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李秀萍版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基础课件 (10)[49页]

微波技术基础课件 (10)[49页]
ZL Z0 2
2
1
1
1
1
1
4ZL
ZL
Z Z
0 0
2
4tg 2Z0ZL
ZL Z0 2
2
1
4 sec2 Z0Z
ZL Z0 2
L
2
1
4Z0
Z
L
1
1
ZL
Z0
2
sec2
2
ZL Z0 cos 2 Z0 ZL
2
>>1
12
λ/4阻抗变换器及幅频特性
m
m
2
m
l
T12
? 2 e j 3 e j T12
T12 T21 2 3 e2 j4
18
1 T12 T21 3 e j2 ...
1 #1
l T21
#2
T12
总的反射系数
3
1 T12 T21 3 e j2 ...
1 T12 T21 3 e j2 2n 3n e2 jn
ZL Z0 j2tg Z0ZL
11
λ/4阻抗变换器幅频特性
Zin Zin
Z0 Z0
Zm ZL Zm ZL
Z0 Z0
jtg jtg
Z
2 m
Z
2 m
Z0ZL Z0ZL
ZL Z0
ZL Z0
2 4tg 2Z0ZL
1 2
1
1
Z L Z L
Z0 Z0
2 2
4tg 2Z0ZL
Zn
Z n1
Zn Zn1 Zn1
16
Z1 1
Z1 1 1
单节变换器
Z2
Z3
Z3
1
Z2 Z2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w.
λ=
2π υ p 1 = = = β f f µε r ε 0
ww
sc oc 2-5 在长度为 d 的无耗线上测得 Z in (d ) 、 Z in (d ) 和接实际负载时的
Z in (d ) ,证明
sc oc 假定 Z in (d ) = j100Ω , Z in (d ) = − j 25Ω , Z in (d ) = 75∠30°Ω ,求 Z L 。
解: ΓL =
Z L − Z0 =0.2-0.4j=0.4472exp(-j1.11)=0.4472∠-63.44° ZL + Z0 VSWR = ρ =
1+ | ΓL | = 2.618 1− | ΓL |
幅分布图,并求其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ΓL =
ww
w.
V ( d ) = VL+ e jβd (1+ | ΓL | e j ( Φ L − 2 βd ) ) 1 ∴V (3λ / 4) = VL+ e j 3π / 2 (1 + e j (π −3π ) ) = VL+ ( −4 / 3) = 600 3 + VL = −450V
w.
60 23 ln = 33.3Ω 2.25 10

2 × 10 −1 = 552.6Ω 2 × 10 −3
co m
解法二:在空气中υ p 所以 Z 0 =
= 3 ×108
1 1 = = 55.6Ω 8 υ p C1 3 × 10 × 60 × 10 −12
L1 =
Z0 55.6 = = 1.85 × 10 − 7 H 8 υ p 3 × 10

Ω;其输入端电压为 600V、试画出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1 1 =| ΓL | e jφ L = e − j π = − 3 3
sc oc Z0 = Zin (d)Zin (d) = j50×(−j50 ) =50 Ω


=
kh da
答 案
3 j 2 = 25∠ 2.2°
w.

j100 −75e j30° ZL = −j25 j30° 75e − (−j25 )
由于行波状态下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因而 V0+=Vin=450V 而 I0+=V0+/Z0=1A 所以 AB 段的电压、电流、阻抗表达式为
kh da
课 后
V0+ − j β z e Z0
(图) 解:首先在 BC 段,由于 Z0=Z01=600Ω,ZL=400Ω 且因为 d=λ/4 所以在 BB’处向右看去,Zin=Z012/ZL=6002/400=900Ω 又由于 BB’处有一处负载 R=900Ω,所以对 AB 段的传输线来说 终端负载为 ZL’=Zin//R=450Ω 所以对 AB 段的等效电路为
Zin(d) − jZ0tgβ d Z0 − jZin(d)tgβ d
w.
εr
ln

当在空气中时
ε0 =1
b 60 0.75 = ln = 45.5Ω a 2.1 0.25
= 0.69m
co m
(1)

sc oc Z0 = Zin (d)Zin (d) sc Zin (d) = jZ0tgβ d
sc Zin (d) jtgβ d = oc Zin (d)
ZL = Z0
2 — 12 画出图 2— 1 所示电路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
所以 ΓL =

《微波技术》习题解(一、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习题解(一、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习题解(一、传输线理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机械工业出版社《微 波 技 术》(第2版) 董金明 林萍实 邓 晖 编著习 题 解一、 传输线理论1-1 一无耗同轴电缆长10m ,内外导体间的电容为600pF 。

若电缆的一端短路, 另一端接有一脉冲发生器及示波器,测得一个脉冲信号来回一次需0.1s ,求该电缆的特性阻抗Z 0 。

[解] 脉冲信号的传播速度为tlv 2=s /m 102101.010286⨯=⨯⨯=-该电缆的特性阻抗为 00C L Z =00C C L =l C εμ=Cv l=8121021060010⨯⨯⨯=-Ω33.83= 补充题1 写出无耗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瞬时表达式。

[解] (本题应注明z 轴的选法)如图,z 轴的原点选在负载端,指向波源。

根据时谐场传输线方程的通解()()()()()())1()(1..210...21.⎪⎪⎩⎪⎪⎨⎧+=-=+=+=--z I z I e A e A Z z I z U z U e A e A z U r i zj z j r i zj z j ββββ 。

