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简介,著名宋代词人

合集下载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范仲淹,字文熙,号石泉,湖北襄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属于北宋范氏门第,是范文正的曾孙。

他自幼聪明好学,深知读书之道,十四岁时就在家学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十六岁时考中进士,后曾担任多个朝官职位,勇于改革,是北宋晚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人。

范仲淹的作品大多富含文化、哲理、历史、政治和社会思考等方面,他的名句代表作品广泛流传,并为后人所珍重。

以下是范仲淹的简介和代表作品:一、范仲淹的简介范仲淹生于北宋治平四年(998年),死于北宋绍兴六年(1107年),享年一百零九岁。

范仲淹早年在家中学习经史,十六岁的时候就考中进士,后来担任过很多朝官,如秘书省校书郎、刑部员外郎、枢密副使、兵部侍郎等。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曾孜孜以求改革,深谋远虑,行事果断,理论切实,对于北宋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还是北宋晚期的著名文学家,有多篇文学作品广受喜爱,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祭侄文》等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而范仲淹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的名句和名言了。

以下是范仲淹的部分代表作:二、范仲淹的名句与代表作1. 《岳阳楼记》,其中著名名句:“黄山楼北辰七星,灵岩寺西江水。

”成为经常被人引用的名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出了秀美的江山如画,也表达了范仲淹赞美自然和感慨人生的情感。

而其中的这一句“黄山楼北辰七星,灵岩寺西江水”则是形意兼备的名句,意境非常优美,自然得体,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景象。

2. 《岳阳楼记》,其中著名名句:“风景这边独好,人在其中偏惆怅。

”同样出自《岳阳楼记》,这句名言是范仲淹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这句话既抒发了自己对于美景的喜爱,又表达了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人生总会遇到种种变幻和不确定,而这种变迁却常常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3. 《祭侄文》,其中著名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祭侄文》是范仲淹写给侄子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中那句著名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范仲淹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呢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呢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呢范仲淹(1018年-1096年),字元仲,号芸山,东京(今河南商丘)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诗人和理学家。

他是北宋开国元勋范阳洪氏的后代,早年曾就学于苏辙门下,崇尚理学,曾任北宋宰相,后因政治上的争论而被贬谪,但仍以诗文声名卓著。

下面就是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自幼聪明好学,曾就学于苏轼门下,苏轼十分器重范仲淹的才华,曾称他为“后学之宗”、“帝王之师”,对他的学问和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范仲淹早年在官场上的表现十分优秀,官运顺达,先后任职于中书侍郎、知制诰、集英殿校书、靖康元年参知政事、文彦博被罢免后不久,范仲淹被任命为丞相,成为了北宋的政治中心人物。

范仲淹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养,成为了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清新明丽、豁达从容、感情真挚、洒脱自然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范仲淹诗句范仲淹的诗歌文集中,最著名的是“岳阳楼记”和“千秋岁”,这两首诗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他在岳阳楼游览时的感受与体会,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人文的历史。

其中有一句经典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这句诗真实地表达了他在岳阳楼游览时的兴奋和感慨,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祖国的千年历史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千秋岁”是范仲淹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诗是以身世变迁为线索,揭示了范仲淹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其中有一句诗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句诗准确地抓住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对范仲淹的震撼作用,并借项羽的形象寄托了范仲淹对自己的人生追求。

总之,范仲淹是一个才华横溢、卓越领袖和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文化和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启发人们心灵的重要精神资源,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范仲淹(1011年-1060年),字希文,仁宗时期著名官员和文学家,浙江绍兴人。

范仲淹是宋代四大文学家之一,以《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祭侄文》等著名文篇而闻名于世。

他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有“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称。

范仲淹的文词造诣精湛,他擅长散文、诗歌、歌词及赋文等文体,作品在当时与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

范仲淹的诗歌,描写严肃正统的主旋律,特别是其中蕴含着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至今仍被广泛传唱。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范仲淹的代表作古诗。

1.《岳阳楼记》“黄山谷口太行天,山若压千钧,势欲西流天下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游笔记,描绘了他登上岳阳楼的旅游体验。

