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起点和终点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 教案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而比较与准确测量的前提是公平,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本课以纸蛙跳远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比较中的公平原则,从比赛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中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相同的起点是公平比较的基础,不同的终点是公平比赛的不同结果。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点与终点的意识。

学生把恐龙的头对齐就是在确定起点,然后比较尾部长短就是在确定终点。

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确定起点和终点的经历,比如游戏中的跳高、跳远、跑步比赛等。

本课将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确定起点与终点,通过研讨让学生理解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比赛要公平,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确定起点后,还要标记终点来进行比较。

3.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学习标记起点与终点的方法;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能有序地把跳远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进行科学的比较。

科学态度:1.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2.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小组间能团结协作,互相配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知道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来标识。

难点通过纸蛙跳远比赛的活动,知道比较和测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纸青蛙、起点线一条学生:每人一只纸蛙、每组一条纸带、一条起点线、铅笔、直尺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办运动会了,这个消息传到青蛙王国,我们都知道,小青蛙们都喜欢蹦蹦跳跳,它们都报名参加了跳远比赛,可是名额只有一个,到底该让谁去参加比赛呢,青蛙国王特别为难,它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和聪明,就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咱们班,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设计意图:从富有童趣的故事导入,引出起点和终点。

线段平移规律

线段平移规律

线段平移规律线段平移规律是指将一条线段沿着某个方向进行平移,得到的新的线段与原线段具有相同的长度和方向,但位置不同。

这种规律在几何学和数学中经常被使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

一、线段平移规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1 线段平移规律的定义线段平移规律是指将一条线段沿着某个方向进行平移,得到的新的线段与原线段具有相同的长度和方向,但位置不同。

1.2 基本概念(1)起点:原始线段的起点。

(2)终点:原始线段的终点。

(3)向量:表示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

(4)平移: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二、如何进行线段平移2.1 确定要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在进行线段平移时,首先需要确定要沿着哪个方向进行平移,并确定需要沿着该方向移动多远。

这通常可以通过给出一个矢量来实现。

例如,在二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二元组 (dx, dy) 来表示要沿着x 轴移动 dx 个单位,沿着 y 轴移动 dy 个单位。

2.2 计算新的起点和终点一旦确定了要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新的起点和终点。

对于一个二维空间中的线段,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新的起点和终点:新起点 = 原始起点 + (dx, dy)新终点 = 原始终点 + (dx, dy)其中,+ 表示向量之间的加法。

2.3 绘制新的线段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新的起点和终点来绘制得到一个新的线段。

这条线段与原始线段具有相同的长度和方向,但位置不同。

三、线段平移规律在几何学中的应用3.1 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进行平移,并得到一个与原始图形相似但位置不同的图形。

这种变换在几何学中经常被使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间中图形运动和变化。

3.2 平面镜像平面镜像是指将一个图形通过镜面反射得到一个与原始图形相似但位置不同的图形。

在进行平面镜像时,通常需要将图形沿着某个轴线进行平移,以便更好地观察图形的对称性。

3.3 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进行旋转,并得到一个与原始图形相似但位置不同的图形。

川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2.2在线导航选路线 教案.doc

川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2.2在线导航选路线 教案.doc

第二节在线导航选路线学科:信息科技版本:川教版(2024)单元:第二单元在线助我乐出游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的在线地图导航工具及其特点。

(2)掌握在线导航工具的基本功能,如路线规划、实时路况查询、周边信息搜索等。

(3)学会根据不同的出行需求,选择合适的在线导航工具和功能来规划最佳路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出行安全意识和合理规划意识。

(2)让学生认识到在线导航工具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常见在线地图导航工具的功能介绍与使用。

(2)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路线规划和导航功能。

2. 难点:(1)理解并应用在线地图导航工具的各项功能。

(2)培养学生在复杂路况下灵活运用在线导航工具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在线地图导航工具的相关知识和功能。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在线导航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使用在线导航工具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使用在线导航工具的经验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使用过在线导航工具?你们使用过哪些在线导航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线导航选路线。

2.新课讲解(1)在线地图导航工具介绍展示一些人们使用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如开车导航、步行导航、骑行导航等,让学生感受在线导航工具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①教师活动:利用PPT展示在线导航工具②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在线地图导航工具有哪些?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第一步:画一条起跳线,将蛙头对齐起跳线,进行起跳。