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式中02.22.1;;,Z U A U A r i ==:(1),,212.2.的瞬时值为得式设ϕϕj r j i e U U eU U -+==⎪⎩⎪⎨⎧+--++=+-+++=-+-+)()cos()cos([1),()()cos()cos(),(21021A z t U z t U Z t z i V z t U z t U t z u ϕβωϕβωϕβωϕβω1-2 均匀无耗传输线,用聚乙烯(εr =2.25)作电介质。

(1) 对Z 0=300 Ω的平行双导线,导线的半径 r =0.6mm ,求线间距D 。

(2) 对Z 0 =75Ω的同轴线,内导体半径 a =0.6mm ,求外导体半径 b 。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A)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A)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
杜 英
2011.5.1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2-6 如图所示为一无耗传输线,已知工作频率
Z L 1 5 0 j 5 0
f 3G H z , Z 0 1 0 0
Z 01

,欲使 A 处无反射,试求 l 和

答案:由输入阻抗定义知
Z in A Z 0 1 Z L jZ 0 1 tan l Z 0 1 jZ 位面沿轴向移动的速
vp
度,公式表示为
p

p
2
相波长 是等相位面在一个周期T内移动的距离,有

欲使电磁波传输信号,必须对波进行调制,调制后的波不再是单一频 率的波,而是一个含有多种频率的波。这些多种频率成分构成一个“波群”
2 又称为波的包络,其传播速度称为群速,用 v g 表示,即 v g v 1 c
c

、 ,随着频率的变化,传播长数 可能为虚数,也可能为实
0
数,还可以等于零。当
时,系统处于传输与截止状态之间的临界状态,此
时对应的波长为截止波长。
当 c 时,导波系统中传输该种波型。
当 c 时,导波系统中不能传输该种波型。
第三章 微波传输线
3-3 什么是相速、相波长和群速?对于TE波、TM波和TEM波,它们的相速 相波长和群速有何不同? 答案: 相速
0.125
0.188
D
A
0 0.5
D
0.25
B
0.15
0.2
C
0.375
0.361
0.338
第三章 微波传输线
3-2 何谓波导截止波长 c ?工作波长 大于 c 或小于 c 时,电磁波的特性有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所以可以得到 Z L = Z 0
又因为当电压最小点时,电流为最大点,即
kh da
课 后
Z L + Z 0 thγd Z 0 + Z L thγd Z L + jZ 0 tgβ d Z 0 + jZ L tgβ d Z in (d ) − jZ 0 tgβ d Z 0 − jZ in (d )tgβ d
Z =Z0 证明:对于无耗线而言 L
kh da
课 后
Z0 =
60
答 案
εr
ln
60
b 60 0.75 = ln = 65.9Ω a 1 0.25
=2.1
1
L1C1
=
1
µε r ε 0
1
2.1
sc Zin (d) −Zin (d) ZL = Z (d) oc Zin (d) −Zin (d) oc in
(d=l-z,如图,d 为一新坐标系, l=λ/4)
当 z=0,即 d=l 时 Vin=450V 所以 | V (l ) |=| V L+ e j β λ / 4 [1 + ΓL e −2 j β λ / 4 ] |= 450V
由于行波状态下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因而 V0+=Vin=450V 而 I0+=V0+/Z0=1A 所以 AB 段的电压、电流、阻抗表达式为
kh da
课 后
V0+ − j β z e Z0
(图) 解:首先在 BC 段,由于 Z0=Z01=600Ω,ZL=400Ω 且因为 d=λ/4 所以在 BB’处向右看去,Zin=Z012/ZL=6002/400=900Ω 又由于 BB’处有一处负载 R=900Ω,所以对 AB 段的传输线来说 终端负载为 ZL’=Zin//R=450Ω 所以对 AB 段的等效电路为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2-11 试证明无耗传输线的负载阻抗为
ZL = Z0 K − jtgβ d min 1 1 − jKtgβ d min 1
ww
证明:因为 Z in ( d ) = Z 0
w.
的距离。
对于无耗线 α = 0, 则得到 Z in ( d ) = Z 0
式中, K 为行波系数, dmin1 为第一个电压驻波最小点至负载
由于行波状态下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因而 V0+=Vin=450V 而 I0+=V0+/Z0=1A 所以 AB 段的电压、电流、阻抗表达式为
kh da
课 后
V0+ − j β z e Z0
(图) 解:首先在 BC 段,由于 Z0=Z01=600Ω,ZL=400Ω 且因为 d=λ/4 所以在 BB’处向右看去,Zin=Z012/ZL=6002/400=900Ω 又由于 BB’处有一处负载 R=900Ω,所以对 AB 段的传输线来说 终端负载为 ZL’=Zin//R=450Ω 所以对 AB 段的等效电路为

Ω;其输入端电压为 600V、试画出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
kh da
Z L − Z0 =-1/3=1/3exp(jπ) ZL + Z0