在叙述景物时,范仲淹以浑厚深沉的豪迈语调,表达了自己豁达开朗的心境,使诗篇极富感染力。

2.《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晓——疑是银河落九天,晴峦千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钱塘湖春行》是范仲淹以赋体写成的乐府佳作,描绘了赏春游览钱塘江畔的美景和无限风光。

他在诗中描绘的美景,其意境超然,更为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趣与诗意。

3.《滕王阁序》“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滕王阁序》是范仲淹于1045年创作的一篇书笺,描述的是自己在临别前于滕王阁中的感悟。

范仲淹在此文中饮清酒赋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和人生的理解。

这篇序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在文旦英文中也常被提及。

4.《祭侄文》“自惊秋色在,故国两无多。

举止岂求逼,从容善画图……”《祭侄文》是范仲淹以祭侄礼文的形式写成的一篇文章,讴歌了自己的外甥范纯仁的荣光。

他在其中,细致入微的描绘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表现出的庄重深邃与内敛优雅,并以丰富的思想内涵追求何造化之舞耶?/生命之谜如何寻找答案?。

总的来说,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很出色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以卓尔不群的文才和富有深厚的情感内涵为特点,堪称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范仲淹的简介十字左右

范仲淹的简介十字左右

范仲淹的简介十字左右范仲淹(1019~1080),字文熙,号梦溪,汉族,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散文家、词人、书法家、教育家,有“文武全才”的美誉,因其敦厚、忠诚、正直、才华横溢和为人诚实而被誉为“良相”。

现将对范仲淹先生的十字左右进行介绍。

一、生平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范纯仁之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富家豪商,出生在子弟显贵的环境中。

他小时候聪明好学,十二岁时就退学专攻经书。

八岁时,范仲淹被父亲送到成都学习儒家经典,之后考中进士。

他被分配到陕西作官,在官场上他因为敢于批评钦差大臣,而被降官至云南的魁智州。

范仲淹在此期间历任判官、知州等职,百姓皆称其为“恩爱官”。

1070年代,他在枢密院任职期间,成功平定辽金大战后,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宰相王安石。

二、政治理念与成就范仲淹非常注重文治,提出了“以文理为上,以武力为辅”的治国方略,他主张“以治天下为己任,不以当世之势为所惑”,并认为“游风刑政臣,劝谏责上官”,提倡“以忠直行事,具有宽厚为怀”的标准为官,并积极出谋划策,举办水利、官员考试、救济赈灾、军队训练等事务,并创建开封皇九州书院,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有很大的贡献。

三、文学成就范仲淹的文学成就也是备受赞誉的,其文风优美,语言简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梦溪笔谈》、《二十四诗品》等。

其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是他最重要的两篇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书法成就范仲淹的书法成就也是非常出色的,他的书法以豪放刚健著称,他的笔迹淳朴而富有力度,独具匠心。

在书法方面,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长信宫临帖”,留下了很高的评价。

五、词人范仲淹也是一位出色的词人,在宋代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的词风清新自然,优美动听,如《满江红》、《钗头凤》等著名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总之,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广泛才华的政治家、学者和文化名人,他既卓越的政治地位,又有出色的文学、书法、词艺等多重身份,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历史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伟大人物之一。

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

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

范仲淹简介及生平事迹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扩展资料:形象特征:1、忠臣形象范仲淹是从士人角度讲不管个人处境如何,都要忧国忧民,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这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对士人承担社会责任的首次明确阐述,是士人高扬主体精神的充分表现,是宋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勇担责任的典型体现。

这也标志着士人彻底从政治、经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找回了个体的人生尊严和价值,可以看做是对孔孟儒学的超越和发展。

钱穆先生认为“宋代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既自希文启之”,将范仲淹看做是开启宋学的先驱人物。

2、诤友形象范仲淹和滕宗谅是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的同科进士。

两人在泰州时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定民心。

在西北守边疆时,滕君知泾州,范仲淹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队伍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