第二步:当纸蛙落地时,要在纸蛙尾部画线。

第三步:用纸带做标记。

纸带一端标出起点,对齐起跳线,另一端画终点。

第四步:重复跳三次,记录纸蛙三次跳跃的距离。

3、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把跳得最远一次,用剪刀沿着终点线剪下,粘贴到活动手册。

三、研讨1、小组内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跳得越远。

2、观察张贴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明确关键词:起点、终点和距离3、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纸带一端对齐,比较长短。

纸带长,跳得距离远;纸带短,跳得距离就近。

4、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四、课堂练习1、一只青蛙从A跳到B,请画出起点和终点。

2、青蛙跳远比赛,最好的测量方法是(A )按步骤比赛在实验基础上研讨交流做练习的标识,比较距离大小。

总结课堂知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课堂知识检测学生励志寄语:人生,就要闯出一条路来!为了事业,为了奋斗的人生,尽管失去许多,但有失必有得!而得到的往往会比失去的更重要,它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五、拓展提高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谁飞机飞得远。

六、作业布置用纸带测量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

纸飞机比赛巩固知识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只有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达到足够的积淀时,才能真正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永远保持着踏踏实实、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态度和格调,以成熟、豁达、自重、睿智处世做事,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
课题名称:起点和终点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3. 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说出地图上的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2. 让学生讨论起点和终点的含义,并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二、学习探究(30分钟)
1. 讲解起点和终点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2. 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3. 带领学生讨论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知识巩固(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起点和终点的故事,呈现给全班。

2. 点评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反思(5分钟)
1. 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总结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起点和终点,并实现目标。

板书设计:起点和终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教科版(2024秋)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2024秋)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案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起点和终点”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起点和终点”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和“起点和终点”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起点和终点”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5. 运用起点和终点进行逻辑推理:
- 示例:在一次比赛中,小红在起点处排在第5名,在终点处排在第3名。请分析小红在比赛中的名次变化情况。
- 答案:小红在比赛中从起点处的第5名上升到了终点处的第3名,她超越了2名选手。
十.课堂
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3. 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 示例: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家是他的起点,学校是他的终点。请计算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5公里。
4. 分析图形与几何中的起点和终点:
- 示例:在直线上,起点和终点分别位于线的哪两端?
- 答案:在直线上,起点位于线的左端,终点位于线的右端。
3. 实践法:教师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如模拟比赛、旅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实践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并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各种图形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教师可以生动地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起点和终点”问题。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案一. 教材分析《起点和终点》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过物体运动的经验,但对于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能用语言描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运动的物体,如球、车等。

2.学具:准备一些小车,让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运动的物体,如球、车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在做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讲解:物体在运动时,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当物体静止时,它的位置不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车进行操作,观察小车的运动和静止。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交流自己的发现,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起点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的起点1.2 教学内容起点定义:起点是事物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起点的作用:确定事物发展的起始位置,便于测量和比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以原点(0,0)为起点,其他点的坐标根据横纵坐标的数值来确定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的概念和作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起点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1.4.2 讲解:讲解起点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1.4.3 实践: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起点,教师给予指导1.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第二章:终点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终点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的终点2.2 教学内容终点定义:终点是事物结束的地方或时间终点的作用:确定事物发展的终止位置,便于测量和比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根据点的坐标找到对应的横纵坐标值,确定终点位置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终点的概念和作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终点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2.4.2 讲解:讲解终点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2.4.3 实践: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终点,教师给予指导2.4.4 总结:归纳总结终点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第三章:起点和终点的联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起点是事物发展的开始,终点是事物发展的结束,起点和终点共同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确定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值,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和方向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起点和终点知识3.4.2 讲解:讲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解释如何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教师给予指导3.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和终点的联系,强调确定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第四章:起点和终点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计算物体移动的距离和方向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起点和终点,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距离和方向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起点和终点知识4.4.2 讲解:讲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释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4.3 实践:让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4.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让学生学会第六章: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教学评价6.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工具:问卷调查、测试、观察表、反思日志等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6.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6.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介绍不同的评价工具6.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教师给予指导6.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强调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第七章: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7.2 教学内容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和反馈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7.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解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7.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和反馈,教师给予指导7.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的方法,强调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性第八章:教学评价的改进与提高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8.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通过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8.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介绍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8.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给予指导8.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强调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第九章:教学评价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案例分析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9.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通过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结果、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教学评价案例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9.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介绍分析教学评价案例的方法9.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教师给予指导9.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第十章:教学评价的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教学评价进行总结和展望10.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评价进行总结和展望的方法:总结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起点和终点》的教学教案设计,共十个章节。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起点和终点的概念1.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旅程、比赛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1.2 讲解:解释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强调它们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1.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找出起点和终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起点和终点在坐标系中的应用2.1 引入:介绍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2.2 讲解:讲解坐标系中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 y)坐标。