2-10 长度为 3λ/4,特性阻抗为 600 Ω的双导线,端接负载阻抗 300
答 案
Z in (d ) = Z 0
Z L + jZ 0 tg ( βd ) = 38.24+j3.14 Z 0 + jZ L tg ( βd )
ZL = Z0
2 — 12 画出图 2— 1 所示电路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
所以 ΓL =
Z L '− Z 02 450 − 450 = =0 Z L '+ Z 02 450 + 450

微波技术习题解答

微波技术习题解答

微波技术习题解答第1章练习题1.1 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 100()。

根据给出的已知数据,分别写出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复数和瞬时形式的表达式:(1) R L= 100 (),I L = e j0(mA);(2) R L = 50(),V L = 100e j0(mV);(3) V L = 200e j0 (mV),I L = 0(mA)。

解:本题应用到下列公式:(1)(2)(3)(1)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V L = I L R L = 100(mV),复数表达式为:瞬时表达式为:(2)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复数表达式为:瞬时表达式为:(3)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复数表达式为:瞬时表达式为:1.2 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 = 100(),负载电流I L = j(A),负载阻抗Z L = j100()。

试求:(1) 把传输线上的电压V(z)、电流I(z)写成入射波与反射波之和的形式;(2) 利用欧拉公式改写成纯驻波的形式。

解:根据已知条件,可得:V L = I L Z L = j(j100) = 100(V),1.3 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 = 75(),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分布表达式分别为试求:(1) 利用欧拉公式把电压、电流分布表达式改写成入射波与反射波之和的形式;(2) 计算负载电压V L、电流I L和阻抗Z L;(3) 把(1)的结果改写成瞬时值形式。

解:根据已知条件求负载电压和电流:电压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复振幅为(1) 入射波与反射波之和形式的电压、电流分布表达式(2) 负载电压、电流和阻抗V L = V(0) = 150j75,I L = I(0) = 2 + j(3) 瞬时值形式的电压、电流分布表达式1.4 无耗传输线特性阻抗Z0 = 50(),已知在距离负载z1= p/8处的反射系数为 (z1)= j0.5。

试求(1) 传输线上任意观察点z处的反射系数(z)和等效阻抗Z(z);(2) 利用负载反射系数 L计算负载阻抗Z L;(3) 通过等效阻抗Z(z)计算负载阻抗Z L。

《微波技术基础》题集

《微波技术基础》题集

《微波技术基础》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微波是指频率为()的电磁波。

A. 300MHz-300GHzB. 300Hz-300MHzC. 300GHz-300THzD. 300kHz-300MHz2.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相同。

A. 光速B. 声速C. 电场传播速度D. 磁场传播速度3.微波的主要特性不包括()。

A. 直线传播B. 穿透性强C. 反射性D. 绕射能力强4.微波传输线主要包括()。

A. 同轴电缆和光纤B. 双绞线和同轴电缆C. 光纤和波导D. 双绞线和波导5.在微波通信中,常用的天线类型是()。

A. 偶极子天线B. 抛物面天线C. 环形天线D. 螺旋天线6.微波谐振腔的主要作用是()。

A. 储存微波能量B. 放大微波信号C. 转换微波频率D. 衰减微波信号7.微波加热的原理是()。

A. 微波与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相互作用B. 微波使物体表面温度升高C. 微波直接转化为热能D. 微波引起物体内部化学反应8.微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有关。

A. 密度B. 介电常数C. 磁导率D. 温度9.微波通信中,为了减少信号的衰减,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信号频率B. 减小信号功率C. 使用中继站D. 改用光纤通信10.微波测量中,常用的仪器是()。

A. 示波器B. 微波功率计C. 万用表D. 频谱分析仪(部分功能重叠,但更专用于频率分析)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微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至_________。

2.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m/s。

3.微波的_________特性使其在雷达和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4.微波传输线中,_________具有宽频带、低损耗的特点。

5.微波天线的作用是将微波能量转换为_________或相反。

6.微波加热过程中,物体吸收微波能并将其转化为_________。

7.微波在介质中的衰减主要取决于介质的_________和频率。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二与参考答案[1]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二与参考答案[1]
(3) ab
1 b 4 , 1 b 3
bc cd
1 c 4, 1 c 1 d 2 1 d
四. (共 20 分,每小题 10 分)圆图完成(要求写清必要步骤) 1 . 在 特 性 阻 抗 Z 0 500 的 无 耗 传 输 线 上 , 测 得 U
六. (10 分)一微波元件的等效网络如图所示,利用网络级联方法计算当 理想传输线 为何值时,网络不引起反射。
解:将等效网络分解为 3 个网络的级联,归一化传输矩阵分别为
cos A 1 j sin
1 j sin , A2 cos 0
2. 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 50Ω,终端接阻抗为 Z L 25 j 75 的负 载,采用并联单支节匹配,确定支节的位置 d 和长度 l。 解:负载阻抗归一化
Z Z 0.5 j1.5 Z L L 0
在阻抗圆图上找到负载对应的A点,沿等驻波系数圆旋转 180o,得到B点, 可读出负载的归一化导纳为
即当 1、2 端口反相输入时,1、2 端口的输出为零,3 端口有“和”输出,4 端口为零输出。
6
七. (10 分)写出匹配双 T 的 S 矩阵,分析 4 个端口的匹配、隔离、平分 特性;并求当 1、2 端口反相输入时,各个端口的输出为多少? 解:匹配双 T 的 S 矩阵为
0 0 1 1 0 0 1 S 2 1 1 0 1 1 0
1 1 0 0
匹配特性:如果 3、4 端口匹配,则 1、2 端口自动匹配 隔离特性:由S 12 =S 21 =0,可知 1、2 端口隔离,同理,由S 34 =S 43 =0,可知 3、4 端口隔离, 平分特性: 由S 31 =S 41 =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与参考答案