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是相当亲密友好的。

备受谗言诋毁的滕宗谅被贬到岳州后,他勤于公务,仅用一年多时间,便使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待兴”,重新修缮了残存不堪的江南名胜岳阳楼。

两人关系很好,范仲淹也很爱惜他的才华,害怕他以后遭受迫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生于公元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

按照在位皇帝的时期划分,他生于太宗朝,学习和在底层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时期是在仁宗朝。

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内(黄河以北),唐末动乱,迁往南方,居住在苏州。

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

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

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范仲淹的个人简介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

范仲淹的简介和代表作

范仲淹的简介和代表作

范仲淹的简介和代表作范仲淹(1018年~1097年),字文熙,号梦溪,一名公诚,唐朝河南(今洛阳市东)人,宋朝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的父亲范纯仁,曾任汴京(今开封市)宰相,在宋太宗时期是宰相。

范仲淹十分重视教育,早年间考中了进士,娶了诸葛亮九世孙女李氏后隐居写作和教子。

他曾八次担任官职,历任枢密副使、知端明殿学士、监修国史等职务。

他还曾随领导前往境外考察朝鲜、新罗等地,调查毛文锡之乱叛乱,出门时还会为心爱妻子李氏红妆加桂花香,十分浪漫。

范仲淹有丰富的文学造诣,在政事之余也以文魁之称。

他写作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师说》、《祭十二郎文》和《宋高僧传》等五篇文章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描写了他在登上岳阳楼时,看到长江水波荡漾、山峦起伏、孤舟极目远眺,不禁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轰动,被誉为情感、景色、风味、思想的最完美的拟人文论语。

《滕王阁序》描述了王勃、杜甫等名人在滕王阁上的修炼过程,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不断前进。

《师说》以一件小破棉布袋的见证,引出“人皆有师”的价值观点,阐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祭十二郎文》和《宋高僧传》则是范仲淹的小学作品,但已经有很好的艺术品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范仲淹在政治生涯中为人民谋福利,十分关注民生。

他推行科举制、改革土地制度,建立相对公平的税收政策和刑法等。

并且,他常年以来提倡以忠、信、勤三字为家庭的基本准则,为建立家庭美德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范仲淹被誉为“文武双全”,是戊戌变法的徐炜、积极拥护新政的谭嗣同、旧党名臣富弼都对他推崇备至,是北宋文化的杰出代表,被后人视为文学巨匠以及伟大的爱国者。

他最广为人知的颂文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哲学的价值。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简介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那么大家对创作诗句的诗人有什么了解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人范仲淹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人简介一】范仲淹(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先世邠人(今属陕西)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赵祯上条陈十事,要求改革当时弊政。

他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其《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他的词,有的写边塞生活,有的写羁旅情怀,或苍凉悲壮,或缠绵深婉,对后来的苏轼、王安石有一定的影响。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在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若夜昏怠,辙以水沃面。

往往饘(zhān)粥不继,日昃(zè)固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诗人简介二】范仲淹,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和诗句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和诗句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和诗句有哪些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子深,风度翩翩、文采斐然,中国北宋时期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将领,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为人正直笃实,担任官员期间曾多次发挥自己深厚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对诗词创作也有着深厚的造诣,并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句,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和诗句,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一、范仲淹的简介资料1.早年经历范仲淹出生在唐朝末年的湖北江陵(今荆州市江陵区),初为人吏,被认为是当时才学出众的人才。

2.官职经历范仲淹历任参知政事、翰林学士、芝罘防御、镇江知府、杭州知府等一系列重要职务,其中以参政最为知名。

3.政绩成就范仲淹被誉为宋朝至关重要的官员之一,他担任参政的任期里,对统治有着深厚的贡献,他在职期间实施了诸多政策,如整顿司法制度、整顿兵制等弊政,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国家的地位与声望在世界上不断提升。

4.文学成就范仲淹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成就不仅是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学上也卓然有成,他的诗词颇为脍炙人口,成为了现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范仲淹的诗句1.《岳阳楼记》吾观自昔人之得失与命运,自非一已之常也,并非天与人不齐时也。

