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概要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第三章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第三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第一节国民收入统计基本理论一、国民收入统计指标国民收入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概念。

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金融、对外经济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过程特征概念,在统计上非常重视。

现代的描述统计讲究系统性,特点是统计内容与前、后的一致联系。

国民收入统计包括前项与生产总量GDP的联系、本身的收入分配过程、与后项消费与积累使用的连接。

GDP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国民收入的起点。

国民收入过程包括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具体统计指标是国民总收入、经常转移总收入净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1、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净额上述计算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的特征变量。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第一阶是国民收入形成,它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内部结构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没有变化。

国民收入形成的内容反映在国内生产总值内部结构是从生产单位创造的增加值转变为生产要素获得的要素报酬,即从各机构部门包括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住户部门所创造的增加值,按照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劳动要素、企业资本、社会资本进行形成要素报酬。

住户获得劳动报酬总额,政府以生产税净额获得社会资本报酬,企业包括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获得企业资本报酬。

在实际统计中,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创造增加值容易理解,政府创造增加值是指政府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作为第三产业部门创造的增加值,住户创造增加值是指个体户和农村家庭的生产性活动获得的生产成果。

第二阶是财产收入在机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分配是财产在机构部门之间转让使用权引起的分配关系,如居民储蓄、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银行债券等所产生的利息收入、股票分红等。

国内财产收入净额是指机构部门之间获得的财产收入减去财产收入性支出后的净额。

国内财产收入净额在各个机构部门之间是存在的,但是在国内汇总的总量上等于零,因为国内总量上财产收入总额与财产收入性支出是相等的。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与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分别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统计与分析展开讨论。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与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在实际统计中,我国主要采用产出法和支出法两种方法。

以产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主要通过统计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品产出来计算。

例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部门的生产总值,再相加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通过产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各个经济部门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以支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主要通过统计投资、消费、净出口等方面的支出来计算。

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净出口等,在统计数据上呈现各个方面的情况,最终得到国内生产总值。

通过支出法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国家经济运行的需求面和供给面的动态平衡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得出经济增长率,并判断经济发展的速度。

同时,通过具体的产业数据可以分析各个产业的贡献以及转型升级的进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来研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国民收入的统计与分析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居民从生产或其他活动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统计包括工资、利润、利息、房屋收入、自营收入等多个方面。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统计:一是通过工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指标来统计,称为收入法;二是通过消费支出、储蓄支出、净财产支出等指标来统计,称为支出法。

通过国民收入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国家居民的收入分配情况,以及经济增长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分配
NNP=GNP-折旧(D)。
(三)国民收入:NI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以货币计 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 部收入的总和。即V+M。它是反映一国综 合国力的综合性指标。由于它最终会形成 为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各种收入,如国家收 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等,所以称国民 收入。
(四)个人收入:PI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或DI。 PDI=PI-个人纳税额。
(三)关注国民财富的“第三次分 配”
据统计,1996年至2002年,中国累计受捐款达 94.93亿元人民币,接受衣被9.66亿件,其它物质 折款105.05亿元。这些捐赠使3.6亿人(次)困难 群众受益。
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 站、点27356个,比上年减少644个。全年直接接 收社会捐款14.2亿元,衣被6850万件,其中棉衣 被1722万件,其他捐物折合人民币8517.6万元; 间接接收其他部门转入的社会捐款8322.5万元, 衣被1319万件,其中棉衣被124万件,其他捐物 折合人民币2897.6万元,使1849.2万人(次)困 难群众受益。
研究范畴)。 公平,最初是个伦理学的概念。 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指分配结果的公平,
即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 要素相当的收入;在承认不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 合理差距的基础上,能共享受生产力发展的成果, 消除两极分化。 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必要条件。
2.反映社会分配公平(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
美国的贫富差距虽然非常严重,但其富裕的人们热心慈善 公益蔚然成风。
卡内基、摩根、洛克菲勒、福特等巨们生前身后都把万贯 财产捐献给了社会。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已向社会捐 助了上百亿美元,而且还宣布,他死后,将把99.9%的财 产都捐献给社会。

国民收入的衡量

国民收入的衡量

国民收入的衡量引言国民收入的衡量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民收入反映了国家整体经济活动的总体规模和质量。

在现代社会,国民收入的衡量对于制定经济政策、评估经济成果以及作出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国民收入的定义和构成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居民在特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全部经济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构成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房地产等各个方面。