0 cos 1 j sin
1 j sin Z0 cos Z2
0 1
2 4 2
Z0 Z 2 j Z 02 1 Z1Z 2 1 1 Z0 2 j Z1
1.功率计的功率指示 2. 输出功率为P i =1W,Γ 1 =−0.1 和Γ 2 =0.3,求功率计的功率指示 3.若Γ 1 =Γ 2 =0,功率计的功率指示又为多少,结果说明了什么?(12 分)
信号源
4 1 Pi 2 3
功率计 解:魔 T 的 S 矩阵为
0 0 1 1 0 0 1 S 2 1 1 0 1 1 0
网络的插入衰减
L 10 lg
1 S 21
2
10 lg
1
0.4
2
7.96 dB
插入相移
arg S 21 53.1o
输入驻波比

1 S11 1 0.2828 1.79 1 S11 1 0.2828
七、魔T电桥,H臂(端口 4)接匹配信号源,E臂(端口 3)接匹配功率计,输 出功率P i ,端口 1 和 2 各接一负载,反射系数分别为Γ 1 =−0.1 和Γ 2 =0.3,试求
2 2 2
2)当P i =1W,Γ 1 =−0.1 和Γ 2 =0.3 时,
功率计的指示为P o =0.08W
3)Γ 1 =Γ 2 =0 时,
功率计的指示为P o =0W,此时魔T的四个端口都处于匹配状态,E臂和H臂相互隔 离。
p

1 c v 1 c
2 2
3.98 cm
vp
3.98 108 m/s

微波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微波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6.5: 已知并联导纳的ABCD 矩阵⎥⎦⎤⎢⎣⎡=⎥⎦⎤⎢⎣⎡101Y D C B A 和一段传输线的ABCD 矩阵l ch V l V V V A L I L I γ=====021)(2 l Z s h I l V I V B L V L V γ=====021)(2Z lsh V l I V I C L I LI γ=====021)(2 l ch I l I I I D L V LV γ=====021)(2对于无耗线:l j l ch A ββγγcos )(=== l jZ j l Zsh B ββγγsin )(=== l Zj j Z l sh C ββγγsin 1)(===l j l ch D ββγγcos )(=== 总的ABCD 矩阵为三个二端口网络ABCD 矩阵的乘积⎥⎥⎦⎤⎢⎢⎣⎡--+-=⎥⎦⎤⎢⎣⎡⎥⎥⎦⎤⎢⎢⎣⎡⎥⎦⎤⎢⎣⎡=⎥⎦⎤⎢⎣⎡θθθθθθθθθθθsin cos sin 1cos 2sin sin cos 101cos sin 1sin cos 10122BZ i Z Z B jB jZ BZ jB Zj jZ jB D C B A 则总的归一化ABCD 矩阵为:⎥⎥⎦⎤⎢⎢⎣⎡=⎥⎦⎤⎢⎣⎡D CZ Z BAd c b a 00 由S 矩阵ABCD 矩阵的关系式⎥⎥⎥⎥⎦⎤⎢⎢⎢⎢⎣⎡+-+----++++=D CZ B Z A BC AD D CZ B Z A D CZ B Z A S 00000012)(2111][ 可求出S 矩阵。

对于本题目求出不引起附加反射的条件,只需求θθcos 2sin )1(00220011B Z Z B Z Z Z Z S =⎥⎦⎤⎢⎣⎡--⇒=由上式可得各参数满足的关系式02)1(20202202=--+Z tg BZ Z Z tg Z B θθ6.9由题意知(a)和(c)图均为右端或中断开路的一端口网络,求S 矩阵只需求始端反射系数即可(略)(b)图为并联导纳的S 矩阵(参考6.5)(略) 6.14 推导:原来第i 个参考面位于0=i z ,归一化入射和反射波为:i i b a , 当第i 个参考面移到i i l z =时,归一化入射和反射波为:i i j i i j i i e b b e a a θθ='='-,,其中giii l λπθ2=(p.21,2.1-14)j i j i j j ij j j ji j i ije S e a b a b S θθθθ----==''=' 写成矩阵形式为:]][][[][P S P S ='其中: ⎥⎥⎥⎥⎥⎦⎤⎢⎢⎢⎢⎢⎣⎡=---N j j j e e e P θθθ0000][21已知:参考面21,T T 处的S 矩阵⎥⎦⎤⎢⎣⎡=22211211S S S S S⎥⎥⎥⎦⎤⎢⎢⎢⎣⎡=⎥⎦⎤⎢⎣⎡=--221121220000][g g l j l j j j e e e e P λπλπθθ 则由公式]][][[][P S P S ='可求出][S '。