——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意义深刻,表达了人类在命运和个人选择方面的思考。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意味深长,生动地展现出草木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岳阳楼记》万般思绪纷乱,唯有此声撼心旷神怡。

——这句话使人产生美好的幻想,如入梦境。

4.《渔家傲》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句话反映出人的生活状态,让人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不易。

5.《岳阳楼记》不念虎穴书生夜话,忍将千里目,换一身丹衣。

——这句话充满了激情,谈到了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因果律成就。

三、结语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范仲淹既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成就斐然的文学家。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范仲淹,字希文,号梦溪,晚号东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东南第一才子”。

生于北宋宣和年间(1008年),祖籍为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出生于河南睢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其父范观是一位知名的学者。

范仲淹少年聪敏,有着良好的家世背景和优秀的学业成绩。

范仲淹平生好学,具有广泛的知识和博学的修养。

他师从吕夷简、司马光等名师,潜心研习史、经、子典和文学艺术,广泛涉猎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知识。

他的诗文风格清新俊逸、意境高远,被后人称为“梦溪笔谈”式的文化艺术。

范仲淹曾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尚书右丞、同签书枢密使等职,多次担任过西川、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的官员。

在任期间,他深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通过采取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措施,推动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他还曾和王安石等人合作推行新政,对宋代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范仲淹的诗词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词创作技艺精湛,意境优美、高远、深刻。

其中,《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文章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名篇之一。

其中《岳阳楼记》中“登上楼,开口便喧哗,车马骈阗,凝看数十年光阴如梭”一句至今广为传颂。

范仲淹的诗句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其中“百年已过半,宰我谏如泣”、“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经典名句传颂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总的来说,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盛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他的名篇名句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

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

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范仲淹简介资料、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在中国历史上,能够经得起检验,受到后世一直敬仰的人并不多见。

范仲淹的介绍

范仲淹的介绍

范仲淹的介绍范仲淹的介绍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

其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的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仁宗时,担任右司谏。

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

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

历时仅一年。

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文学成就《宋史·范仲淹传》云:“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不少著名作品,包括《严先生祠堂记》及《岳阳楼记》等,后者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千古名句。

除此之外,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

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外之词”。

著作为《范文正公集》。

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

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尧臣的《灵鸟赋》中强调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即所谓“知识分子的良知”不同今日)。

文学成就散文宋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

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

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范仲淹是中国唐代、宋代、元代政治家、军事将领,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词人和诗人。

他曾任宰相,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家之一,被誉为“七贤”之一。

范仲淹的古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的诗歌让人饱含着诗意和儒雅之风,下面我们来看看范仲淹的一些简介和代表作品。

一、简介范仲淹,字希文,号襄阳,汉族,安徽庐江人。

生于宋真宗宝元元年(1014年),卒于宋仁宗宣和四年(1101年),享年八十八岁。

范仲淹自幼聪明好学,年少时考中进士,一直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他曾经历多次官职的升迁和降职,后来又擢升为宰相,被称为“学士相”,对于宋朝政治和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范仲淹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散文和诗歌作品影响深远。

他的散文荟萃于《宋文选》中,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岳阳楼记》,被誉为“文心雕龙”的最高成就之一。

而范仲淹的诗歌也被视为“花间派”中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二、范仲淹的古诗1、《岳阳楼记》中的古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是《岳阳楼记》中的名篇,描绘了作者在登上岳阳楼时所看到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

爱国抒怀,寄托深情,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壮志与悲凉离愁。

2、《苏幕遮·怀旧》“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写出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和时代前途的担忧和忧虑。

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希冀和愿望。

诗歌的节奏感强,表达的意境也非常深刻。

3、《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首诗是范仲淹的代表作品之一。

音韵和谐,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庐山秀丽风景的赞叹和对于离别悲凉的感慨。

此诗后来被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经典。

范仲淹(文学家)—搜狗百科

范仲淹(文学家)—搜狗百科

范仲淹(文学家)—搜狗百科展开全文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提出严密官制、劝课农桑、整顿武备、减轻徭役、推行法制等10条建议,遭保守派反对,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