2.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第三章:起点和终点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3.1 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3.2 讲解:讲解几何图形中的起点和终点,如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圆的圆心等。

3.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识别几何图形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四章:起点和终点在函数图象中的应用4.1 引入: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函数图象中的重要性。

4.2 讲解:讲解函数图象中的起点和终点,如一次函数的y轴截距等。

4.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找出函数图象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五章: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5.1 引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路线规划、比赛计分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5.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起点和终点在运动中的应用6.1 引入:通过观察运动员跑步、赛车等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6.2 讲解:讲解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的意义,如比赛中的起跑线和终点线。

6.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识别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七章:起点和终点在时间管理中的应用7.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实例,如计划安排、任务分配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时间管理中的重要性。

2.2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

2.2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

2.2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一、课程标准经历由平面向量推广到空间向量的过程,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经历由平面向量的运算及其法则推广到空间向量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

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3.掌握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

三、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2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第2课《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第1课时,介绍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空间向量的加减法,向量与实数相乘等部分内容。

本章要学习的空间向量将为解决三维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提供一个十分有效的工具。

本小节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空间向量的相关概念;二是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空间向量为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课作为章节的起始章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基础之后展开的,经历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既复习巩固了平面向量的有关内容,又为后面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做好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共线向量定理,掌握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共线向量定理及其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国庆期间,某游客从上海世博园(O)游览结束后乘车到外滩(A)观赏黄浦江,然后抵达东方明珠(B)游玩,如图1,游客的实际位移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数学概念来表示这个过程?图1 图2如果游客还要登上东方明珠顶端(D)俯瞰上海美丽的夜景,如图2,那它实际发生的位移是什么?又如何表示呢?(二)新知探究思考1:基本概念的类比a,ABa,|AB|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方向相反且长度相等的向量思考2:线性运算法则的类比ka(k为正数,负数,零)思考3:运算律的类比加法 交换律 a b b a +=+加法 结合律 ()()a b c a b c ++=++向量加法分配律和实数加法的分配律()a b a b λλλ+=+ 1212+a a a λλλλ=+()结论1:空间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个平面内,成为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向量;结论2:三个不共面的向量的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六面体的体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叶(yè)柄(bǐnɡ)
四、拼叶画
再见
4 这是谁的叶
一、课程导入
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
二、讲授新课
kàn xínɡ zhuànɡ
看形状
kàn biān yuán
看边缘
二、讲授新课
叶缘
huà yī huà
画一画
叶脉
要找这种形 状的叶!
二、讲授新课
注意平时可不能 随意践踏草地!
形状差不多,可 颜色不一样!
试一试 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探究
讲授新课
用纸




聚焦问题
讲授新课
选两种物体来测量
观察
讲授新课
我们的桌面有多长?
几块 橡皮? 几根小棍儿? 几个小立方体?
讲授新课
我选的物体
橡皮 小棍儿 小立方体
桌面的长度 预测 测量
手册的长 预测 测量
讲授新课
你想怎样量?
1
怎样量会更准?
它的生长需要阳光、 土壤、水分、温度
……
二、讲授新课
思考:塑料花是“活”的吗?为什么?
不是“活”的
因为塑料花 不会生长,不 会凋谢,不需 要阳光、水分
……
再见
6 校园里的植物
一、课程导入
本资源为视频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攀缘植物。
二、讲授新课
dōng qīng 冬青
yín xìng 银杏
1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课程导入
说一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花huā
树shù
草cǎo
shū cài
蔬菜
shuǐ guǒ
水果
二、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 它们是植物吗?