微波技术 李晓蓉 第二章习题答案

微波技术 李晓蓉 第二章习题答案

1、1,2,5,6解题2.1、解:①工作波长由工作频率唯一决定,εμωππλ22==k②k 分为纵向分量β和横向分量c k ,临界状态下,0=β,此时,k 全部分配给c k ,相应的波长即截止波长:εμπλc cc f k 12==它由横截面尺寸、波型决定③在传输状态下,0>>βk ,纵向传输时每π2相位变化时,对应的长度即波导波长:()()221122c c g k k k λλλπβπλ-=-==对于给定尺寸的波导,传输一定波型时,其c k 就定下来了,相应的截止波长被决定了, 工作波长如果大于它,k 不够分配给c k ,导致纵向β为虚数,纵向衰减; 工作波长=截止波长时,仅横向谐振;工作波长<截止波长时,提供分量β供纵向传输,分量β<k 导致波导的相波长>工作波长。

简而言之,三种波长分别对应 其波数k 、横向波数c k 、及纵向波数β。

它们通过222β+=ck k2.2、解:已知:()z t j x ey b A x E xE βωπ-⎪⎭⎫ ⎝⎛==sin ˆˆ,TE 波 ()()()()⎪⎪⎩⎪⎪⎨⎧⎪⎭⎫ ⎝⎛⎪⎭⎫ ⎝⎛-=⎥⎦⎤⎢⎣⎡⎪⎭⎫ ⎝⎛-⎪⎭⎫ ⎝⎛-=⎪⎭⎫ ⎝⎛⨯⎪⎪⎭⎫ ⎝⎛∂∂+∂∂=⨯∇=----z t j z t j z t j z t j e y b A y e y b b jA z e y b j y y b b z jA e y b A x z z y y j E jH βωβωβωβωπωμβππωμπβππωμπωμωμsin ˆcos ˆsin ˆcos ˆsin ˆˆˆ 其中 222222⎪⎭⎫⎝⎛-⎪⎭⎫ ⎝⎛=⎪⎭⎫ ⎝⎛-=-=b c b k kk cπωπβ c 是光速。

2.5、解: (1)mm b n a m c 60222=>⎪⎭⎫ ⎝⎛+⎪⎭⎫ ⎝⎛=λλ30122<⎪⎭⎫⎝⎛+⎪⎭⎫ ⎝⎛b n a m 900104.3414.7222<⎪⎭⎫⎝⎛+⎪⎭⎫ ⎝⎛n m 上式如右图所示,所以可传输的波型有:TE 10,TE 20,TE 11,TM 11,和TE 01。

北京邮电大学 李秀萍 微波课件2013-13

北京邮电大学 李秀萍 微波课件2013-13

2n
0 S 12 S S13 S14
S12 0 S 23 S 24
S13 S23 0 S34
S14 S 24 S34 0
37
对称耦合器


2
选择有振幅 的那些项的相位相等。
0 S j 0
V3 S32V2 S32 S21V2
S21S32
V3 V1 V3
6
S21 V1 V2
S32
信号流图

两个分支并联后的增益等于两个并联分支 增益之和,节点不变。 (并联法则)
V2 SaV1 SbV1 (Sa Sb )V1

如果一个分支起始点和终点为同一个节点, 则此节点可以用自环增益代替。(自闭环法 则) S V S V S V
40
四端口网络(定向耦合器) S S S 0 S S S 0
2 2 23 12 34
* 14 2 2 13 24
满足条件另一种途径是,假定 S13 S24 和 S12 S34 若选择相位参考点,使 S13 S24 , S12 S34 j * ( S23 S14 )0 则:
利用幺正性和能量守恒条件(10个方程):让矩阵中的第1行和第2行相乘,第4行和 第3行相乘:
* * S13 * S23 S14 S24 0 乘以S24 2 2 两式相减 * S14 S13 S24 0 * * * 乘以S13 S14 S13 S24 S23 0
S21 e j
0 j e S 0
e j 0 0
0 0 e j

S12 e j
S33 e j

微波技术基础试题

微波技术基础试题
21
S12 S 21 Γ l Γ in S11 1 S 22 Γ l
2分
《微波技术基础》
5 请写出微波谐振腔的特性参数,矩形谐振腔的基本模式; 答:谐振波长 0 ;1分
品质因数 Q ;1分 等效电导 G ;1分 矩形谐振腔 TE101 模,由TE10 模在z方向加两块短路板构成。2分
2分
《微波技术基础》
四(10分)如图所示为某微波电桥,它的[ s] 矩阵可以写为 4臂匹配输入 a4 ,3臂接匹配负载,1、2臂 接反射系数为 Γ1 Γ 2 的不匹配负载,求 b3 与 的a4关系。
解:根据S 参数定义
b3
2
b S a
a2 b2
由题意可知
a1 Γ1 b1
《微波技术基础》
2011秋季考试参考答案
《微波技术基础》
一、简答题(6×5=30分) 1 请写出无耗传输线三种工作状态及其相应状态下终端 负载的特点;
答:行波状态, 或者无限长传输线;2分 全驻波状态,负载短路、开路或纯电抗;2分 行驻波状态,任意负载。 1分
2 请写出史密斯圆图的构成思想及每圆周对应传输线长度;
dU dz jLI dI jCU dz
U ( z ) A1e jz A2 e jz I(z ) 1 ( A1e jz A2 e jz ) z0
dU dz R jL I Z I dI G jC U Y U dz
E0 sin x e jz a 1 j z Hz j E0 cos x e a a
Hx
(3)可知
C (TE10 ) 2a 14.4cm C (TE01 ) 2b 6.8cm C (TE20 ) a 7.2cm C (TE02 ) b 3.4cm C (TE11 ) C (TM11 ) 6.15cm C (TE21 ) 4.94cm