后病死于赴颍州途中。

善于诗词散文,风格清新明健。

有《范文正公集》,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财富。

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生活得非常简朴,每天只吃一碗稀粥,凉了以后分为四份,拌几根腌菜和醋,早晚各吃两份,吃完继续读书。

成语“断齑画粥”就来源于范仲淹的苦学事迹。

他的这种生活很像孔子的弟子颜回的经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考中进士之后,范仲淹进入仕途,参与政事。

他在担任右司谏时,多次进谏,得罪了太后和宰相—当时,年幼的宋仁宗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被贬到了苏州。

后因治水有功,才被调回京城,担任开封知府。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所到之处,政绩卓著。

宋夏交战,已经52 岁的范仲淹被任为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亲临前线视察。

他号令严明,爱抚士卒,奖拔人才,阻止了西夏的入侵,成功地化解了多次边境危机。

多年的仕途和军旅生涯,让范仲淹看到了北宋朝廷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诸多弊端,如果不改革,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开始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初期,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宋朝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但是,触碰到当权者利益的改革最终失败了;支持改革的大臣纷纷被贬,范仲淹也在其中,几年之后郁郁而终。

在新政中,范仲淹非常重视教育和治学。

他早年就主持过应天府府学,从来都是诲人不倦。

有时,还用自己微薄的俸禄招待学生们吃饭,他还联络和资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宋初三先生”、张载等。

为了给国家培养实用人才,范仲淹还提议将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内容转向讲求经旨的义理之学和注重实用的经济之学。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有哪些范仲淹,北宋名臣、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号临川先生,庐陵(今湖南省娄底市)人,出生于北宋仁宗绍圣五年(1008年),逝世于庆元四年(1108年),享年101岁。

他曾担任过几任官职,包括宰相、参知政事和平南路经略安抚使等,有为降龙府开疆辟土、修灭三吴水变和提倡新政的功绩,被称为“千古文章第一人”和“文武全才”。

范仲淹的父亲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成大,母亲是闻名遐迩的女词人白居易的女儿。

他从小就受到了优良的家庭教育,同时还自学经史文籍,十分博学。

范仲淹早期曾在刘敞的私塾学习五经和六义,后来又在陈请的门下学习了《易经》。

他十分重视文学,将其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多次访问著名学者、豪杰,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和文化知识。

作为一个出色的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大量的文章和名句。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岳阳楼记”,该篇文章写出了范仲淹对于国家危机和救亡图存的思考和认识,也表达了他对于社会风气的评论和建议。

其中最著名的名句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表达了范仲淹立志拯救国家疾苦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人物。

同时,范仲淹的代表作还包括诗歌和散文。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优美,展示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的道义信仰和人文关怀。

例如他的《岳阳夜泊》就写出了他观赏自然美景时的感受和心境。

而他的散文作品则主题更为广泛,探讨的是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宗教思想和人生哲理等,体现了他对于对于时代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范仲淹还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曾领导铁骑剿灭过夏州和宁夏的叛乱,为国家建功立业,凯旋回京后,他主要将才用于官场,助力中央政府稳定盘剥民族矛盾,推行新政掌握国家政权。

综上所述,范仲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同时也为后人带来了希望与思考。

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阐释。

范仲淹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

范仲淹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

范仲淹的简介和他的代表作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被誉为“北宋第一文臣”,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滕王阁序》、《上阳台等集》等。

范仲淹生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出生在今天的湖南岳阳。

他的家族是岳阳一带有名的门第,祖上几代都是地方官员。

范仲淹的父亲曾经在岳州(今岳阳)、衡州(今衡阳)等地任职。

范仲淹从小聪明好学,在家中尽快完成了儒家经典的学习。

范仲淹15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

由于家里的经济情况比较困难,范仲淹不得不中断学业,在家中帮忙耕种。

然而,他并没有感到沮丧或绝望,反而不断地练习书法、文学创作,并广泛涉猎历史、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后来,范仲淹参加了乡试,考中了进士。

