识和技能-表层特征 动机、特质和自我概念-深层特征
七、试测并完善测评标准体系
第五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案例
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概述

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概述测评指标体系是指在进行评估或测量时所使用的一系列指标或标准的体系结构。
它是评价和衡量某一特定对象或现象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其特征、性质和表现。
在不同领域,测评指标体系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教育领域的学校评估、企业领域的绩效评估、医疗领域的疾病评估等等。
因此,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评指标体系对于准确评估和衡量各种对象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建构测评指标体系的过程并不简单,它需要经过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估对象的特征和表现。
首先,建构测评指标体系需要明确评估的目的和对象。
不同的评估目的和对象会需要不同的指标体系,因此在建构指标体系之前,需要对评估的具体目的和对象进行明确定义和界定。
例如,在教育领域,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估所需要的指标体系就会有所不同。
其次,建构测评指标体系需要进行相关文献和实证研究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确定出与评估对象相关的各种可能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能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特征和表现,如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等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筛选,可以确定出最具代表性和有效性的指标,作为最终的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此外,建构测评指标体系还需要进行专家咨询和论证。
专家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士,他们可以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深入的评价和论证,从而确保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通过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对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正,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建构测评指标体系需要进行实际的测试和验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地测试和验证,从而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实际的应用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指标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地反映被评估对象的特征和表现。
人员测评标准体系的建构

文献查阅法
如通过有关资料查阅,日本企业选拔经理时有关品德的十项测评要素为: (1)使命感:上级给予的任务,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一定要完成它。 (2)信赖性:既信赖他人也受人依赖,与上下级、同事间关系融洽。 (3)诚实:待人真心诚意,讲真话。 (4)忍耐:每当遇到困难,下级顶撞等,无论怎么样痛苦,也能够忍耐。 (5)热情:工作抓得紧,毫不放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6)责任感:能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7)积极性:对任何工作都有积极的态度,能主动地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完 成工作。 (8)进取心:学习努力,时刻向上,不断提高自己。 ………………
30
第五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步骤
明确测评的客体 与目的
确定测评的项目 或参考因素
确定测评标准体 系的结构
筛选与表述测评 指标
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 方法
试测并完善测评标准 体系
31
生人理事学选拔与测评
2424
48
王蒋会雪平芹
32
第六节 测评标准体系建构的范例
一、标准体系内容的确定 标准体系内容的确定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采取开
8 兢业精神 工作踏实 说得过去 马马虎虎
测评结果
12
(5)图表式标度:
思考型性格测评量表
问:你是怎么样看待自己的?
12 3 45
1.有些东西尽管不起直接作用,但必须学习 2.别人求助时如不方便就断然拒绝 3.认真考虑,然后才行动、说话 4.总是把表对得很准 5.生活态度是“三思而后行” 6.性情总是“水波不惊般地平稳 7.收到信件马上就回函 8.做事时先确认不会失败后才开始行动 9.做事时考虑先后缓急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 型,尽量选择平头类的 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第3章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测评内容举例
• 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德、能、勤、 绩、廉
• 航天员选拔:生理状况、心理特点、 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等。
示例
例:个体素质测评内容分析表
形式 知识 能力 思维 方式 结构 德 智 体 操作 日常 绩效 行为 表现 表现
例:岗位知识测评内容分析表
形式 知识 能力 思维 方式 结构 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相关知识 操作 日常 绩效 行为 表现 表现
②设问(问题)提示式:以具体的问题来提 示主试注意某个测评要素的特征。
测评要素 协调性 测评标志 测评标度
优 良 中
1合作意识怎么样? 2见解、想法不固 执吗? 3自我本位感不强 吗?
可 差
• 例如:“语言表达能力”指标下的要素“叙述 流畅性”,它的测评标志就可以设为这样一组 短句: • “少有不当间断的情形,且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 内; • 偶有不当间断的情形,但持续时间有1分钟以上; • 常有不当间断的情形,且持续时间有1分钟以上; • 多次出现不当间断的情形,且持续时间较长。”
(2)按测评指标的操作方式来划分,则有测定 式和评定式两种。 ① 测定式:其标志中规定的内容是利用各种测 评工具或测量仪器、仪表直接测出或计量出 来的,并根据有关标准可以直接确定测评标 度的。例如:岗位测评中的体力劳动强度、 有效工时利用率、人员测评中的产品数量、 产值等。 ② 评定式:是指目前无法用仪器、仪表与测量 工具测出或计量出有关标志的精确数据,只 能根据现场观察、了解和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由评定人员根据有关标准直接评定出结果的 标志。例如:岗位测评中的劳动责任、工作 难度等指标中的标志,人员测评中的品德素 质指标中的标志等。
职业道德测评指标设计范例
测评要素 职业道德 测评标志 测评标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 能 力
思维 操作 日常 绩效 方式 行为 表现 表现
第一节 概述
2、测评目标 测评目标是素质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
如品德中的“诚实”、“正直”、“谦 虚” 3、测评指标 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目标操作化的表现形 式。如“纪律性”
测评指标是对测评对象特征状态的一种表征形 式。单个的指标反映测评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状态, 而由反映测评对象各个方面特征状态的指标所构成 的有机整体或集合,就是测评指标体系。
3,论点论据照应是否连贯 连贯 一般 不连贯
1,测评标志的形式 (1)评语短句式:如“语言表达能力”指标下的要 素“用词准确性”的测评标志: 没有用词不当的情形 偶尔用词不当的情形 多次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形
(2)设问提示式:
测评要 测评标志 素
测评标度 优良 中 可差
1合作意识怎么样? 协调性 2见解、想法不固执吗?