长征胜利的“终点”与“起点”研究

长征胜利的“终点”与“起点”研究

长征胜利的“终点”与“起点”研究1. 引言1.1 长征的意义长征的意义可以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艰难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不屈不挠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斗争,为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长征具有战略意义、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战略意义来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成功经验;从政治意义来看,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载体;从历史意义来看,长征是中国的一座红色精神丰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从现实意义来看,长征对解决中国革命史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达2000字】。

1.2 研究背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撤退。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长征涉及到广泛的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许多学者对长征的胜利与失败、成因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长征的历史地位受到了广泛关注,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也备受研究者关注。

长征的成功赢得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还对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背景下,继续深入研究长征胜利的“终点”与“起点”以及长征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只有深入研究长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为推动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提供理论支持和历史经验。

2. 正文2.1 长征胜利的“终点”长征的“终点”是指红军胜利结束长征,最终到达陕北延安,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和革命根据地。

长征的“终点”是红军战胜敌人、摆脱围困和追击,成功抵达目的地。

长征的“终点”标志着红军的苦难和牺牲获得了成功和胜利,是伟大的历史事件和革命胜利的象征。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2《起点和终点》(教案)

标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教案引言:《起点和终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体运动的基本认知,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理解起点和终点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为日后的科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基础。

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课程,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有限,因此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比较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对物体运动的正确认知。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准备相关教具(如小球、轨道等);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自带记录本和笔等学习工具;穿着适合活动的服装和鞋子。

3. 教学环境:教室及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如汽车行驶、人跑步等),引导学生们思考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运动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吗?”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起点和终点》教案

2.2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比较需要公平。

2.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

二、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方法。

2.通过课堂探究活动能形成有意识的公平比较原则。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观察发现问题。

2.培养比较中的公平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比较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会自己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比较需要公平,相同标准下的起点和终点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教学难点: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标准;要有统一标准,才能公平比较。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只青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①请两个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采取不同起点起跳。

问问谁跳的远?设计意图:在观察中发现不同起点的两个小朋友究竟谁跳得远,并不公平。

②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跳远比赛更加公平呢?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体育运动会中的经验,自然想到需要统一起点。

③起跳的位置我们称为?落地的位置我们又称为?设计意图:巧妙引出课题,并且让学生对起点和终点的定义更加清晰。

(板书:起点和终点)二、聚焦课题1、开一场跳远运动会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运动健儿们!看!师:他们现在都在这个盒子里休息呢,那想让它们登场,我们就要把这场运动会策划的有声有色。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一下“比赛场地”,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引出纸带,不仅材料简单并且十分实用。

2、讨论方案师:好,“场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那么同学们接下来就是制定规则了。

规则如何制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同学们真聪明,和我们的跳远比赛一样,这次运动会啊同样要求起点和终点的设定。

那么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设定呢,谁有主意?生回答,教师引导师总结规则,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设计意图:先确定较为简单的起点标准,开放终点标准。

《2.2.2描述算法》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2.2.2描述算法》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2.2.2描述算法》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2.2.2描述算法》,属于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必修1。在教学前,我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了解到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简单逻辑结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
在小组合作中,我注重任务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我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学会尊重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准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描述的基本方法,包括伪代码和流程图的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的算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编程实践,学生应掌握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并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给定的算法。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了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这些练习题包括算法描述、算法分析和编程实践等方面,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算法能力。
同时,我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和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我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生态系统

2.2  生态系统
造成有机物,供给自身和系 统中其他生物利用,是生态 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 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 食。
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分 解成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 物利用。分解者是生态系统 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 物 部 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 有机物) ——动物(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 (分解动植物尸体)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能量流动: 物质流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概念: CHONPS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 生物 无机环境 化学元素,在____与_____之间可以 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由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 球化循环。 无机 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C、H、O、 生物 N等基本元素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群落
练习:
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的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它生物所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所消耗掉
D.被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2.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的递增,生 物个体数量将依次: C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稍增加
由河流、湖泊或池 塘等淡水水域与淡 水生物组成。
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 形成,典型的有沼泽 生态系统,以沼泽植 物占优势,动物的种 类也很多。有净化水 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人工生态系统,以农 作物为主体,动植物 种类相对较少。
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1、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少 2、群落的结构单一 3、占主导地位的是人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和力》中的2.2《起点和终点》。内容主要涉及对起点和终点的认识,以及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变化。通过本节课,学生将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能够描述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3.起点和终点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起点和终点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物体运动案例进行分析,如小朋友从家出发走到学校的过程。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起点和终点的设置,让学生全面了解起点和终点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描述物体运动过程。
1.观察并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变化;
2.理解起点和终点的含义,建立空间位置关系的认识;
3.初步运用逻辑思维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为探索物体运动规律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探索有着极高的热情。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物体的简单移动有一定的认知,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空间概念,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较为模糊。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表达运动过程时可能存在困难。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物体移动,并对“移动”这一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观察物体的直线运动,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运动概念打下基础。