范仲淹进入官场后,他先后担任过多个职位,包括汝州(今安徽滁州)知州、太和(今河南杞县)郡守、北宋政府中央机构翰林院宣抚使等职。

他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不仅在政治方面有所成就,还对文学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是《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描述了他在岳阳楼上欣赏江南美景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作为官员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文章中运用了铺陈、铺叙等手法,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南方地区浓郁的自然和人文风情。

文章不仅在文学上成为了经典,还在道德和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部代表作是《滕王阁序》。

范仲淹任职太和郡守时,发现该地的学生热爱读书,却无人引导他们。

于是,他决定在太和郡设立一座图书馆,并为馆内的每一本书都写上序文。

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序文,便是《滕王阁序》。

文章气势恢宏,将“立身行道”上升到追求博大为人之时。

文章中表现了作者对传统学术和官场生涯的矛盾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化、道德和人性的特殊理解。

范仲淹的许多其他作品也大放异彩,如《上阳台等集》等。

他的文章以细致精湛的描写、思辨性的感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在政治、军事方面也有所成就。

范仲淹以其卓越的才能和为人优美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瞩目和尊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元正,号梦溪,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理学家。

范仲淹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声望,被誉为“一代名臣”。

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贡献。

生平范仲淹出生于北宋的进贤(今江西南昌),自幼聪明好学。

他早年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员,后来被朝廷任命为守太仆寺、检校司徒等重要职务。

范仲淹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受到了当时的皇帝赵祯的赏识和重用。

范仲淹以其清廉正直、聪明才智和深厚的学识闻名于世。

他在政治上主张“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中的品行与道德,在理学思想的推动下,对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幸福有了深入的思考。

政治家作为一位政治家,范仲淹在北宋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不仅担任过重要的官职,还提出了许多有益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政策。

范仲淹主张兴修水利,改善民生,提高粮食产量,为宋朝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范仲淹还主张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他在江宁(今南京)创办了太学,开设从学田,为后来的文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后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范仲淹还在政策上主张宽容,重视和解。

他提倡“宽之以礼,缓之以康,是远民也”。

他的宽容政策使得北宋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给人民带来了福祉。

文学家范仲淹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以散文和词章著名。

范仲淹的散文兼有史学与文学的特点,其作品精炼有力,文采斐然。

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典范。

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社会动荡的思考。

文章文风雄浑,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触动人心。

其开篇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经典的名句。

范仲淹的词章也深受后人喜爱和传诵。

他早期的词作较为豪放奔放,后期则更加深沉凝练。

范仲淹的词章情感深沉,文字细腻,给人以很大的触动和共鸣。

总结范仲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北宋名臣,他在政治、文学、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朝代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朝代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朝代
范仲淹,字元正,号东篱,汉族,眉山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表弟。

他出生于北宋的仕宦之家,自幼聪明绝顶,精通经史文传和诗词歌赋。

后来他考中进士,历任散官、密州知州、大理寺卿、参知政事、知制诰等职,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宋朝时期的开国元勋祖甫之一,也是北宋中期官场上的重要人物。

他积极参与了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比如灵宝之变、赵佶称帝等。

范仲淹的政治主张是“以儒治国”,他认
为国家应该依据儒家思想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他推崇孔孟之道,主张从脾性、礼制和民众的心理需求出发,制定政治策略,并将防止国家灭亡作为最高的政治目标。

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也非常卓著。

他的诗歌和散文写作风格新颖独特、平易近人,其代表作品包括《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

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范仲淹是北宋文化和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化观念深刻影响了宋代以及后世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范仲淹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政治
家应该以德治国,保持清正廉洁,依靠品德和道德胜任公职。

他的这种思想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发展。

总之,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宋朝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的思想观念、作品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是中国文化和历史上卓越的人物,是广大人民心中的楷模。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朝代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朝代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朝代有哪些范仲淹,字希文,号松阳,世居河南汝宁(今周口市商水县),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素有“范文正公”的美誉。

他是北宋名将范雍的后代,自幼聪敏好学,曾任参知政事、知制诰、河东制置使、湖南长史等职,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黄庭坚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范仲淹于北宋仁宗天圣年间出生,故其生卒年月日便于公元1007年至公元1096年之间。