微波技术-习题解(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习题解(传输线理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微 波 技 术》(第2版) 董金明 林萍实 邓 晖 编著习 题 解一、 传输线理论1-1 一无耗同轴电缆长10m ,内外导体间的电容为600pF 。

若电缆的一端短路, 另一端接有一脉冲发生器及示波器,测得一个脉冲信号来回一次需0.1μs ,求该电缆的特性阻抗Z 0 。

[解] 脉冲信号的传播速度为t l v 2=s /m 102101.010286⨯=⨯⨯=-该电缆的特性阻抗为0C L Z =00C C L =l C εμ=Cv l =8121021060010⨯⨯⨯=-Ω33.83= 补充题1 写出无耗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瞬时表达式。

[解] (本题应注明z 轴的选法)如图,z 轴的原点选在负载端,指向波源。

根据时谐场传输线方程的通解()()()()()())1()(1..210...21.⎪⎪⎩⎪⎪⎨⎧+=-=+=+=--z I z I e A e A Z z I z U z U e A e A z U r i zj z j r i zj z j ββββ。

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式中02.22.1;;,Z U A U A r i ==:(1),,212.2.的瞬时值为得式设ϕϕj r j i e U U eU U -+==⎪⎩⎪⎨⎧+--++=+-+++=-+-+)()cos()cos([1),()()cos()cos(),(21021A z t U z t U Z t z i V z t U z t U t z u ϕβωϕβωϕβωϕβω1-2 均匀无耗传输线,用聚乙烯(εr =2.25)作电介质。

(1) 对Z 0=300 Ω的平行双导线,导线的半径 r =0.6mm ,求线间距D 。

(2) 对Z 0 =75Ω的同轴线,内导体半径 a =0.6mm ,求外导体半径 b 。

[解] (1) 对于平行双导线(讲义p15式(2-6b ))0C L Z =rD r D ln ln πεπμ=r D ln 1εμπ=r Drln 120ε=300= Ω 得52.42=rD, 即 mm 5.256.052.42=⨯=D (2) 对于同轴线(讲义p15式(2-6c )) Z L补充题1图示Z g e (t ) 题1-4图示 00C L Z =dD d D ln 2ln2πεπμ=d D r ln 60ε=ab r ln 60ε=75= Ω 得52.6=ab, 即 mm 91.36.052.6=⨯=b 1-3 如题图1-3所示,已知Z 0=100Ω, Z L =Z 0 ,又知负载处的电压瞬时值为u 0 (t)=10sin ωt (V), 试求: S 1 、S 2 、S 3 处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

北京邮电大学 李秀萍 微波课件2013-12

北京邮电大学 李秀萍 微波课件2013-12

1
2
Y Y1 Y2
并联:各个端口电压分别相等, 并联:各个端 电压分别相等, 推导过程同串联情况
28
3. 级联( 级联(cascaded)—— ——“ “ABCD”矩阵
级联
V1 A1 I C 1 1
B1 A2 D1 C2
实际进入某个端口的功率=P+-P如: P1 P P 1 a1 2 b1 2
2
8
无耗网络
[证明]无耗条件具体为 p=0, 或 aa*-bb*=0 假如对于双口网络
a1 † a , a2 a a a a a2 a2 a2
V1 Z a11 I1 Z a12 I 2 Z b11 I1 Z b12 I 2 Z a11 Z b11 I1 Z a12 Z b12 I 2 V2 Z a 21 I1 Z a 22 I 2 Z b 21 I1 Z b 22 I 2 Z a 21 Z b 21 I1 Z a 22 Z b 22 I 2
A 2 21
LA 10 lg
1 S11
2
dB
2 2 1 1 S 1 S 1 11 11 10 lg 10 lg LA 10 lg 1 S 2 S 2 1 S 2 S 2 11 21 11 21
后一项的实部显然等于0,于是可见
1 * * p ( aa bb ) 2
物理意义是功率等于入射功率减去散射功率。
7
无耗网络
a1
b1
a2
b2
1 2 P b1 2

微波技术基础第五章课后答案

微波技术基础第五章课后答案

5-2若一两端口微波网络互易,则网络参量[]Z 、[]S 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解: 1221Z Z = 1221S S =5-4 某微波网络如右图。