工资工资是劳动者为提供劳务而支付的报酬。

工资的计算通常基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成果。

工资领取者包括蓝领工人、白领人员以及自雇人员等。

利润利润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超过成本的部分。

利润的计算通常包括企业销售额、经营费用以及税务负担等因素。

利润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标志之一。

利息利息是资金贷款和债务借款所衍生的回报。

利息的计算通常基于贷款金额、利率以及还款期限等因素。

利息收入对于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说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房地产房地产收入包括土地租金和房屋出租等。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国民收入和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衡量国民收入的指标衡量国民收入的常用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总收入(GNI)和国民可支配收入(NDI)等。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国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包括国内产出和国外收入两个部分。

数据来源通常为各国的统计机构。

国民总收入(GNI)GNI是一国居民在特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所有收入总和。

GNI包括国内收入和国际收入两个部分。

国际收入指的是从国外获取的收入,如工资、利润和利息等。

GNI是衡量国民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民可支配收入(NDI)NDI是居民在特定时期内可以支配使用的可用收入总和。

NDI包括工资、利润和投资收入等。

NDI反映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国民收入的衡量方法包括收入法、产出法和支出法等。

收入法是通过对不同层面的收入进行统计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收入法可以通过统计工资、利润、利息和房地产等收入来源来计算国民收入的总和。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件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件

国民生产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3
国民收入的计算
国民收入可以通过计算劳动报酬、利
国民生产的计算
4
息、租金和利润等收入之和得到。
国民生产可以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和净出口之和得到。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的计算可以通过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 法,三种方法得到。 产出法:将一个国家的生产活动总和作为 GDP的测算依据。 支出法:将一个国家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 出口作为GDP的测算依据。 收入法:将一个国家的劳动报酬、利息、租 金和利润等收入作为GDP的测算依据。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PPT课件
欢迎来到《国民经济统计概论》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探索GDP的定义和重要 性,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以及重要经济指标的测算方法。
GDP的定义和重要性
1 什么是GDP?
GDP是国民生产总值的 缩写,是衡量一个国家 经济活动总量的核心指 标。
2 GDP的重要性
GDP反映了一个国家的 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对政府决策和投资者判 断具有重要影响。
3 GDP的计算方法
GDP可以通过两种方法 计算: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
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 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测量
通过国民经济统计,我们可以量化和衡量经济 活动的规模、增长率、结构和质量。
比较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国际比较,帮助我 们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相似性。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
核算体系的定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进行系统的账务记录和统计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国民收入分析

国民收入分析

国民收入分析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国民收入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

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

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

国民生产总值(GNP)及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前者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而后者则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

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近年来我国GDP 保持较快增长,数据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8.4%,2002年达到9.1%,2003年达到10%,2006年超过11%,但从2008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

从目前来看我国经济造成巨大压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国际经济形势严峻 2001年以来全球都处在一个经济上升周期当中,但2007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对外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外部需求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出口增长速度大速度下降必然对GDP 的增速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房地产投资下降很快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07年资本形成对GDP 增长贡献率为41%,是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中对GDP 增长贡献最大的,然而2008年8月份房地产投资迅速下降。

目前全国的房地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房价仍然远远超过居民的购买能力,市场观望情绪高涨,这使得房地产投资存在下滑风险,这对GDP 增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GDP 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

一国的GDP 是否增长,能够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能力。

下图为2009年最新的世界前十位GDP 排名:从上图中可以了解到美国2009年GDP 为14.8万亿美元,继续居世界首位。

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分析作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一直备受关注。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分配是由市场自主决定的,而收入分配则是由政府和市场双方协调决定的。

那么,国民收入该如何分配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呢?1.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经济系统会导致不同的收入分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收入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是由政府调控和公有制经济决定的。

此外,收入分配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产业的结构: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程度也会影响到收入分配。

一些高科技行业会支付比其他产业更高的工资,因此,经济发展中如果特别重视高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的发展,则这些产业的工资水平将会提高,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结构。

2)工人与资本家的比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所得的比例很高,即使他们并不直接参与生产活动。

然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种收入分配比例则不同,更多的产出将分配给工人阶级。

3)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影响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减少对富人的纵容和调整个人所得税率,使得社会经济拥有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

4)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资金来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或优化产品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吸引和保留员工。

这将导致劳动力价格升高,从而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收入水平。

2.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稳定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认识深入,人们对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想要达到这种要求,必须要同时关注到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通常,这需要政府在市场和政府协调下采取必要的政策,以实现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

以下是几种普遍采用的政策:1)支付最低工资:最低工资策略目的是保证在劳动力市场中自由竞争的情况下,工资的下限不会太低。

最低工资保障计划可以确保低收入工人至少可以获得基本的工资收入,从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