范仲淹的祖父是北宋大将范雍,父亲也是一位武将。

在范仲淹幼年时,其父亲曾经出征,不幸阵亡。

于是他便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母亲严厉训导,促成了他勤奋好学的性格。

范仲淹的文学天赋非常出众,早年曾在学习诗文的考试中不仅得高分,还被评定为冠军。

他凭借着这份天赋,先后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赢得了当时社会上的很高地位。

范仲淹是当时北宋唯一的一位历史学家,他所写的《岳阳楼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滕王阁序》等文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后人奉为美文和教材,至今仍为人们所尊重。

范仲淹的政治生涯也十分丰富,他在史书上是“谗言分官仍知色,安人愁国不顾名”的摹象,自幼就有奉公守法、不图私利的志向,常有以身许国、舍己从人的事迹。

在其出使辽国和总管宋辽边境等重任中,尽职尽责,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在北方边疆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使宋辽边疆长期稳定。

范仲淹也非常重视教育,他曾经大力倡导教育改革,并开创了族学的先河,将朝廷授予的史学名家的著名作品编订成书,供民间学习。

范仲淹认为,教育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必须尊师重道,抚育成才,才能兴邦强国。

总的来说,范仲淹是一位卓越的文化人,是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他的生平事迹不仅受到后人的推崇和传承,也是我们后人学习借鉴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传世名篇《滕王阁序》讲述了“拥湖之丽,");胜概而治之,居好而思之”的境界,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融儒诗、文章之中,以文化养国、振兴民族为己任,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简介,著名宋代词人篇一:宋代词人及宋词宋代词人及宋词北宋前期宋代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

四五十年间词作甚少,虽然像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等人的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当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

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独辟蹊径:范仲淹 1、人物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

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

他是破除宋初浮靡词风的领军者,开宋初文学新气象。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2、词作风格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文革新运动。

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

其词作多表现雄浑大气的风格,语言朴实而而不乏豪迈,意境远大又富有张力。

3、作品赏析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

上阕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已经相类而情调迥异。

下阕抒发兵将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

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过去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此篇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白描写实的手法描写边塞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边境士兵戎马生活的悲苦。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人情与戍边相碰撞,彰显出词人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

一种对人民普世的关怀跃然纸上,胸襟博大,气度不凡,悲壮激昂的词人形象便得到了彰显。

该词给宋代初期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了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

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二、词的新变:柳永词至柳七,方开大河。

柳永其作婉约柔美,又多直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因而动人。

柳永善于写长调,常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内心之感情。

柳永词的出现, 使北宋的词风为之一变, 他在创作中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 以其朴素自然的词风, 给婉约派词带来了新的面貌, 还发展了慢词的体制, 对后来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柳永也像古代众书生一样希望通过考取功名,飞黄腾达,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多次科举都未能中第。

最终只能自嘲“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后来,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柳永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1、艺术特色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

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

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当时“凡有井水饮处,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与柳词语言的通俗化不无关系。

2、作品赏析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

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赏析:这首词,作者回忆了往昔的欢聚之景,由此来抒写相思之愁。

文笔细腻。

在词中,作者用了婉约词中惯用的思妇形象,以长调的形式,将主人公思绪写得生动而又曼妙,该词善于铺陈,像一幅画卷一样展开。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作者从追忆开始叙述,直接写她与情人的初次相会。

这是一次大胆的行为,直接却给女主人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她一心认定“便只合,长相聚”。

但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分离。

乱花狂絮,好时光已经不再,只有寂寞,不知道该对谁说,也只有深深地埋藏自己内心深处。

于是整个下片转入抒写自身懊悔的情绪。

“算前言,总轻负”,从这可以看出,女方一直在责怪自己,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轻易地辜负了他的情意。

再讲“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感情总是难以割舍。

女主人公又开始想起了男方的好——他不仅举措风流可爱,而且还品貌端正,远非一般浮滑轻薄之徒可比,实是难得的人物。

最后“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位妇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