写出此网络的[ABCD]矩阵,并用[ABCD]矩阵推导出对应的[S]及[T]参数矩阵。

根据[S]或[T]阵的特性对此网络的对称性做出判断。

75Z j =Ω解: 因为,312150275,2125025j j A A A jj --⎡⎤⎡⎤⎢⎥⎢⎥===⎢⎥⎢⎥-⎣⎦⎣⎦所以,12313754212004j A B A A A jC D ⎡⎤--⎢⎥⎡⎤==⎢⎥⎢⎥⎣⎦⎢⎥--⎢⎥⎣⎦因为,归一化电压和电流为:()()()i i i V z a z b z ==+()(()()i i i i I z I z a z b z ==-(1)归一化ABCD 矩阵为: 00/AB Z a b CZ D c d ⎡⎤⎡⎤=⎢⎥⎢⎥⎣⎦⎣⎦(2)所以: 1122220()()/a b A a b B a b Z +=++-1102222()()a b CZ a b D a b -=++-(3)从而解得:1001100221(/)1(/)1()1()A B Z A B Z b a CZ D CZ D b a ----+⎡⎤⎡⎤⎡⎤⎡⎤=⎢⎥⎢⎥⎢⎥⎢⎥----+⎣⎦⎣⎦⎣⎦⎣⎦(4)所以进而推得[S]矩阵为:⎥⎦⎤⎢⎣⎡+-+----++++=D CZ Z B A BC AD D CZ Z B A D CZ Z B A S 000000/2)(2//1][ (5) ⎥⎥⎥⎦⎤⎢⎢⎢⎣⎡--+-=j jj S 2722274211][ (6)由(3)式解得⎥⎦⎤⎢⎣⎡⎥⎦⎤⎢⎣⎡-+-++++----+=⎥⎦⎤⎢⎣⎡220000000011////21b a D CZ Z B A D CZ Z B A D CZ Z B A D CZ Z B A a b (7)所以, ⎥⎦⎤⎢⎣⎡-+-++++----+=D CZ Z B A DCZ Z B A D CZ Z B A DCZ Z B A T 00000000////21][(8)⎥⎥⎥⎦⎤⎢⎢⎢⎣⎡--+--=j j j j T 274214212721][ (9)因为[S]阵的转置矩阵][][S S t=,所以,该网络是互易的。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李秀萍版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李秀萍版