46,身体健康是因为生活有规律 47,愿意细心地做同样的工作 48,晚上制定好第二天的计划才入睡
自我诊断方法:
1,读完1-48题,如果认为同你平时所感、所做一致,就在 方格内画⊙,不一致画×,不置可否画∧。
2,⊙记2分,×记1分,∧记0分,然后计算总分。
3,70分以上为思考型,40分以下为非思考型,41-69分 为倾向不明。
不算多 经常出现
不感兴趣 讨厌
说得过去 马马虎虎
测评 结果
5,图表式标度
思考型性格测评量表
问:你是怎么样看待自己的? 1,有些东西尽管不起直接作用,但必须学习 2,别人求助时如不方便就断然拒绝 3,认真考虑,然后才行动、说话 4,总是把表对得很准 5,生活态度是“三思而后行” 6,性情总是“水波不惊般地平稳 7,收到信件马上就回函 8,做事时先确认不会失败后才开始行动 9,做事时考虑先后缓急
12 3 45
10,对他人的事情尽量不插嘴 11,工作先安排好顺序,所以忙而不乱 12,综合自己的想法后再说话 13,几乎从不丢失携带的物品或失手打碎东西 14,笔记中的字的大小形状始终不变 15,别人说你面无表情 16,不受一时的气氛所左右 17,一经决定便尽量遵守 18,写重要的信件或文章时必打草稿 19,从不因一时冲动而买东西 20,没事不打电话 21,买食物首先注重营养平衡
3自我本位感不强吗?
(3)方向指示式:
测评要素 测评标志 业务经验 主要从应聘者所从事的业
务年限、熟悉程度、有无 工作成果等方面进行测评
测评标度 根据具体情况把握
2,测评标度的形式
(1)量词式标度:如“多、较多、一般、较少、少”
(2)等级式标度:如“优、良、中、差”或“A、B、 C、D”等。 (3)数量式标度:
34,在人生中比起才能来,气质更重要 35,做事时比起率先行动更善于善后处理 36,不管多么急也不加塞儿 37,经常发现报上的校对错误 38,外出旅行时先准备好洗脸毛巾 39,闲暇时喜欢猜谜读书等活动 40,出了麻烦尽可能不去找人商量,独自思考 41,做事有条理,一切按计划行事 42,把书信重复看几遍才放下心来 43,不干完手头的事不接新的工作 44,做事时有人过来说话也不受干扰 45,即使不拿手的事情也不退避三舍,总想试试
点标式标度示例
测评要素
测评标志
综合 1,能抓住实质,分析透彻 分析能力 2,接触实质,分析较透彻
3,抓不住实质,分析不透彻
测评标度 10 5 0
测评要素Biblioteka 5-4.5分协作性 合作 无间
连续区间式标度示例 测评标度与标志
4.4-4分 3.9-3.5分 3.4-3分
肯合 作
尚能合 偶尔
作
合作
3分以下
我行 我素
二、指标的作用与意义
1,物化联接作用:物理测量以物量物,具体可行, 素质测评以主观度无形,以观念评抽象,不可操作。
2,导向统一作用:测评指标是一个标志,引导大 家行动。
3,防止主观片面与深化认识作用:按标志分要素 与标度测评,克服了主观随意性;同时在制定指标 过程中又加深了对测评对象的认识。
三、指标设计的原则
22,尊重每个朋友的个性,决不勉强 23,虽然情绪有些不好,但仍把分配的工作做完 24,人生有许多东西不能用金钱买到 25,决不泄露朋友的秘密,背叛朋友的信任 26,借东西到期一定归还 27,怕出麻烦,门窗一般都关闭着 28,打电话之前先考虑好说话的先后顺序 29,彻底寻找失败的原因 30,高效率地记笔记,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31,亲自充分调查入学学校和就业单位 32,得到详尽的说明后,才开始工作 33,即使别人打破了规律,自己也不随波逐流
4,定义式标度
测评要素
序号 要素描述 1 次废品率 2 作业快慢 3 爱惜设备 4 成绩如何 5 合作共事 6 出勤情况 7 热心工作 8 兢业精神
三级标度定义
A 基本无 能完成 能爱惜 基本达标 乐于帮忙 很少发生 干得出色 工作踏实
B
C
很少有 很多次
有时能 较慢
能注意 会乱来
靠近目标 差远了
能帮则帮 帮不了
4,独立性原则:设立的指标在同一层次上应相互独立, 没有交叉。
5,完备性原则:设立的测评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要能全 面地反映测评对象的主要特征,即少而精、少而全。
1,与测评对象同质原则:测评指标与标志特征同所 测评的对象特征相一致。
2,可测性原则:设立的指标应可以辨别、可以比较、 可以测评。
如:“工作经验”本身难以测评,但把它表征为“工 作实际年限”时,就能直接测评。另如用茶缸测灯泡 的体积,得注意方法。
3,普遍性原则:即设立的指标从内容到形式,要能适 合所有的测评对象,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指标结构与形式
测评指标=测评要素+测评标志+测评标度
测评要素=测评对象的基本单位
测评标志=揭示测评要素的关键可辨特征
测评标度=测评要素或要素标志的程度差异与状态 顺序
案例
逻辑思维能力测评指标
测评要素
测评标志
水平标度
逻辑思维 1,回答问题层次是否清楚 清楚 一般 混乱
能力
2,论述问题是否周密
周密 一般 不周密
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概述
• 测评内容、目标与指标 1、测评内容
指素质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 如德、才
内容由测评目的与所测客体的特点决定
示例
个体素质测评内容分析表
形式 结构 德 智 体
知识
能力
思维 方式
操作 日常 行为 表现
绩效 表现
岗位知识测评内容分析表
形式 结构 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