东莞地铁游玩攻略

东莞地铁游玩攻略

东莞地铁游玩攻略引言东莞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迅速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东莞的交通也变得日益繁忙。

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东莞地铁的建设和拓展也在不断进行中。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东莞地铁的情况以及如何通过地铁游玩东莞的旅游景点。

东莞地铁概况东莞地铁于2008年启动建设,目前共有3条运营线路,分别是1号线、2号线和4号线。

地铁线路覆盖了东莞市内主要地区,连接了各个商业中心、住宅区和旅游景点。

1.1号线:东莞地铁1号线全长38.04公里,共设站18座,起点为东莞火车站,终点为莞城白马头。

该线路贯穿了东莞市区的北部和中心地区,途经了多个商业区和购物中心。

2.2号线:东莞地铁2号线全长53.31公里,共设站23座,起点为东莞火车东站,终点为虎门港口。

该线路贯穿了东莞市区的东部和南部,途经了虎门狮山、长安和南城等重要地区。

3.4号线:东莞地铁4号线全长42.56公里,共设站20座,起点为厚街地铁站,终点为虎门新天地。

该线路贯穿了东莞市的西部地区,途经了寮步和樟木头等繁华区域。

游玩攻略1. 了解地铁线路在游玩东莞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地铁线路的走向和站点分布。

可以在地铁站内的站台上查看地铁线路图,也可以下载东莞地铁官方APP来查询线路和时刻表。

熟悉地铁线路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线路和站点。

2. 探索东莞的旅游景点东莞地铁线路沿途经过了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可以利用地铁方便地到达这些景点。

以下是几个值得一游的景点:•莞城白马头:位于东莞市中心的著名旅游景点,可以在1号线终点站下车。

这里有古老的城墙和传统的建筑,是了解东莞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虎门狮山:位于2号线途经的景点,以狮子雕塑和狮子文化闻名。

这里有许多巨型狮子雕塑,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魅力。

•寮步镇:位于4号线途经的小镇,以古老的水乡风貌和风景名胜区闻名。

这里有古老的古镇和独特的水上景观,是拍照和休闲的好地方。

包车接送学生私人协议合同

包车接送学生私人协议合同

包车接送学生私人协议合同甲方(服务提供方):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乙方(服务接受方):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鉴于甲方是一家专业提供包车服务的公司,乙方有需求为学生提供包车接送服务,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包车接送学生私人协议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服务内容1.1 甲方同意按照乙方的要求,为乙方提供包车接送学生的服务。

1.2 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将学生从指定的起点安全、准时地送达指定的终点。

第二条服务时间与地点2.1 服务时间:乙方需提前至少____天向甲方预约服务,并明确接送日期和时间。

2.2 起点与终点:乙方应提前告知甲方具体的接送地点,甲方需确保车辆按时到达起点。

第三条车辆与司机3.1 甲方保证提供的车辆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具备合法运营资质。

3.2 甲方提供的司机应具有合法的驾驶资格,且有良好的驾驶记录和服务态度。

第四条费用与支付4.1 服务费用:双方同意服务费用为____元人民币/次。

4.2 支付方式:乙方应在每次服务完成后的____天内,通过____(支付方式)支付给甲方。

4.3 费用调整:如因燃油价格、政策变动等原因导致成本变化,甲方需提前通知乙方,并经双方协商一致后调整费用。

第五条双方权利与义务5.1 甲方权利与义务:5.1.1 甲方应确保车辆安全、准时地完成接送任务。

5.1.2 甲方应为乙方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车辆清洁、司机服务态度等。

5.1.3 甲方应购买相应的车辆保险,并确保在服务期间保险有效。

5.2 乙方权利与义务:5.2.1 乙方应按时支付服务费用。

5.2.2 乙方应提前告知甲方接送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5.2.3 乙方应确保学生遵守乘车规则,不得在车内进行危险或违法活动。

第六条违约责任6.1 如甲方未能按时提供服务,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服务费用的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