2)税收政策:采取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减少贫富差距。

第8单元:国民收入与分配统计分析6

第8单元:国民收入与分配统计分析6

• 特许权使用费是指被授权使用某种可 带来利益的权力而付出的费用。 带来利益的权力而付出的费用。如某 种产品的专营权,某些资源的勘探权, 种产品的专营权,某些资源的勘探权, 开采权, 开采权,没有计入所有者固定资产的 版权、专利权、 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而 支付的费用, 支付的费用,由生产单位从营业盈余 中支付。 中支付。把它作为财产收入支付而不 作为中间服务消耗, 作为中间服务消耗,是由于这些权力 不包括在总产出中。 不包括在总产出中。已经计入总产出 的发明、商业信誉、著作权、 的发明、商业信誉、著作权、工艺配 方等授权使用费,则应计入中间消耗。 方等授权使用费,则应计入中间消耗。
•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 础上, 础上,各个原始收入的获得者或者按 照分配制度的规定或者按照自身的意 无偿转让其原始收入的一部分, 愿,无偿转让其原始收入的一部分, 同时也从其他收入主体那里获得一部 分转移性收入,从而完成国民收入的 分转移性收入, 再分配流程。 再分配流程。 •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对现期收入进 行的分配, 行的分配,分为收入税和经常转移两 部分
• C.意外保险收支。是指保险户对保险 意外保险收支。 意外保险收支 机构的意外保险费支付和索赔。 机构的意外保险费支付和索赔。保险 业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意外保险, 业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意外保险, 一类是人寿保险。 一类是人寿保险。人寿保险交付的保 险费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储蓄, 险费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储蓄,其收入 属于金融交易, 属于金融交易,意外保险则是分配交 易中的单方面转移。 易中的单方面转移。作为再分配核算 的保险收支, 的保险收支,应该是扣除保险服务费 后的净值。 后的净值。虚拟保险服务费应按一定 的比例分摊到生产单位的中间消耗和 居民的消费中。 居民的消费中。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2.基尼系数: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Gini)根 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计算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 系数,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 民收入的规模分配格局的方法。
定义:
判断标准:G<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 0.2≤G<0.3为相对平均 0.3≤G<0.4大致合理 0.4≤G<0.6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G≥0.6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任倾向
路漫漫其悠远
3.1.3 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 : (1)当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性转移收支。(政府内 、国际间的转移收支 ) 、

路漫漫其悠远
❖ 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经过两个层次,一 是生产经济成果的直接分配,二是财产收入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 的原始收入。

路漫漫其悠远
显然, 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单调增函数,于
是基尼于1912年规定:
G= /2u,0≤G≤1
(2)
基尼于1919年证明了一个重要定理:G= /2u 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OC和洛伦兹曲线所围 面积的2倍,即G= /2u=2SA
由(1)、(2)式得:
(3) 注:应用该种方法计算基尼系数,运算量非常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分析
一、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定义 1.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
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它 由累积的一定人口数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与 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中的百分 比状况来表示。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 横轴OP: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累计家庭户数百分 比

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3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PI=NNI-企业未分配利润-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个人 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
(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
1、初次分配属于微观分配行为,主要应由营利 性部门自主进行,使市场机制对要素价格的形成起 到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生产税引导和调节资源的 合理配置,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
社会保障缴款通常分为三种情况:①个人缴款; ②单位缴款;③其它来源缴款。
我国单位劳动者个人向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不 冲减职工工资,其它来源的缴款一般是自愿的,而不 是强制性的。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门得到的经 常性转移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以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等形 式出现的社会保险福利;
2、再分配属于宏观分配行为,主要由政府以收 入税等形式对各个经济主体的初次分配所得进行调 节,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问题。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 值的价值构成包括四项内容: 劳动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 和生产税净额。
1、初次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生产经营成果的直接分配, 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居民主要得到劳 动报酬,企业主要得到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 盈余。
累 计 收 入 百 分 比
A
C
累计家庭户数百分比
基尼系数的区间范围的判断
根据各国的经济实证表明,大多数国家基尼系 数多在0.2~0.6之间,经济学中对基尼系数的区间 范围作了如下判断: ① 小于0.2表明收入分配高度平均; ② 0.2~0.3为相对平均; ③ 0.3~0.4为大致合理; ④ 0.4~0.6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⑤ 0.6以上表明收入分配严重向一部分人倾斜。

国民收入核算培训讲义

国民收入核算培训讲义

国民收入核算培训讲义1. 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趋势。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应用。