女主人公日日攒眉,只怨自己错过了一段良缘,但又能如何,如今也只能懊恼了。

三、诗词一体,以诗为词:苏轼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1、苏词革新在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

苏轼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渗透沟通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达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苏轼一向以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

将传统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

使词向诗一样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2、作品赏析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读苏轼的词,你会觉得他是个圣人,看苏轼的人,你会觉得,他只是个普通的男人夜,居然是那么的寂静。

也许是在凭栏远眺,也许是在低头浅酌,但苏轼说,他这是在梦里。

苏轼的梦很长,但也很短。

十年,是他遭受政治迫害,谪居密州的十年;十年,是他和妻子王弗挽手而笑,海誓山盟的十年。

如今,他和妻子已经是阴阳相隔无法相见,他仍会有另外一个十年,却再没有那个十年了。

“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苏轼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才努力让自己不要想起王弗,但,这可能吗?已故的妻子埋在家乡的土地里,他却离乡别井在他方,这正是“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痛苦的爱情,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确不知道我爱你”。

万里别乡愁肠断,纵使妻子死而复生再还人间,看到这个风霜满面鬓发如霜的“陌生人”,应该也认不出那是曾今意气风发“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的苏轼吧。

那一年,苏轼还家正好看到娇妻在房内梳妆打扮,官场如意,又妻美如玉。

本该开怀大笑却为何相顾无言泪千行?苏轼也许会说:梦中迷离,思尽词穷,不知所言。

但我会说:苏轼本希望能在梦中重现昔日的美好,但无奈往昔实在太美好了,与失落的现实格格不入,一看便知是梦,又如何能欢喜起来?最后,我想苏轼仍会捧起那一杯和着泪水的酒,一饮而尽。

虽然,苏轼后来另觅新欢,但谁能说,他不爱她吗?北宋中后期时间:11世纪下半叶,主要是神宗、哲宗、徽宗三朝(1069—1125)总概: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期,也是名家辈出的创造期。

特点:北宋中后期是词进一步发展和变革的时期,整体上呈现出两种创作倾向和两大创作群体。

一种是沿循传统的婉约词风,在词艺上更追高格,被称为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一种是变革传统而为豪放,在词境上另辟蹊径,被称为苏门词人群,以黄庭坚、晁补之为代表。

虽然分为两大流,但此时期的词风细微处确是“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

使后期南宋词,沿革这两个方向分别发展。

一、雅俗并存:黄庭坚:1、人物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称号:一祖三宗、苏黄、宋代四大家(书法)、秦黄。

2、风格特色:雅俗并存、兼学苏柳。

3、写作手法:黄庭坚以诗名世,他的词在北宋词坛也有一定的地位。

黄庭坚词有双重的创作倾向和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他学习柳词铺叙展衍的行文方式和直率俚俗的语言,直抒胸臆,多以俚俗之语写侧艳之情,摆脱“花间”以来的比兴寄托、蕴藉婉曲,如《沁园春》。

黄庭坚是苏门学士,苏轼革新词风对他的影响极大。

他继承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并沿着苏轼开拓的方向发展。

他也把词视为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认为词与诗同样是表达“意中事”的言志文学,黄庭坚经常在词中凸显他刚直倔强的个性与旷达脱俗的人格境界。

他词雅俗并陈的创作倾向、刚柔兼济的风格,使得历代词评家的意见多有歧异。

但值得肯定的是,山谷词在苏轼、辛弃疾之间起着不可忽略的过渡作用。

4、作品赏析鹧鸪天黄庭坚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ju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词评: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

二、隐逸之词:晁补之:1、人物简介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

2、风格特色于隐逸中吟咏情性3、写作手法晁补之创作的词“神姿高秀,与轼实可肩随”,他把词作为言志遣怀的一种文学样式,内容上尽可能抒写与社会生活广泛联系的胸襟怀抱和经历遭遇,词风上多豪放雄健之作,境界较开阔,意脉较流畅,无论笔力、气象都接近苏轼,如《摸鱼儿·东皋寓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