0.22
0.013 j0.004
42.5 - j19
(c) YL
(d) Zin
(e) 0.201 (f) 0.451 4.4 4.5 4.6 略,同 4.3 如果传输线长度为 1.5,重做习题 4.3 略,同 4.3 短路线 (1) (2) (3) (4) (5) 如果 ZL (20 j100) ,重做习题 4.3。
400
L 1 =
第四章
4.1 (1) Zin
60 j35 , Yin 0.0125 j 0.0075
(2) Z L (3)
30 j18.5
o
0 0.27e j 26
0.454
,
0.35 0.27e j 82
o
,
1.9
] 13.99 cos(8t 30.4o ) ] 7.6 cos(2t 48.9o )
j 2t
2.5 电路的稳态电压为: 32cos(t ) 2.6 (1)
10
2 .5
(2) 10 (3) 10 (4) 10 2.7 (1) 10
5
7 .5
0.7
(2) 10 (3) 10 (1)
o
o
(1) A(t ) Re[ Ae
j 6t
] 2 5 cos(6t 3.43o )
(2) B(t ) Re[ Be (3) C (t ) Re[Ce 2.4 (1) 40cos(100t ) (2) 4000sin(100t ) (3)
1 sin(100t ) 1000
j 8t
3.19
1 V0 Z in Z 0 P 2 Z 0 Z in Z 0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Z0 tan( l )
V2 V2 V2 (e jl e
jl )
Z0
2
j tan(l) e jl e jl
Z0 j sin(l)
由于对称性,有 Z22 Z11, Z12 Z21
5.14 VL j
5.15
Y
Y1
Y2
Z
2 A
2ZA ZB
Z
2 A
2ZA ZB
ZA
(ZB
ZA
)
1 2ZA
ZB
Z
A
(ZB
Z
2 A
ZA)
2ZA ZB
导纳矩阵为阻抗矩阵的逆矩阵
(b)
导纳矩阵:
Z
A
(
Z
2 A
ZB
Z
A
)
YA (YA YB ) [Y ] 2YA YB
YA2 2YA YB
5.5(1)证明。 (2)
第三章
3.1 Z0 33.3
3.2 证明
3.3 解: 1200 欧姆,300 欧姆
3.4 解:电压驻波最大点位置为
dmax
4
L
n
2
4
n
2
4
n
2
电压驻波最小点位置为
n 0,1, 2....
dmin
4
L
(2n 1) 4
4
n 2
4
n 2
2
n 0,1, 2....
3.5 证明 3.6(1)
5.7 (1)
1
j
0 cos
1
j
sin
j sin 1
cos
j
0 1
cos
2 j
sin cos
j sin
cos
sin
(2)
j(sin 2 cos ) S11 2(cos sin ) j(sin 2 cos )
S22
2(cos
j(sin sin )
2 cos ) j(sin 2 cos )
YA2
2YA YB 1 YA (YA YB )
YA (YA YB ) 2YA YB
YA2
2YA YB
YA2 YA (YA YB )
[S]
1
(1
Z22 Z0
)( Z11 Z0
1)
Z12 Z 21
Z
2 0
(1
Z11 )(1 Z0
Z22 Z0
)
Z12 Z 21
Z
2 0
2Z12 Z0
2Z12 e j2 Z0
[(1
Z11 )( Z22 Z0 Z0
1)
Z12 Z
Z
2 0
21
]e
j
2
5.6(1)[Z ] Z11 Z12 50 j 0
Z21 Z22
0 50 j
Z11 即为从 1 端口看进去的输入阻抗, Z22 即为从 2 端口看进去的输入阻抗。
(2)V1 20(1 j) ,V2 4(1 j) V1 20(1 j) V2 4(1 j)
等效阻抗矩阵(端口连接传输线特征阻抗为 50Ω)。 解:
Z11 =Z0
(1 (1
S11)(1 S22 ) S11)(1 S22 )
S12 S 21 S12 S 21
7.4733
j53.9146
Z22 =Z0
(1 S11)(1 S22 ) S12S21 (1 S11)(1 S22 ) S12S21
5.2 答:传输线均匀。阻抗的不确定性会使得等效双线的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不 能唯一确定,为了消除阻抗的不确定性,引入了归一化阻抗。 5.3 证明
5.4 分别计算题图 5.4 所示的二端口网络的阻抗矩阵及导 纳矩阵。
解: (a) 阻抗矩阵:
题图 5.4
[Z
]
Z
A(ZB ZA 2ZA ZB
)
V2
Z02 V1 /(1 S11)
Z01 Z02
(1
S11 )
S21
Z01 (1 Z02 Z01 ) 2 Z01Z 02
Z02
Z02 Z01
Z02 Z01
S12
S21
2 Z01Z 02 Z02 Z01
, S22
Z01 Z02 Z02 Z01
5.11 某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为 S11 0.4 j0.6 , S12 S21 j0.8 , S22 0.5 j0.9 ,计算该网络的
(c)YL 0.013 j0.004
(d) Zin 42.5 - j19 (e) 0.201 (f) 0.451
4.4 如果 ZL (20 j100) ,重做习题 4.3。 略,同 4.3
4.5 如果传输线长度为 1.5,重做习题 4.3 略,同 4.3
4.6 短路线
(1) l 0
(2) l 4
4.12 d 0.125 和 l 0.127
4.13
解 1: d1 0.456 和 l1 0.432
解 2: d2 0.091 和 l2 0.067
4.14
(1) 解 1: l1 0.39 和 l2 0.33
解 2: l1 0.44 和 l2 0.40
(2) 解 1: l1 0.14 和 l2 0.07 解 2: l1 0.25 和 l2 0.43
(2) B(t) Re[Be j8t ] 13.99cos(8t 30.4o)
(3) C(t) Re[Cej2t ] 7.6cos(2t 48.9o)
2.4
(1) 40cos(100t)
(2) 4000sin(100t)
(3) 1 sin(100t) 1000
2.5 电路的稳态电压为: 32cos(t)
16.9039
j45.9075
Z12 =Z21 =Z0
(1
2S21 S11)(1 S22 ) S12S21
8.5409
j52.6690
5.12 某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量对端口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Z0 归一化后为 Sij。当端口 1 和端口
2 的特征阻抗分别变为 Z01 和 Z02 时,求其广义散射参量 Sij 。
= Z0Y0 1.75 j 14.95
当无损时, Zc
Z0 = 100 j =25.82 Y0 0.15 j
= Z0Y0 -15=3.87 j
3.17 Z0 66.7 或 Z0 150
(1).V 0+ 10V ,V 0 5 5 j V
3.18 (1)
V
8
+
5
2
1-j V
,V
8
5
2V
(2).V
0
15-5jV
,V
8
5
2 2-jV
I 0 1+j A
10
I
8
2A 10
(3) P0 0.5W
P
8
0
.
W5
P
0
P
8
(4)
Zin
Z0
ZL Z0
jZ0 jZL
tan tan
45 45
(50-100 j)
3.19
P 1 V0
2
Zin Z0
1W
2 Z0 Zin Z0 5200
解:
S11
Z02 02
Z01 Z01
S12
,
S21
2 Z01Z 02 Z02 Z01
, S22
Z01 Z02 Z02 Z01
5.13
Z11
Zin
(l)
Z0
ZL Z0
jZ0 jZ L
tan( l ) tan( l )
j
Z0 tan( l )

Z22
Z11
Z21
V2 I1
V1 V2 I1 V1
Z
(
z)
Z
0
1 1
( (
z) z)
50
1 1
0.5e 0.5e
j2 j2
z z
50 1 0.52 j2 0.5sin(180 2 z) 1 0.52 2 0.5cos(180 2 z)
50 3 j4sin(2 z) 5 4 cos(2 z)
(2)50/3Ω
(3)50/3Ω
S12
2(cos
sin )
2 j(sin
2 cos )
S21
2(cos
sin
)
2 j(sin
2 cos
)
5.8 (1) 显然,矩阵对称,为互易网络。
而各矩阵元素并非为纯虚数,该网络非无耗。
RL 20log( S11 ) 20log(0.1) 20dB
IL 20log( S42 ) 20log(0.2) 14dB
将(1)式所得的阻抗矩阵 Z 导入即可。 (3)
2Z12
Z0
(1
Z11 )( Z22 Z0 Z0
1)
Z12 Z 21
Z
2 0
[S]
1
[(1
Z22 Z0
)( Z11 Z0
1)
Z12 Z 21
Z
2 0
]e
j 2
(1
Z11 )(1 Z0
Z 22 Z0
)
Z12 Z 21 Z02
2Z12 e j2 Z0
3.21 (1) ZL 116.7
(2) in
Zin Zin
Z0 Z0
20 21 j 29
(3) =1
3.22 Z0 100 或 Z0 400
3.23 L 1 =
第四章
4.1 (1) Zin 60 j35 , Yin 0.0125 j0.00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