2. 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参与者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取得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范围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及转移收入等。

2.1 GDP与国民收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居民单位和非居民单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国民收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所得 - 政府的税收与补贴2.2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是经济体整体的收入,而个人收入是指居民个体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差异,其中主要的差异在于个人收入可以包括非经济收入,而国民收入只包括经济收入。

3.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产出法、分配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统计,计算出各个产业部门和经济行为主体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通过产出法计算出来的国民收入是通过生产活动取得的收入总和。

3.2 分配法分配法是通过对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收入来源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分配法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和转移收入等方面的统计。

支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使用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支出法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等方面的统计。

4. 国民收入核算的应用4.1 宏观经济分析国民收入核算可以提供宏观经济分析所需的数据和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和趋势。

通过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制定经济政策,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4.2 经济结构调整国民收入核算可以揭示不同产业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情况,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2001~2010)

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2001~2010)

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2001~2010)作者:王巧玲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16期【摘要】文章利用2002~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用库茨涅茨指数、收入不良指数、阿鲁瓦雅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十年来的收入分配进行测度。

结果发现2001~200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而2003~2010年间这种趋势变动并不明显,整个十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相对合理,这与实际收入分配差距不太符合。

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取得性对此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河南省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一前言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现如今,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等。

目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范围。

陈宗胜(2002)采用分层加权的方法估计了我国1988~1999年的基尼系数得出:1994年以前,基尼系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994年以后,基尼系数略有回落,趋于平稳,整个12年的基尼系数在0.35~0.42之间。

胡静波、李立(2002)通过对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垄断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并且职工收入水平增长较快,工资外收入水平过高。

王祖祥(2006)利用分组数据对中国中部6省的基尼系数进行估算,发现中部6省农村和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但是城乡加总的基尼系数都很大。

赵人伟(2007)总结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变化的几个方面得出,总体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尤为显著,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仍较明显,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仍在扩大等结论。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1. 引言国民收入分配统计是经济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统计工作,通过对国民收入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分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了解社会经济的公平性和平等性,以及财富的集中程度。

本文将使用统计数据和图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

首先,我们将介绍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分配方式。

然后,我们将分析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并探讨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最后,我们将讨论如何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2. 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分配方式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和非居民所创造的所有可分配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各种形式的收入。

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2.1. 劳动者工资收入劳动者工资收入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通常由雇主向劳动者支付薪水、工资和福利等。

工资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工作时间和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

2.2. 利润收入利润是企业所有者获得的回报,它是企业从市场经营活动中获得的超额收入。

利润收入的分配主要根据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盈利能力来决定。

2.3. 租金收入租金是土地、住房和其他资产的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

租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土地和资产市场的价格和需求情况。

2.4. 利息收入利息是借款人为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贷款人的回报。

利息收入的分配主要取决于借贷市场的利率水平和借贷条件。

3. 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包括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和收入分配比例。

3.1.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

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0表示完全均等分配,1表示完全不均等分配。

基尼系数越接近1,收入差距就越大,不平等程度就越高。

3.2. 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是一种反映收入分配情况的曲线。

横轴表示收入群体的累计比例,纵轴表示收入的累计比例。

洛伦茨曲线与完全均等分配情况的对比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

第五讲__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第五讲__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国家发行债务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310.93 3715.03 4180.10 4604.00 5679.00 6153.53
我国财政收支失衡度研究 • 研究财政非均衡问题还可以有很多角度, 比如财政收入的应收尽收,财政支出的适 度规模,财政政策的调整,财政赤字的规 模,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财政收 入结构,财政支出与预算外收支的关系, 国债发行的失度规模等等。有一些学者采 用债务依存度(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 出)、国债偿债率(国债还本付息额/当 年财政收入)、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 当年GDP)、国债借债率(国债发行额/当 年GDP)等指标来分析财政收支问题。
1122.09 1228.83 15886.50 18902.58 22053.15 24649.95
718.98 715.46 5748.36 6472.56 6673.70 7410.87
146.96 199.01 4384.51 5213.23 5924.58 6469.37
Hale Waihona Puke 167.84 193.84 1207.54 1442.04 1707.78 1907.87
• (3)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 的分析。世界各国财政大部分集中于中央, 由中央政府掌握国家的主要财源。对这一 比重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国财政宏观调 控的能力。近年来,世界各国伴随着经济 发展和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国家财力特 别是中央财力的集中程度相对提高,财政 活动领域或范围逐步增加,财政政策的宏 观调控功能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大多 数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 例都相对较高。
•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 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 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费支出、国防费支出、行政管理 费支出及其它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09》
2004 年要素分配格局分析表 单位:亿元 劳动者报 酬 非金 融企 业 金融 机构 部门 政府 部门 住户 部门 国内 合计 国外 部门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合计 来源 净额 34472.6 -34472.6 1957.4 -1957.4 10850.0 -10850.0 27919.4 75251.8 47332.4 75199.5 75251.8 52.3 166.8 114.4 -52.4 75366.2 75366.2 0.0 财产收入 7169.9 4944.1 -2225.8 6568.4 6606.8 38.4 1299.9 602.1 -697.9 1672.5 4214.1 2541.7 16710.7 16367.1 -343.6 1532.4 1876.0 343.6 18243.1 18243.1 0.0 0.0 13637.5 13637.5 0.0 利息 4207.1 2658.9 -1548.2 6458.0 6606.8 148.8 1299.9 602.1 -697.9 1672.5 3769.8 2097.3 13637.5 13637.5 0.0 红利 2962.8 2246.8 -716.0 30.2 -30.2 其他 38.5 38.5 80.2 -80.2 要素收入 总额 41642.5 4944.1 -36698.4 8525.8 6606.8 -1919.0 12150.0 602.1 -11547.9 29591.9 79465.9 49874.0 91910.1 91618.9 -291.2 1699.2 0.0 80.2 80.2 0.0 1990.5 291.3 93609.3 93609.4 0.0
2007 年要素分配格局分析表 单位:亿元 劳动者报 酬 非金 融企 业 金融 机构 部门 政府 部门 住户 部门 国内 合计 国外 部门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来源 净额 运用 合计 来源 净额 -15966.2 47327.3 125169.5 77842.2 124839.5 125169.5 330.0 519.6 189.6 -330.0 125359.1 125359.1 0.0 -3488.8 15966.2 -58057.2 3488.8 58057.2 财产收入 17541.9 14367.6 -3174.3 16602.3 14930.0 -1672.4 1058.4 1374.9 316.4 2826.0 8979.6 6153.6 38028.7 39652.0 1623.3 5794.0 4170.7 -1623.3 43822.7 43822.7 0.0 0.0 30420.9 30420.9 0.0 利息 11842.0 6835.2 -5006.8 14694.4 14930.0 235.5 1058.4 1374.9 316.4 2826.0 7280.8 4454.8 30420.9 30420.9 0.0 812.4 812.4 5933.3 7556.6 1623.3 5794.0 4170.7 -1623.3 11727.4 11727.4 0.0 0.0 1674.5 1674.5 0.0 886.4 886.4 1674.5 1674.5 0.0 0.0 0.0 -233.4 -1674.5 红利 5699.9 6744.2 1044.3 233.4 788.2 788.2 1674.5 其他 要素收 入总额 75599.1 14367.6 -61231.5 20091.1 14930.0 -5161.1 17024.7 1374.9 -15649.8 50153.3 134149.1 83995.8 162868.2 164821.5 1953.3 6313.6 4360.3 -1953.4 169181.8 169181.8 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次分配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经过两个层次,一 是生产经济成果的直接分配,二是财产收入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得到各自的 原始收入。 再分配即各种转移性收支,主要包括税收收支、社 会缴款和社会福利、其他经常转移收支三大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各个机构部 门的可支配收入,即 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 配支出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素分配格局:指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的各个 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投入生产的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 息、知识产权、管理等。 要素分配格局又称功能分配格局,属于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的范畴。 要素分配格局的数据来源主要是统计部门编制的资 金流量表和财政、金融、居民收入等统计数据。 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构成来看,要素收入就是除了 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以外的部分。在资金流 量表中,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的要素收入有两项: 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财产收入又分为利息、红 利和其他三项。
二、国民收入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国民经济生产过程 结束后,首先要在生产领域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进行再分配。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程
经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
3.1.3 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 : (1)当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性转移收支。(政府内 、国际间的转移收支 ) 、
第三章 国民收入 分配统计分析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第二节 个人收入分配分析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一、国民收入分配起点 起点:国民收入(NI),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1.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 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收 入的总和。 2.国民净收入(NNI),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全部生产要素净 收入加总和,即国民收入。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3.按要素成本价格计算的国民净收入(NNI at FC)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居民实际上可供支出的收入部分, 它等于国民收入减去一切直接税,及公司未分配利润,再加 上政府给予的补贴。是最接近于居民实际购买力的指标。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国民收入(NI)仅指按市场价格计 算的国民总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